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度河南省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度河南省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
一、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新情境·“經典故事學歷史”活動】(2024河南滑縣期中,1,☆☆☆)在“經典故事學歷史”活動中,介紹了與隋文帝相關的三則故事(下圖),由此可以看出隋文帝 ( )
故事一:雖貴為天子,他卻不用金玉飾品,自己的衣服和用物,用壞了隨時送去修補,補好再用。 故事二:有一年,關中鬧饑荒,他到災區視察,看到百姓吃糠拌豆粉,痛苦地責備自己無德,并下令饑荒期間不吃肉喝酒。 故事三:有一天,隋文帝看到太子的鎧甲曾精心地修飾過,便把太子叫到跟前,很嚴厲地告誡他說:“自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長久的。”
A.思想開明 B.勤于政事 C.厲行節儉 D.重用人才
2.(2024山東淄博中考,2,☆☆☆)陜西西安大雁塔是唐朝新科進士的題名地。因此,后世將“雁塔題名”作為進士及第的代稱。與此相關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察舉制 C.刺史制 D.科舉制
3.【新中考·傳統文化·廟號】(2024山東青島期中,7,☆☆☆)廟號早在商朝時就已設立,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李淵被后世尊廟號為“高祖”,主要是因為他 ( )
A.升任太原留守B.消滅割據勢力C.建立了唐朝D.殺死隋煬帝,平定天下
4.(2024河北趙縣期中,6,☆☆☆)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貢士于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開創這一做法的是 ( )
A.唐高祖B.唐太宗 C.武則天D.唐玄宗
5.(2024河南南陽期末,2,☆☆☆)“開元初,四方豐稔,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丁壯之夫,不識兵器。”這段史料敘述的是“開元盛世”時期 ( )
A.經濟繁榮,政權穩定 B.重用酷吏,打擊重臣
C.經濟發展,人口增長 D.整頓吏治,重用賢能
6.【跨語文·唐詩鑒賞】(2024河南項城二模,5,☆☆☆)“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等唐詩反映了 ( )
A.科舉制的發展 B.盛唐經濟繁榮 C.民族關系和睦 D.唐朝生產生活
7.【新課標·史料實證】(2024廣東龍湖一模,7,☆☆☆)唐玄宗曾下令,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必須經過官學學習,但安史之亂后朝廷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興辦官學,很多學校有名無實,相反私學授業者成為朝廷取士的重要來源。據此可知,安史之亂 ( )
A.擴大科舉制選官范圍 B.沖擊文化與經濟秩序
C.促進私學興起與發展 D.導致唐王朝由盛轉衰
8.(2024山東蓬萊期中,10,☆☆☆)五代十國時期,各地經濟聯系密切,不同政權之間的商業貿易頻繁,一些交通要道上販運商人往來不斷。這種情況 ( )
A.使統一成為必然趨勢 B.形成崇尚奢侈的風氣
C.說明當時社會較穩定 D.加劇了政權間的沖突
9.【新素材·唐朝三彩騎俑列】(2024湖北武漢中考,17,☆☆☆)下圖是甘肅出土的唐朝三彩騎俑隊列,其中的女騎俑束著典型的漢式頭飾,身穿窄袖緊身衣。我國其他多個地區也出土了同時期的類似三彩人物俑,印證了當時人口構成的多元性。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 )
A.動蕩與變革 B.繁榮與開放 C.封閉與危機 D.侵略與反抗
10.(2024福建寧德期中,10.★★☆)某音樂劇以“大乘天”“佛門”“那爛陀”“大唐”“歸一”等章節為架構,演繹了一段英雄遠行的故事。這場遠行 ( )
A.加強了唐與新羅的往來 B.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
C.促進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D.增進了漢藏的民族友誼
11.(2024河南焦作期中,8,☆☆☆)考古發現,某唐墓中出土了許多產自大食、波斯、東羅馬帝國的金幣以及唐朝的開元通寶。這些文物反映出 ( )
A.人們喜歡收集錢幣 B.隨葬文物品種多樣 C.中外鑄幣技術高超 D.中外經貿交流頻繁12.(2024河南商丘一中一模改編,5,☆☆☆)詩人元稹在為白居易《長慶集》寫的序文中說道,有人拿白詩的寫本和印本在街頭叫賣或換取酒茶;唐文宗太和年間,四川和江淮一帶民間已經每歲“以板印歷日”。由此可見當時 ( )
A.造紙術已得以改進 B.雕版印刷相當發達 C.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D.天文歷法已趨完善
13.【因果聯系】(2024山東安丘期末,3,☆☆☆)唐代文人創作的詩歌傳誦于士庶、僧徒、孀婦、牛童、馬夫之口,吟誦于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譜寫成流行歌曲。這反映了唐朝詩歌繁榮的原因之一是 ( )
A.崇尚詩歌的社會氛圍 B.市民階層的發展壯大
C.科舉制提升官員素質 D.官方意識形態的提倡
14.【易錯題】(2024江蘇灌南期中,14,☆☆☆)有學者認為:“唐失其道,化內地為藩鎮,內外皆堅,而人至不能自安。”為此,宋初統治者 ( )
A.提升武將地位 B.擴大地方權力 C.強化中央集權 D.分割宰相權力
15.(2024江蘇泰興期中,13,☆☆☆)宋朝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加大對儒家經典義理闡述以及對事務對策分析的考查,強調語言組織、表達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社會人士上升流動的渠道。這種做法 ( )
A.有利于地方自治 B.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
16.(2024河北豐潤期中,14,☆☆☆)王安石變法,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其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B.限制官僚的政治特權
C.加強農村的水利建設 D.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17.(2024甘肅莊浪期末,6,☆☆☆)澶淵之盟后,宋遼在邊境地區設立了五個榷場(宋境內四個,遼境內一個)。北宋可以“以我不急,易彼所珍”,遼國則“請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歲易南中絹,彼此利之”。材料說明榷場的設立 ( )
A.密切了宋遼經濟聯系 B.制約了北宋經濟發展
C.結束了宋遼對峙局面 D.增強了遼國軍事實力
18.(2024安徽廬江期中,11,☆☆☆)西夏辭書《文海》釋“君”為“君:圣全子左;君者天子也,帝君主也,君也,官也,王也,主宰也,主持國家也”。該解釋意在 ( )
A.變革西夏習俗 B.維護西夏自身民族特色
C.維護國家統一 D.凸顯皇帝統治的合法性
19.南宋有詩曰:“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詩中的“大散關”至淮水一線曾是 ( )
A.宋夏議和的地點 B.北宋與遼的邊界 C.南宋與金的分界線 D.宋遼交戰的戰場
20.【新課標·史料實證】(2024江蘇吳江期末,15,☆☆☆)歷史研究中有“孤證不立”的說法,就是只有一條證據的史料不足為信。下面為不同史籍關于蒙古的相關記述,二者能夠共同印證的是 ( )
《金史·哀宗本紀》:“大元(蒙古)兵破外城……末帝為亂兵所害,金亡。” 《遼金簡史》:“三年正月,宋蒙聯兵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焚…….”
A.南宋與金的議和 B.宋與金聯合滅遼 C.宋金之戰的慘烈 D.蒙古軍最終滅金
21.(2024河南嵩縣期中,19,☆☆☆)元代行省官吏的選用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長期保留著朝廷派出機構的某些原有性質,“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權”。這說明,元朝行省制度 ( )
A.徹底消除地方割據隱患 B.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C.不利于邊疆地區的穩定 D.對后世地方制度影響深遠
22.【新中考·國防教育·領土主權】(2024福建中考改編,9,☆☆☆)《元史·百官志》記載,由宣政院掌管西藏軍政事務。該事件開啟了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據此推斷,下列機構在地區管轄上也起到類似影響的是 ( )
A.吏部 B.御史臺 C.澎湖巡檢司 D.樞密院
23.(2024福建安溪期中,20,☆☆☆)宋朝相較之前糧食產量有了提升:在南方地區水稻和小麥可以實現一年兩熟甚至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植棉區由廣東、福建推廣到江淮和川蜀一帶。據此可知,宋朝 ( )
A.棉花種植廣泛 B.農業成就突出 C.人口迅速增長 D.消費水平提高
24.(2023山東臨沂中考,6,☆☆☆)“考古表明,南宋船塢不僅是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場所,很可能還是朝廷設立的專為皇室運送貨物的碼頭。”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這種“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場所”,建造于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5.(2024廣東龍湖二模,9,☆☆☆)下圖為《清明上河圖》中汴京城東水門附近的商業大街及網點分布示意圖。這反映了,汴京 ( )
A.海陸交通非常便利 B.城市經濟功能強化 C.是全國的商業中心 D.商業打破時間限制
二、非選擇題(共4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3分,第28題14分,第29題11分,共50分)【含評分細則】
26.(2024廣東澄海期末,31)(12分)了解與研讀《貞觀政要》。
材料一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撰寫的一部政論性的史書,記錄了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等。本書寫作于開元、天寶之際。當時的社會仍呈現著興旺的景象,但社會危機已露端倪,作者已經感受到衰頹的趨勢。為了保證唐王朝的長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總結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經驗,為帝王樹立起施政的楷模,這就是此書的寫作初衷。
(1)(☆☆☆)依據材料一分析,《貞觀政要》屬于_______(類型)史料,概括此書的寫作背景。(4分)


材料二 《貞觀政要》目錄(節選)
( )君道第一 ( )崇儒學第二十七 ( )附:直諫 ( )儉約第十八
《貞觀政要》語句(節選)
①“自王公已下,第宅、車服、婚嫁、喪葬,準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斷。” ②“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 ③“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④“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2)(☆☆☆)依據材料二,將《貞觀政要》的語句與其所屬的章節相對應。(填序號)任選一句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材料三 唐玄宗以后的歷代君主們,莫不奉《貞觀政要》為圣經。唐憲宗即位之初,即“讀列圣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至于官員、知識分子乃至草野庶民,也大多奉《貞觀政要》為政治讀本、處世教科書。其中的許多段落和句子,至今還被人們引為哲理和格言。《貞觀政要》問世不久,即隨著遣唐使東還的航船傳入日本,以后歷代的幕府政權都相繼援用,民間的知識分子,甚至寺廟的僧侶都爭相研讀不已。
——摘編自屈小強《盛世情懷:天漢雄風與盛唐氣象》
(3)(☆☆☆)依據材料三分析《貞觀政要》的影響。(2分)

27.【新情境·主題探究學習活動】(2024廣東龍崗期中改編,19)(13分)某校七年級同學開展“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主題探究學習活動,邀請你共同參與,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一:鞏固邊疆】
針對眾多的邊疆民族,唐王朝確立了羈縻(即中國古代朝廷在邊遠民族地區設置特殊的行政單位)府州制度,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劃的基礎,廣置都督府和州、縣;以邊疆民族的首領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體事務。此外,唐王朝還在邊疆廣設軍鎮,軍鎮兵力多者達數萬,少者為數千,并可隨時調派邊疆民族軍隊作為補充。唐王朝對邊疆民族采取的和親政策次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也是歷代王朝所無法比擬的。對于因戰亂和自然災害而內徙和入唐求學的邊疆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將眾多漢文經典書籍頒賜邊疆民族。
——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
(1)(☆☆☆)根據任務一,概括唐朝為鞏固邊疆所采取的措施,并總結唐朝邊疆政策的特點。(4分)


【任務二:民族交融】
北宋、遼、西夏同一時期發行的貨幣:
北宋銅錢 契丹貨幣 西夏貨幣
(2)(☆☆☆)任務二中的三種錢幣在同一歷史時期出現,反映了什么歷史信息?(2分)



【任務三:民族認同】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承了汗位。他接受漢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漢法”“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摘自國家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3)(☆☆☆)根據任務三,概括忽必烈所采取的治國措施。這對于他完成統一大業起了什么作用?(3分)

(4)(☆☆☆)通過上述探究活動,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認識。(4分)


28.【新情境項目·化學習活動】(14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某校七年級(2)班的同學們以“國家治理”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下面是各小組承擔的不同任務,請你一同參與完成。
任務一 【分析史料——探尋隋亡唐興之因】
(1)(☆☆☆)一組同學收集了隋末、唐初的兩個成語及相關史事。請結合下列成語和相關史事,分析隋亡唐興的原因。(4分)
成語 罄竹難書 以人為鏡
相關史事 隋末起義軍首領李密在討伐隋煬帝的檄文中,歷數隋煬帝十大罪行,言其罪過“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用完南山的竹子,也寫不完其罪惡)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






任務二 【搜集圖片——體會北宋治國舉措】
(2)(☆☆☆)二組同學搜集北宋的相關資料,找到以下兩組圖片。這兩組圖片分別體現了北宋采取的什么措施和方針。(4分)
第1組 第2組
任務三 【解讀地圖——見證元朝大國之治】
(3)【新中考·思維開放·小論文】(★★★)三組同學聚焦元朝的國家治理,收集了元朝形勢圖(1330年)。請以“大國之治”為題,撰寫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從中央、地方、邊疆治理等方面進行論述)(6分)





29.(2024河南滎陽期末,23)(1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朝代 南方人口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北方人口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宋朝時的南北氣溫普遍變低,南方變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中原地區的森林因長期砍伐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受到的破壞較小,相對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發揮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抗御災害的作用。
(1)(☆☆☆)據材料一,指出圖C現象最早出現于什么時期,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圖A到圖C我國經濟格局發生的變化。(3分)



(2)(☆☆☆)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6分)



(3)①以史為鑒(☆☆☆)綜上所述,談談南方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2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1.C
2.D
3.C
4.C
5.A
6.D
7.B
8.A
9.B
10.C
11.D
12.B
13.A
14.C
15.B
16.D
17.A
18.D
19.C
20.D
21.B
22.C
23.B
24.B
25.B
26.【答案】:
(1)史料類型:文獻。(2分)寫作背景:開元、天寶之際,唐朝社會依然呈現興旺的景象,但是社會危機顯現,呈現盛極而衰的趨勢;作者想通過總結唐太宗施政的成功經驗,為帝王樹立起施政的楷模,以此來保證唐朝的長治久安。(2分)
(2)④;③;②;①。(4分)選擇②“三年已后,見人諫,悅而從之。”理解:唐太宗有善于納諫的可貴品質,推動了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局面的出現,我們也應該有寬闊的胸襟,善于接納別人的意見。(任選一個,言之有理即可)(2分)
(3)《貞觀政要》成為唐朝及后世的政治讀本、處世教科書,對后世君王的道德修養、思想言行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長遠影響,給后世留下了十分寶貴的歷史經驗;(1分)對日本幕府政權和日本文化產生深遠影響。(1分)
27.【答案】:
(1)措施: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在邊疆廣設軍鎮,對邊疆民族采取和親政策,妥善安置內徙和求學的邊疆民族同胞,頒賜漢文經典書籍。(答出兩點即可)(2分)特點: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邊疆管理體系(羈縻府州制度)和邊疆防御體系(軍鎮屯戍制度);邊疆民族政策以懷柔、招撫(和親、冊封)為主;通過實行開發邊疆、促進邊疆發展的政策來穩定邊疆地區。(答出兩點即可)(2分)
(2)遼、西夏仿照北宋發行貨幣,少數民族善于向漢族學習。(2分)
(3)措施: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等。(2分)作用:得到漢族知識分子的支持,減少統一的阻礙,等。(1分)
(4)認識:中華民族是在各民族相互交流與交融的過程中形成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
28.【答案】:
(1)隋煬帝的殘暴統治;(2分)唐太宗善于納諫,從善如流。(2分)
(2)杯酒釋兵權的措施、(2分)崇文抑武的方針。(2分)
(3)示例
大國之治
元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全國的統治。面對廣袤的疆域,忽必烈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在中央,設立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在地方,設立10個行省。在邊疆地區,元朝統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統治,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理;西北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
綜上所述,元朝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了統治,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評分標準】
一等 (5~6分) ①觀點明確,符合題意 ②根據地圖并結合元朝在中央、地方、邊疆等方 面采取的治理措施來論述 ③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二等 (2~4分) ①觀點較為明確,符合題意 ②基本能根據地圖并結合元期在中夾、地方、邊 疆等方面采取的治理措施來論述 ③條理較為清晰,語句較為通順,表述較為完整
三等 (0~1分) ①觀點不明確或錯誤,不符合題意 ②只寫出地圖中的個別信息 ③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表述不完整
29.【答案】:
(1)時期:南宋;(1分)變化: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分)
(2)原因:南方自然條件好,社會相對安定;統治者的重視;北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每點2分,共6分)
(3)啟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生產;積極引進技術和人才;等。(任意一點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黄山市| 宁武县| 盐城市| 博白县| 连平县| 香河县| 镇宁| 公安县| 贵港市| 白银市| 汉阴县| 临沧市| 华蓥市| 南阳市| 台州市| 衡水市| 图木舒克市| 肃南| 眉山市| 桐城市| 汉阴县| 衡东县| 乌苏市| 攀枝花市| 连州市| 庄浪县| 金寨县| 内江市| 温泉县| 平谷区| 大冶市| 通渭县| 宣化县| 高雄市| 东兰县| 桦川县| 怀来县| 醴陵市| 开鲁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