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單元復習課第二章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地理學習目標①通過案例或圖像等資料,歸納、分析自然條件、自然環境與區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人類利用、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②運用資料,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例,說明其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以及綜合治理措施。③通過典型案例,說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該城市發展的方向。④突破教材難點,通過例題剖析,掌握答題的思路和技巧。學習重難點重點:1.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生態脆弱區土地退化的原因和綜合治理措施。3.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轉型發展。學習重難點難點:1.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生態脆弱區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措施。3.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條件、衰退原因及其轉型之路。知識復習知識梳理一、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典型例題地中海東岸的小國以色列,國土總面積的45%是沙漠。以色列實現了“讓沙漠開滿鮮花”的夢想,成為世界重要的鮮花出口國,其鮮花主要銷往西歐。據此完成1~3題。1.冬季是以色列鮮花的銷售旺季。該季節,以色列種植鮮花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 A.氣溫較高B.地勢平坦C.晝夜溫差大D.光照充足A典型例題地中海東岸的小國以色列,國土總面積的45%是沙漠。以色列實現了“讓沙漠開滿鮮花”的夢想,成為世界重要的鮮花出口國,其鮮花主要銷往西歐。據此完成1~3題。2.以色列實現“讓沙漠開滿鮮花”,對自然條件改造合理的是( )A.山區地形改造成梯田B.建大棚溫室改造熱量C.利用水利工程和技術措施改造水源D.沙漠變肥沃的土壤C典型例題地中海東岸的小國以色列,國土總面積的45%是沙漠。以色列實現了“讓沙漠開滿鮮花”的夢想,成為世界重要的鮮花出口國,其鮮花主要銷往西歐。據此完成1~3題。3.目前,以色列鮮花總產量一半以上來自新培育的品種。主要是因為以色列擁有( )A.發達的經濟實力B.雄厚的農業科技力量C.豐富廉價的勞動力D.多種多樣的自然條件B歸納總結1.自然條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對區域發展有利的自然條件自然條件 具體表現氣候 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期;光照條件好地形 地勢平坦開闊土壤 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水源 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下水豐富(2)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共同作用決定區域發展①有些區域自然條件優越,但由于人口稠密、科技水平低下、對外開放程度差、產業基礎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區域發展水平不高。②有些區域自然條件較差,但由于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對外開放程度好、教育水平高等,區域發展水平高。歸納總結1.自然條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3)改造自然條件,促進區域發展自然條件 具體改造表現 原則氣候 熱量 建造溫室大棚,改善熱量不足狀況 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如果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雖短期內能夠獲得經濟效益,終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水分 地面鋪設砂石,減少水分蒸發,增加下滲;噴灌、滴灌 地形 修梯田,發展立體農業 土壤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水源 興修水利工程 歸納總結2.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歸納總結2.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鞏固練習資源詛咒系數是一個衡量地區經濟發展(主要是第二產業發展)與地區資源優勢偏離程度的指標,資源詛咒系數越大,說明資源遭受詛咒的程度越高,即資源沒有帶來相應的財富并帶動區域經濟高速發展。讀圖,完成1~2題。1.山西省資源詛咒系數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①產業結構單一 ②經濟發展緩慢 ③生態環境脆弱 ④人均資源占有量高 ⑤吸引外資能力弱 A.①②④ B.②③⑤C.③④⑤ D.①③⑤2.推測下列省級行政區資源詛咒系數最低的是( )A.天津 B.湖北 C.貴州 D.青海AD知識復習知識梳理二、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典型例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黑土是大量枯枝落葉或草本植物難以腐化、分解,歷經長時間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圖示意某優質黑土區。20世紀30年代以后,該地區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黑土侵蝕嚴重。20世紀60年代起,該地區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蝕明顯減輕。(1)說明該地區氣候條件對黑土形成的影響。(2)分析20世紀30年代以后,該地區黑土侵蝕嚴重的原因。(3)說明滴灌對減輕該地區黑土侵蝕的作用。(4)簡述該地區土壤侵蝕減輕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典型例題答案(1)夏季雨熱同期,利于植物生長;冬季較長,寒冷干燥,枯枝落葉多;微生物活動弱,枯枝落葉分解緩慢。(2)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壞,加劇黑土退化;黑土區深居內陸,年降水量較少,地勢平坦,多大風天氣,風力侵蝕作用顯著;汛期流水侵蝕作用較強。(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過于干燥,減輕風力對土壤的侵蝕,防止過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減少大氣中的揚塵,改善水質,保護生物的棲息地,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鞏固練習石質荒漠化簡稱石漠化,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發育典型的地區,如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等。讀圖,完成1~3題。1.我國西南地區易形成石質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風化作用顯著 B.土質疏松C.夏季暴雨沖刷 D.風蝕作用顯著2.我國西南地區易形成石質荒漠化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過度放牧 B.開山取石C.陡坡開荒 D.交通建設CC鞏固練習石質荒漠化簡稱石漠化,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發育典型的地區,如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等。讀圖,完成1~3題。3.石質荒漠化發展的后果是( )A.土地資源的喪失B.農業從以種植業為主向以畜牧業為主轉變C.地下水更加豐富D.耕作方式由水田耕作業向旱地耕作業轉變A知識復習知識梳理三、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思維路徑 一般思路1.資源型城市興起的區位條件 1.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經濟、交通、政治位置2.資源條件:儲量、種類、品位、開采條件3.消費市場:市場需求量,距市場的距離4.交通條件:資源運輸到市場的交通方式,運輸成本,運量,運距2.資源型城市繁榮期的工業構成、工業結構特征 產業構成:分別有哪些工業構成,各占比重產業特征:工業結構單一、以××為主;依賴××資源開采和加工業3.資源型城市衰退的原因,衰退期的經濟、社會、環境問題 衰退的原因分析:1.××資源枯竭,開采成本高2.資源價值下降3.市場萎縮4.替代資源、新興產業的沖擊經濟:規模縮減、增值降低、效益下降、工廠虧損社會:工人收入下降、失業人口增加、人口和人才外流環境: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知識復習知識梳理三、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4.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區位條件 有利:1.產業工人豐富2.重點評價發展旅游業的資源(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條件3.重點評價轉型發展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的優勢條件不利:環境問題;人口外流;經濟下滑5.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的方向 1.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引入資金、技術、人才2.改造傳統產業,關、停、并、轉、調,發展工業遺產旅游3.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第三產業,例如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產業4.治理環境問題5.發展科技和教育、失業人員培訓再就業6.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7.發展旅游業典型例題馬來西亞曾為世界最大的錫精礦生產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工業化戰略,經濟持續數年高速增長,迅速進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20世紀80年代,該國錫礦資源枯竭,最大的錫礦坑積水成湖,周邊礦場廢置。自1990年起,利用該礦坑湖和廢置礦場,陸續建起集主題公園、高爾夫俱樂部及球場、酒店和度假村、購物中心和商業城、國際會展中心、高檔住宅區等為一體的休閑城。該休閑城成為聞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閑中心。下圖示意該休閑城的位置。說明廢置礦場和礦坑湖為建設該休閑城提供的有利條件。典型例題答案廢置礦場土地價格低,拆遷方便、投入低;礦坑湖水面較開闊,可作為休閑城環境景觀營造的核心。鞏固練習內蒙古阿爾山市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并且是可再生資源的枯竭。下圖示意阿爾山市的位置。據此完成1~2題。1.阿爾山市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是( )A.草場退化 B.森林資源枯竭C.土地污染 D.煤炭資源枯竭2.最適宜阿爾山市轉型發展的產業是( )A.航空航天及相關旅游業B.化石能源產業C.以糧食為主的種植業D.綠色、特色食品加工業BD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