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春黃堡初中教聯體期中聯考七年級歷史訓練題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杜佑在《通典》中對一位皇帝做了這樣的描述:“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筑長城東西千余里,皆征百萬余人?!睋伺袛唷_@位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煬帝 D.唐玄宗2.繆鳳林先生在《唐朝的職官與選舉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貴族政治,矯之以科舉,而后貢選考試機會均等,不特混貴族平民之階級,庶民之優秀者,亦得與貴族均享政權.”這段話意在說明科舉制度( )A.強調血緣,看重門第 B.注重才能,機會均等C.發展教育,擴大基礎 D.重視門第,兼顧才能3.“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泥徍嗡?,一二老寡妻?!倍鸥@首《無家別》中的“世亂”的影響是( )A.直接導致了唐朝的滅亡 B.使唐朝國勢由盛轉衰C.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D.給唐朝以致命打擊4.詩人王建在《涼州行》中寫道:“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這體現出唐代( )A.外重內輕,藩鎮割據 B.民族交融,開放兼容C.奢靡腐化,享樂成風 D.保守封閉,自力更生5.中華民族既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又有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的精神。以下最能表明古代中國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和刻苦學習精神的是( )A.鑒真東渡 B.玄奘西行 C.日本遣唐使 D.文成公主入藏6.如圖體現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從多民族政權并立到走向統一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C.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發展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7.下面柱狀圖可以用于研究兩宋時期( ) 中國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戶數變化圖A.中央集權的加強 B.重文輕武的政策 C.娛樂生活的豐富 D.經濟重心的南移8.下圖是小歷同學參加中國古代歷史漫畫大賽的獲獎作品《稱重》。圖中,趙匡胤正在衡量“文”與“武”的重量。這幅作品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A.隋朝科舉制度創立B.唐朝社會風氣開放C.宋初重文輕武政策D.明清君主專制加強)9.歷史學家齊濤認為:(澶淵之盟)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的面子。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的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品。因而對雙方來說都是劃算的。作者意在說明澶淵之盟( )A.宋朝損失大而且很屈辱 B.只有遼朝獲得巨大利益C.促進雙方經濟交流,值得認同 D.無法真正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10.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進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途徑和動力。元朝時,來自中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互相通婚,逐漸吸收交融而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A.藏族 B.黨項族 C.回族 D.女真族11.正確區分歷史史實與史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史實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史論則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的評價。下列表述屬于史論的是( )A.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B.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C.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史稱西夏。D.遼宋夏金時期,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強。12.兩宋時期出現“蘇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讀出宋代( )①商業繁榮 ②太湖流域糧食產量高 ③出現了早市、夜市 ④出現了紙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26分)13.【政治制度的演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材料一:學者徐中約說:“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中國近代史》材料二: 材料三: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民兵、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巨(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通簽書施行”——《宋史職官志》材料四: ——根據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整理(1)材料一中的“這種制度”指什么?(1分)該制度的確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兩點即可)(2)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二中的圖一反映了唐朝怎樣的行政制度?(1分)圖二反映宋太祖采取了什么辦法來削弱相權?(1分)(3)據材料三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在地方上設立“通判”的目的是什么?(1分)(4)閱讀材料四、說說元朝建立后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和掌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機構。(2分)14.【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因此,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的重要舉措。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隋朝經濟篇】材料一:隋朝開鑿的大運河連接了五大水系,把黃河中下游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連為一體。運河通航后,江南的糧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運輸到都城長安及洛陽。自隋唐以后,運河兩岸興起了一批商業都市,杭州、鎮江、揚州等地,逐漸發展成為新興商業都會。-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學參考書》(岳麓版)【唐朝經濟篇】材料二:【兩宋經濟篇】材料三:材料四:據史書記載,漢朝時“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宋朝時,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江蘇)中又為東南根抵。語曰:“蘇湖熟,天下足。”(1)根據材料一,分析隋朝大運河的作用。(2分,兩點即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圖1、圖2中生產工具的名稱。(2分)簡述唐太宗經濟上的主要措施。(1分)(3)材料三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叫什么名字 (1分)最早出現在哪個地區 (1分)(4)材料四說明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了什么變化 (1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2分,至少兩點原因)15.【民族關系】加強少數民族之間的和諧,則更是事關國家統一、地區發展的重大問題。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下列是對我國古代少數民族關系進行的探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材料一: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br/>材料二:人物畫像 A.松贊干布 B. C. D.完顏阿骨打歷史活動 他創制藏文,統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 他統一契丹各部916年,他稱皇帝,建立契丹國。 他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蒙古政權。 他統一女真各部,在會寧稱帝,國號金。材料三:潔白的哈達、溫馴的藏羚羊、雄偉的布達拉宮……這就是我們美麗而圣潔的西藏。(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1分)他統治期間出現的盛世現象稱為什么?(1分)(2)材料二中的B和C分別是哪位歷史人物?(2分)概括他們兩人的歷史活動的相同之處。(1分,任答一點即可)(3)材料三中央政府開始對西藏地區進行有效管轄始于哪一個朝代?(1分)此時在中央設置什么機構來掌管西藏地區的軍政事務?(1分)(4)“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更加團結和諧,我們該怎么做。(1分)三、論述題(1小題,共10分)16.評價歷史人物,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所學,寫一篇80—120字的小論文談談你所知道的下列兩位皇帝。(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2025年春黃堡初中教聯體期中聯考七年級歷史訓練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B B A D C C C題號 11 12答案 D A二、非選擇題13.(共8分)(1)制度:科舉制;(1分)影響: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不僅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積極作用;還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2分,兩點即可)(2)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 辦法:分化事權或設副宰相。(1分)(3)目的:與知州分權或防止知州權力過大。(1分)(4)機構:行省制度和中書省。(2分)14.(共10分)(1)作用:加強南北地區的政治、 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2分,兩點即可))(2)圖1:曲轅犁;(1分)圖2:筒車。(1分)主要措施: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1分)(3) 名字:交子。(1分)地區:四川地區。(1分)(4)變化:經濟重心南移。(1分)原因:南方地區社會環境安定;北民南遷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統治者重視社會經濟發展等。(2分,至少兩點原因)15.(共8分)(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1分)盛世:貞觀之治。(1分)(2)人物:B:耶律阿保機;(1分)C:鐵木真(成吉思汗)。(1分)相同之處:完成民族統一;建立政權;創制民族文字等。(1分,任答一點即可)(3)朝代:元朝。(1分)機構:宣政院。(1分)(4)做法: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民族應平等、團結、共同發展。(1分)三、論述題(10分)16.參考答案:杰出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展(2分)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吸取隋亡教訓,勤政愛民,虛心納諫。同時還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并且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開國皇帝,他建立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統一的封建王朝,并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同時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度,影響深遠(論述7分)??傊?,唐太宗和元世祖作為杰出的歷史人物,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結論1分)。【詳解】觀點:根據“唐太宗”“元世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時期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元世祖建立元朝,實現統一,建立了行省制度等。唐太宗與元世祖的貢獻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由此可歸納出觀點為:杰出人物推動了歷史的發展。論述:圍繞觀點,從唐太宗與元世祖在位時期所采取的治國措施以及影響方面進行論述,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吸取隋亡教訓,勤政愛民,虛心納諫。同時還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并且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開國皇帝,他建立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統一的封建王朝,并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同時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度,影響深遠??傊?,唐太宗和元世祖作為杰出的歷史人物,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