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第一節 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第二章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地理思考:自然資源對澳大利亞能夠成為世界人均財富的首富有多少貢獻?導入新課單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通常是瑞士、挪威、盧森堡等。但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銀行宣布世界人均財富排名第一的國家卻是澳大利亞!其人均財富的計算綜合考慮了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工業產出、勞動生產率和其他經濟活動。學習目標①通過案例或圖像等資料,辯證地認識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的關系。②通過案例或圖像等資料,辯證地認識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③通過案例或圖像等資料,歸納、分析自然環境與區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人類利用、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謀取人地和諧。學習重難點重點:歸納、分析自然環境與區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人類利用、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難點:辯證地認識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新課講授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一、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新課講授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一、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新課講授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一、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新課講授四大文明古國——古中國一、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新課講授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均位于北溫帶這些地區地形平坦,熱量、水源充足,土層深厚、肥沃,便于農耕。有利的自然條件新課講授總結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有利的自然條件:(1)溫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人類居住。(2)地處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地形平坦,便于聚落定居。(3)靠近河流,生產生活水源充足。(4)河流沖積平原地區,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便于農耕。(5)靠近河流,有利于水路運輸發展。新課講授總結分析角度 具體內容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等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的種類、富集程度、開發條件等氣候狀況 氣溫的高低和變化情況、降水的時空分布狀況及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等水文狀況 河網密度、空間分布、流量與含沙量大小、結冰期長短等土壤狀況 土壤類型、肥沃程度及面積大小等植被狀況 植被類型、數量、分布等地形狀況 地形條件及變化、地貌類型及特點等有利于區域發展的自然條件:合作探究一1.歷史上,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什么會出現《史記》中所記載的現象 2.“蘇湖熟,天下足”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曾經是我國重要的產糧區,主要原因是什么 據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當時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濕,丈夫早夭”,農業經濟遠遠落后于黃河中下游地區。新課講授新課講授小組展示:請各小組展示探究結果。新課講授總結當生產力水平低下時,自然條件對人類生產活動的限制大,人類難以克服這些障礙。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稠密的水系成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土地開墾困難,農業生產發展緩慢。1.歷史上,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什么會出現《史記》中所記載的現象 2.“蘇湖熟,天下足”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曾經是我國重要的產糧區,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熱條件良好,糧食種植歷史悠久,勞動力資源豐富。新課講授自然條件是區域發展的唯一條件嗎 日本孟加拉國新課講授孟加拉國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稠密,但卻是世界上極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位于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國 · 達卡地勢低平,水熱充足,人口眾多世界上極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新課講授孟加拉國貧窮落后的原因:1.人口眾多且人口增長速度過快2.產業結構單一3.人口素質差4.基礎設施建設落后5.自然災害頻發新課講授日本自然條件相對較差,但依靠社會資源發展為世界上極為富裕的國家之一。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島國日本 · 東京多火山、地震,平原、耕地缺乏自然條件相對較差世界上極為富裕的國家之一新課講授日本經濟高度發達的原因:1.發展現代化農業2.發達的外向型經濟3.充分利用本國區位優勢4.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課講授俄羅斯(鋼鐵)美國(汽車、鋼鐵、電子電器)中南美洲(船舶、鋼鐵)澳大利亞(鋼鐵、汽車)印度尼西亞(鋼鐵、汽車)非洲(船舶、汽車)西歐(船舶、汽車、電子電器)西亞(鋼鐵、汽車)中國(鋼鐵、汽車、電子電器)>62-5<2日本主要的工業產品輸出加拿大(汽車)輸出總額(萬億日元)新課講授自然條件只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位置土地氣候資源自然條件區域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改造自然。人類改造自然已有上萬年的歷史,正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即改造自然,必然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改造自然要素,進而改造整個自然環境,再改造區域內整個的地理環境。都江堰水利工程美國“黑風暴”新課講授2020都江堰最新城市形象宣傳片材料一 漂浮房屋的創意是在環境氣候變遷的背景下產生的。對于四分之一國土面積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蘭來說,以現今的智慧與科技設法提出解決之道,從圍海造田到學習與水共存,反映了他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兩岸,洪水到來時可以隨水上浮但不影響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二 左圖為漂浮房屋景觀圖,右圖為荷蘭區域略圖。合作探究二1.分析該區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2.分析該區域適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條件。3.如果在該區域大規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新課講授小組展示:請各小組展示探究結果。新課講授總結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積小,用地緊張;先進技術的支持。1.分析該區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2.分析該區域適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條件。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河流不結冰;降水量季節變化小;地勢低平;流速緩慢,河流水量平穩。3.如果在該區域大規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贊同?并說明理由。贊同。建設條件適宜;緩解用地不足;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利于生態恢復等。不贊同??赡軐ι鷳B環境造成影響;建設成本較高;技術要求高等。新課講授1.導致歷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主導因素是( ) A.農業 B.政策C.地勢 D.氣溫當堂訓練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下圖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組成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C2.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推測魚嘴的首要功能是( )A.凈水 B.蓄水C.攔水 D.分水當堂訓練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下圖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組成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D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其真實性與完整性至關重要。下列行為正確的是( )A.全面硬化渠岸,減少侵蝕B.種植熱帶樹種,涵養水源C.定期內江截流,淘灘清淤D.上游梯級建壩,蓄水發電當堂訓練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下圖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組成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C新課講授思考:1.在不同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種類有何不同?2.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豐富程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舉例說明。3.自然資源對區域發展有重要作用,應如何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活動:閱讀教材P20,認識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新課講授二、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新課講授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豐富程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新課講授1.在不同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種類有何不同 在農業社會,土地資源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工業社會,礦產資源對區域發展影響較大。新課講授2.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豐富程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舉例說明。資源優勢經濟優勢沙特阿拉伯沙漠景觀沙特阿拉伯首都 利雅得新課講授3.自然資源對區域發展有重要作用,應如何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阿爾卑斯山下的小鎮瑞士高端制造的機床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瑞士銀行新課講授活動:閱讀教材P21,分析山西省煤炭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①山西省豐富的煤炭資源促進煤炭工業的發展,煤炭工業是山西省的支柱產業,推動經濟的發展。②過分依賴煤炭工業,隨著煤炭產量下降,經濟增速變緩,反而阻礙經濟的發展。新課講授材料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風能發電已從陸地走向海洋。左圖為我國沿海風能分布示意圖,右圖為我國浙江省海上風力發電場景觀照片。合作探究三1.我國東部沿海風能資源的分布特點是什么 2.簡述海上風力發電廠建設的優缺點。3.簡析海上風力發電對浙江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新課講授總結南部沿海大于北部;南部沿海由東向西減少。優點:不占用(節省)耕地;風能資源豐富。缺點:投資大;建筑物易受海水腐蝕,風浪、風暴潮侵襲;維修難度較大;影響航運。有利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小環境污染;有利于增加能源供應,促進經濟發展。1.我國東部沿海風能資源的分布特點是什么 2.簡述海上風力發電廠建設的優缺點。3.簡析海上風力發電對浙江省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當堂訓練“資源詛咒”多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經濟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得更慢。經濟學家將原因歸結為貿易條件的惡化、“荷蘭病”(北海石油依賴癥)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主要由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在全球經濟增速低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資源型國家仍在艱難地探索轉型道路,以破解資源依賴引發的國內經濟社會問題。據此完成4~5題。4.推斷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資源詛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資源過度開采加劇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 B.經濟結構缺陷導致發展動力不足C.有足夠資金投資于人力資源和技術 D.資源開發成本較高,國際競爭力弱B當堂訓練“資源詛咒”多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的經濟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得更慢。經濟學家將原因歸結為貿易條件的惡化、“荷蘭病”(北海石油依賴癥)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主要由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在全球經濟增速低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等資源型國家仍在艱難地探索轉型道路,以破解資源依賴引發的國內經濟社會問題。據此完成4~5題。5.破解“資源詛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進行產業轉型,加大教育投入 B.擴大資源生產規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C.優化生態環境建設,防止污染 D.保護本國資源,從國外進口A課后小結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