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后限時集訓(六)1.D [F1中mm占1/8,雌配子m占1/2,則只有雄配子m占1/4才符合題意,所以最終雌配子M∶m=1∶1,雄配子M占3/4,m占1/4,M∶m=3∶1,推測出M∶m=1∶1/3,而原來雄配子中M∶m=1∶1,所以含m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A正確;Mm作父本時會有部分m配子致死,作母本時m配子不致死,因此,基因型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則后代表型比例不同,B正確;含m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雌配子M∶m=1∶1,雄配子M∶m=3∶1,則F1中MM∶Mm=3∶4,則F1的顯性性狀個體中能穩定遺傳的MM所占比例為3/7,C正確;含m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雌配子M∶m=1∶1,雄配子M∶m=3∶1,F1基因型及比例為MM∶Mm∶mm=3∶4∶1,則自交后代中mm為1/2×1/8+1/8=3/16,性狀分離比為13∶3,D錯誤。]2.D [基因型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為ttGG的野生稻雜交獲得F1,將F1自交時發現,某種花粉(占總配子數1/4)發育不正常導致不能受精,說明F1能產生4種配子,故T/t和G/g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基因型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為ttGG的野生稻雜交獲得F1,F1基因型為TtGg,其產生的花粉基因型為1/4TG、1/4Tg、1/4tG、1/4tg,發現有1/4花粉發育不正常,T或G基因能表達對花粉發育重要的蛋白質,t和g基因無法表達有功能的蛋白質,則可知基因型為tg的花粉發育不正常,B正確;F1自交,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1/4TG、1/4Tg、1/4tG、1/4tg,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1/3TG、1/3Tg、1/3tG,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1/12TTGG、2/12TtGG、2/12TTGg、3/12TtGg、1/12TTgg、1/12Ttgg、1/12ttGg、 1/12ttGG,這些后代花粉發育全部正常的個體是1/12TTGG、2/12TtGG、2/12TTGg、1/12TTgg、1/12ttGG,占比為7/12,C正確;據電泳圖分析,已知圖中①②個體的所有花粉發育完全正常,說明圖中自上而下第一條條帶代表t,第二條條帶代表T,第三條條帶代表G,第四條條帶代表g,即①基因型為TtGG,②基因型為TTGg,則③④⑤⑥基因型依次為ttGg、TtGg、TTGG、Ttgg,則花粉正常發育數量最少的是③⑥,D錯誤。]3.B [甲和乙雜交,F1都為抗性,F2出現了13∶3,說明有一個單顯性為非抗性,即甲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符合題目都為純合子,且抗性性狀均由一對基因控制,根據甲和丙雜交,F1都是抗性,F2比例為15∶1,推知雙隱性為非抗性,設丙的抗性基因為C,則甲的基因型為AABBcc,乙的基因型為aabbcc,丙的基因型為aaBBCC,故甲的抗性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乙的抗性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且兩對基因位于兩對染色體上,A、C正確;乙和丙雜交無須考慮a基因,二者的后代為BbCc,根據抗性和非抗性的比例推知,B和C在一條染色體上,非抗性植株的產生是互換的結果,B錯誤,D正確。]4.B [取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個體進行測交,測交后代大多數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極少數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aabb,即沒有出現四種比例均等的基因型個體,該事實說明等位基因A/a、B/b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即兩對等位基因為連鎖關系,又知Aabb、aaBb個體多,說明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個體產生的配子Ab和aB多,另外兩種配子AB和ab較少,是由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互換產生的新配子,也就是說明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其基因位置表現為A和b、a和B連鎖,因此,若圖中染色體的編號5是基因A的位置,則a、B、b基因可能的位置依次是13和14、15和16、7和8,B正確。]5.C [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轉化為蔗糖,故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微甜的原因是淀粉能合成為蔗糖,A錯誤;基因型為A_ _ _ _ _的無甜味,基因型共有2×3×3=18種,其他基因型為有甜味,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3×3×3-18=9種,B錯誤;假設超甜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dd,與普通玉米(AABBDD)雜交得F1,F1的基因型為AaBBDd,基因A/a和D/d都位于4號染色體上,其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_BBD_(普通玉米)∶aaBBdd(超甜玉米)=3∶1;假設超甜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DD,與普通玉米(AABBDD)雜交得F1,F1的基因型為AaBbDD,基因A/a和B/b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_B_DD(普通玉米)∶aaB_DD(微甜玉米)∶A_bbDD(普通玉米)∶aabbDD(超甜玉米)=9∶3∶3∶1,由此可見,若F2出現普通玉米∶超甜玉米=3∶1,則超甜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dd;若F2出現普通玉米∶微甜玉米∶超甜玉米=12∶3∶1,則超甜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DD,C正確,D錯誤。]6.B [由題干信息可知,雌性慢羽白雞的基因型為ttZRW,雄性快羽麻雞的基因型為TTZrZr或TtZrZr,一次雜交不能獲得T基因純合麻雞,當雄性快羽麻雞的基因型為TtZrZr時,子代的基因型為TtZRZr、TtZrW、ttZRZr、ttZrW,快羽麻雞(TtZrW)在F1中所占的比例可為1/4,A錯誤,B正確;當雄性快羽麻雞的基因型為TtZrZr時,F1的基因型為TtZRZr、TtZrW、ttZRZr、ttZrW,只考慮快慢羽,F2的基因型為ZRZr、ZrZr、ZRW、ZrW,無法通過快慢羽區分F2雛雞性別,C錯誤;t基因為雙鏈的DNA結構,ALV為逆轉錄病毒,其核酸為單鏈的RNA結構,二者的結構不同,D錯誤。]7.D [F1紅眼雌果蠅基因型為Aa,親本雄果蠅基因型為aa,兩者雜交可驗證分離定律,A正確;F1、F2無眼果蠅只出現在雌性個體中,推測該性狀一定在性染色體上:若只在X染色體上(非同源區段),則F1雌性不能出現無眼,假說②不成立。若X和Y染色體上都有,則親代雄性X上必為b,才可能出現XbXb無眼雌性,得出控制有眼與無眼的B(b)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B、C正確;根據上述推理可知親本雌果蠅基因型為AAXBXb,雄果蠅基因型為aaXbYB,D錯誤。]8.B [假設甲病的等位基因為A、a,乙病的等位基因為B、b。圖1中Ⅲ2患甲病,雙親不患甲病,說明甲病為隱性。又根據此家族的電泳圖譜兒子Ⅱ3有兩種基因即雜合子,若為伴X遺傳,男性不會出現雜合子,故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虎?與Ⅲ4均不患乙病,但后代患乙病,故乙病是隱性遺傳病,A正確;若乙病位于XY同源區段,由于Ⅳ2和Ⅳ3患病,所以Ⅲ3為XBXb,Ⅲ4為XBYb,后代患乙病的概率為1/4,基因型為XbYb一定為男孩;Ⅲ3為Aa的概率是2/3,人群中aa為1/100,則a基因頻率為1/10,A為9/10,則人群中AA為81%,Aa為18%,Ⅲ4表現正常,基因型AA為9/11,Aa為2/11,Ⅲ3和Ⅲ4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為2/3×2/11×1/4=1/33,后代同時患兩種病且為男孩的概率為1/33×1/4=1/132,B錯誤;若Ⅲ3與Ⅲ4生的女兒Ⅳ5為乙病患者,則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所以再生一個孩子患乙病的概率為1/4,由B選項可知患甲病概率為1/33,患病概率為1-(1-1/4)×(1-1/33)=3/11,C正確;若Ⅲ4不攜帶乙病的致病基因,則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Ⅳ3染色體組成為XXY,因其患病,則基因型為XbXbY,其父母為XBXb和XBY,其患病原因為母親Ⅲ3在減數分裂Ⅱ后期含Xb的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D正確。]9.ABD [根據題干信息,籽粒顏色受A、a和B、b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B同時存在時籽粒顏色為紫色,紫色基因型為A_B_;分析實驗一:親本紫色×紫色,獲得F1紫色∶白色=9∶7,其為9∶3∶3∶1的變式,則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分析實驗二:親本紫色×白色,獲得F1白色∶紫色=3∶1,其屬于測交,則親本基因型為AaBb(紫色)×aabb(白色),故籽粒的紫色和白色為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親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為AaBb,A正確。由A項分析實驗一親本基因型為AaBb(紫色)×AaBb(紫色),則F1紫色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AABb∶AaBb=1∶2∶2∶4,其自交;1/9AABB自交獲得1/9紫色,2/9AaBB自交獲得紫色2/9×3/4=6/36、白色2/9×1/4=2/36,2/9AABb自交獲得紫色2/9×3/4=6/36、白色2/9×1/4=2/36,4/9AaBb自交獲得紫色4/9×9/16=9/36、白色4/9×7/16=7/36,則實驗一F1中紫色個體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紫色∶白色=(1/9+6/36+6/36+9/36)∶(2/36+2/36+7/36)=25∶11,B正確。由A項分析結果可知,實驗二親本基因型為AaBb(紫色)×aabb(白色),AaBb(紫色)產生配子基因型為AB、Ab、aB、ab,則F1白色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C錯誤。由C項分析可知:實驗二F1白色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aabb=1∶1∶1,產生配子為Ab∶aB∶ab=1∶1∶4;則隨機傳粉,利用棋盤法,后代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36AAbb+(4/36+4/36)Aabb+1/36aaBB+(4/36+4/36)aaBb+16/36aabb=17/18,D正確。]10.ABC [由題圖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1種,因為受精卵中來自雄性親本的D基因有甲基化現象,進而抑制D基因的表達,因此若基因型為aaB_Dd的植株的D基因來自父本,該植株也表現為黃花,即黃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種(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A、C錯誤;若基因型為aabbDD的白花植株(作母本)與基因型為aaBBdd的黃花植株(作父本)雜交,子代的表型為紅花,B錯誤;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生了可遺傳的改變,D基因甲基化后,該基因的遺傳信息并未發生變化,即堿基的排列順序并未發生變化,D正確。]11.BC [由題干信息可知,果蠅的正常剛毛(B)對截剛毛(b)為顯性,這一對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t純合時,會使性染色體組成為XX的個體成為不育的雄性個體。截剛毛♀和正常剛毛♂雜交,截剛毛♀∶截剛毛♂(tt引起的XX個體成為不育雄性個體)∶正常剛毛♂=3∶1∶4,即不考慮tt影響的情況下,雌性全截剛毛、雄性全正常剛毛,則B和b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區段,且親本基因型為XbXb、XbYB,截剛毛♀∶截剛毛♂=3∶1,說明子代中,T_∶tt=3∶1,則親代相關基因型組合為Tt、Tt。綜上所述,親本基因型為TtXbXb、TtXbYB,A錯誤。親本基因型為TtXbXb、TtXbYB,F1中雄性個體的基因型有4種,分別為ttXbXb(不育)、TTXbYB、TtXbYB、ttXbYB,可育雄性個體的比例為1∶2∶1;F1中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2種,即TTXbXb∶TtXbXb=1∶2,B正確。F1中雄性個體的精子類型及比例為TXb∶tXb∶TYB∶tYB=1∶1∶1∶1,F1中雌性個體的卵細胞的基因型及比例為TXb∶tXb=2∶1,若自由交配產生F2,其中雌性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TTXbXb∶TtXbXb=2∶3,純合子的比例為2/5,截剛毛雄性個體(ttXbXb)所占比例為1/4×1/3=1/12,C正確,D錯誤。]12.(1)HhG+G- 近親繁殖會導致隱性致病基因純合可能性增加 染色體片段從一條染色體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 (2)HhG+G+或HhG+G-?、堋?3)乙 乙的H基因敲除后表達受TM試劑調控13.(1)5 (2)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32?、趍、n(3)①AaBb ②2/7 1/414.(1)② (2)③ ③系譜圖中Ⅰ代正常雙親生出患病孩子,說明該病一定不是顯性遺傳病,即一定不屬于S病?、佗凇?3)不能 乙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電泳圖可知,乙(1號個體)為雜合子,但無法推斷哪條條帶攜帶致病基因,哪條條帶攜帶正常基因 (4)該類型遺傳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患病女性可能為雜合子,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可產生正常卵細胞課后限時集訓(六) 遺傳規律與伴性遺傳(含人類遺傳病)(建議用時:30分鐘)一、選擇題1.(2024·湖南長沙一中月考)M基因在水稻細胞中能編碼毒蛋白,該毒蛋白對雌配子無影響,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同株水稻不含M基因的花粉出現一定比例的死亡。實驗小組讓基因型為Mm的植株自交,F1中隱性性狀植株所占的比例為1/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述親本植株中含m基因的花粉有2/3會死亡B.基因型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C.F1的顯性性狀個體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所占比例為3/7D.F1個體自交,F2性狀分離比為9∶72.(2024·山東菏澤期中)不同品種的水稻雜交種常有育性下降的現象。研究發現,在花粉發育過程中,T或G基因能表達對花粉發育重要的蛋白質,t和g基因無法表達有功能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將基因型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為ttGG的野生稻雜交得到F1,將F1自交時發現某種花粉(占總配子數1/4)發育不正常導致不能受精。選取F2部分植株,通過PCR擴增相關基因后,電泳檢測結果圖如下。已知圖中①②個體的所有花粉發育完全正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t和G/g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基因型為tg的花粉發育不正常C.F1自交后代花粉發育全部正常的個體占比為7/12D.③④⑤⑥中花粉正常發育數量最少的是④3.(2024·山東德州一中月考)純合水稻品系甲、乙和丙均有稻飛虱抗性,且抗性性狀均由一對基因控制。研究者用下表中的親本組合進行雜交實驗,各組F1自交,得到F2。分析表中結果,不能得出( )組合 親本 F1性狀表現 F2性狀表現抗性 非抗性1 甲×乙 均為抗性 260 602 甲×丙 451 303 乙×丙 1 025 5A.甲的抗性性狀由顯性基因控制B.控制甲、乙、丙抗性性狀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C.乙的抗性性狀由隱性基因控制D.組合3非抗性植株的產生是互換的結果4.(2024·河北保定期末)某動物的體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現選取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個體進行測交,測交后代大多數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極少數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aabb。若圖中染色體的編號5是基因A的位置,則a、B、b基因可能的位置依次是( )A.1、10、12 B.13、15、7C.10、12、8 D.14、16、45.(2024·深圳外國語學校檢測)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含A基因時普通玉米蔗糖含量低,無甜味。科研工作者偶然發現一個單基因突變純合子aaBBDD,甜度微甜。繼續培育甜玉米品種過程中,得到了兩個超甜玉米品種甲(aabbDD)和乙(aaBBdd),其相關基因位置及基因控制相關物質合成途徑如圖所示。為驗證甲、乙的基因型,分別與普通玉米(AABBDD)雜交得F1,再讓F1自交得F2(不考慮互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微甜的原因是蔗糖能合成為淀粉B.基因A/a和D/d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21種C.若F2出現普通玉米∶超甜玉米=3∶1,則超甜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ddD.若F2出現普通玉米∶微甜玉米=3∶1,則超甜玉米的基因型為aabbDD6.(2024·重慶卷)白雞(tt)生長較快,麻雞(TT)體型大更受市場歡迎,但生長較慢。因此育種場引入白雞,通過雜交改良麻雞。麻雞感染ALV(逆轉錄病毒)后,來源于病毒的核酸插入常染色體使顯性基因T突變為t,生產中常用快慢羽性狀(由性染色體的R、r控制,快羽為隱性)鑒定雛雞性別?,F以雌性慢羽白雞、雄性快羽麻雞為親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一次雜交即可獲得T基因純合麻雞B.快羽麻雞在F1中所占的比例可為1/4C.可通過快慢羽區分F2雛雞性別D.t基因上所插入核酸與ALV核酸結構相同7.(2024·湖南省雅禮中學模擬)果蠅的紅眼與朱紅眼、有眼與無眼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一只紅眼雌果蠅與一只朱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數量足夠多),F1雌性個體中有紅眼和無眼,雄性個體全為紅眼,讓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表型 紅眼 朱紅眼 無眼雌性個體 15/64 5/64 12/64雄性個體 24/64 8/64 0某同學依據上述結果提出假說:①控制紅眼和朱紅眼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紅眼為顯性性狀;②控制有眼和無眼的基因(B/b)僅位于X染色體上,有眼為顯性性狀。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取F1紅眼雌果蠅與親本雄果蠅雜交,可驗證分離定律B.依據假說②,F1雌果蠅不可能出現無眼,與實驗結果不符,假說②不成立C.控制有眼和無眼的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D.親本雌果蠅基因型為AAXBXb,雄果蠅基因型為aaXBYb8.(2024·湖南長沙一中月考)圖1表示某家族中兩種遺傳病的患病情況,圖2表示圖1中甲遺傳?、?、Ⅰ2和Ⅱ3的相關基因電泳圖譜,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100,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是隱性遺傳病B.若乙病致病基因在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Ⅲ3與Ⅲ4再生一個同時患甲、乙病男孩的概率為1/264C.若Ⅲ3與Ⅲ4生的女兒Ⅳ5為乙病患者,則Ⅲ3與Ⅲ4再生一個孩子患病的概率是3/11D.若Ⅲ4不攜帶乙病的致病基因,且Ⅳ3染色體組成為XXY,則Ⅲ3在減數分裂Ⅱ后期出錯9.(不定項)(2024·湖南師大附中月考)玉米為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其籽粒顏色受A、a和B、b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B同時存在時籽粒顏色為紫色,其他情況為白色(不考慮突變)。研究人員進行以下兩組實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組別 親代 F1實驗一 紫色×紫色 白色∶紫色=7∶9實驗二 紫色×白色 白色∶紫色=3∶1A.籽粒的紫色和白色為一對相對性狀,親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為AaBbB.實驗一F1中紫色個體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紫色∶白色=25∶11C.實驗二F1中白色個體的基因型可能有2種且均為雜合子D.實驗二的F1中白色個體隨機傳粉,其后代籽粒為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7/1810.(不定項)(2024·河北重點高中聯考)科研人員對控制某種觀賞性植物花色的基因進行研究,發現其花色受3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其控制機理如圖所示。進一步研究發現,受精卵中來自花粉的D基因有甲基化現象,進而抑制D基因的表達,來自卵細胞的D基因無甲基化現象,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若黃花植株自交出現了性狀分離,則其基因型為aaBbddB.純合白花植株與純合黃花植株雜交,子代不會出現紅花植株C.該種植物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8種,黃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D.D基因甲基化后,復制得到的子代DNA堿基排列順序不變11.(不定項)(2024·山東濰坊一模)某昆蟲的正常剛毛(B)對截剛毛(b)為顯性,這一對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t純合時,會使 XX的個體發育為不育雄性。某雜交實驗及結果如下,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F1中雄性個體的基因型有4種,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有2種C.若F1自由交配產生F2,F2雌性個體中純合子的比例為2/5D.若F1自由交配產生 F2,F2中截剛毛雄性個體所占比例為1/24二、非選擇題12.(2024·重慶卷)有研究者構建了H基因條件敲除小鼠用于相關疾病的研究,原理如圖。構建過程如下:在H基因前后均插入LX序列突變成h基因(仍正常表達H蛋白),獲得Hh雌性小鼠;將噬菌體的G酶基因插入6號染色體上,獲得G+G-雄鼠(G+表示插入,G-表示未插入G酶基因)。(1)以上述雌雄小鼠為親本,最快繁殖兩代就可以獲得H基因條件敲除小鼠(hhG+G-和hhG+G+)。在該過程中,用于繁殖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長期采用近親交配,會導致小鼠后代生存和生育能力下降,誘發這種情況的遺傳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繁殖時,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一只G+G-不表達G酶的小鼠,經檢測發現在6號和8號染色體上含有部分G酶基因序列,該異常結果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部分小鼠的基因型鑒定結果如圖2,③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結合圖1的原理,若將圖2中所有基因型的小鼠都喂食TM試劑一段時間后,檢測H蛋白水平為0的是________(填序號)。(3)某種病的患者在一定年齡會表現出智力障礙,該病與H蛋白表達下降有關(小鼠H蛋白與人的功能相同)?,F有H基因完全敲除鼠甲和H基因條件敲除鼠乙用于研究缺失H蛋白導致該病發生的機制,更適合的小鼠是_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24·湖南長郡中學模擬)野生型果蠅眼色是暗紅色,暗紅色源自棕色素與朱紅色素的疊加。棕色素與朱紅色素的合成分別受M/m、N/n基因的控制。已知控制眼色色素合成的兩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品系甲的基因型為mmnn。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若對果蠅基因組進行測序,需要測定________條染色體。(2)研究人員用品系甲與野生型果蠅進行雜交實驗,F1全是暗紅眼。進一步將F1個體與品系甲進行正反交實驗,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雜交組合 母本 父本 F2表型及比例Ⅰ F1 品系甲 暗紅眼∶白眼=1∶1Ⅱ 品系甲 F1 暗紅眼∶棕色眼∶朱紅眼∶白眼=42∶8∶8∶42①根據F2的表型及比例,推測這兩對基因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此推測,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至少有________%的初級精母細胞發生了交換。②多次重復上述雜交組合Ⅰ時,發現極少數實驗中所得F2全為暗紅眼,而重復雜交組合Ⅱ,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不變。初步推測有個別F1雌蠅所產生的攜帶________基因的卵細胞不能參與受精。(3)人工構建的第Ⅱ平衡染色體果蠅中,兩條Ⅱ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如圖所示,兩條染色體間不發生互換?;駻、B為顯性純合致死基因(含有AA或BB時果蠅致死)。①讓含有上圖所示第Ⅱ平衡染色體的果蠅雜交,后代基因型為________。②將不含顯性致死基因A、B,具有某常染色體隱性突變性狀的突變型果蠅與第Ⅱ平衡染色體野生型果蠅雜交,F1均為野生型。讓F1雌雄果蠅交配得F2,若該隱性突變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則F2中突變型所占比例為________;否則,F2突變型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14.(2024·湖北卷)某種由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S病)患者表現為行走不穩、眼球震顫,多在成年發病。甲乙兩人均出現這些癥狀。遺傳咨詢發現,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遺傳系譜圖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經檢查確診,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卮鹣铝袉栴}:(1)遺傳咨詢中醫生初步判斷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該病患者,主要依據是________(填序號)。①血型 ②家族病史?、跙超檢測結果(2)系譜圖分析是遺傳疾病診斷和優生的重要依據。下列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中,一定不屬于S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系譜圖是________(填序號)。(3)提取患者乙及其親屬的DNA,對該病相關基因進行檢測,電泳結果如下圖(1是乙,2、3、4均為乙的親屬)。根據該電泳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確定2號和4號個體攜帶了致病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孕前干預是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的重要環節。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患者也有可能產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過基因診斷和試管嬰兒等技術,生育健康小孩。該類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產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細胞,請從減數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后限時練習(六)答案.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課后限時練習(六)遺傳規律與伴性遺傳(含人類遺傳病).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