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祁陽市云龍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檢測八年級下冊《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16小題,滿分48分,每小題3分)1.下列在鴉片戰爭中,率軍英勇抗擊英軍侵略壯烈殉國的英雄人物有( )①鄭成功②關天培③林則徐④陳化成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國門被打開,對外關系體制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等條約,這說明( )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外國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內地,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C.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重視條約的傾向D.由直接入侵變為資本入侵3.李鴻章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為此,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首先實施的措施是( )A.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B.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C.籌建了近代海軍 D.創辦了新式學堂4.“沙俄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這里“(沙俄)得到更多的好處”指的是( )A.沙俄從圓明園竊取了大量珍寶 B.沙俄侵占了中國北方大片領土C.中國向沙俄賠款2100萬銀元 D.沙俄獲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5.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證據,下列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A.《天朝田畝制度》文本 B.電視劇《太平天國運動》C.太平天國運動的連環畫 D.小說《洪秀全演義》6.下表是19世紀90年代張之洞在湖北創辦的一系列企業。他創辦這些企業的目的是( )企業名稱 湖北大冶鐵礦 漢陽鐵廠 湖北槍炮廠 大冶王三石煤礦 湖北紡紗局 湖北繅絲局開辦年份 1890 1890 1890 1891 1894 1894A.鎮壓金田起義 B.“自強”“求富” C.發展資本主義 D.嘗試制度變革7.“北無旅順,南無臺灣,中華海面,全為所扼,此后雖有海師,何以施展?”這是晚清重臣張之洞對某次戰爭失利后所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哀嘆。“某次戰爭”指的是( )A.八國聯軍侵華 B.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中法戰爭8.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是列強套在中華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鎖。引發如表所示列強在華設廠總數發生變化的條約是( )年代 1894 1900列強在華設廠總數 80家 933家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9.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 )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A.澳門 B.臺灣島 C.香港 D.福建10.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義和團運動主要體現出近代中國人民的精神是( )A.勇于創新,倡導科學 B.自強不息,建立新式軍隊C.與時俱進,向西方學習 D.英勇斗爭,反抗侵略11.19世紀末發行的部分報刊宣傳新思想,《時務報》和《國聞報》影響最大。它們宣傳的是( )A.師夷長技的主張 B.民主科學的思想 C.維新變法的思想 D.民主共和的思想12.分析如表中戊戌變法的各項措施及其影響,與戊戌政變的發生有直接關系的一項是( )措施 影響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政經濟 ①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②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教育文化 ①廢除八股,改試策論。②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的前身) 有利于西方科學技術和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有利于增強國防力量A.政治 B.經濟 C.教育文化 D.軍事13.“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A.受到了太平軍的沉重打擊 B.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C.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破產 D.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14.民生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和人民關注的熱點,近代史上最早提出民生主張的是( )A.康有為 B.孫中山 C.毛澤東 D.鄧小平15.下面對武昌起義描述有誤的一項是( )A.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B.武昌起義即狹義的辛亥革命,同時又是廣義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C.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后,成立湖北軍政府,孫中山被推舉為都督D.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沉重的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16.20世紀最初的十年,中國社會正處在劇烈動蕩之中,城鄉群眾自發的反抗斗爭如波濤相逐,一浪高過一浪。北方各省民變迭起,長江中下游各省連年發生災荒,饑民成群流入城市,搶米騷動時有發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的( )A.社會基礎初步形成 B.發展進程異常迅猛C.領導階級發生變化 D.歷史影響非常廣泛二.材料題(共4小題,滿分52分)17.(16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從1840年開始,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鴉片戰爭后,英國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盡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繼續維持其統治地位,但實際上中國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擁有獨立完整的國家主權,在許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擺布,成為西方諸列強掠奪和奴役的對象。——摘編自朱英《中國近代史十五講》材料二:戰爭之后,列強爭相在華設立銀行如英國的有利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開設工廠,如英國的增裕面粉廠、和豐船廠,美國煙草公司……還爭奪中國的鐵路權,如俄國修筑滿洲里至綏芬河、哈爾濱至大連、石家莊至太原等鐵路。材料三:如果說有所謂“神圣的戰爭”,那么中國奮起抗擊以主子姿態出現的外國剝削者的戰爭,正是這樣一個“神圣的民族戰爭”。——德國《前進報》1900年6月19日的社論《鐵拳》請回答:(1)(4分)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一中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哪一條約?概括其對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2)(4分)材料二中“戰爭”最有可能是哪場侵華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二列強對中國侵略方式的變化。(3)(4分)材料三中“主子姿態”的出現是由于哪一條約的簽訂?該條約中哪一條款最能體現外國剝削者的“主子姿態”?這場“神圣的民族戰爭”對中國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4)(4分)回顧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談談你的認識。18.(16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沉淪與抗爭、奮斗與崛起,不斷追逐同一個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自強夢】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吳水《庚子西狩從談》材料二【變法夢】梁啟超在其《變法通議》中強調:“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人下之公理也”。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三【民上共和夢】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遇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發達最先,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孫中山全集》材料四【新時代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摘編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1)(4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各一例。洋務運動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你認為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只能“勉強涂飾,虛有其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4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拉開維新變法序幕的歷史事件是什么?戊戌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4分)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標志中國“千年專制”被推翻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4)(4分)根據材料四,指出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內涵是什么?19.(12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56年是太平天國勝利與危機紛呈的一年。(1)(4分)材料一中的“勝利”和“危機”主要指什么?材料二 七月中旬,天津失陷,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狼狽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2)(4分)在天津保衛戰中壯烈殉國的清軍愛國將領是誰?材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失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曾說:“中國人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和好斗精神,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和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3)(4分)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義和團運動偉大的歷史意義。20.(8分)論述題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有著關鍵性的歷史作用,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前進,請根據下面的照片以及史事提示擬定一個主題并且論述你的觀點。史事辛亥革命 開國大典 改革開放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B B A B C C B D C A D B C A17.(1)《南京條約》;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甲午中日戰爭;商品輸出轉變為資本輸出。(3)《辛五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落后就要挨打;振興中華等。18.(1)軍事企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任選一個即可)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任選一個即可)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主要原因:沒有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2)歷史事件:公車上書。主要原因: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弱小。(3)歷史事件:辛亥革命。指導思想:三民主義。(4)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9.(1)太平軍西征取得重大勝利;天京事變。(2)聶士成。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3)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解答】(1)據材料一“1856年是太平天國勝利與危機紛呈的一年”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中的“勝利”和“危機”主要指太平軍西征取得重大勝利;天京事變。(2)在天津保衛戰中壯烈殉國的清軍愛國將領是聶士成。據材料二“七月中旬,天津失陷,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狼狽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并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義和團運動失敗的直接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3)根據材料三“中國人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和好斗精神,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和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和團運動偉大的歷史意義是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故答案為:(1)太平軍西征取得重大勝利;天京事變。(2)聶士成。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3)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20.【答案】觀點:杰出人物推動社會進步。論述: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成立了中華民國,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舉行開國大典,建立了新中國,頒布1954年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在1978年底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92年,鄧小平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結論:綜上所述,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位偉人都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