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題號678101112答案CBDAACBB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10分)(1)①.618年②.開元盛世③.陳橋兵變④.王安石(每空1分,錯字別字不得分,共4分)(2)“為君之道”:以民為本(或心存百姓)。(2分)革新措施: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答任何一點,可得2分)(3)治國智慧:關注民生,重視百姓利益:重視改革創新:善于處理各種關系(如君臣關系、民族關系等)。(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14.(11分)(1)原因:北人南遷,帶去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大運河的開通,促進江南地區的開發。(2分)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1分)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①城市:東京。(1分)糧倉位置: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1分)變化:經濟重心到南宋時期最終完成。(2分)②名稱:交子。(1分)原因:金屬貨幣流通量小: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商品流通需求: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每點1分,共2分)作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任選一個作答即可)(1分)(3)社會安定:發達的交通:統治者重視:人口增加等。(每點1分,共2分)啟示:要興修水利,不斷改進生產工具:要重視農業生產發展。(2分)15.(15分)(1)和親:文成公主入藏:(1分)原因:鞏固統治:加強邊疆地區的管理:發展進步的民族觀;吸取歷史經驗與教訓。(2分)(2)共同點:都與宋訂立和約:(1分)①黨項族:(1分)歷史意義:使中原與少數民族政權保持著和平穩定的局面:促進了邊疆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2分)(3)原因:收復燕云十六州:(1分)影響:宋軍無力收復燕京,反而引導金人來夾攻,燕京投降。(1分)事跡: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1分)分界線:淮水至大散關一線。(1分)(4)意義: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的分裂割據和政權并立的局面:為以后得各朝代保持統一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1分)表現:各少數民族與漢族相互學習、和諧相處、自然同化。(答任何一點,可得1分)認識: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和為主流: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交融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促進了統一民族國家的發展等。(答任何一點,可得2分)隴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卷)時期史實三國時期孫權深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七年級歷史隋朝隋煬帝派人三赴流求:《隋書》中有對流求的專門記載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注意事項唐高宗獵豹圖武則天泛龍舟圖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6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A.新疆B。南海C.臺灣D.西藏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量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個圖像史料與文康史料相互印正②絲細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1山,元潮時,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以及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號,同時用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或)。③盛唐文化對中亞地區影響深遠④端午節劃龍舟是撒馬爾罕特有習俗煙,逐漸交融。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L.維吾爾族B.回族C契丹族D.白族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3④D.②③④12,從歷史地圖中崩識、獲取信息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觀察下列不同時期形勢圖,其所體現出的歷史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5.唐朝時期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唐朝與海外發生官方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70余個。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發展趨勢是(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A.唐朝社會安定經濟發達B.唐朝對外交通發達鄉(鎮)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C.唐朝對外政策開放開明D.唐朝文化世界領先1.隋朝的歷史與秦朝有很多相似處,主要包括(6.下表為北未時期樞密院部分官員情況統計。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北宋時期(①都結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②都因殘暴統治而滅亡官職類型來自于文職來自于武職總人數學校③都修結了京杭大運河④都對遼東進行征戰⑤都有制度創新且影響深遠樞密院正職54人A.①23B.(①2④C.0②⑤D.①2③618人72人2。“它的耕作方式從問歇運動到持續運動、從淺耕到深耕。使耕作速度加快、耕植深度加深、耕作樞密院副職108人21人129人A蕩捕別據的品面在不斷重用B,各民族間交融趨勢受到阻礙質量提升、耕作區域擴展。”材料中的“它”是()A.推行崇文抑式方針B.在地方設置轉運使0.南方地區得到初步開發D.由民族政權并立走向大一紛班級C.在各州府設置通判D,取消節度使收稅權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7.12世紀初,是中國歷史上風云變幻的時代,米、遼、金、夏共同演鋒盛世與亂世中的黃金時代。下列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圖示中,能夠正確展示與北宋政權并立的形勢示意圖的是1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姓名北宋西雙遼村料一北西遼北宋西夏北宋考號如果把一個王朝的興衰過程看作一個拋物線形狀(下圖所示),那么A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8.歷史事實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習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北宋時,將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B.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有了棉紡織工具C宋朝,廣州、泉州、明州所造的海船配有指南針圖一唐朝前期疆域圖圖二北宋前期逼戰域圖618年755年907年D.南方經濟的發展,與其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密切相關(1)材料一與圖一相關的是一年李淵稱帝,建立店潮,定都長安;唐玄宗統治期間,政治穩A.隋末農民戰爭B.藩鎮割據C.黃巢起義D.安史之9.一般將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為;圖二是960年,后周大4.1965年考古學家在中亞的絲路古城數馬爾罕發據出大量大使廳壁畫,據學者考證,北墻所繪為唐高宗為歷史根據的史料。如果要研究元朝歷史,下列屬于第一手史料的是(將趙匡凱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定都東京(今開封),他就是宋太祖:為了擺脫統治獵豹和武則天泛龍舟圖(見如圖),這與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記載的“北壁繪華夏天子”的內容一致。A電視劇《忽必烈傳奇》B.元出土的雜劇陶俑危機,實現高國強兵,1069年未神宗任用主持變法。以上材料說明()C,關于成吉思汗的傳說D.明朝宋篷編寫的《元史》材料二“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大跟)以啖(吃)腹,腹飽而身斃。”10.根據下表中的史實,可知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制的一部分的是(2)材料二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為君之道”?(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能夠體現唐太宗在經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 歷史 --答.pdf 陜西省寶雞市隴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