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春八下歷史第4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3【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范圍:第四單元 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在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基礎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紀念日放假2天,民族節日放假7天。這體現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各地支援邊疆開發C.節日活動精彩紛呈D.旅游行業蓬勃發展1.A2.【時空觀念】根據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我國先后建立了5個自治區。右圖中②處是 ( )A.寧夏回族自治區B.內蒙古自治區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D.西藏自治區2.C3.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的《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出了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的喜悅,唱出了感謝毛主席和黨的真情,表達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決心。該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是西藏 ( )A.和平解放B.進行民主改革C.自治區建立D.實行改革開放3.B4.【歷史解釋】下表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發展概況。黨和政府重視和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其目的是 (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352.3 64369A.實現祖國統一大業B.實現國內各民族平等C.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D.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權利4.C5.下表所示內容體現了國家重視 ( )1953—1957年 20世紀末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修建青藏鐵路A.民族地區的交通建設B.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C.民族區域自治的落實D.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5.A6.關于“一國”與“兩制”的關系、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據此可知,“一國兩制”的核心內涵是( )A.優先保障兩種制度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維持和平統一方針6.C7.1982年,鄧小平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說:收回香港,是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中國在1997年……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材料意在強調“收回香港” ( )A.只能通過和平方式 B.屬于中國內部事務C.踐行“一國兩制”構想 D.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7.D8.下圖所示時間軸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其學習內容的主題是 ( )A.各民族共同繁榮B.經濟特區發展C.香港回歸祖國D.對內深化改革8.C9.“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澳門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同時,“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新情況、新問題,有的甚至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底線是 ( )A.保證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B.維持特別行政區的現行法律不變C.堅持在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D.保障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9.D10.【史料實證】不同類型的資料具有不同的史證價值。下列資料中,對了解澳門歷史史證價值最大的是 ( )A.電視劇《澳門的故事》B.檔案《20世紀上半葉澳門檔案》C.小說《澳門歷史演義》D.口述史《澳門口述歷史叢書》10.B11.【唯物史觀】鄧小平說香港問題能夠談成,“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港澳回歸祖國從根本上得益于( )A.“一國兩制”適合國情B.港澳同胞回歸心切C.改革開放使綜合國力增強D.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11.C12.下表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 ( )20世紀50年代中期 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1979年元旦 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1993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2000年2月 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2022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A.堅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B.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統一臺灣政策C.貫徹“九二共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D.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12.B13.下面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該年代尺體現了 (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B.“臺獨”基礎被鏟除C.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13.C14.2024年5月15日,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大陸方面對賴清德就職講話涉兩岸關系內容有何預判的提問指出:“臺獨” 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從上述發言內容來看,影響海峽兩岸和平的主要障礙是 ( )A.島內“臺獨”勢力B.西方個別國家的干涉C.島內“臺獨”勢力和外部勢力干涉D.臺灣當局領導人14.C15.下表是某同學進行學習研究的筆記。據此可知,該同學學習研究的主題是 (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A.軍隊建設 B.外交成就 C.祖國統一 D.民族團結15.C[解析]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都涉及祖國統一的內容,故該同學學習研究的主題是祖國統一,C項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材料二 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各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走向繁榮創造了前提。在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一批重點建設工程分布在民族地區。材料三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建設共有精神家園、鑄牢共同體意識,是各民族共同的責任……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鑄牢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建構一個共有的精神家園,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中華民族精神共同體的價值基石,是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精神紐帶。(1)根據材料一,指出針對民族問題我國制定的政治制度。(3分)(2)根據材料二,試舉兩例“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在民族地區建設的重點工程。(4分)(3)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我國提出了什么戰略 (3分)取得了哪些成就 (任舉一例成就即可,3分)(4)根據材料三,說說我們要怎樣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分)16.(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3)西部大開發戰略。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4)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17.(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閉,旅游業開始起步發展。全區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由1980年的3525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68.61萬人次,增長了194.6倍;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131萬元提高到2001年的7.51億元,增加了7.49億元。到2005年,全區實現旅游總收入達19.35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超過180.06萬人次,成為西藏發展最快的產業。——摘編自《西藏百年史研究》材料二 (到1984年12月)中英雙方經過兩年22輪拉鋸式的談判,終于圓滿解決了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問題。撒切爾夫人在她的回憶錄《唐寧街歲月》中承認:“協議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們的勝利,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不肯讓步,而且在實力上又遠遠超過我們的大國打交道。”——摘編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和國的記憶:文物見證歷史》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大陸與臺灣的文化交流1949年至20世紀70年代末 兩岸處于隔絕狀態20世紀八九十年代 交流日益增多,電影、電視、音樂等成為兩岸溝通的主要紐帶2013年后 每年舉辦兩岸文化發展論壇——整理自劉小新等《兩岸文化與青年交流:拓展與深化》(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藏旅游業的發展趨勢。(2分)并分析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簡述20世紀80年代中國圓滿解決香港主權問題的歷史意義。(4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現象的主要原因。(4分)(4)綜上所述,歸納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的因素。(4分)17.(1)趨勢:由封閉到迅速發展,赴藏旅游人數不斷增多,旅游收入不斷增加等。原因:改革開放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閉狀態,推動了旅游業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西藏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經濟;西部大開放戰略,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發展,帶動了旅游業;等等。(2)促成香港順利回歸,為解決澳門及臺灣問題提供了范例;對踐行“一國兩制”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維護祖國統一;等等。(3)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三通”,推動兩岸局勢逐步緩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臺灣調整“三不”政策,采取一些開放經濟、文化交流的措施;海協會、海基會兩個團體的努力,“九二共識”的達成;等等。(4)國家政策的制定、“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綜合國力的增強等。18.(22分)閱讀材料,完成探究問題。任務一 【解讀文字史料·體會創新智慧】材料一 一、西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來…… 七、實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十四、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西藏地區的一切涉外事宜,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鄰邦和平相處,建立和發展公平的通商貿易關系。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第二條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第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第四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 第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民族團結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材料一中兩個史實產生的歷史價值。(4分)任務二 【走進歷史場景·見證時代變遷】材料二 (2)圖一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結合所學知識,合理解釋圖一反映的事件和圖二現象之間的聯系。(4分)任務三 【閱讀圖片報刊·感受使命擔當】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國家法》(3)實現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材料三中圖三、圖四所示歷史事件分別產生了怎樣的歷史作用 (4分)(4) 根據材料三,簡述我國制定并頒布《反分裂國家法》的現實意義。(4分)(5)綜上所述,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應當怎樣履行這一義務 (4分)18.(1)史實一:西藏和平解放。歷史價值: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史實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歷史價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為解決民族問題而確立的一項基本政策,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2)香港回歸祖國。香港回歸為香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香港回歸后,中央政府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使得香港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3)圖三:為緩和兩岸關系,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推動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圖四: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會談,這次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利于兩岸經濟、文化的交流。(4)《反分裂國家法》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反分裂國家的法律;為有效打擊“臺獨”勢力,對臺方針的順利實施,捍衛國家尊嚴、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5)堅決擁護《反分裂國家法》;積極宣傳我國政府對臺問題的方針政策;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等等。(任答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春八下歷史第4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3【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范圍:第四單元 時間:40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在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基礎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紀念日放假2天,民族節日放假7天。這體現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各地支援邊疆開發C.節日活動精彩紛呈D.旅游行業蓬勃發展1.A2.【時空觀念】根據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我國先后建立了5個自治區。右圖中②處是 ( )A.寧夏回族自治區B.內蒙古自治區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D.西藏自治區2.C3.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的《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出了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的喜悅,唱出了感謝毛主席和黨的真情,表達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決心。該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是西藏 ( )A.和平解放B.進行民主改革C.自治區建立D.實行改革開放3.B4.【歷史解釋】下表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發展概況。黨和政府重視和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其目的是 ( )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352.3 64369A.實現祖國統一大業B.實現國內各民族平等C.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D.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權利4.C5.下表所示內容體現了國家重視 ( )1953—1957年 20世紀末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修建青藏鐵路A.民族地區的交通建設B.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C.民族區域自治的落實D.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5.A6.關于“一國”與“兩制”的關系、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據此可知,“一國兩制”的核心內涵是( )A.優先保障兩種制度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維持和平統一方針6.C7.1982年,鄧小平在會見撒切爾夫人時說:收回香港,是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中國在1997年……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材料意在強調“收回香港” ( )A.只能通過和平方式 B.屬于中國內部事務C.踐行“一國兩制”構想 D.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7.D8.下圖所示時間軸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其學習內容的主題是 ( )A.各民族共同繁榮B.經濟特區發展C.香港回歸祖國D.對內深化改革8.C9.“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澳門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同時,“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新情況、新問題,有的甚至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底線是 ( )A.保證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B.維持特別行政區的現行法律不變C.堅持在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D.保障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9.D10.【史料實證】不同類型的資料具有不同的史證價值。下列資料中,對了解澳門歷史史證價值最大的是 ( )A.電視劇《澳門的故事》B.檔案《20世紀上半葉澳門檔案》C.小說《澳門歷史演義》D.口述史《澳門口述歷史叢書》10.B11.【唯物史觀】鄧小平說香港問題能夠談成,“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港澳回歸祖國從根本上得益于( )A.“一國兩制”適合國情B.港澳同胞回歸心切C.改革開放使綜合國力增強D.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11.C12.下表反映出黨和政府在對臺問題上 ( )20世紀50年代中期 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1979年元旦 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1993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2000年2月 發表了《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2022年8月 發表了《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A.堅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B.順應時代變化不斷調整統一臺灣政策C.貫徹“九二共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D.堅決反對“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12.B13.下面是某同學自制的歷史年代尺。該年代尺體現了 (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B.“臺獨”基礎被鏟除C.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13.C14.2024年5月15日,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就大陸方面對賴清德就職講話涉兩岸關系內容有何預判的提問指出:“臺獨” 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我們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從上述發言內容來看,影響海峽兩岸和平的主要障礙是 ( )A.島內“臺獨”勢力B.西方個別國家的干涉C.島內“臺獨”勢力和外部勢力干涉D.臺灣當局領導人14.C15.下表是某同學進行學習研究的筆記。據此可知,該同學學習研究的主題是 (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A.軍隊建設 B.外交成就 C.祖國統一 D.民族團結15.C[解析]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都涉及祖國統一的內容,故該同學學習研究的主題是祖國統一,C項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材料二 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各民族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走向繁榮創造了前提。在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一批重點建設工程分布在民族地區。材料三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建設共有精神家園、鑄牢共同體意識,是各民族共同的責任……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鑄牢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建構一個共有的精神家園,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中華民族精神共同體的價值基石,是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精神紐帶。(1)根據材料一,指出針對民族問題我國制定的政治制度。(3分)(2)根據材料二,試舉兩例“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在民族地區建設的重點工程。(4分)(3)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為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我國提出了什么戰略 (3分)取得了哪些成就 (任舉一例成就即可,3分)(4)根據材料三,說說我們要怎樣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分)16.(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3)西部大開發戰略。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4)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17.(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閉,旅游業開始起步發展。全區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由1980年的3525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68.61萬人次,增長了194.6倍;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131萬元提高到2001年的7.51億元,增加了7.49億元。到2005年,全區實現旅游總收入達19.35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超過180.06萬人次,成為西藏發展最快的產業。——摘編自《西藏百年史研究》材料二 (到1984年12月)中英雙方經過兩年22輪拉鋸式的談判,終于圓滿解決了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問題。撒切爾夫人在她的回憶錄《唐寧街歲月》中承認:“協議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們的勝利,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不肯讓步,而且在實力上又遠遠超過我們的大國打交道。”——摘編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和國的記憶:文物見證歷史》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大陸與臺灣的文化交流1949年至20世紀70年代末 兩岸處于隔絕狀態20世紀八九十年代 交流日益增多,電影、電視、音樂等成為兩岸溝通的主要紐帶2013年后 每年舉辦兩岸文化發展論壇——整理自劉小新等《兩岸文化與青年交流:拓展與深化》(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藏旅游業的發展趨勢。(2分)并分析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簡述20世紀80年代中國圓滿解決香港主權問題的歷史意義。(4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現象的主要原因。(4分)(4)綜上所述,歸納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的因素。(4分)17.(1)趨勢:由封閉到迅速發展,赴藏旅游人數不斷增多,旅游收入不斷增加等。原因:改革開放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閉狀態,推動了旅游業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證西藏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經濟;西部大開放戰略,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發展,帶動了旅游業;等等。(2)促成香港順利回歸,為解決澳門及臺灣問題提供了范例;對踐行“一國兩制”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維護祖國統一;等等。(3)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三通”,推動兩岸局勢逐步緩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臺灣調整“三不”政策,采取一些開放經濟、文化交流的措施;海協會、海基會兩個團體的努力,“九二共識”的達成;等等。(4)國家政策的制定、“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綜合國力的增強等。18.(22分)閱讀材料,完成探究問題。任務一 【解讀文字史料·體會創新智慧】材料一 一、西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來…… 七、實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十四、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西藏地區的一切涉外事宜,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鄰邦和平相處,建立和發展公平的通商貿易關系。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第二條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第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第四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 第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的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民族團結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材料一中兩個史實產生的歷史價值。(4分)任務二 【走進歷史場景·見證時代變遷】材料二 (2)圖一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結合所學知識,合理解釋圖一反映的事件和圖二現象之間的聯系。(4分)任務三 【閱讀圖片報刊·感受使命擔當】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國家法》(3)實現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材料三中圖三、圖四所示歷史事件分別產生了怎樣的歷史作用 (4分)(4) 根據材料三,簡述我國制定并頒布《反分裂國家法》的現實意義。(4分)(5)綜上所述,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應當怎樣履行這一義務 (4分)18.(1)史實一:西藏和平解放。歷史價值: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史實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歷史價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為解決民族問題而確立的一項基本政策,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2)香港回歸祖國。香港回歸為香港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香港回歸后,中央政府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使得香港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3)圖三:為緩和兩岸關系,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推動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圖四: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會談,這次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利于兩岸經濟、文化的交流。(4)《反分裂國家法》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反分裂國家的法律;為有效打擊“臺獨”勢力,對臺方針的順利實施,捍衛國家尊嚴、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5)堅決擁護《反分裂國家法》;積極宣傳我國政府對臺問題的方針政策;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學習,立志成才,為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等等。(任答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春八下歷史第4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3【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原卷版).docx 2025春八下歷史第4單元素養測評試卷03【八下歷史階段測試卷】(解答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