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那里(尼羅河兩岸)的農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獲了。”在生產技術低下的古代,這種靠天幫忙便可獲取豐碩果實的方式,令古埃及一片繁榮,使得這里成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尼羅河風光青尼羅河流經高原山地氣候區和熱帶草原氣候區,白尼羅河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尼羅河水絕大部分來自干濕季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尼羅河的上游部分有冰川和積雪,夏季氣溫升高,冰川和積雪融化,增加了河流的水量。因而每年有明顯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結合圖,找出尼羅河的兩條支流——青尼羅河、白尼羅河流經了哪些氣候區。試推斷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尼羅河西岸和三角洲是埃及的主要農業區,尼羅河攜帶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而成的肥沃土壤,提供寶貴的淡水資源。尼羅河自南向北貫穿埃及全境,被埃及人民盛贊為哺育他們的“生命之河”。埃及尼羅河流域灌溉區分布議一議,埃及人民為什么盛贊尼羅河是哺育他們的“生命之河”?第一節七年級下冊 湘教版第1課時你需做到在地圖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埃及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聯系埃及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如何因地制宜發展工農業和旅游業。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埃及的種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點。目錄埃及沙漠廣布貳地跨兩洲壹富有特色的旅游業叁壹地跨兩洲埃及地形埃及位于非洲 部,領土還包括 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 半島。請簡要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紅海尼羅河開羅利 比 亞沙特阿拉伯蘇 丹非洲亞洲蘇伊士運河蘇伊士北臨 ;東臨 ,西與 相鄰,南與 相鄰。東北西奈地中海紅海比利時蘇丹在地圖中找到與蘇伊士運河,并分析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溝通紅海與地中海,聯結大西洋與印度洋。大大縮短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沿岸各港口之間的航程。可通行28萬噸滿載貨輪和56萬噸級空載油輪。每年通過的船舶量與貨運量在國際運河中居首位。交通要沖——蘇伊士運河埃及面積100.1萬平方千米,2021年人口1.04億人,其中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首都開羅位于尼羅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主要居民阿拉伯人為主語言通行阿拉伯語宗教以伊斯蘭教為主埃及首都 開羅埃及地形分布埃及的陸上鄰國有利比亞、蘇丹、以色列、巴勒斯坦。活動P92讀圖,完成相關任務。找出紅海、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尼羅河、開羅、西奈半島以及埃及的陸上鄰國。埃及地形分布埃及既是亞、非兩洲之間的陸路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說一說,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貳沙漠廣布讀圖認圖:觀察埃及的地形圖,說一說埃及的地形特征。尼羅河三角洲南高北低,以低矮高原為主埃及北部沿海屬于地中海氣候,降水量稍多。其余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沙漠占埃及國土面積的90%以上,可稱為“沙漠之國”。埃及大部分地區屬 氣候,特征是 。北部地中海沿岸屬 氣候,特征是 。熱帶沙漠地中海觀察氣候圖,描述埃及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少雨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埃及讀尼羅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區夜間燈火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埃及哪里的燈光最亮,最密集?尼羅河沿岸,以及下游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埃及人選擇在尼羅河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居住有哪些有利條件?地形土壤水源航運漁業①提供水源②發展水運③漁業和旅游業④帶來肥沃土壤,發展農業。⑤對外聯系的交通要道。合作①提供水源②發展水運③漁業和旅游業④帶來肥沃土壤,發展農業。⑤對外聯系的交通要道活動P93 想一想,尼羅河對于埃及人民生產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叁發展中的工農業主要部門有:石油化學工業地位突出。石油化學電力鋼鐵機械制造紡織食品埃及主要礦產和農作物分布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甘蔗和水稻等,當地生產的長絨棉以其優良品質享譽世界。農業生產集中在灌溉條件好的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區活動P93 讀圖,找出埃及的主要農作物,說出它們的分布特點。埃及長絨棉是紡織工業的上等原料,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素有“白金”的美稱。埃及種植棉花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條件?熱帶沙漠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堆積肥沃的土壤。尼羅河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合作探究肆富有特色的旅游業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埃及旅游業發達,國際旅游收入是其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阿斯旺大壩為了更充分地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埃及從1960年開始,歷時10年,在尼羅河上興建了一座高110多米的阿斯旺大壩,形成了巨大的納賽爾水庫,創造了發電、防洪、灌溉、養殖、旅游等綜合效益,對埃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活動:根據下列資料,完成相關任務。阿布·辛拜勒神廟面朝尼羅河,背靠廣闊的沙漠高地。一年中有兩天的清晨,太陽光可從阿布·辛拜勒神廟的大門射入,穿過60多米長的廟廊照射到神廟盡頭的石像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被稱為“太陽節”。20世紀60年代,為避免興建阿斯旺大壩后神廟被淹沒,埃及政府將其按原樣整體搬遷后移180米,比原址高65米。搬遷后的阿布·辛拜勒神廟P95活動 1.阿布·辛拜勒神廟搬遷后,太陽節奇觀出現的日期推遲了一天。根據地球運動的原理,說一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偏差?2.阿布·辛拜勒神廟的成功搬遷,對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具有哪些重要意義?阿布·辛拜勒神廟搬遷后,由于地勢下沉等原因,神廟相對于太陽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可能導致太陽光線照射到神廟內室圣壇上的雕像的時間發生偏移。這次搬遷行動提高了全球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促使更多人認識到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保護的必要性。搬遷后的神廟成為了著名的旅游景點,促進了可持續旅游的發展,同時為當地社區帶來了經濟利益。P95 3.議一議,在神廟搬遷過程中,政府部門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①資金問題②技術挑戰③國際合作與協調④就業與生計問題⑤安置問題⑥文物保護與修復埃及地理位置亞、非之間的陸路交通要沖、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自然環境工農業旅游業非洲東北角,橫跨亞、非兩大洲干旱——沙漠廣布國際旅游收入是其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主要部門:石油等盛產優質長絨棉集中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區規模在非洲僅次于南非農業工業在古代埃及每年一定時期,尼羅河的水位會升高,溢出河床,流向兩岸。河水退后,留下一層肥沃的淤泥,農民只需將種子撒在潮濕、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靜待來年的好收成。可以說,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孕育了古埃及燦爛的文明。讀埃及地圖及尼羅河上游氣候資料圖,完成下面小題。1.尼羅河定期泛濫的時間是( )A.3月—5月B.6月—10月C.11月一次年1月D.1月—2月2.埃及棉花分布的特點是( )A.全國均勻分布B.集中在紅海沿岸C.集中在尼羅河沿岸D.集中在地中海沿岸3.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下列能體現古埃及文明的是( )A.自由女神像B.泰姬陵C.悉尼歌劇院D.獅身人面像尼羅河孕育了埃及農耕文明。下圖為埃及部分農作物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埃及大部分地區( )A.氣候干旱B.植被茂盛C.水源豐富D.森林廣布5.尼羅河給沿岸地區農業生產帶來的有利條件是( )①降水豐富②熱量充足③灌溉水源④肥沃土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納賽爾水庫的建成使尼羅河下游兩岸( )A.氣溫升高B.光照更強C.旱澇減輕D.土壤肥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