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15《青春之光》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青春之光》是七年級下冊語文新增第15課,是一篇報告文學,這篇課文從5年前黃文秀遭遇暴雨山洪的犧牲現場追憶,回顧了“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主動請纓扎根大山,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按照單元導言的要求,本單元學習略讀,要快速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要特點,在此基礎上體悟并踐行其中蘊含的中華美德,同時要在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期基礎和本文的文本特質,擬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以“覓青春足跡 沐奉獻光芒”為主題,按照“知青春之事”“感青春之魂”“傳青春之志”的流程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了解黃文秀的主要事跡,感受人物精神,并思考其精神品質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學目標語言運用;運用跳讀、尋讀等方法快速把握小標題結構,通過批注法品析關鍵語句。思維能力:梳理典型事件邏輯鏈,建構人物精神圖譜,發展分析與綜合能力。審美創造:鑒賞多維度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體會文學語言的審美意蘊。文化自信:理解黃文秀精神與傳統美德的傳承關系,樹立新時代青年價值觀。教學重點1.研讀語段,品析典型寫法及表達效果,充分感受人物品質。2.勾連生活,結合日常生活和個人理想,傳承人物偉大精神。教學難點聚焦細節,分析意象隱喻和深層含義,深入思考文章主旨。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出示感動中國黃文秀頒獎詞,齊讀,暢談感受。頒獎詞——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報告文學《青春之光》,看看黃文秀到底做了什么,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贊譽。二、速讀,知青春之事1.速讀課文,嘗試用最簡潔的語句概括文章每一章節的內容。預設——第一節“我就是那個要回來的人”,主要講述了黃文秀初到百坭村,從不被信任到融入群眾,逐步使工作走上正軌的經歷。第二節“我心中的長征”,主要記述黃文秀帶領鄉親們發展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的歷程。第三節“仿佛她還在一樣”,記述黃文秀犧牲的消息傳來后,村民們的哀痛和懷念。2.再讀課文,說說黃文秀在百坭村扶貧期間,主要做了哪些事?(引導學生先勾畫出表示時間的句子,明確黃文秀做駐村扶貧干部的時間。然后勾畫出其他帶數字的句子,明確百坭村里貧困戶多、路程遠、時間緊,但扶貧成效顯著。最后可以讓學生用“雖然……但是……”的句式表述其事跡。)示例——從2018年3月26日到2018年年底,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黃文秀帶領全村88戶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從她剛上任時的22.88%下降到了2.71%。三、品讀,感青春之魂1.黃文秀的扶貧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有自己的新路歷程,圈畫出表現黃文秀心理變化的句子,反復朗讀,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什么?預設——①我覺得心里憋屈,搞不懂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走村串戶,老百姓們卻對我這么排斥……(茫然無助)②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信念堅定)③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奉獻精神)④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堅定決心和頑強毅力)⑤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堅守初心,埋頭苦干,奉獻精神)2.扶貧路上,黃文秀的心里有過變化,但也有不變的部分,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這一走來,黃文秀有哪些“不變”的東西?預設——①初心使命的永恒堅守:即使面對村民最初的質疑(如“女娃娃來鍍金”),她依然以行動踐行諾言,將個人理想與脫貧攻堅的國家使命深度綁定。這種“飲水思源”的初心,貫穿了她的扶貧生涯。②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無論是推動砂糖橘種植從1000畝擴展到2000畝,還是修建5公里通屯硬化路、安裝47盞路燈,她都注重用數據和事實說話。③親民為民的情感溫度:她為先天性腦病兒童申請低保、給留守老人送壓歲錢,甚至在暴雨夜冒生命危險返村防汛。這些細節印證了她“把群眾當親人”的信念。④攻堅克難的信念底色:無論是三顧茅廬勸說班統茂擔任致富帶頭人,還是12次走訪韋乃情家落實養老補貼,她都展現出“鉚足勁兒與時間賽跑”的執著。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仍在工作群中發送防汛視頻,將職責堅守到最后一刻。四、拓展,傳青春之志1.補充黃文秀扶貧日記,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黃文秀?日記——2018年4月2日,這是我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周,內心十分激動,也倍感鼓勵,之前與擔任過第一書記的同志交流,他們都說壓力非常大。我能不能堅持下來,我心中也十分疑惑,但既然選擇了,唯有堅持。2018年5月30日,我還不夠勇敢。從3月26日到現在一共67天(注:實為66天),我還是沒有想到我成了一個深度貧困村的第一書記。2018年8月15日,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用桂柳話交流了。2018年8月22日,駐村這么長時間以來,不斷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就是——上學、看病有保障,生活環境良好,就如中央定的“兩不愁三保障”。2018年8月23日,扶貧要扶志、扶智,當下社會條件如此好,只要勤快,真的不會有生活不好的。2018年9月1日,扶貧工作關鍵就是要讓群眾明白政府對農村發展的關心與支持。預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2.在精準扶貧已經完成,鄉村振興正在逐步走向縱深的今天,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黃文秀,請說說他們的事跡。(開放性問題,聯系課文言之成理既可,重在引導學生發現身邊人的高貴品質,如學生無法說出,可適度指導,另起明白,堅守崗位認真履職就是最大的奉獻。)五、小結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前行,我們現在所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黃文秀”用自己的辛勞給我們換來的,愿我們都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努力做好當下所能做好的一切,將來也能為祖國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六、布置作業1.小練筆:黃文秀,我想對您說2.課外搜集黃文秀的事跡。第二課時一、導入人不可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期的感受,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青春熠熠生輝。二、研讀,感受光芒1.課文結尾寫道,村民們不會忘記黃文秀的雙肩包,不會忘記她的運動服和運動鞋,不會忘記她的微笑,那么你呢,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最不能忘記的是哪個細節?為什么這個細節會讓你難忘?示例——我最不能忘記的是黃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統茂面前的場景,因為她明知被拒絕仍堅持勸說,甚至被村民調侃“女娃娃難纏得很”,卻依然用行動證明“扶貧不是走過場”。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讓我看到基層工作者在困境中破局的智慧與擔當。(此問意在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細節描寫,從細節處分析人物形象,避免“貼標簽”。在學生反饋的過程中,相機滲透文章的寫作技巧,如倒敘與順敘相結合;正面表現與側面烘托相配合;整體上以客觀記述為主,同時也不乏細膩的描寫、精到的議論和真摯的抒情等。)2.村民們從一開始的質疑和排斥,到后來的念念不忘,村民們的態度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轉變,請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預設——①用腳步丈量貧困,以真誠打破隔閡,如她三顧茅廬勸說班統茂擔任致富帶頭人,即便被拒絕也“泥水淋漓堵門勸說”,讓村民意識到她不是花架子。②以實效贏得信任,用成果回應質疑,如推動砂糖橘種植面積從1000畝擴展到2000畝,打造“甜過初戀”品牌,并通過電商解決銷路問題,帶動88戶418人脫貧。③以關懷聯結情感,用細節拉近距離,如她收起連衣裙和高跟鞋,常年穿運動裝與村民同勞動,掰玉米、修水渠的舉動拉近了心理距離。④用精神感召大家,以行動喚醒覺醒,在她的帶領下,村干部的凝聚力、號召力越來越強,村民們的心氣干勁也越來越高。三、聚焦,解構光芒1.討論:課文題目為“青春之光”,“光”象征什么?結合黃文秀的事跡和結尾段,談談你的理解。預設——“青春之光”中的“光”,不僅是黃文秀個人精神的象征,更代表了廣大脫貧干部群體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不畏艱難、勇于奉獻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會不斷傳承下去,激勵更多人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貢獻力量,讓這“新時代光的海洋”持續閃耀、發光。2.除了“光”這一核心意象,文章中的很多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請找出來,說說你的理解。預設——暴雨與山洪:扶貧路上的艱險隱喻。黃文秀犧牲前“暴雨傾瀉,水流掀車”的場景既是自然災難的寫實,也象征脫貧攻堅的艱巨性。暴雨的“三級遞進”暗示扶貧工作層層深入的挑戰者。魚尾裙與運動服:個體犧牲的無聲宣言。魚尾裙象征都市女性的精致生活,而運動服則代表她主動選擇的鄉土身份。這一服飾差異隱喻她將“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升華。砂糖橘:脫貧希望與產業振興的火種。砂糖橘產業是黃文秀扶貧實踐的具象化象征。這一作物不僅是經濟作物,更是“扶志”與“扶智”的載體。駐村日記:初心與信念的文本見證。日記的私密性與公開性交織,既展現真實人性,又強化其作為“新時代長征”文獻的價值。雙肩包與民情地圖:責任與科學的雙重符號。黃文秀的“雙肩包”裝滿貧困戶資料和扶貧文件,象征其“行走的使命”;手繪的“民情地圖”既是調研工具,也是科學精神的體現。山路與長征:精神血脈的時空呼應。這種象征既呼應共產黨人的精神傳承(如紅軍長征),也暗示脫貧攻堅是“沒有硝煙的戰爭”,需要同樣的堅韌與犧牲。四、頌贊,成為光芒1.黃文秀犧牲后,村民們除了哀痛和懷念,他們還會說些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發揮想象,代表百坭村的某位村民,說一句他們最想說的話?2.出身貧寒的黃文秀,放棄了城市了優渥生活,成了扶貧干部,活成了大家心里的光,她是怎么做到的?預設——從大山走出又回歸的赤子情懷、長征精神的指引、社會幫助她的激勵、共產黨員的信仰純度、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鏈接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引導學生明白,將個人理想與家國使命深度綁定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能得以升華。)3.向往光,追逐光,成為光,你從黃文秀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你又將如何經營你未來的人生和當下的生活呢?五、小結黃文秀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青春路上的燈塔。希望大家能以黃文秀為榜樣,將這份奉獻精神銘記于心。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守初心,勇敢前行。用我們的青春,去創造價值,去照亮他人,讓“青春之光”在更多地方閃耀!六、布置作業1.仿照2019年“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黃文秀的頒獎詞,給黃文秀重新寫一個頒獎詞。2.搜集一些新時代青年楷模的事跡,與同學分享;在此基礎上,思考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踐行并弘揚時代精神,放射出自己的“青春之光”,與同學交流。板書設計青春之光感受光--責任擔當解構光--初心使命成為光--理想信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