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魯山縣西北七校 2024 年中考第三次模擬歷史試卷歷 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 6 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 50 分,考試時間 50 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貢獻。與蚩尤同時期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女媧 B.炎帝、黃帝 C.共工、祝融 D.盤古、夸父2.殷墟出土的文物對人們識別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幫助。通過以下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出 ( )A.甲骨文是刻寫在青銅器、陶器上的文字 B.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僅僅涉及祭祀和飲食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 D.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周朝開始的3.實物史料有助于我們直觀地了解歷史。觀察下列圖片,通過比較可以說明 (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耜原始社會末期的石犁河南輝縣出土的鐵鍤A.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B.生產力的不斷發展C.水利工程的不斷革新 D.青銅鑄造的高超技藝4.秦朝以武力統一天下,卻沒有使原本屬于各國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權帶來的溫暖,這成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這里的“基因缺陷”指 ( )A.重農抑商 B.皇帝制度 C.中央集權 D.暴政統治5.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誦詩歌作為社會交往和抒發情懷的重要方式。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唐朝詩壇氣象萬千,名家輩出。這一情景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 )A.九品中正制廢除 B.唐太宗創辦太學C.科舉制選拔人才 D.市民的精神需求6.到了宋代,人們普遍稱頌江南的富庶,南宋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和農業情形一樣,宋代南方手工業、商業和海外貿易的狀況,均有巨大的進步。這一情形反映 ( )A.北方經濟水平超過南方 B.北方經濟落后C.經濟重心南移 D.南方經濟基礎好7.蒙古汗國沒有年號紀年的傳統。忽必烈繼位后,建年號曰“中統”,以儒家經典《春秋》《易經》為洪范,以此實現寰宇一統、天下一家。這一舉動旨在 ( )A.實行民族平等政策 B.強化元朝國家認同C.繼承先代傳統制度 D.維護儒學正統地位8.清政府規定禁止建造雙桅五百石載重以上的船只,凡違者以發邊充軍論處。清政府同時也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禁止外國商人私雇中國人當差,禁止外國婦女進廣州城等。這些規定 (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侵略 B.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C.是重農抑商的具體體現 D.使中國落伍于世界進程9.“有一兩師軍隊散布在鄉間,放火燃燒,四個皇家花園中的一切宮殿,從圓明園開始,其次轉向西邊的萬壽山、靜明園,最后輪到香山。”材料中的“軍隊”是 ( )A.英美盟軍 B.俄國軍隊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10.新文化運動倡導者指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號召人們樹立“真實的、合理的”信仰。由此可見,他們旨在 ( )A.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B.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C.打破專制愚昧對民眾的束縛 D.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1.1944 年 3 月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47 萬軍隊抗擊了侵華日軍的 64.5%;國民黨軍隊有幾百萬人,只抗擊了侵華日軍的 35.5%。材料說明 (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B.國民黨在抗戰中實力最強C.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擊國民黨反動統治12.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發展的部分史實。據此可以得出的認識是 ( )洋務運動期間 興辦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甲午戰爭后 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北洋大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百日維新期間 創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軍侵華后 1901 年廢除八股文,1905 年廢除科舉制、頒布各級學堂章程A.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女子獲得了受教育的權利B.近代教育的發展既受時局的影響又得益于不斷地探索C.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廢除了傳統教育和學制D.興西學、廢八股文和科舉制,不利于近代人才的培養13.有學者寫道:“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它的前途命運,在這以前和這以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種劃時代的變化,集中起來就是: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反映的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勝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14.近年來,網上購物開始走進普通家庭,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網上購物,小到書、大到家電都在網上購買,年輕人更是熱衷于在網絡上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國內也隨之產生了一些著名的購物網站,如當當網、淘寶網、卓越網、拍拍網等。網購的發展得益于移動支付。材料旨在說明 ( )A.工業化改變人們生活節奏 B.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改善了人們生活C.科技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 D.網購需要注意網絡安全問題15.閱讀下面表格內容,這說明古文明 ( )埃及諺語:尼羅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詩歌:猖獗的洪水啊,亡。 沒人能和它對抗……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A.發源于埃及和西亞 B.受自然環境影響C.毀壞于洪水泛濫 D.具有多元特征16.西歐第一所大學是 11 世紀末產生于意大利工商業城市博洛尼亞的博洛尼亞大學,它比其他大學早了許多年,因此有“最古老的歐洲大學”這一頭銜。由此可推知,該大學在當時 ( )A.適應了城市市民的需要 B.享有高度的教育自主權C.擺脫了基督教會的壓制 D.為文藝復興創造了條件17.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中指出“英國無法公平合理地對待這個大陸(北美大陸),它的事務很快會十分繁雜。如果他們不能征服我們,他們就無權統治我們”。這一形勢推動了 ( )A.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B.啟蒙運動的快速發展C.美國民主共和的建立 D.英國殖民體系的終結18.人類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科學進步的推動。在 19 世紀 60 年代,歐洲基督教千百年來宣傳的“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被打破,基督教的神權統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這種“打破”“打擊”主要是由于 ( )A.“人間喜劇”揭露社會現實 B.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C.歐美主要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 D.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19.下圖圖片為兩幅宣傳畫,是為 20 世紀 30 年代蘇聯和美國實施的兩項經濟措施所分別繪制的。這兩項措施的實施都 ( )A.迅速推進本國工業化完成 B.暴露了發展重工業的弊端C.反映了經濟體制日益僵化 D.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0.當前全球筆記本電腦的 95%都是由中國人研發和生產的,無論是內在品質還是外觀,都與國際品牌達到同一水平。從中國走出去的聯想、宏基、華碩和神舟正逐步成為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主角。這說明 ( )A.經濟全球化只對發達國家有利 B.當前世界的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C.經濟全球化只對發展中國家有利 D.老牌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中逐漸落伍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5 小題,共 30 分)21.(5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中國青銅祭器從紋樣到形狀,無處不在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雙重震懾。古希臘青銅雕塑以輕松的心態去關注人本身,充滿著濃厚的“人本主義”氣息。青銅紋飾以其特有的文化符號形式反映了奴隸制社會的制度、文化和習俗,闡釋了當時的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探索。———摘編自張巖《古中國與古希臘青銅神獸紋飾對話》(1)根據材料一、二,比較中國和古希臘青銅器的不同點,并指出造成其不同的原因。(3 分)(2)請再舉一例你所知道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并說明其歷史價值。(2 分)22.(6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鴉片戰爭的失敗,讓一部分官員和有識之士深受刺激。他們開始了解國際形勢,研究外國史地,尋求御敵之道。在西方列強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敗,使中國少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再次重新考慮他們傳統的準則和政策,他們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制造來保護中國的文明。————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官員和有識之士“尋求御敵之道”的表現,并闡釋“少數知識分子”是如何“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制造來保護中國的文明”的。(3 分)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務新政播下的現代文明種子的提前收獲————洋務新政中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所培育出來的近代政治和倫理觀念,所引起和傳播的科學知識和觀念……正是戊戌新政得以開展的物質的、精神的基礎。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繼承了洋務新政的遺產……更多的是對洋務新政的超越。————摘編自汪林茂《層級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2)根據材料二,指出“戊戌新政”與“洋務新政”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務新政”的原因。(2 分)(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上述系列事件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一點即可,1 分)23.(7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外交大事年表(部分)1949 年 中國與蘇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53 年 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 年 周恩來率團參加日內瓦會議1972 年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9 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001 年 在上海主辦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6 年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舉行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結合所學知識,請為材料一中的“中國外交大事年表”補充兩件大事并說明理由。(4 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開放后我國外交工作的特點。(2 分)(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事業不斷發展的認識。(一點即可,1 分)24.(6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世紀以來的英國政治發展中,1215 年的《自由大憲章》和 1258 年的《牛津條例》等英國憲政史上的重要文件,是國王與貴族之間妥協的產物。1688 年的“光榮革命”也是“資產階級同封建階級之間的一場妥協”。……1701 年議會又通過了《王位繼承法案》……廢除了國王的法律中止權和豁免權等,至此司法權得以獨立。斗爭與妥協的總趨勢使英國政治制度緩慢發生質的變化,使專制君主制演變為君主立憲制,使英國的政治文明緩慢但穩定而有序地向前發展。———摘編自龍太江《政治妥協與西方政治發展》材料二 下面是三位政治家對 1787 年美國憲法的不同評價。時間 政治家及其身份 觀點19 世紀中后期 威廉·格萊斯頓(英國首相) 1787 年美國憲法是迄今為止,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人類智慧和意志所創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20 世紀初 威爾遜(美國總統) 它是一塊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廈。或者用句老話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2 世紀 60 年代 馬丁·路德·金(美國黑人民權 一個向上帝要求賦予自由的運動領袖) 民族,沒有邁出同時給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應該的。————摘編自《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英國近代民主政治發展的特點。(兩點即可,2 分)(2)根據材料二,分別概括三位政治家對 1787 年美國憲法的評價。(3 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一談你對人類民主政治建設的認識。(一點即可,1 分)25.(6 分)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談談你對“合作”的看法。(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材料 將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 多個國家就是這艘大船的一個個船艙。世界各國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地球號”才能乘風破浪,平穩前行。————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河南省魯山縣西北七校 2024 年中考第三次模擬歷史參考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1.【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后來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并不斷繁衍,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炎帝和黃帝被后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B 項符合題意;伏羲、女媧、共工、祝融、盤古、夸父等是神話人物,排除 ACD 三項。故選 B.2.【答案】C【解析】題干材料說明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一。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排除 A 項;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排除 B 項;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排除 D 項。故選 C.3.【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圖片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工具經歷了由骨耜到石器再到鐵器的變化,這種變化見證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不斷革新。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發展,B 項正確;題干與耕地面積、水利工程、青銅鑄造無關,排除 ACD 三項。故選 B.4.【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后,賦稅沉重,兵役、徭役多如牛毛,這種暴政是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基因缺陷,D 項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重農抑商,皇帝制度、中央集權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趨勢的,與秦朝不施仁政而施暴政導致速亡無關,排除 ABC 三項。故選 D.5.【答案】C【解析】題干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科舉制選拔人才。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重要內容,促進了唐詩的繁榮,C項符合題意;九品中正制廢除是在隋朝,排除 A 項;創辦太學的是漢武帝,排除 B 項;題干現象與市民的精神需求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6.【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到了宋代,人們普遍稱頌江南的富庶,南宋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和農業情形一樣,宋代南方手工業、商業和海外貿易的狀況,均有巨大的進步”可知,這說明南宋時期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迅速,超過北方,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C 項符合題意;北方經濟水平超過南方不符合史實,排除 A 項;題干材料反映經濟重心南移,不是強調北方經濟落后、南方經濟基礎好,排除 BD 兩項。故選 C.7. 【答案】B【解析】A 項與題干不符,排除;根據題干“忽必烈繼位后,建年號曰‘中統’,以儒家經典《春秋》《易經》為洪范,以此實現寰宇一統、天下一家”可知,元朝建年號為“中統”,尊崇儒學經典,以實現寰宇一統、天下一家,目的在于強化元朝國家認同,B 項正確;繼承先代傳統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 C 項;維護儒學正統地位不是根本目的,與“實現寰宇一統、天下一家”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B.8.【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是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殖民者侵略,但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排除 A 項;題干材料主要是清朝對建造船只的規模、外國商人和外國婦女的活動做出了具體的規定,體現不出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排除 B 項;題干與重農抑商無關,排除 C 項;根據題干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對外國人的種種限制,這些限制不利于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使中國落伍于世界進程,D 項符合題意。故選 D.9.【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6 年 10 月至 1860 年 10 月,英法聯軍為主、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 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后,掠奪珍寶,搶不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的大火連燒三天,往日輝煌的宮殿、歷代收藏、參天的古樹都化為灰燼。因此,材料中的“軍隊”是指英法聯軍。故選 C.10.【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已經建立,排除 A 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說法絕對,排除 B 項;根據題干“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而無知妄作之風息焉”可知,新文化運動倡導者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愚昧,C 項正確;題干與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11.【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1944 年 3 月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47 萬軍隊抗擊了侵華日軍的 64.5%;國民黨軍隊有幾百萬人,只抗擊了侵華日軍的 35.5%”可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發揮了重要作用,C 項正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 A 項;B 項說法絕對,排除;D 項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排除。故選 C.12.【答案】B【解析】教育對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代以來,我國教育在探索中不斷發展。題干中的表格說明近代教育的發展既受時局的影響又得益于不斷地探索,B 項符合題意;ACD三項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 B.13.【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A 項正確;抗美援朝的勝利,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排除 B 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排除 C 項;三大改造的完成與題干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A.14.【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網購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這得益于科技的進步,C 項正確;網購與工業化沒有必然聯系,排除 A 項;題干未涉及市場經濟體制,排除 B 項;網購需要注意網絡安全問題與題干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15.【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尼羅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猖獗的洪水啊,沒人能和它對抗……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古埃及、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形成都是發源于大河流域,深受自然環境影響,B 項正確;古文明有五大發源地,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和古希臘,A 項說法片面,排除;題干強調的是古文明發源于大河流域,深受自然環境影響,而非毀壞于洪水泛濫,排除 C 項;題干沒有體現出古文明具有多元特征,排除 D 項。故選 B.16.【答案】A【解析】許多西歐城市掙脫了領主與教會的束縛,為教育的發展創造了相對寬松的城市自由和自治環境。城市的復興和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為西歐文化教育事業注入了活力。活躍的社交生活、教師和學生行會的出現則為人們自由思考提供了條件,增加了人們對知識的需求。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日益繁榮,一些大學建立起來,它們就是后來歐洲大學的前身。1088 年(11 世紀末),在意大利的北部創立了博洛尼亞大學,被譽為“歐洲的大學之母”,這是世界上發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學,該大學在當時適應了城市市民的需要,A 項正確;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A.17.【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英國無法公平合理地對待這個大陸(北美大陸),它的事務很快會十分繁雜。如果他們不能征服我們,他們就無權統治我們”可知,潘恩認為,英國遠離北美,無法以公平合理的態度對待北美事務,不可能給北美人民帶去自由和安全,因此北美應實現獨立并建立政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常識》的核心內容是號召美洲人民為獨立自由而戰斗,書中用平白樸素的語言解釋了為什么要戰斗,為什么要走向獨立,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打動群眾,因此殖民地人民深受這本書的感染,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A 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啟蒙運動的發展,排除 B 項;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潘恩撰寫了鏗鏘有力并廣為流傳的小冊子《常識》,極大地鼓舞了北美民眾的獨立情緒,因此,當時美國尚未實現獨立,也就沒有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排除 C 項;題干無法說明英國殖民體系的終結,排除 D 項。故選 A.18.【答案】B【解析】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揭露了法國社會現實,A 項與題意不符,排除;1859 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出版。在這本書中,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B 項符合題意;19 世紀以后,歐美主要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C項與題意不符,排除;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與題意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B.19.【答案】D【解析】蘇聯模式迅速推進本國工業化完成,羅斯福新政旨在克服經濟危機,維護資本主義政治制度,A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蘇聯工業化開展過程中暴露了片面發展重工業的弊端,造成此后國民經濟比例長期失調,羅斯福新政與此不符,排除 B 項;蘇聯模式基本適應了蘇聯當時的國情,美國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因此當時的經濟體制并不是日益僵化,排除 C 項;觀察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可知,這反映的分別是蘇聯開展“一五”計劃和美國羅斯福新政采取的以工代賑的措施,都體現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特點,蘇聯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美國羅斯福新政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D 項正確。故選 D.20.【答案】B【解析】題干“從中國走出去的聯想、宏基、華碩和神舟正逐步成為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主角”說明我國筆記本電腦實行“走出去”戰略。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B 項正確;AC 兩項說法絕對,排除;D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 B.二、非選擇題21.【答案】(1)不同點:中國青銅器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雙重震懾;古希臘青銅雕塑關注人本身,充滿著濃厚的“人本主義”氣息。(2 分)原因:我國實行君主專制,古希臘多實行民主政治。(1 分)(2)例子:司母戊鼎。(1 分)價值: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1 分)【解析】(1)根據材料一“河南安陽出土的青銅鸮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青銅器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雙重震懾;根據材料一“古希臘青銅鼎(局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青銅雕塑關注人本身,充滿著濃厚的“人本主義”氣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行君主專制,青銅器是早期國家社會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古希臘屬于海洋文明,由于地理環境等因素,多實行民主政治。(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舉出一例即可,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等。指出各個青銅器的歷史價值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22.【答案】(1)表現:林則徐“探訪夷情”,主持翻譯許多西方書刊,組織編譯《四洲志》;魏源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 分)闡釋: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增強國力,維護封建統治。(1 分)(2)關系:洋務新政為戊戌新政的開展奠定了物質、精神基礎,戊戌新政繼承并發展了洋務新政。(1 分)原因:觸及封建制度,要求發展資本主義。(1 分)(3)促進了民族覺醒;加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等等。(1 分)【解析】(1)根據材料一“鴉片戰爭的失敗,讓一部分官員和有識之士深受刺激。他們開始了解國際形勢,研究外國史地,尋求御敵之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前后,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看世界了,而林則徐是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探訪夷情”,主持翻譯許多西方書刊,組織編譯《四洲志》;后林則徐將書稿交給好友魏源,魏源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根據材料一“使中國少數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再次重新考慮他們傳統的準則和政策,他們的對策是所謂的‘自強’運動,通過移植西方的機械制造來保護中國的文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開始進行一場“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洋務派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增強國力,維護封建統治。(2)根據材料二“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務新政播下的現代文明種子的提前收獲———洋務新政中成長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所培育出來的近代政治和倫理觀念,所引起和傳播的科學知識和觀念……正是戊戌新政得以開展的物質的、精神的基礎”可知,洋務新政為戊戌新政的開展奠定了物質、精神基礎,戊戌新政繼承并發展了洋務新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新政”超越了“洋務新政”的原因是洋務運動維護清朝的封建制度,而戊戌變法觸及了封建制度,要求發展資本主義。(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都促進了近代中國民族的覺醒;加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等。23.【答案】(1)1955 年,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1972 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2 分)理由: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尼克松訪華,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分)(2)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動開展全方位的多邊外交。(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3)中國外交事業取得的成就歸功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歸功于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新時期中國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上,采取積極靈活的外交方針,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中國也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 分,任意一點即可)【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可以補充①1955 年,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②1972 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理由是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2)根據材料二“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國外交的最基本特點。根據材料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愿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為經濟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因此,新世紀我國外交工作出現的新特點是主動開展全方位的多邊外交。(3)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外交事業取得的成就歸功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歸功于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等。24.【答案】(1)特點:發展過程具有漸進性;各種政治勢力相互妥協;保守性和創新性結合(繼承傳統又發展創新)。(任答兩點即可,2 分)(2)評價:威廉·格萊斯頓認為 1787 年美國憲法是特定歷史時期最完美的杰作;威爾遜認為1787 年美國憲法起到奠基作用,并非是完美的;馬丁·路德·金認為 1787 年美國憲法沒有賦予非洲人人平等的權利。(3 分)(3)認識:民主具有漸進性,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要有利于國家政權的鞏固和安定,有利于社會發展;要有利于人類進步,依法治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民主政治建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要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任答一點即可,1 分)【解析】(1)根據材料一“使英國的政治文明緩慢但穩定而有序地向前發展”可知發展過程具有漸進性;根據材料一“資產階級同封建階級之間的一場妥協”可知各種政治勢力相互妥協;結合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的相關知識可知保守性和創新性結合(繼承傳統又發展創新)。(2)根據材料二“1787 年美國憲法是迄今為止,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人類智慧和意志所創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可知,威廉·格萊斯頓認為 1787 年美國憲法是特定歷史時期最完美的杰作;根據材料二“它是一塊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廈”可知,威爾遜認為 1787 年美國憲法起到奠基作用,并非是完美的;根據材料二“一個向上帝要求賦予自由的民族,沒有邁出同時給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應該的”可知,馬丁·路德·金認為 1787 年美國憲法沒有賦予非洲人人平等的權利。(3)本題為開放性設問,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具有漸進性,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等。25.【答案】題目:加強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 分)論述: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但人類還面臨著種種問題和挑戰,如環境問題、資源問題、人口問題、地區沖突、民族矛盾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堅持合作共贏,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需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要堅持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各種文明的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需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文明交流互鑒,從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4 分)【等級建議】一等(6~5 分) ①題目恰當,觀點明確;②史實運用正確;③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二等(4~2 分) ①題目恰當,觀點較為明確;②史實運用基本正確;③條理較為清晰,語句較為通順,表述較為完整。三等(1~0 分) ①題目不恰當,觀點不明確;②史實運用不正確;③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表述不完整。【解析】本題是小論文題,必須做到觀點明確、清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結合材料和所學歷史知識確定題目為:加強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結合所學知識從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樣加強合作進行分析歸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