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命題點專訓(二) 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1.(2024·遼寧沈陽模擬)某多細胞動物具有多種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種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兩者可組成多種有活性的CDK-cyclin復合體,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細胞周期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同一生物個體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間長短有差異B.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有序轉換受不同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C.抑制某種CDK-cyclin復合體的活性可使細胞周期停滯在特定階段D.一個細胞周期中,調控不同階段的CDK-cyclin復合體會同步發生周期性變化D [同一生物個體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的持續時間一般不同,A正確;根據題意“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可知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有序轉換受不同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B正確;由于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因此抑制某種CDK-cyclin復合體的活性可使對應階段的轉換受抑制,從而使細胞周期停滯在特定階段,C正確;由于一個細胞周期中,不同階段的變化不是同步的,因此調控不同階段的CDK-cyclin復合體不會同步發生周期性變化,D錯誤。]2.(2024·山東煙臺一模)姐妹染色單體通過粘連蛋白相互黏附而不能分離。分離酶(SEP)可水解粘連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編碼的兩種蛋白調控:SCR蛋白與SEP結合抑制其活性,而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間期表達B.SEP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常C.APC蛋白失活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不能正常分離D.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的表達說明細胞發生了分化D [由題意可知,分離酶(SEP)可水解粘連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編碼的SCR蛋白和APC蛋白調控,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形成姐妹染色單體,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間期表達,A正確;SEP的功能異常,導致粘連蛋白不能正常水解,可能導致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常,B正確;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而SCR蛋白與SEP結合抑制其活性,APC蛋白失活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不能正常分離,C正確;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是與姐妹染色單體形成和分離相關的基因,二者表達說明細胞發生了增殖,D錯誤。]3.(2024·湖南永州模擬)在某二倍體哺乳動物的睪丸中有大量精原細胞,它們有些進行有絲分裂,有些進行減數分裂,某同學通過顯微觀察對睪丸中的細胞進行了分類,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細胞類型 甲 乙 丙 丁同源染色體 + - + -姐妹染色單體 + + - -注:“+”表示有,“-”表示沒有A.甲細胞可能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B.乙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只有體細胞的一半C.丙細胞的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D.丁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Ⅱ的后期D [有絲分裂前的G2期、前期和中期,減數分裂前的G2期和減數分裂Ⅰ過程均有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單體,A正確;乙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但具有姐妹染色單體,則乙細胞表示減數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由于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故減數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B正確;丙細胞具有同源染色體但沒有姐妹染色單體,故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C正確;有絲分裂的細胞具有同源染色體,丁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體單體,則丁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和末期,D錯誤。]4.(2024·湖南長郡中學月考)下列各項實驗與其使用的科學方法或技術配對錯誤的是( )A.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對比實驗B.追蹤暗反應中碳的轉移途徑——同位素標記法C.分離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差速離心法D.綠葉中色素的提取——紙層析法D [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是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的,屬于對比實驗,A正確;追蹤暗反應中碳的轉移途徑是標記14C進行探索的,屬于同位素標記法,B正確;由于各種細胞器的密度不同,分離各種細胞器是用差速離心法,C正確;綠葉中色素的提取是用無水乙醇,分離方法是紙層析法,D錯誤。]5.(2024·山東淄博一模)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濾液沉淀過程在4 ℃冰箱中進行是為了防止DNA降解B.DNA 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餾水C.粗提取的DNA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雜質D.將粗提取的DNA溶于2 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試劑DNA被染成藍色D [低溫時DNA酶的活性較低,過濾液沉淀過程在4 ℃冰箱中進行是為了防止DNA降解,A正確;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餾水,且溶解度較高,B正確;粗提取的DNA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雜質,因此為了獲得純度較高的DNA需要進一步提純,C正確;將粗提取的DNA溶于2 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試劑后經過水浴加熱可發現DNA被染成藍色,D錯誤。]6.(2024·深圳羅湖區期末)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或分析正確的是( )A.“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實驗中,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來檢測B.“制作生態缸”實驗中,生態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內通風、陽光直射的地方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對照組土壤應滅菌以排除微生物干擾D.“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中,種群數量較少時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D [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的條件為水浴加熱50~65 ℃,會影響實驗的自變量,不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來檢測,A錯誤;設計并制作生態缸的實驗中,應將密閉的生態缸放置于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溫度過高導致其中的生物死亡,B錯誤;“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實驗組土壤應滅菌,對照組是自然條件下的土壤,C錯誤;“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中,取樣時要隨機取樣,但種群個體數較少時可以擴大樣方面積,D正確。]7.(不定項)(2024·江蘇南通調研)為探究重金屬Cr6+對蠶豆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將萌發的蠶豆種子在胚根長到1 cm時,轉入盛有一定濃度Cr6+溶液的培養皿中浸泡處理,每隔24 h更換溶液,處理72 h后,制作有絲分裂裝片,鏡檢、觀察,拍攝到如甲、乙所示的兩幅圖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制作有絲分裂裝片時解離的時間要適當,確保根尖組織細胞分散B.裝片中單層細胞區比多層細胞區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細胞C.圖甲所示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正在分離,部分染色體出現斷裂現象D.圖乙所示細胞處于分裂末期,箭頭所指微核是由斷裂的染色體形成的ABD [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時,解離的時間不能過短或過長,否則會導致根尖細胞重疊或過于酥軟,不便于后續操作,A正確;如果解離不充分或壓片不充分,均會使細胞多層重疊影響觀察效果,裝片中單層細胞區比多層細胞區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細胞,B正確;圖甲中細胞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C錯誤;圖乙細胞一分為二,處于分裂末期,箭頭所指為細胞中斷裂的染色體片段由于在細胞分裂末期不能進入子細胞核,而成了細胞核外的團塊,稱為微核,D正確。]8.(不定項)(2024·河北邢臺期末)細胞自噬是細胞對胞質蛋白和細胞器進行降解和再利用的過程,感染病毒后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研究表明,細胞自噬與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的活性有關。游離的PERK有活性,但其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感染某種呼吸綜合征病毒前后細胞中游離GRP78含量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推測正確的是( )A.當細胞自噬作用增強時,胞內游離的PERK將增多B.若細胞內游離的GRP78含量升高,則游離的PERK相應增多C.若某藥物可與GRP78特異性結合,則該藥物可加強細胞自噬D.感染病毒的細胞會增強PERK與GRP78的結合ABC [根據題意,感染病毒后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圖示中感染病毒后,游離的GRP78蛋白含量上升,說明與GRP78蛋白結合的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含量下降,說明游離的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含量上升,因此當細胞自噬作用增強時,胞內游離的PERK將增多,A正確;根據題意,游離的PERK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因此若細胞內游離的GRP78含量升高,則游離的PERK相應增多,B正確;根據題意,游離的PERK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若某藥物可與GRP78特異性結合,則有更多游離的PERK有活性,其可以增強細胞自噬,C正確;感染病毒的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而細胞自噬與游離的PERK的活性有關,因此感染病毒后會降低PERK與GRP78的結合,D錯誤。]命題點專訓(二) 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教師用書獨具)1.(2024·湖北武漢模擬)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間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DNA復制發生在S期。若發生一個DNA分子的斷裂和片段丟失,則產生的影響是( )A.若斷裂發生在G1期,則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異常B.若斷裂發生在G1期,則姐妹染色單體中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C.若斷裂發生在G2期,則姐妹染色單體中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D.若斷裂發生在G2期,則一條染色體的2條染色單體異常C [若斷裂發生在G1期,此時DNA還未復制,則同源染色體的2條染色單體異常,姐妹染色單體中的2條染色單體異常,A、B錯誤;若斷裂發生在G2期,此時DNA已經完成復制,則姐妹染色單體中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一條染色體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C正確,D錯誤。]2.(2024·山東德州一中月考)研究發現,Fe3+通過運鐵蛋白與受體結合被輸入哺乳動物生長細胞,經一系列過程最終以Fe2+形式進入細胞質基質。若細胞內Fe2+積累過多,關鍵調節因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活性降低,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ROS)大量堆積,從而引發膜脂質過氧化導致細胞發生鐵依賴的細胞死亡,稱為“鐵死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抑制GPx4的活性有利于延緩細胞死亡B.細胞“鐵死亡”受環境因素的影響C.ROS的自由基可攻擊生物膜產生更多的自由基D.Fe3+進入細胞依賴于細胞膜的識別功能A [由題意可知,由于關鍵調節因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活性降低,導致細胞死亡,所以抑制其活性,會加速細胞死亡,A錯誤;環境因素溫度、pH等影響Fe3+的運輸,從而影響細胞“鐵死亡”,B正確;ROS的自由基可攻擊生物膜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加速細胞的死亡,C正確;無機鹽離子進入細胞,依賴于細胞膜的識別功能,D正確。]3.(2024·廣東廣州檢測)毛發的形成和生長依賴于毛囊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使毛囊干細胞長期保持靜止狀態,肥胖則導致其易分化成皮膚表面的其他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保持愉悅的心情并及時排解壓力有助于減少脫發B.毛囊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一樣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C.長期高脂肪飲食可能會使毛囊干細胞分化方向改變而使頭發脫落D.毛囊干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遺傳物質均發生了改變D [分析題意可知,長期處于慢性壓力會使毛囊干細胞保持靜止狀態,不會發生分裂分化,毛發再生減少且易脫落,故保持愉悅的心情并及時排解壓力,可減少脫發,A正確;毛囊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一樣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B正確;根據題干信息:肥胖可通過激活某些信號改變毛囊干細胞的分化方向,使其分化成皮膚表面的其他細胞,而不是頭發生長所必需的毛囊,由此判斷高脂肪飲食或遺傳導致的肥胖可能會因毛囊干細胞分化方向改變而使頭發脫落,C正確;細胞分化不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錯誤。]4.(2024·東北三校聯考)紫色洋蔥是高中生物學常用實驗材料。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紫色洋蔥發芽長出綠葉后,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和亞顯微結構B.紫色洋蔥生根后,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C.可選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其復原過程D.探究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時,需先將洋蔥放置于4 ℃冰箱冷藏一周A [紫色洋蔥發芽長出綠葉后,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但亞顯微結構需要用電子顯微鏡觀察,A錯誤;紫色洋蔥生根后,根尖分生區分裂旺盛,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B正確;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有液泡,呈紫色,故可選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其復原過程,C正確;探究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時,需先將洋蔥放置于4 ℃冰箱冷藏一周,低溫可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D正確。]5.(2024·湖南長郡中學檢測)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與常態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下列實驗中,采用“加法原理”的是( )A.“探究性激素對高等動物第二性征的影響”的實驗中,對實驗組公雞切除睪丸B.“探究甲狀腺激素對高等動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的實驗中,給實驗組飼喂含甲狀腺激素的飼料C.“探究某種新病毒遺傳物質種類”的實驗中,實驗組分別用DNA酶和RNA酶處理D.“探究某種物質的運輸方式”的實驗中,向實驗組中加入適量的呼吸酶抑制劑B [“探究性激素對高等動物第二性征的影響”的實驗中,對實驗組公雞切除睪丸,屬于減法原理,A錯誤;“探究甲狀腺激素對高等動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的實驗中,給實驗組飼喂含甲狀腺激素的飼料是對處理對象進行干預,屬于加法原理,B正確;“探究某種新病毒遺傳物質種類”的實驗中,實驗組分別用DNA酶和RNA酶處理是將DNA和RNA水解,屬于減法原理,C錯誤;“探究某種物質的運輸方式”的實驗中,向實驗組中加入適量的呼吸酶抑制劑是抑制呼吸,屬于減法原理,D錯誤。]6.(2024·河北保定期末)尿崩癥是一種腎小管重吸收水功能性障礙綜合征,患者體內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垂體瘤是導致尿崩癥的一種常見病因。去氨加壓素是治療該種尿崩癥的常用藥物,臨床給藥方式有皮下注射和微量泵靜脈持續給藥兩種,下表為兩種不同給藥方式的相關測量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項目 組別 尿量(mL·h-1) 血鈉(mmol·L-1) 血漿滲透壓(mOsm·kg-1)治療前 微泵組 320 161 345.48皮下注射組 338 158 344.62治療后3 d 微泵組 124 137 318.83皮下注射組 216 142 327.78A.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與分泌的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B.腎上腺髓質合成與分泌的醛固酮具有調節血鈉平衡的作用C.通過微泵組給藥的治療效果優于皮下注射組D.垂體瘤患者易患尿崩癥的原因是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其合成與分泌的調節方式為神經調節,A錯誤;腎上腺皮質合成與分泌的醛固酮具有調節血鈉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作用,B錯誤;結合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通過微泵組給藥能更好地降低血鈉含量和血漿滲透壓,因此該方法的治療效果優于皮下注射組,C正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合成并分泌的,且是通過垂體釋放的,D錯誤。]7.(不定項)(2024·湖南師大附中月考)目前科學家較為認可的衰老機制是線粒體學說。該學說的內容是: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僅會對細胞造成直接損傷,還能啟動一系列的信號轉導途徑,促進細胞衰老;線粒體呼吸酶復合物的活性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導致ATP生成減少,細胞能量代謝功能下降,從而導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學家發現在許多組織細胞的線粒體內均存在雌激素受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可間接導致細胞中水分減少、細胞核體積增大B.在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促進細胞衰老過程中沒有發生信息交流C.線粒體合成ATP的能力與呼吸酶復合物的活性有關,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線粒體中D.推測雌激素可能通過與線粒體內的受體結合來保護線粒體,發揮其抗細胞衰老的作用AD [由題意可知,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間接促進細胞衰老,而細胞中水分減少、細胞核體積增大都是細胞衰老的特點,A正確;由題意可知,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啟動一系列的信號轉導途徑,促進細胞衰老,說明在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促進細胞衰老過程中會發生信息交流,B錯誤;線粒體合成ATP的能力與呼吸酶復合物的活性有關,細胞質基質中也含有ATP合成酶,C錯誤;由題意推測,許多組織細胞的線粒體內均存在雌激素受體,雌激素可能通過與線粒體內的受體結合來保護線粒體,從而發揮其抗細胞衰老的作用,D正確。]8.(不定項)(2024·湖南長沙一中檢測)當遭受低溫脅迫時,植物體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會清除體內過多的活性氧,保護機體正常代謝。為研究低溫脅迫對葡萄幼苗葉片中SOD活性的影響,在低溫脅迫0天(T)、低溫脅迫第4天(T1)和恢復常溫生長第4天(T2)測量SOD活性,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經4 ℃低溫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顯著高于12 ℃處理B.25 ℃下葡萄幼苗SOD活性有顯著變化C.低溫可能會誘導SOD相關基因表達,其表達量與溫度呈正相關D.推測葡萄幼苗顯著增加SOD的活性,以提高對低溫脅迫的耐受性BC [據中間的柱狀圖可知,經4 ℃低溫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大概為500 U/g,12 ℃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大概為350 U/g,即經4 ℃低溫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顯著高于12 ℃處理,A正確;圖中三種處理方式下,25 ℃下葡萄幼苗SOD活性都大概在200 U/g波動,無顯著變化,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低溫脅迫第4天(T1)時,SOD的活性在4 ℃時最高,25 ℃時最低,12 ℃時介于兩者之間,推測低溫可能會誘導SOD相關基因表達,其表達量與溫度呈負相關,C錯誤;SOD的活性在4 ℃時最高,25 ℃時最低,12 ℃時介于兩者之間,推測葡萄幼苗顯著增加SOD的活性,以提高對低溫脅迫的耐受性,D正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命題點專訓(二) 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1.(2024·遼寧沈陽模擬)某多細胞動物具有多種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種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兩者可組成多種有活性的CDK-cyclin復合體,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細胞周期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同一生物個體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間長短有差異B.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有序轉換受不同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C.抑制某種CDK-cyclin復合體的活性可使細胞周期停滯在特定階段D.一個細胞周期中,調控不同階段的CDK-cyclin復合體會同步發生周期性變化2.(2024·山東煙臺一模)姐妹染色單體通過粘連蛋白相互黏附而不能分離。分離酶(SEP)可水解粘連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編碼的兩種蛋白調控:SCR蛋白與SEP結合抑制其活性,而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間期表達B.SEP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常C.APC蛋白失活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不能正常分離D.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的表達說明細胞發生了分化3.(2024·湖南永州模擬)在某二倍體哺乳動物的睪丸中有大量精原細胞,它們有些進行有絲分裂,有些進行減數分裂,某同學通過顯微觀察對睪丸中的細胞進行了分類,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細胞類型 甲 乙 丙 丁同源染色體 + - + -姐妹染色單體 + + - -注:“+”表示有,“-”表示沒有A.甲細胞可能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B.乙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只有體細胞的一半C.丙細胞的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D.丁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Ⅱ的后期4.(2024·湖南長郡中學月考)下列各項實驗與其使用的科學方法或技術配對錯誤的是( )A.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對比實驗B.追蹤暗反應中碳的轉移途徑——同位素標記法C.分離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差速離心法D.綠葉中色素的提取——紙層析法5.(2024·山東淄博一模)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濾液沉淀過程在4 ℃冰箱中進行是為了防止DNA降解B.DNA 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餾水C.粗提取的DNA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雜質D.將粗提取的DNA溶于2 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試劑DNA被染成藍色6.(2024·深圳羅湖區期末)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或分析正確的是( )A.“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實驗中,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來檢測B.“制作生態缸”實驗中,生態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內通風、陽光直射的地方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對照組土壤應滅菌以排除微生物干擾D.“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中,種群數量較少時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7.(不定項)(2024·江蘇南通調研)為探究重金屬Cr6+對蠶豆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將萌發的蠶豆種子在胚根長到1 cm時,轉入盛有一定濃度Cr6+溶液的培養皿中浸泡處理,每隔24 h更換溶液,處理72 h后,制作有絲分裂裝片,鏡檢、觀察,拍攝到如甲、乙所示的兩幅圖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制作有絲分裂裝片時解離的時間要適當,確保根尖組織細胞分散B.裝片中單層細胞區比多層細胞區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細胞C.圖甲所示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正在分離,部分染色體出現斷裂現象D.圖乙所示細胞處于分裂末期,箭頭所指微核是由斷裂的染色體形成的8.(不定項)(2024·河北邢臺期末)細胞自噬是細胞對胞質蛋白和細胞器進行降解和再利用的過程,感染病毒后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研究表明,細胞自噬與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的活性有關。游離的PERK有活性,但其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感染某種呼吸綜合征病毒前后細胞中游離GRP78含量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推測正確的是( )A.當細胞自噬作用增強時,胞內游離的PERK將增多B.若細胞內游離的GRP78含量升高,則游離的PERK相應增多C.若某藥物可與GRP78特異性結合,則該藥物可加強細胞自噬D.感染病毒的細胞會增強PERK與GRP78的結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0張PPT)命題點專訓(二) 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題號135246871.(2024·遼寧沈陽模擬)某多細胞動物具有多種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種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兩者可組成多種有活性的CDK-cyclin復合體,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細胞周期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同一生物個體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間長短有差異B.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有序轉換受不同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C.抑制某種CDK-cyclin復合體的活性可使細胞周期停滯在特定階段D.一個細胞周期中,調控不同階段的CDK-cyclin復合體會同步發生周期性變化題號13524687√題號13524687D [同一生物個體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的持續時間一般不同,A正確;根據題意“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可知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有序轉換受不同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B正確;由于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因此抑制某種CDK-cyclin復合體的活性可使對應階段的轉換受抑制,從而使細胞周期停滯在特定階段,C正確;由于一個細胞周期中,不同階段的變化不是同步的,因此調控不同階段的CDK-cyclin復合體不會同步發生周期性變化,D錯誤。]題號135246872.(2024·山東煙臺一模)姐妹染色單體通過粘連蛋白相互黏附而不能分離。分離酶(SEP)可水解粘連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編碼的兩種蛋白調控:SCR蛋白與SEP結合抑制其活性,而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間期表達B.SEP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常C.APC蛋白失活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不能正常分離D.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的表達說明細胞發生了分化√題號13524687D [由題意可知,分離酶(SEP)可水解粘連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編碼的SCR蛋白和APC蛋白調控,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形成姐妹染色單體,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間期表達,A正確;SEP的功能異常,導致粘連蛋白不能正常水解,可能導致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常,B正確;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而SCR蛋白與SEP結合抑制其活性,APC蛋白失活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不能正常分離,C正確;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是與姐妹染色單體形成和分離相關的基因,二者表達說明細胞發生了增殖,D錯誤。]題號135246873.(2024·湖南永州模擬)在某二倍體哺乳動物的睪丸中有大量精原細胞,它們有些進行有絲分裂,有些進行減數分裂,某同學通過顯微觀察對睪丸中的細胞進行了分類,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細胞類型 甲 乙 丙 丁同源染色體 + - + -姐妹染色單體 + + - -注:“+”表示有,“-”表示沒有A.甲細胞可能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B.乙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只有體細胞的一半C.丙細胞的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D.丁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Ⅱ的后期題號13524687√題號13524687D [有絲分裂前的G2期、前期和中期,減數分裂前的G2期和減數分裂Ⅰ過程均有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單體,A正確;乙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但具有姐妹染色單體,則乙細胞表示減數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由于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故減數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B正確;丙細胞具有同源染色體但沒有姐妹染色單體,故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C正確;有絲分裂的細胞具有同源染色體,丁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體單體,則丁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和末期,D錯誤。]題號135246874.(2024·湖南長郡中學月考)下列各項實驗與其使用的科學方法或技術配對錯誤的是( )A.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對比實驗B.追蹤暗反應中碳的轉移途徑——同位素標記法C.分離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差速離心法D.綠葉中色素的提取——紙層析法√題號13524687D [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是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的,屬于對比實驗,A正確;追蹤暗反應中碳的轉移途徑是標記14C進行探索的,屬于同位素標記法,B正確;由于各種細胞器的密度不同,分離各種細胞器是用差速離心法,C正確;綠葉中色素的提取是用無水乙醇,分離方法是紙層析法,D錯誤。]題號135246875.(2024·山東淄博一模)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過濾液沉淀過程在4 ℃冰箱中進行是為了防止DNA降解B.DNA 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餾水C.粗提取的DNA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雜質D.將粗提取的DNA溶于2 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試劑DNA被染成藍色√題號13524687D [低溫時DNA酶的活性較低,過濾液沉淀過程在4 ℃冰箱中進行是為了防止DNA降解,A正確;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餾水,且溶解度較高,B正確;粗提取的DNA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雜質,因此為了獲得純度較高的DNA需要進一步提純,C正確;將粗提取的DNA溶于2 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試劑后經過水浴加熱可發現DNA被染成藍色,D錯誤。]題號135246876.(2024·深圳羅湖區期末)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或分析正確的是( )A.“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實驗中,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來檢測B.“制作生態缸”實驗中,生態缸需密封放置于室內通風、陽光直射的地方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對照組土壤應滅菌以排除微生物干擾D.“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中,種群數量較少時可適當擴大樣方面積√題號13524687D [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的條件為水浴加熱50~65 ℃,會影響實驗的自變量,不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來檢測,A錯誤;設計并制作生態缸的實驗中,應將密閉的生態缸放置于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溫度過高導致其中的生物死亡,B錯誤;“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實驗組土壤應滅菌,對照組是自然條件下的土壤,C錯誤;“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中,取樣時要隨機取樣,但種群個體數較少時可以擴大樣方面積,D正確。]題號135246877.(不定項)(2024·江蘇南通調研)為探究重金屬Cr6+對蠶豆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將萌發的蠶豆種子在胚根長到1 cm時,轉入盛有一定濃度Cr6+溶液的培養皿中浸泡處理,每隔24 h更換溶液,處理72 h后,制作有絲分裂裝片,鏡檢、觀察,拍攝到如甲、乙所示的兩幅圖片,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制作有絲分裂裝片時解離的時間要適當,確保根尖組織細胞分散B.裝片中單層細胞區比多層細胞區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細胞C.圖甲所示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正在分離,部分染色體出現斷裂現象D.圖乙所示細胞處于分裂末期,箭頭所指微核是由斷裂的染色體形成的題號13524687√√√題號13524687ABD [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時,解離的時間不能過短或過長,否則會導致根尖細胞重疊或過于酥軟,不便于后續操作,A正確;如果解離不充分或壓片不充分,均會使細胞多層重疊影響觀察效果,裝片中單層細胞區比多層細胞區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細胞,B正確;圖甲中細胞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C錯誤;圖乙細胞一分為二,處于分裂末期,箭頭所指為細胞中斷裂的染色體片段由于在細胞分裂末期不能進入子細胞核,而成了細胞核外的團塊,稱為微核,D正確。]題號135246878.(不定項)(2024·河北邢臺期末)細胞自噬是細胞對胞質蛋白和細胞器進行降解和再利用的過程,感染病毒后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研究表明,細胞自噬與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的活性有關。游離的PERK有活性,但其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感染某種呼吸綜合征病毒前后細胞中游離GRP78含量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推測正確的是( )A.當細胞自噬作用增強時,胞內游離的PERK將增多B.若細胞內游離的GRP78含量升高,則游離的PERK相應增多C.若某藥物可與GRP78特異性結合,則該藥物可加強細胞自噬D.感染病毒的細胞會增強PERK與GRP78的結合題號13524687√√√題號13524687ABC [根據題意,感染病毒后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圖示中感染病毒后,游離的GRP78蛋白含量上升,說明與GRP78蛋白結合的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含量下降,說明游離的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含量上升,因此當細胞自噬作用增強時,胞內游離的PERK將增多,A正確;根據題意,游離的PERK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因此若細胞內游離的GRP78含量升高,則游離的PERK相應增多,B正確;根據題意,游離的PERK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若某藥物可與GRP78特異性結合,則有更多游離的PERK有活性,其可以增強細胞自噬,C正確;感染病毒的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而細胞自噬與游離的PERK的活性有關,因此感染病毒后會降低PERK與GRP78的結合,D錯誤。]題號135246871.(2024·湖北武漢模擬)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間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DNA復制發生在S期。若發生一個DNA分子的斷裂和片段丟失,則產生的影響是( )A.若斷裂發生在G1期,則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異常B.若斷裂發生在G1期,則姐妹染色單體中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C.若斷裂發生在G2期,則姐妹染色單體中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D.若斷裂發生在G2期,則一條染色體的2條染色單體異常教師用書獨具命題點專訓(二) 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C [若斷裂發生在G1期,此時DNA還未復制,則同源染色體的2條染色單體異常,姐妹染色單體中的2條染色單體異常,A、B錯誤;若斷裂發生在G2期,此時DNA已經完成復制,則姐妹染色單體中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一條染色體的1條染色單體異常,C正確,D錯誤。]題號135246872.(2024·山東德州一中月考)研究發現,Fe3+通過運鐵蛋白與受體結合被輸入哺乳動物生長細胞,經一系列過程最終以Fe2+形式進入細胞質基質。若細胞內Fe2+積累過多,關鍵調節因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活性降低,細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ROS)大量堆積,從而引發膜脂質過氧化導致細胞發生鐵依賴的細胞死亡,稱為“鐵死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抑制GPx4的活性有利于延緩細胞死亡B.細胞“鐵死亡”受環境因素的影響C.ROS的自由基可攻擊生物膜產生更多的自由基D.Fe3+進入細胞依賴于細胞膜的識別功能題號13524687√A [由題意可知,由于關鍵調節因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4(GPx4)活性降低,導致細胞死亡,所以抑制其活性,會加速細胞死亡,A錯誤;環境因素溫度、pH等影響Fe3+的運輸,從而影響細胞“鐵死亡”,B正確;ROS的自由基可攻擊生物膜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加速細胞的死亡,C正確;無機鹽離子進入細胞,依賴于細胞膜的識別功能,D正確。]題號135246873.(2024·廣東廣州檢測)毛發的形成和生長依賴于毛囊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發現,慢性壓力會使毛囊干細胞長期保持靜止狀態,肥胖則導致其易分化成皮膚表面的其他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保持愉悅的心情并及時排解壓力有助于減少脫發B.毛囊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一樣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C.長期高脂肪飲食可能會使毛囊干細胞分化方向改變而使頭發脫落D.毛囊干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遺傳物質均發生了改變題號13524687√D [分析題意可知,長期處于慢性壓力會使毛囊干細胞保持靜止狀態,不會發生分裂分化,毛發再生減少且易脫落,故保持愉悅的心情并及時排解壓力,可減少脫發,A正確;毛囊干細胞與其他干細胞一樣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B正確;根據題干信息:肥胖可通過激活某些信號改變毛囊干細胞的分化方向,使其分化成皮膚表面的其他細胞,而不是頭發生長所必需的毛囊,由此判斷高脂肪飲食或遺傳導致的肥胖可能會因毛囊干細胞分化方向改變而使頭發脫落,C正確;細胞分化不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D錯誤。]題號135246874.(2024·東北三校聯考)紫色洋蔥是高中生物學常用實驗材料。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紫色洋蔥發芽長出綠葉后,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和亞顯微結構B.紫色洋蔥生根后,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C.可選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其復原過程D.探究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時,需先將洋蔥放置于4 ℃冰箱冷藏一周題號13524687√A [紫色洋蔥發芽長出綠葉后,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綠體的形態,但亞顯微結構需要用電子顯微鏡觀察,A錯誤;紫色洋蔥生根后,根尖分生區分裂旺盛,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B正確;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有液泡,呈紫色,故可選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其復原過程,C正確;探究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時,需先將洋蔥放置于4 ℃冰箱冷藏一周,低溫可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D正確。]題號135246875.(2024·湖南長郡中學檢測)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與常態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下列實驗中,采用“加法原理”的是( )A.“探究性激素對高等動物第二性征的影響”的實驗中,對實驗組公雞切除睪丸B.“探究甲狀腺激素對高等動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的實驗中,給實驗組飼喂含甲狀腺激素的飼料C.“探究某種新病毒遺傳物質種類”的實驗中,實驗組分別用DNA酶和RNA酶處理D.“探究某種物質的運輸方式”的實驗中,向實驗組中加入適量的呼吸酶抑制劑題號13524687√B [“探究性激素對高等動物第二性征的影響”的實驗中,對實驗組公雞切除睪丸,屬于減法原理,A錯誤;“探究甲狀腺激素對高等動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的實驗中,給實驗組飼喂含甲狀腺激素的飼料是對處理對象進行干預,屬于加法原理,B正確;“探究某種新病毒遺傳物質種類”的實驗中,實驗組分別用DNA酶和RNA酶處理是將DNA和RNA水解,屬于減法原理,C錯誤;“探究某種物質的運輸方式”的實驗中,向實驗組中加入適量的呼吸酶抑制劑是抑制呼吸,屬于減法原理,D錯誤。]題號135246876.(2024·河北保定期末)尿崩癥是一種腎小管重吸收水功能性障礙綜合征,患者體內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人,垂體瘤是導致尿崩癥的一種常見病因。去氨加壓素是治療該種尿崩癥的常用藥物,臨床給藥方式有皮下注射和微量泵靜脈持續給藥兩種,下表為兩種不同給藥方式的相關測量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A.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與分泌的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B.腎上腺髓質合成與分泌的醛固酮具有調節血鈉平衡的作用C.通過微泵組給藥的治療效果優于皮下注射組D.垂體瘤患者易患尿崩癥的原因是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減少題號13524687治療前 微泵組 320 161 345.48皮下注射組 338 158 344.62治療后3 d 微泵組 124 137 318.83皮下注射組 216 142 327.78√項目 組別 尿量(mL·h-1) 血鈉(mmol·L-1) 血漿滲透壓(mOsm·kg-1)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其合成與分泌的調節方式為神經調節,A錯誤;腎上腺皮質合成與分泌的醛固酮具有調節血鈉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作用,B錯誤;結合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通過微泵組給藥能更好地降低血鈉含量和血漿滲透壓,因此該方法的治療效果優于皮下注射組,C正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合成并分泌的,且是通過垂體釋放的,D錯誤。]題號135246877.(不定項)(2024·湖南師大附中月考)目前科學家較為認可的衰老機制是線粒體學說。該學說的內容是: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僅會對細胞造成直接損傷,還能啟動一系列的信號轉導途徑,促進細胞衰老;線粒體呼吸酶復合物的活性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導致ATP生成減少,細胞能量代謝功能下降,從而導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學家發現在許多組織細胞的線粒體內均存在雌激素受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題號13524687A.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可間接導致細胞中水分減少、細胞核體積增大B.在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促進細胞衰老過程中沒有發生信息交流C.線粒體合成ATP的能力與呼吸酶復合物的活性有關,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線粒體中D.推測雌激素可能通過與線粒體內的受體結合來保護線粒體,發揮其抗細胞衰老的作用題號13524687√√AD [由題意可知,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間接促進細胞衰老,而細胞中水分減少、細胞核體積增大都是細胞衰老的特點,A正確;由題意可知,在衰老過程中,線粒體產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啟動一系列的信號轉導途徑,促進細胞衰老,說明在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促進細胞衰老過程中會發生信息交流,B錯誤;線粒體合成ATP的能力與呼吸酶復合物的活性有關,細胞質基質中也含有ATP合成酶,C錯誤;由題意推測,許多組織細胞的線粒體內均存在雌激素受體,雌激素可能通過與線粒體內的受體結合來保護線粒體,從而發揮其抗細胞衰老的作用,D正確。]題號135246878.(不定項)(2024·湖南長沙一中檢測)當遭受低溫脅迫時,植物體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會清除體內過多的活性氧,保護機體正常代謝。為研究低溫脅迫對葡萄幼苗葉片中SOD活性的影響,在低溫脅迫0天(T)、低溫脅迫第4天(T1)和恢復常溫生長第4天(T2)測量SOD活性,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題號13524687A.經4 ℃低溫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顯著高于12 ℃處理B.25 ℃下葡萄幼苗SOD活性有顯著變化C.低溫可能會誘導SOD相關基因表達,其表達量與溫度呈正相關D.推測葡萄幼苗顯著增加SOD的活性,以提高對低溫脅迫的耐受性題號13524687√√BC [據中間的柱狀圖可知,經4 ℃低溫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大概為500 U/g,12 ℃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大概為350 U/g,即經4 ℃低溫處理的葡萄幼苗SOD活性顯著高于12 ℃處理,A正確;圖中三種處理方式下,25 ℃下葡萄幼苗SOD活性都大概在200 U/g波動,無顯著變化,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低溫脅迫第4天(T1)時,SOD的活性在4 ℃時最高,25 ℃時最低,12 ℃時介于兩者之間,推測低溫可能會誘導SOD相關基因表達,其表達量與溫度呈負相關,C錯誤;SOD的活性在4 ℃時最高,25 ℃時最低,12 ℃時介于兩者之間,推測葡萄幼苗顯著增加SOD的活性,以提高對低溫脅迫的耐受性,D正確。]題號13524687命題點專訓(二)1.D [同一生物個體中不同類型細胞的細胞周期的持續時間一般不同,A正確;根據題意“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可知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有序轉換受不同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B正確;由于細胞周期各階段間的轉換分別受特定的CDK-cyclin復合體調控,因此抑制某種CDK-cyclin復合體的活性可使對應階段的轉換受抑制,從而使細胞周期停滯在特定階段,C正確;由于一個細胞周期中,不同階段的變化不是同步的,因此調控不同階段的CDK-cyclin復合體不會同步發生周期性變化,D錯誤。]2.D [由題意可知,分離酶(SEP)可水解粘連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編碼的SCR蛋白和APC蛋白調控,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形成姐妹染色單體,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分裂間期表達,A正確;SEP的功能異常,導致粘連蛋白不能正常水解,可能導致子細胞染色體數目異常,B正確;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而SCR蛋白與SEP結合抑制其活性,APC蛋白失活會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不能正常分離,C正確;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是與姐妹染色單體形成和分離相關的基因,二者表達說明細胞發生了增殖,D錯誤。]3.D [有絲分裂前的G2期、前期和中期,減數分裂前的G2期和減數分裂Ⅰ過程均有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單體,A正確;乙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但具有姐妹染色單體,則乙細胞表示減數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由于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故減數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B正確;丙細胞具有同源染色體但沒有姐妹染色單體,故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C正確;有絲分裂的細胞具有同源染色體,丁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體單體,則丁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和末期,D錯誤。]4.D [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是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的,屬于對比實驗,A正確;追蹤暗反應中碳的轉移途徑是標記14C進行探索的,屬于同位素標記法,B正確;由于各種細胞器的密度不同,分離各種細胞器是用差速離心法,C正確;綠葉中色素的提取是用無水乙醇,分離方法是紙層析法,D錯誤。]5.D [低溫時DNA酶的活性較低,過濾液沉淀過程在4 ℃冰箱中進行是為了防止DNA降解,A正確;DNA既溶于2 mol/L NaCl溶液也溶于蒸餾水,且溶解度較高,B正確;粗提取的DNA中含有核蛋白、多糖等雜質,因此為了獲得純度較高的DNA需要進一步提純,C正確;將粗提取的DNA溶于2 mol/L NaCl溶液中, 加入二苯胺試劑后經過水浴加熱可發現DNA被染成藍色,D錯誤。]6.D [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的條件為水浴加熱50~65 ℃,會影響實驗的自變量,不可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液來檢測,A錯誤;設計并制作生態缸的實驗中,應將密閉的生態缸放置于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溫度過高導致其中的生物死亡,B錯誤;“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實驗中,實驗組土壤應滅菌,對照組是自然條件下的土壤,C錯誤;“調查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實驗中,取樣時要隨機取樣,但種群個體數較少時可以擴大樣方面積,D正確。]7.ABD [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時,解離的時間不能過短或過長,否則會導致根尖細胞重疊或過于酥軟,不便于后續操作,A正確;如果解離不充分或壓片不充分,均會使細胞多層重疊影響觀察效果,裝片中單層細胞區比多層細胞區更易找到理想的分裂期細胞,B正確;圖甲中細胞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C錯誤;圖乙細胞一分為二,處于分裂末期,箭頭所指為細胞中斷裂的染色體片段由于在細胞分裂末期不能進入子細胞核,而成了細胞核外的團塊,稱為微核,D正確。]8.ABC [根據題意,感染病毒后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圖示中感染病毒后,游離的GRP78蛋白含量上升,說明與GRP78蛋白結合的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含量下降,說明游離的蛋白激酶R樣內質網激酶(PERK)含量上升,因此當細胞自噬作用增強時,胞內游離的PERK將增多,A正確;根據題意,游離的PERK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因此若細胞內游離的GRP78含量升高,則游離的PERK相應增多,B正確;根據題意,游離的PERK與游離的GRP78蛋白結合后會處于無活性狀態,若某藥物可與GRP78特異性結合,則有更多游離的PERK有活性,其可以增強細胞自噬,C正確;感染病毒的細胞自噬現象更為明顯,而細胞自噬與游離的PERK的活性有關,因此感染病毒后會降低PERK與GRP78的結合,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命題點專訓(二)答案.docx 命題點專訓(二)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命題點專訓(二)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練習含答案(教師用).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命題點專訓(二)細胞的生命歷程與實驗(選擇題)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