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二)歷史第一部分(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 秦始皇“焚書坑儒”抑儒術,漢武帝“尊崇儒術”治天下。其相同目的是( )A. 選拔優秀官員 B. 加強思想控制 C. 促進經濟發展 D. 提倡儒家思想2. 文物是歷史的活化石,是傳承文化的物質載體。下列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可以印證( )A. 唐朝高超的制瓷技藝 B. 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C. 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D. 唐朝的中外友好交流3. 如下圖是清代徐揚繪制的《盛世滋生圖》(局部),畫卷中共有各色房屋建筑約2140余棟,各種客貨船只400余只,各種商號招牌200余塊。這體現了清代( )A. 商業活動興盛 B. 人口增長迅速 C. 交通運輸便利 D. 城市規劃合理4.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B 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炮廠C. 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D. 五四運動中學生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中國共產黨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以堅定的信仰和不懈的奮斗,引領并推動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進步。請完成下面小題。5. 1927年10月,毛澤東點燃“星星之火”,創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位于下圖中的( )A. ①處 B. ②處 C. ③處 D. ④處6. “萬炮齊發兩岸鳴,千帆勁渡一水傾。電閃雷鳴軍號響,槍林彈雨亂敵營。舊府城頭落白日,新朝屋頂起紅星。”以下圖片能夠為此詩做配圖的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7.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擴大整省試點范圍”。我國最早把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給農民開始于( )A. 土地革命時期 B. 抗日戰爭時期 C. 三大改造時期 D. 改革開放時期8. 下圖是某同學在歷史學習時設計的思維導圖?!埃俊碧帒顚懙年P鍵詞是( )A. 祖國統一 B. 國防建設 C. 外交成就 D. 民族團結9. 某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羅馬法的發展歷程”時繪制了下列年代尺,其中①處應是( )A. 《漢謨拉比法典》 B. 《十二銅表法》 C. 《羅馬民法大全》 D. 《拿破侖法典》10. “從《獨立宣言》到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美國先證明了自由的正當性,再以鮮血詮釋了統一的價值。”與材料中“自由的正當性”和“統一的價值”相關的是( )A. 獨立戰爭、羅斯福新政 B. 獨立戰爭、南北戰爭C. 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 D. 南北戰爭、西進運動11. 如圖雕像描繪是甘地以反對英國食鹽專賣法為突破口,帶領民眾步行到海邊,自取海水制鹽。對甘地這一行為解釋正確的是( )A. 體現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B. 旨在振興印度傳統的制鹽手工業C. 以此號召廣大群眾發動暴力革命 D. 推動印度工業化建設的重要舉措12.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資本主義世界在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以下史實能夠體現“新的變化”的是( )A. 北約與華約對峙 B. 歐洲聯盟的成立 C. 赫魯曉夫改革 D.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在遠古傳說中,材料一圖A人物全身心投入治水,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消除了水患。因他治水有功,得到民眾愛戴,被尊稱為“______”;北朝賈思勰在他撰寫的《______》一書中強調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圖B人物提出了“______”,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材料二 宋初承前制設立了保護山澤林木的最高官署虞部。在地方州縣,則由通判或縣丞兼理其事。在森林資源比較集中的河北、陜西等地,專設“采造務”等機構,規范官方采伐,違者治罪。宋代以農桑為本,獎勵耕植,太祖常詔“廣植桑棗”。為保護野生動物,宋代歷朝詔令禁止違法捕魚射獵,“州縣吏嚴飭里胥,伺察擒捕,重致其罪。”宋代因人口增多,盜湖圍田屢禁不止,水旱之災明顯增多。慶歷年間,朝廷下令廢罷部分圍田,恢復湖泊蓄水功能,對違規者“追責毀撤”。——摘編自《宋代硬核環保措施及其核心價值》圖C 都江堰示意圖(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圖C建成后發揮了哪些作用?根據材料二文字,概括宋代為保護生態環境采取的具體措施。(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叭伺c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與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思想一脈相承?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應如何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14.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新航路開辟后,借著開放的海外貿易優勢,西歐社會發展開始超過亞洲。英、法等西歐國家建立起來強大的殖民帝國并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使本國的要素結構更能支持大規模的民間技術創新,吸納過剩資本和農業剩余勞動力,促使其經濟結構從傳統農業向近代工業轉型。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法國緊隨其后,西歐國家進入到工業時代。——摘編自李君華、歐陽曉《歐洲大國發展道路的經驗解釋》圖A 威廉和瑪麗加冕材料二 1917年3月,臨時政府濫發紙幣,造成物價飛漲,大批工廠停產、工人失業。國際勞動節當天,彼得格勒勞動人民走上街頭,高呼“打倒戰爭”,但臨時政府對同盟國聲明,保證“將世界大戰進行到徹底勝利?!?月中旬,俄軍節節敗退,士兵厭戰情緒日甚。“七月事件”后,列寧提出了新的革命策略和方針,得到民眾支持。(俄歷)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俄國歷史的新時期從此開始了”。——摘編自陳新明《俄國十月革命與社會轉型》圖B 馬克思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紛紛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建立了新型的社會主義國家。1955年在印尼的萬隆召開了第一次亞非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來自29個亞非國家,……會議大大促進了亞非各國之間的團結合作。……1964年77個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表了《77國聯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摘編自《世界近代史》圖C 玻利瓦爾(1)1688年,材料一圖A“威廉和瑪麗”參與了英國哪一政變?該政變對英國政治制度建設產生了怎樣影響?根據材料一,歸納西歐國家能夠進入工業時代的條件。(2)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①材料二圖B人物對共產主義運動的突出貢獻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文字,概括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中得到了怎樣的認識?②材料三圖C人物對民族解放運動的突出貢獻是什么?根據材料三文字,分析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周恩來提出什么方針促進了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3)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我們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采用同一種發展模式?!本C上所述,談談你對國家發展模式的認識。15.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中國近現代的思想解放提供了社會前進的力量源泉,成為了社會變革的內在動力。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了一場相關歷史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意識覺醒 初步學習】材料一 吾愿吾親愛之青年……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摘編自李大釗《青春》(1916年發表于《新青年》)(1)材料一圖A等人發起“公車上書”有何重大意義?根據材料一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李大釗發表《青春》的時代背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立足革命 確立方向】材料二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摘錄)時間 會議名稱 主要內容1935.1 遵義會議 集中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1945.4 ① 提出了黨的政治路線;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詳盡而透徹地分析……得出中國抗日的歷程是艱難的、持久的,但結果一定是中國取得勝利的結論。在這一科學預見的指引下,毛澤東不僅將游擊戰和運動戰提升到戰略高度,而且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摘編自許恒兵《毛澤東<論持久戰>的戰略智慧》(2)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遵義會議召開的背景,將材料二表格中①處的內容補充完整。根據材料二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毛澤東《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材料三 黨中央從來認為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能夠迅速地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食及其他工業原料,同時也就是提高農民購買力,使國家的工業品得到廣大的銷售市場,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其發展前途就是農業集體化或社會主義化。——摘編自《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1951年12月)(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50年代初黨中央提倡農業集體化的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從此進入哪一歷史發展階段?迎來轉折 體制改革】材料四1984—2020年汕頭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5000多家,珠海攜手澳門大力推進中國與拉美國家交流合作平臺建設,深圳成了全世界4000多個經濟特區的“頭號成功典范”。經濟特區的探索發展,是通過創新不斷增強中國制度生命力。今天,在深圳、汕頭、珠海等特區,各類文明文化在和諧包容、交流互鑒中共存,成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詮釋。——摘編自王建華、周強、王豐《中國創立經濟特區的世界意義》(4)簡述材料四圖B會議在思想方面貢獻。根據材料四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創建經濟特區的世界意義。基于新變 走向復興】材料五 2025年,我們將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聚精會神抓好高質量發展……面對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大家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無數勞動者、建設者、創業者,都在為夢想拼搏……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二五年新年賀詞》(5)根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當前我國實現“中國夢”的有利條件。請用一句話為本次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名稱。(要求:主題鮮明、邏輯清晰、語言凝練)參考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B2.D3.A4.C5. B6. C7.D8.A9.C10.B11.A12.B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1) ①. 大禹 ②. 齊民要術 ③. 原子論(2)作用:防洪、灌溉、水運。措施:設專門官署管理山林與漁獵,違者治罪;提倡廣植農桑、禁止違法捕魚射獵;下令廢除部分湖田圍墾,恢復湖泊蓄水功能等。(3)學派:道家。如何踐行: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意識,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管理與法規執行;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14.(1)政變:光榮革命;影響:確立了議會的至上地位,英國由此逐步發展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條件:以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帶來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利于創新與吸納資金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有足夠的剩余勞動力從農業向工業轉移;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并逐步邁向工業化。(2) ①貢獻:馬克思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出版《共產黨宣言》等著作,為共產主義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俄國國內經濟政治危機加劇,臨時政府拒絕退出現實戰爭、失去民眾支持,工人失業與物價飛漲引發社會強烈不滿,布爾什維克黨提出符合民眾要求的革命策略。認識: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共產黨)的領導,走與農民相結合的革命道路,建立獨立的革命武裝和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革命勝利。②貢獻: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部分地區的獨立運動,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被稱為拉美獨立運動的杰出領袖;特點:主要在亞非拉地區迅速興起,形成反殖民浪潮,眾多新興民族國家紛紛獨立,要求建立更加公正的國際秩序,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團結協作日益增強;方針:求同存異。(3)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認識:不同國家由于歷史文化與國情各異,必須自主探索、選擇適合自身的道路;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單一模式,唯有立足本國實際,才能實現長遠穩定的發展。15.(1)意義: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背景:1916年,中國正處于民國初年,政局動蕩不安,日本侵略和袁世凱的腐敗統治使得中國面臨嚴重的國家危機;青年心理普遍低落。核心思想:人文主義。(2)背景:紅軍在長征初期損失慘重;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的嚴重失利;為了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錯誤的軍事指揮,集中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①:中共七大。主要內容:抗日的歷程是艱難的、持久的,中國會取得勝利;強調了抗日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戰略地位;闡明了中國抗戰必須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實行全民族的抗戰。(3)原因:克服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得到更多的商品糧食及工業原料;提高農民購買力,得到廣大的銷售市場。階段: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4)思想: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世界意義: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之一;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開放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5)有利條件: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主題名稱:民族的獨立與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