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 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1.(2024·湖北名校聯盟模擬)綠色開花植物主要存在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兩種傳粉方式,且大部分以異花傳粉為主。從進化的角度,有人提出了與自花傳粉相比,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下列相關敘述不支持該觀點的是( )A.自花傳粉會增加隱性基因被表達出來的機會,連續自交后代生活力減弱B.自花傳粉植物在不利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均存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異花傳粉植物的花粉主要依靠風力或昆蟲傳播,可以更好地擴大物種分布范圍D.異花傳粉的出現,可產生更多的基因重組類型,后代生活力、適應性更強B [雜合子自花傳粉完成自交,發生性狀分離,隱性純合性狀表達,連續自交易出現近親衰退,導致后代生活力降低,支持與自花傳粉相比,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A不符合題意;自花傳粉植物在不利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均存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環境的表現,但不支持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B符合題意;異花傳粉植物的花粉主要依靠風力或昆蟲傳播,有利于擴大花粉的傳播范圍,增加種群空間分布,支持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C不符合題意;異花傳粉的出現,可產生更多的基因重組類型,后代生活力、適應性更強,支持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D不符合題意。]2.(2024·天津期末)關于性染色體的起源,有假說認為“性染色體(③為X、④為Y)是由常染色體(①、②)轉化而來的”(如圖)。若此假說成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時,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Ⅱ區段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D.圖示的X染色體上不存在重復基因D [Ⅱ區段是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Ⅱ區段,A正確;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正確;據圖可知,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發生了結構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同源染色體上可能攜帶完全相同的基因,經過圖示變化后,X染色體上可能出現重復基因,D錯誤。]3.(2024·廣東深圳一模)α-突觸核蛋白纖維(不溶性)在腦神經元中的異常聚集被認為是帕金森病致病的關鍵因素。有科研團隊用小鼠模型研究α-突觸核蛋白纖維和納米塑料(直徑1 μm)在神經細胞中的相互作用(如圖),并得出“納米塑料可能誘發帕金森病”的結論。下列敘述中,不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A.納米塑料通過胞吞進入神經元細胞過程中會直接破壞細胞膜的結構B.納米塑料會損傷溶酶體,減緩α-突觸核蛋白纖維聚集體的降解速度C.α-突觸核蛋白纖維與納米塑料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復合物后不易被降解D.促進可溶性α-突觸核蛋白轉化,導致不溶性的α-突觸核蛋白纖維增多A [由圖可知,納米塑料通過胞吞進入神經元細胞過程中不會破壞細胞膜的結構,A錯誤;納米塑料會損傷溶酶體,進而沖撞溶酶體,導致α-突觸核蛋白纖維進入細胞質,減緩α-突觸核蛋白纖維聚集體的降解速度,B正確;α-突觸核蛋白纖維與納米塑料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復合物后不易被降解,從而在細胞中積累,C正確;納米塑料損傷溶酶體,促進可溶性α-突觸核蛋白轉化,導致不溶性的α-突觸核蛋白纖維增多,D正確。]4.(2024·山東聊城聯考)“酸生長假說”認為生長素促進細胞膜上H+-ATP酶(質子泵)的活性,H+外排促進細胞壁的伸展。研究者分別測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擬南芥植株的下胚軸細胞壁pH和生長速率,結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依據“酸性假說”可以推測,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側細胞膜上H+-ATP酶活性較高B.F蛋白參與促進生長素激活H+-ATP酶的過程C.K蛋白與F蛋白在調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D.生長素濃度高于最適濃度時,隨著濃度升高表現為促進作用減弱甚至起抑制作用B [依據“酸生長假說”推測,單側光照射下,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于向光側,胚芽鞘背光側細胞膜上H+-ATP酶活性較高,H+外排速率更高,A正確。由圖可知,與野生型相比,缺K蛋白pH上升,生長速率下降,說明K蛋白可以促使pH下降,生長速度加快;缺F蛋白時,pH下降,同時生長速率上升,說明F促進pH上升,抑制生長,綜上所述,是K蛋白參與生長素激活H+-ATP酶的過程,且F蛋白與K蛋白在調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B錯誤,C正確。由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可知,當培養基中的生長素濃度高于最適濃度時,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作用減弱,甚至表現為抑制作用,D正確。]5.(2024·江西上饒一模)不同的抗原進入機體可以刺激機體產生不同的抗體,對此種現象曾經有兩種假說:“模板假說”認為抗體是在抗原進入機體后以抗原為模板設計出來的;“克隆選擇假說”認為在抗原進入機體之前,體內就存在具有不同受體的B細胞。為了驗證“克隆選擇假說”是正確的,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已知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能夠殺死全部具有與其互補受體的B細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組別 第一次注射 一段時間后,第二次注射 實驗結果① 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X② 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Y③ 高劑量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Y 小鼠既能產生抗X抗體,也能產生抗Y抗體A.抗體針對外來抗原進行免疫反應的過程為特異性免疫B.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及細胞因子的作用C.組別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漿細胞可來自記憶B細胞和B細胞的分裂分化D.組別①不產生抗X抗體,組別②不產生抗X抗體、產生抗Y抗體,支持“克隆選擇假說”C [抗體是體液免疫過程中由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能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產生免疫反應,該免疫反應屬于體液免疫,A正確;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與B細胞直接接觸,也需要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及細胞因子的作用,即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同時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B正確;分析題意可知,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能夠殺死全部具有與其互補受體的B細胞,則組別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漿細胞來自記憶B細胞分裂分化,C錯誤;“克隆選擇假說”認為在抗原進入機體之前,體內就存在具有不同受體的B細胞,如果實驗結果支持克隆選擇學說,則小鼠對未標記抗原X不發生免疫反應,對抗原Y仍能發生正常免疫反應,即組別①的實驗結果是不產生抗 X(和抗 Y)抗體;組別②的實驗結果是不產生抗X抗體,產生抗 Y抗體,D正確。]6.(2024·湖北武漢模擬)油菜素內酯(BL)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為研究其跨膜運輸機制,我國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ABCB19過去被認為是運輸生長素的轉運蛋白,但對ABCB19蛋白突變體植株進行培育,發現其表型與其他的生長素運輸蛋白突變體表現出明顯差異。實驗二:為探究ABCB19的底物特異性,用純化的ABCB19分別與生長素(IAA)、赤霉素(GA)、BL在適宜條件下混合,加入足量ATP后,測定各組ATP酶活性,結果見圖1。請回答下列問題:(1)BL在細胞內合成,含有多個親水基團,可能難以通過______________的方式運出細胞。(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與底物結合時會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據此分析,圖1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合實驗一和二的結果,提出關于轉運蛋白ABCB19的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驗證上述假說,科研人員利用3H標記的BL、脂質體WT和EQ、ATP、ATP酶抑制劑等進行轉運實驗。請根據圖2的結果,補全實驗設計表格。分組 脂質體 3H-BL ATP ATP酶抑制劑甲 ①________ + + ②________乙 WT + + ③________丙 EQ + + -丁 ④________ + + +注:WT為含ABCB19蛋白的脂質體,EQ為含突變型ABCB19蛋白的脂質體,突變型ABCB19蛋白不具有ATP酶活性;+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4)圖2中曲線甲后期趨于平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圖可知,BL在轉運的過程中消耗了一定量的ATP,說明BL轉運出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且當底物濃度達到一定時,BL轉運時ATP酶活性不再變化,此時限制BL轉運的因素主要是載體蛋白的數量,說明BL的轉運需要載體協助,因此BL可能難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運出細胞。(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與底物結合時會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由圖1可知,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BL濃度的增加,ATP酶活性逐漸增加,即ABCB19的活性增加,表明ABCB19可與油菜素內酯發生特異性結合(或ABCB19可被油菜素內酯特異性激活)。(3)結合實驗一和二的結果,轉運蛋白ABCB19的假說為ABCB19能通過主動運輸轉運油菜素內酯(或ABCB19是運輸油菜素內酯的載體蛋白);根據實驗的對照原則可知,①為WT,②為-,③為+,④為EQ。(4)由于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ATP不斷被消耗或加入的3H-BL有限,導致脂質體內3H-BL的量不再增加,因此圖2中曲線甲后期趨于平緩。[答案] (1)自由擴散 (2)ABCB19可與油菜素內酯發生特異性結合(或ABCB19可被油菜素內酯特異性激活) (3)ABCB19能通過主動運輸轉運油菜素內酯(或ABCB19是運輸油菜素內酯的載體蛋白) ①WT ②- ③+ ④EQ (4)加入的3H-BL有限或ATP有限(ATP被消耗)(教師用書獨具)(2024·浙江杭州模擬)普氏原羚是我國特有的瀕危動物,雄羚長有一對有環棱的黑色硬角,雌羚則無角。在非繁殖季節,同一性別的個體常聚在一起活動,即同性聚群。生態學家提出如下假說:形態相同的個體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敵,使其難以果斷選擇捕食對象,減少了被捕食的機會。為檢驗該假說的正確性,研究小組用狗(能將拋到草坪上的物體叼回來),質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適宜的橡膠圈和橡膠棒做了如下表的模擬實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組別 實驗處理 統計并記錄實驗組 1 同時向草坪中拋出2個相同的橡膠圈 分別記錄每次拋出后,狗叼回第一個物體所用的時間2 同時向草坪中拋出2個相同的橡膠棒對照組 ?A.“?”處的操作是同時向草坪中拋出2個相同的橡膠圈和2個相同的橡膠棒B.實驗中的橡膠圈和橡膠棒分別模擬的是雄性和雌性藏羚羊C.若對照組所用的時間明顯少于實驗組1和實驗組2,說明假說成立D.同性聚群使雌雄普氏原羚處于相對隔離狀態,阻礙了種群內的基因交流C [依據假說內容可知,對照組的處理應該是同時向草坪中拋出分別與實驗組1和實驗組2質量和大小等相同的一個橡膠棒和一個橡膠圈,如果對照組所用的時間明顯少于實驗組1和實驗組2,則說明假說成立,A錯誤,C正確;本實驗利用質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適宜的橡膠圈和橡膠棒分別模擬雄性或雌性普氏原羚,B錯誤;非繁殖季節時出現同性聚群現象,故不影響種群內基因交流,D錯誤。]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學科核心素養專訓(八) 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1.(2024·湖北名校聯盟模擬)綠色開花植物主要存在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兩種傳粉方式,且大部分以異花傳粉為主。從進化的角度,有人提出了與自花傳粉相比,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下列相關敘述不支持該觀點的是( )A.自花傳粉會增加隱性基因被表達出來的機會,連續自交后代生活力減弱B.自花傳粉植物在不利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均存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異花傳粉植物的花粉主要依靠風力或昆蟲傳播,可以更好地擴大物種分布范圍D.異花傳粉的出現,可產生更多的基因重組類型,后代生活力、適應性更強2413題號56√B [雜合子自花傳粉完成自交,發生性狀分離,隱性純合性狀表達,連續自交易出現近親衰退,導致后代生活力降低,支持與自花傳粉相比,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A不符合題意;自花傳粉植物在不利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均存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環境的表現,但不支持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B符合題意;異花傳粉植物的花粉主要依靠風力或昆蟲傳播,有利于擴大花粉的傳播范圍,增加種群空間分布,支持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C不符合題意;異花傳粉的出現,可產生更多的基因重組類型,后代生活力、適應性更強,支持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D不符合題意。]2413題號562.(2024·天津期末)關于性染色體的起源,有假說認為“性染色體(③為X、④為Y)是由常染色體(①、②)轉化而來的”(如圖)。若此假說成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時,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Ⅱ區段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D.圖示的X染色體上不存在重復基因2413題號56√D [Ⅱ區段是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Ⅱ區段,A正確;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正確;據圖可知,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發生了結構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同源染色體上可能攜帶完全相同的基因,經過圖示變化后,X染色體上可能出現重復基因,D錯誤。]2413題號563.(2024·廣東深圳一模)α-突觸核蛋白纖維(不溶性)在腦神經元中的異常聚集被認為是帕金森病致病的關鍵因素。有科研團隊用小鼠模型研究α-突觸核蛋白纖維和納米塑料(直徑1 μm)在神經細胞中的相互作用(如圖),并得出“納米塑料可能誘發帕金森病”的結論。下列敘述中,不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2413題號56A.納米塑料通過胞吞進入神經元細胞過程中會直接破壞細胞膜的結構B.納米塑料會損傷溶酶體,減緩α-突觸核蛋白纖維聚集體的降解速度C.α-突觸核蛋白纖維與納米塑料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復合物后不易被降解D.促進可溶性α-突觸核蛋白轉化,導致不溶性的α-突觸核蛋白纖維增多2413題號56√A [由圖可知,納米塑料通過胞吞進入神經元細胞過程中不會破壞細胞膜的結構,A錯誤;納米塑料會損傷溶酶體,進而沖撞溶酶體,導致α-突觸核蛋白纖維進入細胞質,減緩α-突觸核蛋白纖維聚集體的降解速度,B正確;α-突觸核蛋白纖維與納米塑料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復合物后不易被降解,從而在細胞中積累,C正確;納米塑料損傷溶酶體,促進可溶性α-突觸核蛋白轉化,導致不溶性的α-突觸核蛋白纖維增多,D正確。]2413題號564.(2024·山東聊城聯考)“酸生長假說”認為生長素促進細胞膜上H+-ATP酶(質子泵)的活性,H+外排促進細胞壁的伸展。研究者分別測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擬南芥植株的下胚軸細胞壁pH和生長速率,結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2413題號56A.依據“酸性假說”可以推測,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側細胞膜上H+-ATP酶活性較高B.F蛋白參與促進生長素激活H+-ATP酶的過程C.K蛋白與F蛋白在調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D.生長素濃度高于最適濃度時,隨著濃度升高表現為促進作用減弱甚至起抑制作用2413題號56√B [依據“酸生長假說”推測,單側光照射下,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于向光側,胚芽鞘背光側細胞膜上H+-ATP酶活性較高,H+外排速率更高,A正確。由圖可知,與野生型相比,缺K蛋白pH上升,生長速率下降,說明K蛋白可以促使pH下降,生長速度加快;缺F蛋白時,pH下降,同時生長速率上升,說明F促進pH上升,抑制生長,綜上所述,是K蛋白參與生長素激活H+-ATP酶的過程,且F蛋白與K蛋白在調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B錯誤,C正確。由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可知,當培養基中的生長素濃度高于最適濃度時,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作用減弱,甚至表現為抑制作用,D正確。]2413題號565.(2024·江西上饒一模)不同的抗原進入機體可以刺激機體產生不同的抗體,對此種現象曾經有兩種假說:“模板假說”認為抗體是在抗原進入機體后以抗原為模板設計出來的;“克隆選擇假說”認為在抗原進入機體之前,體內就存在具有不同受體的B細胞。為了驗證“克隆選擇假說”是正確的,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已知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能夠殺死全部具有與其互補受體的B細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2413題號56組別 第一次注射 一段時間后,第二次注射 實驗結果① 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X ② 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Y ③ 高劑量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Y 小鼠既能產生抗X抗體,也能產生抗Y抗體2413題號56A.抗體針對外來抗原進行免疫反應的過程為特異性免疫B.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及細胞因子的作用C.組別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漿細胞可來自記憶B細胞和B細胞的分裂分化D.組別①不產生抗X抗體,組別②不產生抗X抗體、產生抗Y抗體,支持“克隆選擇假說”2413題號56√C [抗體是體液免疫過程中由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能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產生免疫反應,該免疫反應屬于體液免疫,A正確;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與B細胞直接接觸,也需要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及細胞因子的作用,即需要兩個信號的刺激,同時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B正確;分析題意可知,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能夠殺死全部具有與其互補受體的B細胞,則組別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漿細胞來自記憶B細胞分裂分化,C錯誤;“克隆選擇假說”認為在抗原進入機體之前,體內就存在具有不同受體的B細胞,如果實驗結果支持克隆選擇學說,則小鼠對未標記抗原X不發生免疫反應,對抗原Y仍能發生正常免疫反應,即組別①的實驗結果是不產生抗 X(和抗 Y)抗體;組別②的實驗結果是不產生抗X抗體,產生抗 Y抗體,D正確。]2413題號566.(2024·湖北武漢模擬)油菜素內酯(BL)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為研究其跨膜運輸機制,我國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ABCB19過去被認為是運輸生長素的轉運蛋白,但對ABCB19蛋白突變體植株進行培育,發現其表型與其他的生長素運輸蛋白突變體表現出明顯差異。2413題號562413題號56實驗二:為探究ABCB19的底物特異性,用純化的ABCB19分別與生長素(IAA)、赤霉素(GA)、BL在適宜條件下混合,加入足量ATP后,測定各組ATP酶活性,結果見圖1。2413題號56請回答下列問題:(1)BL在細胞內合成,含有多個親水基團,可能難以通過______________的方式運出細胞。(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與底物結合時會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據此分析,圖1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擴散可與油菜素內酯發生特異性結合(或ABCB19可被油菜素內酯特異ABCB19性激活)2413題號56(3)結合實驗一和二的結果,提出關于轉運蛋白ABCB19的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驗證上述假說,科研人員利用3H標記的BL、脂質體WT和EQ、ATP、ATP酶抑制劑等進行轉運實驗。請根據圖2的結果,補全實驗設計表格。ABCB19能通過主動運輸轉運油菜素內酯(或ABCB19是運輸油菜素內酯的載體蛋白)2413題號56注:WT為含ABCB19蛋白的脂質體,EQ為含突變型ABCB19蛋白的脂質體,突變型ABCB19蛋白不具有ATP酶活性;+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分組 脂質體 3H-BL ATP ATP酶抑制劑甲 ①________ + + ②________乙 WT + + ③________丙 EQ + + -丁 ④________ + + +WT-+EQ2413題號56(4)圖2中曲線甲后期趨于平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的3H-BL有限或ATP有限(ATP被消耗)[解析] (1)由圖可知,BL在轉運的過程中消耗了一定量的ATP,說明BL轉運出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且當底物濃度達到一定時,BL轉運時ATP酶活性不再變化,此時限制BL轉運的因素主要是載體蛋白的數量,說明BL的轉運需要載體協助,因此BL可能難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運出細胞。(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與底物結合時會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由圖1可知,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BL濃度的增加,ATP酶活性逐漸增加,即ABCB19的活性增加,表明ABCB19可與油菜素內酯發生特異性結合(或ABCB19可被油菜素內酯特異性激活)。2413題號56(3)結合實驗一和二的結果,轉運蛋白ABCB19的假說為ABCB19能通過主動運輸轉運油菜素內酯(或ABCB19是運輸油菜素內酯的載體蛋白);根據實驗的對照原則可知,①為WT,②為-,③為+,④為EQ。(4)由于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ATP不斷被消耗或加入的3H-BL有限,導致脂質體內3H-BL的量不再增加,因此圖2中曲線甲后期趨于平緩。2413題號56(教師用書獨具)(2024·浙江杭州模擬)普氏原羚是我國特有的瀕危動物,雄羚長有一對有環棱的黑色硬角,雌羚則無角。在非繁殖季節,同一性別的個體常聚在一起活動,即同性聚群。生態學家提出如下假說:形態相同的個體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敵,使其難以果斷選擇捕食對象,減少了被捕食的機會。為檢驗該假說的正確性,研究小組用狗(能將拋到草坪上的物體叼回來),質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適宜的橡膠圈和橡膠棒做了如下表的模擬實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組別 實驗處理 統計并記錄實驗組 1 同時向草坪中拋出2個相同的橡膠圈 分別記錄每次拋出后,狗叼回第一個物體所用的時間2 同時向草坪中拋出2個相同的橡膠棒對照組 ?A.“?”處的操作是同時向草坪中拋出2個相同的橡膠圈和2個相同的橡膠棒B.實驗中的橡膠圈和橡膠棒分別模擬的是雄性和雌性藏羚羊C.若對照組所用的時間明顯少于實驗組1和實驗組2,說明假說成立D.同性聚群使雌雄普氏原羚處于相對隔離狀態,阻礙了種群內的基因交流√C [依據假說內容可知,對照組的處理應該是同時向草坪中拋出分別與實驗組1和實驗組2質量和大小等相同的一個橡膠棒和一個橡膠圈,如果對照組所用的時間明顯少于實驗組1和實驗組2,則說明假說成立,A錯誤,C正確;本實驗利用質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適宜的橡膠圈和橡膠棒分別模擬雄性或雌性普氏原羚,B錯誤;非繁殖季節時出現同性聚群現象,故不影響種群內基因交流,D錯誤。(八) 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1.(2024·湖北名校聯盟模擬)綠色開花植物主要存在自花傳粉與異花傳粉兩種傳粉方式,且大部分以異花傳粉為主。從進化的角度,有人提出了與自花傳粉相比,異花傳粉是更有利變異的觀點。下列相關敘述不支持該觀點的是( )A.自花傳粉會增加隱性基因被表達出來的機會,連續自交后代生活力減弱B.自花傳粉植物在不利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均存在,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異花傳粉植物的花粉主要依靠風力或昆蟲傳播,可以更好地擴大物種分布范圍D.異花傳粉的出現,可產生更多的基因重組類型,后代生活力、適應性更強2.(2024·天津期末)關于性染色體的起源,有假說認為“性染色體(③為X、④為Y)是由常染色體(①、②)轉化而來的”(如圖)。若此假說成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時,性染色體的互換可發生在Ⅱ區段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位于③的Ⅲ區段,其遺傳特點之一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常染色體轉化為性染色體的過程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D.圖示的X染色體上不存在重復基因3.(2024·廣東深圳一模)α-突觸核蛋白纖維(不溶性)在腦神經元中的異常聚集被認為是帕金森病致病的關鍵因素。有科研團隊用小鼠模型研究α-突觸核蛋白纖維和納米塑料(直徑1 μm)在神經細胞中的相互作用(如圖),并得出“納米塑料可能誘發帕金森病”的結論。下列敘述中,不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A.納米塑料通過胞吞進入神經元細胞過程中會直接破壞細胞膜的結構B.納米塑料會損傷溶酶體,減緩α-突觸核蛋白纖維聚集體的降解速度C.α-突觸核蛋白纖維與納米塑料形成了相當穩定的復合物后不易被降解D.促進可溶性α-突觸核蛋白轉化,導致不溶性的α-突觸核蛋白纖維增多4.(2024·山東聊城聯考)“酸生長假說”認為生長素促進細胞膜上H+-ATP酶(質子泵)的活性,H+外排促進細胞壁的伸展。研究者分別測定野生型、K蛋白基因敲除型(K-)和F蛋白基因敲除型(F-)擬南芥植株的下胚軸細胞壁pH和生長速率,結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依據“酸性假說”可以推測,單側光照射下胚芽鞘背光側細胞膜上H+-ATP酶活性較高B.F蛋白參與促進生長素激活H+-ATP酶的過程C.K蛋白與F蛋白在調控H+-ATP酶激活方面的作用是相反的D.生長素濃度高于最適濃度時,隨著濃度升高表現為促進作用減弱甚至起抑制作用5.(2024·江西上饒一模)不同的抗原進入機體可以刺激機體產生不同的抗體,對此種現象曾經有兩種假說:“模板假說”認為抗體是在抗原進入機體后以抗原為模板設計出來的;“克隆選擇假說”認為在抗原進入機體之前,體內就存在具有不同受體的B細胞。為了驗證“克隆選擇假說”是正確的,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已知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能夠殺死全部具有與其互補受體的B細胞,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組別 第一次注射 一段時間后, 第二次注射 實驗結果① 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X② 高劑量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Y③ 高劑量的抗原X 適宜劑量的抗原Y 小鼠既能產生抗X抗體,也能產生抗Y抗體A.抗體針對外來抗原進行免疫反應的過程為特異性免疫B.B細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輔助性T細胞的刺激及細胞因子的作用C.組別①第二次注射抗原X后漿細胞可來自記憶B細胞和B細胞的分裂分化D.組別①不產生抗X抗體,組別②不產生抗X抗體、產生抗Y抗體,支持“克隆選擇假說”6.(2024·湖北武漢模擬)油菜素內酯(BL)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為研究其跨膜運輸機制,我國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ABCB19過去被認為是運輸生長素的轉運蛋白,但對ABCB19蛋白突變體植株進行培育,發現其表型與其他的生長素運輸蛋白突變體表現出明顯差異。實驗二:為探究ABCB19的底物特異性,用純化的ABCB19分別與生長素(IAA)、赤霉素(GA)、BL在適宜條件下混合,加入足量ATP后,測定各組ATP酶活性,結果見圖1。請回答下列問題:(1)BL在細胞內合成,含有多個親水基團,可能難以通過______________的方式運出細胞。(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與底物結合時會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據此分析,圖1結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合實驗一和二的結果,提出關于轉運蛋白ABCB19的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驗證上述假說,科研人員利用3H標記的BL、脂質體WT和EQ、ATP、ATP酶抑制劑等進行轉運實驗。請根據圖2的結果,補全實驗設計表格。分組 脂質體 3H-BL ATP ATP酶抑制劑甲 ①________ + + ②________乙 WT + + ③________丙 EQ + + -丁 ④________ + + +注:WT為含ABCB19蛋白的脂質體,EQ為含突變型ABCB19蛋白的脂質體,突變型ABCB19蛋白不具有ATP酶活性;+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4)圖2中曲線甲后期趨于平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考前訓練(八)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考前訓練(八)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含答案(教師用).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考前訓練(八)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