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限時集訓(四) 生態(建議用時:40分鐘)一、選擇題1.(2024·廣東湛江二模)厚殼玉黍螺是潮間帶常見的一種捕食者,行動緩慢,活動范圍小,喜食各種藻類,尤其是滸苔。藻類種數與厚殼玉黍螺種群密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將厚殼玉黍螺遷入一個新的沒有天敵的海域,則其種群數量會呈“J”形增長B.須采用標記重捕法對厚殼玉黍螺進行密度調查,同時需要注意標記物不能影響厚殼玉黍螺的行動能力C.滸苔可能為潮間帶藻類的優勢種,隨著它被捕食,所騰出的資源和空間有利于其他藻類生長D.滸苔所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只有10%~20%流向了厚殼玉黍螺2.(2024·江西卷)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我國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下列關于某干旱地區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上述演替與沙丘上發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種類型B.可用樣方法調查該退耕農田中植物的種群密度C.可在該退耕農田引進優勢物種改變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是森林階段3.(2024·遼寧沈陽一模)CBS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綠化技術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種子配方對巖石邊坡進行防護和綠化的新技術。某采石場利用該技術進行山坡生態修復,2年后灌木開始生長,3年后灌木茂密,4年后基本看不出人為痕跡,使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恢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采石場山坡噴灑植被混凝土和在冰川泥上發生的群落演替類型相同B.該采石場生態環境恢復后,群落的物種組成豐富,且不會再發生改變C.導致群落類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溫度及其他環境因素D.該采石場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均不斷增多4.(2024·安徽卷)物種的生態位研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對我國某自然保護區白馬雞與血雉在三種植被類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動節律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白馬雞的分布占比(%) 血雉的分布占比(%)旱季 雨季 旱季 雨季針闊葉混交林 56.05 76.67 47.94 78.67針葉林 40.13 17.78 42.06 9.17灌叢 3.82 5.55 10.00 12.16日活動節律A.生境的復雜程度會明顯影響白馬雞和血雉對棲息地的選擇B.兩物種在三種植被類型中的分布差異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C.季節交替影響兩物種對植被類型的選擇,降雨對血雉的影響更大D.兩物種在白天均出現活動高峰,但在日活動節律上存在生態位分化5.(2024·廣東惠州模擬)某養分貧瘠的濕地有長苞香蒲、多節荸薺和大克拉莎等植物,其中優勢物種是多節荸薺和大克拉莎。為了研究施肥對該群落的影響,科研人員將它們都分別種在兩個養分(低養分為該貧瘠濕地土壤,高養分為適當施肥的濕地土壤)水平處理中進行模擬實驗,結果如下圖。下列說法或推測錯誤的是( )注:L:低養分(分別位于15 cm、30 cm、60 cm的淺、中和深水深),H:高養分(分別位于15 cm、30 cm、60 cm的淺、中和深水深)。柱狀圖中的小寫字母相同表示差異不顯著,不同表示差異顯著。A.在淺水和低養分條件下三個物種具有相似的生長速率B.對于施肥處理的生長響應最不明顯的是多節荸薺C.據此實驗預測:較深的水淹會增加長苞香蒲在該群落的分布范圍D.據此實驗預測:施肥會導致該群落生物量和物種豐富度增加6.(2024·湖南雅禮中學模擬)群落生物多樣性之所以能夠形成并維持穩定,是因為群落中的各個物種發生了生態位的分化,最終達到各個物種“各安生態位”的共存狀態。熱帶雨林的物種多樣性高,資源十分豐富,限制性資源不多,多物種生態位分化不明顯。熱帶雨林中營養物質的循環速度很快,植物生長十分迅速,土壤生物活躍,動植物死后被分解的速度很快,分解后的營養物質又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熱帶雨林中的各種生物不能穩定共存B.熱帶雨林中生態位重疊的兩種生物競爭非常激烈C.熱帶雨林的抵抗力穩定性很強,恢復力穩定性很弱D.熱帶雨林的土壤中積累腐殖質很少,相對較為貧瘠7.(2024·廣東湛江二模)某森林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過程如圖所示,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B、C、D是丙中存在捕食關系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乙和丁是物質循環中連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關鍵成分B.丙中的碳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C.圖中B和C為第二營養級,D為第二或第三營養級D.乙、丙、丁中的碳可通過非細胞呼吸的方式釋放到甲中8.(2024·廣東深圳一模)研究人員對某地薇甘菊入侵的狀況調查發現,在入侵地,薇甘菊成片、成團或成簇生長,覆蓋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形成薇甘菊為單一優勢種的群落。薇甘菊可通過類似圖示的兩種途徑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薇甘菊的入侵豐富了物種的多樣性,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B.途徑Ⅱ薇甘菊群落取代入侵地的生物群落屬于初生演替C.薇甘菊最可能是通過途徑Ⅰ入侵了調查區域所在的生態系統D.薇甘菊的入侵途徑會受到入侵地薇甘菊的初級消費者的影響9.(2024·廣東卷)松樹受到松葉蜂幼蟲攻擊時,會釋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將卵產入松葉蜂幼蟲體內,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葉蜂幼蟲為食。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過程中松樹釋放的信息應是化學信息B.3種生物憑借該信息相互聯系形成食物鏈C.松樹和寄生蜂的種間關系屬于原始合作D.該信息有利于維持松林群落的平衡與穩定10.(不定項)(2024·山東濟寧二模)松材線蟲為外來入侵害蟲,主要通過松墨天牛進行傳播。松材線蟲傳播到松樹后,快速破壞松樹的輸導組織,迅速使其整株干枯死亡,最終腐爛。研究人員測定了不同松林生態系統中喬木層地上部分生物量,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定喬木層地上部分生物量時需遵循隨機取樣的原則B.遭受松材線蟲侵害后,松樹同化的能量主要被松材線蟲利用C.松林中喬木層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指其地上部分有機物含有的能量D.調查顯示,馬尾松與闊葉樹占比5∶5時喬木層受松材線蟲的影響最小11.(不定項)(2024·湖南婁底三模)福壽螺原產于巴西亞馬孫河流域,引入我國后,在南方十多個省市大面積分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災害和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為了實現“變害為寶”,有人設計了“水葫蘆—草魚—福壽螺”的養殖新模式,下圖為該模式部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假設福壽螺遷入某地區時呈“J”形增長,最初數量為3 500個,每月增加1.23%,則半年后該地區福壽螺的種群數量為3 500×1.012 36個B.第一營養級和第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G+F)/A×100%C.過程①②③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調查福壽螺種群密度適合用樣方法二、非選擇題12.(2024·山東泰安二模)修復濕地不僅保護生態環境,也能夠改善民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卮鹣铝袉栴}:(1)某研究小組借助空中拍照技術調查某濕地地面活動的某種動物種群的數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選取樣方、空中拍照、識別照片中該種動物并計數。與標記重捕法相比,上述調查方法的優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已知調查區域總面積為S,樣方面積為m,樣方內平均個體數為n,則該區域的種群數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2)互花米草是外來入侵植物,嚴重威脅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吧锾娲笔歉鶕郝溲萏娴囊幝?,由本地物種取代外來入侵植物的一種生態防治技術。有人認為,不能用蘆葦通過生物替代的方法來治理互花米草。結合下圖信息分析,能支持該觀點的證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濱海濕地修復過程中通常選擇凈化能力強的多種水生植物,使它們形成互利共存關系,這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原理。(3)研究發現,在逆境脅迫下植物會產生大量活性氧導致細胞內的膜結構損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氧清除劑能夠維持體內活性氧的平衡。為探究互花米草適應濱海濕地的原因,研究人員對生活在不同鹽濃度下互花米草葉片和根中的SOD活性進行了檢測,結果如圖。據圖分析,葉片與根部SOD活性隨鹽濃度的變化有不同表現,根部SOD活性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試分析互花米草適應濱海濕地環境的機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員利用生態浮床技術(浮于水面上種植植物的床體,植物根系能吸收水體中的污染物質),對某濱海濕地進行了鎘、汞污染有效治理。有人提議,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飼料,以提高該系統的經濟效益,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提議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24·廣東珠海三模)珊瑚礁生態系統因其生物多樣性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主要由珊瑚蟲的分泌物堆積而成,許多珊瑚蟲聚合生長構成珊瑚。珊瑚蟲內胚層細胞中生活著可進行光合作用的蟲黃藻、自身產生的色蛋白等使得珊瑚呈現各種顏色。如圖為珊瑚礁中部分生物關系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除了從共生的蟲黃藻獲取營養和能量外,珊瑚蟲在有些情況下也會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據此判斷珊瑚蟲黃藻共生體在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屬于________。(2)調查珊瑚礁中某種珊瑚蟲的種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由于環境污染和全球變暖的影響,珊瑚礁逐漸減少,大量依賴珊瑚礁的海洋生物也將會因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逐漸消失,導致生物多樣性下降。(3)某海島北側是游客聚集地,水體渾濁度顯著高于南側??蒲腥藛T在該島的南北兩側分別對兩種優勢造礁珊瑚(杯型珊瑚、濱珊瑚)采樣,在相應水體環境下,檢測它們體內蟲黃藻的相關指標,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北側兩種珊瑚體內蟲黃藻的光合速率相對值均比南側低,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進一步研究發現,島嶼南、北側兩種珊瑚體內的有機物總量并無明顯差別,根據圖中信息推測,在水體環境的脅迫下,杯型珊瑚維持體內有機物供應最可能的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環境的持續惡化會造成蟲黃藻從珊瑚蟲體內逃逸,引起珊瑚白化死亡。在發展海洋旅游的同時如何維持該島珊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請你提出兩條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限時集訓(四)1.C [種群數量的增長受到食物、空間、氣候、天敵及其他競爭物種的影響,因此若將厚殼玉黍螺遷入一個新的沒有天敵的海域,其種群數量不一定會呈“J”形增長,A錯誤; 厚殼玉黍螺行動緩慢,活動能力弱,調查其種群密度不適宜用標記重捕法,B錯誤;滸苔可能為潮間帶藻類的優勢種,隨著它被捕食,所騰出的資源和空間有利于其他藻類生長,C正確;能量傳遞效率指的是相鄰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不是兩種生物之間,D錯誤。]2.D [退耕農田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沙丘上發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A正確;可用樣方法調查該退耕農田中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過程中注意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B正確;可在該退耕農田引進優勢物種改變演替的速度,C正確;題述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未必是森林階段,因為還會受到當地溫度、水分等條件的制約,D錯誤。]3.C [在采石場山坡噴灑植被混凝土的演替類型是次生演替,冰川泥上發生的群落演替類型是初生演替,A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該采石場生態環境恢復后,群落的物種組成豐富,會再發生改變,B錯誤;導致群落類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溫度以及其他環境因素,C正確;該采石場生態修復過程中,適應環境的生物種群的數量會不斷增多,不適應環境的生物種群的數量會不斷減少,D錯誤。]4.B [從灌叢到針葉林,再到針闊葉混交林,生境越來越復雜,由表格數據可知,白馬雞和血雉分布占比會發生改變,說明生境的復雜程度會明顯影響白馬雞和血雉對棲息地的選擇,A正確;垂直結構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兩物種在三種植被類型中的分布屬于不同地域的分布,不在同一個生態系統,其分布差異不是群落的垂直結構,B錯誤;由表格數據可知,季節交替影響兩物種對植被類型的選擇,降雨對血雉的影響更大,C正確;由表可知,兩物種在8:00左右相對密度最大,說明兩物種在白天均出現活動高峰,但日活動節律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生態位分化,D正確。]5.D [由圖可知,在淺水和低養分條件下三個物種的生長量差異不顯著,說明在淺水和低養分條件下三個物種具有相似的生長速率,A正確;由圖可以看出,多節荸薺在高養分條件下生長量變化不明顯,說明多節荸薺對于施肥處理的生長響應最不明顯,B正確;據此實驗預測:較深的水淹會增加長苞香蒲在該群落的分布范圍,C正確;施肥只是改變了這三個物種的生長量,而沒有改變物種的數量,因此施肥不會導致該群落物種豐富度增加,D錯誤。]6.D [熱帶雨林的資源十分豐富,限制性資源不多,生態位重疊的兩種生物可以利用同一資源而不給對方帶來損害,競爭不一定非常激烈,各種生物依然穩定共存,A、B錯誤;熱帶雨林物種組成豐富,抵抗力穩定性很強,因所處的環境條件好,受到一定強度破壞后,也能較快地恢復,恢復力穩定性也高,C錯誤;快速的物質循環致使熱帶雨林土壤中積累的腐殖質很少,土壤相對較為貧瘠,D正確。]7.C [據圖分析,乙是生產者,甲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物質循環中連接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群落的關鍵成分,A正確;丙中的碳主要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B正確; A、B、C、D均為消費者,乙為生產者,圖中B和C為第三營養級,D為第三或第四營養級,C錯誤;乙、丙、丁中的碳可通過非細胞呼吸的方式釋放到甲中,如遺體殘骸中的能量,D正確。]8.D [薇甘菊的入侵降低了當地物種的生存空間,降低了物種多樣性,不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A錯誤;途徑Ⅱ薇甘菊群落取代入侵地的生物群落,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屬于次生演替,B錯誤;由薇甘菊成片、成團或成簇生長,覆蓋其他植物,使其他植物死亡可知,其最可能是通過途徑Ⅱ取代當地植物,入侵調查區域所在的生態系統,C錯誤;由圖可知,不同入侵途徑中消費者不同,所以薇甘菊的入侵途徑會受到入侵地薇甘菊的初級消費者的影響,D正確。]9.B [松樹釋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植物信息素屬于化學信息,A正確;松葉蜂幼蟲攻擊松樹不需要憑借該信息,B錯誤;寄生蜂將卵產入松葉蜂幼蟲體內,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葉蜂幼蟲為食,從而減少松樹受到的攻擊,松樹受到松葉蜂幼蟲攻擊時,會釋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將卵產入松葉蜂幼蟲體內,兩者相互合作,彼此也能分開,屬于原始合作關系,C正確;通過該信息的調節使得松樹、松葉蜂、寄生蜂維持相對穩定,有利于維持松林群落的平衡與穩定,D正確。]10.AD [調查不同樣地喬木層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可采用樣方法,取樣時需遵循隨機取樣的原則,A正確;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呼吸作用,B錯誤;松林中喬木層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是指某一時刻單位面積內實際存活的有機物質的總量,C錯誤;題圖表明,隨受害程度的加大,喬木層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漸減少,但馬尾松林∶闊葉林=5∶5時喬木層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小,D正確。]11.AD [若呈“J”形增長,最初數量為3 500個,每月增加1.23%,則每月增長倍數為1.012 3,半年后該地區福壽螺的種群數量為3 500×1.012 36個,A正確;第二營養級包括福壽螺和草魚,F是草魚的攝入量,第一營養級傳遞給草魚的同化量為H,則傳遞效率不是(G+F)/A×100%,而是(G+H)/A×100%,B錯誤;過程②③的有機物中蘊含能量,臍橙不能吸收利用,沒有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C錯誤;福壽螺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調查其種群密度適合用樣方法,D正確。]12.(1)對野生動物的不良影響小;調查周期短,操作簡便 S×n/m (2)在接近海洋區域,互花米草分布廣泛,而幾乎沒有蘆葦生長,且蘆葦的耐鹽度低于互花米草 自生 (3)先升高后下降 產生較多的SOD,及時清除細胞內過多的活性氧 (4)不可行 重金屬難以被機體代謝出去,會沿食物鏈富集,對家畜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13.(1)消費者 (2)樣方 它們的棲息地 (3)北側水體渾濁度顯著高于南側,導致珊瑚中蟲黃藻接受的實際光照強度降低,光合速率減慢 (4)杯型珊瑚蟲通過增加蟲黃藻密度,增加蟲黃藻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總量維持有機物供應;濱珊瑚蟲黃藻密度降低,可能通過提高捕食浮游生物的能力,維持有機物供應 (5)加強旅游管理,規范游客行為(如禁止采集、捕撈珊瑚,禁止亂丟垃圾等);減少生物和工業污染物排放入海,污染海洋水體環境;建立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經過調查評估之后建立人工礁體,移植補種本土的珊瑚蟲種苗;合理控制珊瑚蟲天敵的數量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練習(四)生態.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練習(四)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