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春八下歷史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2【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原卷版+解答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春八下歷史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2【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原卷版+解答版)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5春八下歷史第4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2
【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
[測試范圍:第四單元 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張豈之在《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中指出:這種制度……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相結合,既有利于人民當家做主,又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的制度。文中的“這種制度”是 (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D.社會主義制度
1.A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汲取了傳統中國‘從俗從宜’的治邊經驗”,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與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造……由此可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
A.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實現了少數民族的高度自治
C.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 D.有利于香港、澳門的發展
2.C
3.下面是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促使表中數據變化的原因有 (  )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②黨和政府采取優惠政策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一國兩制”的構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A
4.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  )
A.經濟建設 B.文化傳承 C.科技發展 D.文旅開發
4.B
5.右圖所示鐵路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開工建設,1984年5月通車;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這條鐵路 (  )
A.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通車
B.建成于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進了邊疆地區發展
D.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成果之一
5.C
6.《人民日報》評論員曾經發文指出:“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向世界貢獻了具有中國智慧的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成功答卷。”這份答卷是 (  )
A.“一國兩制”構想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6.A
7.“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時機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 B.“一國兩制”的構想被各方接受
C.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D.中國在政治上完全獨立自主
7.C
8.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強占中國大片領土,中國人民不斷抗爭,標志著列強占領中國領土結束的歷史事件是 (  )
A.《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臺灣等地歸還中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澳門回歸祖國
D.香港回歸祖國
8.C
9.“百年的恥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夢想,就在今天實現。米字旗降落,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五星紅旗升起,一個民族的尊嚴。”這首詩歌描述的歷史事件 (  )
A.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B.宣告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C.翻開了海峽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D.邁出了祖國統一大業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9.D
10.右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兩項政治制度,其共同點有 (  )
①都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實行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兩地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④都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B
11.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下面《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橫線上應填寫的內容
是 (  )
第二條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 第五條     ,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
A.加強經濟交流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加強文化交流 D.鼓勵臺胞回鄉探親
11.B
12.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這反映了 (  )
A.海峽兩岸關系逐步走向緩和 B.海峽兩岸軍事對峙局面結束
C.大陸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D.大陸倡議兩岸實行“三通”
12.A
13.1993年,臺灣一位有識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到了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 (  )
A.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交往日益密切
B.“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推動了臺灣向大陸靠攏
C.海峽兩岸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D.世界經濟中心開始從美國轉移到中國
13.A
14.下表所示內容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 (  )
20世紀50年代 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1979年元旦 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
1993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
2000年2月 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
2022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A.堅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B.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統一臺灣政策
C.貫徹“九二共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D.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
14.B
15.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文化交往等內容中,提煉出一個學習主題,其名稱最恰當的是 (  )
A.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B.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C.科技、教育與文化發展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5.B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16.(20分)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共同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的民族關系有著自己的特點:境內的各民族在千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已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也離不開少數民族,許多民族還長期在同一個地區雜居。這些特點是在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現實生活的主流。……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被確定下來。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材料一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據材料歸納我國實行該制度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手挽著手肩并著肩 共創各民族美好未來》
2020年6月8—10日在寧夏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眾是一個大家庭,要攜手并進。”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是如何實現民族大團結的。(6分)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是指什么。國家和青少年應如何發展民族團結關系 (8分)
16.(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原因: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各民族之間雜居相處。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等等。
(3)“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國家: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采取適宜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措施,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青少年: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堅決反對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國家分裂的言行。
17.(20分)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中國作為同盟國和戰勝國之一,雖試圖收回香港,但最終遭致外交失敗的恥辱。英國不肯將香港交還中國,又強行派出艦隊進行軍事威脅。杜魯門為了維持美、英在“歐洲第一”基礎上的對蘇戰略伙伴關系;在香港問題上轉而支持了英國。美國的背信變態,使處處依賴美國的蔣介石陷于孤立。他放棄了收復香港的計劃,而作出授權英國軍官受降的錯誤決定。
——摘編自趙佳楹《關于香港的一頁歷史——抗日戰爭勝利前后
中英在香港問題上的斗爭》
(1)依據材料一,概述此次收回香港失敗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回歸20多年來,香港屢屢受到國際評級機構的高度肯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對于香港問題,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系。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的行為,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 ——摘編自《我們走在大路上·統一大業》   澳門回歸以來是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回歸時的1.6萬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萬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會治安狀況有了根本性好轉。 ——摘編自《我們走在大路上·統一大業》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內容,聯系所學知識,分析香港、澳門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大事記(部分)
1979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正式提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92年11月,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995年1月,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2005年3月,頒布《反分裂國家法》。
2008年12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
——摘編自《我們走在大路上·統一大業》
(3)根據材料三,概括黨和政府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采取的措施。兩岸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基礎是什么 (8分)
17.(1)原因:英國實力強大;英國軍事威脅;美國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國;中國當時國力弱。
(2)主要內容:港澳回歸祖國后,經濟飛速發展。原因:“一國兩制”適應了香港和澳門的發展;港澳回歸祖國后社會治安好轉;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3)措施:適時提出方針政策;頒行法律(立法維護統一);推動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基礎: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及傳統文化;等等。
18.(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間 事件(或表現)
1947年5月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1952年 民族自治地方農業總產值46.5億元,工業總產值11.4億元
1982年 中英就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開始談判
1986年 中葡就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舉行談判
20世紀末 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適用范圍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此外,還有3個自治州參照享受西部大開發的相關政策
1997年7月1日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20日 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014年 民族自治地方農業總產值11352.3億元,工業總產值64369億元
1997—2019年 回歸后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持續增長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1)史料類型一般分為文獻、實物、口述和圖像四種。請指出材料所屬的類型。(3分)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12分)
18.(1)史料類型:文獻。
(2)觀點:合理的國家制度有利于國家的發展。
論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根據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香港回歸至今經濟持續發展,政治穩定,進一步促進了中華大家庭的發展。
結論:從國情出發的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共同繁榮和發展,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
2025春八下歷史第4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2
【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
[測試范圍:第四單元 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張豈之在《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中指出:這種制度……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相結合,既有利于人民當家做主,又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的制度。文中的“這種制度”是 (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D.社會主義制度
1.A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汲取了傳統中國‘從俗從宜’的治邊經驗”,根據不同的習俗、文化、制度和歷史狀態以形成多樣性的中央與地方關系,但這一制度不是歷史的復制,而是全新的創造……由此可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
A.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實現了少數民族的高度自治
C.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 D.有利于香港、澳門的發展
2.C
3.下面是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促使表中數據變化的原因有 (  )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②黨和政府采取優惠政策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一國兩制”的構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A
4.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  )
A.經濟建設 B.文化傳承 C.科技發展 D.文旅開發
4.B
5.右圖所示鐵路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開工建設,1984年5月通車;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這條鐵路 (  )
A.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通車
B.建成于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進了邊疆地區發展
D.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成果之一
5.C
6.《人民日報》評論員曾經發文指出:“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向世界貢獻了具有中國智慧的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成功答卷。”這份答卷是 (  )
A.“一國兩制”構想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6.A
7.“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時機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國人民渴望國家統一 B.“一國兩制”的構想被各方接受
C.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D.中國在政治上完全獨立自主
7.C
8.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強占中國大片領土,中國人民不斷抗爭,標志著列強占領中國領土結束的歷史事件是 (  )
A.《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將臺灣等地歸還中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澳門回歸祖國
D.香港回歸祖國
8.C
9.“百年的恥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夢想,就在今天實現。米字旗降落,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五星紅旗升起,一個民族的尊嚴。”這首詩歌描述的歷史事件 (  )
A.成為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B.宣告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C.翻開了海峽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D.邁出了祖國統一大業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9.D
10.右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兩項政治制度,其共同點有 (  )
①都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實行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兩地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④都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B
11.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下面《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橫線上應填寫的內容
是 (  )
第二條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 第五條     ,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
A.加強經濟交流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加強文化交流 D.鼓勵臺胞回鄉探親
11.B
12.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這反映了 (  )
A.海峽兩岸關系逐步走向緩和 B.海峽兩岸軍事對峙局面結束
C.大陸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D.大陸倡議兩岸實行“三通”
12.A
13.1993年,臺灣一位有識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到了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 (  )
A.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交往日益密切
B.“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推動了臺灣向大陸靠攏
C.海峽兩岸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D.世界經濟中心開始從美國轉移到中國
13.A
14.下表所示內容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 (  )
20世紀50年代 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1979年元旦 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
1993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
2000年2月 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
2022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A.堅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B.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統一臺灣政策
C.貫徹“九二共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D.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
14.B
15.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祖國大陸與臺灣經濟文化交往等內容中,提煉出一個學習主題,其名稱最恰當的是 (  )
A.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B.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C.科技、教育與文化發展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5.B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16.(20分)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共同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的民族關系有著自己的特點:境內的各民族在千百年的漫長歲月中已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也離不開少數民族,許多民族還長期在同一個地區雜居。這些特點是在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現實生活的主流。……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被確定下來。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1)材料一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據材料歸納我國實行該制度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手挽著手肩并著肩 共創各民族美好未來》
2020年6月8—10日在寧夏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眾是一個大家庭,要攜手并進。”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是如何實現民族大團結的。(6分)
材料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是指什么。國家和青少年應如何發展民族團結關系 (8分)
16.(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原因: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相互依存,不可分離;各民族之間雜居相處。
(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等等。
(3)“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國家: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采取適宜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措施,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青少年: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堅決反對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國家分裂的言行。
17.(20分)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中國作為同盟國和戰勝國之一,雖試圖收回香港,但最終遭致外交失敗的恥辱。英國不肯將香港交還中國,又強行派出艦隊進行軍事威脅。杜魯門為了維持美、英在“歐洲第一”基礎上的對蘇戰略伙伴關系;在香港問題上轉而支持了英國。美國的背信變態,使處處依賴美國的蔣介石陷于孤立。他放棄了收復香港的計劃,而作出授權英國軍官受降的錯誤決定。
——摘編自趙佳楹《關于香港的一頁歷史——抗日戰爭勝利前后
中英在香港問題上的斗爭》
(1)依據材料一,概述此次收回香港失敗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回歸20多年來,香港屢屢受到國際評級機構的高度肯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對于香港問題,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系。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的行為,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 ——摘編自《我們走在大路上·統一大業》   澳門回歸以來是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回歸時的1.6萬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萬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會治安狀況有了根本性好轉。 ——摘編自《我們走在大路上·統一大業》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內容,聯系所學知識,分析香港、澳門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大事記(部分)
1979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正式提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92年11月,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995年1月,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2005年3月,頒布《反分裂國家法》。
2008年12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
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
——摘編自《我們走在大路上·統一大業》
(3)根據材料三,概括黨和政府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采取的措施。兩岸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基礎是什么 (8分)
17.(1)原因:英國實力強大;英國軍事威脅;美國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國;中國當時國力弱。
(2)主要內容:港澳回歸祖國后,經濟飛速發展。原因:“一國兩制”適應了香港和澳門的發展;港澳回歸祖國后社會治安好轉;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3)措施:適時提出方針政策;頒行法律(立法維護統一);推動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基礎: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岸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及傳統文化;等等。
18.(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時間 事件(或表現)
1947年5月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1952年 民族自治地方農業總產值46.5億元,工業總產值11.4億元
1982年 中英就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開始談判
1986年 中葡就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舉行談判
20世紀末 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適用范圍中,有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此外,還有3個自治州參照享受西部大開發的相關政策
1997年7月1日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9年12月20日 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014年 民族自治地方農業總產值11352.3億元,工業總產值64369億元
1997—2019年 回歸后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持續增長
——摘編自王檜林《中國現代史》
(1)史料類型一般分為文獻、實物、口述和圖像四種。請指出材料所屬的類型。(3分)
(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12分)
18.(1)史料類型:文獻。
(2)觀點:合理的國家制度有利于國家的發展。
論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根據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香港回歸至今經濟持續發展,政治穩定,進一步促進了中華大家庭的發展。
結論:從國情出發的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共同繁榮和發展,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如皋市| 濉溪县| 海盐县| 宝丰县| 安乡县| 海晏县| 临沭县| 东明县| 南平市| 扶沟县| 忻州市| 玉龙| 扶绥县| 当阳市| 建平县| 祥云县| 吉首市| 禹城市| 宜兰市| 沅陵县| 平山县| 永丰县| 丹江口市| 前郭尔| 富裕县| 陆丰市| 田东县| 佛坪县| 温宿县| 香格里拉县| 蒙自县| 玛纳斯县| 进贤县| 新民市| 尖扎县| 博白县| 阿图什市| 连江县| 社会|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