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命題點專訓(xùn)(三)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份課件+練習(xí)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生物二輪復(fù)習(xí)命題點專訓(xùn)(三)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份課件+練習(xí)含答案)

資源簡介

命題點專訓(xùn)(三) 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
1.(2024·廣東廣州檢測)玉米籽粒其飽滿程度由大到小有飽滿、中等飽滿、干癟等性狀,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籽粒的飽滿程度由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3個基因(S、S1、S2)決定,科研人員分別利用野生型、突變體1、突變體2進(jìn)行研究,實驗步驟及結(jié)果如圖所示。經(jīng)測定突變體1基因型為S1S1,干癟個體基因型為S2S2,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該玉米種群中相應(yīng)的基因型有7種
B.S、S1、S2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jī)性
C.S、S1、S2之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S>S1>S2
D.上述雜交實驗說明控制籽粒飽滿程度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 [該玉米種群中相應(yīng)的基因型有6種:SS、S1S1、S2S2、SS1、SS2、S1S2,A錯誤;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fā)生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因此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3個基因(S、S1、S2)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B錯誤;突變體1為中等飽滿,基因型為S1S1,干癟個體基因型為S2S2,據(jù)此可知,S1決定中等飽滿,S2決定干癟,因此S決定飽滿,根據(jù)雜交2可知,飽滿的后代出現(xiàn)中等飽滿,說明S對S1為顯性,中等飽滿的后代出現(xiàn)干癟,說明S1對S2為顯性,因此S、S1、S2之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S對S1為顯性,S1對S2為顯性(S>S1>S2),C正確;復(fù)等位基因位于染色體同一位置,遵循分離定律,D錯誤。]
2.(2024·湖北武漢模擬)一對夫婦生育了三胞胎男孩,其中兩人是同卵雙生。下表是20年后三人某些特征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特征 男孩
Ⅰ Ⅱ Ⅲ
身高 180 cm 173 cm 172 cm
ABO血型 B AB B
習(xí)慣用手 左利手 ? ?
注:ABO血型由常染色體上的復(fù)等位基因控制;習(xí)慣用手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對于左利手為顯性,不考慮變異。
A.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其判斷依據(jù)是ABO血型
B.身高的差異可以說明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生物的性狀
C.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75%
D.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Ⅲ是左利手的概率為25%
D [同卵雙生的兩個男孩基因型相同,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其判斷依據(jù)是ABO血型,二者均為B型血,A正確;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基因型相同,但是二者身高差異較大,身高的差異可以說明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生物的性狀,B正確;習(xí)慣用手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對于左利手為顯性,若用B/b表示相關(guān)基因,則男孩Ⅰ的基因型為bb,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父母的基因型均為Bb,則Ⅱ是右利手(B_)的概率是3/4,即75%,C正確;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男孩Ⅰ為左利手,則Ⅲ也是左利手,D錯誤。]
3.(2024·湖南雅禮中學(xué)月考)野生型果蠅為灰體,常見的隱性突變體有黃體(由基因a控制)、黑體(由基因b控制)和黑檀體(由基因e控制),其中基因e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科研人員利用野生型、黃體、黑體及黑檀體四種純合果蠅品系進(jìn)行雜交實驗(雜交過程中沒有發(fā)生突變):
實驗一:野生型(♂)與黃體(♀)雜交,F(xiàn)1中黃體(♂)∶野生型(♀)=1∶1;
實驗二:野生型與黑體雜交,F(xiàn)1自由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3∶1;
實驗三:黑檀體與黑體雜交,F(xiàn)1全為野生型,F(xiàn)1相互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黑檀體=3∶1∶1。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根據(jù)實驗一的結(jié)果可知,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
B.根據(jù)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jié)果不能說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C.根據(jù)實驗三的結(jié)果可知,基因b和基因e均位于Ⅱ號染色體上
D.實驗三中F2的表型只有三種,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bbee的果蠅出現(xiàn)純合致死現(xiàn)象
C [實驗一隱性雌性親本與顯性雄性親本雜交,F(xiàn)1中雄性全為(黃體)隱性,雌性全為(野生型)顯性,可推測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A正確;實驗二若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符合實驗二的實驗結(jié)果,因此不能說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正確;實驗三:黑檀體與黑體雜交,F(xiàn)1全為野生型,F(xiàn)1相互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黑檀體=3∶1∶1,相當(dāng)于9∶3∶3,是9∶3∶3∶1的變式,雙隱性類型沒有在F2的比例中體現(xiàn),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bbee的果蠅出現(xiàn)純合致死現(xiàn)象,C錯誤,D正確。]
4.(2024·廣東廣州聯(lián)考)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組利用純合的長翅和殘翅果蠅進(jìn)行了如下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合 親本 F1
甲 長翅雌×殘翅雄 全為長翅
乙 殘翅雌×長翅雄 全為長翅
A.果蠅的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殘翅
B.控制果蠅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
C.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甲組合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4
D.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乙組合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3
C [甲、乙組合為正反交實驗,F(xiàn)1全為長翅,因此顯性性狀是長翅,A錯誤;甲、乙組合為正反交實驗,F(xiàn)1全為長翅,則控制果蠅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B錯誤;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甲組合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a,F(xiàn)1雌雄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a,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雌性長翅∶雄性長翅∶雄性殘翅=2∶1∶1,則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4,C正確;乙組合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A,F(xiàn)1雌雄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A,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雌性長翅∶雌性殘翅∶雄性長翅=1∶1∶2,則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2,D錯誤。]
5.(不定項)(2024·山東日照期中)蝴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某種蝴蝶翅的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其中D、d位于常染色體上。現(xiàn)有一只白翅雌性個體與純合棕翅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均表現(xiàn)為棕翅。讓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棕翅∶朱砂翅∶白翅=12∶3∶1,且白翅和朱砂翅個體均為雌性。下列相關(guān)分析錯誤的是(  )
A.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ddZeW和DDZEZE
B.F2棕翅雄性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5/6
C.F2朱砂翅與F1棕翅雜交,后代中朱砂翅個體所占比例為5/12
D.若F2中出現(xiàn)一只白翅雄性個體,則是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發(fā)生基因突變所致
BD [根據(jù)題意, 白翅雌性個體與純合棕翅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 全為棕翅,F(xiàn)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棕翅∶朱砂翅∶白翅=12∶3∶1,為9∶3∶3∶1的變式,且白翅和朱砂翅個體均為雌性,于性別有關(guān),說明兩對基因自由組合,由于D、d位于常染色體上,可推知E、e位于Z染色體上,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ddZeW和DDZEZE,A正確;由A項可知,F(xiàn)1為DdZEZe、DdZEW,F(xiàn)2棕翅雄性個體_ _ZEZ-所占比例為1×1/2=1/2,其中雜合子(1/2-DDZEZE-ddZEZE)所占的比例為1/2-1/4×1/4-1/4×1/4=3/8,B錯誤;F2朱砂翅(由題意可知,F(xiàn)2朱砂翅為雌性1/3DDZeW、2/3DdZeW)與F1棕翅(為雄性DdZEZe )雜交,后代中朱砂翅個體D_Ze_所占比例為(1-2/3×1/2×1/2dd)×1/2Ze_=5/12,C正確;若F2中出現(xiàn)一只白翅雄性個體ddZeZO(即丟失相應(yīng)的E基因)或ddZeZe,可能是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染色體部分缺失或基因突變所致,D錯誤。]
6.(不定項)(2024·湖南長郡中學(xué)月考)研究者在培養(yǎng)野生型紅眼果蠅時,發(fā)現(xiàn)一只眼色突變?yōu)槟逃蜕男巯墶檠芯吭撗凵z傳規(guī)律,將紅眼雌蠅和奶油眼雄蠅雜交,結(jié)果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眼色至少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基因控制
B.F2紅眼雄蠅的基因型共有2種
C.F1紅眼雌蠅和F2伊紅眼雄蠅雜交,得到的雌蠅中伊紅眼占5/24
D.F2紅眼雌雄蠅雜交,子代不會出現(xiàn)奶油眼雌蠅
BC [分析遺傳圖解可知,F(xiàn)1紅眼果蠅相互交配,F(xiàn)2中4種果蠅的比例為8∶4∶3∶1,是9∶3∶3∶1的變形,說明眼色至少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正確;假設(shè)果蠅眼色由A/a、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根據(jù)F1互交所得F2中果蠅的比例可知,眼色的遺傳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假設(shè)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jù)F2的性狀分離比可知,F(xiàn)1紅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而F2中紅眼雌蠅占8/16,紅眼雄蠅占4/16,伊紅眼雄蠅占3/16,奶油眼雄蠅占1/16,可知F2中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A_XBX-、aaXBX-,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aaXBY,伊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奶油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aXbY,則F2紅眼雄蠅的基因型共有3種,B錯誤;F1紅眼雌蠅(AaXBXb)與F2伊紅眼雄蠅(1/3AAXbY、2/3AaXbY)雜交,得到雌蠅中伊紅眼(A_XbXb)占(1-2/3×1/4)×1/2=5/12,C錯誤;F2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A_XBX-、aaXBX-,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aaXBY,則雜交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蠅,D正確。]
命題點專訓(xùn)(三) 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
(教師用書獨(dú)具)
1.(2024·廣東四校聯(lián)考)近日一款名為“醬香拿鐵”的咖啡類飲料因含酒精而受到社會廣泛討論。酒精在人體中會導(dǎo)致抗利尿激素釋放減少、血液中血糖含量降低、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其在體內(nèi)代謝過程如下圖所示,其中乙醛在體內(nèi)積累導(dǎo)致臉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酒后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減少,所以才會出現(xiàn)尿量增多,容易口渴的現(xiàn)象
B.圖中代謝途徑表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jìn)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C.喝酒容易臉紅的人的基因型有四種
D.體內(nèi) ADH 和 ALDH兩種酶含量豐富的人相對不容易醉
A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A錯誤;由圖可知,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jìn)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是基因控制性狀的間接途徑,B正確;結(jié)合題圖可知,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體內(nèi)只有乙醇脫氫酶,其基因型為A_B_,有四種,即AABB、AABb、AaBB、AaBb,C正確;體內(nèi) ADH 和 ALDH兩種酶含量豐富的人能最終將乙醇轉(zhuǎn)化為乙酸,故相對不容易醉,D正確。]
2.(2024·廣東廣州聯(lián)考)油茶的寬葉與窄葉分別受等位基因G、g控制,高株與矮株分別受等位基因H、h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為研究該品種油茶的基因致死情況,某科研小組進(jìn)行如下實驗,實驗1:寬葉矮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株∶窄葉矮株=2∶1;實驗2:窄葉高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株∶窄葉矮株=2∶1,下列分析及推理錯誤的是(  )
A.從實驗1、2可判斷油茶植株G基因純合或H基因純合均會致死
B.實驗2中親本、子代窄葉高株的基因型均為ggHh
C.該品種油茶中,某寬葉高株一定為雙雜合子
D.將寬葉高株油茶進(jìn)行自交,子代植株中獲得純合子的概率為1/16
D [據(jù)實驗1可知親本基因型為Gghh,子代葉形的基因型為GG∶Gg∶gg=1∶2∶1,但子代中寬葉矮株∶窄葉矮株=2∶1,因此推測GG致死。據(jù)實驗2可知親本基因型為ggHh,子代株高的基因型為HH∶Hh∶hh=1∶2∶1,但子代中窄葉高株∶窄葉矮株=2∶1,因此推測HH致死,A正確。實驗2中親本基因型為ggHh,其自交后,子代中由于HH致死,因此子代窄葉高株的基因型也為ggHh,B正確。由于GG和HH均致死,因此若發(fā)現(xiàn)該品種油茶中的某個植株表現(xiàn)為寬葉高株,則其基因型是GgHh,為雙雜合子,C正確。將寬葉高株油茶(GgHh)進(jìn)行自交,由于GG和HH致死,子代中只有窄葉矮株(gghh)為純合子,其概率為1/3×1/3=1/9,D錯誤。]
3.(2024·湖南常德檢測)兩純合玉米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籽粒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籽粒口味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B.籽粒顏色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
C.F2白色籽粒中純合子占2/7
D.F2非甜籽粒中雜合子占2/3
C [就籽粒口味這一性狀來說,籽粒口味性狀為非甜和甜,F(xiàn)2非甜籽粒∶甜籽粒=3∶1,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正確;F2籽粒顏色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色∶白色=9∶7,是9∶3∶3∶1的變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B正確;F2籽粒顏色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色∶白色=9∶7,籽粒的顏色由兩對自由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設(shè)為A/a、B/b),A_B_為紫色,其他為白色,故白色籽粒中純合子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故F2白色籽粒中純合子占3/7,C錯誤;非甜∶甜=3∶1,非甜為顯性性狀,甜度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設(shè)為C/c),F(xiàn)1非甜籽粒的基因型為Cc,自交后,F(xiàn)2非甜籽粒中CC∶Cc=1∶2,雜合子為Cc,比例為2/3,D正確。]
4.(2024·湖南雅禮中學(xué)檢測)白花毛剪秋蘿(性別決定為XY型)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其葉形有寬葉和窄葉兩種,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者以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為親本進(jìn)行雜交,F(xiàn)1雌雄植株均為寬葉,F(xiàn)1相互交配所得F2中,雌株全為寬葉,雄株中寬葉∶窄葉=1∶1(不考慮X與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花毛剪秋蘿葉形中寬葉為顯性性狀
B.控制白花毛剪秋蘿寬葉和窄葉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C.F1雌株與親代窄葉雄株雜交,子代中寬葉∶窄葉=1∶1
D.F2代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1/2
D [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為親本進(jìn)行雜交,F(xiàn)1雌雄植株均為寬葉,故白花毛剪秋蘿葉形中寬葉為顯性性狀,A正確;寬葉和窄葉的遺傳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故控制白花毛剪秋蘿寬葉和窄葉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B正確;設(shè)親代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F(xiàn)1基因型為XAXa和XAY,F(xiàn)1雌株XAXa與親代窄葉雄株XaY雜交,子代中寬葉(XAXa、XAY)∶窄葉(XaXa、XaY)=1∶1,C正確;F2中XAXA∶XAXa∶XAY∶XaY=1∶1∶1∶1,則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2+1+1)/(2×2+2×1)=2/3,D錯誤。]
5.(2024·重慶巴蜀中學(xué)檢測)亨廷頓舞蹈癥(HD)是由于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IT15基因) 序列中的三個核苷酸(CAG)發(fā)生多次重復(fù)所致,某HD家庭的系譜圖及對該家庭中部分個體相關(guān)基因分析的電泳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結(jié)合系譜圖和電泳圖推測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Ⅲ3與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兩個孩子只有一個患HD的概率為1/4
C.該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X、Y的同源區(qū)段
D.HD 患者體內(nèi)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中嘌呤的比例比正常基因高
C [Ⅱ3得病,但有女兒Ⅲ1未得病,所以該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結(jié)合系譜圖和電泳圖可推測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錯誤;依據(jù)遺傳系譜圖和電泳條帶可知,Ⅲ3的基因型為Aa,與一個正常女性(aa)婚配,所生孩子只有一個患病的概率為1-1/2×1/2(兩孩都病)-1/2×1/2(兩孩都正常)=1/2,B錯誤;若該致病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則依據(jù)系譜圖和電泳條帶,可以判斷:Ⅱ3的基因型可能為XAYa或XaYA,當(dāng)Ⅱ3的基因型為XAYa時,Ⅲ1為XAXa,與電泳條帶不符,當(dāng)Ⅱ3的基因型為XaYA時,則Ⅲ1、Ⅲ2均為XaXa,與電泳條帶不符,故該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X、Y的同源區(qū)段,C正確;基因是雙鏈的,嘌呤等于嘧啶,所以HD 患者體內(nèi)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中嘌呤的比例和正常基因相等,均為1/2,D錯誤。]
6.(2024·湖北重點中學(xué)聯(lián)考)家鴿(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的羽色有灰白羽、瓦灰羽、銀色羽三種類型,受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現(xiàn)用不同羽色的雌雄個體雜交,統(tǒng)計后代的情況如下表所示(W染色體上沒有對應(yīng)的等位基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組別 親代 子代
一 灰白羽♂×瓦灰羽♀ 灰白羽♂∶瓦灰羽♀=1∶1
二 灰白羽♂×銀色羽♀ 瓦灰羽♂∶瓦灰羽♀=1∶1
三 銀色羽♂×瓦灰羽♀ 瓦灰羽♂∶銀色羽♀=1∶1
A.控制家鴿羽色的基因A對a為不完全顯性
B.決定家鴿羽色為瓦灰羽的基因型共有3種
C.灰白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銀色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ZaW
D.若選用瓦灰羽雌雄個體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灰白羽∶瓦灰羽∶銀色羽=1∶2∶1
B [由表格可知,灰白羽鴿只在雄性個體出現(xiàn),灰白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即同時存在兩個A基因時為灰白羽鴿,含一個A基因時(ZAW、ZAZa)表現(xiàn)為瓦灰羽鴿,不含A時(ZaZa、ZaW)表現(xiàn)為銀色羽鴿,故控制家鴿羽色的基因A對a為不完全顯性,A正確;家鴿羽色性狀的遺傳為伴性遺傳,其決定羽色的基因型有ZAZA、ZAZa、ZaZa、ZAW、ZaW共5種,決定家鴿羽色為瓦灰羽的基因型(ZAW、ZAZa)共有2種,B錯誤;灰白羽鴿只在雄性個體出現(xiàn),可知灰白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不含A時(ZaZa、ZaW)表現(xiàn)為銀色羽鴿,C正確;瓦灰羽雌雄個體雜交,基因型組合為ZAZa×ZAW,后代有ZAZA(灰白羽)∶ZAZa(瓦灰羽)∶ZAW(瓦灰羽)∶ZaW(銀色羽)=1∶1∶1∶1,故表型及比例為灰白羽∶瓦灰羽∶銀色羽=1∶2∶1,D正確。]
7.(不定項)(2024·湖南長郡中學(xué)月考)某昆蟲體色的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翅形的長翅(B)對殘翅(b)為顯性,這兩種性狀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有兩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 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得到F2,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2∶3∶3∶1。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
A.這兩種性狀獨(dú)立遺傳,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AABB×aabb
B.若對F1個體進(jìn)行測交,則在得到的子代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3
C.選擇F2中的灰身長翅與灰身殘翅的個體雜交,子代表現(xiàn)為黑身殘翅的概率為1/9
D.選擇F2中的灰身長翅與灰身殘翅個體,讓其隨機(jī)交配,子代表現(xiàn)為灰身長翅的概率為25/81
AD [F2中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2∶3∶3∶1,為9∶3∶3∶1的變式,說明在灰身長翅中存在致死現(xiàn)象。若為配子致死,由子代份數(shù)為2+3+3+1=9可知,雌雄配子中各有一種類型死亡,又由于后代只有雙顯性個體減少,所以可初步判斷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所以兩純合親本的基因型不可能為AABB×aabb,只能是aaBB×AAbb,A錯誤;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則F1(基因型為AaBb)測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為Aabb∶aaBb∶aabb=1∶1∶1,分別對應(yīng)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顯然,子代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3,B正確;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則子二代灰身長翅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其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b∶aB∶ab=1∶1∶1,子二代中灰身殘翅個體的基因型為1AAbb、2Aabb,該群體產(chǎn)生的配子比例為Ab∶ab=2∶1,則二者隨機(jī)雜交,子代表現(xiàn)為黑身殘翅(aabb)的概率為1/3×1/3=1/9,C正確;灰身長翅與灰身殘翅的雌雄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5/9Ab、1/9aB、3/9ab,故子代表現(xiàn)為灰身長翅的概率為2×5/9×1/9=10/81,D錯誤。]
8.(不定項)(2024·湖南永州模擬)在研究等位基因A/a、B/b、D/d、E/e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時,以某志愿者的精子為材料,利用DNA提取、PCR等技術(shù)隨機(jī)檢測了12個精子的相關(guān)基因,其基因組成如下表所示。若這12個精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及比例與該志愿者理論上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相同,且不考慮致死和突變,各種配子活力相同。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精子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基因組成 aBd aBde aBd aBde aBD aBDe
精子編號 ⑦ ⑧ ⑨ ⑩
基因組成 Abd Abde AbD AbDe AbD AbDe
A.編號為①、③、⑤、⑦、⑨、 的精子中不含Y染色體
B.該志愿者的部分精原細(xì)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
C.等位基因A、a和B、b在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排除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體
BD [通過表中精子基因型看出e基因時有時無,所以其位于性染色體上,但X染色體或Y染色體均有可能,A錯誤;題表顯示該志愿者關(guān)于 A、a和 B、b及D、d的配子比例為aBd∶AbD∶aBD∶Abd=2∶2∶1∶1, 說明該志愿者產(chǎn)生 Abd、aBD的精子比例為1/3,該比例小于 1/2,因而屬于重組配子,說明其體內(nèi)的相關(guān)基因處于連鎖關(guān)系,即應(yīng)該為a、B、d連鎖, A、b、D連鎖,故可知該志愿者的部分精原細(xì)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B正確;題中顯示,表中該志愿者12個精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與該志愿者理論上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相同,結(jié)合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基因型為aB∶Ab=1∶1,因而可推測,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而其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錯誤;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D和d基因一直存在,所以不會存在于X或Y染色體上,D正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共38張PPT)
命題點專訓(xùn)(三) 
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
1.(2024·廣東廣州檢測)玉米籽粒其飽滿程度由大到小有飽滿、中等飽滿、干癟等性狀,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籽粒的飽滿程度由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3個基因(S、S1、S2)決定,科研人員分別利用野生型、突變體1、突變體2進(jìn)行研究,實驗步驟及結(jié)果如圖所示。經(jīng)測定突變體1基因型為S1S1,
干癟個體基因型為S2S2,下列分析
合理的是(  )
2
4
1
3
題號
5
6
A.該玉米種群中相應(yīng)的基因型有7種
B.S、S1、S2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jī)性
C.S、S1、S2之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S>S1>S2
D.上述雜交實驗說明控制籽粒飽滿程度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
4
1
3
題號
5
6

C [該玉米種群中相應(yīng)的基因型有6種:SS、S1S1、S2S2、SS1、SS2、S1S2,A錯誤;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fā)生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因此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3個基因(S、S1、S2)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B錯誤;突變體1為中等飽滿,基因型為S1S1,干癟個體基因型為S2S2,據(jù)此可知,S1決定中等飽滿,S2決定干癟,因此S決定飽滿,根據(jù)雜交2可知,飽滿的后代出現(xiàn)中等飽滿,說明S對S1為顯性,中等飽滿的后代出現(xiàn)干癟,說明S1對S2為顯性,因此S、S1、S2之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S對S1為顯性,S1對S2為顯性(S>S1>S2),C正確;復(fù)等位基因位于染色體同一位置,遵循分離定律,D錯誤。]
2
4
1
3
題號
5
6
2.(2024·湖北武漢模擬)一對夫婦生育了三胞胎男孩,其中兩人是同卵雙生。下表是20年后三人某些特征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特征 男孩
Ⅰ Ⅱ Ⅲ
身高 180 cm 173 cm 172 cm
ABO血型 B AB B
習(xí)慣用手 左利手 ? ?
注:ABO血型由常染色體上的復(fù)等位基因控制;習(xí)慣用手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對于左利手為顯性,不考慮變異。
2
4
1
3
題號
5
6
A.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其判斷依據(jù)是ABO血型
B.身高的差異可以說明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生物的性狀
C.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75%
D.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Ⅲ是左利手的概率為25%
2
4
1
3
題號
5
6

D [同卵雙生的兩個男孩基因型相同,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其判斷依據(jù)是ABO血型,二者均為B型血,A正確;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基因型相同,但是二者身高差異較大,身高的差異可以說明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生物的性狀,B正確;習(xí)慣用手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對于左利手為顯性,若用B/b表示相關(guān)基因,則男孩Ⅰ的基因型為bb,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父母的基因型均為Bb,則Ⅱ是右利手(B_)的概率是3/4,即75%,C正確;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男孩Ⅰ為左利手,則Ⅲ也是左利手,D錯誤。]
2
4
1
3
題號
5
6
3.(2024·湖南雅禮中學(xué)月考)野生型果蠅為灰體,常見的隱性突變體有黃體(由基因a控制)、黑體(由基因b控制)和黑檀體(由基因e控制),其中基因e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科研人員利用野生型、黃體、黑體及黑檀體四種純合果蠅品系進(jìn)行雜交實驗(雜交過程中沒有發(fā)生突變):
實驗一:野生型(♂)與黃體(♀)雜交,F(xiàn)1中黃體(♂)∶野生型(♀)=1∶1;
實驗二:野生型與黑體雜交,F(xiàn)1自由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3∶1;
2
4
1
3
題號
5
6
實驗三:黑檀體與黑體雜交,F(xiàn)1全為野生型,F(xiàn)1相互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黑檀體=3∶1∶1。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根據(jù)實驗一的結(jié)果可知,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
B.根據(jù)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jié)果不能說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C.根據(jù)實驗三的結(jié)果可知,基因b和基因e均位于Ⅱ號染色體上
D.實驗三中F2的表型只有三種,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bbee的果蠅出現(xiàn)純合致死現(xiàn)象
2
4
1
3
題號
5
6

C [實驗一隱性雌性親本與顯性雄性親本雜交,F(xiàn)1中雄性全為(黃體)隱性,雌性全為(野生型)顯性,可推測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A正確;實驗二若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符合實驗二的實驗結(jié)果,因此不能說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正確;實驗三:黑檀體與黑體雜交,F(xiàn)1全為野生型,F(xiàn)1相互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黑檀體=3∶1∶1,相當(dāng)于9∶3∶3,是9∶3∶3∶1的變式,雙隱性類型沒有在F2的比例中體現(xiàn),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bbee的果蠅出現(xiàn)純合致死現(xiàn)象,C錯誤,D正確。]
2
4
1
3
題號
5
6
4.(2024·廣東廣州聯(lián)考)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組利用純合的長翅和殘翅果蠅進(jìn)行了如下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組合 親本 F1
甲 長翅雌×殘翅雄 全為長翅
乙 殘翅雌×長翅雄 全為長翅
2
4
1
3
題號
5
6
A.果蠅的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殘翅
B.控制果蠅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
C.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甲組合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4
D.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乙組合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3
2
4
1
3
題號
5
6

C [甲、乙組合為正反交實驗,F(xiàn)1全為長翅,因此顯性性狀是長翅,A錯誤;甲、乙組合為正反交實驗,F(xiàn)1全為長翅,則控制果蠅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B錯誤;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甲組合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a,F(xiàn)1雌雄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a,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雌性長翅∶雄性長翅∶雄性殘翅=2∶1∶1,則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4,C正確;乙組合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A,F(xiàn)1雌雄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A,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雌性長翅∶雌性殘翅∶雄性長翅=1∶1∶2,則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2,D錯誤。]
2
4
1
3
題號
5
6
5.(不定項)(2024·山東日照期中)蝴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某種蝴蝶翅的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其中D、d位于常染色體上。現(xiàn)有一只白翅雌性個體與純合棕翅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均表現(xiàn)為棕翅。讓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棕翅∶朱砂翅∶白翅=12∶3∶1,且白翅和朱砂翅個體均為雌性。下列相關(guān)分析錯誤的是(  )
A.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ddZeW和DDZEZE
B.F2棕翅雄性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5/6
C.F2朱砂翅與F1棕翅雜交,后代中朱砂翅個體所占比例為5/12
D.若F2中出現(xiàn)一只白翅雄性個體,則是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發(fā)生基因突變所致
2
4
1
3
題號
5
6


BD [根據(jù)題意, 白翅雌性個體與純合棕翅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 全為棕翅,F(xiàn)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棕翅∶朱砂翅∶白翅=12∶3∶1,為9∶3∶3∶1的變式,且白翅和朱砂翅個體均為雌性,于性別有關(guān),說明兩對基因自由組合,由于D、d位于常染色體上,可推知E、e位于Z染色體上,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ddZeW和DDZEZE,A正確;由A項可知,F(xiàn)1為DdZEZe、DdZEW,F(xiàn)2棕翅雄性個體_ _ZEZ-所占比例為1×1/2=1/2,其中雜合子(1/2-DDZEZE-ddZEZE)所占的比例為1/2-1/4×1/4-1/4×1/4=3/8,B錯誤;F2朱砂翅(由題意可知,F(xiàn)2朱砂翅為雌性1/3DDZeW、2/3DdZeW)與F1棕翅(為雄性DdZEZe )雜交,后代中朱砂翅個體D_Ze_所占比例為(1-2/3×1/2×1/2dd)×1/2Ze_=5/12,C正確;若F2中出現(xiàn)一只白翅雄性個體ddZeZO(即丟失相應(yīng)的E基因)或ddZeZe,可能是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染色體部分缺失或基因突變所致,D錯誤。]
2
4
1
3
題號
5
6
6.(不定項)(2024·湖南長郡中學(xué)月考)研究者在培養(yǎng)野生型紅眼果蠅時,發(fā)現(xiàn)一只眼色突變?yōu)槟逃蜕男巯墶檠芯吭撗凵z傳規(guī)律,將紅眼雌蠅和奶油眼雄蠅雜交,結(jié)果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眼色至少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基因控制
B.F2紅眼雄蠅的基因型共有2種
C.F1紅眼雌蠅和F2伊紅眼雄蠅雜交,得到的雌蠅中伊紅眼占5/24
D.F2紅眼雌雄蠅雜交,子代不會出現(xiàn)奶油眼雌蠅
2
4
1
3
題號
5
6


BC [分析遺傳圖解可知,F(xiàn)1紅眼果蠅相互交配,F(xiàn)2中4種果蠅的比例為8∶4∶3∶1,是9∶3∶3∶1的變形,說明眼色至少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正確;假設(shè)果蠅眼色由A/a、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根據(jù)F1互交所得F2中果蠅的比例可知,眼色的遺傳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假設(shè)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jù)F2的性狀分離比可知,F(xiàn)1紅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而F2中紅眼雌蠅占8/16,紅眼雄蠅占4/16,伊紅眼雄蠅占3/16,奶油眼雄蠅占1/16,可知F2中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A_XBX-、aaXBX-,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aaXBY,伊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奶油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aXbY,則F2紅眼雄蠅的基因型共有3種,B錯誤;F1紅眼雌蠅(AaXBXb)與F2伊紅眼雄蠅(1/3AAXbY、2/3AaXbY)雜交,得到雌蠅中伊紅眼(A_XbXb)占(1-2/3×1/4)×1/2=5/12,C錯誤;F2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
A_XBX-、aaXBX-,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aaXBY,則雜交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蠅,D正確。]
2
4
1
3
題號
5
6
題號
1
3
5
2
4
6
8
7
1.(2024·廣東四校聯(lián)考)近日一款名為“醬香拿鐵”的咖啡類飲料因含酒精而受到社會廣泛討論。酒精在人體中會導(dǎo)致抗利尿激素釋放減少、血液中血糖含量降低、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其在體內(nèi)代謝過程如下圖所示,其中乙醛在體內(nèi)積累導(dǎo)致臉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教師用書獨(dú)具
命題點專訓(xùn)(三) 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
A.酒后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減少,所以才會出現(xiàn)尿量增多,容易口渴的現(xiàn)象
B.圖中代謝途徑表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jìn)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C.喝酒容易臉紅的人的基因型有四種
D.體內(nèi) ADH 和 ALDH兩種酶含量豐富的人相對不容易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的,A錯誤;由圖可知,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jìn)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是基因控制性狀的間接途徑,B正確;結(jié)合題圖可知,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體內(nèi)只有乙醇脫氫酶,其基因型為A_B_,有四種,即AABB、AABb、AaBB、AaBb,C正確;體內(nèi) ADH 和 ALDH兩種酶含量豐富的人能最終將乙醇轉(zhuǎn)化為乙酸,故相對不容易醉,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2.(2024·廣東廣州聯(lián)考)油茶的寬葉與窄葉分別受等位基因G、g控制,高株與矮株分別受等位基因H、h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為研究該品種油茶的基因致死情況,某科研小組進(jìn)行如下實驗,實驗1:寬葉矮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株∶窄葉矮株=2∶1;實驗2:窄葉高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株∶窄葉矮株=2∶1,下列分析及推理錯誤的是(  )
A.從實驗1、2可判斷油茶植株G基因純合或H基因純合均會致死
B.實驗2中親本、子代窄葉高株的基因型均為ggHh
C.該品種油茶中,某寬葉高株一定為雙雜合子
D.將寬葉高株油茶進(jìn)行自交,子代植株中獲得純合子的概率為1/16

題號
1
3
5
2
4
6
8
7
D [據(jù)實驗1可知親本基因型為Gghh,子代葉形的基因型為GG∶Gg∶gg=1∶2∶1,但子代中寬葉矮株∶窄葉矮株=2∶1,因此推測GG致死。據(jù)實驗2可知親本基因型為ggHh,子代株高的基因型為HH∶Hh∶hh=1∶2∶1,但子代中窄葉高株∶窄葉矮株=2∶1,因此推測HH致死,A正確。實驗2中親本基因型為ggHh,其自交后,子代中由于HH致死,因此子代窄葉高株的基因型也為ggHh,B正確。由于GG和HH均致死,因此若發(fā)現(xiàn)該品種油茶中的某個植株表現(xiàn)為寬葉高株,則其基因型是GgHh,為雙雜合子,C正確。將寬葉高株油茶(GgHh)進(jìn)行自交,由于GG和HH致死,子代中只有窄葉矮株(gghh)為純合子,其概率為1/3×1/3=1/9,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3.(2024·湖南常德檢測)兩純合玉米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籽粒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籽粒口味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B.籽粒顏色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
C.F2白色籽粒中純合子占2/7
D.F2非甜籽粒中雜合子占2/3

題號
1
3
5
2
4
6
8
7
C [就籽粒口味這一性狀來說,籽粒口味性狀為非甜和甜,F(xiàn)2非甜籽粒∶甜籽粒=3∶1,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正確;F2籽粒顏色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色∶白色=9∶7,是9∶3∶3∶1的變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B正確;F2籽粒顏色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紫色∶白色=9∶7,籽粒的顏色由兩對自由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設(shè)為A/a、B/b),A_B_為紫色,其他為白色,故白色籽粒中純合子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故F2白色籽粒中純合子占3/7,C錯誤;非甜∶甜=3∶1,非甜為顯性性狀,甜度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設(shè)為C/c),F(xiàn)1非甜籽粒的基因型為Cc,自交后,F(xiàn)2非甜籽粒中CC∶Cc=1∶2,雜合子為Cc,比例為2/3,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4.(2024·湖南雅禮中學(xué)檢測)白花毛剪秋蘿(性別決定為XY型)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其葉形有寬葉和窄葉兩種,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者以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為親本進(jìn)行雜交,F(xiàn)1雌雄植株均為寬葉,F(xiàn)1相互交配所得F2中,雌株全為寬葉,雄株中寬葉∶窄葉=1∶1(不考慮X與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花毛剪秋蘿葉形中寬葉為顯性性狀
B.控制白花毛剪秋蘿寬葉和窄葉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C.F1雌株與親代窄葉雄株雜交,子代中寬葉∶窄葉=1∶1
D.F2代中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1/2

題號
1
3
5
2
4
6
8
7
D [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為親本進(jìn)行雜交,F(xiàn)1雌雄植株均為寬葉,故白花毛剪秋蘿葉形中寬葉為顯性性狀,A正確;寬葉和窄葉的遺傳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故控制白花毛剪秋蘿寬葉和窄葉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B正確;設(shè)親代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的基因型為XAXA和XaY,F(xiàn)1基因型為XAXa和XAY,F(xiàn)1雌株XAXa與親代窄葉雄株XaY雜交,子代中寬葉(XAXa、XAY)∶窄葉(XaXa、XaY)=1∶1,C正確;F2中XAXA∶XAXa∶XAY∶XaY=1∶1∶1∶1,則A基因的基因頻率為(2+1+1)/(2×2+2×1)=2/3,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5.(2024·重慶巴蜀中學(xué)檢測)亨廷頓舞蹈癥(HD)是由于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IT15基因) 序列中的三個核苷酸(CAG)發(fā)生多次重復(fù)所致,某HD家庭的系譜圖及對該家庭中部分個體相關(guān)基因分析的電泳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結(jié)合系譜圖和電泳圖推測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Ⅲ3與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兩個孩子只有一個患HD的概率為1/4
C.該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X、Y的同源區(qū)段
D.HD 患者體內(nèi)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中嘌呤的比例比正常基因高

題號
1
3
5
2
4
6
8
7
C [Ⅱ3得病,但有女兒Ⅲ1未得病,所以該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也不是伴Y染色體遺傳病,結(jié)合系譜圖和電泳圖可推測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錯誤;依據(jù)遺傳系譜圖和電泳條帶可知,Ⅲ3的基因型為Aa,與一個正常女性(aa)婚配,所生孩子只有一個患病的概率為1-1/2×1/2(兩孩都病)-1/2×1/2(兩孩都正常)=1/2,B錯誤;若該致病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則依據(jù)系譜圖和電泳條帶,可以判斷:Ⅱ3的基因型可能為XAYa或XaYA,當(dāng)Ⅱ3的基因型為XAYa時,Ⅲ1為XAXa,與電泳條帶不符,當(dāng)Ⅱ3的基因型為XaYA時,則Ⅲ1、Ⅲ2均為XaXa,與電泳條帶不符,故該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X、Y的同源區(qū)段,C正確;基因是雙鏈的,嘌呤等于嘧啶,所以HD 患者體內(nèi)編碼亨廷頓蛋白的基因中嘌呤的比例和正常基因相等,均為1/2,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6.(2024·湖北重點中學(xué)聯(lián)考)家鴿(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的羽色有灰白羽、瓦灰羽、銀色羽三種類型,受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現(xiàn)用不同羽色的雌雄個體雜交,統(tǒng)計后代的情況如下表所示(W染色體上沒有對應(yīng)的等位基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組別 親代 子代
一 灰白羽♂×瓦灰羽♀ 灰白羽♂∶瓦灰羽♀=1∶1
二 灰白羽♂×銀色羽♀ 瓦灰羽♂∶瓦灰羽♀=1∶1
三 銀色羽♂×瓦灰羽♀ 瓦灰羽♂∶銀色羽♀=1∶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控制家鴿羽色的基因A對a為不完全顯性
B.決定家鴿羽色為瓦灰羽的基因型共有3種
C.灰白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銀色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ZaW
D.若選用瓦灰羽雌雄個體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灰白羽∶瓦灰羽∶銀色羽=1∶2∶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B [由表格可知,灰白羽鴿只在雄性個體出現(xiàn),灰白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即同時存在兩個A基因時為灰白羽鴿,含一個A基因時(ZAW、ZAZa)表現(xiàn)為瓦灰羽鴿,不含A時(ZaZa、ZaW)表現(xiàn)為銀色羽鴿,故控制家鴿羽色的基因A對a為不完全顯性,A正確;家鴿羽色性狀的遺傳為伴性遺傳,其決定羽色的基因型有ZAZA、ZAZa、ZaZa、ZAW、ZaW共5種,決定家鴿羽色為瓦灰羽的基因型(ZAW、ZAZa)共有2種,B錯誤;灰白羽鴿只在雄性個體出現(xiàn),可知灰白羽鴿的基因型為ZAZA,不含A時(ZaZa、ZaW)表現(xiàn)為銀色羽鴿,C正確;瓦灰羽雌雄個體雜交,基因型組合為ZAZa×ZAW,后代有ZAZA(灰白羽)∶ZAZa(瓦灰羽)∶ZAW(瓦灰羽)∶ZaW(銀色羽)=1∶1∶1∶1,故表型及比例為灰白羽∶瓦灰羽∶銀色羽=1∶2∶1,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7.(不定項)(2024·湖南長郡中學(xué)月考)某昆蟲體色的灰身(A)對黑身(a)為顯性,翅形的長翅(B)對殘翅(b)為顯性,這兩種性狀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現(xiàn)有兩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 F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得到F2,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2∶3∶3∶1。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
A.這兩種性狀獨(dú)立遺傳,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AABB×aabb
B.若對F1個體進(jìn)行測交,則在得到的子代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3
C.選擇F2中的灰身長翅與灰身殘翅的個體雜交,子代表現(xiàn)為黑身殘翅的概率為1/9
D.選擇F2中的灰身長翅與灰身殘翅個體,讓其隨機(jī)交配,子代表現(xiàn)為灰身長翅的概率為25/81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D [F2中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2∶3∶3∶1,為9∶3∶3∶1的變式,說明在灰身長翅中存在致死現(xiàn)象。若為配子致死,由子代份數(shù)為2+3+3+1=9可知,雌雄配子中各有一種類型死亡,又由于后代只有雙顯性個體減少,所以可初步判斷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所以兩純合親本的基因型不可能為AABB×aabb,只能是aaBB×AAbb,A錯誤;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則F1(基因型為AaBb)測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為Aabb∶aaBb∶aabb=1∶1∶1,分別對應(yīng)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顯然,子代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3,B正確;由于
題號
1
3
5
2
4
6
8
7
雌雄配子中均出現(xiàn)AB配子致死現(xiàn)象,則子二代灰身長翅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其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Ab∶aB∶ab=1∶1∶1,子二代中灰身殘翅個體的基因型為1AAbb、2Aabb,該群體產(chǎn)生的配子比例為Ab∶ab=2∶1,則二者隨機(jī)雜交,子代表現(xiàn)為黑身殘翅(aabb)的概率為1/3×1/3=1/9,C正確;灰身長翅與灰身殘翅的雌雄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5/9Ab、1/9aB、3/9ab,故子代表現(xiàn)為灰身長翅的概率為2×5/9×1/9=10/81,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8.(不定項)(2024·湖南永州模擬)在研究等位基因A/a、B/b、D/d、E/e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guān)系時,以某志愿者的精子為材料,利用DNA提取、PCR等技術(shù)隨機(jī)檢測了12個精子的相關(guān)基因,其基因組成如下表所示。若這12個精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及比例與該志愿者理論上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相同,且不考慮致死和突變,各種配子活力相同。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
A.編號為①、③、⑤、⑦、⑨、 的精子中不含Y染色體
B.該志愿者的部分精原細(xì)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
C.等位基因A、a和B、b在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排除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體
精子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基因組成 aBd aBde aBd aBde aBD aBDe

精子編號 ⑦ ⑧ ⑨ ⑩
基因組成 Abd Abde AbD AbDe AbD AbDe
題號
1
3
5
2
4
6
8
7


題號
1
3
5
2
4
6
8
7
BD [通過表中精子基因型看出e基因時有時無,所以其位于性染色體上,但X染色體或Y染色體均有可能,A錯誤;題表顯示該志愿者關(guān)于 A、a和 B、b及D、d的配子比例為aBd∶AbD∶aBD∶Abd=2∶2∶1∶1, 說明該志愿者產(chǎn)生 Abd、aBD的精子比例為1/3,該比例小于 1/2,因而屬于重組配子,說明其體內(nèi)的相關(guān)基因處于連鎖關(guān)系,即應(yīng)該為a、B、d連鎖, A、b、D連鎖,故可知該志愿者的部分精原細(xì)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互換,B正確;題中顯示,表中該志愿者12個精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與該志愿者理論上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組成種類和比例相同,結(jié)合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基因型為aB∶Ab=1∶1,因而可推測,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而其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錯誤;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D和d基因一直存在,所以不會存在于X或Y染色體上,D正確。]命題點專訓(xùn)(三) 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選擇題)
1.(2024·廣東廣州檢測)玉米籽粒其飽滿程度由大到小有飽滿、中等飽滿、干癟等性狀,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籽粒的飽滿程度由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3個基因(S、S1、S2)決定,科研人員分別利用野生型、突變體1、突變體2進(jìn)行研究,實驗步驟及結(jié)果如圖所示。經(jīng)測定突變體1基因型為S1S1,干癟個體基因型為S2S2,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該玉米種群中相應(yīng)的基因型有7種
B.S、S1、S2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jī)性
C.S、S1、S2之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S>S1>S2
D.上述雜交實驗說明控制籽粒飽滿程度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2.(2024·湖北武漢模擬)一對夫婦生育了三胞胎男孩,其中兩人是同卵雙生。下表是20年后三人某些特征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特征 男孩
Ⅰ Ⅱ Ⅲ
身高 180 cm 173 cm 172 cm
ABO血型 B AB B
習(xí)慣用手 左利手 ? ?
注:ABO血型由常染色體上的復(fù)等位基因控制;習(xí)慣用手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對于左利手為顯性,不考慮變異。
A.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其判斷依據(jù)是ABO血型
B.身高的差異可以說明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生物的性狀
C.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75%
D.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Ⅲ是左利手的概率為25%
3.(2024·湖南雅禮中學(xué)月考)野生型果蠅為灰體,常見的隱性突變體有黃體(由基因a控制)、黑體(由基因b控制)和黑檀體(由基因e控制),其中基因e位于Ⅱ號染色體上。科研人員利用野生型、黃體、黑體及黑檀體四種純合果蠅品系進(jìn)行雜交實驗(雜交過程中沒有發(fā)生突變):
實驗一:野生型(♂)與黃體(♀)雜交,F(xiàn)1中黃體(♂)∶野生型(♀)=1∶1;
實驗二:野生型與黑體雜交,F(xiàn)1自由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3∶1;
實驗三:黑檀體與黑體雜交,F(xiàn)1全為野生型,F(xiàn)1相互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黑檀體=3∶1∶1。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根據(jù)實驗一的結(jié)果可知,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
B.根據(jù)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jié)果不能說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C.根據(jù)實驗三的結(jié)果可知,基因b和基因e均位于Ⅱ號染色體上
D.實驗三中F2的表型只有三種,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bbee的果蠅出現(xiàn)純合致死現(xiàn)象
4.(2024·廣東廣州聯(lián)考)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組利用純合的長翅和殘翅果蠅進(jìn)行了如下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合 親本 F1
甲 長翅雌×殘翅雄 全為長翅
乙 殘翅雌×長翅雄 全為長翅
A.果蠅的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是殘翅
B.控制果蠅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
C.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甲組合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4
D.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乙組合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3
5.(不定項)(2024·山東日照期中)蝴蝶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某種蝴蝶翅的顏色由兩對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其中D、d位于常染色體上。現(xiàn)有一只白翅雌性個體與純合棕翅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均表現(xiàn)為棕翅。讓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棕翅∶朱砂翅∶白翅=12∶3∶1,且白翅和朱砂翅個體均為雌性。下列相關(guān)分析錯誤的是(  )
A.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ddZeW和DDZEZE
B.F2棕翅雄性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5/6
C.F2朱砂翅與F1棕翅雜交,后代中朱砂翅個體所占比例為5/12
D.若F2中出現(xiàn)一只白翅雄性個體,則是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發(fā)生基因突變所致
6.(不定項)(2024·湖南長郡中學(xué)月考)研究者在培養(yǎng)野生型紅眼果蠅時,發(fā)現(xiàn)一只眼色突變?yōu)槟逃蜕男巯墶檠芯吭撗凵z傳規(guī)律,將紅眼雌蠅和奶油眼雄蠅雜交,結(jié)果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眼色至少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基因控制
B.F2紅眼雄蠅的基因型共有2種
C.F1紅眼雌蠅和F2伊紅眼雄蠅雜交,得到的雌蠅中伊紅眼占5/24
D.F2紅眼雌雄蠅雜交,子代不會出現(xiàn)奶油眼雌蠅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命題點專訓(xùn)(三)
1.C [該玉米種群中相應(yīng)的基因型有6種:SS、S1S1、S2S2、SS1、SS2、S1S2,A錯誤;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fā)生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因此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3個基因(S、S1、S2)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B錯誤;突變體1為中等飽滿,基因型為S1S1,干癟個體基因型為S2S2,據(jù)此可知,S1決定中等飽滿,S2決定干癟,因此S決定飽滿,根據(jù)雜交2可知,飽滿的后代出現(xiàn)中等飽滿,說明S對S1為顯性,中等飽滿的后代出現(xiàn)干癟,說明S1對S2為顯性,因此S、S1、S2之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S對S1為顯性,S1對S2為顯性(S>S1>S2),C正確;復(fù)等位基因位于染色體同一位置,遵循分離定律,D錯誤。]
2.D [同卵雙生的兩個男孩基因型相同,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其判斷依據(jù)是ABO血型,二者均為B型血,A正確;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基因型相同,但是二者身高差異較大,身高的差異可以說明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生物的性狀,B正確;習(xí)慣用手由另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對于左利手為顯性,若用B/b表示相關(guān)基因,則男孩Ⅰ的基因型為bb,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則父母的基因型均為Bb,則Ⅱ是右利手(B_)的概率是3/4,即75%,C正確;男孩Ⅰ和Ⅲ最可能為同卵雙生,男孩Ⅰ為左利手,則Ⅲ也是左利手,D錯誤。]
3.C [實驗一隱性雌性親本與顯性雄性親本雜交,F(xiàn)1中雄性全為(黃體)隱性,雌性全為(野生型)顯性,可推測基因a位于X染色體上,A正確;實驗二若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也可能符合實驗二的實驗結(jié)果,因此不能說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正確;實驗三:黑檀體與黑體雜交,F(xiàn)1全為野生型,F(xiàn)1相互交配,F(xiàn)2中野生型∶黑體∶黑檀體=3∶1∶1,相當(dāng)于9∶3∶3,是9∶3∶3∶1的變式,雙隱性類型沒有在F2的比例中體現(xiàn),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bbee的果蠅出現(xiàn)純合致死現(xiàn)象,C錯誤,D正確。]
4.C [甲、乙組合為正反交實驗,F(xiàn)1全為長翅,因此顯性性狀是長翅,A錯誤;甲、乙組合為正反交實驗,F(xiàn)1全為長翅,則控制果蠅長翅和殘翅這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或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B錯誤;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上,則甲組合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a,F(xiàn)1雌雄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a,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雌性長翅∶雄性長翅∶雄性殘翅=2∶1∶1,則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4,C正確;乙組合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XaXa、XAYA,F(xiàn)1雌雄果蠅基因型為XAXa、XaYA,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雌性長翅∶雌性殘翅∶雄性長翅=1∶1∶2,則F1雌雄果蠅雜交后代中雄性長翅占1/2,D錯誤。]
5.BD [根據(jù)題意, 白翅雌性個體與純合棕翅雄性個體雜交,F(xiàn)1 全為棕翅,F(xiàn)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棕翅∶朱砂翅∶白翅=12∶3∶1,為9∶3∶3∶1的變式,且白翅和朱砂翅個體均為雌性,于性別有關(guān),說明兩對基因自由組合,由于D、d位于常染色體上,可推知E、e位于Z染色體上,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ddZeW和DDZEZE,A正確;由A項可知,F(xiàn)1為DdZEZe、DdZEW,F(xiàn)2棕翅雄性個體_ _ZEZ-所占比例為1×1/2=1/2,其中雜合子(1/2-DDZEZE-ddZEZE)所占的比例為1/2-1/4×1/4-1/4×1/4=3/8,B錯誤;F2朱砂翅(由題意可知,F(xiàn)2朱砂翅為雌性1/3DDZeW、2/3DdZeW)與F1棕翅(為雄性DdZEZe )雜交,后代中朱砂翅個體D_Ze_所占比例為(1-2/3×1/2×1/2dd)×1/2Ze_=5/12,C正確;若F2中出現(xiàn)一只白翅雄性個體ddZeZO(即丟失相應(yīng)的E基因)或ddZeZe,可能是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染色體部分缺失或基因突變所致,D錯誤。]
6.BC [分析遺傳圖解可知,F(xiàn)1紅眼果蠅相互交配,F(xiàn)2中4種果蠅的比例為8∶4∶3∶1,是9∶3∶3∶1的變形,說明眼色至少受兩對獨(dú)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正確;假設(shè)果蠅眼色由A/a、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根據(jù)F1互交所得F2中果蠅的比例可知,眼色的遺傳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假設(shè)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根據(jù)F2的性狀分離比可知,F(xiàn)1紅眼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而F2中紅眼雌蠅占8/16,紅眼雄蠅占4/16,伊紅眼雄蠅占3/16,奶油眼雄蠅占1/16,可知F2中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A_XBX-、aaXBX-,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aaXBY,伊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奶油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aXbY,則F2紅眼雄蠅的基因型共有3種,B錯誤;F1紅眼雌蠅(AaXBXb)與F2伊紅眼雄蠅(1/3AAXbY、2/3AaXbY)雜交,得到雌蠅中伊紅眼(A_XbXb)占(1-2/3×1/4)×1/2=5/12,C錯誤;F2紅眼雌蠅的基因型為A_XBX-、aaXBX-,紅眼雄蠅的基因型為A_XBY、aaXBY,則雜交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蠅,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上蔡县| 宜春市| 牟定县| 浮山县| 商都县| 扎赉特旗| 仁寿县| 都昌县| 襄汾县| 时尚| 独山县| 清水河县| 琼结县| 三都| 垣曲县| 勐海县| 林周县| 察哈| 沙河市| 彩票| 西乡县| 甘洛县| 达孜县| 华容县| 建阳市| 扶绥县| 白朗县| 沙坪坝区| 西吉县| 新蔡县| 阜宁县| 陇西县| 蒲城县| 龙陵县| 佛学| 隆林| 石家庄市| 婺源县| 万年县| 广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