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限時集訓(五) 生物技術與工程(建議用時:40分鐘)一、選擇題1.(2024·湖北十堰模擬)醬油起源于我國,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參與醬油釀造過程的微生物主要有米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眾多微生物及其酶系的作用下,大豆、小麥中的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被分解,最終形成具有特殊色澤和良好風味的醬油。醬油的制作流程及發酵過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數量變化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米曲霉發酵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長繁殖,分泌制作醬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B.已知發酵池發酵階段是密封進行的,此時酵母菌與乳酸菌對氧氣的代謝方式可能相同C.乳酸菌發酵產生的乳酸能抑制雜菌生長,與酵母菌表現為原始合作關系D.發酵池中加入食鹽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生長2.(2024·湖南卷)微生物平板劃線和培養的具體操作如圖所示,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①②⑤⑥ B.③④⑥⑦C.①②⑦⑧ D.①③④⑤3.(2024·山東濰坊期末)植物根際促生菌具有生物固氮、分解淀粉和抑制病原菌等作用。某研究團隊從植物根際土壤中篩選分解淀粉的固氮菌時,篩選出一株分解淀粉芽孢桿菌H,其產生的抗菌肽抑菌效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測試菌 抗菌肽濃度/(μg·mL-1)55.20 27.60 13.80 6.90 3.45 1.73 0.86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出現菌落,“-”表示不出現菌落。A.篩選固氮細菌時,培養基的主要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碳源、氮源B.若統計平板上分解淀粉的固氮菌數量,則菌落數往往比活菌數多C.該抗菌肽對丙菌和丁菌的抑制效果較好D.要確定對甲菌抑制效果的最低濃度,需在1.73~3.45 μg·mL-1區間進一步實驗4.(2024·吉林長春模擬)研究人員將粉藍煙草和朗氏煙草體細胞進行融合培育出新的煙草品種,其大致過程為:制備原生質體→促進原生質體融合→融合細胞→愈傷組織→煙草幼苗。同時研究人員探究了PEG 對原生質體融合的影響,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編號 PEG用量/μL PEG:原生質體懸浮液 融合率/% 細胞碎片1 20 1∶5 6.5 +2 40 2∶5 15.5 +3 60 3∶5 19.4 +4 80 4∶5 20.4 ++5 100 1∶1 21.6 +++注:原生質體懸浮液用量100 μL,融合25 min。“+”表示很少;“++”表示少量;“+++”表示較多。A.制備原生質體時需用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的低滲溶液處理細胞B.若PEG對原生質體處理時間遠長于25 min,則融合率會提高C.由實驗結果可知,促進原生質體融合的較適PEG用量為60 μLD.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再生出細胞壁,其經再分化形成愈傷組織5.(2024·廣東廣州模擬)普通六倍體小麥(6n=42)的基因組龐大,其研究工作相對困難;擬南芥(2n=10)是應用廣泛的模式植物,其基因組測序已完成,遺傳背景相對清晰。以普通小麥胚性愈傷組織來源的原生質體為供體,用紫外線分別照射30 s、1 min、2 min后,再與擬南芥原生質體進行融合,希望將小麥染色體小片段插入擬南芥基因組,從而借助其清晰的遺傳背景對小麥基因組進行研究。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可用聚乙二醇或高Ca2+—高pH融合法等化學方法誘導原生質體融合B.原生質體融合后,應進一步篩選染色體數為52的細胞來對小麥進行研究C.外植體經誘導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需要控制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D.該過程還探究了紫外線處理時間(劑量)對供體染色體斷裂程度的影響6.(2024·江蘇南通二模)人參和西洋參是五加科人參屬的藥用植物,它們含有的人參皂苷具有抗腫瘤等作用。科研人員選用人參和西洋參有性雜交獲得的雜種胚細胞以及人參種子胚、西洋參種子胚的愈傷組織進行懸浮細胞培養,建立其單細胞株系并對三者的部分特性進行比較研究,如圖1、2所示,其中Re具有治療心肌缺血的功能,Rg3具有抗癌作用。據題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人參皂苷不是人參和西洋參生長和生存所必需的,其藥用價值體現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B.圖1所示過程主要依據植物細胞的全能性C.圖1中過程②為再分化,過程④中蔗糖濃度過低、過高都不利于懸浮細胞的培養D.雜種胚中的大多數種類皂苷含量均高于其他兩種,應作為抗癌藥物的優先選擇7.(2024·廣東湛江二模)通過動物細胞工程技術,可以利用患者自身的細胞在體外誘導發育成特定的組織器官,然后再移植回患者體內。圖1和圖2 表示利用自身細胞進行器官移植的兩種方法,其中誘導多能干細胞(iPS 細胞)類似于人類的胚胎干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兩種方法都需要運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需要將細胞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氣體的CO2培養箱中B.利用兩種方法所獲得的組織器官的遺傳物質均與患者的完全相同,因此移植后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C.可利用農桿菌轉化法或顯微注射法將Oct3/4 基因、Sox基因、c-Myc 基因和Klf基因導入成纖維細胞D.圖2中卵母細胞去核實際去除的是紡錘體—染色體復合物,核移植時供體細胞不用去核,可整個注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8.(2024·北京西城一模)下圖為構建苘麻抗除草劑基因A重組質粒的技術流程,其中NptⅡ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僅在真核細胞中表達,表達產物可催化底物呈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PCR擴增A時可在引物中加入PstⅠ和XhoⅠ的酶切位點B.在培養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篩選導入重組質粒的農桿菌C.用農桿菌轉化植物愈傷組織選擇呈現藍色的組織進行培養D.啟動子若為除草劑誘導啟動子,將減少細胞物質和能量浪費9.(2024·湖北襄陽一模)噬菌體展示技術是將外源蛋白基因插入噬菌體外殼蛋白基因的適當位置,使外源基因隨外殼蛋白基因的表達而表達,外源蛋白隨噬菌體的重新組裝而展示到噬菌體表面的生物技術(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噬菌體抗體展示過程,抗體的合成場所一定是受體細胞的核糖體B.噬菌體展示庫的構建需將特定的基因片段拼接重組在噬菌體載體上并轉染受體細胞C.建立噬菌體展示庫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D.通過圖中誘變處理及篩選,最終可能篩選出與某種抗原親和力更強的抗體及其基因10.(2024·山東淄博二模)dNTP(包括dATP、dTTP、dGTP、dCTP)的結構與ATP類似,除堿基不同外,dNTP含有脫氧核糖。與dNTP相比,ddNTP的五碳糖為雙脫氧核糖,其3′碳位為-H且不能與磷酸形成化學鍵。現有甲~丁四個PCR反應體系,甲體系中含有放射性磷標記的ddATP(記作ddATP+)和DNA模板鏈。PCR完成后,經電泳(分子量小的DNA在電場中移動快)將甲體系中一組長度不等的DNA單鏈分離。丙、乙、丁三個PCR體系與甲相似,分別用于檢測T、C、G的堿基序列,檢測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dATP+中的放射性磷酸基團應位于ddATP的末端B.甲體系中除含ddATP+外,還應含有dTTP、dGTP、dCTPC.新摻入的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在子鏈的5′端D.模板DNA的堿基序列為3′-CTGGACTGACAT-5′11.(不定項)(2024·山東德州二模)科研人員成功培育了能分泌含卵泡刺激素(FSH)乳汁的轉基因山羊,其基本流程為含FSH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山羊成纖維細胞→核移植→重構胚→檢測并獲得轉基因山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需將轉基因成纖維細胞的細胞核移入MⅡ期的去核卵母細胞中B.采用電融合法激活重構胚后才能將其移入代孕母羊體內C.懸浮培養成纖維細胞及重構胚時因無接觸抑制現象,細胞會持續增殖D.需根據山羊胚胎的早期發育特點確定重構胚的胚胎移植時期12.(不定項) (2024·湖南卷)最早的雙脫氧測序法是PCR反應體系中,分別再加入一種少量的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ATP、ddCTP、ddGTP或ddTTP),子鏈延伸時,雙脫氧核苷三磷酸也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加入ddATP的體系為例:若配對的為ddATP,延伸終止;若配對的為脫氧腺苷三磷酸(dATP),繼續延伸;PCR產物變性后電泳檢測。通過該方法測序某疾病患者及對照個體的一段序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上述PCR反應體系中只加入一種引物B.電泳時產物的片段越小,遷移速率越慢C.5′-CTACCCGTGAT-3′為對照個體的一段序列D.患者該段序列中某位點的堿基C突變為G二、非選擇題13.(2024·湖南衡陽模擬)賴氨酸是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機體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食物中補充。在谷類食物如高粱中賴氨酸含量很低。天冬氨酸激酶(AK)和二氫吡啶羧酸合酶(DHPS)是賴氨酸合成途徑中兩種重要的酶,并協同控制植物中游離賴氨酸的合成速率。圖1為野生高粱細胞內賴氨酸合成與分解的部分過程,其中LKR和SDH是賴氨酸分解代謝的關鍵酶。回答下列問題:(1)全世界每年對賴氨酸有巨大的需求,主要利用谷氨酸棒狀桿菌等微生物通過發酵工程生產。除了優化菌種外,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適宜的條件也能有效提高賴氨酸產量。(2)請結合圖1和題干等相關知識,從基因工程或蛋白質工程方面考慮,再提出一種提高高粱賴氨酸含量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養谷氨酸棒狀桿菌過程中發現A細菌對谷氨酸棒狀桿菌有抑制作用。為探究此菌抑制谷氨酸棒狀桿菌生長的原理,實驗組將A細菌接種在A1平板上,B1平板中央接種直徑為0.5 cm的谷氨酸棒狀桿菌菌落,把兩個培養皿對扣,菌株無接觸,5 d后觀察菌株生長情況,結果如圖2。(3)對照組處理為A2平板__________________,B2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據實驗結果推測,A菌可能產生某種揮發性物質抑制谷氨酸棒狀桿菌的生長,作出此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除上述原因外,研究人員認為A細菌的發酵液中可能也存在抑制谷氨酸棒狀桿菌生長的物質。他們將A細菌發酵液離心后,取上清液過濾,獲得無菌濾液進行如下實驗。組別 實驗處理 接種 檢測甲組 a 將直徑為0.5 cm的谷氨酸棒狀桿菌菌落接種在平板中心,在恒溫培養箱內培養 測量b,計算抑菌率乙組 無菌水+固體培養基請補充完善該實驗方案。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14.(2024·河北唐山二模)誘導干細胞定向分化具有重要的醫學價值。Pdx1基因在胰腺發育階段的胰腺組織中大量表達,對胰腺定向發育和成熟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將Pdx1基因構建到含Tet誘導型啟動子的基因表達載體(GV347)中,轉入小鼠胚胎干細胞(ES細胞),以期實現Pdx1基因在胚胎干細胞中的定時和定量表達。回答下列問題:(1)培養ES細胞時,應將ES細胞置于含有95%________和5%CO2的混合氣體的CO2培養箱中培養。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胰腺細胞的總mRNA,經過________過程可獲得cDNA。為特異性的擴增Pdx1基因的cDNA,引物設計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使基因表達載體能成功表達Pdx1蛋白和綠色熒光蛋白的融合蛋白,應將________(填“含”或“不含”)終止子的cDNA插入GV347的限制酶切割位點(如下圖)。注:Tet誘導的啟動子是在四環素存在條件下,可以激活基因表達。嘌呤霉素可抑制翻譯過程。(3)將重組載體導入ES細胞,然后將細胞置于含有____________的培養基內培養,以篩選出成功導入載體的細胞。當四環素存在時,有利于_____________與Tet誘導的啟動子結合,驅動下游序列轉錄出mRNA。可通過顯微鏡檢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確定目的基因是否翻譯。(4)研究者檢測了不同條件處理下的Pdx1表達量(如下表所示),證明轉基因細胞能定時表達Pdx1。下表中①②③應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別 1 2 3 4細胞類型 ES ① ES PDX1+四環素 有 ② 無 ③融合蛋白表達量 - ++++ - -注:ES為非轉基因的胚胎干細胞;PDX1+為轉入表達載體的胚胎干細胞:“+”越多表示表達量越高,“-”表示未表達。(5)為驗證可通過改變四環素濃度實現對Pdx1表達量的控制,研究者用一系列濃度梯度的四環素溶液處理PDX1+。預期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024·湖北武漢二模)瘦素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合成和分泌的肽類激素。P載體含有的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能在真核細胞中表達GFP。將目的基因插入GFP基因后,能表達出目的蛋白和GFP的融合蛋白,根據熒光的強弱,可確定目的基因在細胞內的表達情況。為研究瘦素的功能,科學家構建了瘦素基因真核表達載體,檢測瘦素基因在小鼠成纖維細胞中的表達情況。瘦素基因及P載體的結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PCR擴增瘦素基因時,與引物1互補的a鏈左側是脫氧核苷酸鏈的________(填“5′”或“3′”)端。據圖推測,構建該基因表達載體時,P載體上應有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復制原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與酶切后的瘦素基因正確連接。(2)已知HindⅢ和BamHⅠ在P載體上的切割位點非常接近。為確定重組質粒是否構建成功,用HindⅢ、BamHⅠ分別對瘦素基因PCR產物、P載體和重組質粒雙酶切,再進行電泳,結果如圖所示。若重組質粒構建成功,請在圖中將酶切結果對應位置的條帶涂黑。(3)Kanr/Neor是一種抗性基因,在真核細胞中表達具有新霉素抗性,而在原核細胞中表達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同種基因在真核、原核細胞中表達結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實驗中為篩選轉化的細胞,應在培養基中添加________。(4)為檢測瘦素基因是否成功表達,可用的鑒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種)。為進一步獲得更多能表達融合蛋白的細胞,還需要進行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限時集訓(五)1.C [米曲霉發酵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長繁殖,分泌制作醬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A正確;由于發酵階段是密封進行的,此時酵母菌與乳酸菌都只進行無氧呼吸,代謝方式相同,B正確;分析圖2可知,發酵過程中乳酸菌數量減少時,酵母菌的數量在增加,由此可知兩者不是原始合作關系,C錯誤;抑制雜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證醬油質量的重要因素,發酵池中加入食鹽可抑制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生長,D正確。]2.D [由圖可知,②中撥出棉塞后應握住棉塞上部;⑥中劃線時不能將培養皿的皿蓋完全拿開,應只打開一條縫隙;⑦中劃線時第5次的劃線不能與第1次的劃線相連;⑧中平板應倒置培養。綜上所述,①③④⑤正確,故選D。]3.D [固氮細菌能夠自身固氮,培養基中不需要氮源,因此其培養基的主要營養物質包括水、無機鹽和碳源,A錯誤;由于連在一起的細菌形成一個菌落,對固氮菌進行計數時,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少,B錯誤;由題表可知,在抗菌肽濃度為3.45~55.20 μg·mL-1范圍內,甲菌和乙菌均不能生長,表明該抗菌肽對甲菌和乙菌的抑菌效果較好,C錯誤;要確定對甲菌抑制效果的最低濃度,需在1.73~3.45 μg·mL-1區間進一步實驗,D正確。]4.C [制備原生質體時需用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的等滲溶液處理細胞,以維持原生質體正常的形態和功能,A錯誤;題中只探究了PEG對原生質體處理時間25 min時的融合率,若處理時間長于25 min,則融合率如何變化未知,B錯誤;PEG用量為60 μL時,融合率較高且細胞碎片很少,故促進原生質體融合的較適PEG用量為60 μL,C正確;細胞融合完成的標志是再生出細胞壁,其經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D錯誤。]5.B [誘導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時,可用聚乙二醇或高Ca2+—高pH融合法等化學方法,A正確;本實驗中,細胞融合的目的是將小麥染色體小片段插入擬南芥基因組,從而借助其清晰的遺傳背景對小麥基因組進行研究,而不是單純得到兩細胞核融合的細胞,B錯誤;植物激素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激素,它們的濃度、比例等都會影響植物細胞的發育方向,外植體經誘導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需要控制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例,C正確;根據用紫外線分別照射30 s、1 min、2 min,可判斷自變量是紫外線處理時間(劑量),故該過程還探究了紫外線處理時間(劑量)對供體染色體斷裂程度的影響,D正確。]6.A [人參皂苷是次生代謝物,不是人參和西洋參生長和生存所必需的,其藥用價值體現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A正確;圖1所示過程,不體現植物細胞的全能性,B錯誤;圖1中過程②是進行懸浮細胞培養,C錯誤;雜種胚中的大多數種類的皂苷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兩種,這體現了雜種優勢,圖中可知,Rg3具有抗癌作用,若要獲得具有抗癌作用的藥物應優先選擇人參(種子胚)的愈傷組織,D錯誤。]7.D [兩種方法都需要運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需要將細胞置于含有 95%空氣和5%CO2的混合氣體的CO2培養箱中,A錯誤;圖1所示方法導入了Oct3/4 基因、Sox基因、c-Myc基因和Klf基因,圖2中提供質遺傳物質的卵母細胞的來源未知,因此兩種方法所獲得的組織器官的遺傳物質均可能和患者的不完全相同,B錯誤;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常用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農桿菌轉化法是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的方法,C錯誤;核移植的過程中,卵母細胞去核實際去除的是紡錘體—染色體復合物,核移植時供體細胞不用去核,可將整個供體細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D正確。]8.C [PCR擴增A后,為使A能與質粒結合形成重組質粒,需要在A的兩側加入相應限制酶的酶切位點,即在引物中加入PstⅠ和XhoⅠ的酶切位點,A正確;由圖可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標記基因,因此在培養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篩選導入重組質粒的農桿菌,B正確;由題意可知,GUS基因僅在真核細胞中表達,表達產物可催化底物呈藍色,而重組質粒中沒有GUS基因,故用農桿菌轉化植物愈傷組織后,導入重組質粒的愈傷組織沒有GUS基因,不會呈藍色,C錯誤;啟動子若為除草劑誘導啟動子,則可以通過該啟動子控制外源基因在特定環境中表達,將減少細胞物質和能量浪費,D正確。]9.C [噬菌體作為病毒不具有獨立的代謝功能,為專性寄生物,因此,噬菌體抗體展示過程中抗體作為蛋白質,其合成場所一定是受體細胞的核糖體,A正確;噬菌體展示庫的構建需將特定的基因片段拼接重組在噬菌體載體上并轉染到受體細胞中,隨著受體細胞DNA復制而復制,B正確;建立噬菌體展示庫需要切割目的基因和病毒載體,然后將二者連接起來,需要限制酶和DNA連接酶等,該過程中不需要RNA聚合酶,C錯誤;誘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所以通過圖中誘變處理及篩選最終可獲得與抗原親和力更強的抗體及其基因,D正確。]10.D [由于ddNTP的五碳糖為雙脫氧核糖,其3′碳位為-H且不能與磷酸形成化學鍵,因此ddATP+中的放射性磷酸基團不應位于ddATP的末端,A錯誤;甲體系中除含ddATP+外,還應含有dATP、dTTP、dGTP、dCTP,B錯誤;PCR擴增時,由5′端向3′端延伸,則新摻入的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在子鏈的3′端,C錯誤;當 ddNTP 結合時,DNA 合成終止,因此DNA合成鏈可能隨機停止在任何堿基處,根據四種堿基的條帶位置反向推出DNA序列,PCR擴增時,由5′端向3′端延伸,則根據電泳圖及分子量小的DNA在電場中移動快可知,該DNA片段的待測堿基序列為5′-GACCTGACTGTA-3′,因此模板DNA的堿基序列為3′-CTGGACTGACAT-5′,D正確。]11.BC [作為核移植受體細胞的去核卵母細胞一般處于MⅡ期,利用顯微操作去核法,將細胞核和第一極體一并吸出,然后將轉基因成纖維細胞的細胞核移入MⅡ期的去核卵母細胞中,A正確;可通過電刺激法激活重構胚,使其完成細胞分裂和發育進程,B錯誤;懸浮培養的細胞會因細胞密度過大、有害代謝物積累和培養液中營養物質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不會持續增殖,需要進行分瓶處理,C錯誤;需根據山羊胚胎的早期發育特點確定重構胚的胚胎移植時期,一般是將胚胎發育至桑葚胚或囊胚階段,D正確。]12.AC [利用雙脫氧測序法時,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的模板是待測的單鏈DNA,故只需加入一種引物,A正確。電泳時,產物的片段越大,遷移速率越慢,B錯誤。依據分析中雙脫氧測序法的原理,可以確定每個泳道中的條帶(DNA片段)的3′終端的堿基,如+ddATP的泳道中出現的條帶(DNA片段)的3′終端堿基就是A,另外由于每個片段的起始點相同,但終止點不同,因此可以通過比較片段的長度來確定DNA序列中每個位置上的堿基;圖示電泳方向為從上→下,即對應的DNA片段為長→短,則對應的DNA測序結果為3′→5′,若對照個體的電泳結果最短的條帶為+ddCTP泳道組的條帶,則說明該DNA片段5′端第一個堿基為C,因此對照個體的測序結果為5′-CTACCCGTGAT-3′,患者的測序結果為5′-CTACCTGTGAT-3′,C正確。對比患者和對照個體的測序結果可知,患者該段序列中某位點的堿基C突變為T,D錯誤。]13.(1)攪拌速度、溫度、pH、營養物濃度和溶解氧 (2)改造或敲除高粱細胞內控制LKR合成的相關基因,從而抑制賴氨酸的分解過程,進而提高賴氨酸的含量(或者直接改造高粱細胞內AK和DHPS基因,使合成的AK和DHPS對賴氨酸濃度不敏感,從而解除因賴氨酸達到一定濃度而對AK和DHPS活性的抑制,進而提高賴氨酸的含量) (3)不接種微生物(接種無菌水) 中央接種直徑為0.5 cm的谷氨酸棒狀桿菌菌落 (4)實驗組和對照組內兩培養皿菌株均無接觸,對照組谷氨酸棒狀桿菌菌落直徑明顯大于實驗組 (5)無菌濾液+固體培養基 甲、乙兩組谷氨酸棒狀桿菌的菌落直徑14.(1)空氣 維持培養液的pH (2)逆轉錄 與Pdx1基因cDNA的3′端堿基序列互補配對 不含 (3)嘌呤霉素 RNA聚合酶 是否發出綠色熒光 (4)PDX1+ 有 無(5)一定濃度范圍內,Pdx1表達量隨著Tet濃度增加而升高15.(1)3′ HindⅢ和BamHⅠ的切割位點(2)(3)Kanr/Neor抗性基因在真核與原核細胞中有不同的啟動子(或轉錄后的加工不同或翻譯后的加工不同) 新霉素(4)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綠色熒光強弱 動物細胞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練習(五)生物技術與工程.docx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限時練習(五)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