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 練習一、單選題1.巴黎公社廢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機構,實行立法和行政機構統一的制度——公社委員會,公社委員會由工人、社會主義者以及在巴黎的外國革命者共同選舉產生,負責處理一切社會事務。這表明巴黎公社( )A.制度建設具有創新性 B.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C.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 D.忽視行政效率的提高2.空想社會主義者主張廢除私有制和雇傭勞動,改變資本主義分配制度,消滅商品交換,把國家變成純粹的生產管理機構。但他們的社會改革方案無一不遭到無情嘲弄,他們所做的共產主義試驗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由此可推知,當時( )A.工人階級缺乏斗爭精神 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消除C.科學社會主義亟待產生 D.民眾并不注重經濟需求3.1895年,恩格斯在出版馬克思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時,撰寫導言指出:“普選權……使我們可以每三年計算一次自己的力量……即使‘顛覆者’自己把選舉權視為陷阱,政府仍然會害怕我們的合法活動。”這一論述表明恩格斯主張( )A.徹底放棄暴力革命全面轉向議會斗爭 B.修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C.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無產階級斗爭策略 D.建立與資產階級政黨的合作聯盟4.19世紀30年代,英國工人報刊《聯合行業合作雜志》寫道,產生社會罪惡的一大原因是——“我們國內社會和商業生活中的失誤,它造成了機器同人力之間的競爭和對抗,而不是合作。”這表明,當時英國工人階級( )A.對社會進步采取抵制態度 B.對加強國際聯合達成共識C.對生產方式變革積極適應 D.對資本主義制度認識不深5.1864年10月,馬克思起草《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指出:從1848年歐洲革命到1864年期間,歐洲工人階級“終于爭得了十小時工作日法案的通過。這一法案對于工廠工人在體力、道德和智力方面引起了非常良好的后果”,它“不僅是一個重大的實際的成功,而且是一個原則的勝利”。“十小時工作日法案”的通過( )A.表明第一國際成立發揮重要作用 B.為國際工人運動指明了正確方向C.主要歸功于工人階級的長期斗爭 D.受巴黎公社國際主義精神的影響6.19世紀后期,英國掀起了組建工會的熱潮,如碼頭工人罷工后成立的“船塢、碼頭和河邊工人工會”,海員大罷工后成立的“海員和鍋爐工人工會”,煤氣工人罷工后成立的“煤氣和通用工人工會”,還有“婦女工會聯盟”等。到1900年,有組織的工人總數已超過200萬。這些工會組織的建立( )A.反映了工人階級聯合斗爭的愿望 B.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C.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誕生 D.受到了巴黎公社運動的影響7.恩格斯指出,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革命家,是世界上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人類將永遠不會忘記。下列有關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貢獻的表述正確的是( )A.推動社會主義運動從一個國家向多個國家的擴展B.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率先取得勝利理論C.第一次系統完整的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D.促進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8.1871年4月15日,巴黎公社頒布法令,把反動政府走狗的“一切動產和不動產,以及各種有價證券,都由國家管制”,成立商業部、工部局、稅務總局等專門辦事機構,負責公社對糧、煤和各種日常用品的來源和供銷。這些舉措( )A.打碎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 B.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D.嘗試改造了私有制經濟9.1810年,法國為紀念拿破侖對外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旺多姆圓柱,圓柱上的拿破侖右手持劍,左手持一個象征征服的地球雕塑。1871年,巴黎公社委員會通過法令,指出旺多姆圓柱是“野蠻行為的紀念物,是武力和虛榮的象征”,隨后推倒了圓柱連同拿破侖銅像。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具有國際主義精神 B.力圖推翻君主專制制度C.反對帝國主義戰爭 D.嘗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0.18-19世紀是歐洲主要國家的現代化時期,也是全球性現代社會的創生時期。以下有關18-19世紀歐洲發生的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①《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②復動式蒸汽機試制成功③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④國際工人協會成立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11.如表所示為《共產黨宣言》中的部分內容節選。序號 內容1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 “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上表內容集中反映出《共產黨宣言》( )A.闡述階級斗爭的重要性 B.強調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C.揭示社會變革的必然性 D.主張建立無產階級的政黨12.在1864年,工人運動本身的理論性質在整個歐洲,在群眾中間,實際上還是很模糊的。馬克思主義還只是眾多社會主義流派之一,還未被各國工人階級普遍接受。但是,當第一國際解散的時候,“情況已經全然不同了”。這主要說明( )A.工人運動缺乏理論指導 B.空想社會主義成為主流C.國際組織傳播科學社會主義 D.社會主義各派矛盾難以調和13.恩格斯說:“公社無疑是第一國際的精神產兒,盡管第一國際沒有動一個手指去促使它誕生”。“公社是第一國際的精神產兒”指的是( )A.公社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 B.第一國際直接指導了巴黎公社C.第一國際推動巴黎公社的誕生 D.巴黎公社由法國工人自主發動14.傅立葉在《新世界》中指出:“在文明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困是由富裕產生的。”他把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稱為“多血癥的危機”,并稱資本主義工廠是“溫和的苦役場所”。由此可見,傅立葉( )A.對機器大生產持反對態度 B.準確指出經濟危機的根源C.認識到階級斗爭的重要性 D.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15.傅立葉在《新世界》中指出:“在文明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困是由富裕產生的。”他把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稱為“多血癥的危機”,并稱資本主義工廠是“溫和的苦役場所”。由此可見,傅立葉( )A.對機器大生產持反對態度 B.準確指出經濟危機的根源C.認識到階級斗爭的重要性 D.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16.19世紀末,第二國際伯恩斯坦提出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一定不可避免地要通過某一時代的發展形式來實現。在一百年前需要進行流血革命才能實現的改革,我們今天只要通過投票、游行示威和類似的威逼手段就可以實現了。這一觀點( )A.拓展了暴力斗爭的新形式 B.對當時革命形勢認識不清C.論證了社會改良的科學性 D.推動無產階級運動的高漲二、材料題17.馬克思主義與第一國際。材料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指出:人類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工人階級遭受剝削的原因在于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資本家通過掌控生產資料剝削工人階級。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占有,并轉化為資本。維系這個體制的是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無產階級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民主,并大力發展生產力。材料二 第一國際時期,一些所謂的“社會主義”流派對當時的工人運動頗有影響。其主張或觀點見下表:流派 主張或觀點蒲魯東主義 保護私有財產,反對階級斗爭,反對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政府,主張通過和平的改良主義的途徑來建立無政府主義社會。巴枯寧主義 私有財產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存在繼承權,繼承權使財產一代一代傳下去,造成嚴重的貧富分化。主張無政府主義,“徹底地破壞國家和一切國家機器”。工聯主義 要求工人“克制自己”,“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關心“如何加強和保護勞動的權利,同時又不破壞資本的合法權利”;反對暴力革命形式的階級斗爭。——摘編自魏承均、范佩偉《第一國際時期各個機會主義的特點》對照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材料二中三處錯誤主張或觀點,并說明其為什么是錯誤的。18.歷史與歷史學材料一 司馬遷撰述《史記》時,“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對紛雜無憑的說法則依據傳說與文獻相對應,“擇其言尤雅者”成編。其編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稽(考證)其成敗興壞之理”。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他的責任是對所列各種事件的每一細枝末節進行精心審核。敘述時不能為引人入勝而虛構。歷史編著是為了讓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業已發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將在某一天以同樣或相似的方式再次發生類似事件的人從中獲益。(1)閱讀材料一,概括歷史學家編著史書的原則方法。材料二 在歐洲,19世紀被譽為“歷史學的世紀”,歷史研究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自然界的規律適用于人類社會,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適用于歷史研究。歷史研究應該以回憶錄、日記、外交報告等原始文獻為材料,通過科學的解釋方法,尋求人類社會進步的規律。歷史研究的主要對象仍然是社會上層,但包括工人在內的社會下層的歷史也逐漸受到關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國工人運動史》和恩格斯的《德國農民戰爭》問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2)閱讀材料二,概括19世紀歐洲歷史學發展的特點。任選一個特點,分析其產生的時代背景。19.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對于工人階級來說,成立“工人議會”和“工聯”,為爭取9小時工作日而斗爭,使他們的生活確實有所改善。1832年改革中,工人階級的“一無所獲”加強了他們的集體受剝奪感,促進了他們的階級意識覺醒,最終導致標志著英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憲章運動”的爆發,1867年和1884-1885年的兩次議會改革,雖然最終沒有實現普選權,但資產階級通過在政治上對工人階級的逐漸賦權,逐步鈍化了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并將之整合進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中去,最終使本可以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先鋒的英國工人階級,成了工人運動改良主義的榜樣。——摘編自王可園、郝宇青《政治權利與階級意識——19世紀英國議會改革對工人運動改良主義的影響》材料二:馬克思和恩格斯經常深入社會搞調查研究,1880年4月,馬克思起草了《工人調查表》,詳細了解工人的勞動環境、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資生活以及勞資關系狀況,從中探索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剩余價值的秘密。馬克思的《資本論》參考了1500多種書籍和檔案文件,包括大量的英國調查委員會和工廠巡視員所整理的調查報告、經濟資料,思格斯用了21個月的時間,通過親身觀察和親身接觸,直接研究了英國的無產階級,研究了他們的痛苦和要求。——據鄧立勛《馬克思主義與調查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英國工人運動興起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克思、恩格斯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的意義。20.英國童工血淚斑斑的境遇在某些方面也是當年英國無產階級生存狀況的縮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英國童工血淚史材料一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1771—1858)出身于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10歲即離開父母自謀生路,他先后當過學徒和店員,繁重的工作使他每天只能睡五個小時。他回顧這段生活時說:“站了一整天之后,即使是在欄桿的幫助下,我也簡直不能走上樓去睡覺。”材料二 1833年工廠法雖明令禁止雇用未滿9歲的兒童,并將9至13歲兒童每天勞動時間限制為八小時,但工廠主串通牙醫夸大兒童年齡,并利用“輪班制”肆無忌憚地壓榨他們。——據劉靜茹《1833—1901年英國童工教育視野下的工廠視察制度》等整理材料三圖《愛能戰勝恐懼》(1840年)漫畫中,遠處是手拿鞭子的監工,兩名男童似乎即將分離去做不同的工作,其中一位面露害怕、痛苦之色,另一位兒童在擁抱、親吻和鼓勵他,還有一位兒童在紡紗機下面爬行。而身邊與童工們一起勞動的成年婦女表現得相當冷漠。材料四 不列顛工業像吸血鬼一樣,只有靠吮吸人血——并且是吮吸兒童的血——才能生存。——摘自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結合材料,對馬克思的觀點加以說明。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D C A C D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C D D B1.A【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1年(法國)。根據材料“廢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機構,實行立法和行政機構統一的制度——公社委員會”并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打破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框架,嘗試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新形式,其統一的公社委員會制度體現了制度建設的創新性,A項正確;巴黎公社并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是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爆發的,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排除B項;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是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及巴黎公社忽視行政效率的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2.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但他們的社會改革方案無一不遭到無情嘲弄,他們所做的共產主義試驗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可知,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悲劇在于,他們提出了美好的社會愿景,卻未能找到實現這一愿景的現實力量與途徑,說明科學社會主義亟待產生,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性,非工人階級缺乏斗爭精神,排除A項;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在當時不可能消除,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民眾對經濟需求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C項。3.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5年的世界。根據材料“即使‘顛覆者’自己把選舉權視為陷阱,政府仍然會害怕我們的合法活動”可知,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可以利用議會斗爭這種和平手段同反動勢力作斗爭,而不一味依賴武裝斗爭,這是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無產階級斗爭策略,C項正確;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可以利用和平是手段,但并沒有徹底放棄暴力革命,排除A項;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可以利用合法的普選權,這是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無產階級斗爭策略,體現斗爭策略的靈活性,而不是修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建立與資產階級政黨的合作聯盟,排除D項。故選C項。4.D【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30年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當時英國已處于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制度下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人把社會罪惡原因歸結于機器和人力的競爭對抗,而沒有認識到是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追逐利潤、剝削工人導致的社會問題,說明對資本主義制度本質認識不深,D項正確;工業革命帶來的機器生產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工人并非抵制機器本身,而是對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不滿,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工人階級在國際層面的聯合訴求等,無法體現“國際聯合” ,排除B項;材料體現出工人對這種生產方式變革帶來的負面效應不滿,并非積極適應,排除C項。故選D項。5.C【詳解】根據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8至1864年的歐洲。根據材料可知,“十小時工作日法案” 的通過是工人階級長期斗爭的結果。在1848年歐洲革命到1864年期間,工人階級不斷為爭取自身權益而努力抗爭,通過長期的斗爭才使得這一法案得以通過,C項正確;第一國際成立于1864年10月,法案在此之前已通過,排除A項;《共產黨宣言》為國際工人運動指明正確方向,并非該法案,排除B項;巴黎公社發生在1871年,在“十小時工作日法案”通過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后期到1900年(英國)。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后期英國眾多工會組織在工人罷工后建立,有組織的工人數量達200多萬,這是工人階級意識到聯合起來斗爭的重要性,反映聯合斗爭愿望,A項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是科技進步和資本集中,工會的建立屬于社會運動層面,與生產技術革新無直接因果關系,且第二次工業革命在19世紀70年代已進入高潮,排除B項;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于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題干中工會發展的時間明顯晚于該理論形成時期,排除C項;巴黎公社發生于1871年,屬于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但與材料工會組織的建立無直接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7.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發表了《共產黨宣言》,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指明了道路,這是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貢獻之一,C項正確;推動社會主義運動從一個國家向多個國家擴展的是二戰后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這與馬克思所處時代不同,不是馬克思直接的貢獻,排除A項;列寧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率先取得勝利理論,排除B項;19世紀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這發生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不能歸因于馬克思的貢獻,排除D項。故選C項。8.D【詳解】根據次題干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1年(法國)。根據材料“把反動政府走狗的‘一切動產和不動產,以及各種有價證券,都由國家管制’,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物資供銷”并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沒收反動勢力的財產并實行國家管制,成立經濟管理機構干預生產和分配,這是對私有制經濟的初步改造嘗試,D項正確;“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主要指廢除舊軍隊、官僚機構等政治措施,材料側重經濟措施,排除A項;“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主要涉及普選制、公職人員工資限制等政治措施,材料未體現直接擴大民主權利的內容,排除B項;“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需全面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而公社僅針對特定敵對勢力財產,未徹底改變所有制結構,排除C項。故選D項。9.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的法國。據題意可知,巴黎公社之所以拆毀旺多姆圓柱,是認為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是武力和虛榮的象征,巴黎公社反對本國的對外戰爭,體現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A項正確;巴黎公社要推翻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而不是封建專制,排除B項;巴黎公社反對的是臨時政府,因此不可能爭取臨時政府的支持,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抵制,并沒有體現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排除D項。故選A項。10.D【詳解】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19世紀(歐洲)。結合所學可知,①《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②復動式蒸汽機試制成功于1782年;③法國大革命的開始于1789年;④國際工人協會成立成立于1864年。按時間順序排序為②③④①,D項正確,排除A項、B項、C項。11.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可知,《共產黨宣言》強調階級斗爭、無產階級是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獨立運動及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即強調的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B項正確;階級斗爭僅是材料的一方面,說法片面,排除A項;題干節選內容未直接論證社會變革的“必然性”,強調的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排除C項;題干內容未提及政黨建設,排除D項。故選B項。12.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可知,在1864年,工人運動的理論性質尚未明確,馬克思主義作為多種社會主義流派之一未被普遍接受。而第一國際由馬克思領導,旨在聯合工人運動并傳播馬克思主義。盡管內部存在派系斗爭,但其活動(如《共產黨宣言》推廣、國際代表大會決議)使馬克思主義逐漸被工人接受。到第一國際(1864-1876年)解散時,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已顯著提升,C項正確;題干明確提到存在多種社會主義理論,只是未被統一接受,因此“缺乏理論指導”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空想社會主義(圣西門、傅立葉、歐文)在19世紀初活躍,但19世紀中期已被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取代。題干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而非空想社會主義,排除B項;第一國際內部確有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等派別的矛盾,但題干強調馬克思主義影響力的提升,而非矛盾導致的結果,排除D項。故選C項。13.C【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公社是第一國際的精神產兒”,說明工人運動和工人聯合推動了巴黎的工人運動,表明第一國際對法國工人運動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推動了巴黎公社的誕生,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第一國際與巴黎公社的關系,并未提及馬克思主義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未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排除A項;由“第一國際沒有動一個手指去促使它誕生”可知,第一國際并未直接指導巴黎公社,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巴黎公社與第一國際的關系,而非單純的公社闡述公社的領導者,排除D項。故選C項。14.D【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在文明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困是由富裕產生的”結合所學可知,傅立葉的這些言論從貧困產生的原因、經濟危機以及工廠的性質等方面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D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到傅立葉反對機器大生產,而是批判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排除A項;傅立葉將經濟危機稱為“多血癥的危機”,但并未明確指出其根源(如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排除B項;題干主要批評了資本主義制度弊端,但并沒有說明階級斗爭的重要性,排除C項。故選D項。15.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歐洲)。根據材料可知,傅立葉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貧困由富裕產生,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稱為“多血癥的危機”,稱資本主義工廠是“溫和的苦役場所”,這些都體現了他對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批判,D項正確;材料中傅立葉批判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并沒有明確表達對機器大生產持反對態度,排除A項;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傅立葉稱經濟危機為“多血癥的危機”,并沒有準確指出經濟危機的根源,排除B項;傅里葉既沒有提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沖突,也沒有倡導通過階級斗爭的方式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或改善勞動者處境,排除C項。故選D項。16.B【詳解】根據次題干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歐洲)。根據材料“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通過投票、游行示威和類似的威逼手段就可以實現了”并結合所學可知,伯恩斯坦主張通過和平改良而非暴力革命實現社會主義,忽視了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制度的頑固性和階級斗爭的尖銳性,對當時無產階級革命的形勢認識不清,B項正確;該觀點主張放棄暴力革命,而非拓展暴力斗爭的新形式,排除A項;伯恩斯坦的改良主義缺乏科學依據,并未真正論證社會改良的可行性,排除C項;該觀點實質上是修正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修正主義導致第二國際分裂,削弱了無產階級革命力量,而非推動其高漲,排除D項。故選B項。17.示例:錯誤觀點1:反對階級斗爭。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錯誤觀點2: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和平的改良主義。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錯誤觀點3:徹底的無政府主義,反對建立任何國家機器。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民主,才能大力發展生產力,最終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錯誤觀點4:認為工人工資與其付出的勞動相匹配。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錯誤觀點5:廢除繼承權即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將廢除繼承權作為社會革命的內容。理由: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得到了國家政權的保護。【詳解】本題是原因題。時空:19世紀(歐洲)。錯誤觀點1:據材料二“反對階級斗爭”可知,反對階級斗爭。理由:據材料一“人類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可知,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錯誤觀點2:據材料二“反對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資產階級政府,主張通過和平的改良主義的途徑來建立無政府主義社會”可知,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和平的改良主義。理由:據材料一“無產階級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可知,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錯誤觀點3:據材料二“主張無政府主義,‘徹底地破壞國家和一切國家機器”’可知,徹底的無政府主義,反對建立任何國家機器。理由:據材料一“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民主,并大力發展生產力”可知,只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民主,才能大力發展生產力,最終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錯誤觀點4:據材料二“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可知,認為工人工資與其付出的勞動相匹配。理由:據材料一“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占有,并轉化為資本”可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錯誤觀點5:據材料二“私有財產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存在繼承權,繼承權使財產一代一代傳下去,造成嚴重的貧富分化”可知,廢除繼承權即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將廢除繼承權作為社會革命的內容。理由:據材料一“工人階級遭受剝削的原因在于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資本家通過掌控生產資料剝削工人階級”可知,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得到了國家政權的保護。18.(1)廣泛收集史料并進行考證、辨析;尊重歷史事實;編寫史書的目的是總結經驗教訓,以供后人借鑒。(2)特點:歷史研究科學化(歷史學成為科學);關注工人運動史,唯物史觀誕生。分析:歷史研究科學化(歷史學成為科學):17世紀末,牛頓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人類走向科學時代;18世紀的啟蒙運動弘揚科學與理性;19世紀,推崇科學成為歐洲的潮流,推動史學研究走向科學化和專業化。關注工人運動史,唯物史觀誕生:工業革命導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工人運動興起,史學家開始重視對社會下層的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觀。【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世界和中國。原則方法:根據材料一“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對紛雜無憑的說法則依據傳說與文獻相對應”“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他的責任是對所列各種事件的每一細枝末節進行精心審核”可知,廣泛收集史料并進行考證、辨析;根據材料一“敘述時不能為引人入勝而虛構。”可知,尊重歷史事實;根據材料一中其編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稽(考證)其成敗興壞之理”“希望知道將在某一天以同樣或相似的方式再次發生類似事件的人從中獲益”可知,編寫史書的目的是總結經驗教訓,以供后人借鑒。(2)本題是特點題、原因題。時空是近代歐洲。特點:根據材料二“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適用于歷史研究”可歸納出歷史研究科學化;根據材料二“歷史研究的主要對象仍然是社會上層,但包括工人在內的社會下層的歷史也逐漸受到關注”可歸納出關注工人運動史;根據材料二“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可歸納出唯物史觀誕生。分析:根據題干要求選擇“歷史研究科學化(歷史學成為科學)”的特點進行分析。結合特點和材料所給時間可知,可從當時科學的發展、啟蒙運動的影響、法國大革命的推動、民族意識的覺醒及工人運動的發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比如歷史研究科學化(歷史學成為科學)其背景:17世紀末,牛頓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人類走向科學時代;18世紀的啟蒙運動弘揚科學與理性;19世紀,推崇科學成為歐洲的潮流,推動史學研究走向科學化和專業化。根據題干要求選擇“關注工人運動史,唯物史觀誕生”的背景:結合工業革命所學內容,19世紀前后開展的工業革命導致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貧富分化加劇,工人生活生產環境惡劣,促進工人運動興起(如19世紀30-40年代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等),史學家開始重視對社會下層的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觀。19.(1)背景: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工人階級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惡劣,階級矛盾激化;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覺醒;英國國家權力重心下移。(2)意義:深化了對資本主義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樹立了重視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有利于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詳解】(1)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19世紀英國。背景:據材料一“對于工人階級來說……使他們的生活確實有所改善”并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工人階級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惡劣,階級矛盾激化;據材料一“資產階級通過在政治上對工人階級的逐漸賦權”可知,英國國家權力重心下移;據材料一“促進了他們的階級意識覺醒”可知,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覺醒。(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19世紀西方。意義:據材料一“從中探索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剩余價值的秘密”可知,深化了對資本主義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據材料一“馬克思的《資本論》參考了1500多種書籍和檔案文件,包括大量的英國調查委員會和工廠巡視員所整理的調查報告、經濟資料”可知,樹立了重視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的工作方法;據材料一“通過親身觀察和親身接觸,直接研究了英國的無產階級,研究了他們的痛苦和要求”可知,有利于提高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作用可知,有利于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20.說明:馬克思將不列顛工業比喻為“吮吸兒童的血”的“吸血鬼”,批判了工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剝削的殘酷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始,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逐步取代手工生產。資本家為了實現資本增殖,對工人階級進行了殘酷剝削。工業革命期間,大量兒童被迫進入工廠勞動,成為廉價勞動力的重要來源。資本家通過延長工時、壓低工資等手段剝削童工。童工的悲慘境遇成為工人階級苦難深重和社會貧富分化的縮影,對童工的剝削成為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突出表現。對童工問題的研究促使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和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在積累財富和資本的同時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奪必將引起工人階級反抗的社會現實,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馬克思觀點批判了資產階級剝削的罪惡,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19世紀歐洲。前三則材料描述了19世紀英國童工的悲慘境遇和工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剝削的罪惡。材料四馬克思將不列顛工業比喻為“吮吸兒童的血”的“吸血鬼”,批判了工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剝削的殘酷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可圍繞馬克思觀點的背景、內容、影響進行分析。背景方面,主要是工業革命、資產階級剝削和童工問題。內容方面,馬克思通過童工問題,批判了工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剝削的殘酷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影響方面,馬克思觀點批判了資產階級剝削的罪惡,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