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中考二模歷史試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4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筆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作答,否則作答無效。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24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道選擇題,每題2分,計24分)1.下表所示為我國新石器時代部分出土文物的分布情況。它們共同反映出中華文明( )代表文物 人面魚紋彩陶盆 筒形彩陶瓶 帶蓋彩陶罐分布位置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A.兼收并蓄 B.源遠流長 C.多元一體 D.豐富多彩2.某歷史學習小組同學進行“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主題研究,以下可作為研究內容的有( )①絲綢之路 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鄭和下西洋 ④雅克薩之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如圖所示圖片選自于明朝末年的一本著作。關于這一著作的論述最準確的是( )農耕織布煉水銀、朱砂A.它的作者是農學家賈思勰B.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經驗、技術革新C.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D.是一部規模空前的手工業著作4.近代史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按照“精神”孕育的先后順序,補全下列示意圖( )A.遵義精神 抗戰精神 B.建黨精神 長征精神C.五四精神 建黨精神 D.遵義精神 抗戰精神5.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說:“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的戰斗。”這里的“行軍”( )A.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B.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D.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失敗了6.對下圖中兩個企業的相似之處,表述正確的是( )A.都屬于近代洋務企業 B.都以軍事生產為主要目的C.都是“實業救國”典范 D.都推動了近代工業化進程7.右圖反映了某時段我國工業總產值中部分經濟成分所占比重統計圖。與此現象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新中國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開展C.一五計劃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8.下列對于我國目前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B.經濟特區——內地——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C.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D.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9.觀察下圖,圖中所示文明成就屬于( )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圖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古埃及文明C.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D.古代歐洲文明10.讀右圖,推知該地區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 )A.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人口遷徙 B.黑奴貿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減少C.殖民殺戮和致命傳染病的傳播 D.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人口增長11.19世紀中期,爆發了一系列影響世界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例如: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南北戰爭、意大利和德意志實現統一以及日本明治維新等,這些事件反映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奴隸制度被廢除了,實現了人人平等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C.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逐漸確立D.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展12.下圖為1942年蘇聯漫畫家的作品《“法西斯”炸彈將被移走》(圖中鉗子夾住的“炸彈”為希特勒)。這一舉措( )A.說明法西斯集團敗局已定 B.凸顯了蘇聯的主戰場地位C.體現了對德分區占領設想 D.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36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A漢代海上航路示意圖 圖B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1)_______(皇帝)在位時開始大力開辟海上交通,(1分)漢朝時已形成了多條海上航線,中國的絲綢等物品經過材料一圖A向西的航線轉運到歐洲,因此這條航線被稱為“__________”;(1分)鄭和從圖B中_______(港口)出發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1分)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________(海洋)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湖”。(1分)材料二 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達。宋朝時,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向東可達高麗、日本;向南經南海穿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海岸航行至印度,再沿阿拉伯海海岸航行至波斯灣、紅海沿岸,最遠可達東非海岸。元朝在海路航線及航海范圍上比宋朝都有所拓展。此外,元朝在國內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并打通了宋朝時北方、西北方被阻斷的陸路交通線,與中亞、西亞及更遠的歐洲國家和地區也建立了聯系。——摘編自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冊(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元時期中外交通得到很大發展的主要原因。2分)并分析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達的影響。(2分)(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傳承絲路文明設計一條宣傳標語。(2分)14.(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它一方面調整內部制度,一方面積極對外擴張,憑借一支歐洲最強大的海軍,開始將商業觸角伸向全世界。到20世紀初葉,英國占有殖民地已達3350萬平方公里,約為地球陸地面積的1/4,英國自詡其為“日不落帝國”。——摘編自《英國的殖民活動與日不落大帝國的崛起》(1)依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崛起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影響。(2分)材料二 ——依據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篇》《世界史·現代史篇》繪制(2)請從材料二時間軸中找出扭轉美國內戰局勢的歷史事件。(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末中國進行一次制度變革的嘗試。(1分)(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時間軸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觀點:①制度變革促進國家發展 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我選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擇史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闡述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5.(15分)外交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外交是主權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途徑。【屈辱外交】材料一 圖A 《辛丑條約》簽訂時的場景 晚清直至民國,中國的外交活動明顯地呈現出的特征:在對外態度上,既蔑視西方列強又深深恐懼之……在外交進程的演進上,既被動回應,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鑒西方先進策略而漸次成熟。中國近代外交的上述主要特征與中國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密切相關。 ——摘編自李勝臣《中國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A條約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1分)結合近代史實說明中國“在外交進程的演進上,既被動回應,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鑒西方先進策略而漸次成熟”。(2分)【獨立外交】材料二 圖B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 新中國成立后,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國際事務,先后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內政、“三個世界”、永遠不稱霸、和平發展、和諧世界等影響深遠的重要外交理念,形成了以獨立自主、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鮮明特色的外交傳統,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摘編自鄭立樵《新中國外交70年:成就與啟示》(2)寫出我國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1分)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新中國成立后實現“形成了以獨立自主、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鮮明特色的外交傳統”的相關史實。(2分)圖B會議是新中國成立后外交方面的重要成就,闡述“萬隆精神”的內涵。(2分)【大國外交】材料三 圖C 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跨出了改善中美關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后,雙方的貿易、科技和文化往來逐漸增多。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中美雙方政府官員也在不斷進行接觸。 ——摘編自謝益顯《中國外交史》(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取得圖C外交成就的原因。(2分)依據材料三,怎樣理解《聯合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2分)【強國外交】材料四 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到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推進,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2分)請為本次探究活動擬定主題名稱。(1分)2025年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中考二模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C D C B C D D C C C D D13.(1)漢武帝;(1分)海上絲綢之路;(1分)劉家港;(1分)地中海。(1分)主要原因:航海技術的進步;商業繁榮;驛站發達等。(2分)影響: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中國的創造發明和生產技術傳入亞歐各國,對亞歐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外來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視;推動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繁榮,外貿所得提高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等。(任意兩點2分)(3)標語:重走絲綢之路,共筑文明橋梁;絲綢之路連古今,文明交流譜新篇;攜手絲路之旅,共筑文明夢想;探尋絲路足跡,傳承千年文明;絲路文明璀璨,共筑和平未來;追尋絲路記憶,弘揚文明精神。(任意一點2分)14.(1)原因: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政局穩定;通過殖民擴張獲得財富(或資本原始積累);擁有強大的海軍。(任意一點1分)影響:英國的商業遍及全世界;很多地區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給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任意兩點2分)(2)歷史事件:林肯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分)嘗試:戊戌變法。(1分)(3)【示例一】我選擇的觀點:①選擇史事:美國內戰結束;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選擇符合觀點的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史事)(2分)闡述或說明:1865年,美國內戰以北方獲勝結束,經過這場戰爭,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868年,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通過改革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為解決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新政開始實施,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增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制度變革可以促進社會發展。(4分)【示例二】我選擇的觀點:②選擇的史事:工業革命;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2分)闡述或說明: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 “蒸汽時代”。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勞動,工廠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這是生產技術的重大創新。流水線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汽車能夠大量生產并普及,進一步推動了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綜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巨大推動作用。(4分)15.(1)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客觀上促進了中央機構(外交)的近代化。(任意一點1分)說明:被動回應,簽訂《南京條約》開辟通商口岸,被迫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中,被迫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簽訂《辛丑條約》,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借鑒西方,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推行變法運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廣泛影響;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推翻了清政府統治,建立中華民國,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新文化運動提倡西方的民主與科學,動搖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任意兩點2分)(2)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史實: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后來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尼克松訪華、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任意兩點2分)內涵: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任意兩點2分)(3)原因: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大力支持。(任意兩點2分)理解:中美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國官方與民間往來逐漸增多。(任意兩點2分)(4)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2分)主題名稱:中國外交百年風雨路,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外交風云。(符合題意即可得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