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世界史綜合測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二輪復習:世界史綜合測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世界史綜合測試
本試卷共8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記《乘槎筆記》中描述了一個國家的“古王陵”,其“相連三座,北一陵極大,志載基闊五里,頂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壘成。外表為“方下銳上”。該古跡折射出( )
A.古埃及法老的無限權力 B.古巴比倫王國的強盛
C.古印度森嚴的種姓制度 D.佛教創立與向外傳播
2.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一書中提到:“一切重大事務都交給公民大會審議并裁決抽簽選任公職人員,實行有限任期制、津貼制”。他描述的是 ( )
A.印度的種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共和政體 D.西歐的莊園法庭
3.1254年,教皇英諾森四世授予牛津大學特許狀,該特許狀細致地規定牛津大學享有的各種特許權,如學者特許權、豁免權、選舉權、公共印章、普選官員等。這表明牛津大學 ( )
A.擁有較大的自主權 B.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C.完全擺脫教會控制 D.受到世俗力量支配
4.以下內容可用來說明 ( )
中世紀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市長候選人的演講(節選)佛羅倫薩的市民們!如果我當選市長,幾十年以前,我們通過流血犧牲,換來了“特許狀”!我向各位承諾,作為一座擁有“特許狀”的自治城市,無論皇帝還是教皇大人都不能侵犯你們的私人財產!
A.農奴制度已經廢除 B.皇帝權力受到限制
C.城市擺脫教皇控制 D.城市可享有自治權
5.公元7世紀,拜占庭帝國皇帝伊拉克略一世的金幣及以其為原型仿制的金幣、金片大量出現在中國、蒙古和中亞等地。由此推知,拜占庭帝國 ( )
A.以金幣為貨幣
B.疆域遠至中國
C.經常發動戰爭
D.東西貿易頻繁
6.從630—895年的260多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先后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到中國。這些遣唐使 ( )
A.奠定了大化改新的基礎 B.有助于日本社會的轉型
C.加快了幕府統治的建立 D.縮短了中日發展的差距
7.有學者研究發現,現代西方人使用的科技術語直接源自于古代阿拉伯語的例證不在少數。這說明古代阿拉伯文化 ( )
A.原創性強 B.源自西方
C.領先世界 D.影響深遠
8.中世紀的意大利人婚姻深受基督教影響,強調精神與宗教的結合,但到了14—15世紀,更多的意大利人深信婚姻應是財富和政治的結合。婚姻觀的變化體現了 ( )
A.人文主義 B.神權至上
C.理性精神 D.禁欲主義
9.香料是中世紀西歐最貴重的物品之一,人們常用古老的法國諺語“貴如胡椒”來描述某件商品很貴重,有錢人被戲稱為“胡椒袋。上述材料可用來說明 ( )
A.中世紀貴族生活的奢華 B.殖民侵略的影響
C.中世紀商品經濟的發達 D.新航路開辟的動力
10.下表為163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荷蘭公司的開支。由表推知 ( )
事項 開支(荷蘭盾)
修葺及翻新住宅和倉庫 131 114
士兵和自由人的薪水 242 492
在防御工事工作的奴隸們的食物及衣服 34 735
修葺船只的費用 432 896
A.奴隸使用成本低廉 B.薪水是公司最大的支出
C.奴隸貿易血腥殘暴 D.巴達維亞公司入不敷出
11.如圖漫畫中,一個赤身裸體、手腳戴著鐐銬、被蒙上雙眼,甚至頸項上還套著繩索的男子,正馱著三位身材肥碩的人艱難地匍匐前行。他就是第三等級!坐在他背上的從后往前依次是國王、教士和貴族。這些漫畫風行于 ( )
漫畫《第三等級是什么》(1789年)
A.英國倫敦 B.美國紐約 C.法國巴黎 D.德國柏林
12.獨立戰爭期間,北美革命者調動各種宣傳話語呈現了英軍對待美利堅戰俘的殘忍行徑,構建了英國“野蠻的他者”形象,強化了美國仁慈與忠誠的共和主義價值。此舉旨在 ( )
A.塑造民族認同 B.發展近代媒介
C.確立分權原則 D.體現民眾訴求
13.英國有學者認為,法國19世紀復辟的君主制完全不像其父兄那樣的君主制,從很多方面看,他們繼承的不是其父兄的王位,而是拿破侖的王位。該學者旨在說明 ( )
A.法國專制制度根深蒂固 B.民主政體是大勢所趨
D.法國大革命有不徹底性 C.法國革命道路很曲折
14.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應該逐步將資本和生產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宣言》揭示共產黨在掌握政權后的使命是 ( )
A.完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 B.領導人民實現美好生活
C.加強各國無產階級聯合 D.繼續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15.1851年,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誕生;1863年,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誕生;1864年,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第一國際”。這表明 ( )
A.資本主義社會逐步走向衰落 B.科學理論開始指導工人運動
C.工人運動出現聯合斗爭趨勢 D.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了現實
16.下表為日本明治政府官方轉讓部分企業的價格表。日本政府此舉意在 ( )
產業 年份 政府投資 轉讓價格 接受人
大葛礦山 1879 149 546 27 131 岡田平馬
阿仁銅山 1885 1 606 271 337 000 古河市兵衛
品川玻璃 1885 189 631 80 000 西村勝三
A.打破行業壟斷 B.扶持私人資本
C.推動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開化
17.如圖是19世紀百老匯大街上的電線桿和電線被拆除的場景。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一場漫長而乏味的爭吵之后……紐約人即將看到他們最愚蠢的夢想之一實現。”這體現了( )
A.電氣應用不得民心 B.新發明引發社會爭議
C.公民素質迅速下降 D.人與自然的關系惡化
18.據文獻統計,1841到1850年,倫敦的七個轄區中,犯罪率最高的是貧民階層集中的居住區。這反映 ( )
A.社會制度直接影響社會治安 B.城市化推進遭遇了阻礙
C.資本主義生態矛盾不可調控 D.工業革命引發貧富分化
19.在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父親、母親與子女一起工作變得不常見了,工人每天離開家,平均在工廠中工作14個小時,家庭成員越來越過著彼此不同的生活。這說明,工業化 ( )
A.提高了生產效率 B.營造了平等氛圍
C.重塑了家庭生活 D.淡化了人際關系
20.1920年,美國駐英大使在總統授意下致信英國外交大臣,抗議其壟斷中東石油生產。英國外交大臣在回信中反駁,稱全世界80%的石油產品實際由美國所掌控。這說明了 ( )
A.中東屬于美國殖民地 B.英美兩國之間競爭加劇
C.美國壟斷了世界石油 D.英美矛盾導致二戰爆發
21.蘇聯“一五”計劃期間,建成的高爾基汽車廠是福特公司援助建設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甚至是從美國直接拆到蘇聯的,總工程師也是美國人。這反映出蘇聯的工業化 ( )
A.適時把握發展機遇 B.完全依賴美國支持
C.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D.擺脫了蘇聯模式
22.1930年6月,美國總統胡佛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進口到美國的數千種商品的平均關稅提高50%以上。這一做法 ( )
A.加劇了經濟危機 B.保護了外資企業
C.導致了二戰爆發 D.緩和了社會矛盾
23.“1931年12月初,圣誕節臨近,寒冬侵襲。曾經座無虛席的老特拉福德球場(注:英國曼聯足球隊的主場)已經空無一人,克里克莫依舊履行著他作為俱樂部秘書兼主教練的職責,他來到銀行領取球員工資。在銀行,他被告知俱樂部已無法支付球員工資。”這一幕發生的國際背景是 ( )
A.英法德意召開慕尼黑會議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
C.德國發動“不列顛空戰”
D.美國經濟大危機席卷世界
24.在1947年7月的民意調查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莫斯科準備通過勢力擴張將共產主義強加給其他國家,同年10月31日的民意調查更是顯示,有76%的人認為蘇聯正在試圖建立世界霸權。這反映 ( )
A.美蘇冷戰對峙最終形成 B.柏林危機加劇美蘇猜疑
C.公眾輿論決定政府決策 D.杜魯門主義獲民眾認可
25.如圖為1949年的蘇聯宣傳畫《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該宣傳畫反映了 ( )
A.戰勝法西斯的決心
B.戰后蘇聯經濟復蘇
C.世界政治格局演變
D.和平是時代主旋律
26.1958—1971年間,美蘇通過互派代表團、互派科學家訪學及培訓、互換醫學出版物等方式在公共衛生問題中交流與合作,有效解決了脊髓灰質炎這一世紀性難題。據此可知 ( )
A.美蘇兩國親密無間 B.冷戰思維影響國際安全
C.多極化趨勢已出現 D.交流合作助推人類發展
27.如圖為1947—1967年聯合國會員國數量增長柱狀圖。這一時期聯合國會員國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美關系逐步改善 B.二戰后經濟高速發展
C.大量非洲國家獨立 D.美蘇冷戰對抗的加劇
28.在聯邦德國,關于二戰歷史的敘述,歷史教科書中經歷了從模糊、淡化到重視、更具批判性,敘述視野也擴大到整個二戰,并清楚地描述了屠猶慘象。這一變化反映了 ( )
A.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缺乏指導思想
B.歷史敘述不能反映客觀歷史事實
C.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帶有時代烙印
D.教科書的歷史敘述沒有研究價值
29.2022年10月,《國會山報》指出,美國對華關稅戰使制造業崗位丟失了2%。進口成本上升,引起了美國制造業成本的上升,導致美國制造業和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下滑。由此可見( )
A.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 B.美國霸權主義不得人心
C.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 D.美國經濟優勢徹底喪失
30.“十分鐘定制意大利高級絲巾”“在線定制AI虛擬主播”“人形機器人‘李白’‘杜甫’現場作詩”……這些是來自2023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的成果縮影。據此說明,科技發展
( )
A.提高了生產效率 B.促進了文化交流
C.豐富了人類生活 D.推動了全球發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2分,32題14分,33題14分,共40分。
31.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兒童的看法各不相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時期 兒童觀
古希臘 兒童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生殺予奪之權悉操于父親之手,忽視兒童的發展特點
中世紀 通常認為兒童只是身材縮小的成人
15、16世紀 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有學者提出兒童要有強壯的身體
17世紀以后 父母親自撫育孩子并重視培養親子關系,關注子女教育成為當時英國新風氣
18世紀 盧梭提出了“解放兒童,尊重兒童”口號
19世紀 隨著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加強對“兒童”研究的關注和興趣,歐美各國都已普遍實施了初等義務教育,大量兒童進入學校
—— 摘編自楊佳《西方兒童觀的歷史演進》等
材料二:某班同學們在閱讀《霧都孤兒》(英國作家狄更斯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B%84%E6%9B%B4%E6%96%AF / 78183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B%BE%E9%83%BD%E5%AD%A4%E5%84%BF / _blank )1838年出版的長篇寫實小說)后,深深被書中主人公奧利弗的多舛命運震驚了,書中暴露了工業化過程大量使用童工,童工年齡之小,工作時間之長,收入如此之低,同學們很難相信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居然出現了這種現象。
(1)根據材料一,概括表中兒童地位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
(2)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大量兒童進入學校”的原因。(6分)
(3)如何解決材料二中同學們的困惑,試舉一例辦法。(2分)
32.不同時期歐洲人追求不同的奢侈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世界歷史不同時期的歐洲人心目中的奢侈品(部分)
序號 時期 部分奢侈品
① 中世紀(西歐為例) 胡椒、生姜、沉香、檀香、麝香等香料
②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為例) 奢華服飾、珍饈佳肴、豪華邸宅、鄉村別墅等
③ 17—18世紀法國(法國女性為例) 家居裝飾、服飾、豪華宴會和沙龍等
④ 工業革命前后時期(英國為例) 英國陶器(模仿中國加上創新設計)、蒸汽機、咖啡壺、袖珍鏡子、上漆的紙型托盤等
—以上摘編自[英]馬克辛·伯格《奢侈與逸樂:18世紀英國的物質世界》等
(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①②③時期的奢侈品共同特點。(4分)
(2)請根據上述材料,以“奢侈品”為關鍵詞,任選二個時期,自擬一個觀點,對出現的奢侈品作出合理解釋。(10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結構嚴謹)
33.國家外交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國家之間的外交可以反映歷史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凡爾賽條約》建立了一個分成戰勝國與戰敗國的歐洲。大國并不討論一個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戰勝國把某種歐洲秩序強加于戰敗國。法國要防范德國再次威脅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國企圖以德國來牽制法國,美國試圖以民族自決權原則和一個全球性組織的方式來取代均勢外交。
—摘編自宋新寧《探尋和平之路: 歐洲一體化的歷史淵源》
材料二:丘吉爾不同時期的言論
時間(任職) 言論
1918年12月(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 消滅布爾什維克
1938年9月(在野黨議員) 如果我們不能建立反侵略的偉大同盟,我們就將陷入致命的危險之中,拒絕同蘇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極端愚蠢的
1942年上半年(首相) 如果考慮到俄國為消滅希特勒、為我們共同的事業所做出的一切,我們為俄國所做的事太少
1945年2月(首相)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俄羅斯的統治浪潮正在席卷歐洲。為了與俄羅斯盡早攤牌并解決問題,我們現在必須轉變我們的立場
1949年4月(退任首相) 我們未能將布爾什維主義扼殺在萌芽狀態中,未能通過一種或另一種手段,將當初已屈服了的俄國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這一失敗如今成為我們沉重的負擔
—據徐瑞雪《淺析二戰前丘吉爾對蘇態度的演變》等整理
(1)材料一所說的“共同秩序”指什么?根據材料概括這一秩序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丘吉爾對蘇聯(俄)外交態度的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6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國家外交的主要因素。(2分)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1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2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3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4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5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6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7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8頁(共8頁)世界史綜合測試
本試卷共8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清朝的斌椿曾在其游記《乘槎筆記》中描述了一個國家的“古王陵”,其“相連三座,北一陵極大,志載基闊五里,頂高五十丈”,皆由巨石壘成。外表為“方下銳上”。該古跡折射出( A )
A.古埃及法老的無限權力 B.古巴比倫王國的強盛
C.古印度森嚴的種姓制度 D.佛教創立與向外傳播
2.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一書中提到:“一切重大事務都交給公民大會審議并裁決抽簽選任公職人員,實行有限任期制、津貼制”。他描述的是 ( B )
A.印度的種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羅馬的共和政體 D.西歐的莊園法庭
3.1254年,教皇英諾森四世授予牛津大學特許狀,該特許狀細致地規定牛津大學享有的各種特許權,如學者特許權、豁免權、選舉權、公共印章、普選官員等。這表明牛津大學 ( A )
A.擁有較大的自主權 B.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C.完全擺脫教會控制 D.受到世俗力量支配
4.以下內容可用來說明 ( D )
中世紀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市長候選人的演講(節選)佛羅倫薩的市民們!如果我當選市長,幾十年以前,我們通過流血犧牲,換來了“特許狀”!我向各位承諾,作為一座擁有“特許狀”的自治城市,無論皇帝還是教皇大人都不能侵犯你們的私人財產!
A.農奴制度已經廢除 B.皇帝權力受到限制
C.城市擺脫教皇控制 D.城市可享有自治權
5.公元7世紀,拜占庭帝國皇帝伊拉克略一世的金幣及以其為原型仿制的金幣、金片大量出現在中國、蒙古和中亞等地。由此推知,拜占庭帝國 ( D )
A.以金幣為貨幣
B.疆域遠至中國
C.經常發動戰爭
D.東西貿易頻繁
6.從630—895年的260多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先后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到中國。這些遣唐使 ( B )
A.奠定了大化改新的基礎 B.有助于日本社會的轉型
C.加快了幕府統治的建立 D.縮短了中日發展的差距
7.有學者研究發現,現代西方人使用的科技術語直接源自于古代阿拉伯語的例證不在少數。這說明古代阿拉伯文化 ( D )
A.原創性強 B.源自西方
C.領先世界 D.影響深遠
8.中世紀的意大利人婚姻深受基督教影響,強調精神與宗教的結合,但到了14—15世紀,更多的意大利人深信婚姻應是財富和政治的結合。婚姻觀的變化體現了 ( A )
A.人文主義 B.神權至上
C.理性精神 D.禁欲主義
9.香料是中世紀西歐最貴重的物品之一,人們常用古老的法國諺語“貴如胡椒”來描述某件商品很貴重,有錢人被戲稱為“胡椒袋。上述材料可用來說明 ( D )
A.中世紀貴族生活的奢華 B.殖民侵略的影響
C.中世紀商品經濟的發達 D.新航路開辟的動力
10.下表為163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荷蘭公司的開支。由表推知 ( A )
事項 開支(荷蘭盾)
修葺及翻新住宅和倉庫 131 114
士兵和自由人的薪水 242 492
在防御工事工作的奴隸們的食物及衣服 34 735
修葺船只的費用 432 896
A.奴隸使用成本低廉 B.薪水是公司最大的支出
C.奴隸貿易血腥殘暴 D.巴達維亞公司入不敷出
11.如圖漫畫中,一個赤身裸體、手腳戴著鐐銬、被蒙上雙眼,甚至頸項上還套著繩索的男子,正馱著三位身材肥碩的人艱難地匍匐前行。他就是第三等級!坐在他背上的從后往前依次是國王、教士和貴族。這些漫畫風行于 ( C )
漫畫《第三等級是什么》(1789年)
A.英國倫敦 B.美國紐約 C.法國巴黎 D.德國柏林
12.獨立戰爭期間,北美革命者調動各種宣傳話語呈現了英軍對待美利堅戰俘的殘忍行徑,構建了英國“野蠻的他者”形象,強化了美國仁慈與忠誠的共和主義價值。此舉旨在 ( A )
A.塑造民族認同 B.發展近代媒介
C.確立分權原則 D.體現民眾訴求
13.英國有學者認為,法國19世紀復辟的君主制完全不像其父兄那樣的君主制,從很多方面看,他們繼承的不是其父兄的王位,而是拿破侖的王位。該學者旨在說明 ( B )
A.法國專制制度根深蒂固 B.民主政體是大勢所趨
D.法國大革命有不徹底性 C.法國革命道路很曲折
14.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應該逐步將資本和生產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宣言》揭示共產黨在掌握政權后的使命是 ( B )
A.完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 B.領導人民實現美好生活
C.加強各國無產階級聯合 D.繼續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15.1851年,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誕生;1863年,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誕生;1864年,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第一國際”。這表明 ( C )
A.資本主義社會逐步走向衰落 B.科學理論開始指導工人運動
C.工人運動出現聯合斗爭趨勢 D.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了現實
16.下表為日本明治政府官方轉讓部分企業的價格表。日本政府此舉意在 ( B )
產業 年份 政府投資 轉讓價格 接受人
大葛礦山 1879 149 546 27 131 岡田平馬
阿仁銅山 1885 1 606 271 337 000 古河市兵衛
品川玻璃 1885 189 631 80 000 西村勝三
A.打破行業壟斷 B.扶持私人資本
C.推動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開化
17.如圖是19世紀百老匯大街上的電線桿和電線被拆除的場景。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一場漫長而乏味的爭吵之后……紐約人即將看到他們最愚蠢的夢想之一實現。”這體現了( B )
A.電氣應用不得民心 B.新發明引發社會爭議
C.公民素質迅速下降 D.人與自然的關系惡化
18.據文獻統計,1841到1850年,倫敦的七個轄區中,犯罪率最高的是貧民階層集中的居住區。這反映 ( D )
A.社會制度直接影響社會治安 B.城市化推進遭遇了阻礙
C.資本主義生態矛盾不可調控 D.工業革命引發貧富分化
19.在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父親、母親與子女一起工作變得不常見了,工人每天離開家,平均在工廠中工作14個小時,家庭成員越來越過著彼此不同的生活。這說明,工業化 ( C )
A.提高了生產效率 B.營造了平等氛圍
C.重塑了家庭生活 D.淡化了人際關系
20.1920年,美國駐英大使在總統授意下致信英國外交大臣,抗議其壟斷中東石油生產。英國外交大臣在回信中反駁,稱全世界80%的石油產品實際由美國所掌控。這說明了 ( B )
A.中東屬于美國殖民地 B.英美兩國之間競爭加劇
C.美國壟斷了世界石油 D.英美矛盾導致二戰爆發
21.蘇聯“一五”計劃期間,建成的高爾基汽車廠是福特公司援助建設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甚至是從美國直接拆到蘇聯的,總工程師也是美國人。這反映出蘇聯的工業化 ( A )
A.適時把握發展機遇 B.完全依賴美國支持
C.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D.擺脫了蘇聯模式
22.1930年6月,美國總統胡佛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進口到美國的數千種商品的平均關稅提高50%以上。這一做法 ( A )
A.加劇了經濟危機 B.保護了外資企業
C.導致了二戰爆發 D.緩和了社會矛盾
23.“1931年12月初,圣誕節臨近,寒冬侵襲。曾經座無虛席的老特拉福德球場(注:英國曼聯足球隊的主場)已經空無一人,克里克莫依舊履行著他作為俱樂部秘書兼主教練的職責,他來到銀行領取球員工資。在銀行,他被告知俱樂部已無法支付球員工資。”這一幕發生的國際背景是 ( D )
A.英法德意召開慕尼黑會議
B.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
C.德國發動“不列顛空戰”
D.美國經濟大危機席卷世界
24.在1947年7月的民意調查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莫斯科準備通過勢力擴張將共產主義強加給其他國家,同年10月31日的民意調查更是顯示,有76%的人認為蘇聯正在試圖建立世界霸權。這反映 ( D )
A.美蘇冷戰對峙最終形成 B.柏林危機加劇美蘇猜疑
C.公眾輿論決定政府決策 D.杜魯門主義獲民眾認可
25.如圖為1949年的蘇聯宣傳畫《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該宣傳畫反映了 ( C )
A.戰勝法西斯的決心
B.戰后蘇聯經濟復蘇
C.世界政治格局演變
D.和平是時代主旋律
26.1958—1971年間,美蘇通過互派代表團、互派科學家訪學及培訓、互換醫學出版物等方式在公共衛生問題中交流與合作,有效解決了脊髓灰質炎這一世紀性難題。據此可知 ( D )
A.美蘇兩國親密無間 B.冷戰思維影響國際安全
C.多極化趨勢已出現 D.交流合作助推人類發展
27.如圖為1947—1967年聯合國會員國數量增長柱狀圖。這一時期聯合國會員國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 C )
A.中美關系逐步改善 B.二戰后經濟高速發展
C.大量非洲國家獨立 D.美蘇冷戰對抗的加劇
28.在聯邦德國,關于二戰歷史的敘述,歷史教科書中經歷了從模糊、淡化到重視、更具批判性,敘述視野也擴大到整個二戰,并清楚地描述了屠猶慘象。這一變化反映了 ( C )
A.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缺乏指導思想
B.歷史敘述不能反映客觀歷史事實
C.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帶有時代烙印
D.教科書的歷史敘述沒有研究價值
29.2022年10月,《國會山報》指出,美國對華關稅戰使制造業崗位丟失了2%。進口成本上升,引起了美國制造業成本的上升,導致美國制造業和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下滑。由此可見( A )
A.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 B.美國霸權主義不得人心
C.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 D.美國經濟優勢徹底喪失
30.“十分鐘定制意大利高級絲巾”“在線定制AI虛擬主播”“人形機器人‘李白’‘杜甫’現場作詩”……這些是來自2023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的成果縮影。據此說明,科技發展
( C )
A.提高了生產效率 B.促進了文化交流
C.豐富了人類生活 D.推動了全球發展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2分,32題14分,33題14分,共40分。
31.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兒童的看法各不相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時期 兒童觀
古希臘 兒童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生殺予奪之權悉操于父親之手,忽視兒童的發展特點
中世紀 通常認為兒童只是身材縮小的成人
15、16世紀 意大利出現了很多表現兒童天真、可愛的世俗畫;有學者提出兒童要有強壯的身體
17世紀以后 父母親自撫育孩子并重視培養親子關系,關注子女教育成為當時英國新風氣
18世紀 盧梭提出了“解放兒童,尊重兒童”口號
19世紀 隨著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們加強對“兒童”研究的關注和興趣,歐美各國都已普遍實施了初等義務教育,大量兒童進入學校
—— 摘編自楊佳《西方兒童觀的歷史演進》等
材料二:某班同學們在閱讀《霧都孤兒》(英國作家狄更斯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B%84%E6%9B%B4%E6%96%AF / 78183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B%BE%E9%83%BD%E5%AD%A4%E5%84%BF / _blank )1838年出版的長篇寫實小說)后,深深被書中主人公奧利弗的多舛命運震驚了,書中暴露了工業化過程大量使用童工,童工年齡之小,工作時間之長,收入如此之低,同學們很難相信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居然出現了這種現象。
(1)根據材料一,概括表中兒童地位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
從忽視兒童到兒童本位(或古希臘和中世紀時期,忽視兒童的發展特點,認為兒童只是身材縮小的成人;文藝復興以后,尊重兒童天性、逐步重視兒童的學校教育)。(4分)
(2)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大量兒童進入學校”的原因。(6分)
原因: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影響:自然科學的發展;思想家的呼吁;父母的觀念的進步等。(6分)
(3)如何解決材料二中同學們的困惑,試舉一例辦法。(2分)
文學作品不等于歷史,允許虛構與加工;查找這一時期的檔案文獻、新聞報道;查找時人的研究報告;尋找不同類型的多重史料進行相互印證等。(2分)
32.不同時期歐洲人追求不同的奢侈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世界歷史不同時期的歐洲人心目中的奢侈品(部分)
序號 時期 部分奢侈品
① 中世紀(西歐為例) 胡椒、生姜、沉香、檀香、麝香等香料
②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為例) 奢華服飾、珍饈佳肴、豪華邸宅、鄉村別墅等
③ 17—18世紀法國(法國女性為例) 家居裝飾、服飾、豪華宴會和沙龍等
④ 工業革命前后時期(英國為例) 英國陶器(模仿中國加上創新設計)、蒸汽機、咖啡壺、袖珍鏡子、上漆的紙型托盤等
—以上摘編自[英]馬克辛·伯格《奢侈與逸樂:18世紀英國的物質世界》等
(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①②③時期的奢侈品共同特點。(4分)
共同點:主要為個人生活享受;貴族享受為主;關注生活品質等。(4分)
(2)請根據上述材料,以“奢侈品”為關鍵詞,任選二個時期,自擬一個觀點,對出現的奢侈品作出合理解釋。(10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結構嚴謹)
示例:選②③(1分)
觀點:歐洲人對奢侈品的追求反映時代的變遷。(2分)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成為核心內容,重視人的地位和價值,思想獲得解放,追求美好生活成為新興資產階級的必然選擇,因此出現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奢侈品。(2分)
伴隨啟蒙云運動的興起,自由平等價值觀得到廣泛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發生進一步解放了婦女,提升了政治經濟地位;教育和商品經濟等的發展,助推婦女追求奢侈生活等。(2分)
結論:歐洲奢侈品的出現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反映商品經濟的發展,適應了資產階級社會生活的需要。(2分)
(另邏輯1分。其它觀點如奢侈品有強烈的時代印記等言之有理皆同等得分)
33.國家外交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國家之間的外交可以反映歷史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凡爾賽條約》建立了一個分成戰勝國與戰敗國的歐洲。大國并不討論一個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戰勝國把某種歐洲秩序強加于戰敗國。法國要防范德國再次威脅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國企圖以德國來牽制法國,美國試圖以民族自決權原則和一個全球性組織的方式來取代均勢外交。
—摘編自宋新寧《探尋和平之路: 歐洲一體化的歷史淵源》
材料二:丘吉爾不同時期的言論
時間(任職) 言論
1918年12月(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 消滅布爾什維克
1938年9月(在野黨議員) 如果我們不能建立反侵略的偉大同盟,我們就將陷入致命的危險之中,拒絕同蘇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極端愚蠢的
1942年上半年(首相) 如果考慮到俄國為消滅希特勒、為我們共同的事業所做出的一切,我們為俄國所做的事太少
1945年2月(首相)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俄羅斯的統治浪潮正在席卷歐洲。為了與俄羅斯盡早攤牌并解決問題,我們現在必須轉變我們的立場
1949年4月(退任首相) 我們未能將布爾什維主義扼殺在萌芽狀態中,未能通過一種或另一種手段,將當初已屈服了的俄國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這一失敗如今成為我們沉重的負擔
—據徐瑞雪《淺析二戰前丘吉爾對蘇態度的演變》等整理
(1)材料一所說的“共同秩序”指什么?根據材料概括這一秩序的特點。(6分)
秩序:凡爾賽體系。(2分)
特點:大國(英、法)主導;具有戰后分贓性質(戰勝國欺壓戰敗國);大國之間分歧嚴重;具有不穩定性。(1點2分,答出2點得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丘吉爾對蘇聯(俄)外交態度的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6分)
變化:由反對蘇俄到聯合蘇聯,最后又對抗蘇聯。(2分)
原因:俄國十月革命后,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英國對社會主義帶有敵意;二戰期間,英國倡導聯合蘇聯對抗德國法西斯侵略;二戰即將勝利后,英國、美國和蘇聯因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沖突日益顯露,英國再次與蘇聯敵對。(4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國家外交的主要因素。(2分)
國家利益;國際形勢;綜合國力;意識形態;國家制度等。(2分)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1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2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3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4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5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6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7頁(共8頁) 世界史綜合測試 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阜城县| 西峡县| 大埔区| 华池县| 永泰县| 砚山县| 军事| 安新县| 太原市| 司法| 德保县| 沂水县| 临西县| 山东| 内乡县| 元朗区| 云安县| 洛隆县| 明溪县| 钦州市| 出国| 抚宁县| 闽侯县| 海阳市| 祁阳县| 柳江县| 巴东县| 新郑市| 上犹县| 昌图县| 巴马| 北流市| 东安县| 贵溪市| 同仁县| 凤山县| 镇安县| 和林格尔县| 章丘市|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