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第三章 聲現象北師大版2024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精做課件】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準確闡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能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發聲體及振動形式。理解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掌握聲音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的特點,知道真空不能傳聲。了解聲速的概念,記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并能運用聲速相關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在探究聲音產生與傳播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聲音現象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通過小組合作實驗,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交流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的條件。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特點及聲速的相關知識。(二)教學難點設計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尤其是理解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原理。運用聲音傳播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現象。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演示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 分鐘)播放一段包含多種聲音的音頻,如鳥鳴聲、汽車喇叭聲、音樂聲、雨聲等,提問學生:“同學們,剛剛我們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又是如何傳到我們耳朵里的呢?”展示一些與聲音有關的生活現象圖片,如人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鼓面發聲時的振動等,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導入本節課的主題 ——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二)新課講授1. 聲音的產生(12 分鐘)(1)實驗探究:教師演示實驗:用小錘敲擊音叉,讓學生觀察音叉的振動現象,然后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觀察水面濺起的水花,引導學生思考音叉的振動與聲音產生的關系。學生分組實驗:每個小組發放一些實驗器材,如橡皮筋、直尺、鼓等,讓學生動手操作,使這些物體發聲,并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狀態。例如,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的振動;用手敲擊鼓面,觀察鼓面上紙屑的跳動等。(2)分析歸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實驗現象和發現,然后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3)拓展舉例: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其他物體發聲時振動的例子,如吹笛子時空氣柱的振動、拉二胡時琴弦的振動等,加深學生對聲音產生原因的理解。2. 聲音的傳播(18 分鐘)(1)提出問題:聲音產生后,是如何傳播到我們耳朵里的呢?(2)實驗探究:固體傳聲實驗:教師讓一名學生趴在桌子一端,另一名學生在桌子另一端輕輕敲擊桌面,讓趴在桌子上的學生感受聲音,引導學生思考聲音是通過什么介質傳播的。液體傳聲實驗: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有人在水中敲擊石塊,旁邊的魚聽到聲音后迅速游走,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氣體傳聲實驗: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各種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說明。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將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讓學生觀察鬧鐘聲音的變化。隨著空氣逐漸被抽出,聲音越來越小,當玻璃罩內接近真空時,幾乎聽不到聲音,由此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3)分析歸納:組織學生討論聲音傳播的特點,教師總結得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真空不能傳聲。(4)知識拓展:介紹聲速的概念,講解聲音在 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340m/s,并引導學生思考聲速與溫度等因素的關系,以及聲速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回聲測距等。3. 課堂互動(5 分鐘)組織學生進行 “聲音知識問答” 活動,提出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如 “正在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嗎?”“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速度哪個最快?” 等,讓學生搶答,答對給予小獎勵,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所學知識。(三)課堂小結(5 分鐘)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聲,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速的相關知識。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加深對聲音產生與傳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四)課堂練習(5 分鐘)選擇題(1)下列關于聲音產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 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C. 沒有發出聲音的物體一定沒有振動D. 物體的振動停止后還會發出很弱的聲音(2)聲音在下列哪種介質中傳播速度最快( )A. 空氣 B. 水 C. 鋼鐵 D. 一樣快(3)太空中的宇航員相互交談時使用無線電,這是因為( )A. 用無線電交談比直接交談清晰B. 宇航員距離遠直接交談聽不見C. 太空中的噪聲太大直接交談聽不清D. 太空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簡答題:為什么在古代,士兵們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聲音來判斷遠處是否有敵人的騎兵?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講解答案,針對學生的易錯點進行重點分析。五、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實驗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對于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可進一步優化實驗裝置和講解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同時,在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時,應給予更多的啟發和指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課程講授聲音的產生實驗視頻:新課探究一、聲音的產生說話或唱歌時,用手摸喉頭會有什么感覺?探究一喉頭在振動在鼓面上撒一些紙屑,擊鼓時我們除了聽到鼓聲以外,還能看到什么現象?探究二紙屑在跳動敲擊音叉,可以聽到音叉發聲,將細線懸掛的輕質小球與音叉接觸,你會觀察到什么現象?探究三小球被彈起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某一位置做往復運動,這種運動叫作振動。敲擊音叉時,音叉在振動說話時聲帶在振動敲鼓時鼓面在振動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作聲源。找出下面物體發聲的聲源。弦鼓面翅膀聲帶氣體和液體能不能成為聲源?吹響笛子時,笛孔處的手指感覺到氣流的振動用筷子攪動水,水面振動,發出“嘩嘩”聲它們主要是靠什么發聲的?你能再舉出一些有趣的發聲實例嗎?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之一箜篌:我國特有的大型撥弦樂器木琴一種打擊樂器弦樂器發出聲音時弦在不斷振動。二胡一、弦樂器小提琴吉他二、管樂器笛子薩克斯風葫蘆絲管樂器發出聲音時空氣柱在不斷振動。三、打擊樂器鑼鼓架子鼓編鐘打擊樂器發聲時樂器表面在不斷振動。二、聲音的傳播兩位同學可通過“土電話”進行交流水下的花樣游泳運動員在音樂伴奏聲中做出整齊優美的動作運動員聽到發令槍聲起跑這些聲音是通過什么物體或物質傳播的?線水空氣1.探究聲音是怎樣向遠處傳播的點擊圖片播放視頻實驗表明:聲音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不能聲音能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呢? 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物質; 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作介質; 固體、氣體、液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探究歸納:你還能說出哪些氣體、液體、固體傳播聲音的實例嗎?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一端的桌面上,堵住另一側的耳朵,另一個同學用手指甲輕刮桌面找兩塊石頭,在水中敲打碰撞上課時,我們都能聽見老師講課的聲音聲速是描述聲音傳播的快慢的物理量。2.聲速常溫常壓下一些物質中的大致聲速 物質 聲速/(m/s) 物質 聲速/(m/s)空氣 340 花崗石 6000水 1500 鋼鐵 5000硬橡皮 54 玻璃 5000~6000一般情況下,v固體>v液體>v氣體鐵路工人用鋼錘敲擊鐵軌,通過聲音來判斷鐵軌是否正常。假設你與鐵路工人站在同一條鐵軌上相距170m,當你看到工人師傅用鋼錘敲擊一下鐵軌時,你能立即就聽到敲擊的聲音嗎?你有可能聽到幾次敲擊的聲音?能立即聽到敲擊的聲音嗎?有可能聽到幾次敲擊的聲音?不能,因為聲音從敲擊位置傳播到人耳中需要一定的時間。若將耳朵貼在鐵軌上,由于聲音在鋼鐵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可能先聽到通過鐵軌傳播的敲擊聲,再聽到通過空氣傳播的敲擊聲,共兩次。聲音的傳播還會受到溫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溫度越高,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越大。常壓下,不同溫度的水和空氣中的大致聲速 溫度/℃ 聲速/(m/s) 溫度/℃ 聲速/(m/s) 空氣 水 空氣 水0 331.3 1402 20 343.3 14825 334.3 1427 25 346.3 149810 337.3 1447 30 349.3 150815 340.3 1463 40 355.3 15263.聲波在平靜的水面上投入一顆小石子,水面上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音叉的振動使它附近的空氣時而變密、時而變疏,周圍的空氣就形成了一系列疏密相間的狀態,并且不斷地向遠方擴展,這就形成了聲波。聲波傳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這種信號傳遞給大腦,我們就產生了聽覺。4.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點擊圖片查看大圖4.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點擊圖片查看大圖聲源振動產生聲波介質傳播鼓膜振動經其他組織聽神經大腦歸納——聽到聲音的條件: 聲源振動產生聲音; 有傳播聲音的介質存在; 聽覺正常。缺一不可科學愛耳、護耳、用耳二、聲音的反射是誰在和淘淘喊話?對著山崖或高墻喊話,有時可以聽到回聲。這表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后,會被障礙物的表面反射。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遇到多孔或柔軟的物質會被吸收。被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1. 回聲2. 人能分辨出回聲的條件聽到原聲和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常溫常壓下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40m/s,你知道人與障礙物至少間隔多遠才能聽到回聲嗎?至少間隔17m才能聽到回聲。若聽到原聲和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不到0.1s,人無法將原聲和回聲分辨開來,此時人聽到聲音的時間就延長了,使人感覺聲音“加大”了。在室內談話和播放音樂,人感覺聲音比在空曠的室外響亮3. 回聲的控制與利用一個聲音在室內反復出現的回聲次數太多,將導致前一個聲音的回聲與后一個聲音同時被人聽到,這樣就會出現聽不清楚的現象。回聲的控制: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軟的物質會被吸收劇院、錄音室等環境的墻壁通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狀,或采用柔軟的材料,減少聲波的反射,防止形成回聲。回聲的利用:1. 設計、建造大的廳堂時,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獲得適量的回聲,使聲音更為飽滿動聽,提高室內的音質。2. 利用回聲可以測量距離:聲音從發出到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聲源處所走過的舉例,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2倍。立體聲人靠雙耳聽到的信息來判斷發聲物體的方位,從而對周圍的聲音有了立體的感覺。要使音響設備傳出的音樂有立體感,就要想辦法復原實際發生場景的效果。在演奏音樂的舞臺上左右兩側各放置一個話筒,分兩路接收和記錄聲音信號。音響設備在播放時,將這兩路聲音分別放大,最終分別由左右兩只揚聲器播放出來。設計一個測量空氣中聲速的方案,與其他同學交流你的測量方案,并實際測一測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如:卷尺、停表、發令槍等。實驗步驟:量出一段直線距離 s (如 500 m),一名同學持發令槍在起點發令,另一名同學在終點看到發令槍冒煙時按一下停表,聽到槍聲時再按一下停表,記錄時間間隔 t,再根據公式計算出空氣中的聲速。AC1. 在下列事例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說話時,把手指放在喉頭處能感覺到喉頭在振動B.彈撥吉他上的不同琴弦,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C.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中,看到水花飛濺D.放在密封玻璃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在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的過程中鈴聲逐漸減小習題練習2. 如圖所示,胡琴是一種弓弦樂器,它主要是靠什么振動發出聲音的 口琴是一種小型的吹奏樂器,它主要是靠什么振動發出聲音的 習題練習答:胡琴是靠弓摩擦弦,弦振動發出聲音的;口琴是靠內部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當吹或吸氣時, 氣流通過口琴的金屬簧片, 使其振動, 從而產生聲音。 3. 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應大于0.1s。據此,要想聽到回聲,人離障礙物的距離應( )A.大于17m B.大于34mC.小于17m D.小于34m習題練習A核心知識梳理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______運動,這種運動叫作振動。2.聲音是由物體______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作______。3.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物質。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作_______。往復振動聲源介質4.物體的振動使它附近的空氣時而變密、時而變疏,周圍的空氣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狀態,并且不斷地向遠方擴展,這就形成了______。聲波5.人能分辨出回聲的條件:聽到原聲和聽到回聲的時間間隔在____ 以上。0.1知識點1 聲音的產生1.判斷下列各種聲音的聲源。(1)在物理課堂上,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是由______振動產生的。(2)如圖所示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發出的宮、商、角、徵、羽五音是由______振動產生的。聲帶空氣(3)用古箏演奏時的聲音是由____振動產生的。弦(第1題)(4)“嘩嘩”的流水聲是由____振動產生的。水返回(第2題)2. 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小明用錘敲擊音叉,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乒乓球被彈開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音叉,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不能(3)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動,這種研究方法叫作________。轉換法(第2題)返回知識點2 聲音的傳播3.[2024·咸陽期末]花樣游泳運動員在水中表演時,____(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岸上廣播播放的音樂,這是因為聲音可以在______中傳播。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____(選填“快”或“慢”)。能液體快返回4.吹笛子時,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________振動產生的;笛聲以____的形式傳播,通過______傳到人的耳朵,引起耳朵內的______振動,再經過其他組織刺激聽神經,把信號傳遞給大腦,產生聽覺。空氣柱波空氣鼓膜返回5. 如圖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電鈴懸掛在連有抽氣機的密閉玻璃罩內,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該過程中聽到的聲音逐漸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然后向玻璃罩內逐漸充氣,變小變大不能該過程中聽到的聲音逐漸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推理:聲音______在真空中傳播。返回6. 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士兵枕著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其原因是______、箭筒等固體能夠傳聲,且比空氣傳聲的速度____;同時箭筒的空腔也起了______(選填“分散”或“收集”)聲音的作用。大地快收集返回知識點3 聲音的反射 回聲7.[2024·東莞月考]要區分原聲和回音,兩者的時間間隔在以上。小峰在臥室說話,感覺自己的聲音很大,他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分辨出回聲,因為小峰距離墻壁不大于____ (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此時回聲______(選填“加強”或“減弱”)了原聲。不能17加強【點撥】人耳能夠聽到回聲的最小距離;小峰在臥室說話,感覺自己的聲音好大,他不能分辨出回聲,一般臥室不大于,此時回聲加強了原聲。返回8. 我國古人發明的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之一。明代《詢芻錄》中記載“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文中聲音的發聲體是( )CA. 鳶 B. 竹 C. 風 D. 箏返回9. 中國航天員在夢天實驗艙進行“天宮課堂”授課時,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DA. 航天員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B. 航天員的聲音是由空氣直接傳播到地球的C. 航天員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D. 艙內航天員之間的交流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返回10. [2025·成都期中]如圖所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一個聲波信號,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BA. B. C. D.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 。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空氣中的聲速取 ,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小結課程講授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速回聲一般在固體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聲速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