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成為1949年的時代最強音。它表達的含義是 ( B )A.中國人民身體素質提高 B.中國人民開始當家做主C.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提升 D.中國外交開始獨立自主2.1950年,湖北省革命大學第一期的3 000多名學員畢業后進入農村工作,他們中許多人直接參加了湖北農村的剿匪反霸、減租減息、生產救災等工作。這表明當時我國人才培育 ( A )A.適應了土地改革的時代需求 B.推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C.促進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 D.契合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3.“新中國土改在實現經濟變革的同時,還促進了農村社會變革。它廢除封建宗法體系,農民政治地位得以提升,并建立起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型基層政權。”材料表明 ( C )A.土地私有被完全消滅 B.民生主義得以實現C.經濟變革推動民主化 D.人民從此站立起來4.如圖為我國1953年的宣傳畫,下面的標語是“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作用”。該畫創作的背景是 ( D )A.實行土地改革 B.參加抗美援朝C.展開一五計劃 D.實行三大改造5.下表是建國初召開的全國英雄/勞模代表會議。國家舉辦這些會議旨在 ( C )名稱 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大會 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 全國群英會時間 1950年9—10月 1956年4—5月 1959年10—11月人數 勞動模范464人 先進生產者4703人 先進生產者3267人集體 52個 853個 2565個A.推進三大改造進程 B.弘揚良好道德風尚C.激發民眾工作熱情 D.加快社會主義建設6.新中國成立后立刻啟動新年畫運動,通過鼓勵在年畫創作中廣泛運用各種與社會主義革命相關的新元素,賦予了新中國第一個農歷新年以新的意義。此舉旨在 ( C )A.普及美術知識 B.提高身體素質 C.配合國家建設 D.支援解放戰爭7.1950年7月,政務院決定表彰工人、農民和士兵中的勞動模范,評選標準除了要求技術先進、發展生產有顯著成績之外,還特別強調認同黨和國家、支援前線有特殊功績等。上述評選( A )A.體現了新中國初期的需要 B.旨在慶祝抗美援朝勝利C.服務于社會主義改造要求 D.凸顯了土地改革的功績8.如圖為一張1956年福州市公私合營企業私股股東領息的憑證。它見證了我國 ( D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立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D.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9.1982年憲法的第一條內容與1954年憲法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這主要是因為 ( C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勝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開放的實施10.以下所示是某部電影臺詞摘錄。據此推測,該電影臺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B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走來,走向考場…… 我們沉睡了十一年,我們的民族醒了,那是一個老人,一個智者,叫醒了我們……孩子們,走,我們讀書去吧!A.863計劃的實施 B.高考制度的恢復C.義務教育的普及 D.科教興國的施行11.20世紀50年代,中國出現學習俄語的熱潮;到了80年代,英語取代俄語成為首選外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小語種也流行起來。“外語熱”的變化適應了 ( D )A.國防建設轉變的需要B.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12.閱讀如表,材料體現了中國經濟 ( D )年份占比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1952年 50.5% 20.8% 28.7%1978年 27.7% 47.7% 24.6%2018年 7.2% 40.7% 52.2%A.工業布局合理 B.依賴第三產業發展C.農業投資下降 D.競爭力得到了提高13.據統計,1984年山東膠縣某鄉女性燙發者由此前幾年不過3人次激增到萬人次之多。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 ( C )A.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 B.山東膠縣引領女性發型時尚C.改革開放影響人們審美觀念 D.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初見成效14.據不完全統計數據表明,僅改革開放前10年,海外華僑在中國大陸投資金額就有52億多美元,并且他們積極推動外資企業在中國安家落戶,至1998年合同外資總額達5 605.75億美元。這( D )A.表明改革開放群眾基礎廣泛 B.折射了新時期國人精神面貌C.反映了海外華僑隊伍的壯大 D.體現了海外華僑的家國情懷15.如圖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GDP增長速度統計情況。這表明,改革開放后我國 ( C )A.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B.小康社會基本建成C.經濟整體增長速度快D.成為第二經濟大國16.1970年7月,中國正式啟動代號“707”的航母研制計劃,邁開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國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它誕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國( B )A.海權意識增強 B.綜合國力提升 C.國防實力增強 D.造船工業進步17.2022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注冊的科技企業約有1萬家,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20家,合作區生態圈初步形成。這一成就 ( A )A.加強了粵澳兩地技術交流 B.促進了香港與內地的聯系C.推動了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D.引進了外國的資金和技術18.我國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各級行政、審判和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這反映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B )A.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B.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C.實行基層民眾普選制 D.建立起完善的制度體系19.1987年同改革前一年相比,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全民所有制商業由54.6%下降到38.7%,集體商業由43.3%下降為35.7%,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由2.1%上升到25.6%。據1987年6月底統計,我國已批準建立的“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8 516家。這表明我國 ( C )A.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趨向平衡 B.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C.確立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D.國有經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如圖是畫作《家年華》。其中,樹的影子是雄雞圖,父母身邊有紅色紫荊花和綠色蓮花兩個孩子,正奔向父母的小男孩的影子是臺灣島形狀,餐桌上還放著餃子。這一創作旨在 ( D )A.介紹“一國兩制”內涵B.展示港澳地區繁榮穩定C.贊揚兩岸“三通”政策D.期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21.自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以來,西藏的天然氣供暖工程、安全飲水工程、農家書屋、文化體育、村衛生室醫療、村莊道路等建設取得成效。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 A )A.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B.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C.傳承了少數民族的文化 D.健全了依法治國方略22.2021年9月新學年起,香港小學至高中的中文課程將增設包括《岳陽樓記》在內的93篇經典文言文作品,每年級平均有7-8篇古詩。這一舉措有利于 ( A )A.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B.實現一國兩制原則C.優化人才選拔機制 D.推動香港迅速發展23.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至2022年,中國共對外提供800多項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總價值超過150億元人民幣,援助對象遍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歐洲等地區國家。這表明,中國 ( B )A.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 B.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C.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 D.支持聯合國的工作和活動24.下表為尼克松訪華時中美雙方的禮品清單(部分)。據此可知,當時中美雙方 ( B )中方禮品 美方禮品國寶大熊貓 麝牛(象征凝聚力)大白兔奶糖 瓷制天鵝浙江龍泉寶劍 尼克松印花名片珍稀大紅袍茶葉 高腳杯A.消除了長期的文化隔閡 B.表達了改善關系的愿望C.展示了各自的工業成就 D.達成了經濟合作的共識25.基辛格在回憶錄中說:“北京和華盛頓正是對蘇聯力量有一種共同的關切才走到一起的。”他認為,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改善 ( D )A.標志著美國放棄爭奪霸權 B.得益于美國的外交努力C.形成中美蘇三足鼎立格局 D.符合中美雙方國家利益26.聯邦德國《總匯報》在評論某一事件時指出:“由于中國有了□□□□,中國就在大國的力量游戲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實際上對兩個超級大國有了免疫力,無論誰進攻中國,就必須估計到中國核打擊給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應為 ( A )A.洲際導彈 B.航天飛機 C.航空母艦 D.載人飛船27.據下表可知,新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制定 ( C )時期 發展戰略20世紀五六十年代 優先發展軍事、重化工業以及尖端技術20世紀八十年代初 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20世紀九十年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21世紀一十年代 掌握核心科技,突破關鍵技術A.彰顯意識形態的鮮明導向 B.突出服務民生的大局意識C.依據特定時期的國家需求 D.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8.1986年,我國制定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此外,還制定了“973計劃”、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多項科技發展計劃。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 ( D )A.研制“兩彈一星”的決心 B.極力創建中國藝術品牌C.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科技 D.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工作29.2015年12月31日,我國第五大軍種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9B%E7%A7%8D / 203764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6%88%98%E7%95%A5%E6%94%AF%E6%8F%B4%E9%83%A8%E9%98%9F / _blank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2024年4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正式成立,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這反映了我國( D )A.重塑軍隊的組織架構 B.積極開展多邊外交C.大力發展航天技術 D.積極推進國防現代化30.截止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相關上市公司346家,“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近300家,“工業互聯網”相關上市公司109家。這說明,我國 ( C )A.對外開放領域寬廣 B.積極參與全球競爭C.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D.科技水平領先世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4分,32題14分,33題12分,共40分。31.“美術作品展覽會”簡稱“美展”,是對觀眾進行審美教育發揮其社會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之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古代中國,美術作品作為稀缺珍貴的文化財產被皇家和收藏家壟斷,創作、賞鑒及批評的權利則掌握在文人官宦等社會精英階層。近代蔡元培等文化精英,在“公民”“啟蒙”和“美育”等概念下,倡議設立美術館、博物院,展覽會,音樂會,劇院等,從實踐上大大推進了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進程。材料二:民國時期三次全國美展情況表美展及時間 地點 美展會長 美展內容第一屆全國美展(1929年) 上海 教育部部長蔣夢麟 書畫,雕刻、建筑及工藝美術,也有金石、攝影;不僅有當代美術,也有古代的及外國的作品參展第二屆全國美展(1937年) 南京 教育部部長王世杰 國畫、刻印、美術工藝、建筑圖案及模型、雕塑、西畫、現代書畫、古代書畫、攝影等第三屆全國美展(1942年) 重慶 教育部部長陳立夫 書法、國畫、西畫、雕塑、建筑、工藝、攝影、圖案、版畫、篆刻等,政府鑒于在戰爭期間應注意覺醒民族意識、激發同仇敵愾精神,希望美展多一些宣傳抗戰的作品—以上材料摘編自 范美俊《民國時期的“全國美展”及其啟示》材料三:2019年新中國第十三屆美展的部分作品油畫《南湖》、《啟航—中共一大會議》、《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視覺形象設計》;《“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概念設計》《逐夢九天—“嫦娥6號”載人月球車概念設計》;《公共衛生間設計》《背包式微型農耕機》;服裝設計《一路溫暖》《華夏印象》《山海經之玄鳥》等等。—摘編自張譯丹《為人民而設計—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設計展縱覽》(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國與近代中國在美術方面的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美術新發展的原因。(6分)不同:古代中國美術作品的創作及鑒賞都被精英階層掌握,近代則以美術展的方式開始被廣大民眾所接受與了解。(2分)原因:文化精英的推動;公民與啟蒙思想的傳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社會經濟的發展。(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民國時期全國美展的特點。(4分)地點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由國家政府主導(教育部門主導);內容多樣;具有思想教育功能。(任答2點得4分)(3)根據材料三,說明新中國第十屆美展所反映出的歷史信息。(4分)重視對黨的光輝歷程的描繪;國家的對外開放;國家社會發展與科學進步;注重協調促進生態和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提升。(任答2點得4分)32.郵政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晚清民初的郵票最早的中國郵票設計圖稿(1897年發行) 加蓋中國印記(廣州灣)的法國客郵郵票(注:客郵是近代外國在華設立的郵局,1906年發行) 北京郵政總局發行“中華民國光復紀念”郵票(1912年發行)材料二:邊區郵電業的發展與網站體系表年份 總站(局) 分站(局) 發展狀況1935—1937 瓦窯堡,再到保安,后移至延安 陜北、陜甘、陜甘寧分站 萌芽時期1937—1940 延安 綏德、關中、慶環、隴東、三邊分站 初建時期:抽調職工,建立組織和制度,開辟通訊線路1940—1942 延安 綏德、慶陽、關中、三邊分站 加強建設階段1943—1946 延安 增設富縣、延長、志丹分站共7個二等郵局 調整發展階段:邊區通訊站改名為為陜甘寧邊區郵政管理局—嚴艷《陜甘寧邊區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研究(1937—1950)》材料三:1949—1957年函件、包裹業務量—據姚瑞《百年郵政發展及其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數據制圖(1)根據材料一,任選一枚郵票,結合所學對該郵票的設計內涵作出適當解讀。(6分)選擇法國客郵郵票。解讀:該郵票富有法國特色,同時加蓋中國印記,該郵票設計具有半殖民地的濃厚色彩,是中國郵政主權破壞的重要證據。選擇大清國郵政郵票。解讀:郵票帶有龍的標志圖案,附以英文字母說明,象征皇權至上和國家符號,同時也借鑒了西方郵票風格。選擇孫中山像金圓郵票。解讀:孫中山像作為郵票,是對孫中山建立民國的貢獻表示贊賞;通過發行郵票,表達對民主共和的期待。(選擇2分,解讀部分設計史實和說明4分,共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邊區郵電通訊業的中心站點,并結合所學分析該中心站點的歷史意義。(3分)中心站點:延安;(1分)歷史意義:有利于中共集中統一領導邊區的郵政事業;有利于宣傳邊區政府的政策;有利于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文化發展等。(任答一點2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1949—1957年函件、包裹業務量的發展趨勢,并結合所學分析原因。(5分)趨勢:總體不斷增長;(1分)原因:新中國的建立奠定郵政發展的政治基礎;各級黨和政府的重視;新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郵政局和郵路(交通)的不斷發展;郵政從業人員的迅速擴大等。(任答兩點4點,言之有理同等給分。)33.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有著巨大差異,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模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縱觀近現代人類社會發展史,西方發展模式以侵略和破壞為特征,而以和平崛起為特征的中國道路則與西方模式完全不同。—[意]法比奧·馬西莫·帕倫蒂《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之路》材料二:18世紀以工業、技術、資本、掠奪為核心要素的西方現代化,帶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和發展,把現代化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實踐開啟于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建設實現了世界現代化普遍性和中國現代化特殊性的統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對人類現代化產生了世界歷史性意義。—摘編自英明《大歷史觀視域下的中國式現代化》(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模式有何不同。(2分)西方以侵略和破壞為特征,中國以和平崛起為特征。(2分)(2)從材料二中提煉一個中國式現代化的觀點,并至少運用兩個史實加以闡釋。(10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楚。)(觀點明確得2分,論述兩個史實,史論結合得6分,總結恰當得2分,共10分。)[示例]觀點:中國式現代化有利于人類和平發展。(2分)論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中國重返聯合國后,積極發揮在聯合國的作用,為維護人類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6分)總結:因此,對比中國現代化和西方現代化可以發現,西方現代化伴隨著擴張和掠奪,但中國現代化為推動人類和平作出了積極貢獻。(2分)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1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2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3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4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5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6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7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8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成為1949年的時代最強音。它表達的含義是 ( )A.中國人民身體素質提高 B.中國人民開始當家做主C.中國的綜合國力極大提升 D.中國外交開始獨立自主2.1950年,湖北省革命大學第一期的3 000多名學員畢業后進入農村工作,他們中許多人直接參加了湖北農村的剿匪反霸、減租減息、生產救災等工作。這表明當時我國人才培育 ( )A.適應了土地改革的時代需求 B.推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C.促進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 D.契合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3.“新中國土改在實現經濟變革的同時,還促進了農村社會變革。它廢除封建宗法體系,農民政治地位得以提升,并建立起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型基層政權。”材料表明 ( )A.土地私有被完全消滅 B.民生主義得以實現C.經濟變革推動民主化 D.人民從此站立起來4.如圖為我國1953年的宣傳畫,下面的標語是“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作用”。該畫創作的背景是 ( )A.實行土地改革 B.參加抗美援朝C.展開一五計劃 D.實行三大改造5.下表是建國初召開的全國英雄/勞模代表會議。國家舉辦這些會議旨在 ( )名稱 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大會 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 全國群英會時間 1950年9—10月 1956年4—5月 1959年10—11月人數 勞動模范464人 先進生產者4703人 先進生產者3267人集體 52個 853個 2565個A.推進三大改造進程 B.弘揚良好道德風尚C.激發民眾工作熱情 D.加快社會主義建設6.新中國成立后立刻啟動新年畫運動,通過鼓勵在年畫創作中廣泛運用各種與社會主義革命相關的新元素,賦予了新中國第一個農歷新年以新的意義。此舉旨在 ( )A.普及美術知識 B.提高身體素質 C.配合國家建設 D.支援解放戰爭7.1950年7月,政務院決定表彰工人、農民和士兵中的勞動模范,評選標準除了要求技術先進、發展生產有顯著成績之外,還特別強調認同黨和國家、支援前線有特殊功績等。上述評選( )A.體現了新中國初期的需要 B.旨在慶祝抗美援朝勝利C.服務于社會主義改造要求 D.凸顯了土地改革的功績8.如圖為一張1956年福州市公私合營企業私股股東領息的憑證。它見證了我國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立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D.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9.1982年憲法的第一條內容與1954年憲法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這主要是因為 (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勝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開放的實施10.以下所示是某部電影臺詞摘錄。據此推測,該電影臺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走來,走向考場…… 我們沉睡了十一年,我們的民族醒了,那是一個老人,一個智者,叫醒了我們……孩子們,走,我們讀書去吧!A.863計劃的實施 B.高考制度的恢復C.義務教育的普及 D.科教興國的施行11.20世紀50年代,中國出現學習俄語的熱潮;到了80年代,英語取代俄語成為首選外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小語種也流行起來。“外語熱”的變化適應了 ( )A.國防建設轉變的需要B.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12.閱讀如表,材料體現了中國經濟 ( )年份占比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1952年 50.5% 20.8% 28.7%1978年 27.7% 47.7% 24.6%2018年 7.2% 40.7% 52.2%A.工業布局合理 B.依賴第三產業發展C.農業投資下降 D.競爭力得到了提高13.據統計,1984年山東膠縣某鄉女性燙發者由此前幾年不過3人次激增到萬人次之多。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 ( )A.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 B.山東膠縣引領女性發型時尚C.改革開放影響人們審美觀念 D.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初見成效14.據不完全統計數據表明,僅改革開放前10年,海外華僑在中國大陸投資金額就有52億多美元,并且他們積極推動外資企業在中國安家落戶,至1998年合同外資總額達5 605.75億美元。這( )A.表明改革開放群眾基礎廣泛 B.折射了新時期國人精神面貌C.反映了海外華僑隊伍的壯大 D.體現了海外華僑的家國情懷15.如圖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GDP增長速度統計情況。這表明,改革開放后我國 ( )A.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B.小康社會基本建成C.經濟整體增長速度快D.成為第二經濟大國16.1970年7月,中國正式啟動代號“707”的航母研制計劃,邁開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國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它誕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國( )A.海權意識增強 B.綜合國力提升 C.國防實力增強 D.造船工業進步17.2022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注冊的科技企業約有1萬家,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20家,合作區生態圈初步形成。這一成就 ( )A.加強了粵澳兩地技術交流 B.促進了香港與內地的聯系C.推動了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D.引進了外國的資金和技術18.我國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各級行政、審判和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這反映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A.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B.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C.實行基層民眾普選制 D.建立起完善的制度體系19.1987年同改革前一年相比,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全民所有制商業由54.6%下降到38.7%,集體商業由43.3%下降為35.7%,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由2.1%上升到25.6%。據1987年6月底統計,我國已批準建立的“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8 516家。這表明我國 ( )A.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趨向平衡 B.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全面接軌C.確立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D.國有經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如圖是畫作《家年華》。其中,樹的影子是雄雞圖,父母身邊有紅色紫荊花和綠色蓮花兩個孩子,正奔向父母的小男孩的影子是臺灣島形狀,餐桌上還放著餃子。這一創作旨在 ( )A.介紹“一國兩制”內涵B.展示港澳地區繁榮穩定C.贊揚兩岸“三通”政策D.期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21.自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以來,西藏的天然氣供暖工程、安全飲水工程、農家書屋、文化體育、村衛生室醫療、村莊道路等建設取得成效。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 ( )A.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B.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C.傳承了少數民族的文化 D.健全了依法治國方略22.2021年9月新學年起,香港小學至高中的中文課程將增設包括《岳陽樓記》在內的93篇經典文言文作品,每年級平均有7-8篇古詩。這一舉措有利于 ( )A.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B.實現一國兩制原則C.優化人才選拔機制 D.推動香港迅速發展23.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至2022年,中國共對外提供800多項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總價值超過150億元人民幣,援助對象遍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歐洲等地區國家。這表明,中國 ( )A.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 B.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C.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 D.支持聯合國的工作和活動24.下表為尼克松訪華時中美雙方的禮品清單(部分)。據此可知,當時中美雙方 ( )中方禮品 美方禮品國寶大熊貓 麝牛(象征凝聚力)大白兔奶糖 瓷制天鵝浙江龍泉寶劍 尼克松印花名片珍稀大紅袍茶葉 高腳杯A.消除了長期的文化隔閡 B.表達了改善關系的愿望C.展示了各自的工業成就 D.達成了經濟合作的共識25.基辛格在回憶錄中說:“北京和華盛頓正是對蘇聯力量有一種共同的關切才走到一起的。”他認為,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改善 ( )A.標志著美國放棄爭奪霸權 B.得益于美國的外交努力C.形成中美蘇三足鼎立格局 D.符合中美雙方國家利益26.聯邦德國《總匯報》在評論某一事件時指出:“由于中國有了□□□□,中國就在大國的力量游戲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實際上對兩個超級大國有了免疫力,無論誰進攻中國,就必須估計到中國核打擊給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應為 ( )A.洲際導彈 B.航天飛機 C.航空母艦 D.載人飛船27.據下表可知,新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制定 ( )時期 發展戰略20世紀五六十年代 優先發展軍事、重化工業以及尖端技術20世紀八十年代初 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20世紀九十年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21世紀一十年代 掌握核心科技,突破關鍵技術A.彰顯意識形態的鮮明導向 B.突出服務民生的大局意識C.依據特定時期的國家需求 D.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8.1986年,我國制定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此外,還制定了“973計劃”、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等多項科技發展計劃。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 ( )A.研制“兩彈一星”的決心 B.極力創建中國藝術品牌C.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科技 D.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工作29.2015年12月31日,我國第五大軍種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6%9B%E7%A7%8D / 203764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6%88%98%E7%95%A5%E6%94%AF%E6%8F%B4%E9%83%A8%E9%98%9F / _blank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2024年4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正式成立,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這反映了我國( )A.重塑軍隊的組織架構 B.積極開展多邊外交C.大力發展航天技術 D.積極推進國防現代化30.截止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相關上市公司346家,“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近300家,“工業互聯網”相關上市公司109家。這說明,我國 ( )A.對外開放領域寬廣 B.積極參與全球競爭C.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D.科技水平領先世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4分,32題14分,33題12分,共40分。31.“美術作品展覽會”簡稱“美展”,是對觀眾進行審美教育發揮其社會功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之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古代中國,美術作品作為稀缺珍貴的文化財產被皇家和收藏家壟斷,創作、賞鑒及批評的權利則掌握在文人官宦等社會精英階層。近代蔡元培等文化精英,在“公民”“啟蒙”和“美育”等概念下,倡議設立美術館、博物院,展覽會,音樂會,劇院等,從實踐上大大推進了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進程。材料二:民國時期三次全國美展情況表美展及時間 地點 美展會長 美展內容第一屆全國美展(1929年) 上海 教育部部長蔣夢麟 書畫,雕刻、建筑及工藝美術,也有金石、攝影;不僅有當代美術,也有古代的及外國的作品參展第二屆全國美展(1937年) 南京 教育部部長王世杰 國畫、刻印、美術工藝、建筑圖案及模型、雕塑、西畫、現代書畫、古代書畫、攝影等第三屆全國美展(1942年) 重慶 教育部部長陳立夫 書法、國畫、西畫、雕塑、建筑、工藝、攝影、圖案、版畫、篆刻等,政府鑒于在戰爭期間應注意覺醒民族意識、激發同仇敵愾精神,希望美展多一些宣傳抗戰的作品—以上材料摘編自 范美俊《民國時期的“全國美展”及其啟示》材料三:2019年新中國第十三屆美展的部分作品油畫《南湖》、《啟航—中共一大會議》、《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視覺形象設計》;《“飛躍號”磁懸浮列車概念設計》《逐夢九天—“嫦娥6號”載人月球車概念設計》;《公共衛生間設計》《背包式微型農耕機》;服裝設計《一路溫暖》《華夏印象》《山海經之玄鳥》等等。—摘編自張譯丹《為人民而設計—第十三屆全國美展設計展縱覽》(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國與近代中國在美術方面的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美術新發展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民國時期全國美展的特點。(4分)、(3)根據材料三,說明新中國第十屆美展所反映出的歷史信息。(4分)32.郵政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晚清民初的郵票最早的中國郵票設計圖稿(1897年發行) 加蓋中國印記(廣州灣)的法國客郵郵票(注:客郵是近代外國在華設立的郵局,1906年發行) 北京郵政總局發行“中華民國光復紀念”郵票(1912年發行)材料二:邊區郵電業的發展與網站體系表年份 總站(局) 分站(局) 發展狀況1935—1937 瓦窯堡,再到保安,后移至延安 陜北、陜甘、陜甘寧分站 萌芽時期1937—1940 延安 綏德、關中、慶環、隴東、三邊分站 初建時期:抽調職工,建立組織和制度,開辟通訊線路1940—1942 延安 綏德、慶陽、關中、三邊分站 加強建設階段1943—1946 延安 增設富縣、延長、志丹分站共7個二等郵局 調整發展階段:邊區通訊站改名為為陜甘寧邊區郵政管理局—嚴艷《陜甘寧邊區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研究(1937—1950)》材料三:1949—1957年函件、包裹業務量—據姚瑞《百年郵政發展及其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數據制圖(1)根據材料一,任選一枚郵票,結合所學對該郵票的設計內涵作出適當解讀。(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邊區郵電通訊業的中心站點,并結合所學分析該中心站點的歷史意義。(3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1949—1957年函件、包裹業務量的發展趨勢,并結合所學分析原因。(5分)33.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有著巨大差異,開創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模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縱觀近現代人類社會發展史,西方發展模式以侵略和破壞為特征,而以和平崛起為特征的中國道路則與西方模式完全不同。—[意]法比奧·馬西莫·帕倫蒂《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之路》材料二:18世紀以工業、技術、資本、掠奪為核心要素的西方現代化,帶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和發展,把現代化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實踐開啟于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建設實現了世界現代化普遍性和中國現代化特殊性的統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對人類現代化產生了世界歷史性意義。—摘編自英明《大歷史觀視域下的中國式現代化》(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模式有何不同。(2分)(2)從材料二中提煉一個中國式現代化的觀點,并至少運用兩個史實加以闡釋。(10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楚。)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1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2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3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4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5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6頁(共8頁)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7頁(共8頁) 中國現代史綜合測試 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現史 - 副本.doc 中現史.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