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押題卷生物學(三)試題(有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押題卷生物學(三)試題(有解析)

資源簡介

遼寧省名校聯盟2025年高考模擬卷(押題卷)
生物學(三)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 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內共生學說認為,線粒體和葉綠體分別起源于原始真核細胞內共生的耗氧細菌和藍細菌。科學家觀察到 B. bigelowii藻類內吞UCYN-A 細菌,并建立了內共生關系。下列能為 UCYN-A 細菌已經成為 B. bigelowii 藻類的一種細胞器提供證據的敘述是( )
A.兩者的體積大小基本相似
B.兩者的生長是通過關鍵營養物質的交換來實現的
C.分離后的 UCYN-A細菌只能合成其所需蛋白質的一部分
D.兩者的分裂與自身DNA 復制過程是同步完成的
2.“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節選自白居易《紫藤》)所描述的生物種間關系是( )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寄生 D.種間競爭
3.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相關化合物產生特定顏色,可根據呈現的顏色進行物質鑒定。下列物質鑒定的實驗設計中,合理的是( )
A.雙縮脲試劑可用于蛋白質、多肽或氨基酸的鑒定
B.加入斐林試劑的蔗糖溶液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可呈現磚紅色沉淀
C.粗提取的 DNA 經二苯胺染色后,顯微鏡下呈現藍色
D.酵母菌培養液中添加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可用于酒精的鑒定
4.細胞中的許多代謝活動與 ATP 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TP 水解可產生構成RNA 的基本單位,ATP 中的“A”代表堿基A
B.某些載體蛋白具有 ATP 酶活性,ATP水解產生的磷酸基團可與其結合
C. ATP 的合成通常伴隨著細胞中的吸能反應,ATP 的水解則伴隨著細胞中的放能反應
D. ATP 在細胞中的含量和轉化速率均與細胞代謝速率呈正相關
5.適應不僅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也包括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適應的形成離不開生物的遺傳和變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列與適應及其形成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植物可以調整根系結構以適應不同的水分條件,這表明生物的形態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動物可以調節代謝以適應不同的溫度條件,這表明生物的適應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
C.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可提高物種在某環境中的適應性,這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
D.達爾文認為適應的來源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6.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會引起發熱,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感染病毒后的體溫調節過程與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均有關
B.在體溫上升期,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耗氧量增大
C.發燒維持在39℃時,人體的產熱與散熱處于平衡狀態
D.在體溫下降期,皮膚血管收縮、汗液分泌減少
7.藏綿羊是高寒牧區的優良品種,但是繁殖率較低??茖W家通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術提高了其繁殖率。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為保證精子活力、提高受精率,采集到的精子需馬上與卵母細胞共同培養
B.供體母羊需進行超數排卵處理,受體母羊需進行同期發情處理
C.體外受精所得胚胎移入受體母羊子宮基本上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
D.利用胚胎分割技術可進一步提高藏綿羊的繁殖率
8.為研究開發生態旅游對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科研人員于2024年的8—10 月間,分別在國慶節前、中、后對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倒梯子、紅石河兩條游客較為集中的旅游線路進行了鳥類監測,監測到各種鳥的數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圖可知,人類活動會影響鳥類的數量,應取消一切形式的生態旅游
B.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自然保護區中的野生鳥類等有益動物
C.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唯一有效的措施
D.可建立精子庫、種子庫、基因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進行保護
9.現有一只染色體發生如圖所示變異的直翅雄果蠅(2n=7),該果蠅的1、2兩條染色體上分別有控制直翅、彎翅性狀的A、a基因。減數分裂時染色體的同源片段會發生聯會。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該果蠅發生了染色體互換,屬于基因重組
B.該變異類型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C.該果蠅細胞中可能出現三條染色體聯會的現象
D.上述變異會導致該果蠅產生 AA 基因型的配子
10.復合微生物菌劑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微生物以適當的比例共同培養,充分發揮群體的聯合作用,取得最佳應用效果的一種微生物菌劑。由于復合微生物菌劑能在不擴充原有的水處理設施的條件下提高處理污水的能力,已成為廢水生物治理發展的一種趨勢。如圖是在某河流受到氮素污染后,投加復合微生物菌劑前后 AOB 和 NOB 兩類微生物的數量變化,廢水生物脫氮需要 AOB和NOB兩類微生物相繼完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氮素污染的河流易發生富營養化,嚴重時河流中的動植物會因缺氧而死亡
B.復合微生物菌劑中的微生物之間對于氧氣的爭奪關系屬于種間競爭
C.投加復合微生物菌劑后,廢水的脫氮效率更高
D.采用活菌計數法調查 AOB 和 NOB 的數量時結果可能偏小
11.下丘腦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同時也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如圖表示下丘腦調節內分泌活動的部分過程,圖中字母代表內分泌細胞,數字編號代表激素,其中③可以調節生長發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機體內,下丘腦參與神經調節的過程不存在分級調節
B.甲狀腺激素和胰島素的分泌過程不都存在負反饋調節
C.圖中所有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級調節
D.下丘腦還可以通過交感神經支配A的活動從而升高血糖
12.某同學在行走過程中不小心被釘子扎傷了右腳,無意識地抬起了右腿,身體的重量由直立的左腿支撐。圖中字母表示反射弧中的結構,已知 A、F處的神經遞質會引起突觸后膜Na 內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皮膚感受器為傳出神經末梢,其功能是接受刺激并產生興奮
B.圖中B、C處的神經遞質可能不同,從而引起右腿伸肌和屈肌發生不同的反應
C.適宜強度刺激①②處的神經纖維,會引起右腿伸肌和屈肌發生不同的反應
D.被扎傷抬起右腿的過程屬于條件反射,神經中樞為脊髓和大腦皮層
13.花粉細胞壁分為外壁和內壁兩層。外壁的主要成分是孢粉素(類胡蘿卜素氧化物的聚合物);內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取番茄(2n=24)和馬鈴薯(4n=48)的花粉,進行融合后得到兩兩融合的細胞(甲),將得到的甲直接進行組織培養獲得植株(乙),經培育、篩選獲得馬鈴薯—番茄的雜種植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直接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除花粉的細胞壁,便于原生質體的融合
B.細胞可從培養基獲取有機物,將甲細胞培育成植株乙的過程中無需光照
C.未分裂的乙植株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為72條
D.乙植株幼苗經過秋水仙素加倍后,理論上為可育的植株
14.貝伐珠單抗(抗VEGF單抗)是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A)的單抗,如圖表示貝伐珠單抗的作用機理,VEGFR2為內皮細胞上的 VEGF-A受體,VEGF-A 與VEGFR2結合后可通過相關信號路徑使腫瘤細胞養料供應充足,有利于腫瘤新生血管的發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貝伐珠單抗能準確識別抗原的細微差異,與特定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
B.貝伐珠單抗可通過結合VEGFR2來阻斷 VEGFR2 與 VEGF-A 結合,從而使腫瘤細胞缺乏養料供給
C. VEGFR2與 VEGF-A結合體現了血管內皮細胞的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和進行細胞間信
D.貝伐珠單抗的制備過程中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可篩選出能特異性產生抗 VEGF 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15.人的ABO血型由ⅠA、IB和i三個基因決定,三個基因的顯隱關系為ⅠA = IB >i 甲病由基因E/e決定(考慮XY的同源區段),圖中“ ”為未知表型,已知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為e,與該病有關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B.Ⅱ-2與Ⅱ-3血型相同的概率為1/2,正常情況下Ⅰ-3與Ⅰ-4的子代不會出現O型血
C.若Ⅱ-3的血型為 AB型,最大可能性是Ⅰ-3在減數分裂時發生了基因重組
D.若Ⅰ-4不帶有甲病的致病基因,則Ⅲ-1為 AB血型甲病患者的概率為1/8
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
16.馬鈴薯細胞中有較多過氧化氫酶,科研人員利用圖1反應原理探究pH對馬鈴薯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茶褐色物質在470 nm波長下有最大吸光度,可用一定的方法測量其吸光度值實現生成物含量的測定,從而表征過氧化氫酶活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中設置的5個 pH組別所加愈創木酚的量應相同
B.馬鈴薯細胞中的過氧化氫酶可以為圖1反應提供活化能
C.圖2說明馬鈴薯細胞中的過氧化氫酶最適pH為6.0
D.在470 nm波長下可能存在吸光度值相等的兩個 pH
17.下圖為人體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調節所涉及的部分結構,A、B表示細胞,a、b、c、d表示化學物質,甲、乙表示相關刺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甲為寒冷刺激,B興奮后釋放b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
B. d分泌過少會促進b、c分泌,d分泌過多會抑制 b、c分泌
C.乙為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A釋放的a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細胞
D.人體a缺乏時不能口服補給,b、c在促進d的分泌方面具有協同作用
18.灌叢化是指木本植物蓋度(反映了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面積)、密度和生物量增加而使草本植物種類與密度減少的現象。實驗結果表明:在草原輕度一中度一重度灌叢化的發展過程中,小葉錦雞兒(木本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逐漸增加,小葉錦雞兒在中度灌叢化階段相對于其他階段出現植物橫向生長減少、密度和高度顯著增大的現象,從而影響草本植物的生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中度灌叢化階段,小葉錦雞兒和草本植物間的種間競爭加劇
B.火災對小葉錦雞兒和草本植物數量的影響屬于密度制約因素
C.檸條豆象幼蟲危害小葉錦雞兒的種子,說明密度制約因素會降低種群密度
D.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密度的影響與種群自身密度相關,非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密度的影響與種群自身密度無關
19.毛霉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在食品發酵過程中,毛霉可以產生蛋白酶等酶類,將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物質,為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蒲腥藛T嘗試從正在發酵的豆腐上挑取微生物后經過一系列操作進行毛霉的純化培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毛霉中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豆腐發酵成腐乳的傳統發酵過程中有毛霉、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同參與
C.用稀釋涂布平板法純化毛霉時,需用浸在酒精中的涂布器直接進行均勻涂布
D.用恒溫培養箱培養微生物時需將接種后的平板倒置
20.現有某種 XY型性別決定的昆蟲,眼色的紅色色素的形成與 B/b、D/d兩對等位基因有關,其中 B基因編碼的載體蛋白能將無色物質運輸到細胞內,D基因編碼的酶可將細胞內的無色物質轉化為紅色色素。該昆蟲野生型均為純合紅眼,研究人員發現兩只單基因突變白眼個體甲、乙,進行了如下雜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雜交實驗 親本 子代
一 甲×野生型昆蟲 紅眼 : 白眼=105·107
二 乙×野生型昆蟲 紅眼: 白眼=213:0
三 甲×乙
A.甲、乙的白眼性狀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B.由實驗一結果判斷甲為雌性,控制甲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C.由實驗二結果判斷乙為雄性,控制乙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D.若實驗三子代全為白眼,不能判斷B/b和D/d兩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21.(12分)冬季、春季溫室種植草莓可利用上市差增加農民的收入,但由于這兩個季節的溫度較低,光照強度較弱等因素,草莓產量會受到影響,如圖為科研工作者選取大棚中同一品種、生長狀況相同的草莓,測定冬季和春季草莓的光合速率?;卮鹣铝袉栴}:
(1)造成圖中冬季曲線總體低于春季曲線的因素包括溫度、 等。
(2)據圖分析,簡述溫室中,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機制: ,請舉出農業生產中,能通過調控溫度提高草莓產量的措施: 。
(3)兩條光合速率曲線在中午均未出現“光合午休”現象的原因是 ,若該光合速率為總光合速率,請寫出總光合速率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 。
(4)若圖示縱坐標為植物從外界吸收CO 的速率, (填“能”或“不能”)由圖確定14時春季的總光合速率大于冬季,理由是 。
22.(11分)河流中的浮游動物具有個體小、數量多、代謝強等特點,浮游動物不僅以浮游植物、細菌、碎屑等為食,同時可以被其他魚類等捕食,魚類還可取食浮游植物等。由于浮游動物群落對污染物較為敏感,可以對水環境的變化作出迅速而準確的響應.因此常被作為環境監測的指示生物。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生態系統成分的角度分析,浮游動物屬于 。若要調查河流中某流域的浮游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可采用 法。由于浮游生物的個體比細菌個體大,可采用 進行計數,進行該操作時,先蓋蓋玻片再滴加河水的原因是 。
(2)若因環境污染造成某種浮游動物的數量銳減,推理對下一營養級生物的影響 (填“顯著”或“不大”),原因是 。
(3)下表為浮游動物與其下一營養級生物間的能量關系[單位:
項目 攝入量 糞便 呼吸量
浮游動物 1 060 300 690
下一營養級的生物 42 1.9 21.8
浮游動物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 J/(hm ·a)。
(4)在進行河流的生態治理時,在濕地周圍建立了緩沖帶,目的是 ,使該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若利用生物信息素對蛾類等害蟲進行誘捕,此防治害蟲的方法稱為 防治。
23.(10分)應激(壓力)是動物或人因外界刺激處于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是壓力調節的經典途徑。最新研究發現,小鼠大腦杏仁核(CeA)和室旁核(PVN)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神經元到脾臟存在直接的神經通路。給小鼠注射滅活細菌制成的抗原,然后對小鼠進行下圖所示的應激處理,大腦對抗體產生的控制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從小鼠的脾臟中移除神經,不會使抗體增多,這表明 ,從而調節適應性免疫,若要設定該實驗的對照組,應進行的處理是 。
(2)圖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淋巴細胞為 。
(3)下列與圖示相關的分析,正確的是 (多選)。
①該研究提示了適度的應激有利于增強免疫力
②刺激CeA的CRH 神經元,信號在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快于突觸
③圖中的促皮質激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作為激素,調節應激反應
(4)圖中過程中的信號分子包括 (寫出3個)。滅活細菌在小鼠體內能否引發細胞免疫 、原因是
24.(10分)茄子花的顏色、果實的形狀和果皮顏色分別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若控制三對性狀的基因分別用A/a、B/b、D/d表示,育種工作者選擇甲(紫花長果紫皮)、乙(白花長果綠皮)和丙(白花周果綠皮>三種純合子進行了如下雜交實驗
實驗①:甲×乙→F:全為紫花紫皮→F 中紫花紫皮:紫花綠皮:白花紫皮:白花綠皮=9:3:3: 1
實驗②:甲×丙→F 全為紫花圓果紫皮→F 中紫花圓果:紫花長果:白花圓果:白花長果=51: 24: 24: 1
實驗③:丙 中紫花圓果紫皮:白花圓果紫皮:紫花圓果綠皮:白花圓果綠皮=1:1: 1 : 1
回答下列問題:
(1)由實驗 的結果判斷,這三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分別為 。根據實驗①中F 表型及比例能得出的結論為 。
(2)由實驗②中 F 的結果推測,控制花的顏色與果實形狀的基因位于 ,推測出現F 表型比例的原因是 。
(3)請在下圖中標出實驗②中與F 有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4)將實驗③F 中的紫花圓果紫皮植株自交,若會產生與實驗②相同的變異情況,則子代中出現白花長果綠皮個體的概率為 。
25.(12分)某省玉米的種植面積較大,玉米大田人工除草耗時費力,常用除草劑進行滅草,為使玉米獲得抗除草劑性狀,科研人員將除草劑草甘膦抗性基因轉入玉米愈傷組織,獲得了抗草甘膦轉基因玉米。回答下列問題:
注:X-glue染色劑能使報告基因(GUS基因)的表達產物由無色變成藍色。
(1)利用基因工程將草甘膦抗性基因導入玉米細胞的變異類型為 ,其他生物的基因能在玉米細胞中表達的原因是 。
(2)圖中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一端為平末端,另一端為黏性末端,將Tī質粒與草甘膦抗性基因連接在一起時、通常選用的酶為 。
(3)利用 Tì質粒搭載目的基因的原因是 ,T-DNA 片段上GUS基因的作用是 。
(4)圖中篩選1的培養基中添加 .不能在其上生長的為 (填類型)的農桿菌.篩選2的培養基中添加 ,呈現 色的細胞為導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細胞。
生物學(三)
一、選擇題
1.C 【解析】內共生體的結構應小于吞噬其的真核細胞,A項錯誤;UCYN-A細菌與B.bigelowii藻類的生長是通過關鍵營養物質的交換來實現的,只能說明兩者間存在共生關系,并不能證明UCYN-A細菌已成為
細胞器,B項錯誤;分離后的UCYN-A細菌只能合成其所需蛋白質的一部分,所需的其他蛋白質由共生中的另一方提供,說明UCYN-A細菌轉變為了細胞器,C項正確;兩者的分裂與自身DNA復制過程是同步完成的,并不能證明UCYN-A細菌已經成為B.bigelowii藻類的細胞器,D項錯誤。
2.D 【解析】“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描述的現象是中間被纏繞的樹,被緊緊纏束著慢慢枯死,顯然描述的生物種間關系是種間競爭,D項正確。
3.D 【解析】雙縮脲試劑能鑒定多肽和蛋白質,但不能用于氨基酸的鑒定,A項不合理;斐林試劑可用于還原性糖的鑒定,蔗糖不屬于還原性糖,B項不合理;粗提取的DNA中加入二苯胺后水浴加熱呈現藍色,不需要用顯微鏡觀察,C項不合理;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可用于酒精的鑒定,若溶液顏色由橙色變為灰綠色,說明有酒精產生,D項合理。
4.B 【解析】ATP水解可產生構成RNA的基本單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TP中的“A”代表腺苷(堿基A+核糖),A項錯誤;某些載體蛋白具有ATP酶活性,ATP水解產生的磷酸基團可與其結合,B項正確;ATP的合成通常伴隨著細胞中的放能反應,ATP的水解則伴隨著細胞中的吸能反應,C項錯誤;ATP在細胞中的含量比較穩定,其轉化速率與細胞代謝速率呈正相關,D項錯誤。
5.C 【解析】植物可以調整根系結構以適應不同的水分條件,這表明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繁殖,A項錯誤;適應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B項錯誤;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C項正確;達爾文認為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達爾文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變異的本質,D項錯誤。
6.D 【解析】人體感染病毒后的體溫調節過程與神經、體液、免疫調節均有關,A項正確;在體溫上升期,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促進細胞呼吸,耗氧量增大,產熱增多,B項正確;發燒維持在39℃時,人體的產熱與散熱處于平衡狀態,C項正確;皮膚通過增加散熱使體溫下降,在體溫下降期,皮膚血管舒張、汗液分泌增加,D項錯誤。
7.A 【解析】剛排出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在體外受精前要對精子進行獲能處理,使其能與卵母細胞完成受精,A項錯誤;供體母羊需進行超數排卵處理,受體母羊需進行同期發情處理,B項正確;受體對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基本上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C項正確;利用胚胎分割技術,可將早期胚胎分割后再移植入受體母羊子宮,進一步提高藏綿羊的繁殖率,D項正確。
8.D 【解析】由圖可知,人類活動會影響鳥類的數量,對于自然保護區的旅游應規劃對鳥類影響較小的路線,不能取消一切形式的生態旅游,A項錯誤;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保護野生鳥類等有益動物,B項錯誤;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還可以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易地保護,C項錯誤;可建立精子庫、種子庫、基因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進行保護,D項正確。
9.C 【解析】該果蠅發生了易位,屬于染色體變異,A項錯誤;該變異類型為染色體變異,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B項錯誤;減數分裂時,染色體的同源片段會發生聯會,因此該果蠅細胞在減數分裂時可能會出現三條染色體聯會的現象,C項正確;題述變異可能會導致該果蠅產生Aa基因型的配子,AA基因型的配子出現原因為姐妹染色單體未正常分離,D項錯誤。
10.B 【解析】氮素污染的河流易發生富營養化,嚴重時河流中的動植物會因缺氧而死亡,A項正確;復合微生物菌劑中的微生物之間對于氧氣的爭奪關系屬于種間競爭和種內競爭,B項錯誤;廢水生物脫氮需要AOB和NOB兩類微生物相繼完成,投加復合微生物菌劑后,兩類微生物數量均增加,廢水的脫氮效率更高,C項正確;采用活菌計數法調查AOB和NOB的數量時,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在平板上觀察到的可能是一個菌落,因此結果可能偏小,D項正確。
11.D 【解析】下丘腦作為較高級神經中樞,可以調節低級神經中樞的活動,因此下丘腦參與神經調節的過程存在分級調節,A項錯誤;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會通過負反饋調節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應的激素,從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至于過多,胰島素分泌后會降低血糖,血糖濃度的降低通過負反饋調節使胰島素分泌減少,B項錯誤;圖中激素的分泌調節并不都存在分級調節,如胰島素,C項錯誤;下丘腦是血糖調節中樞,還可以通過交感神經支配A(胰島A細胞)的活動從而升高血糖,D項正確。
12.B 【解析】皮膚感受器是傳入神經末梢,其功能是接受刺激并產生興奮,A項錯誤;當右腿抬起時,伸肌收縮、屈肌舒張,已知A、F處的神經遞質會引起突觸后膜內流,因此B、C處的神經遞質可能不同,B項正確;適宜強度刺激①②處的神經纖維,會引起右腿伸肌和屈肌發生相同的反應,C項錯誤;被扎傷抬起右腿的過程屬于非條件反射,神經中樞為脊髓,D項錯誤。
13.D 【解析】酶具有專一性,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只能去掉花粉細胞的內壁,因此利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去壁前,需先將花粉細胞的外壁去掉,A項錯誤;甲細胞培育成乙植株的脫分化階段一般不需要光照,而再分化階段需要一定的光照,B項錯誤;未分裂的乙植株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的為馬鈴薯花粉間融合的細胞,染色體數目為48條,C項錯誤;乙植物幼苗經過秋水仙素加倍后,理論上為可育的植株,D項正確。
14.A 【解析】貝伐珠單抗能準確識別抗原的細微差異,與特定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A項正確;貝伐珠單抗可通過結合VEGF-A來阻斷VEGFR2與VEGF-A結合,從而使腫瘤細胞缺乏養料供給,B項錯誤;VEGFR2與VEGF-A結合體現了血管內皮細胞的細胞膜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C項錯誤;貝伐珠單抗的制備過程中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可篩選出雜交瘤細胞,對經選擇培養的雜交瘤細胞進行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再經多次篩選,才可獲得能特異性產生抗VEGF抗體的雜交瘤細胞,D項錯誤。
15.B 【解析】由Ⅰ-3和Ⅰ-4生出一個患甲病的孩子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e基因位于常染色體或只位于X染色體上或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均滿足圖中信息,A項錯誤;I-3的基因型為ii,I-4的基因型為IAIB,子代血型的基因型及比例為IAi:IBi=1:1,因此Ⅱ-2與Ⅱ-3血型均為IAi或IBi的概率為1/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正常情況下I-3與I-4的子代不會出現。型血,B項正確;IA與IB是一對等位基因,不會通過基因重組使Ⅱ-3成為AB血型,C項錯誤;若Ⅰ-4不帶有甲病的致病基因,則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Ⅱ-2的基因型為IAiXeY或IBiXeY,由于I-1與血型有關的基因無法確定,因此Ⅱ-1與血型相關的基因型及概率無法獲得,因此不能計算得到Ⅲ-1為AB血型甲病患者的概率,D項錯誤。
二、選擇題
16.BC 【解析】愈創木酚的加入量為無關變量,實驗中設置的5個pH組別所加愈創木酚的量應相同,A項正確;馬鈴薯細胞中的過氧化氫酶可以降低圖1反應所需的活化能,B項錯誤;圖2組別設置少,不能說明馬鈴薯細胞中的過氧化氫酶最適pH為6.0,C項錯誤;pH影響酶活性的曲線為單峰曲線,在470nm波長下,最適pH兩側可能存在吸光度值相等的兩個pH,D項正確。
17.BCD 【解析】若甲為寒冷刺激,B興奮后釋放b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A項正確;d分泌過少則抑制b、c分泌的作用會減弱,d分泌過多抑制b、c分泌的作用會增強,B項錯誤;乙為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A合成和分泌再由垂體釋放的a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細胞,C項錯誤;a為抗利尿激素,其化學本質為多肽,人體缺乏a時不能口服補給,b、c不是對同一生理效應起相同作用,b促進垂體分泌c,c促進甲狀腺分泌d,b、c在促進d的分泌方面不具有協同作用,D項錯誤。
18.B 【解析】小葉錦雞兒在中度灌叢化階段植物橫向生長減少、密度和高度顯著增大,使生長在下層的草本植物獲得陽光的能力減弱,因此小葉錦雞兒和草本植物間的種間競爭加劇,A項正確;火災對小葉錦雞兒和草本植物數量的影響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B項錯誤;檸條豆象幼蟲危害小葉錦雞兒的種子,說明密度制約因素會降低種群密度,C項正確;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密度的影響與種群自身密度相關,非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密度的影響與種群自身密度無關,D項正確。
19.ABD 【解析】毛霉中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為其他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A項正確;豆腐發酵成腐乳的傳統發酵過程中有毛霉、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同參與,B項正確;用稀釋涂布平板法純化毛霉時,需將浸在酒精中的涂布器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燃燒并冷卻后再進行均勻涂布,C項錯誤;用恒溫培養箱培養微生物時需將接種后的平板倒置,D項正確。
20.BD 【解析】甲、乙的白眼性狀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A項錯誤。由題目可知,控制眼色的兩對基因中,至少一對為隱性純合時,表現為白眼性狀,若甲的白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甲(bb/dd)與野生型昆蟲(BB/DD)雜交子代全部為紅眼(Bb/Dd),
題中子代出現紅眼:白眼約為1:1的結果,說明控制甲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甲為雌性,B項正確。由實驗二不能確定乙的雌雄,實驗二子代均為紅眼,若乙為雄性,控制乙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上,均可出現該結果;若乙為雌性,控制乙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也可出現該結果,C項錯誤。若甲、乙的白眼性狀是由同一對基因突變形成的,實驗三子代全部為白眼,因此出現該結果不能判斷B/b和D/d兩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D項正確。
三、非選擇題
21.(12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
(1)光照強度(合理即可)
(2)春季和冬季溫度低,在一定范圍內,白天溫度適當升高,酶活性增強,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合理即可)(2分) 白天增設取暖設備,適當增加白天的溫度,提高光合速率(合理即可) 晚上適當降低溫室溫度,降低呼吸速率(合理即可)
(3)春季和冬季的光照強度弱、溫度低,還不足以導致“光合午休”(2分) 單位時間內,單位葉面積的產生速率或有機物的產生速率
(4)不能 植物從外界吸收的速率表示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不能確定,因此不能由圖確定14時春季的總光合速率大于冬季(合理即可)(3分)
【解析】(1)造成圖中冬季曲線總體低于春季曲線的因素包括溫度、光照強度等。
(3)“光合午休”現象出現在光照強度大、溫度高的時間,而春季和冬季的光照強度弱、溫度低,還不足以導致“光合午休”。若該光合速率為總光合速率,除了用單位時間內、單位葉面積的固定速率表示,還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單位葉面積的產生速率或有機物的產生速率表示。
22.(11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
(1)消費者和分解者 抽樣檢測 血細胞計數板 避免因河水過多頂起蓋玻片,而改變計數室容積(合理即可)(2分)
(2)不大 魚類可能吃多種浮游動物或植物,一種浮游動物的數量銳減,會有同營養級的多種生物替補(2分)
(3)
(4)減少人類的干擾 生物
【解析】(1)浮游動物以浮游植物、細菌、碎屑等為食,因此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若要調查河流中某流域的浮游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可采用抽樣檢測法。由于浮游生物的個體比細菌個體大,可采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進行該操作時,先蓋蓋玻片再滴加河水,避免因河水過多頂起蓋玻片,而改變計數室容積,從而影響調查的生物數量。
(3)浮游生物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攝入量-糞便量-呼吸量。
23.(10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
(1)脾神經活動能調節漿細胞的形成 進行沒有切除神經的“假”手術
(2)B細胞和CD4+細胞(2分)
(3)①②
(4)促皮質激素、去甲腎上腺素、細胞因子(3分) 不能 滅活的細菌不能侵入宿主細胞
【解析】(1)從小鼠的脾臟中移除神經,不會發生使抗體增多的現象,表明脾神經活動能調節漿細胞的形成。若要設定該實驗的對照組,應進行的處理是進行沒有切除神經的“假”手術。
(2)圖中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淋巴細胞為B細胞和CD4+細胞,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
(3)適度的應激可使漿細胞分泌抗體的數量增多,①正確;在突觸處進行的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信號轉換過程,②正確;由圖可知,促皮質激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為神經元分泌的神經遞質,③錯誤。
24.(10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
(1)①②(或①③) 紫花、圓果、紫皮 控制花的顏色和果皮顏色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2分)
(2)一對同源染色體 A和b、a和B分別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精、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了染色體的互換(2分)
(3) (4)1/400
【解析】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DD、aabbdd、aaBBdd.
(1)實驗①中紫花與白花雜交的后代均為紫花,紫皮與綠皮雜交的后代均為紫皮,實驗②(③)中長果與圓果雜交的后代均為圓果,由此可判斷三對性狀中紫花、圓果、紫皮為顯性。實驗①中表型及比例為紫花紫皮:紫花綠皮:白花紫皮:白花綠皮=9:3:3:1,說明控制茄子花的顏色和果皮顏色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由實驗②中的表型及比例推測,控制花的顏色與果實形狀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A和b、a和B分別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精、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了染色體的互換,產生了四種比例為1:4:4:1的配子,雌雄配子結合產生了四種表型的茄子。
(4)實驗①中F1的基因型為AabbDd,實驗③中丙(aaBBdd)與實驗①的F1(AabbDd)雜交,后代中紫花圓果紫皮的基因型AaBbDd,因為會產生與實驗②相同的變異情況,因此AaBb自交后代中出現白花綠皮的概率為1/100,圓果自交后代出現長果的概率=1/4,因此后代出現白花綠皮長果的概率=1/100×1/4=1/400。
25.(12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
(1)基因重組(幾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
(2)T4DNA連接酶
(3)Ti質粒的T-DNA片段能轉移到被侵染的細胞,并將其整合到該細胞的染色體DNA上(3分)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導入受體細胞(2分)
(4)潮霉素 未導入Ti質粒 X-gluc染色劑 白(或無)
【解析】(1)其他生物的基因能在玉米細胞中表達的原因是幾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
(2)將Ti質粒與草甘膦抗性基因連接在一起時,需選用T4DNA連接酶,
(4)篩選1的培養基中添加潮霉素,不能在其上生長的為未導入Ti質粒的農桿菌,篩選2的培養基中添加X-gluc染色劑,由于X-gluc染色劑能使報告基因(GUS基因)的表達產物由無色變成藍色,而重組質粒破壞了GUS基因,因此呈現白色的細胞為導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京市| 连云港市| 宝兴县| 广元市| 牡丹江市| 临邑县| 九江县| 南汇区| 屏东市| 株洲市| 满城县| 扶沟县| 两当县| 靖宇县| 锦屏县| 新竹县| 于都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西县| 上饶县| 长海县| 阿拉善左旗| 富平县| 康平县| 二手房| 海南省| 巢湖市| 赤城县| 九寨沟县| 南昌市| 翁牛特旗| 平凉市| 延吉市| 德阳市| 隆化县| 苏尼特左旗| 衡阳市| 南通市| 太仆寺旗| 卓资县|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