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度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
1.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認為其“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據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功績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發展經濟編訂戶籍
C.結束分裂實現統一 D.統一幣制和度量衡
2.有學者評論說:“如果從中外文化對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同時代任何國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觀點評價的“政治文化”最恰當的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3.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舟與水的關系,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下列舉措能體現這一觀念的是( )
A.減免農民租稅 B.加強軍備建設 C.拓展國家疆域 D.加強君主專制
4.成書于后晉開運二年(945年)的《舊唐書》抨擊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也有史學家認為:“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能為后者的結論提供佐證的是武則天( )
A.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B.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朝政腐敗民生凋敝 D.執政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5.“開元初,四方豐稔(豐收),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材料主要描述了唐朝哪一治世局面( )
A.開皇之治 B.貞觀之治 C.貞觀遺風 D.開元盛世
6.從“小邑猶藏萬家室”的極度繁盛,到“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的千里蕭條,導致唐朝出現如此巨大轉折的事件是( )
A.黃巢起義 B.安史之亂 C.唐朝滅亡 D.陳橋兵變
7.博物館見證歷史風華。某博物館計劃推出唐代專題展覽,根據下面展出的三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是( )
A.對外交往 B.民族交融 C.經濟繁榮 D.藝術昌盛
8.唐朝時期,中國的風俗習慣傳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端午(陽)節”、七月初五“中元節”、九月初九“重陽節”等。這印證了唐朝( )
A.民族關系和睦 B.中外交流發展 C.政治制度創新 D.文學藝術繁榮
9.歷史史實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下列對隋唐時期輝煌文化的敘述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
A.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剛經》
B.孫思邈總結歷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著有《千金方》,被后世尊為“藥王”
C.白居易提倡詩歌要反映現實生活,通俗易懂,被后人譽為“詩圣”
D.顏真卿創立了“顏體”,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
10.《國史十六講》中描述某歷史時期的關鍵詞有:“從李世民到武則天”、“盛唐氣象: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長安”。據此推斷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11.跨學科學習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物理學科中的“鐘擺理論”是指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李華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借用該理論繪制了如下示意圖。鐘擺在10世紀中后期向右擺動的原因是( )
A.唐朝在地方增設節度使 B.北宋實行崇文抑武政策
C.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 D.宋朝取消節度使收稅權利
12.總結歸納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少數民族首領與其民族對應正確的是( )
A.耶律阿保機——黨項族 B.元昊——蒙古族
C.完顏阿骨打——女真族 D.忽必烈——藏族
13.下面是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其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4.“史詩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能夠論證南宋統治者偏安江南的詩句是( )
A.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B.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
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5.下面為中國古代某部人物傳記中的目錄,該傳記是( )
第一章誕生前的蒙古草原;第二章在苦難中成長;第三章統一蒙古的戰爭;第四章斡難河源的大汗
A.《唐太宗傳》 B.《岳飛傳》 C.《成吉思汗傳》 D.《元世祖傳》
16.鄧小平同志說:“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不容否定,西藏獨立不行,半獨立不行,變相獨立也不行?!毕铝惺聦嵵凶钤缒茏C明西藏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 B.唐朝時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時設置宣政院 D.清朝時設置駐藏大臣
17.2021年全國百強縣名單中,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表現最強,尤其是江蘇省和浙江省,幾乎占了一半,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國經濟的重心。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的時間是( )
A.隋朝時期 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 D.南宋時期
18.在現代社會中,刷卡、微信、支付寶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紙幣仍然在流通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
A.五銖錢 B.圓形方孔錢 C.交子 D.瓦子
19.下圖為1974年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木船,有13個水密隔艙。它的出土證實了我國古代文獻對此技術記載的真實性。這說明( )
A.文獻記載都是真實可信的 B.考古發現可實證歷史記載
C.考古發現只能用于證實文獻記載 D.未被考古證實的文獻記載都不可信
20.王兵同學在閱讀了《契丹國志》、《細說宋朝》、《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等相關書籍后,完成了歷史老師布置的探究性作業。該作業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封建國家的統一時代
C.軍閥割據混戰時代 D.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二、材料題
21.經濟的發展反映出時代的特色,折射出歷史的光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偉大工程】
材料一觀點一: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
觀點二:大運河打通了南北諸河流的聯系,將揚州和全國連接成一體,揚州自此成為東南地區的交通樞紐,至中、晚唐時期,成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會。
(1)請分別寫出材料一圖片中隋朝大運河的中心A和最南端B的名稱。根據材料一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大運河的開通有什么作用
【技術創新】
材料二
(2)唐朝改進農業生產技術,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請分別寫出圖一、圖二兩種工具的名稱。
【經濟轉移】
材料三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許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北方人紛紛遷往南方,使南方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農業生產在全國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經濟情況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這都說明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取得了不可動搖的經濟重心地位。
——摘編自鄭學檬《如何理解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指出從唐到宋,我國的經濟格局有何變化 據材料三,分析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促進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因素。
22.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個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歷史發展的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太宗非常反對歷史上某些“貴中華,賤夷狄”的陳腐觀念,他開明地認為:“夷狄亦人,其情與中夏不殊?!彼选皳峋乓囊匀省碑斪鳌熬w”,宣稱“我今天下主,無問中國及四夷,皆養活之。”
——摘編自劉潔《從唐代邊塞詩看唐代的民族政策》
(1)據材料一,唐太宗時期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試舉一具體史實說明。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薊以北,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英豪,皆為其用。得中國(中原)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
——摘編自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2)材料二中“契丹”和“拓跋”分別建立了哪一少數民族政權 據材料二,概括他們制度建設的共同特點。
材料三 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摘編自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3)材料三中“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盟約在當時產生的積極作用。
材料四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摘編自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4)根據材料四,試分析當今我們應樹立怎樣的民族觀念。
23.制度變革是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變革創新精神的民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令;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復審中書詔敕,如認為不當,可以封還和加以駁正,稱封駁;尚書省負責貫徹各種政令。從而彼此制約,以掌管國家大政。六部指的是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
——摘編自李孔懷《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哪一行政制度 據材料一,分析該制度權力運行的特點。
材料二 (宋太祖)問普曰:“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來,帝王凡易十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它故,數十年間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摘編自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2)根據材料二,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亂的原因是什么 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宋朝在制度方面又有何創新舉措
材料三 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意:全都)不逮(意:比不上)元?!⒅袝∫唬兄袝∈幸弧?br/>——摘編自宋濂《元史·地理志》
(3)材料三中“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反映出元朝實行的是什么制度 結合所學,元朝實施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信息,請你談談對國家制度建設的認識或啟示。
24.民族自信在于一個民族認識到自己對整個人類發展的崇高價值。且不說秦漢雄風單是大唐氣象就讓多少人蕩氣回腸。錦繡兩宋,大元一統,猶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卷,溶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凝固成人類的精神家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盛世大唐】
材料一 唐代中國,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歷史演進的總動脈。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為當時世界各國人民所向往……他們把域外文化帶入唐土,又把唐文化傳播四方,促進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編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繁榮富庶、天下太平的唐朝不僅有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的魄力,也有遠播中華文化的氣度與能力。試從“吸納”和“遠播”兩方面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錦繡兩宋】
材料二 宋代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M赓Q易高度繁華,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摘編自吳鉤《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2)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為鼓勵海外貿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設立什么機構加以管理 結合所學,概括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
【大元一統】
材料三 若元(元朝),則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
——摘編自宋濂《元史》
(3)元朝疆域遼闊,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統治者因地制宜,設置了哪一機構管轄澎湖和琉球
(4)綜上信息,作為新時代青年應如何堅定民族自信。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D B B B C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D C C D C B D
21.(1)A:洛陽;B:余杭。
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2)圖一:曲轅犁;圖二:筒車。
(3)變化: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
原因:北方戰亂,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
(4)因素:技術創新、人口遷移、國家政策的支持。
22.(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文成公主入藏。
(2)契丹:遼;拓跋:西夏。特點:仿效中原王朝的制度。
(3)事件:澶淵之盟。
作用:保持了長期的和平局面,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
(4)觀念:民族團結、平等、共同繁榮。
23.(1)制度:三省六部制。
特點:分工明確、相互制約。
(2)原因: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舉措:重文輕武、設置通判。
(3)制度:行省制度。
目的: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
(4)認識:制度建設應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24.(1)吸納:玄奘西行;遠播:鑒真東渡。
(2)機構:市舶司。
原因:經濟繁榮;政府鼓勵;造船和航海技術先進。
(3)機構:澎湖巡檢司。
(4)做法:學習歷史,了解民族文化;積極參與文化交流;堅定文化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新丰县| 亚东县| 江山市| 得荣县| 潜山县| 烟台市| 衡阳县| 桂阳县| 越西县| 酒泉市| 东方市| 会同县| 广宗县| 德令哈市| 岳池县| 建宁县| 定西市| 泰兴市| 合川市| 大同县| 普宁市| 南皮县| 淮北市| 周宁县| 泰和县| 枝江市| 大邑县| 江川县| 柳州市| 筠连县| 安宁市| 巴中市| 恩平市| 马鞍山市| 东乌| 兰考县| 富民县| 南投县| 且末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