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2024-2025學年北師大2024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學同步課件(56頁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2024-2025學年北師大2024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學同步課件(56頁ppt)

資源簡介

(共56張PPT)
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第三章 聲現象
北師大版2024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精做課件】
授課教師:********
班 級:********
時 間:********
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準確闡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能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發聲體及振動形式。
理解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掌握聲音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的特點,知道真空不能傳聲。
了解聲速的概念,記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并能運用聲速相關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在探究聲音產生與傳播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聲音現象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交流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的條件。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特點及聲速的相關知識。
(二)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尤其是理解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原理。
運用聲音傳播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現象。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播放一段包含多種聲音的音頻,如鳥鳴聲、汽車喇叭聲、音樂聲、雨聲等,提問學生:“同學們,剛剛我們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又是如何傳到我們耳朵里的呢?”
展示一些與聲音有關的生活現象圖片,如人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鼓面發聲時的振動等,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導入本節課的主題 ——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二)新課講授
1. 聲音的產生(12 分鐘)
(1)實驗探究:
教師演示實驗:用小錘敲擊音叉,讓學生觀察音叉的振動現象,然后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觀察水面濺起的水花,引導學生思考音叉的振動與聲音產生的關系。
學生分組實驗:每個小組發放一些實驗器材,如橡皮筋、直尺、鼓等,讓學生動手操作,使這些物體發聲,并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狀態。例如,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的振動;用手敲擊鼓面,觀察鼓面上紙屑的跳動等。
(2)分析歸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實驗現象和發現,然后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拓展舉例: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其他物體發聲時振動的例子,如吹笛子時空氣柱的振動、拉二胡時琴弦的振動等,加深學生對聲音產生原因的理解。
2. 聲音的傳播(18 分鐘)
(1)提出問題:聲音產生后,是如何傳播到我們耳朵里的呢?
(2)實驗探究:
固體傳聲實驗:教師讓一名學生趴在桌子一端,另一名學生在桌子另一端輕輕敲擊桌面,讓趴在桌子上的學生感受聲音,引導學生思考聲音是通過什么介質傳播的。
液體傳聲實驗: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有人在水中敲擊石塊,旁邊的魚聽到聲音后迅速游走,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氣體傳聲實驗: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各種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說明。
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將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讓學生觀察鬧鐘聲音的變化。隨著空氣逐漸被抽出,聲音越來越小,當玻璃罩內接近真空時,幾乎聽不到聲音,由此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
(3)分析歸納:組織學生討論聲音傳播的特點,教師總結得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真空不能傳聲。
(4)知識拓展:介紹聲速的概念,講解聲音在 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340m/s,并引導學生思考聲速與溫度等因素的關系,以及聲速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回聲測距等。
3. 課堂互動(5 分鐘)
組織學生進行 “聲音知識問答” 活動,提出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如 “正在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嗎?”“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速度哪個最快?” 等,讓學生搶答,答對給予小獎勵,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所學知識。
(三)課堂小結(5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速的相關知識。
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加深對聲音產生與傳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課堂練習(5 分鐘)
選擇題
(1)下列關于聲音產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 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C. 沒有發出聲音的物體一定沒有振動
D. 物體的振動停止后還會發出很弱的聲音
(2)聲音在下列哪種介質中傳播速度最快( )
A. 空氣 B. 水 C. 鋼鐵 D. 一樣快
(3)太空中的宇航員相互交談時使用無線電,這是因為( )
A. 用無線電交談比直接交談清晰
B. 宇航員距離遠直接交談聽不見
C. 太空中的噪聲太大直接交談聽不清
D. 太空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簡答題:為什么在古代,士兵們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聲音來判斷遠處是否有敵人的騎兵?
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講解答案,針對學生的易錯點進行重點分析。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實驗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對于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可進一步優化實驗裝置和講解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同時,在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時,應給予更多的啟發和指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5
課堂檢測
4
新知講解
6
變式訓練
7
中考考法
8
小結梳理
學習目錄
1
復習引入
2
新知講解
3
典例講解
課程講授
聲音的產生
實驗視頻:
新課探究
一、聲音的產生
說話或唱歌時,用手摸喉頭會有什么感覺?
探究一
喉頭在振動
在鼓面上撒一些紙屑,擊鼓時我們除了聽到鼓聲以外,還能看到什么現象?
探究二
紙屑在跳動
敲擊音叉,可以聽到音叉發聲,將細線懸掛的輕質小球與音叉接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
探究三
小球被彈起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某一位置做往復運動,這種運動叫作振動。
敲擊音叉時,音叉在振動
說話時聲帶在振動
敲鼓時鼓面在振動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作聲源。
找出下面物體發聲的聲源。

鼓面
翅膀
聲帶
氣體和液體能不能成為聲源?
吹響笛子時,笛孔處的手指感覺到氣流的振動
用筷子攪動水,水面振動,發出“嘩嘩”聲
它們主要是靠什么發聲的?你能再舉出一些有趣的發聲實例嗎?
賈湖骨笛
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之一
箜篌:我國特有的大型撥弦樂器
木琴
一種打擊樂器
弦樂器發出聲音時弦在不斷振動。
二胡
一、弦樂器
小提琴
吉他
二、管樂器
笛子
薩克斯風
葫蘆絲
管樂器發出聲音時空氣柱在不斷振動。
三、打擊樂器
鑼鼓
架子鼓
編鐘
打擊樂器發聲時樂器表面在不斷振動。
二、聲音的傳播
兩位同學可通過
“土電話”進行交流
水下的花樣游泳運動員在音樂伴奏聲中做出整齊優美的動作
運動員聽到
發令槍聲起跑
這些聲音是通過什么物體或物質傳播的?


空氣
1.探究聲音是怎樣向遠處傳播的
點擊圖片播放視頻
實驗表明:聲音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不能
聲音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呢?
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物質;
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作介質;
固體、氣體、液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
探究歸納:
你還能說出哪些氣體、液體、固體傳播聲音的實例嗎?
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一端的桌面上,堵住另一側的耳朵,另一個同學用手指甲輕刮桌面
找兩塊石頭,在水中敲打碰撞
上課時,我們都能聽見老師講課的聲音
聲速是描述聲音傳播的快慢的物理量。
2.聲速
常溫常壓下一些物質中的大致聲速 物質 聲速/(m/s) 物質 聲速/(m/s)
空氣 340 花崗石 6000
水 1500 鋼鐵 5000
硬橡皮 54 玻璃 5000~6000
一般情況下,v固體>v液體>v氣體
鐵路工人用鋼錘敲擊鐵
軌,通過聲音來判斷鐵軌是
否正常。假設你與鐵路工人
站在同一條鐵軌上相距170m,
當你看到工人師傅用鋼錘敲
擊一下鐵軌時,你能立即就聽到敲擊的聲音嗎?你有可能聽到幾次敲擊的聲音?
能立即聽到敲擊的聲音嗎?
有可能聽到幾次敲擊的聲音?
不能,因為聲音從敲擊位置傳播到人耳中需要一定的時間。
若將耳朵貼在鐵軌上,由于聲音在鋼鐵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可能先聽到通過鐵軌傳播的敲擊聲,再聽到通過空氣傳播的敲擊聲,共兩次。
聲音的傳播還會受到溫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溫度越高,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
常壓下,不同溫度的水和空氣中的大致聲速 溫度/℃ 聲速/(m/s) 溫度/℃ 聲速/(m/s) 空氣 水 空氣 水
0 331.3 1402 20 343.3 1482
5 334.3 1427 25 346.3 1498
10 337.3 1447 30 349.3 1508
15 340.3 1463 40 355.3 1526
3.聲波
在平靜的水面上投入一顆小石子,水面上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
音叉的振動使它附近的空氣時而變密、時而變疏,周圍的空氣就形成了一系列疏密相間的狀態,并且不斷地向遠方擴展,這就形成了聲波。
聲波傳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這種信號傳遞給大腦,我們就產生了聽覺。
4.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4.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聲源振動產生聲波
介質傳播
鼓膜振動
經其他組織
聽神經
大腦
歸納——聽到聲音的條件:
聲源振動產生聲音;
有傳播聲音的介質存在;
聽覺正常。
缺一不可
科學愛耳、護耳、用耳
二、聲音的反射
是誰在和
淘淘喊話?
對著山崖或高墻喊話,有時可以聽到回聲。這表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后,會被障礙物的表面反射。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遇到多孔或柔軟的物質會被吸收。被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
1. 回聲
2. 人能分辨出回聲的條件
聽到原聲和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
常溫常壓下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40m/s,你知道人與障礙物至少間隔多遠才能聽到回聲嗎?
至少間隔17m才能聽到回聲。
若聽到原聲和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不到0.1s,人無法將原聲和回聲分辨開來,此時人聽到聲音的時間就延長了,使人感覺聲音“加大”了。
在室內談話和播放音樂,人感覺聲音比在空曠的室外響亮
3. 回聲的控制與利用
一個聲音在室內反復出現的回聲次數太多,將導致前一個聲音的回聲與后一個聲音同時被人聽到,這樣就會出現聽不清楚的現象。
回聲的控制: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軟的物質會被吸收
劇院、錄音室等環境的墻壁通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狀,或采用柔軟的材料,減少聲波的反射,防止形成回聲。
回聲的利用:
1. 設計、建造大的廳堂時,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獲得適量的回聲,使聲音更為飽滿動聽,提高室內的音質。
2. 利用回聲可以測量距離:聲音從發出到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聲源處所走過的舉例,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2倍。
立體聲
人靠雙耳聽到的信息來判斷發聲物體的方位,從而對周圍的聲音有了立體的感覺。要使音響設備傳出的音樂有立體感,就要想辦法復原實際發生場景的效果。
在演奏音樂的舞臺上左右兩側各放置一個話筒,分兩路接收和記錄聲音信號。音響設備在播放時,將這兩路聲音分別放大,最終分別由左右兩只揚聲器播放出來。
設計一個測量空氣中聲速的方案,與其他同學交流你的測量方案,并實際測一測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
實驗原理: 。
實驗器材,如:卷尺、停表、發令槍等。
實驗步驟:
量出一段直線距離 s (如 500 m),一名同學持發令槍在起點發令,另一名同學在終點看到發令槍冒煙時按一下停表,聽到槍聲時再按一下停表,記錄時間間隔 t,再根據公式計算出空氣中的聲速。
AC
1. 在下列事例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
A.說話時,把手指放在喉頭處能感覺到喉頭在振動
B.彈撥吉他上的不同琴弦,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
C.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中,看到水花飛濺
D.放在密封玻璃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在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的過程中鈴聲逐漸減小
習題練習
2. 如圖所示,胡琴是一種弓弦樂器,它主要是靠什么振動發出聲音的 口琴是一種小型的吹奏樂器,它主要是靠什么振動發出聲音的
習題練習
答:胡琴是靠弓摩擦弦,弦振動發出聲音的;口琴是靠內部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當吹或吸氣時, 氣流通過口琴的金屬簧片, 使其振動, 從而產生聲音。
3. 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s。據此,要想聽到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習題練習
A
核心知識梳理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______運動,這種運
動叫作振動。
2.聲音是由物體______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作______。
3.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物質。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作_______。
往復
振動
聲源
介質
4.物體的振動使它附近的空氣時而變密、時而變疏,周圍的
空氣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狀態,并且不斷地向遠方擴展,這
就形成了______。
聲波
5.人能分辨出回聲的條件:聽到原聲和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
在____ 以上。
0.1
知識點1 聲音的產生
1.判斷下列各種聲音的聲源。
(1)在物理課堂上,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是由______振
動產生的。
(2)如圖所示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發出的宮、
商、角、徵、羽五音是由______振動產生的。
聲帶
空氣
(3)用古箏演奏時的聲音是由____振動產生的。

(第1題)
(4)“嘩嘩”的流水聲是由____振動產生的。

返回
(第2題)
2. 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聲音的
產生”的實驗裝置。
(1)實驗時,小明用錘敲擊音叉,既能聽到音
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______________。由
此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乒乓球被彈開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______(選填“能”或
“不能”)聽到聲音。
不能
(3)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動,這種研究
方法叫作________。
轉換法
(第2題)
返回
知識點2 聲音的傳播
3.[2024·咸陽期末]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中表演時,____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岸上廣播播放的音樂,這是因為
聲音可以在______中傳播。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
中的傳播速度____(選填“快”或“慢”)。

液體

返回
4.吹笛子時,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________振動產生的;笛
聲以____的形式傳播,通過______傳到人的耳朵,引起耳朵
內的______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信號傳遞
給大腦,產生聽覺。
空氣柱

空氣
鼓膜
返回
5. 如圖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電
鈴懸掛在連有抽氣機的密閉玻璃罩內,用
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該過
程中聽到的聲音逐漸______(選填“變大”
或“變小”);然后向玻璃罩內逐漸充氣,
變小
變大
不能
該過程中聽到的聲音逐漸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
推理:聲音______在真空中傳播。
返回
6. 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
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
馬蹄聲。其原因是______、箭筒等固體能夠傳聲,且比空氣
傳聲的速度____;同時箭筒的空腔也起了______(選填“分散”
或“收集”)聲音的作用。
大地

收集
返回
知識點3 聲音的反射 回聲
7.[2024·東莞月考]要區分原聲和回音,兩者的時間間隔在
以上。小峰在臥室說話,感覺自己的聲音很大,他
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分辨出回聲,因為小峰距離墻
壁不大于____ (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此時回聲______(選填“加強”或“減弱”)了原聲。
不能
17
加強
【點撥】人耳能夠聽到回聲的最小距離
;小峰在臥室說話,感
覺自己的聲音好大,他不能分辨出回聲,一般臥室不大于
,此時回聲加強了原聲。
返回
8. 我國古人發明的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之
一。明代《詢芻錄》中記載“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
如箏鳴,故名風箏”。文中聲音的發聲體是( )
C
A. 鳶 B. 竹 C. 風 D. 箏
返回
9. 中國航天員在夢天實驗艙進行“天宮課堂”授課
時,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
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D
A. 航天員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 航天員的聲音是由空氣直接傳播到地球的
C. 航天員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D. 艙內航天員之間的交流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返回
10. [2025·成都期中]如圖所示為一種身
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
一個聲波信號,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
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
B
A. B. C. D.
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 。
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空氣中的聲速取 ,
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小結
課程講授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聲音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
回聲
一般在固體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聲速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松阳县| 滕州市| 海原县| 上虞市| 青龙| 准格尔旗| 沐川县| 金阳县| 桃源县| 德格县| 上虞市| 同江市| 陇西县| 商河县| 崇礼县| 阳江市| 镇雄县| 涞源县| 郎溪县| 台中县| 阜城县| 栾城县| 珲春市| 体育| 铜陵市| 通河县| 灌南县| 阿拉善左旗| 黄大仙区| 琼结县| 保靖县| 吉安县| 静海县| 湄潭县| 盘山县| 文昌市| 延庆县| 寿宁县| 城口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