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初中歷史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二次鴉片戰爭學生信息姓名 學校 班級 學號作業練習作業練習 第二次鴉片戰爭分層作業 一、小試牛刀 鞏固新知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______》;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簽訂《______》,使外國商船和軍艦獲得了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 6、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B.清朝海防空虛 C.“馬神甫事件” D.“亞羅號事件” 3、馬克思說:“俄國不花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這里“更多的好處”指( ) A.獲得賠款2100萬銀元 B.侵占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C.開放五處通商口岸 D.允許在華開設工廠 【設計意圖】運用填空題和簡單選擇題的形式鞏固新知,初步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夯實基礎。 二、沙場點兵 鏈接中考 1、1856年10月,英國發動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下面關于這次戰爭表述正確的是( ) A.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華權益 B.目的: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特權 C.借口:林則徐在廣東查禁鴉片、虎門銷煙 D.影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載體。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時,美國于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3、1861年法國巴特雷上尉寫信給雨果,要雨果歌頌他們。他認為,“這次遠征行動是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材料中所謂的“榮耀”,表現為( ) A.割占香港島 B.火燒圓明園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銀4.5億兩 【設計意圖】鏈接中考,將中考重要考察內容滲透到課堂練習中,其中提到的歷史專門詞匯也能讓學生逐步了解,培養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 三、百尺竿頭 難點突破 1、有學者認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外交的轉型產生了重大影響。面對西方外交制度的挑戰,中國先是拼命抗拒,繼而是不情愿的被迫接受與適應,中外關系的舊有秩序改變。下列各項中,能較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 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B. 搶劫并燒毀圓明園 C. 劫取巨額的賠款 D. 增開十處通商口岸 2、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來侵略、救亡圖存的抗爭史,中華民族日漸覺醒,逐漸凝聚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列強發動的主要侵華戰爭和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的歷次反抗斗爭呈現怎樣的共同特點?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廣州府:新安縣有“九龍司”,統轄九龍半島。清咸豐十年英國強占九龍半島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帶。閱讀如圖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清咸豐十年是公元哪一年?圖片中①和②哪一個屬“九龍司”管轄?“九龍司”一帶被英國割占是什么條約的結果? 【設計意圖】逐漸脫離“是什么”的答案,貼近“為什么”的追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對課本更深層次的思考,同時培養時空素養、史料實證和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能力。 四、高歌奮進 有理有據 假如你是一名導游,面對“殘缺”的圓明園,你會選擇如何講解呢?請寫一份講解稿,要求條理清晰,史論結合,字數不超過150字。 【設計意圖】培養語言表達和史論結合的能力,提高歸納概括史實的能力,在過程中加 強愛國主義情感。 答案:一、1、《南京條約》 《北京條約》 2、A 3、 二、1、A 2、B 3、B 三、1、A 2、(1)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反抗斗爭持續發展。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反抗斗爭具有自發性、持續性、反帝反封建的雙重性、經歷了由自發性到自覺性的轉變。(2)1860年;②;《北京條約》 四、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