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沖刺01歷史L版答案與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反映出戰(zhàn)國時期因災荒,梁惠王通過遷移百姓和調運糧食的方式來緩解饑荒,促進了人口大規(guī)模遷移,體現政策調整對社會流動的推動作用,故D項正確。材料中的“兇”是指災荒,而非兼并戰(zhàn)爭,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轉移糧食,不是販運貿易,B項錯誤:人口遷移并非等級秩序遭到破壞,C項錯誤。2.【答案】B【解析】兩漢時期沒有具體的“個人”觀念,是受到儒家倫理綱常的束縛,魏晉時期人們用作為個人的“人”來審視自己以及周圍的一切,說明人們從外在“道德”標準中解放出來,認識個體生命的價值,也即傳統的倫理綱常受到了挑戰(zhàn),故B項正確。魏晉時期正是門閥政治快速發(fā)展時期,A項錯誤;對“個人”的“人”的認識,無法體現佛道融入儒學之中,C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地方教化的信息,此時地方教化是否出現扭曲無法得知,D項錯誤。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唐政府在西域地區(qū)的商業(yè)運行方式和劍南道白練貿易發(fā)展的重要性,這必將推動絲綢治理的快速發(fā)展,故A項正確。兼收并蓄是兩項交流,這在材料中無法體現,B項錯誤:白練貿易的發(fā)展并非說明西域地方治理水平的提升,C項錯誤:唐朝政治中心在長安,并未再西移,D項錯誤4.【答案】D【解析】材料中“市中鬻者,一管百錢…都下粟麥至賤…斗值十錢”表明北宋初年的筆的價格遠高于糧價,體現當時社會對讀書寫字的重視,這與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國思想的引導密切相關,故D項正確。材料強調筆價與糧價的對比,而非說明市民生活得以豐富,A項錯誤;程朱理學成為主流思潮是在南宋后期,而非宋太宗時期,B項錯誤:糧價相對于筆價低,并非說明糧食產量不高,C項錯誤。5.【答案】C【解析】由“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或不鐘男子而鐘女人”“則于治家相夫課子,皆非無助”可知,材料反映了明末文人對江南才女持肯定態(tài)度,說明當時江南地區(qū)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傳統的封建倫理綱常受到沖擊,故C項正確。女子地位的提升,體現思想解放,沖擊了程朱理學,但程朱理學主流地位并未發(fā)生感動,A項錯誤:材料只能說明江南才女得到文人肯定,但并非說明民主啟蒙思想萌發(fā),B項錯誤:材料雖能體現女權得以發(fā)展,但在明末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時期并未出現實質性突破,D項錯誤。6.【答案】B【解析】京師同文館初創(chuàng)時課程為語言類,主要培養(yǎng)翻譯人才,后來擴大到自然科學領域,是為了培養(yǎng)翻譯、科技等綜合性人才,服務于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軍事、民用工業(yè)發(fā)展需求,故B項正確。開設的課程類型與生源拓寬無因果關系,A項錯誤: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之時,救亡圖存運動走向高漲,C項錯誤;京師同文館創(chuàng)辦之時,“中體西用”思想得以實踐,清廷并未調整統治思想,D項錯誤。7.【答案】A【解析】由“留學生所鼓吹的‘離經叛道’的思想,此后變成中國‘體制性遺產·”“現在要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知,材料反映出清末留學生推崇的民主政治得到政府支持,并把它付諸實踐,表明此時國人對政治制度的選擇作出了反思,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國人對向西方學習的內容有所反思,而非反對向西方學習,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清末新政的信息,C項錯誤:“離經叛道”的思想并非維新思想,D項錯誤8.【答案】C【解析】由“清儒考證之學…獨湖湘間被其風最稀”“更關心經濟、民政、吏治等實際問題”可知,材料反映出湖南地區(qū)崇尚經世致用,湖湘之人更關心經濟、民政、吏治等實際問題,積極修建鐵路、開辦學堂、創(chuàng)辦報刊,即重視與變革社會相結合,故C項正確。維新運動旨在救亡圖存、制度革新,而非僅僅改善民生,A項錯誤:維新思想是否在湖南最先萌發(fā),從材料中無法體現,B項錯誤:湖南省維新運動利于戊戌變法的出現與發(fā)展,但并非直接促成戊戊變法條件成熟,D項錯誤。9.【答案】C【解析】1933年2月,中央蘇區(qū)增設對外貿易總局,后在各重要口岸設分局,是為了應對國民政府對蘇區(qū)的經濟封鎖,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商業(yè)環(huán)境,緩解蘇區(qū)亟需的藥品、食鹽、布匹等必需品,贏得了廣大農工商群眾的對蘇區(qū)政權的支持,故C項正確。材料所述現象是基于國民政府對蘇區(qū)的經濟封鎖所致,A項錯誤:蘇維埃政府調整商業(yè)政策,與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無關,B項錯誤:1933年2月,國民政府已對蘇區(qū)進行經濟封鎖,D項錯誤。10.【答案】D【解析】材料“通過各地的土產交流會議、騾馬大會、藥材大會以及各種廟會的形式,組織和帶動私營商業(yè)來實現土產的交流”,反映黨和政府希望召開各類土產交流會刺激農村土特產品的銷售和各類貿易發(fā)展,從而活躍城鄉(xiāng)經濟,故D項正確。材料涉及土產交流會,與社會主義改造無關,A項錯誤:開展土產交流會是在活躍市場,而非完成土地改革,B項錯誤:活躍市場并非復興市場經濟,C項錯誤11.【答案】D【解析】據圖示可知,1998年我國廣告經營單位已形成了以國有企業(yè)單位和個人私營企業(yè)為主,兼有集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股份制企業(yè)和外商投資企業(yè)等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狀態(tài),各種經濟成分的廣告經營單位活躍在中國廣告市場上。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即經濟體制改革活躍了中國廣告業(yè),故D項正確。198年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成,資源配置機制還沒有發(fā)生變革,A項錯誤:材料僅涉及告業(yè),無法體現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率先實行多種所有制,B、C兩項均錯誤。12,【答案】B【解析】材料中“伴隨有一股夾雜若厭惡情緒的晦暗不明,將其描述為墮落的黑暗時代”“對邦憲民主的期待背道而馳”強調西方學界立足于19世紀西方民主政治需求來評價希臘化時代的歷史,即歷史研究深受19世紀西方這個特定時空的影響,故B項正確。歷史認識要立足于特定歷史情境來分析,而非一定是現代發(fā)展需求A項錯誤:材料僅說明西方學界對希臘化時代的評價轉向負面,而非說希臘化時代的歷史研究不受重視,C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古希臘文化研究復雜化的信息,D項錯誤。1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阿拉伯帝國占領伊朗高原后,雖然波斯人信仰伊教,但多數居民并非穆斯林,說明波斯人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響,并非受制于伊斯蘭教文化束縛,故D項正確。材料體現了阿拉伯帝國采用比較寬松的宗教政策,A項錯誤:材料強調波斯人保留本民族文化特性,而非強調民族文化的交融,B項錯誤:C頂與材料所述現象無關沖刺01歷史L版答案與解析第1頁2025屆沖刺01歷史L版9.1933年2月,蘇區(qū)的對外貿易局設在增設的政府機構“國民經濟人民委員部”下,后米還在福測試范圍:學科內綜合,共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建省、江西省各縣設立了外貿分局,在重要口岸設立了采購辦事處,拓究水陸貿易通道,蘇區(qū)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梁惠王對當時社會現象發(fā)牢騷問孟子:“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A.出于民族危機導致的經濟困境B.提升了蘇區(qū)的基層治理水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C.利于擴大蘇維埃政府群眾基礎D.促使國民政府實施經濟封鎖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這說明戰(zhàn)國時期10.1952年5月,黨中央規(guī)定:全國各地國營貿易組織和合作社必須迅速地、堅決地恢復和發(fā)展日A.兼并戰(zhàn)爭引發(fā)大規(guī)模移民B,區(qū)域間販運貿易日漸興盛常的業(yè)務,要通過各地的土產交流會議、騾馬大會、藥材大會以及各種廟會的形式,組織和帶動C。小農經濟沖擊了等級秩序D.玫策調整加速了社會流動私營商業(yè)來實現土產的交流。該規(guī)定2。兩漢時期沒有具體的“個體”或“個人”觀念,有的只是“慈父”“孝子”“仁君”“忠臣”等“角A,落實社會主義改造B,加快土地改革完成色化”的對“人”的代稱,魏晉時期人們直接回到作為個人的“人”的內心之中,審視自己以及C,促使市場經濟復興D.旨在活躍城鄉(xiāng)經濟遜周圍的一切.這一變化說明11.1998年全國廣告經營單位結構圖A,門閥政治影響力弱化B.儒家倫理受到了挑投其他,1127%C.佛道思想融入了儒學D,地方教化己出現扭曲外商投資企業(yè)3.唐代通過官府組織的自涼州(甘肅武威市)至敦煌再向伊州、西州、庭州(三地今屬于新疆)的0.81%企業(yè)運物,劍南道(治所為今成都)之練進入西域。胡商的貿易更將劍南之練通過市場環(huán)節(jié),帶到絲股份企業(yè),綢之路上的各個角落,河西白練貿易圈逐漸形成。唐政府該舉措11.71%A.加快陸上絲綢之路發(fā)展B.體現唐代兼孜并蓄政策C。提升西域地方治理水平D,說明政治中心西移趨向4。北宋初年汴京城中有賣筆者,“其筆甚大,全用勁毫,號散卓筆,市中鬻者,一管百錢”,相比之第體企事業(yè)下糧價“都下栗麥至戲…斗值十錢”。此類現象在當時杜公并不足奇。這反噴出宋代業(yè)20.63%A.科舉制豐富了市民生活B.理學日漸成為主流思湖該圖反映出當時中國C.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水平有限D。治國理念沖擊社會生活A,經濟資源配置機制發(fā)生變革B.對外開放引發(fā)產業(yè)結構調整明末文人對江南才女的言論統計表(部分C。廣告業(yè)案先實行多種所有制D.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社會活力人物作品觀點12.自19世紀以米,西方學界對希冊化時代的研究伴隨有一股夾雜著厭惡情緒的晦暗不明,將其描李費《答以女子學道余竊謂,欲論見之長短者,當如此,述為墮落的黑暗時代。這種“墮落”在:政治上表現為一種向君主專制演化的趨勢,與19世紀對邦為見短書》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憲民主的期待背道而馳,據此可得出趙世杰《精刻古今女史》海內靈秀,或不鐘男了而鐘女人。A.歷史認識須立足于現代需求B.歷史研究深受特定時空限制其稱靈秀者何?蓋美其詩文及其人也C.違背民主政治史實不受重視D.古希脂文化研究趨于復雜化誠能于婦職余閑,瀏覽墳素,諷習13,阿拉伯帝國建立后,波斯貴族、精英階層和一些百姓傾向于改奉伊斯蘭教。他們改用阿拉伯人:.......陳兆侖《生秋閣詩序》篇章,因以多識故典,大啟性靈,的姓名,但幾個世紀以來,波斯地區(qū)的大多數居民仍是非穆斯林,這取決于(則于治家相夫課子,皆非無助A,阿拉伯帝國宗教政策的嚴苛B.帝國戰(zhàn)爭促使文化出現交融該表說明當時江南地區(qū)C.伊朗高原民族遷徙相對較少D.波斯帝國有深厚的文化底獨A.,程朱理學地位出現撼動B.民主啟蒙思想己經萌發(fā)14,18世紀中后期法國咖啡館、酒吧等公共場所通過口頭途徑傳播報刊閱讀的內容,還出現了專門C.經濟發(fā)展沖擊了思想界D.女權運動有實質性突破的書報閱覽室。據史載,在1779年的巴黎,人們進入這樣的閱覽室一次付6個蘇(貨幣單位)。6.京師同文館初創(chuàng)時的課程僅限于中、英語言文字,較為單一。但從同治五年(1866)起,課程逐該現象漸擴展到化學、算學、醫(yī)學、天文、格致等自然科學領域。這種變化(A促使民族主義意識的覺醒B.成為法因大革命的導火線A.拓寬了洋務學堂的生源B.順應近代化發(fā)展的需求C,體現自由民主的政治訴求D.說明啟蒙運動的成效顯著C.表明數亡圖存運動高洗D.緣于清廷調整統治思想15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爆發(fā)以后,來自歐美國家的外交官、商人、海軍軍人、科學家以及其他各種7。清朝末年在日木東京等地一群中國留學生所鼓吹的“離經叛道”的思想,此后變成中因“體制性遺產”,以政府的力量推行下去。原米只是文人腦內所思考的東西,現在要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人物通過報紙、小冊子和各種書籍、以多種語言形式對拉美進行幾乎是面面俱到的描繪。此類描繪說明分。這表明早期殖民擴張的核心在拉美A,政治制度引起國人反思B.向西方學習思潮遭抵刺AB.拉美獨立運動引發(fā)國際干預C.拉美是歐美列強覘覦的對象C,清末新政解放民眾思想D,戊戌變法運動成效顯著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尚未形成8,錢穆曾指出,“清儒考證之學,盛起于吳皖而流衍于全國,獨湖湘間被其風最稀”。在維新運動中,16.1980-1988年美國共安置了約70萬難民,其中65萬來自越南、來切賽等10個國家,其中有7孫湖湘相之人更關心經濟、民政、吏治等實際問題,積極修建鐵路、開辦學堂、創(chuàng)辦報刊。據此可知。個是社會主義因家,而與美國臨近并發(fā)生嚴重政治危機的危地馬拉和圣薩爾瓦多,在整個80年代湖南省維新運動卻沒得到來自美因政府的任何援助。美國這種援助難民方式.以改善民生為核心內容B.源于維新思想最先萌發(fā)A,旨在弱化社會主義政權B.調整了癱民援助機制C.重視與變革社會相結合D.促成戊戌變法條件成熟C.采用馬歇爾計劃的做法D.利于化解東西方矛盾沖刺01歷史L版第1頁沖刺01歷史L版第2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沖刺01歷史 L版答案與解析.pdf 沖刺01歷史.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