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命題點專訓(七)發酵工程(選擇題)(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命題點專訓(七)發酵工程(選擇題)(課件+練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命題點專訓(七) 發酵工程(選擇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1.(2024·江蘇泰州一模)下圖為傳統白酒釀造工藝流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制成的酒曲中的多種微生物參與了糖化和發酵過程
B.糖化時采用的溫度越高,淀粉水解的速度越快
C.密壇發酵溫度控制在30~35 ℃,每隔12小時需將壇蓋擰松排氣
D.制成的白酒需經濕熱滅菌后并窖藏一段時間后才可飲用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 [糖化主要是利用酒曲中的多種微生物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參與酒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種但起主要作用的是酵母菌,A正確;溫度高,蛋白質會發生變性,會使酶失去催化作用,所以溫度太高,淀粉水解速度會變慢,B錯誤;液態酒精發酵階段的溫度應控制在18~30 ℃,由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每隔12小時需將壇蓋擰松進行排氣,C錯誤;傳統釀造的白酒不需經濕熱滅菌,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2.(2024·湖南衡陽模擬)酸筍是螺螄粉的靈魂,腌酸筍季節在春季。當竹子出筍后,長出約30 cm高時便可砍下,剝去筍殼,切成塊或是切成筍絲、筍片,放于陶罐中,清水過面,撒上適量食鹽,置于陰涼處一個月左右,酸味即出,便可隨食隨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泡菜腌制過程中通常加入抗生素來抑制雜菌生長
B.為保證發酵成功,不能將鮮筍和陶罐用沸水泡燙
C.“清水過面”是為了創造無氧環境,減少雜菌污染
D.在制作酸筍時若加入“陳酸筍水”可加速發酵進程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 [泡菜的制作離不開乳酸菌,若加入抗生素會導致乳酸菌被殺死而發酵失敗,A錯誤;鮮筍不能用沸水泡燙,因為制作酸筍的乳酸菌來自鮮筍表面,將鮮筍用沸水泡燙會殺死乳酸菌,B正確;泡菜制作過程中發酵是利用乳酸菌無氧呼吸,“清水過面”可以創造無氧環境,利于乳酸菌生存繁殖,同時減少雜菌污染,C正確;“陳酸筍水”含有乳酸菌,在制作酸筍時若加入“陳酸筍水”可加速發酵進程,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3.(2024·廣東湛江二模)蛋白S為菌株C(一種細菌)的分泌產物,可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工工業。某小組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碳源對菌體生長和蛋白S產量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碳源 細胞干重/(g·L-1) 蛋白S產量/(g·L-1)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
制糖廢液 2.30 0.18
A.菌株C的培養基的pH一般要調節至酸性
B.培養基中碳源物質濃度越高,菌株合成蛋白S越多
C.適合菌體生長和生產蛋白S的碳源均為葡萄糖
D.菌株C可能因不能合成淀粉酶而無法利用淀粉
題號
1
3
5
2
4
6
8
7

題號
1
3
5
2
4
6
8
7
D [細菌的培養基的pH一般要調節至中性或弱堿性,A錯誤。培養基中碳源物質濃度過高,可能會使菌株失水死亡,B錯誤。分析題表可知,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細胞干重最大,故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葡萄糖;以制糖廢液為碳源時,蛋白S產量最高,故用菌株C生產蛋白S的最適碳源是制糖廢液,C錯誤。分析實驗結果可知,碳源為淀粉時菌株C不能生長,說明其不能分解利用淀粉,故其不能生長的原因是缺少淀粉酶,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4.(2024·湖北黃岡二模)測定水樣是否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準,常用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的總數。大腸桿菌在含有伊紅—亞甲藍的固體培養基上長出的菌落呈深紫色。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數目的流程如下:用濾膜過濾待測水樣或其稀釋液→水樣或稀釋液中的細菌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轉移到伊紅—亞甲藍瓊脂平板上培養→統計濾膜上菌落數目。下圖為將待測水樣稀釋10倍后取100 mL稀釋液時的測定結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伊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
B.圖中1 L待測水樣中含大腸桿菌約1 700個
C.為減小誤差,應對所有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
D.為防止雜菌污染,過濾裝置和培養基使用前需干熱滅菌
題號
1
3
5
2
4
6
8
7

題號
1
3
5
2
4
6
8
7
B [伊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A錯誤;識圖分析可知,圖中濾膜上菌落數目為17個,該圖為將待測水樣稀釋10倍后取100 mL稀釋液時的測定結果,因此1 L待測水樣中含大腸桿菌約17÷0.1×10=1 700個,B正確;為減小誤差,一般需對實驗組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C錯誤;培養基應濕熱滅菌,常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5.(2024·湖北八市聯考)工業污水中含有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僅含C、H)會造成農田土壤污染。研究人員按照如圖所示的流程從受污染的農田土壤中分離得到能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細菌菌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培養基中應以多環芳
烴類化合物為唯一碳源
B.步驟①接種操作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
C.步驟②中應用涂布器從甲中蘸取菌液均勻涂布于培養基乙表面
D.步驟③中應從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的菌落進行挑選

題號
1
3
5
2
4
6
8
7
C [該研究的目的是從被多環芳烴類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分離出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菌株,所以甲、乙培養基中應以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為唯一碳源,A正確;為了能篩選出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菌株、防止雜菌污染,在進行步驟①培養基的接種操作時,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B正確;步驟②應先用微量移液器從培養基甲中取0.1 mL菌液滴加到培養基乙的表面,再用涂布器將菌液均勻涂布于培養基乙的表面,C錯誤;透明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越大,說明目的菌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效果越好,因此步驟③應從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的菌落進行挑選菌株并培養,D正確。]
題號
1
3
5
2
4
6
8
7
6.(2024·吉林長春模擬)研究小組欲從土壤中篩選某種抗生素產生菌,進行如下實驗:首先將土壤樣品充分稀釋涂布在培養基上,待長出單菌落后, 再將單菌落取出并移至涂布有 S 菌的培養基上,一段時間后觀察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題號
1
3
5
2
4
6
8
7
A.涂布前必須使用清水對土壤樣品進行充分稀釋
B.使用涂布器直接將菌液滴加并涂布到培養基表面
C.有抑菌圈的菌落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S 菌的生長
D.抑菌圈的直徑越大,說明菌落產生抗生素的能力就越強
C [涂布前必須使用無菌水對土壤樣品進行充分稀釋,A錯誤;將菌液滴加到培養基表面用的是移液器,不是涂布器,B錯誤;有抑菌圈說明該圈內S菌不能生長,即有抑菌圈的菌落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S 菌的生長,C正確;抑菌圈的直徑與菌落的直徑的比值越大,說明該菌落產生的抗生素的能力越強,不能只看抑菌圈直徑的大小,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7.(不定項)(2024·河北唐山一模)傳統食醋釀造過程中,發酵液表面產生的凝膠狀膜主要為細菌纖維素,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研究了細菌纖維素生產過程中各種指標的變化情況,獲得的參數曲線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食醋釀造的主要菌種為醋酸菌,能在缺少糖源和氧氣充足時將酒精轉化為乙酸
B.傳統食醋釀造過程中,發酵液表面的細菌纖維素來自細菌的高爾基體
C.結合圖示,第6~9天發酵液殘糖含量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菌體大量繁殖
D.影響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因素只有菌體密度和殘糖含量
題號
1
3
5
2
4
6
8
7



題號
1
3
5
2
4
6
8
7
BCD [食醋釀造過程中的主要菌種為醋酸菌,為好氧菌,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能將葡萄糖轉化為乙酸,在氧氣充足,缺少糖源時可將酒精轉化為乙酸,A正確;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高爾基體,B錯誤;結合圖示,第6~9天菌體密度增加并不多,而細菌纖維素產量增加量較多,推測第6~9天發酵液殘糖含量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細菌纖維素產生過程所需的能量由糖類提供,C錯誤;從圖中可知,影響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因素是菌體密度、培養時間、殘糖量等,D錯誤。]
題號
1
3
5
2
4
6
8
7
8.(不定項)(2024·山東德州一模)纖維素是地球上儲量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經纖維素酶催化水解后,可被微生物發酵利用。篩選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步驟Ⅰ~Ⅲ均需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
Ⅰ和Ⅲ均為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
B.培養基②的每一個菌落均是由一個細
菌細胞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
C.步驟Ⅱ是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鑒定并擴增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過程
D.④從功能來看應為選擇培養基,以便選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種


題號
1
3
5
2
4
6
8
7
BD [分析題圖可知,Ⅰ和Ⅲ均屬于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Ⅱ是挑取單菌落轉接,為了防止雜菌污染,獲得目標菌株,均需要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A正確;培養基②的菌落可能存在由兩個或多個細菌細胞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B錯誤;步驟Ⅱ挑取直接最大的菌落轉接到液體培養基,該過程是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鑒定并擴增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過程,C正確;題干為了篩選高產纖維素酶菌株,培養基需要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培養基④富含纖維素且含有能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的剛果紅,從功能上來看其應為選擇+鑒別培養基(以鑒別為主),選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種,D錯誤。]命題點專訓(七) 發酵工程(選擇題)
1.(2024·江蘇泰州一模)下圖為傳統白酒釀造工藝流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制成的酒曲中的多種微生物參與了糖化和發酵過程
B.糖化時采用的溫度越高,淀粉水解的速度越快
C.密壇發酵溫度控制在30~35 ℃,每隔12小時需將壇蓋擰松排氣
D.制成的白酒需經濕熱滅菌后并窖藏一段時間后才可飲用
A [糖化主要是利用酒曲中的多種微生物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參與酒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種但起主要作用的是酵母菌,A正確;溫度高,蛋白質會發生變性,會使酶失去催化作用,所以溫度太高,淀粉水解速度會變慢,B錯誤;液態酒精發酵階段的溫度應控制在18~30 ℃,由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每隔12小時需將壇蓋擰松進行排氣,C錯誤;傳統釀造的白酒不需經濕熱滅菌,D錯誤。]
2.(2024·湖南衡陽模擬)酸筍是螺螄粉的靈魂,腌酸筍季節在春季。當竹子出筍后,長出約30 cm高時便可砍下,剝去筍殼,切成塊或是切成筍絲、筍片,放于陶罐中,清水過面,撒上適量食鹽,置于陰涼處一個月左右,酸味即出,便可隨食隨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泡菜腌制過程中通常加入抗生素來抑制雜菌生長
B.為保證發酵成功,不能將鮮筍和陶罐用沸水泡燙
C.“清水過面”是為了創造無氧環境,減少雜菌污染
D.在制作酸筍時若加入“陳酸筍水”可加速發酵進程
A [泡菜的制作離不開乳酸菌,若加入抗生素會導致乳酸菌被殺死而發酵失敗,A錯誤;鮮筍不能用沸水泡燙,因為制作酸筍的乳酸菌來自鮮筍表面,將鮮筍用沸水泡燙會殺死乳酸菌,B正確;泡菜制作過程中發酵是利用乳酸菌無氧呼吸,“清水過面”可以創造無氧環境,利于乳酸菌生存繁殖,同時減少雜菌污染,C正確;“陳酸筍水”含有乳酸菌,在制作酸筍時若加入“陳酸筍水”可加速發酵進程,D正確。]
3.(2024·廣東湛江二模)蛋白S為菌株C(一種細菌)的分泌產物,可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工工業。某小組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碳源對菌體生長和蛋白S產量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碳源 細胞干重/(g·L-1) 蛋白S產量/(g·L-1)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
制糖廢液 2.30 0.18
A.菌株C的培養基的pH一般要調節至酸性
B.培養基中碳源物質濃度越高,菌株合成蛋白S越多
C.適合菌體生長和生產蛋白S的碳源均為葡萄糖
D.菌株C可能因不能合成淀粉酶而無法利用淀粉
D [細菌的培養基的pH一般要調節至中性或弱堿性,A錯誤。培養基中碳源物質濃度過高,可能會使菌株失水死亡,B錯誤。分析題表可知,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細胞干重最大,故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葡萄糖;以制糖廢液為碳源時,蛋白S產量最高,故用菌株C生產蛋白S的最適碳源是制糖廢液,C錯誤。分析實驗結果可知,碳源為淀粉時菌株C不能生長,說明其不能分解利用淀粉,故其不能生長的原因是缺少淀粉酶,D正確。]
4.(2024·湖北黃岡二模)測定水樣是否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準,常用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的總數。大腸桿菌在含有伊紅—亞甲藍的固體培養基上長出的菌落呈深紫色。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數目的流程如下:用濾膜過濾待測水樣或其稀釋液→水樣或稀釋液中的細菌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轉移到伊紅—亞甲藍瓊脂平板上培養→統計濾膜上菌落數目。下圖為將待測水樣稀釋10倍后取100 mL稀釋液時的測定結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伊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
B.圖中1 L待測水樣中含大腸桿菌約1 700個
C.為減小誤差,應對所有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
D.為防止雜菌污染,過濾裝置和培養基使用前需干熱滅菌
B [伊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A錯誤;識圖分析可知,圖中濾膜上菌落數目為17個,該圖為將待測水樣稀釋10倍后取100 mL稀釋液時的測定結果,因此1 L待測水樣中含大腸桿菌約17÷0.1×10=1 700個,B正確;為減小誤差,一般需對實驗組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C錯誤;培養基應濕熱滅菌,常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D錯誤。]
5.(2024·湖北八市聯考)工業污水中含有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僅含C、H)會造成農田土壤污染。研究人員按照如圖所示的流程從受污染的農田土壤中分離得到能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細菌菌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培養基中應以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為唯一碳源
B.步驟①接種操作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
C.步驟②中應用涂布器從甲中蘸取菌液均勻涂布于培養基乙表面
D.步驟③中應從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的菌落進行挑選
C [該研究的目的是從被多環芳烴類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分離出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菌株,所以甲、乙培養基中應以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為唯一碳源,A正確;為了能篩選出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菌株、防止雜菌污染,在進行步驟①培養基的接種操作時,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B正確;步驟②應先用微量移液器從培養基甲中取0.1 mL菌液滴加到培養基乙的表面,再用涂布器將菌液均勻涂布于培養基乙的表面,C錯誤;透明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越大,說明目的菌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效果越好,因此步驟③應從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的菌落進行挑選菌株并培養,D正確。]
6.(2024·吉林長春模擬)研究小組欲從土壤中篩選某種抗生素產生菌,進行如下實驗:首先將土壤樣品充分稀釋涂布在培養基上,待長出單菌落后, 再將單菌落取出并移至涂布有 S 菌的培養基上,一段時間后觀察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涂布前必須使用清水對土壤樣品進行充分稀釋
B.使用涂布器直接將菌液滴加并涂布到培養基表面
C.有抑菌圈的菌落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S 菌的生長
D.抑菌圈的直徑越大,說明菌落產生抗生素的能力就越強
C [涂布前必須使用無菌水對土壤樣品進行充分稀釋,A錯誤;將菌液滴加到培養基表面用的是移液器,不是涂布器,B錯誤;有抑菌圈說明該圈內S菌不能生長,即有抑菌圈的菌落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S 菌的生長,C正確;抑菌圈的直徑與菌落的直徑的比值越大,說明該菌落產生的抗生素的能力越強,不能只看抑菌圈直徑的大小,D錯誤。]
7.(不定項)(2024·河北唐山一模)傳統食醋釀造過程中,發酵液表面產生的凝膠狀膜主要為細菌纖維素,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研究了細菌纖維素生產過程中各種指標的變化情況,獲得的參數曲線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食醋釀造的主要菌種為醋酸菌,能在缺少糖源和氧氣充足時將酒精轉化為乙酸
B.傳統食醋釀造過程中,發酵液表面的細菌纖維素來自細菌的高爾基體
C.結合圖示,第6~9天發酵液殘糖含量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菌體大量繁殖
D.影響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因素只有菌體密度和殘糖含量
BCD [食醋釀造過程中的主要菌種為醋酸菌,為好氧菌,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能將葡萄糖轉化為乙酸,在氧氣充足,缺少糖源時可將酒精轉化為乙酸,A正確;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高爾基體,B錯誤;結合圖示,第6~9天菌體密度增加并不多,而細菌纖維素產量增加量較多,推測第6~9天發酵液殘糖含量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細菌纖維素產生過程所需的能量由糖類提供,C錯誤;從圖中可知,影響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因素是菌體密度、培養時間、殘糖量等,D錯誤。]
8.(不定項)(2024·山東德州一模)纖維素是地球上儲量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經纖維素酶催化水解后,可被微生物發酵利用。篩選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步驟Ⅰ~Ⅲ均需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Ⅰ和Ⅲ均為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
B.培養基②的每一個菌落均是由一個細菌細胞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
C.步驟Ⅱ是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鑒定并擴增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過程
D.④從功能來看應為選擇培養基,以便選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種
BD [分析題圖可知,Ⅰ和Ⅲ均屬于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Ⅱ是挑取單菌落轉接,為了防止雜菌污染,獲得目標菌株,均需要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A正確;培養基②的菌落可能存在由兩個或多個細菌細胞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B錯誤;步驟Ⅱ挑取直接最大的菌落轉接到液體培養基,該過程是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鑒定并擴增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過程,C正確;題干為了篩選高產纖維素酶菌株,培養基需要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培養基④富含纖維素且含有能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的剛果紅,從功能上來看其應為選擇+鑒別培養基(以鑒別為主),選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種,D錯誤。]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命題點專訓(七) 發酵工程(選擇題)
1.(2024·江蘇泰州一模)下圖為傳統白酒釀造工藝流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制成的酒曲中的多種微生物參與了糖化和發酵過程
B.糖化時采用的溫度越高,淀粉水解的速度越快
C.密壇發酵溫度控制在30~35 ℃,每隔12小時需將壇蓋擰松排氣
D.制成的白酒需經濕熱滅菌后并窖藏一段時間后才可飲用
2.(2024·湖南衡陽模擬)酸筍是螺螄粉的靈魂,腌酸筍季節在春季。當竹子出筍后,長出約30 cm高時便可砍下,剝去筍殼,切成塊或是切成筍絲、筍片,放于陶罐中,清水過面,撒上適量食鹽,置于陰涼處一個月左右,酸味即出,便可隨食隨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泡菜腌制過程中通常加入抗生素來抑制雜菌生長
B.為保證發酵成功,不能將鮮筍和陶罐用沸水泡燙
C.“清水過面”是為了創造無氧環境,減少雜菌污染
D.在制作酸筍時若加入“陳酸筍水”可加速發酵進程
3.(2024·廣東湛江二模)蛋白S為菌株C(一種細菌)的分泌產物,可被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工工業。某小組通過實驗比較不同碳源對菌體生長和蛋白S產量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碳源 細胞干重/(g·L-1) 蛋白S產量/(g·L-1)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
制糖廢液 2.30 0.18
A.菌株C的培養基的pH一般要調節至酸性
B.培養基中碳源物質濃度越高,菌株合成蛋白S越多
C.適合菌體生長和生產蛋白S的碳源均為葡萄糖
D.菌株C可能因不能合成淀粉酶而無法利用淀粉
4.(2024·湖北黃岡二模)測定水樣是否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準,常用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的總數。大腸桿菌在含有伊紅—亞甲藍的固體培養基上長出的菌落呈深紫色。濾膜法測定大腸桿菌數目的流程如下:用濾膜過濾待測水樣或其稀釋液→水樣或稀釋液中的細菌留在濾膜上→將濾膜轉移到伊紅—亞甲藍瓊脂平板上培養→統計濾膜上菌落數目。下圖為將待測水樣稀釋10倍后取100 mL稀釋液時的測定結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伊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屬于選擇培養基
B.圖中1 L待測水樣中含大腸桿菌約1 700個
C.為減小誤差,應對所有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
D.為防止雜菌污染,過濾裝置和培養基使用前需干熱滅菌
5.(2024·湖北八市聯考)工業污水中含有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僅含C、H)會造成農田土壤污染。研究人員按照如圖所示的流程從受污染的農田土壤中分離得到能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細菌菌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培養基中應以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為唯一碳源
B.步驟①接種操作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
C.步驟②中應用涂布器從甲中蘸取菌液均勻涂布于培養基乙表面
D.步驟③中應從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的菌落進行挑選
6.(2024·吉林長春模擬)研究小組欲從土壤中篩選某種抗生素產生菌,進行如下實驗:首先將土壤樣品充分稀釋涂布在培養基上,待長出單菌落后, 再將單菌落取出并移至涂布有 S 菌的培養基上,一段時間后觀察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涂布前必須使用清水對土壤樣品進行充分稀釋
B.使用涂布器直接將菌液滴加并涂布到培養基表面
C.有抑菌圈的菌落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S 菌的生長
D.抑菌圈的直徑越大,說明菌落產生抗生素的能力就越強
7.(不定項)(2024·河北唐山一模)傳統食醋釀造過程中,發酵液表面產生的凝膠狀膜主要為細菌纖維素,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研究了細菌纖維素生產過程中各種指標的變化情況,獲得的參數曲線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食醋釀造的主要菌種為醋酸菌,能在缺少糖源和氧氣充足時將酒精轉化為乙酸
B.傳統食醋釀造過程中,發酵液表面的細菌纖維素來自細菌的高爾基體
C.結合圖示,第6~9天發酵液殘糖含量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菌體大量繁殖
D.影響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因素只有菌體密度和殘糖含量
8.(不定項)(2024·山東德州一模)纖維素是地球上儲量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經纖維素酶催化水解后,可被微生物發酵利用。篩選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步驟Ⅰ~Ⅲ均需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Ⅰ和Ⅲ均為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
B.培養基②的每一個菌落均是由一個細菌細胞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
C.步驟Ⅱ是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鑒定并擴增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過程
D.④從功能來看應為選擇培養基,以便選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種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命題點專訓(七)
1.A [糖化主要是利用酒曲中的多種微生物將淀粉水解為葡萄糖,參與酒制作的微生物有多種但起主要作用的是酵母菌,A正確;溫度高,蛋白質會發生變性,會使酶失去催化作用,所以溫度太高,淀粉水解速度會變慢,B錯誤;液態酒精發酵階段的溫度應控制在18~30 ℃,由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每隔12小時需將壇蓋擰松進行排氣,C錯誤;傳統釀造的白酒不需經濕熱滅菌,D錯誤。]
2.A [泡菜的制作離不開乳酸菌,若加入抗生素會導致乳酸菌被殺死而發酵失敗,A錯誤;鮮筍不能用沸水泡燙,因為制作酸筍的乳酸菌來自鮮筍表面,將鮮筍用沸水泡燙會殺死乳酸菌,B正確;泡菜制作過程中發酵是利用乳酸菌無氧呼吸,“清水過面”可以創造無氧環境,利于乳酸菌生存繁殖,同時減少雜菌污染,C正確;“陳酸筍水”含有乳酸菌,在制作酸筍時若加入“陳酸筍水”可加速發酵進程,D正確。]
3.D [細菌的培養基的pH一般要調節至中性或弱堿性,A錯誤。培養基中碳源物質濃度過高,可能會使菌株失水死亡,B錯誤。分析題表可知,以葡萄糖為碳源時,細胞干重最大,故菌株C生長的最適碳源是葡萄糖;以制糖廢液為碳源時,蛋白S產量最高,故用菌株C生產蛋白S的最適碳源是制糖廢液,C錯誤。分析實驗結果可知,碳源為淀粉時菌株C不能生長,說明其不能分解利用淀粉,故其不能生長的原因是缺少淀粉酶,D正確。]
4.B [伊紅—亞甲藍瓊脂培養基屬于鑒別培養基,A錯誤;識圖分析可知,圖中濾膜上菌落數目為17個,該圖為將待測水樣稀釋10倍后取100 mL稀釋液時的測定結果,因此1 L待測水樣中含大腸桿菌約17÷0.1×10=1 700個,B正確;為減小誤差,一般需對實驗組菌落數為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C錯誤;培養基應濕熱滅菌,常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D錯誤。]
5.C [該研究的目的是從被多環芳烴類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分離出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菌株,所以甲、乙培養基中應以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為唯一碳源,A正確;為了能篩選出高效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菌株、防止雜菌污染,在進行步驟①培養基的接種操作時,需要在酒精燈火焰附近進行,B正確;步驟②應先用微量移液器從培養基甲中取0.1 mL菌液滴加到培養基乙的表面,再用涂布器將菌液均勻涂布于培養基乙的表面,C錯誤;透明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越大,說明目的菌降解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效果越好,因此步驟③應從降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比值最大的菌落進行挑選菌株并培養,D正確。]
6.C [涂布前必須使用無菌水對土壤樣品進行充分稀釋,A錯誤;將菌液滴加到培養基表面用的是移液器,不是涂布器,B錯誤;有抑菌圈說明該圈內S菌不能生長,即有抑菌圈的菌落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S 菌的生長,C正確;抑菌圈的直徑與菌落的直徑的比值越大,說明該菌落產生的抗生素的能力越強,不能只看抑菌圈直徑的大小,D錯誤。]
7.BCD [食醋釀造過程中的主要菌種為醋酸菌,為好氧菌,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能將葡萄糖轉化為乙酸,在氧氣充足,缺少糖源時可將酒精轉化為乙酸,A正確;細菌為原核生物,沒有高爾基體,B錯誤;結合圖示,第6~9天菌體密度增加并不多,而細菌纖維素產量增加量較多,推測第6~9天發酵液殘糖含量下降較快的主要原因是細菌纖維素產生過程所需的能量由糖類提供,C錯誤;從圖中可知,影響細菌纖維素產量的因素是菌體密度、培養時間、殘糖量等,D錯誤。]
8.BD [分析題圖可知,Ⅰ和Ⅲ均屬于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Ⅱ是挑取單菌落轉接,為了防止雜菌污染,獲得目標菌株,均需要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A正確;培養基②的菌落可能存在由兩個或多個細菌細胞繁殖而來的子細胞群,B錯誤;步驟Ⅱ挑取直接最大的菌落轉接到液體培養基,該過程是根據菌落特征初步鑒定并擴增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過程,C正確;題干為了篩選高產纖維素酶菌株,培養基需要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培養基④富含纖維素且含有能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的剛果紅,從功能上來看其應為選擇+鑒別培養基(以鑒別為主),選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種,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北票市| 长丰县| 岳西县| 遵义县| 武定县| 渝中区| 万州区| 巴里| 吉木萨尔县| 黄山市| 龙胜| 溧阳市| 西林县| 桃园市| 盐池县| 东丰县| 南平市| 彭州市| 揭阳市| 莲花县| 莫力| 廉江市| 永吉县| 秦安县| 汉阴县| 望谟县| 舟山市| 沙雅县| 岳阳市| 玉龙| 肇源县| 巍山| 平塘县| 湾仔区| 乌什县| 易门县| 庐江县| 清水河县| 闽清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