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質量測評八年級生物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要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閱讀此詩詞, 回答 1、2、3小題。1、下列生命現(xiàn)象中,與“明月別枝驚鵲”所體現(xiàn)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葵花朵朵向太陽C.海洋里的海豚捕食大馬哈魚D.鯨魚常浮出水面噴出霧狀水柱2、這首描寫田園風光的詞,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xiàn)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下列對詞中所涉及到的生物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喜鵲有氣囊輔助肺呼吸,呼吸方式為雙重呼吸,適于空中飛行生活的需要B.蟬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體表有外骨骼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C.水稻的種子萌發(fā)時,主要靠子葉提供營養(yǎng)物質D.青蛙用肺呼吸,皮膚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能輔助呼吸3、自然界中微生物無處不在,微生物和人類生活有密切的關系,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種微生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B.乙的細胞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C.丙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D.丁可以產生殺死或抑制某些甲的抗生素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許地山《落花生》閱讀此段文章, 回答4、5、6小題。4、花生的播種大多在春季進行而不在冬季進行,是因為種子的萌發(fā)需要( )A.適宜的溫度 B.充足的空氣C.一定的水分 D.合適的光照5、“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說的就是如圖所示的結構,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花生的果實屬于器官B.“麻屋子”指的是結構①,是由子房壁發(fā)育而來的果皮C.“紅帳子”指的是種皮,是由珠被發(fā)育而來D.“白胖子”指的是結構②,說明花生屬于種子植物6、花生完成開花、傳粉和受精后,子房柄伸長將子房推入土中,子房最終在地下發(fā)育成果實(如圖)。下列有關花生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花生的根在土壤中延伸,主要依靠根尖的分生區(qū)和伸長區(qū)B.花生的種子有2片子葉,能為種子萌發(fā)提供營養(yǎng)C.其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D.果實中的有機物是從土壤中吸收來的7、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很大,防治傳染病是人類同疾病斗爭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艾滋病和新冠肺炎兩種傳染病都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兩種疾病都具有遺傳性和傳染性的特點B.艾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都屬于傳染源C.接種新冠疫苗,在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上是屬于保護易感人群D.握手擁抱、同桌用餐、蚊蟲叮咬等日常生活接觸都會傳播艾滋病8、騎行教會我們,只有不斷前行,才能到達目的地。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實現(xiàn)夢想。下列有關騎行過程中的敘述,正確的是( )A.騎行時,眼睛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通過睫狀肌調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實現(xiàn)的B.騎行時,聽到汽車鳴笛是在耳朵的耳蝸處形成聽覺C.騎行爬坡會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調節(jié)此過程的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D.停車等候紅燈是人對語言文字(信號燈的顏色)的刺激建立的簡單反射9、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一切生物學知識都來源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實驗。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操作及目的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操作及目的A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在載玻片中滴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B 觀察草履蟲 在載玻片的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目的是限制草履蟲的運動過快,便于觀察C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運走或耗盡D 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將小魚頭部的鰓蓋用浸濕的棉絮包裹起來,目的是維持小魚的正常呼吸10、模式圖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工具,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復雜的生物結構和過程。關于用模式圖解釋生物學現(xiàn)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表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隱含的食物鏈,則甲代表蟬B.若表示氧氣從外界進入組織細胞的過程,則氧從丙進入丁通過擴散作用實現(xiàn)C.若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則模型表示蝗蟲的發(fā)育過程D.若甲、乙、丙、丁代表魚類、兩棲類、鳥類、哺乳類,則模型表示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11、(8分)江漢明珠、活力之城。漢川置縣始于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公元502年),因漢江橫貫全境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xiāng)、江漢明珠”的美譽,是長江流域水稻優(yōu)勢區(qū),糧食總產量每年穩(wěn)定在10億斤以上,是孝感市的三大糧倉之一。如圖甲是水稻生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A、B表示水稻植株的生理過程;圖乙為其在晴朗的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水稻植株是由種子結構中的 發(fā)育而來。在水稻根尖的結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2)圖甲中,B過程的場所是葉肉細胞中的 。(3)圖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填“Ⅰ”或“Ⅱ”),它與圖甲中的生理活動 (填“A”或“B”)相對應。(4)圖乙中植物體內有機物積累量大于0的時間段是 時。(5)水稻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經葉片上的 (填寫結構名稱)散失到環(huán)境中。(6)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雜交,培育出高產水稻,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育種是利用生物多樣性中的 。12、(10分)人的身體是由多個系統(tǒng)組成的,在神經系統(tǒng)和體液的調節(jié)下,通過人體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以保持我們的身體正常運作,增強機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表示營養(yǎng)物質的 過程,小腸適于 A過程的特殊結構有環(huán)形皺襞和 。(2)B表示肺泡里的氣體交換的過程,此過程是通過 作用完成的。(3)吸入的氧氣在肺泡處進入血液,則血液變成含氧豐富的 ,氧氣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圖中心臟的[1] ,再經體循環(huán)輸送到骨骼肌細胞后,參與細胞內的 過程。(4)運動員的四肢非常靈活,這與關節(jié)結構中的 和滑液有關。運動員在急轉彎時,身體能夠維持平衡,主要是依靠 的協(xié)調作用。(5)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尿素等廢物經腎單位中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 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調節(jié)了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13、(5分)閱讀、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材料一 漢川垌冢的黃桃,因香甜可口、汁多脆嫩而深受人們喜愛,常吃可起到潤腸通便、生津止渴、活血化瘀和延緩衰老等作用。材料二 水稻的高稈和矮稈是一對相對性狀。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學生用兩株高稈水稻雜交,子代既有高稈又有矮稈,其數量關系如圖所示。材料三 將同一品種的矮稈水稻種子分成兩等份,分別種植在兩塊肥力不同的地里,結果在較肥沃那塊地里的水稻莖稈明顯高于另一塊地里的水稻莖稈。(1)材料一中,為保持黃桃的優(yōu)良性狀,生產上常用 的方式繁殖后代,該繁殖方式需將接穗和砧木的 緊密貼合在一起,以保證成活率。(2)材料二中,由雜交子代中矮稈水稻所占比例可以判斷,矮稈是 (填“顯性”或“隱性”)性狀;若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用 A 和a表示,則親代高稈水稻的基因組成都是 。(3)材料三中,由于土壤肥力不同而導致兩塊地里的水稻莖稈高度不同,像這樣的變異屬于 變異。14、(7分)“藍天之下你我他,優(yōu)美環(huán)境靠大家”。近幾年,我市城鄉(xiāng)公共綠地建設發(fā)展迅速,但枯枝落葉等垃圾也不斷增多。對于這類垃圾,人們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還田的方法。在堆肥的過程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興趣小組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展了“細菌對落葉的分解作用”的實驗研究。實驗方案及實驗現(xiàn)象如下表所示:項目 組別 實驗材料及數量 實驗材料處理 控制條件 實驗現(xiàn)象甲組 形狀、大小相似的銀杏落葉 20 片 ①清洗、滅菌 ②置于無菌環(huán)境 適宜的溫度、濕度 一周后,銀杏落葉無變化乙組 形狀、大小相似的銀杏落葉20片 ①清洗、滅菌 ②接種細菌 ③置于無菌環(huán)境 x 一周后,銀杏落葉出現(xiàn)腐爛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細菌和真菌常常作為分解者參與自然界的 。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它和真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細胞內沒有成形的 。(2)該興趣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 (3)補充完整實驗記錄表:表中X 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4)該實驗的變量是 。實驗時取20片銀杏葉,而不是1片,目的是 。(5)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A D D C A C B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1. (8分)(1)胚;成熟區(qū)(2)葉綠體(3) Ⅰ; A(4)618(5) 氣孔(6)基因多樣性2. (10分)(1)吸收;小腸絨毛(2)氣體擴散(3)動脈血;左心房;呼吸作用(4)關節(jié)軟骨;小腦(5)過濾;重吸收3. (5分)(1)嫁接;形成層(2) 隱性; Aa(3)不可遺傳的4. (7分)(1)物質循環(huán);細胞核(2)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嗎(3)適宜的溫度、濕度(4)細菌;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5)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