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部分中學中考二模試卷九年級歷史事項:1.本試卷共 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 50分,考試時間 50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0小題,每小題 1分,共 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年河南衛視春晚再度“出圈”。晚會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韻腳,每個節目無不顯示出中原地區強大的文化基因:客從河洛來,根在中原處;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由此可知 ( )A.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最早發源地 B.中原地區始終是古代政治中心C.中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干和根脈 D.中原文化一直領先于其他地區2.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考古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一新發現將推動對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這表明考古發現 ( )A.是了解歷史的首要方式 B.可以替代史書文獻資料C.是佐證歷史的重要途徑 D.可以完整還原歷史全貌3.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國林立,《呂氏春秋·觀世》謂“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國八百余”。到戰國后期僅剩秦趙等七大強國。這種變化反映出 ( )A.分封制的逐漸強化 B.統一趨勢不斷加強C.郡縣制的逐步推廣 D.民族交融逐漸顯現4.《漢書·西域傳》記載,烏孫國曾發生叛亂,引起西域各國惶恐不安,都護鄭吉調動士兵平亂,并及時安撫各國,使得各國依舊愿意服從漢王朝的統治。這說明西域都護的建立 ( )A.有助于維護當地社會秩序 B.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發展C.加強了東西方物種的交流 D.促進了各民族間和睦相處5.唐代有大量胡客云集長安,從胡姬、胡舞,到胡音、胡酒,一時長安城充盈胡風。這體現出唐朝社會的( )A.統一安定 B.開放包容C.改革創新 D.尚武風氣6.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詩云:“角抵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苯堑钟址Q摔跤,是宋代民間盛行的一項運動,在瓦舍勾欄的各種娛樂表演項目中,摔跤表演是最受人們喜愛。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宋代尚武精神濃厚 B.中外文化交流頻繁C.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D.城市商品經濟發展7.元朝時期,行省統籌轄區內所有錢糧賦稅,其中大部分需解運京師上供朝廷,行省及下屬各級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這些做法 ( )A.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系 B.強化了君主專制C.使地方官員喪失了權力 D.加強了中央集權3.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集歷代本草學之大成,并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說明了李時珍 ( )A.醫德高尚,寬容仁愛 B.刻苦鉆研,潛心著書C.注重傳承,推陳出新 D.經驗豐富,醫術精湛9.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近代遭受一場浩劫,不僅秀麗的園林被毀壞得滿目瘡痍,其收藏的奇珍異寶也被劫掠一空。從中反映出 ( )A.鴉片走私的猖獗 B.英法聯軍的貪婪C.瓜分中國的狂潮 D.八國聯軍的殘暴10.下面是 1917年胡適發表在《新青年》的一首詩歌。這首詩可直接印證他 ( )A.提倡男女平等 B.宣傳民主與科學C.批判封建禮教 D.倡導白話文寫作11.“一條扁擔兩頭彎,千里遙遠來支前。一頭挑的是白面,一頭挑的是炮彈。白面送給同志吃,送上炮彈打壞蛋?!边@首民謠反映出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 )A.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B.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C.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 D.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12.1905年,某私塾改制為新學堂,課程內容由之前的四書、五經、試帖詩等變為國語、算術、常識、體育等。出現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務運動的推動 B.白話文的推廣C.維新思想的傳播 D.科舉制的廢除13.1955年 9月 17日,《洛陽日報》推出重磅消息———“我國第一個拖拉機制造廠正式動工興建”。與這一報道相關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計劃C.三大改造 D.“大躍進”運動1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漸成長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 30%,多個國際機構都認為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這反映了改革開放( )A.開啟了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B.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C.推動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 D.加速了兩極格局的瓦解15.《漢謨拉比法典》序言部分列舉和頌揚了漢謨拉比國王的豐功偉績,漢謨拉自稱是“眾王之神”“巴比倫的太陽”,極力宣揚“君權神授”“君權至上”的思想。這說明古巴比倫實現 ( )A.分封制度 B.民主制度 C.君主專制 D.封建制度16.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多次引用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巴塔尼的數據,西班牙學者在阿拉伯科學家查爾卡里《托萊多天文表》的基礎上改編出《阿爾方索天文表》。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推動了歐洲科學發展 B.借鑒了他國先進文化C.復興了歐洲古典文化 D.傳承了東方優秀文化17.下表反映出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 ( )時間 事件1768年 瓦特在紐科門機的基礎上對蒸汽機做了改進,大大提高蒸汽機的效率1804年 利用軌道移動的蒸汽機車首先在煤礦區出現,這就是火車的雛形1807年 美國人富爾頓將瓦特蒸汽機運用于輪船,建成“克萊蒙特”號汽船A.科技與生產得到緊密結合 B.蒸汽機得到不斷改進和發展C.推動了現代工廠制度確立 D.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18.恩格斯認為,自己從《人間喜劇》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這說明《人間喜劇》 ( )A.關注文學理論的搜集整理 B.推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C.融入了對社會現象的描繪 D.反映了俄國革命的面貌19.羅斯福新政期間,政府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規定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這說明羅斯福新政 ( )A.凸顯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B.實施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政策C.徹底消除資本主義固有矛盾 D.集中力量實行計劃經濟體制20.2023年博鰲亞洲論壇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共商當今亞洲與全球的發展大計,促進國際團結與合作。材料表明當今世界 ( )A.國際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B.美國已失去世界霸主地位C.發展中國家起主導作用 D.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5小題,共 30分)2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羅馬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實用性。從法律起源來說,羅馬法的制定體現著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羅馬的私法極其發達。史書記載中國法律的起源:“刑起于兵,法源于禮。”法律呈現出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特點而并非滿足人民的合理訴求,所以中國古代的公法發達于私法。中西方法律條文在一定程度上都通過神權維護了統治。羅馬法通過與基督教的融合使得頒布的法典被民眾信服,而古代中國則通過“天賦人權”的思想加強對民眾的統治,使人民信服天子,服從其頒布的法律規則。——摘編自劉美含《中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和羅馬古代法律思想的異同。(4分)(2)綜上所述,談談中國和羅馬古代法律思想對今天的法律建設有怎樣的啟示。(2分)2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摘自《山東大學精品課程》材料二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懷疑態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摘編自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材料三 中國軍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進行了十四年奮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團結全國軍民共同抗戰,開辟廣大的敵后戰場,對敵作戰 12.5萬次,殲滅日軍 52萬余人,殲滅大部分偽軍。——摘編自危兆蓋《論抗戰精神》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列強“瓜分中國”受哪一事件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表現是什么 (2分)(2)材料二中“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體現了五四運動的什么特點 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3分)(3)綜合上述探究,你認為中華民族在近代曲折發展中孕育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1分)23.(6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摘編自《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1)根據材料概括“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中取得了什么階段性成果 (2分)(2)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黨在探索過程中取得的建設成就。(2分)(3)綜上,黨的奮斗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提供了什么“寶貴經驗” (2分)24.(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期俄國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對比表人均收入 鐵產量 鐵路長度國家 社會制度(盧布) (萬噸) (千米)俄國 71 29 1600 封建農奴制英國 323 225 14603 君主立憲制德國 150 108 9160 總統共和制法國 175 40.2 10065 君主立憲制材料二 明治政府參照赴歐美考察的使節團所報告的先進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政府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樣板,發展經濟。1880年以前,國家投資興辦官營企業,引進西方的科技成就與設備,從而供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仿效。1880年以后,政府實行“官業下放”,將官營企業轉讓給私人資本家,大力扶持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1)根據材料一,指出 19世紀中期俄國面臨的社會危機。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政府的應對措施。(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治政府是如何“進行現代化建設”的 (2分)(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簡要評價近代日、俄的改革。(2分)25.(6分)請閱讀下面材料,從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相關史實,寫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材料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發展的洼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家,要拉一把暫時走在后面的伙伴。只要大家把彼此視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贈人玫瑰則手有余香,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把別人的發展視為威脅,把經濟相互依存視為風險,不會讓自己生活得更好、發展得更快。———摘編自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25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部分中學中考二模歷史答案一、選擇題(20小題,共計 2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A B D D C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B B C A B C A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5小題,共 30分)2、(1)不同之處:中國古代法律主要約束人們行為而非滿足人民的合理訴求,羅馬法主要體現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中國古代的公法發達于私法,羅馬的私法極其發達;中國古代法律通過“天賦人權”的思想強化法律的作用,羅馬法則通過與基督教的融合使民眾信服。(2 分,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相同之處:都有法律條文;立法權都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法律都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都通過神權維護統治。(2分,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符合題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法律的制定與實施要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法律面前應人人平等;加強法制社會建設、堅持依法治國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22.(1)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或《馬關條約》的簽訂。(1分)變法維新運動的興起、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創建。(答出任意一點即可,1分)(2)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任寫一點即可得 1分)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的全民族抗戰;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配合;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寫出任意兩點得 2分)(3)心系國家、不畏艱難、勇于抗爭、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亦可,1分)23.(1)消滅剝削制度,實現社會變革或邁入社會主義社會。(2分)(2)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項目,如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勝利、大港油田等;新興電子、原子能、航天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交通方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國防尖端科技取得了巨大進展,如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任一方面舉例說明即可得 2分)(3)制定經濟政策應結合國情;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等。(答出兩點可得 2分)24.(1)危機:封建農奴制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分)措施:亞歷山大二世實行廢除農奴制的改革。(1分)(2)向西方國家學習;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保護、扶持私人企業;分階段進行。(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3)評價: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統治,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都促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25.參考示例:團結合作促進各國發展1942年 1月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各國團結起來最終打敗了法西斯,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二戰后,美蘇長期冷戰對峙,嚴重威脅世界和平和各國的發展。綜上,團結合作促進各國發展,對立對抗損害各國利益,各國應堅持合作共贏理念,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等級建議】一等 ①題目恰當,觀點明確;(5-6分) ②史實運用正確;③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①題目恰當,觀點較為明確;二等②史實運用基本正確;(3-4分) ③條理較為清晰,語句較為通順,表述較為完整三等 ①立場不正確或題目不恰當,觀點不明確;②史實運用不正確;(0-2分) ③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表述不完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