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第1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第2課時 遺傳規律的再發現和應用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1.說出孟德爾成功的原因。2.概述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掌握核心概念間的關系。3.結合實例歸納自由組合定律的解題思路與規律方法。4.結合實踐闡明自由組合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1.科學思維:運用歸納與演繹的方法,說明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2.科學探究:通過分析孟德爾成功的原因,建立勇于創新、嚴謹求實、探索求真的科學態度。3.社會責任:運用自由組合定律,指導育種和醫學實踐。必備知識 自主梳理?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及遺傳規律的再發現1.孟德爾成功的原因(1)選材:孟德爾選擇________作為雜交實驗的材料是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2)程序:孟德爾采取了由單因素(即______對相對性狀)到多因素(即______對相對性狀)的研究方法。(3)數學方法:運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4)創新性地驗證假說:創新性地設計了________實驗,證實了對實現現象的解釋,驗證了假說的正確性。(5)邏輯方法:運用了______________這一科學的研究方法。豌豆一兩統計學測交假說—演繹2.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1)1909年,丹麥生物學家約翰遜將“遺傳因子”命名為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也叫表現型)和__________的概念。①表型: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________,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②基因型:指與表型有關的____________,如DD、Dd、dd等。③________基因:指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如D和d。(2)孟德爾被后人公認為“遺傳學之父”。基因表型基因型性狀基因組成等位將甲后代的高莖豌豆種子種植在土壤貧瘠、缺水少肥的田里,結果都表現為植株矮小,是它們的基因型發生了改變嗎?若不是,是受什么的影響?提示:不是;是受環境的影響。?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1.雜交育種2.醫學實踐人們可以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某些遺傳病在后代中的____________作出科學的推斷,從而為____________提供理論依據。雜交優良性狀篩選優良性狀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患病概率遺傳咨詢(1)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是其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基因D與D、d與d、D與d都是等位基因。( )(3)孟德爾遺傳規律在生物的遺傳中具有普遍性。( )(4)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5)人們利用雜交育種的方法,可以培育出有新基因的優良品種。( )(6)自由組合發生在有性生殖產生配子的過程中。( )(7)孟德爾提出了遺傳因子、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8)根據孟德爾遺傳規律可以推斷遺傳病的患病概率。( )【答案】 (1)√ (2)× (3)√ (4)× (5)× (6)√ (7)× (8)√【解析】 (2)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如D和d。(4)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為DD、Dd的豌豆植株都表現為高莖。(5)利用雜交育種不能培育出具有新基因的品種。(7)孟德爾提出了遺傳因子的概念,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由丹麥的約翰遜提出。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解讀生產情境:某單子葉植物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病(T)對易感病(t)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為藍色,糯性花粉遇碘液變為棕色。現有四種純合子,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任務一:基因的分離與自由組合的關系●合作探究1.關于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能否利用該單子葉植物進行驗證?為什么?提示:能;因為三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故每對基因遵循分離定律,任意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是同時發生的嗎?提示:是。都發生在有性生殖產生配子的過程中。3.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該如何操作?提示:可用②和④雜交得F1,然后將F1的花粉涂在載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觀察花粉粒的顏色,若藍色花粉∶棕色花粉=1∶1,則可驗證分離定律;將F1的花粉涂在載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同時觀察花粉粒的顏色和形狀,若藍色長形花粉∶藍色圓形花粉∶棕色長形花粉∶棕色圓形花粉=1∶1∶1∶1,則可驗證自由組合定律。●典例剖析已知玉米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病(R)對易感病(r)為顯性。純合品種甲與純合品種乙雜交得F1,再讓F1與玉米丙(ddRr)雜交,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D/d、R/r基因分別遵循分離定律B.甲、乙的基因型可能是DDRR、ddrr或DDrr、ddRRC.子二代中純合子占1/4,且全部表現為矮稈D.若F1自交,其子代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個體占9/16【答案】 D【解析】 本題考查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由子二代比例可知,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且D/d、R/r基因分別遵循分離定律,A正確;兩對性狀分別考慮,子二代中高稈∶矮稈=1∶1,抗病∶易感病=3∶1,丙的基因型為ddRr,可推知F1的基因型為DdRr,由甲和乙都是純合子可進一步推知,甲和乙的基因型為DDRR和ddrr或者DDrr和ddRR,B正確;由子二代表型可推出F1的基因型為DdRr,子二代中純合子的基因型為ddRR和ddrr,占1/4,且全部表現為矮稈,C正確;若讓F1自交,則子代中基因型不同于F1的個體占3/4,D錯誤。1.某同學利用大信封若干,標有“黃Y”“綠y”“圓R”“皺r”的卡片若干,筆及記錄紙等為材料,進行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模擬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時,從大信封中抽取的一張卡片可代表一個配子B.模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時,至少需要用到4個大信封C.模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時,從大信封中抽取一張卡片的過程可模擬等位基因分離D.模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時,理論上所得到的組合類型中雜合子的概率為3/16【答案】 D【解析】 一對相對性狀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決定的,因此選擇兩個大信封,一個裝入Y,另一個裝入y,從大信封中抽取的一張卡片可代表一個配子,A正確;模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時,至少需要用到4個大信封,分別裝入Y、y、R和r,B正確;模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時,從大信封中抽取一張卡片的過程可模擬等位基因分離,C正確;模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YyRr)實驗時,理論上所得到的組合類型中純合子的概率為1/2×1/2=1/4,所以雜合子的概率為1-1/4=3/4,D錯誤。故選D。●歸納提升1.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區別項目 分離定律 自由組合定律相對性狀對數 1對 n對(n≥2)等位基因對數 1對 n對F1配子 配子類型及其比例 2種 1∶1 2n種(1∶1)n配子組合數 4種 4n種F2 基因型種類及比例 3種 1∶2∶1 3n種 (1∶2∶1)n表型種類及比例 2種 3∶1 2n種 (3∶1)nF1測交子代 基因型種類及比例 2種 1∶1 2n種 (1∶1)n表型種類及比例 2種 1∶1 2n種 (1∶1)n2.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聯系(1)發生時間:兩大遺傳定律均發生于形成配子時,同時進行,同時起作用。(2)范圍:真核生物細胞核內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傳遞規律。(3)關系:分離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3.用分離定律解決自由組合問題(1)將多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問題分解為若干分離定律問題分別進行分析,再運用乘法原理進行組合。(2)在獨立遺傳的情況下,有幾對等位基因就可分解為幾組分離定律的問題。先研究每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再把它們的各種情況綜合起來,即“先分開,后組合”。●情境解讀人類健康:人類多指(T)對手指正常(t)是顯性,白化病(a)對膚色正常(A)為隱性,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而且都是獨立遺傳。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正常,他們有一個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合作探究1.該夫婦的基因型是什么?提示:父親是TtAa,母親是ttAa。2.該夫婦生出—個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只考慮白化病,父母的基因型為Aa,生出aa的概率是1/4。任務二: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3.該夫婦生出一個患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只考慮多指,父親的基因型為Tt,母親的基因型為tt,生出多指Tt的概率是1/2。4.該夫婦生出兩種病均患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運用乘法原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患多指的概率是1/2,因此兩種病均患的概率是1/4×1/2=1/8。5.該夫婦生出一個只患多指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患多指的概率是1/2,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4,因此只患多指的概率是1/2×3/4=3/8。●典例剖析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兩種病都與性別無關)。一對夫妻都患有軟骨發育不全,他們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軟骨發育不全,第二個孩子表現正常。假設控制這兩種病的基因在遺傳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請預測他們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 )A.1/6 B.3/16C.1/8 D.3/8【答案】 B【解析】 假設軟骨發育不全由B、b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a基因控制,兩個患有軟骨發育不全遺傳病的人結婚,第一個孩子患有白化病和軟骨發育不全,第二個孩子表現正常,則這對夫婦的基因型為AaBb、AaBb,他們再生一個孩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1/4×3/4=3/16。2.小麥的早熟(D)對晚熟(d)為顯性,抗銹(E)對感銹(e)為顯性,這兩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用純種早熟抗銹和晚熟感銹的小麥雜交得到F1,再將F1自交得到F2,如果F2得到600株純種晚熟抗銹植株,那么理論上F2中早熟抗銹小麥有( )A.5 400株 B.1 800株C.2 400株 D.1 200株【答案】 A【解析】 純種早熟抗銹(DDEE)和晚熟感銹(ddee)的小麥雜交得到F1(DdEe),再將F1自交得到F2,F2中早熟抗銹(D_E_)∶早熟感銹(D_ee)∶晚熟抗銹(ddE_)∶晚熟感銹(ddee)=9∶3∶3∶1;F2得到600株純種晚熟抗銹植株(1/16ddEE),F2中總的小麥株數為600÷(1/16),則F2中早熟抗銹小麥有600÷(1/16)×(9/16)=5 400株。●歸納提升兩種遺傳病的概率計算方法:當兩種遺傳病之間具有“自由組合”關系時,若已知患甲病的概率為m,患乙病的概率為n,則各種患病情況如下表:序號 類型 計算公式① 不患甲病的概率 1-m② 不患乙病的概率 1-n③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④ 只患乙病的概率 n(1-m)序號 類型 計算公式⑤ 同患兩種病的概率 mn⑥ 只患一種病的概率 m+n-2mn或m(1-n)+n(1-m)⑦ 患病概率 m+n-mn或1-不患病概率⑧ 不患病概率 (1-m)(1-n)課堂達標 鞏固訓練1.下列有關孟德爾遺傳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孟德爾得出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都運用了假說—演繹法B.孟德爾在豌豆開花后進行去雄和授粉,實現親本的雜交C.豌豆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特點是孟德爾雜交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統計學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爾總結規律【答案】 B【解析】 孟德爾得出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都運用了假說—演繹法,A正確;孟德爾在豌豆開花前(花未成熟時)進行去雄,待去雄花的雌蕊成熟時授粉,實現親本的雜交,B錯誤;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且閉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狀態下一般為純種,具有一些穩定的、易于區分的性狀,這些使孟德爾得到的實驗結果既可靠又易于分析,C正確;孟德爾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較多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得出F2的性狀分離比,D正確。2.現有①~④四個純種果蠅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狀均為顯性(長翅、灰身、有眼),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種性狀為隱性,其他性狀均為顯性。這四個品系的隱性性狀及控制該隱性性狀的遺傳因子所在的染色體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品系 ① ② ③ ④隱性性狀 — 殘翅(v) 黑身(b) 無眼(a)相應染色體 Ⅱ、Ⅳ Ⅱ Ⅱ ⅣA.品系②與題中性狀有關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vvB.驗證自由組合定律,選擇交配的品系組合為②×④C.品系③和品系④雜交得F1,F1自由交配,F2中純合灰身無眼占1/16D.品系①和品系④雜交得F1,F1自由交配,F2出現27種遺傳因子組成【答案】 D【解析】 根據題意和題表分析可知:果蠅品系中只有品系①的性狀均為顯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種性狀是隱性,其他性狀均為顯性;控制翅形和體色的遺傳因子都位于Ⅱ號染色體上,控制有無眼的遺傳因子位于Ⅳ號染色體上;品系①均為顯性,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VV;純種果蠅品系②僅殘翅為隱性,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vv;純種果蠅品系③僅黑身為隱性,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VV;純種果蠅品系④僅無眼為隱性,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VV。分析題意可知,品系②只有殘翅是隱性性狀,其余為顯性性狀,故品系②與題中性狀有關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BBvv,A正確;驗證自由組合定律時,應選擇雙雜合個體,且相應的兩對遺傳因子位于兩對染色體上,故可選擇②AABBvv×④aaBBVV,B正確;③AAbbVV×④aaBBVV→F1AaBbVV,F1均為灰身有眼,F1自由交配,產生4種(含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雄配子和4種(含AB、Ab、aB、ab)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雌雄配子隨機結合,F2的遺傳因子組成有3×3=9種,其中純合灰身無眼(aaBBVV)占F2的比例為1/4×1/4=1/16,C正確;①AABBVV×④aaBBVV→ F1AaBBVV,只有一對遺傳因子雜合,且B/b與V/v連鎖,F1自由交配,子代出現3種遺傳因子組成分別為AABBVV、AaBBVV、aaBBVV,D錯誤。3.有兩個純種豌豆,分別為高稈抗銹病(DDTT)、矮稈不抗銹病(ddtt)。現要培育矮稈抗銹病的新品種,過程如下:(1)過程a叫作________,過程b叫作________。若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F2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表型是__________,其產生的配子種類有____________________。(3)F2中矮稈抗銹病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若通過一次雜交實驗鑒別出F2中的矮稈抗銹病純合植株,則①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結果分析: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則為純合植株。【答案】 (1)雜交 自交 高稈抗銹病∶高稈不抗銹病∶矮稈抗銹病∶矮稈不抗銹病=9∶3∶3∶1 自由組合定律(2)DdTt 高稈抗銹病 DT、Dt、dT、dt(3)ddTT、ddTt 令矮稈抗銹病個體自交,觀察子代表型 全為矮稈抗銹病【解析】 (1)過程a叫作雜交,過程b叫作自交,目的是獲取表型為矮稈抗銹病的小麥品種(ddT_)。若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2為D_T_∶D_tt∶ddT_∶ddtt=9∶3∶3∶1,表現為高稈抗銹病∶高稈不抗銹病∶矮稈抗銹病∶矮稈不抗銹病=9∶3∶3∶1。(2)過程a是雜交,產生的F1基因型為DdTt,表型為高稈抗銹病,DdTt產生的配子為DT∶Dt∶dT∶dt=1∶1∶1∶1。(3)F2中矮稈抗銹病基因型有ddTT和ddTt,若通過一次雜交實驗鑒別出F2中的矮稈抗銹病純合植株,可令其自交,觀察子代表型。結果分析:若為純合植株ddTT,則子代全為矮稈抗銹病。課時小結第1章 第2節 第2課時課時跟蹤 分層訓練學業考達標練一、選擇題1.自由組合定律中的“自由組合”是指( )A.帶有不同遺傳因子的雌雄配子間的組合B.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的組合C.兩親本間的組合D.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答案】 D【解析】 帶有不同遺傳因子的雌雄配子間的組合,屬于受精作用,但是不屬于自由組合的范圍,A錯誤;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會發生分離,不會發生自由組合,B錯誤;兩個親本個體不能組合,C錯誤;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中的“自由組合”指的是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D正確。故選D。2.下列關于孟德爾研究遺傳規律獲得成功的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在豌豆開花時去雄和授粉,實現親本的雜交B.在觀察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前人融合遺傳的觀點,提出一系列假說C.科學地設計實驗程序,巧妙地運用測交實驗對他的假說進行驗證D.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先分析多對相對性狀,再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答案】 C【解析】 豌豆是自花傳粉植物,應在開花前(雄蕊成熟前)去雄,A錯誤;孟德爾摒棄了前人融合遺傳的觀點,認為遺傳因子既不會相互融合,也不會在傳遞中消失,B錯誤;科學地設計實驗程序,提出假說并運用測交實驗進行驗證,是孟德爾研究遺傳規律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確;孟德爾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提出分離定律,再研究兩對及多對相對性狀,提出自由組合定律,D錯誤。3.下列關于基因型和表型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答案】 D【解析】 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錯誤;基因型相同,表型可能由于環境的不同而不同,B錯誤;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顯性純合子與雜合子,C錯誤;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D正確。4.下列關于遺傳學概念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表型都能通過眼睛觀察到,如高莖和矮莖B.與表型有關的基因組成稱為基因型C.約翰遜所說的遺傳因子指的就是孟德爾的“遺傳因子”D.控制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稱為等位基因【答案】 A【解析】 表型是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但不一定都能通過眼睛觀察到,A錯誤。5.一株基因型為AaBb的小麥自交(這兩對遺傳因子獨立遺傳),后代的基因型有( )A.2種 B.4種C.9種 D.16種【答案】 C【解析】 一株基因型為AaBb的小麥自交,且兩對遺傳因子獨立遺傳,則可以將兩對遺傳因子分開考慮,其中Aa自交后代有3種基因型,Bb自交后代也有3種基因型,再將二者相乘,則基因型為AaBb的小麥自交,后代有3×3=9種基因型,C符合題意。6.人的褐色眼(A)對藍色眼(a)為顯性,雙眼皮(B)對單眼皮(b)為顯性,這兩對性狀獨立遺傳。在一個家庭中,父親為褐色眼雙眼皮(AaBb),母親為藍色眼雙眼皮(aaBb),生出的孩子是藍色眼單眼皮男孩的概率是( )A.1/16 B.1/8C.1/4 D.1/2【答案】 A【解析】 分別分析兩對性狀的遺傳,雙親眼色的基因型為Aa×aa,后代藍色眼(aa)的可能性是1/2,褐色眼(Aa)的可能性是1/2;雙親眼皮的基因型為Bb×Bb,后代雙眼皮的可能性是3/4,單眼皮的可能性是1/4。因此生出的孩子是藍色眼單眼皮男孩的概率是1/2×1/4×1/2=1/16。7.用純合的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作親本進行雜交并獲得F1,F1全部表現為黃色圓粒,F1自交獲得F2。從F2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豌豆中各取一粒,一個純合一個雜合的概率是( )A.1/9 B.2/9C.1/3 D.4/9【答案】 D【解析】 用純合的黃色圓粒豌豆和綠色皺粒豌豆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黃色圓粒,說明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雙親的基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F1的基因型為YyRr。F1自交所得F2中,黃色皺粒豌豆的基因型為1/3YYrr、2/3Yyrr,綠色圓粒豌豆的基因型為1/3yyRR、2/3yyRr,因此從F2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豌豆中各取一粒,一個純合一個雜合的概率是1/3YYrr×2/3yyRr+2/3Yyrr×1/3yyRR=4/9,D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8.豌豆的高莖對矮莖為顯性,由一對成對的遺傳因子A、a控制,紅花對白花為顯性,由另一對成對的遺傳因子B、b控制。某興趣小組選用純合高莖白花豌豆和純合矮莖紅花豌豆雜交產生F1,F1自交產生的F2中高莖紅花、高莖白花、矮莖紅花、矮莖白花各108株、35株、36株、12株,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可知,控制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遺傳因子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該定律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孟德爾除了巧妙的設計測交實驗外,還巧妙地利用自交實驗,同樣驗證了自己的假說,讓F2植株自交產生F3株系,F2高莖植株中,子代發生性狀分離的比例是________;若將F2中的所有高莖植株進行了測交,那么測交結果中高莖和矮莖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3)F2植株開花時若拔掉所有白花植株,剩余的F2植株收獲的種子數相等,其F3群體中白花植株的比例為________。【答案】 (1)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 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成對的遺傳因子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不成對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2)2/3 2∶1 (3)1/6【解析】 (1)由題意得,F1(AaBb)自交產生的F2中高莖紅花∶高莖白花∶矮莖紅花∶矮莖白花=108∶35∶36∶12≈9∶3∶3∶1,說明兩對成對的遺傳因子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遺傳遵循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定律。(2)根據題意分析可知,F2中高莖個體AA∶Aa=1∶2,其子代會發生性狀分離的比例是2/3;F2中高莖個體的比例為AA∶Aa=1∶2,測交后代中,高莖和矮莖的比例為∶=2∶1。(3)F2植株紅花中BB∶Bb=1∶2,自交得到F3植株中白花植株的比例為×=。選擇考提升練一、選擇題1.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之所以在研究遺傳規律時獲得了巨大成功,關鍵在于他在實驗的過程中選擇了正確的方法。下面各項中,除哪一項外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先只針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進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對性狀的遺傳規律B.選擇了嚴格自花傳粉的豌豆作為實驗材料C.選擇了多種植物作為實驗材料,做了大量的實驗D.應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答案】 C【解析】 并不是所有由遺傳因子控制的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如原核生物中遺傳因子控制的性狀的遺傳,A錯誤;孟德爾遺傳規律不能解釋有性生殖生物的所有遺傳現象,如線粒體中遺傳因子的遺傳,B錯誤;F2出現性狀分離的原因是發生了成對的遺傳因子的分離,說明F1中同時含有顯性遺傳因子和隱性基因,C正確;一般來說,直接用于擴大栽培的個體除性狀表現要符合要求之外,還要能夠穩定遺傳,D錯誤。2.下列有關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由遺傳因子控制的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B.孟德爾遺傳規律可以解釋有性生殖生物的所有遺傳現象C.F1自交產生的F2出現了性狀分離,說明F1同時含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D.兩親本雜交得到的子代若在性狀表現上符合要求,則可直接用于擴大栽培【答案】 C【解析】 并不是所有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如原核生物中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A錯誤;孟德爾遺傳規律不能解釋有性生殖生物的所有遺傳現象,如線粒體中基因的遺傳,B錯誤;F2出現性狀分離的原因是發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說明F1中同時含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C正確;一般來說,直接用于擴大栽培的個體除性狀表現要符合要求之外,還要能夠穩定遺傳,D錯誤。3.孟德爾用純種黃色圓形豌豆與純種綠色皺形豌豆做雜交實驗,下列哪項能體現不同性狀的自由組合( )A.F2中有黃色圓形、黃色皺形、綠色圓形、綠色皺形4種表型B.F1全部是黃色圓形C.F2中出現了黃色皺形和綠色圓形2種重組類型D.F2中黃色圓形和綠色皺形各占總數的3/16【答案】 A【解析】 子葉的顏色有兩種:黃色與綠色,種子的形狀有兩種:圓形與皺形。在F2中,子葉顏色與種子形狀自由組合出現四種性狀組合,A符合題意。4.家兔的黑色(A)對白色(a)為顯性,短毛(B)對長毛(b)為顯性,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下列關于利用黑色短毛純種兔和白色長毛純種兔培育出黑色長毛純種兔的做法,錯誤的是( )A.黑色短毛純種兔×白色長毛純種兔,得F1B.選取F1個體即所選育個體C.從F2中選取健壯的黑色長毛兔與白色長毛兔測交D.根據測交結果,選取F2中穩定遺傳的黑色長毛雌、雄兔【答案】 B【解析】 由題意分析可知,黑色短毛純種兔和白色長毛純種兔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利用它們雜交得F1(AaBb),A正確;讓F1(AaBb)雌雄個體交配得F2,F1(AaBb)為雙雜合子,不是純種,也不表現為黑色長毛,B錯誤;從F2中選取健壯的黑色長毛兔(A_bb)與白色長毛兔(aabb)測交,C正確;根據測交結果,選取F2中穩定遺傳的黑色長毛(AAbb)雌、雄兔,D正確。5.牽牛花的紅花(A)對白花(a)為顯性,闊葉(B)對窄葉(b)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純合紅花窄葉和純合白花闊葉牽牛花雜交獲得F1,F1與“某植株”雜交其后代中紅花闊葉、紅花窄葉、白花闊葉、白花窄葉的比例依次是3∶1∶3∶1。“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C.AaBb D.AAbb【答案】 A【解析】 根據后代中紅花∶白花=1∶1,可知親本對應的基因型為Aa×aa;根據后代中闊葉∶窄葉=3∶1可知,親本對應的基因型為Bb×Bb,所以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則“某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6.水稻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的矮稈(抗倒伏)品種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易倒伏)品種雜交。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為ddRR和ddRrB.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個體占3/16C.上述育種方法叫雜交育種D.從F2中可以直接選育出矮稈抗病新品種【答案】 D【解析】 純合易感病矮稈的基因型是ddrr,純合抗病高稈的基因型是DDRR,二者雜交的F1為高稈抗病(DdRr),F1自交產生的F2中出現性狀分離,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的新類型占3/16,基因型有ddRR和ddRr,上述育種方法屬于雜交育種,A、B、C正確;從F2中不能直接選育出矮稈抗病新品種,因其中部分為雜合體,D錯誤。7.兩對獨立遺傳的成對的遺傳因子(用A、a和B、b表示,A、B對a、b為完全顯性)分別控制豌豆的兩對相對性狀。植株甲與植株乙進行雜交,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子二代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 aabbB.若子一代出現1∶1∶1∶1的性狀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C.若子一代出現3∶1∶3∶1的性狀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D.若子二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兩親本可能的雜交組合有4種情況【答案】 D【解析】 若子二代出現9∶3∶3∶1的性狀分離比,則子一代基因型為AaBb,所以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A錯誤;若子一代出現1∶1∶1∶1的性狀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B錯誤;若子一代出現3∶1∶3∶1的性狀比,則兩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C錯誤;若子二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子一代只有一對成對的遺傳因子,則兩親本可能的雜交組合有4種情況,分別是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確。二、非選擇題8.某種兔的毛色有黑色(B)和褐色(b)兩種,毛長有短毛(E)和長毛(e)兩種,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某養殖場只有純種的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長毛兔,現想培育出能穩定遺傳的黑色長毛兔。請回答下列問題:(1)黑色長毛是該養殖場中沒有的性狀組合,若要得到能穩定遺傳的黑色長毛兔,則可利用純種的黑色短毛兔與褐色長毛兔雜交得F1,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得F2。理論上F2中出現黑色長毛兔的概率為______,其基因型有________種,該種培育新品種的方法稱為____________。(2)F2中出現的黑色長毛兔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雜合子占F2總數的________。(3)為了檢驗F2中出現的黑色長毛兔是否能穩定遺傳,可讓F2中的黑色長毛兔與________兔進行雜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黑色長毛兔能穩定遺傳。【答案】 (1)3/16 兩 雜交育種(2)1/3 1/8(3)褐色長毛 全部為黑色長毛兔(或不出現褐色長毛兔)【解析】 (1)純種的黑色短毛兔與褐色長毛兔雜交,F1的基因型為BbEe,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理論上F2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為B_E_(黑色短毛)∶B_ee(黑色長毛)∶bbE_(褐色短毛)∶bbee(褐色長毛)=9∶3∶3∶1,F2中黑色長毛兔出現的概率為3/16,基因型有BBee、Bbee兩種。題中培育新品種的方法稱為雜交育種。(2)F2中出現的黑色長毛兔(BBee、Bbee)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雜合子占F2總數的2/16,即1/8。(3)為了檢驗F2中出現的黑色長毛兔是否能穩定遺傳,可利用測交的方法,即讓F2中的黑色長毛兔與褐色長毛兔(bbee)進行測交,若后代全部為黑色長毛兔(或不出現褐色長毛兔),則該黑色長毛兔能穩定遺傳。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節第2課時遺傳規律的再發現和應用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節第2課時遺傳規律的再發現和應用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