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5章1原子核的組成課件(54頁PPT)+練習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5章1原子核的組成課件(54頁PPT)+練習含答案(教師用)

資源簡介

第五章 1.
基礎達標練
1.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β、γ射線中(   )
A.三種射線的速度相同
B.α射線的穿透本領最強
C.β射線的本質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
D.γ射線在真空中的速度比X射線的大
答案:C
解析:α射線的速度可達0.1c,β射線的速度可達0.99c,γ射線的速度為c,故A錯誤;三種射線中,α射線的穿透本領最弱,故B錯誤;β射線的本質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故C正確;γ射線和X射線都是電磁波,它們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故D錯誤。
2.在天然放射性物質附近放置一帶電體,帶電體所帶的電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γ射線的貫穿作用
B.α射線的電離作用
C.β射線的貫穿作用
D.β射線的中和作用
答案:B
解析:因α射線的電離作用使空氣電離,從而使帶電體所帶的電荷很快“消失”。
3.(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與Y互為同位素
B.X與Y互為同位素
C.X與Y中子數相同
D.U核內有92個質子、235個中子
答案:BC
解析:同位素有相同的質子數,不同的質量數,故A錯誤,B正確;原子核中質子數加中子數等于質量數,X中子數為n-m,Y中子數為n-m,故C正確;U中質子數為92,中子數為143,故D錯誤。
4.(多選)下列哪些現象能說明射線來自原子核(   )
A.三種射線的能量都很高
B.放射性的強度不受溫度、外界壓強等條件的影響
C.元素的放射性與所處的化學狀態(單質、化合態)無關
D.α射線、β射線都是帶電的粒子流
答案:BC
解析:能說明射線來自原子核的證據是元素的放射性與其所處的化學狀態和物理狀態無關,故B、C正確。
5.在人類對微觀世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實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居里夫婦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了釙(Po)和鐳(Ra)兩種新元素
B.盧瑟福通過對α粒子散射實驗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復雜的結構
C.湯姆孫通過對陰極射線的研究,發現陰極射線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變為質子時產生的β射線
D.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鈹原子核,發現了質子
答案:A
解析:居里夫婦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了釙(Po)和鐳(Ra)兩種新元素,故A正確;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證實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但他沒有揭示原子核有復雜的結構,故B錯誤;湯姆孫通過對陰極射線的研究,發現陰極射線是帶負電的粒子,且質量非常小,并未發現該射線是中子變為質子時產生的β射線,故C錯誤;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鈹原子核,發現了中子,故D錯誤。
6.(多選)如圖所示,鉛盒A中裝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放射線從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熒光屏之間有垂直于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打在圖中a、b、c三點的依次是β射線、γ射線和α射線
B.α射線和β射線的軌跡都是拋物線
C.α射線和β射線的軌跡都是圓弧
D.如果在鉛盒和熒光屏間再加一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則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
答案:AC
解析:由左手定則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勻強磁場中α粒子受的洛倫茲力向下,β粒子受的洛倫茲力向上,軌跡都是圓弧。由于α粒子速度約是光速的,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樣的混合場中不可能都做直線運動,故A、C正確。
7.(2024·安徽高三階段練習)利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制作出的質譜儀可測量粒子的比荷。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線性質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圖1是三類射線在垂直紙面向外的磁場中的偏轉情況的示意圖。圖2是兩塊平行放置的金屬板A、B分別與電源的兩極a、b連接,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從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放射源可以打出三類射線,說明同時發生α、β、γ衰變
B.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弱,速度也最慢,打到A板的是α射線
C.a為電源正極,到達A板的為β射線,不偏轉的是γ射線
D.正負極判斷看射線在兩板間的軌跡,比荷大的偏向A板
答案:B
解析:從圖2可以看出,到達兩極板的粒子做類平拋運動,到達A極板的粒子的豎直位移小于到達B板粒子的,粒子在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據平拋運動公式,知兩個粒子初速度v相差約10倍,但兩者比荷相差幾千倍,兩極板電壓U相同,比荷小的飛行距離短,所以電子的豎直位移小,故達到A極板距離小,是β射線,A極板帶正電,a為電源的正極。本題選錯誤的,故選B。
8.P的一種同位素P具有放射性,對人體有害。則:
(1)P的原子核中有幾個質子?幾個中子?
(2)P核所帶電荷量是多少?
(3)若P原子呈電中性,它的核外有幾個電子?
(4)若讓P和P原子核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它們運動的軌道半徑之比是多少?
答案:(1)15 15 (2)2.40×10-18 C (3)15
(4)
解析:(1)P核中的質子數為15,中子數為:30-15=15。
(2)P核所帶電荷量Q=15e=15×1.60×10-19 C=2.40×10-18 C。
(3)P原子呈電中性,則核外電子數為15。
(4)據qvB=m知,r=,因為兩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電荷數,但質量數不同,而原子核的質量之比與原子核的質量數之比相等,故==。
能力提升練
9.如圖所示,在某次實驗中把放射性元素放入鉛制成的容器中,射線只能從容器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前Q處放置一張黑紙,在黑紙后P處放置照相機底片,Q、P之間有垂直紙面的勻強磁場(圖中未畫出),整個裝置放在暗室中。實驗中發現,照相機底片的a、b兩處感光(b處正對鉛盒的小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說明原子具有復雜的結構
B.Q、P之間的勻強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
C.通過分析可知,打到a處的射線為β射線
D.此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線中只有α射線和β射線
答案:C
解析:該實驗說明原子核具有復雜的結構,故A錯誤;照相機底片的a、b兩處感光,說明有β射線與γ射線穿過黑紙,因此打在b處的應是γ射線,打在a處的應是β射線,再依據左手定則,可知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故B錯誤,C正確;此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線中可能有α射線,一定有β射線與γ射線,故D錯誤。
10.α、β和γ射線穿透物質的能力是不同的,為把輻射強度減到一半,所需鋁板的厚度分別為0.000 5 cm、0.05 cm和8 cm,而鋼板降低輻射強度的能力比鋁板強一些。工業部門可以使用射線來測厚度。 如圖所示,軋鋼廠的熱軋機上可以安裝射線測厚儀,探測器探測到的射線強度與鋼板的厚度有關,軋出的鋼板越厚,透過的射線越弱。因此,將射線測厚儀接收到的信號輸入計算機,就可以對鋼板的厚度進行自動控制。如果鋼板的厚度需要控制為5 cm,請推測測厚儀使用的射線是(   )
A.α射線 B.β射線
C.γ射線 D.可見光
答案:C
解析:根據α、β、γ三種射線的特點可知,γ射線穿透能力最強,電離作用最弱;α射線電離作用最強,穿透能力最弱。為了能夠準確控制鋼板的厚度,探測射線應該用γ射線,選項C正確。
11.(2024·江西撫州一模)在研究原子核結構的過程中,人們首先發現了質子,之后就認定原子核中一定還存在另外不同種類的粒子(后來把它稱為中子),理由是(   )
A.質子不帶電,原子核帶正電
B.質子帶正電,原子核也帶正電
C.質子的質量小于原子核的質量
D.質子的電荷量小于原子核的電荷量
答案:C
解析:質子的質量小于原子核的質量,使人們想到原子核中還有另外的組成部分,后來發現是不帶電的中子,故選C。
12.如圖所示,x為未知的放射源,L為薄鋁片,若在放射源和計數器之間加上L后,計數器的計數率大幅度減小,在L和計數器之間再加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計數器的計數率不變,則x可能是(   )
A.α和β的混合放射源
B.純α放射源
C.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
D.純γ放射源
答案:C
解析:在放射源和計數器之間加上薄鋁片后,計數器的計數率大幅度減小,說明射線中有穿透能力很弱的粒子,即α粒子;在薄鋁片和計數器之間再加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計數器的計數率不變,說明穿過薄鋁片的粒子中無帶電粒子,故只有γ射線。因此放射源可能是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故選C。
13.(2024·安徽亳州高三期末)如圖所示是自然界的一顆“磁星”,“磁星”(Magnetar)是中子星的一種,擁有極強的磁場,通過磁場的衰減,使之能源源不絕地釋放出以X射線及γ射線為主的高能量電磁輻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射線是高速電子流
B.X射線的波長小于γ射線的波長
C.X射線可以消毒
D.γ射線可以摧毀病變的細胞
答案:D
解析: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X射線不是高速電子流,故A錯誤;X射線的頻率小于γ射線的頻率,X射線的波長大于γ射線的波長,故B錯誤;紫外線具有波長短、頻率高、能量大的特點可以進行消毒,X射線可以用來進行透視以診斷病情,故C錯誤;γ射線穿透能力較強,可以摧毀病變的細胞,故D正確。
14.質譜儀是一種測定帶電粒子的質量及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構造原理圖如圖所示,離子源S產生的各種不同正離子束(速度可看成為零),經加速電場加速后垂直進入有界勻強磁場中,經磁場偏轉后到達照相底片P上,設離子打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處S1的距離為x。
(1)若離子質量為m、電荷量為q、加速電壓為 U、磁感應強度大小為 B,求x;
(2)氫的三種同位素氕(H)、氘(H)、氚(H)從離子源S出發,到達照相底片的位置距入口處S1的距離之比xH∶xD∶xT為多少?
答案:(1) (2)1∶∶
解析:(1)離子在電場中被加速的過程,由動能定理可得
qU=mv2
進入磁場后,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有
qvB=
又x=2r
聯立解得x=。
(2)氫的三種同位素的質量數分別為1、2、3,由(1)的結果知,
xH∶xD∶xT= ∶ ∶=1∶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4張PPT)
第五章 原子核
1.原子核的組成
目標體系構建
1.知道放射現象和放射性元素。
2.了解三種射線的特性,了解原子核的組成,知道原子核的表示方法。
3.了解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威爾遜云室的工作原理。
4.通過對原子核結構的探究,感悟探索微觀世界的研究方法,強化證據意識和推理能力。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及天然放射現象。
2.了解三種射線的本質,知道其特點。
3.知道原子核的組成,知道原子核的表示方法,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量數之間的關系。
4.了解同位素的概念。
課前預習反饋
知識點 1
1.放射性
物質__________的性質。
2.放射性元素
具有________的元素。
3.天然放射現象
放射性元素自發地__________的現象。
天然放射現象
發射射線
放射性
放出射線
『判一判』
(1)天然放射現象的發現揭示了原子核還可再分。(   )
(2)原子序數大于83的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   )


『選一選』
以下事實可作為“原子核可再分”的依據的是(   )
A.天然放射現象 B.α粒子散射實驗
C.電子的發現 D.康普頓效應
答案:A
解析: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也是有著復雜的結構的,揭示了原子核還可再分;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J.J.湯姆孫發現了電子,說明原子可再分;康普頓效應說明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動量,不能說明原子核可再分,故本題應選A。
知識點 2
1.α射線
它是高速______流,速度約為光速的_______,穿透能力______,電離作用比較強。
2.β射線
它是高速______流,速度可達光速的_______,穿透能力______,電離作用______。
3.γ射線
它是能量很高的________,穿透能力很強,電離作用______。
三種射線的本質及特征
氦核
較差
電子
99%
較強
較弱
電磁波
很弱
知識點 3
1.質子的發現
原子核的組成
2.中子的發現
3.原子核的組成
(1)原子核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組成原子核的______和______統稱為核子。
(2)質子帶一個單位的____電荷,中子不帶電,質子和中子質量幾乎______,都等于一個質量單位。
(3)核電荷數=質子數(Z)=元素的__________=核外電子數。
4.同位素
質子
中子
質子
中子

相等
原子序數
質子數
中子數
同一位置
『判一判』
(3)γ射線是光子流,是能量很高的電磁波。(   )
(4)同一元素的兩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量數。(   )
(5)質子和中子都不帶電,是原子核的組成成分,統稱為核子。(   )
(6)原子核的電荷數就是核內的質子數,也就是這種元素的原子序數。(   )

×
×

『想一想』
關于原子核內部信息的研究,最早來自礦物的天然放射現象。
那么,人們是怎樣從破解天然放射現象入手,一步步揭開了原子核秘密的呢?
提示:首先在1896年,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然后在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說明質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再后來在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鈹原子核,發現了中子,說明中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由此,一步步揭開了原子核的秘密。
課內互動探究
探究?
天然放射現象
要點提煉
1.天然放射現象
(1)發現者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
(2)放射性
鈾和含鈾的礦物質都能夠放出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使包在黑紙里的照相底片感光。物體放射出射線的性質叫作放射性。
(3)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并不是少數幾種元素才有的,研究發現,原子序數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發地放出射線,原子序數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這種自發地放出射線的現象叫作天然放射現象,現在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2.三種射線的比較
種類 α射線 β 射線 γ射線
貫穿本領 最弱
用紙能擋住 較強
穿透幾毫米的鋁板 最強
穿透幾厘米的鉛板
對空氣的電離作用 很強 較弱 很弱
在云室中的徑跡 粗、短、直 細、較長、曲折 最長
通過膠片 感光 感光 感光
(1)如果一種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論它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還是以某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響。也就是說,放射性與元素存在的狀態無關,放射性僅與原子核有關。因此,原子核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核也存在著一定結構。
(2)β射線的電子是從原子核中放出來的,并不是從原子核外的電子中放出來的。
典例剖析
1.如圖所示,鉛盒中的放射性物質從小孔中不斷向外輻射含有α、β、γ三種射線的放射線(α射線的速度為0.1c,β射線的速度約為0.99c),空間未加電場和磁場時,右邊熒光屏M上僅在其中心O處有一光斑,若在該空間施加如圖所示的互相垂直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后,熒光屏上顯示出了兩個亮點,關于此時各種射線在熒光屏上的分布情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可能是α、γ射線打在O點,β射線打在O點上方的某一點
B.可能是α、γ射線打在O點,β射線打在O點下方的某一點
C.可能是β、γ射線打在O點,α射線打在O點上方的某一點
D.可能是β射線打在O點,α、γ射線打在O點下方的某一點
答案:B
解析:因γ射線不帶電,一定打在O點;若α粒子打到O點,則有Eq=Bvαq,由于vα=0.1c,vβ=0.99c,對β粒子,必有EqBvαq,α粒子必定向下偏轉,打到O點下方的某一點,故C錯誤。
如圖所示是用來監測在核電站工作的人員受到輻射情況的胸章,通過照相底片被射線感光的區域,可以判斷工作人員受到了何種輻射。當胸章上1 mm鋁片和3 mm鋁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5 mm鉛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時,工作人員受到輻射的射線可能是(   )
對點訓練
A.α射線和β射線
B.α射線和γ射線
C.β射線和γ射線
D.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
答案:A
解析:α射線的貫穿本領弱,在空氣中只能前進幾厘米,用一張紙就能把它擋住;β射線的貫穿本領較強,能穿透黑紙和幾毫米厚的鋁板;γ射線的貫穿本領更強,能穿透幾厘米厚的鉛板。由于本題中射線能穿透1 mm的鋁片和3 mm的鋁片,但不能穿透鉛片,故一定不含γ射線,但一定含有β射線,可能含有α射線,故A正確。
探究?
原子核的組成
要點提煉
2.質子的發現
(1)實驗: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如圖所示為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示意圖。
(2)質子:質子就是氫原子核,用p表示,質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3)質子的質量:mp=1.672 621 898×10-27 kg≈1.67×10-27 kg。
(4)質子的電荷量:q=1.6×10-19 C。
3.中子的發現
(1)盧瑟福的預言:盧瑟福發現了質子,預言了中子的存在,1932年盧瑟福的學生查德威克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
(2)查德威克實驗:如圖為查德威克實驗示意圖,用天然放射性元素釙(Po)放射的α射線轟擊鈹時會產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轟擊石蠟時,會打出粒子流B。
①該實驗中粒子流A是中子流;
②該實驗中粒子流B是質子流。
(3)中子:中子不帶電,用n表示,
其質量mn=1.674 927 471×10-27 kg≈1.67×10-27 kg
說明:中子與質子的質量非常接近,兩者都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統稱為核子。
4.對核子數、電荷數、質量數的理解
(1)核子數:質子和中子質量差別非常微小,二者統稱為核子,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叫核子數。
(2)電荷數(Z):原子核所帶的電荷總是質子電荷的整數倍,通常用這個整數表示原子核的電荷量,叫作原子核的電荷數。
(3)質量數(A):原子核的質量等于核內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的總和,而質子與中子質量幾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質量幾乎等于單個核子質量的整數倍,這個整數叫作原子核的質量數。
5.同位素
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決定了核外電子的數目,進而也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同種元素的質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數也相同,所以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但它們的中子數可以不同,所以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把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
(1)β射線是原子核變化時產生的,電子并不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2)同位素的化學性質相同,但物理性質不同。
典例剖析
2.下列關于原子核的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天然放射現象的發現說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B.原子核的電荷數不是它的電荷量,但質量數是它的質量
C.盧瑟福通過實驗發現了質子和中子
答案:A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對點訓練
C.同一元素的兩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質量數
D.同一元素的兩種同位素具有不同的中子數
答案:D
解析:釷核的質量數為234,質子數為90,故A錯誤;鈹核的質子數為4,中子數為5,故B錯誤;同位素的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即質量數也不同,故C錯誤,D正確。
核心素養提升
原子核的“數”與“量”的辨析技巧
(1)核電荷數與原子核的電荷量是不同的,組成原子核的質子的電荷量都是相同的,所以原子核的電荷量一定是質子電荷量的整數倍,我們把核內的質子數叫核電荷數,而這些質子所帶電荷量的總和才是原子核的電荷量。
(2)原子核的質量數與質量是不同的,也與元素的原子量不同。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的總數叫作核的質量數,原子核的質量等于質子和中子的質量的總和。
(3)基本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Z)=元素的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質量數(A)=核子數=質子數+中子數。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鉛的原子序數為82,一個鉛原子質量數為20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外有82個電子,核內有207個質子
B.核外有82個電子,核內有82個質子
C.核內有82個質子,207個中子
D.核內有125個核子
答案:B
解析:鉛原子的原子序數為82,則一個原子中有82個質子,由于原子是呈電中性的,則核外有82個電子。根據質量數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可知,鉛原子核的中子數為207-82=125,故B正確。
案例
課堂達標檢測
一、天然放射現象
1.(2023·江西撫州高二期末)在人類對微觀世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實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玻爾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域并解釋了氫原子的光譜特征
B.貝克勒爾通過對天然放射性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復雜的結構
C.愛因斯坦為解釋光電效應現象而提出了光子說
D.盧瑟福通過對α粒子散射實驗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棗糕模型”
答案:D
解析:玻爾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域,成功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特征,故A正確;天然放射現象首先由貝克勒爾發現,他的發現說明原子核具有復雜結構,故B正確;愛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說,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的規律,故C正確;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根據粒子的偏轉情況,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故D錯誤。
二、三種射線的本質及特征
2.在貝克勒爾發現天然放射現象后,人們對射線的性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α、β、γ射線的穿透本領不同。如圖為這三種射線穿透能力的比較,圖中射線①②③分別是(   )
A.γ、β、α B.β、γ、α
C.α、β、γ D.γ、α、β
答案:C
解析:α射線穿透能力最弱,不能穿透黑紙,故①為α射線,γ射線穿透能力最強,能穿透黑紙,鋁板和鉛板,故③為γ射線,β射線穿透能力較強,能穿透黑紙和鋁板,故②是β射線,故C正確。
3.關于α、β、γ三種射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γ射線是波長最長的電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強
B.γ射線一般伴隨著α或β射線產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強
C.α射線是氦核流,它的電離作用最弱
D.β射線是電子流,它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γ射線一般伴隨著α或β射線產生,其波長很短,頻率很高,它的穿透能力最強,故A錯誤,B正確;α射線是氦核流,它的電離作用最強,故C錯誤;β射線是電子流,它并不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故D錯誤。
4.如圖所示,某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β、γ三種射線同時射入互相垂直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中,射入時速度方向和電場、磁場方向都垂直,進入場區后發現β射線和γ射線都沿直線前進,則α射線(   )
A.向右偏 B.向左偏
C.直線前進 D.無法判斷
答案:A
5.如圖所示,x為未知放射源,它向右方放出射線,p為一張厚度為0.5 mm左右的薄鋁箔,鋁箔右側是一真空區域,內有較強磁場,q為熒光屏,h是觀察裝置。實驗時,若將磁場撤去,每分鐘觀察到熒光屏上的亮點數基本沒有變化,再將鋁箔移開,則每分鐘觀察到熒光屏上的亮點數明顯增加,則可知放射源x可能為(   )
A.α射線和β射線的混合放射源
B.α射線和γ射線的混合放射源
C.β射線和γ射線的混合放射源
D.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的混合放射源
答案:B
解析:將強磁場撤去,每分鐘觀察到熒光屏上的亮點數基本沒有變化,說明磁場對穿過p的射線粒子沒有影響,可知射到屏上的是不帶電的γ射線;再將厚度為0.5 mm 左右的薄鋁箔移開,則每分鐘觀察到熒光屏上的亮點數明顯增加,說明熒光屏除接收到γ射線外,又接收到了原來被薄鋁箔p擋住的射線,而厚度為0.5 mm 左右的鋁箔能擋住的只有α射線,所以此放射源應是α射線和γ射線的混合放射源。故正確選項為B。
三、原子核的組成
答案:C
7.某元素具有多種同位素,反映這些同位素的質量數與中子數關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同位素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而質量數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設質子數為M,則有A=N+M,可知為一不過原點的傾斜直線,選項B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若羌县| 资阳市| 嘉义市| 朝阳市| 柳江县| 宁陵县| 安国市| 榆中县| 汤阴县| 塔城市| 怀化市| 东乡族自治县| 云和县| 小金县| 临洮县| 嵊泗县| 大厂| 淄博市| 万山特区| 金山区| 广灵县| 广宗县| 锡林浩特市| 鹤岗市| 贡嘎县| 太仓市| 武安市| 通城县| 鄂尔多斯市| 无锡市| 济阳县| 祁连县| 九台市| 文昌市| 河东区| 哈巴河县| 迭部县| 上林县| 姜堰市|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