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單元復習課第三章 城市、產業與區域發展地理學習目標①以某大城市為例,從區域空間組織的視角出發,說明大都市輻射功能。②以某地區為例,分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過程及原因。學習重難點重點:1.結合案例,分析城市的發展與腹地特征的關系及其所形成的城市體系。2.結合案例,分析某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表現及其影響因素。難點:1.分析紐約的具體案例,理解城市的輻射功能及其影響。2.以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為例,能夠解決有關地區產業結構變化的問題。知識體系知識復習一、城市的輻射功能梳理基礎知識,構建框架體系知識復習《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在航空港實驗區、鄭東新區、鄭汴一體化、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建設將受益。合作探究一知識復習合作探究一1.說明鄭州當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原因。2.試論述鄭州在所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知識復習總結①位于承接東西、連通南北的樞紐地帶,交通便利。②處于中原地區,輻射范圍大;所在地區工業基礎雄厚,農業、商業、金融業發達。③均以經濟區和城市群為依托,能有效組織經濟區生產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1.說明鄭州當選國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原因。知識復習2.試論述鄭州在所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鄭州為中心區域,形成東連開封、西接洛陽、北通新鄉、南達許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區。成為參與國內外競爭、促進中部崛起、輻射帶動中西部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典型例題把農業引入城市,使農業生產與城市空間相融合,能夠有效改善當前城市發展中產生的問題,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有學者提出了將農業與城市中的社區相融合的“有農社區”的構想(下圖)。據此完成1~2題。1.“有農社區”最主要的意義是( )A. 提供便捷的食物供應B. 改變居民的生產方式C. 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D. 美化社區的生活環境C典型例題把農業引入城市,使農業生產與城市空間相融合,能夠有效改善當前城市發展中產生的問題,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有學者提出了將農業與城市中的社區相融合的“有農社區”的構想(下圖)。據此完成1~2題。2.若推廣“有農社區”,對城市可能產生的影響是( )A.控制城市用地規模 B.完善社區商業布局C.增加城市能源消耗D.緩解城市內澇災害D知識拓展衛星城(1)概念:衛星城全稱衛星型城鎮,是指以大城市(在一定區域內起主導作用的城鎮,而不是在經濟、政治或面積等僅單方面地位突出的城市)為中心、在地理空間上呈衛星分布狀的城市或縣鎮。知識拓展衛星城(2)發展階段:第一代衛星城即臥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第二代衛星城則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公共設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第三代衛星城,基本獨立于主城,具有就業機會,其中心也是現代化的。(3)衛星城的意義:擴大城市的職能、能緩解大城市人口的壓力和交通壓力,住房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發展大城市外圍新的工業和第三產業。鞏固練習下圖為某小鎮空間格局演化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影響該小鎮空間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產業結構 B.人口素質C.環境質量 D.交通方式2.“現代拓展區”的建立有利于( )A.減輕自然災害B.提高環境容量C.保護傳統地域文化D.減少溫室氣體排放DC知識復習二、地區產業結構變化1.1978年,昆山是地地道道的農業縣。2008年之后,昆山是實實在在的工業城。指出昆山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的變化趨勢。2.1978年至1985年,昆山市第二產業迅速發展,主要承接了紡織、化學原料、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簡述昆山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知識復習合作探究二昆山,位于江蘇省東南部,東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西接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京滬鐵路直穿開發區,昆山至上海乘高鐵約25分鐘直達。下圖為昆山市產業結構變化圖。3.1990年至2000年,昆山市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房地產市場興旺,零售業、餐飲等服務業火爆。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4.2000年之后,昆山市不斷向外轉移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全力打造現代制造業,建設高新技術園區。解釋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知識復習合作探究二昆山,位于江蘇省東南部,東鄰國際大都市上海,西接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京滬鐵路直穿開發區,昆山至上海乘高鐵約25分鐘直達。下圖為昆山市產業結構變化圖。知識復習1.第一產業的比重逐年降低;城郊農業興起等。2.距離上海市近,地理位置優越,依托上海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發展經濟;交通便捷;土地成本低;勞動力廉價。3.伴隨著第二產業的急速發展,外來人口增多;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增強。4.隨著經濟的發展,昆山市土地資源逐漸減少,勞動力價格上升,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不適應昆山經濟發展;昆山市利用其科技水平的提升、交通便利等條件,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園有集聚效應,土地利用效率高,能滿足大規模協作化工業生產需求。總結知識拓展影響產業升級的因素影響因素 具體影響比較優勢的變化 隨著經濟發展,原有的比較優勢可能逐漸喪失,而新的比較優勢逐漸凸顯,其主導產業需要轉型,產業結構需要升級。在這樣的時期,國家或地區政府政策的引導,往往能促使產業結構盡快升級政策的引導 技術創新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產生一系列的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首先在技術創新地區得到發展,促使該地區產業升級,新的產業不斷向其他地區次第擴散,并依次帶動相應地區的產業升級知識拓展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資源配置的變化和人均收入的差異。勞動力表現出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典型例題我國東南沿海某市原為農產品和部分輕工業原料生產基地,1990年開始積極吸引外資,調整產業結構,建立起以化工、機械、紡織、電子、服裝等為主的工業體系。下圖是該市1990—2010年產業結構變化圖。讀圖,完成1~2題。1.1990—2010年,該市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是( )A.第一產業比重持續快速下降 B.第二產業始終占主導地位C.第三產業比重變化最大 D.產業結構趨于優化D典型例題我國東南沿海某市原為農產品和部分輕工業原料生產基地,1990年開始積極吸引外資,調整產業結構,建立起以化工、機械、紡織、電子、服裝等為主的工業體系。下圖是該市1990—2010年產業結構變化圖。讀圖,完成1~2題。2.促進該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的措施是( )①逐漸將紡織、服裝企業向內地轉移 ②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 ③大量引進國外化工、機械項目 ④加快發展第三產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鞏固練習2015年,我國某服裝企業在盧旺達建立成衣制造廠,生產的服裝20%在盧旺達銷售,80%出口歐美國家。2015年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超過2 500家,其中民營中小企業超過70%。據此完成1~3題。1.該服裝企業在盧旺達建立成衣制造廠的有利條件是( )A.基礎設施好B.人工成本低C.本地市場大D.獲取信息快B鞏固練習2.我國在非洲投資的民營中小企業較多,主要是因為其( )A.工人素質高B.融資能力強C.適應能力強D.研發能力強C2015年,我國某服裝企業在盧旺達建立成衣制造廠,生產的服裝20%在盧旺達銷售,80%出口歐美國家。2015年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超過2 500家,其中民營中小企業超過70%。據此完成1~3題。鞏固練習3.要使走出去的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強起來,需要( )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產品C.增強售后服務D.符合國際標準A2015年,我國某服裝企業在盧旺達建立成衣制造廠,生產的服裝20%在盧旺達銷售,80%出口歐美國家。2015年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超過2 500家,其中民營中小企業超過70%。據此完成1~3題。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