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生物學試題卷(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1. 木耳是重要的藥食兼用真菌,如果長時間泡發可能會滋生椰毒假單胞桿菌,后者能分泌米酵菌酸和毒黃素,米酵菌酸可抑制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功能,造成人食物中毒。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木耳細胞和椰毒假單胞桿菌都沒有生物膜系統B. 與米酵菌酸和毒黃素合成的相關基因均位于染色體上C. 米酵菌酸通過細菌的高爾基體產生囊泡運輸釋放到細胞外D. 中毒癥狀的出現與線粒體功能障礙導致細胞能量供應不足有關2. 武昌魚(2n=48)與長江白魚(2n=48)經人工雜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2n=48),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武昌魚體細胞經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的核DNA數目及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相同B. 雄性長江白魚經減數分裂I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的核DNA數目及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相同C. 武昌魚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精細胞或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12對D. 雜種子代精巢中可觀察到染色體兩兩配對、含有48個四分體細胞3. 人劇烈運動時,肝臟中的葡萄糖進入血液,被肌細胞攝取,在肌細胞中葡萄糖通過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通過血液進入肝細胞中并最終轉化為葡萄糖,即乳酸循環,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肌細胞的糖酵解途徑發生在細胞質基質,此途徑整體為放能反應B. 丙酮酸還原成乳酸使NAD+再生,以保證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正常進行C. 骨骼肌細胞無氧呼吸生成乳酸時,不消耗氧氣但產生少量的二氧化碳D. 肝細胞內的糖異生途徑,既能避免乳酸中毒也能及時補充能源物質4. 根據生物棲息環境和進化策略可把生物分為r選擇生物(如東亞飛蝗)和K選擇生物(如大熊貓),r選擇生物適應干旱和寒帶等多變環境:K選擇生物適應穩定的環境。如圖為上述兩類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中Nt和Nt+1表示種群的上代和下代,圖中虛線表示Nt+1/Nt=1,S為種群數量的平衡點,X為K選擇生物的滅絕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在S點之前,隨種群密度增大r選擇生物的種群數量呈現S形增長B. 圖中S點相當于種群的K值,種群密度大于S后會引起種群密度持續下降C. 若K選擇生物種群密度下降接近X點,應分析下降原因并不斷給予保護D. 在防治東亞飛蝗時,需要長期控制其密度不能期望通過一次殺滅達到目的5. 多樣性指數用于衡量群落中物種多樣性,此指數越高表明群落中物種多樣性越高;多樣性指數計算公式為:(S-1)/lnN,這里S為物種數,N為所有物種的個體總數。下表為某地一個谷類作物田和一年后取代它的自然草本植物群落中幾項指標變化情況,調查數據均在生長季節(7月到9月)完成,調查谷類作物田時農作物未收割。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指標 種群 栽培的谷田 自然演替群落種群密度(數量/m2) 食草動物 482 156食肉動物 82 117寄生動物 24 51全部節肢動物 624 355多樣性指數 食草動物 7.2 10.6食肉動物 3.9 11.4寄生動物 6.3 12.4全部節肢動物 15.6 30.9A. 人類減少干預后,自然草本植物群落取代栽培谷田表明此群落發生了次生演替B. 群落演替后食肉動物和寄生動物的多樣性指數增大,推斷其物種豐富度增大C. 群落演替后,食草動物種群密度減小是由群落提供的植物生物量減少所致D. 相比谷田,自然群落中寄生動物和食肉動物多樣性指數增加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穩定性6. 在某種安哥拉兔中,長毛與短毛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現讓多只純合的長毛雌性與多只純合的短毛雄性雜交得到大量F1。發現F1中雌性全為短毛,雄性全為長毛。讓F1中雌雄個體相互交配,所得F 的雌性個體中短毛:長毛=3:1。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控制兔毛長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雜合子在雌性和雄性中表型不同B. 從理論上分析,上述實驗F2雄性個體中短毛與長毛的比例為1:3C. 若讓F2中短毛的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理論上F3中長毛個體出現概率為1/3D. 若通過雜交鑒定F2中某短毛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理論上可選擇長毛雄性與之交配7. 下圖表示某基因的部分堿基序列,其中含有編碼起始密碼子的堿基序列(注:起始密碼子為AUG,終止密碼子為UAA、UAG或UGA,UGA不考慮特殊情況),橫箭頭表示轉錄方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若“↑”位置為復制原點,則DNA聚合酶與該位置結合并催化解旋和子鏈合成B. 該基因轉錄時以甲鏈為模板鏈,該鏈的左側為“-OH”端、右側為“- ”端C. 該基因進行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中,均會發生T-A、G-C、C-G堿基配對D. 若“↑”處缺失一個堿基對,則該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肽鏈含8個氨基酸8. 靈長類動物色覺豐富的原因主要與其飲食結構和生存環境有關。在進化過程中,靈長類動物逐漸發展出了三色視覺(能夠分辨出紅、綠、藍三種基本顏色)。這在哺乳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使得靈長類動物在覓食過程中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出成熟果實的顏色。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群體中出現相關的可遺傳變異是靈長類動物三色視覺形成的原因之一B. 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協同進化的過程C. 靈長類種群中具有三色視覺的個體在覓食時更具優勢,繁殖后代的機會也更多D. 色覺豐富的特征會通過基因逐代傳遞,并保持相關基因頻率在種群中穩定不變9. 某運動員在進行馬拉松比賽,研究人員監測到其體內部分生理指標變化如下:階段I(0-30分鐘):心率加快,呼吸頻率顯著增加,血糖濃度略有下降。階段Ⅱ(30-60分鐘):大量出汗,尿量減少,血液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階段Ⅲ(60分鐘后):肌肉出現輕微顫抖,血糖濃度回升至正常水平,但體溫持續維持在38.5℃。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 階段I中,交感神經興奮直接促使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導致血糖濃度下降B. 階段Ⅱ中,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促進抗利尿激素分泌C. 階段Ⅲ中,參與體溫調節的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可通過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進行分級調節D. 全程中,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的分泌不僅受血糖濃度調控,還受神經系統的調控10. IgG抗體和IgM抗體都屬于肺炎病毒特異性抗體,兩者的濃度在患者體內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檢測IgM和IgG常作為診斷是否被感染的指標。對某肺炎患者的四位密切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密切接觸者 甲 乙 丙 丁IgM - + - +IgG - + + -注:“-”表示陰性,未檢出相應抗體;“+”表示陽性,檢出相應抗體。A. 抗體由漿細胞產生,分泌IgG的漿細胞也能分泌IgMB. 肺炎病毒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人,核酸檢測結果也為陽性C. 從檢測結果推測,密切接觸者甲一定未感染,乙、丙、丁已被感染D. 據圖表分析,密切接觸者丙最可能是四人中最先被感染的人11. 植物激素脫落酸(ABA)可以促進氣孔關閉,并抑制光誘導的氣孔開放。COP1是擬南芥植株中的一種酶,為檢驗COP1蛋白是否在ABA介導的氣孔關閉中發揮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用ABA(1μM,2小時)處理,觀察野生型(WT)、copl突變體(copl-4、copl-6)和GUS-COP1回補株系(轉入突變體所缺失的基因后表型恢復的類型)在光照和黑暗條件下的氣孔反應。觀察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ABA誘導氣孔關閉不需要光照B. copl蛋白參與了抑制氣孔開放C. 相比于野生型(WT),copl-4突變體在光照條件下對ABA誘發的氣孔關閉敏感度低D. 相比于野生型(WT),copl—6突變體在黑暗條件下對ABA誘發的氣孔關閉更加敏感12. 科學家將人參和胡蘿卜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經培養獲得8個雜種愈傷組織,檢測發現這8個雜種愈傷組織均含有次生代謝物人參皂苷,其中大多數人參皂苷含量明顯高于人參愈傷組織。蛋白質電泳檢測中發現一條只在8個雜種愈傷組織中出現的特異條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可使用PEG融合法和滅活病毒誘導法促進兩種原生質體融合B. 愈傷組織形成雜種植株是人參和胡蘿卜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C. 進行上述雜種愈傷組織培養時用到的培養基中不含有機物D. 大多數雜種愈傷組織的人參皂苷含量較高,可能與特異條帶的蛋白質有關13. 我國科學家綜合利用多種現代生物技術,首次在豬胚胎內培育出主要由人體細胞構成的“人—豬嵌合中期腎”,且維持到胚胎第28天(過程如圖所示)。已知胚胎在未分化前細胞間相互連接比較松散,可塑性強。過程①采用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敲除掉與豬腎臟發育密切相關的關鍵基因SLX1。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采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敲除基因SLX1,可促進人源化腎臟的發育B. 過程③中選擇豬的桑葚胚或原腸胚等早期胚胎導入iPS細胞成功率更高C. 動物細胞應放入含5%CO2培養箱中培養,CO2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細胞呼吸D. 利用胚胎分割技術增加人源化中腎數量的過程屬于有性生殖14. 關于生物學實驗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液顏色加深,細胞吸水能力增強B. 在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實驗組分別加入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處理細胞提取物,運用了加法原理C. 在DNA粗提取與鑒定的實驗中,將過濾液置于4℃的冰箱中,可降低相關酶的活性,抑制DNA水解D. 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離與計數實驗中,用稀釋涂布平板法進行尿素分解菌計數時,結果往往比實際值低15.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曾授予在低氧感應方面做出貢獻的科學家。細胞適應氧氣供應變化的分子機制是:當細胞缺氧時,缺氧誘導因子(HIF-1α)與芳香烴受體核轉位蛋白(ARNT)結合,調節基因的表達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一種促進紅細胞生成的蛋白質激素);當氧氣充足時,HIF-1α羥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調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HIF-1α與ARNT結合到DNA上,調節EPO基因轉錄,使EPO合成和分泌增加B. 氧氣充足時,HIF-1α被解體以減少EPO的合成,這屬于負反饋調節C. 長期生活在高原的人細胞內HIF-1α羥基化程度更高,是適應高原地區缺氧的表現D. 綜合分析可知,EPO的合成不僅受到相關基因的控制,也與環境因素有關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55分)16.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合理利用耕地對保障糧食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免耕、犁耕)、種植模式(間作、輪作)對小麥產量的影響,科研人員開展了試驗,部分檢測結果如表所示:處理 葉綠素含量相對值 胞間CO2濃度(μmol·L-1) 氣孔導度 (mmol·m-2·s-1) 凈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①免耕間作 60 502.72 0.99 2405②犁耕間作 55 1005.25 0.87 17.13③免耕輪作 57 100952 0.73 18.12④犁耕輪作 53 1045.54 0.46 15.52注:胞間CO2是指植物體細胞之間的CO2;氣孔導度是指氣孔張開的程度。回答下列問題:(1)小麥葉片中葉綠素捕獲的光能在光反應階段用于______(答出兩點即可)。(2)據表分析,與犁耕相比,免耕小麥植株凈光合速率更快:一個原因是CO2利用率更高,判定依據是______:另一個原因是:______。(3)與輪作相比,間作種植優點是透光性、通風性更好,提高了作物群體對______的利用率,使作物群體增產;并且隔行種植的不同植物根系深淺搭配,能合理地利用不同層次土壤內的______。(4)松土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空氣中揚塵的出現。近些年,農業提倡免耕法,盡量不用或少用松土措施,收獲時只收割麥穗等部分,而經過處理的農作物秸稈或殘根保留在土壤中任其腐爛,以便恢復土壤的自然狀態并保護土壤。免耕法有利于______(寫出兩點)。17. 地殼中的氮元素主要以大氣中的氮氣和土壤中硝酸鹽等形式存在。氮循環對維持生態系統正常功能非常重要,下圖為某生態系統中氮循環過程簡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硝化細菌和綠色植物均為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______,兩者通過代謝促進氮循環。據圖可知,地殼中的氮元素主要通過______等途徑進入生物群落。(2)氮元素沿著食物鏈(網)傳遞中伴隨著能量流動,植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入次級消費者,原因有______。(答出兩點即可)(3)反硝化細菌在缺氧下可將轉化成N2,據圖分析,農田中耕松土有利于作物增產,從氮元素角度分析,原因有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生產上將作物秸稈等掩埋通過圖中微生物處理后可提供氮肥,這主要利用了生態工程中的______原理。(4)研究發現氮富集常降低生物多樣性。某地幾乎所有草本植物都被外來雜草取代,可能原因是______。18. 脂肪是膳食中重要的能量來源,但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我國研究人員初步證實,脂肪在腸道中的吸收過程受腦到腸道的神經調控。研究發現,延髓灰質中的迷走神經背側運動核(DMV)是參與該調控的重要神經中樞。回答以下問題:(1)進食后,消化道接受食物刺激到產生飽腹感的過程屬于______。(填“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或“兩者均不是”)。(2)迷走神經屬于混合神經,其中的傳出神經主要是副交感神經,對循環、呼吸、消化等生理過程有重要調節作用。迷走神經興奮將引起機體的代謝變化可能包括______。A. 心臟搏動加快加強 B. 呼吸變慢變淺C. 胃腸蠕動變快變強 D. 腎上腺素分泌增加(3)研究人員給兩組小鼠喂食高脂肪食物,一段時間后,特異性抑制實驗組小鼠延髓中DMV神經元,構建小鼠模型(實驗組),對照組小鼠不作相應處理。隨后,檢測兩組小鼠體重變化(圖1),通過口服脂肪耐量試驗(OFTT)檢測兩組小鼠血漿甘油三酯含量變化(圖2)。此外,檢測兩組小鼠糞便中甘油三酯含量、空腸(小腸的部分結構)上皮細胞微絨毛長度、空腸上皮細胞微絨毛相關基因轉錄水平(表)。注:OFTT為禁食后,每只小鼠經口灌胃200μl橄欖油,分別在0、1、2和4小時采血檢測血漿甘油三酯含量。組別 糞便中甘油三酯含量(μmol) 空腸上皮細胞微絨毛長度(nm) 空腸上皮細胞微絨毛相關基因轉錄水平對照組 0.43 1050 1.08實驗組 0.95 630 0.5①根據相關材料和圖1、2分析,實驗組小鼠抑制DMV神經元后,體重、血漿甘油三酯含量變化情況是______,請結合表數據推測可能的生理機制______。②野葛中含有大量葛根素,研究發現,葛根素與GABA(神經遞質)受體結合,顯著抑制延髓DMV神經元的活動。葛根素與DMV神經元上GABA受體結合,引起Cl-內流,此時DMV神經元______。A.膜外K+濃度高于膜內B.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C.膜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D.膜電位的變化與其選擇透過性密切相關(4)結合本實驗的研究成果,提出控制體重的合理化建議______(答出一條即可)。19. 某種動物的兩種稀有性狀的遺傳模式,分別以垂直線(相關基因用A/a)和水平線(相關基因用B/b)表示。如圖1是該動物的遺傳系譜圖,已知Ⅱ-1不帶有稀有性狀基因。不考慮突變情況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甲同學依據系譜圖分析,認為兩種性狀的遺傳都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______(填“是”或“否”),試說明理由:______。(2)上述兩種稀有性狀的遺傳遵循的遺傳定律是______(填“分離定律”或“基因自由組合定律”)。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Ⅲ-2表現兩種稀有性狀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3)Ⅲ-4的稀有性狀基因來自1-2個體的概率為______。(4)Ⅲ-3懷孕后走失一段時間,科研人員不久后找回3只幼崽和Ⅲ-3,分別提取DNA后,利用HindⅢ限制酶進行了處理,對處理物進行PCR擴增并凝膠電泳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可判斷幼崽______與Ⅲ-3有親緣關系,請說明判斷的依據:______。20. 為支持內共生學說,研究者在酵母細胞內構建了光合藍細菌內共生體。首先,基于ZS質粒構建工程藍細菌——SynJEC菌株,過程如圖1所示。重組ZS質粒進入藍細菌后,其內的整合區域會以一定的頻率插入藍細菌擬核DNA中,并隨著藍細菌DNA的復制而復制。隨后,研究者再借助細胞融合技術構建光合酵母,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已知藍細菌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是蔗糖,且留在細胞內;野生酵母幾乎不能利用蔗糖作為碳源。回答下列問題:(1)在使用產生黏性末端各異的限制酶將目的基因1和目的基因2先后插入ZS質粒時,下列限制酶選用方案中最佳的是______(填編號)。(2)為進一步檢測SynJEC菌株是否構建完整,需對目標DNA片段進行PCR擴增和凝膠電泳鑒定,圖中的①—⑤對應的→表示相應的引物,PCR擴增應選擇下列引物中的______(填編號)。(3)根據題意和研究人員的設計思路,在使用選擇培養基篩選克隆菌株時,形成菌落的藍細菌______(填“僅抗鏈霉素”“僅抗壯觀霉素”或“對鏈霉素和壯觀霉素均敏感”)。配制的選擇培養基需要______滅菌。(4)在判斷光合酵母是否構建成功時,設計培養基配方時應考慮______。(5)據圖2分析,重組ZS質粒上攜帶的目的基因1和目的基因2應有______(填編號)。①蔗糖分解酶基因 ②蔗糖轉運蛋白基因 ③光合作用相關基因 ④糖酵解相關酶基因 ⑤葡萄糖轉運蛋白基因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生物學試題卷(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A【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C【6題答案】【答案】C【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D【9題答案】【答案】A【10題答案】【答案】D【11題答案】【答案】D【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A【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55分)【16題答案】【答案】(1)H2O的光解和ATP的合成(2) ①. 氣孔導度大,但胞間CO2濃度顯著降低 ②. 葉綠素含量相對更高,光反應速率更快(3) ①. 光能和CO2 ②. 水和無機鹽(4)水土保持、減少沙塵暴的發生、提高土壤的肥力【17題答案】【答案】(1) ①. 生產者 ②. 固氮菌的固氮作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硝酸鹽和銨鹽等(2)植食性動物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自身的細胞呼吸中以熱能散失、流向分解者、有一部分同化的能量是未被利用的能量(3) ①. 增加O2含量抑制反硝化細菌代謝,利于保持土壤中氮肥;增加土壤中O2含量促進植物根細胞呼吸作用,利于主動運輸吸收土壤中銨鹽和硝酸鹽 ②. 循環 (4)此地氮素富集,為需要更多氮素營養的外來雜草提供了大量繁殖擴展的機會【18題答案】【答案】(1)兩者均不是(2)BC (3) ①. 體重明顯降低、血漿甘油三酯含量略有升高 ②. 推測可能是由于實驗組小鼠空腸上皮細胞微絨毛長度減小,微絨毛相關基因轉錄水平降低,空腸上皮細胞結構改變導致其對脂質吸收減少,更多的甘油三酯通過糞便排出,從而使得實驗組小鼠的體重和血漿甘油三酯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 ③. BCD(4)使用葛根素(或者類似藥物)抑制DMV神經元的活動【19題答案】【答案】(1) ①. 否 ②. 從圖中Ⅱ-1、Ⅱ-2表現正常,Ⅲ-2出現兩種稀有性狀,推出兩種稀有性狀的遺傳屬于隱性遺傳;由題干已知Ⅱ-1不帶兩種稀有性狀突變基因,而Ⅲ-2出現兩種稀有性狀,推出兩種性狀的遺傳位于X染色體上(2) ①. 分離定律 ②. XAbXaB(或XAb,XaB ③. Ⅱ-2的兩條X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換的結果(3)100% (4) ①. 2 ②. 圖3中只有幼崽2的核基因序列和線粒體基因序列與Ⅲ-3相同【20題答案】【答案】(1)②④ (2)①⑤(3) ①. 僅抗鏈霉素 ②. 濕熱(或高壓蒸汽)(4)不需要加入有機碳源(5)①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