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魯山縣第七教研區 2025年中考模擬卷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 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 50分,考試時間 50分鐘。2.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交流資料。3.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20小題,每小題 1分,共 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一副對聯這樣寫道:“民命至貴活人之術廣濟世”“醫道精深傷寒大論獨擎天”。由此可知,這副對聯贊美的歷史人物是 ( )A.華佗 B.杜甫 C.王羲之 D.張仲景2.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續利用的典范。2023年 9月,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獲得“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研究中心”殊榮。由此可知,都江堰當選的理由是 ( )A.它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B.它是綜合性的水利工程C.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D.它連接長江和珠江水系3.某校七年級歷史興趣小組在期末復習時制作了如下示意圖,該圖反映出絲綢之路 )A.推動了西域地區的經濟發展 B.加強了漢對西域地區的管理C.促進了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 D.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4.《史記》記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而《宋書》(南朝沈約著)則是:“江南之為國盛矣 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導致江南地區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農產品商品化發展C.大量人口由北南遷 D.國家分裂局面結束5.“科舉制度是對門閥制度的一種否定,該制度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并以成績作為選拔標準。它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平民政治”。材料反映了科舉制 ( )A.禁錮了人們思想 B.促進了階層流動C.推動了教育發展 D.改變了社會觀念6.傭書是指中國古代受人雇傭以抄書為業的人。傭書業產生于兩漢時期,發展于魏晉南北朝,繁榮于隋唐。到了宋代,逐漸衰落。導致其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經濟的繁榮 B.印刷技術的成熟C.書法藝術的進步 D.對外交往的頻繁7.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材料反映了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 )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 B.對外開放,雙向交流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 D.源遠流長,澤被東西8.下列三幅圖片中的文物反映了 ( )A.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B.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C.雕刻技術的不斷進步 D.封建社會走向沒落滅亡9.陳旭麓書中寫道:“甲午大敗,成中國之巨禍,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戰爭 ( )A.喚醒國人挽救國家危亡的意識 B.引起中國社會風俗發生新的變化C.沖擊中國傳統的舊式官僚體制 D.加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0.下面表格是洋務運動中創辦的部分企業,由此可知 ( )名稱 創辦時間輪船招商局 1873年開平煤礦 1878年漢陽鐵廠 1890年湖北織布局 1888年天津電報總局 1879年A.洋務派的目的在于實現國強民富 B.向西方學習深化到了制度層面C.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創辦 D.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11.有史學家曾說到:“‘五四運動’過后,中國的社會趨向改變了。有覺悟的添了許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覺悟的,也被這幾聲霹雷嚇得清醒。”材料反映了五四運動 ( )A.加速了清朝滅亡 B.推動了抗戰勝利 C.實現了國家獨立 D.促進了思想啟蒙12.右邊是李大釗、孫中山從會場走出的照片,拍攝于 1924年 1月的廣州,這一影像史料反映的歷史事件,表明 ( )A.馬克思主義已被廣泛接受B.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C.反帝反封建成為國共共識D.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領導權13.“人民中國,屹立亞東。光芒萬道,輻射寰空。艱難締造慶成功,五星紅旗遍地紅。”下列與詩中所述歷史事件相關的是 ( )A.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B.消滅了土地的私有制C.使祖國大陸基本統一 D.使人民成為國家主人14.澳門自回歸以來,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居民生活持續改善,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社會保持穩定和諧。取得這些成就的主要因素是 ( )A.澳門有利的地理位置 B.“一國兩制”政策的推動C.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D.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15.古巴比倫王國頒布《漢謨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個石柱上,它涉及民事、商業、家庭、犯罪等方面,成為古巴比倫社會的基本法律制度;經過平民長期抗爭,羅馬頒布《十二銅表法》,刻在銅板上,《十二銅表法》以明文規范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和相關權利,也限制貴族的若干權力。由此可見,兩部法律( )A.都是法律的成文化與透明化 B.都是由于平民的抗爭而出現C.都損害了貴族的利益和權利 D.都推動了共和國向帝國轉變16.1158年波隆那大學在意大利北部創立,由于它地處歐亞交通要沖,商旅不絕,商務糾紛、訴訟案件較多,需要研究民法,所以這所大學以研究法學為主。材料反映了中世紀大學 ( )A.推動了城市的不斷繁榮 B.得到封建統治者的支持C.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D.具有較大自治和管理權17.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資助,率船隊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1497—1498年達·伽馬受葡萄牙王室資助派遣,率船隊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受西班牙王室資助,率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他們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從而推動了整個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材料反映了( )A.航海貿易給殖民地帶去西方文明 B.航海家遠航受人文主義思想影響C.航海家活動得到本國統治者支持 D.國家力量推動大航海時代的到來18.拿破侖在意大利統治了 14年之久,在各地強迫施行《拿破侖法典》,使舊式的錯綜復雜的法律體系簡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貧富貴賤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材料反映了拿破侖戰爭 ( )A.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B.客觀掃蕩了歐洲封建勢力C.得到了歐洲各民族的擁護 D.導致了拿破侖帝國的覆亡19.羅斯福總統曾說:“我們是同有正當自尊心的美國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單純的施舍會傷害要求保持個人獨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數美國人都想為他們所得到的東西付出點什么。”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頓財政金融 B.建立緊急救濟署C.推行“以工代賑” D.調整農業政策20.“登陸于 1944年 6月 6日發起,巨大的艦隊由 4000艘商船和 700艘軍艦組成。到 8月初時,喬治·巴頓將軍正迅速地穿過法國北部,進逼巴黎。月底,法國和美國軍隊解放了這座城市。”材料所反映的戰役( )A.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B.標志著二戰規模擴大C.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爆發 D.使德軍面臨兩線作戰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5小題,共 30分)2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以西漢為例,全國 1500多座城被分為首都,郡、國,縣、侯國、道(設置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縣級政區)、邑(皇后、公主等的封邑)這三個等級,逐級管轄。如西漢的長安城面積約 36平方公里,但城內的主要部分是宮殿,加上衙署、倉庫、兵營、監獄等設施,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積供百姓居住。首都以下的城市作為地區性的行政中心,相應的衙署和其他行政、軍事機構也會占較大面積,居民能享受到的設施很有限。——摘編自葛劍雄《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態與功能》材料二公元前 5世紀的雅典已有各種類型的建筑,有元老院、劇場、畫廊、旅店、商場、作坊、體育場等。貧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區,他們住宅外觀也無大異。雅典衛城是當時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動的場所。政治首腦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寬闊的林蔭道兩側,不同職業者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區位中。雅典的外城比雷艾夫斯港商賈云集,是當時地中海地區的國際貿易中心。——摘編自鮑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較研究》(1)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國與古代雅典城市特點的不同。(2分)(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古代中國和古代雅典城市特點不同的原因。(2分)(3)請你為家鄉河南某一古城發展建言獻策,讓古城重新煥發生機。(2分)2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95年 8月間,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創辦了《中外公報》,介紹國內外時事,刊載當下時評,宣傳維新變法。1896年以后,《時務報》《知新報》《國聞報》《湘學報》等維新報刊相繼創辦,其中最為著名的如《時務報》《國聞報》等為維新運動推波助瀾,造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據統計,甲午戰后至 1898年間國人所辦報刊達 50余種,形成近代中國歷史上創辦報刊的第一個高潮。——摘編自黃顏力《大眾傳媒與晚清革命論略——以思想史為視角》材料二 1915年陳獨秀主辦的《青年雜志》創刊,也開始了中國報刊發展的新階段。五四運動時期,以《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雜志為主導,進步報刊宣傳科學與民主,抨擊封建專制……在業務上,此時的報刊普遍改用白話文,報紙注重新聞特性,……編排更為科學活潑。1926年全國報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種。商辦《申報》《新聞報》發行量超過十萬份……———摘編自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歷史上創辦報刊的第一個高潮”形成的原因,(2分)并概括其影響。(1分)(2)據材料二,概括《新青年》創刊后中國報刊發展的新特點。(2分)(3)綜上所述,你是如何認識報刊業發展與人類文明演進的關系 (1分)23.(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20世紀的最后 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摘編自《復興之路》解說材料二大事年表1997年 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自主研制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在國際超算大會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 T2016年OP500榜單中奪得第一第 71屆聯合國大會,將中國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納入“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2017年理”決議,并獲得通過2017年 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共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018年 中國經濟總量突破 90萬億元,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 30%2020年 我國實現現行標準下 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2021年 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超 4萬公里,高速公路的運行里程超 16.8萬公里,居世界第一(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為實現“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戰略決策。(2分)(2)據材料二,概括這一階段我國取得的突出成就。(3分)(3)從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的聯系中,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1分)24.(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瓦特研究蒸汽機一覽表時間 過程及成果1767年 出于其工廠(索霍工廠)對動力的需求,博爾頓認識了瓦特,對蒸汽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1769年 瓦特因發明冷凝器而獲得研究過程中的第一項專利。期限 14年,后延長為 39年1773年 瓦特為將研發活動繼續下去,尋求風險資本投資人的支持。博爾頓投資支持了他1781年 瓦特以發明帶有齒輪和拉桿的機械聯動裝置獲得第二項專利1782年 瓦特試制出一種帶有雙向裝置的新汽缸,由此獲得第三項專利1784年 瓦特以帶有飛輪、齒輪聯動裝置和雙向裝置的高壓蒸汽機的綜合組裝取得第四項專利1785年 瓦特被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90年 瓦特完成了蒸汽機發明的全過程材料二達爾文被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他對學醫沒有興趣,卻在生物學業余研究中對進化論有了接觸。1831年達爾文隨英國海軍軍艦“貝格爾”號環球航行,在船上工作非常努力,他克服了種種困難,隨著考察團深入叢林、登上高山,收集各種動植物標本、挖掘古生物化石、記錄地層情況;堅持每天記日記,寫報告,積累了大量的材料。經過多年研究和沉淀,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初版即被搶購一空,影響極為深遠。——摘編自吳國盛《科學的歷程》(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研究蒸汽機取得成功的客觀原因。(2分)(2)據材料二,概括達爾文成為偉大科學家的主觀因素。(2分)(3)綜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時代”與“個人”的關系 (2分)25.(6分)從下面年代尺中選出兩個歷史事件,擬定主題,結合所選事件進行論述,寫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達完整)參考答案歷史一、選擇題1. D 【解析】本題關鍵詞“醫道”“傷寒”,據此答案是 D。2. A 【解析】本題關鍵詞“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續利用的典范”,據此答案是 A。3. C 【解析】本題的示意圖體現的是絲綢之路促進了漢朝和西域雙向交流,物質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因此答案是 C。4. C 【解析】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時期,A不符合題意;農產品商品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B不符合題意;題干中《宋書》指的是南朝時期的宋,此時國家處于分裂時期,D不符合題意。因此答案是 C。5. B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科舉制度是對門閥制度的一種否定”“封建社會的‘平民政治’”,據此答案是B。6. B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傭書是指中國古代受人雇傭以抄書為業的人”“到了宋代,逐漸衰落”,結合所學,答案是 B。7. B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可以得出答案是 B。8. B 【解析】本題是主題類的題型,這一類型是要將所有圖片內容進行概括。A選項只概括了班禪金印;C、D選項不符合題意;因此答案是 B。9. A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因此判斷答案是 A。10. D 【解析】本題表格的企業是洋務運動為了“求富”創辦的民用工業,因此 A不符合題意;洋務運動僅僅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B不符合題意;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是近代企業,而不屬于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因此 C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是 D。11. D 【解析】五四運動發生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清朝已經滅亡,A選項錯誤。抗日戰爭發生在 1931年,五四運動發生在 1919年,B選項錯誤。五四運動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沒有實現國家獨立,C選項錯誤,因此答案是 D。12. C 【解析】本題關鍵詞“1924年 1月的廣州、李大釗、孫中山”判斷考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它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是新三民主義,A選項錯誤;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D選項不符合史實;第一次國共合作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要打倒北洋軍閥,統一全國,因此答案是 C。13. D 【解析】根據關鍵詞“人民中國,屹立亞東。艱難締造慶成功,五星紅旗遍地紅”。判斷考查歷史事件是新中國的成立。A選項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B選項是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意義;C選項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因此答案是 D。14. B 【解析】根據題干得出回歸后澳門經濟社會持續不斷發展,根據關鍵詞“主要因素”判斷答案是 B。15. A 【解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十二銅表法》的相同點,B和 D都是指《十二銅表法》;《漢謨拉比法典》和《十二銅表法》都是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因此 C選項是錯誤的;因此答案是 A。16. C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商務糾紛”“這所大學以研究法學為主”,因此答案是 C。17. D 【解析】C選項不符合史實,根據材料中關鍵詞“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受葡萄牙王室資助”得出答案是 D。18. B 【解析】本題的關鍵詞“拿破侖在意大利統治了 14年之久”“法律體系簡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貧富貴賤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以判斷考查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的積極影響,因此答案是 B。19. C 【解析】根據關鍵詞“單純的施舍會傷害要求保持個人獨立的一切本能”“美國人都想為他們所得到的東西付出點什么”,判斷答案是 C。20. D 【解析】根據關鍵詞“1944年 6月 6日”“穿過法國北部”判斷考查歷史事件是諾曼底登陸。A選項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B選項是蘇德戰爭的影響;C選項是日本突襲珍珠港的影響,因此答案是 D。二、非選擇題21.(1)中國城市特點:政治功能強;具有明顯等級制;有嚴格的規劃。(1分)雅典城市特點: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功能完備;公共政治活動受到重視。(1分)(2)原因: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政治;古代希臘實行民主政治,維護公民的民主權利。(2分)(3)言之有理即可。(2分,古城 1分,建議 1分注意要結合古城歷史提出建議,【解析】對比中外城市的區別。22.(1)原因:甲午戰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西學在中國進一步傳播;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推動。(2分,任兩點即可)影響:推進變法,開啟民智。(1分)(2)特點:版式活潑;宣傳改造中國傳統的學說;報刊種類多;發行量大。(2分。任答兩點即可)(3)認識:報刊業的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同時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手段;報刊業的發展是文明交匯的結果,也是溝通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徑。(1分,任答一點即可,【解析】本題考查近代報刊雜志的發展狀況。23.(1)決策:以經濟建設以中心;實行改革開放。(2分)(2)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并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貢獻中國方案),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成果突出;基礎設施建設走在世界前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分)(任答三個方面即可)(3)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1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題考查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24.(1)因素:適應了工廠發展的需求;投資人的資金支持;政府重視科技,鼓勵創造發明。(2分,任答兩點即可)(2)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注重實地考察和實踐研究。(2分)(3)時代給個人成功提供有利的條件;時代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本題考查歷史人物瓦特和達爾文。25.參考示例: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潮流為了促進歐洲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歐洲各國走向了聯合。后為順應全球化趨勢,1993年成立了歐盟,成立歐盟有利于歐洲一體化,提高歐洲各國的地位。為了促進全球貿易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生活水平,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它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的全球化。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都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而出現,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可見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歷史發展趨勢。【解析】本題考查二戰后的國際組織。【等級建議】一等 ①題目恰當,觀點明確;②史實運用正確;6~5分 ③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二等 ①題目恰當,觀點較為明確;②史實運用基本正確;4 ~2分 ③條理較為清晰,語句較為通順,表述較為完整①立場不正確或者題目不恰當,觀點不明確;三等②史實運用不正確;1 ~0分③條理不清晰,語句不通順,表述不完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