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345678BCCDDAD910111213141516BADBAA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1)不同:目的:中國以發展友好關系,宣揚國威為主。西方以掠奪財富和建立殖民統治為主。方式:中國以和平交往為主。西方以殖民冒險和武力擴張為主。影響:中國擴大了影響力,傳播了中華文化,同周邊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西方獲取了制海權:掌控了世界貿易:給亞非拉國家帶來一定災難。發展趨勢:中國由積極對外領先世界到閉關鎖國,從開放到封閉。西方逐步成為世界霸主,建立起世界殖民體系;與此同時,西方還進行文化入侵,輸出西方至上的觀念,殖民文化歧視:西方殖民統治終被推翻。(8分)(說明:任答一個角度4分,兩個8分。)(2)重要性:地理角度: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岸線漫長,為我國的發展提供新的空間:海洋擁有豐富的礦產、生物、油氣、化學等資源,為我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支撐;在鞏固陸地經濟建設成果的同時,可以發展海洋經濟,增強區域國家聯系。歷史角度:近代西方列強主要從海上侵略中國,海洋是我國國防的前沿陣地,是我國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國家的安全和核心利益:海洋航道是我國的生命線:從陸上強國走向海洋強國,建設成為全面性強國:近代西方強國的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有利于制約海洋霸權主義,建設“和諧海洋”,實現合作共贏。(6分)(說明:任答一點2分,必須包含歷史和地理視角,單一視角最高4分。)歷史18.(1)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發展:世俗王權的興起;金屬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宗教改革的推動。(6分)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第1頁(共2頁)(說明:任答一點2分,三點6分。)(2)影響:有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促進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促進印刷業的發展;推動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促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加速民眾思想觀念轉變;拓展民眾視野。(6分)(說明:任答一點2分,三點6分。)19.(1)歷史背景:抗戰時期陜甘寧受日寇進攻襲擾的威脅: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戰積極反共:黨員的流動性大,黨的組織不健全,教育薄弱,加強黨的發展應對時局的迫切需要。特點: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理論學習與實際相結合;黨的規章制度體系化:重視對黨員干部的教育:教育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全面,形式多元。(8分)(說明:背景和特點各4分,任答一點2分,兩點4分。)(2)意義:加強了黨的組織性和凝聚力: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邊區的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為抗戰勝利創造條件:為建國后黨的建設積累了經驗。(6分)(說明:任答一點2分,三點6分。)20.12分(略)等級分值等級描述9—12觀點明確:能夠準確、充分運用史實來論證:條理清楚,邏輯關系清楚:表述完整,書寫規范。5-8觀點較明確,能夠運用相關史實予以說明,邏輯關系較清楚:表述基本完整,書寫欠規范。三0—4觀點不明確或無觀點:運用史實不夠準確,邏輯關系混亂;表述不完整,書寫不規范。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建議第2頁(共2頁)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專家認為,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些文化遺存已具備典型的王權特征。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裴李崗文化發掘的公共墓地B,陶寺文化出土的彩繪龍盤C.仰韶文化出土的彩繪型陶器D.半坡遺址出土的谷物遺存2.班固在《漢書》中對傳承至漢代的諸子思想有這樣的評價:(諸子百家)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班固意在A,突出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B.強調各派思想內涵的豐富C.指出各流派思想的互補性D,對秦朝滅亡進行深刻反思3.唐代《賦役令》規定:“縣令須親知所部富貧、丁中多少、人身強弱。凡差科,先富強,后貧弱:先多丁,后少丁。其賦役輕重、送納遠近,皆依此以為等差,豫為次第,務令均濟”。據此可知,《賦役令》的推行A,確定了資產為宗的征稅標準B.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稅負公平D.極大地簡化了征稅程序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4.表1是宋、遼、(西)夏、金時期的貨幣鑄造和使用情況。表中信息反映了政權宋遼(西)夏金貨幣年號錢(如太平通寶)漢字年號錢漢西夏文年鑄造圓形方孔形制仿宋號錢,形制仿宋漢字年號錢形制仿宋使用情況金屬貨幣和紙幣兼用以宋錢為主以宋錢為主沿用宋、遼貨幣表1A.少數民族政權鑄幣技術較薄弱B.地域差異影響經濟發展水平C.經濟優勢擴大了北宋軍事優勢D.經濟聯系緊密利于民族交融5,近年研究指出,徽商的原始資金常來自家族支持,并借助家族勢力展開商業競爭。商人在家成業就后回鄉購置田產,也會捐資修繕祠堂、購買族田來回饋家族。這一現象A,擴大了宗法制的影響B.反映觀念滯后限制了產業發展C.提高了徽商政治地位D.說明了宗族與商業的相互成就6.甲午戰前,中國沒有一個到日本去留學的學生。戰后只過了十年,在日本的留學生已達到8000多人。革命派和維新派的領導人,如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等,在遭到清政府追捕后也相繼去往日本。這說明A.甲午戰敗極大地沖擊了中國社會B.學習日本變法圖存成為社會共識C.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持續高漲D.清政府的封建統治己經土崩瓦解7.1914年,張吟俊試圖通過法律途徑實現自由婚姻,上海高等檢察院判決張吟俊應由其父擇配,并強調“未脫離父子關系則由父母主婚”。同一時期,毛彥文、蔣碧微等知識女性通過逃婚等方式抗爭婚姻包辦。這些現象A,表明自由婚姻已成為社會主流B.加快舊式家庭結構走向瓦解C.反映近代社會習俗變遷的艱難D.說明法制觀念逐漸深入人心8.1934年12月,錦屏縣楊和鈞受紅軍宣傳和行動的感召,寫下《板壁上的指南》,收錄于“侗民楊和鈞懷念紅軍詩歌手抄本”(圖1),該手抄本現藏于遵義會議紀念館,后被確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該文物《板壁上的指南》趕場天或是平常,賽上的農民或是行人來往人人的目光都投向板壁上因為板壁上有農民的指南。這指南是紅軍留下的宣傳標語它召喚窮苦農民站起來。打倒土豪劣紳,分田地奪政權,圖1扛起槍把東洋鬼子趕下海洋。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