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水墨畫閱讀教學設計一、教材解讀:(一)課標分析:《童年的水墨畫》一課屬于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語文課程標準》在中年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中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本課教學的重點意在借助詩歌這種體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課文所描繪的畫面意境之中。依據文體特征和教學重點,教學中主要以“感悟詩‘境’”為核心任務,以“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讀中正音、讀出節奏、讀中感知、讀中悟境、讀中悟情、讀中積累”,引導學生感受詩詞的意境,獲取豐富的感性畫面,感受童年的快樂,獲得情感的體驗;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形成豐富的語言積淀。(二)單元主題:本單元以“多彩童年”為主題,編排了《童年的水墨畫》《剃頭大師》《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多姿多彩的兒童生活,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念,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和珍惜自己正在經歷的童年生活。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這是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已經學過的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等要素基礎上的延伸。閱讀時要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等方法來理解難懂的句子。教材從閱讀和表達兩個方面都提出了要求。《童年的水墨畫》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了鄉村兒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三)課文解讀:《童年的水墨畫》是一組兒童詩,由兒童詩人張繼樓的《溪邊》《江上》《林中》三首小詩組成,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鄉村兒童生活的典型場景:孩子們或是呼朋引伴去溪邊釣魚、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帶著雨珠的小蘑菇,盡情享受著童年生活的快樂。詩的語言生動活潑,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體,多角度地展現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及無窮趣味。課文以“童年的水墨畫”為題,中國的水墨畫,寫意而不寫實,用筆往往簡約、凝練,而本課的每一首詩都符合水墨畫的特征,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幅幅兒童生活的歡樂畫卷,詩中有畫,令人回味無窮。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對于兒童類文本的興趣較大,這類文本朗朗上口,學生喜愛閱讀。學生已經習得了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語言運用及審美創造能力得到一步步提高,當我們認識到教材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涵養、浸潤后,便要在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達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也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這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階段性體現。這與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有相似之處,這為本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有的方法也不同。《童年的水墨畫》難懂句子的理解,可以借助情境去輔助學生想象,同時,進一步在“水墨畫”的美感世界中去體會詩歌的美妙。三、教學目標:(一)學習目標:1.認識墨、染、碎等13個生字,學寫墨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詞,將詩歌讀正確、讀通順,聯系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兒童詩的語言美、意境美、音韻美;能運用讀懂內容、想象畫面、讀出情感的方法學習詩歌。3.能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抓關鍵字詞、展開聯想”等多種方法想象畫面。4.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并從詩歌中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二)教學重難點:1.關注本單元的語文核心素養點,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在指導學生去讀出“綠”的特點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用聯系上下文、借助書上插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意思等,這既提升了學生學習難懂詩句能力,又教授了理解難懂詩句的方法。2.圍繞著單元語文要素,注重單元整體教學,關注本單元的語文核心素養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想象畫面、創作兒童詩并配畫等學習方法,讀懂了詩意,讀活了畫面,讀出了意境,體會字里行間快樂的童真童趣。四、教學環節:一、揭示課題,了解組詩形式之美。(一)揭題,學“墨”寫“墨”。1.出示單元導讀頁:孩子們,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第六單元:“多彩童年”。2.齊讀單元導語頁:來一起讀讀單元導語:“童年是一個充滿歡樂與美好的百花園”。在第六單元中,我們將跟著作家的腳步:誦童年詩歌、說童年趣事、玩童年游戲、寫童年人物。3.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先來誦童年詩歌,第18課《童年的水墨畫》。4.隨文寫字“墨”:師范寫、生練寫、生互評。(二)了解課文特點——“組詩”1.發現詩歌特點:問題:咦,同學們,這篇課文有點奇怪呀,你發現了嗎?預設:是詩歌、三首詩組成的一篇課文。發現特點:孩子你發現了嗎?這三個詞都是表示?——地點的。真厲害。擬小標題:那他們都在這些地方干什么呢?溪邊釣魚、江上戲耍(戲水)、林中采菇文體特征:圍繞《童年的水墨畫》這個主題,這三首小詩雖然地點不同,但都是寫小朋友童年的生活,就叫它——組詩。(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師:童年的水墨畫里會畫些什么呢?打開語文書72頁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2.反饋檢測,相機正音。《溪邊》“當作”、“撲騰”,《江上》“你撥我濺”、“水葫蘆”,《林中》“斗笠”、“蘑菇”。(四)釋題,感受水墨之美。1.解讀“水墨畫”:提問:不過,老師有個問題:為什么這三首詩要稱為水墨畫呢?引導學生從詩中找答案:有水。評價,是呀,水可是水墨畫的靈魂。2.聚焦“童年”:提問:哪又為什么稱為童年的水墨畫?除了水,還應該畫什么?預設:小孩子呀。小結:原來,詩人是用文字作墨,繪就了一幅幅專屬于童年的水墨美景,讓我們品到了別樣的美。二、感情朗讀,感知童年畫面之美。(一)自學,同桌交流1.出示學習要求:2.表達支架:我想喜歡的句子是 ,我仿佛看到這樣的畫面 。(二)讀出靜態之美:“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1.推薦同桌,美美讀。2.抓住特點,個別讀。3.想象畫面,個別讀。4.讀出情感,男女讀。(三)讀出動態之喜:“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1.預設:我想到了魚兒上鉤了,小朋友們高興的畫面。2.個別讀:那請你開心地讀讀吧。評價:多能干呀,你讀出了驚喜的感覺。3.帶動作全班讀:想釣魚的孩子們,咱們站起來開開心心地讀。(四)讀出動靜之變。1.個別讀,讀出變化:《溪邊》這首詩可真有意思,一開始安安靜靜,仿佛讓人置于靜謐的世界,后面忽然——動起來,熱鬧起來。板書:動態樂2.配樂齊讀,讀出情感:根據你們這么多的想象,完成了詩一般的水墨畫。現在讓我們合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讀……小結:你們認真朗讀的模樣就是這春日里最美的圖畫。三、聚焦難句,理解童心童趣之美。(一)聚焦難句,探究學習。1.出示學習要求。2.自學、組內交流。(二)匯報展示1.預設難句一: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①難點:鏡子。解決方式:聯系下文平靜。聯系生活鏡子又平又靜。②難點:綠玉帶。解決:出示綠玉帶圖片。理解顏色、形態、質地,感受溪水的清澈、青綠、蜿蜒。2.預設難句二: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釣竿上立著一只紅蜻蜓。①難點:“給”。解決:我們小組把“給”換成“被”讀懂了句子。【板貼方法:換詞法】②難點:“溪水為什么是綠色的”解決:垂柳、山等綠色事物倒影在溪水中,所以水變綠了。③理解染:字源字理、運用視頻了解水墨畫中染的技法。④難點:“人影為什么會被溪水染綠呢?”解決:聯系上下文理解小孩釣魚久、專注。表達拓展:樹染綠了水,水又染綠了人影,還有什么被溪水染綠呢?出示支架:——給溪水染綠了,圖片輔助理解,帶著想象朗讀:人影給溪水染綠了。3.難句三: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①預設難點:“人影碎了”②師相機提問:對呀,人影怎么碎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對比感受留白:既然是孩子的笑,能不能換成“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孩子”。小結:孩子們,童年的水墨畫,除了顯眼的景物,原來還有隱藏在這里面的小孩子快樂的童年生活呀。4.配樂整詩朗讀。5.試著背誦:結語: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在張繼樓爺爺的文字中,感受了童年情趣,梳理板書也學會了這些方法理解句子。這幅鮮活、靈動、充滿童趣的水墨畫咱們還沒學完,《江上》和《林中》等待著我們下節課去欣賞它的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