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一)一、選擇題1.(2025七下·珠海期中)唐朝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名句,宋代卻出現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 ?。?br/>A.強干弱枝 B.尊崇儒術 C.用人唯才 D.崇文抑武2.(2025七下·珠海期中)題圖是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br/>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C.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D.君主專制的逐漸加強3.(2025七下·珠海期中)唐朝的紡織業品種繁多,其中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 )A.文學藝術的興盛 B.手工業水平的高超C.社會風氣的開放 D.商業貿易往來頻繁4.(2025七下·珠海期中)題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br/>記述 出處“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于涇州,我師敗績。” 《舊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 《舊唐書·太宗本紀》“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舉戰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 《新唐書·太宗本紀》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 B.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C.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 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5.(2023七下·永定期末)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鴻恩大德,前古未比”說明隋朝修建大運河最深遠的影響是( ?。?br/>A.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B.滿足隋煬帝游江都愿望C.結束南北分裂割據局面 D.促進沿岸工商業的發展6.(2025·涼州模擬)19世紀末,隨著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世界完全聯系成一個整體。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br/>A.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B.手工工場制的發展C.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D.經濟全球化的加強7.(2025·涼州模擬)1860年12月20日,南卡羅來納州聲稱:把“追求不同,制度各異”的人們置于一個政府之下的“試驗”失敗了。1861年2月,7個南方州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選舉大奴隸主杰斐遜·戴維斯為臨時總統。此后,林肯政府宣布發動戰爭。由此可見,內戰的首要目標在于( ?。?br/>A.維護國家統一 B.廢除奴隸制度C.發展對外貿易 D.爭取民族獨立8.(2025八下·祁陽期中)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開始進行了北伐和西征B.1862年,太平軍與湘軍在天京附近激戰40多天C.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D.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9.(2025九下·永定模擬)張家界市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整理了以下大事年表,其最恰當的主題是( )時間 事件1640年 英國議會重新召開1688年 英國發生“光榮革命”1787年 美國憲法制定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1804年 《拿破侖法典》頒布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C.君主立憲制的形成 D.封建時代歐洲的政治變革10.(2025九下·永定模擬)張家界市某同學在課前演講時說:“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4年后,危機再次從海上而來。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國的首都?!毕铝惺穼崒儆谶@段歷史的是( )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C.英法聯軍搶劫并燒毀了圓明園 D.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燒殺搶掠11.(2025·郴州模擬)歷史課代表小明同學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該思維導圖反映的主題是( ?。?br/>A.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B.70年代的外交成就C.改革開放以來的多邊外交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2.(2024九下·南海月考) 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以往僅表示“出生地”的突厥詞匯“vatan”變成“祖國”的意思。英語詞匯“liberty”最初是指與奴隸身份相反,現具有“自由”等新的政治含義。這體現大革命( ?。?br/>A.維護共和制度 B.打擊特權階層C.強化世俗權力 D.具有世界意義13.(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評論中國古代“某一制度”時說:“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來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下列文物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br/>A.趙秉忠的狀元卷 B.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C.閻立本的《步輦圖》 D.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14.(2025年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第十七中學中考模擬預測歷史試題)由下圖可知,十月革命的勝利表明社會主義( )A.由理想變成現實 B.從暴力走向和平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人治走向法治15.(2025·梓潼模擬)1935年至1936年,在今四川阿壩、甘孜等地先后出現了“格勒得沙(嘉絨藏語,指藏族人民)共和國”“波巴依得瓦(藏語,也指藏族人民)共和國”等富有民族特色的革命政權。這些革命政權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br/>A.國民革命的推動 B.紅軍的戰略轉移C.土地改革的推進 D.西南地區的解放16.(2025九下·廣安月考)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高老頭》主人公出身寒微,做糧食承包商發了大財。他把大部分財產給兩個女兒作陪嫁,后來自己卻被女兒們拋棄,一貧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閣樓上。作品揭露了( )A.父愛的偉大與無私 B.資本主義社會本質C.家庭關系的復雜性 D.社會底層悲慘命運17.(2025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宏外、豐泰中考一模歷史試題)1912-1915年,《中華實業界》等新創辦的實業報刊達50種以上,分布于全國18個省區,一些原有的報刊也新增了大量實業報道及相關的欄目內容。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br/>A.實業救國思潮開始興起 B.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C.民族經濟發展領先世界 D.實業報刊是主流報刊18.(2025九下·石門月考)“唐宋兩代重視科舉,尤其是宋代科舉地位崇高,是一千三百年中國科舉史上最為重視科舉的時期之一,而當時中國科技卻遠遠領先于西方。如果僅考察唐宋六百多年間的歷史,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結論說當時科技發達是受科舉制的推動呢?同樣,對明代以后科技落后于西方能不能簡單歸因于科舉?”作者強調了A.科舉制在唐宋時期地位很高 B.宋代科技發達源于重視科舉C.科舉不是影響科技的根本原因 D.明代以后科舉制度不再受重視19.(2025·南海模擬)尼日利亞學者費米·阿科莫萊夫在2006年提出,丟掉“沒有西方我們注定滅亡”的心態,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是靠外國人發展起來的。這一言論折射了非洲( )A.受到西方殖民 B.經濟發展緩慢C.廣泛參與競爭 D.自強意識增強20.(2025九下·茂名開學考)“羅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夠救美國,無外乎是政府在生產過剩條件下,直接把過剩勞動力和國家工業化過程所創造的設備生產能力結合起來,去做國家投資的基礎建設,開發中西部?!斌w現這一內容的措施是( ?。?br/>A.積極擴大生產 B.抑制消費需求C.實施以工代賑 D.恢復銀行信用21.(2025·貴州模擬)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發明了現代炸藥。后來他又研制出無煙炸藥。諾貝爾的發明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此文字說明了A.諾貝爾為發明炸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B.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C.炸藥被廣泛應用D.促進經濟迅速發展22.(2025九下·涼州開學考)“帝國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國的內湖,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辈牧现械摹暗蹏保ā 。?br/>A.橫跨三洲 交通便利 B.東方大國 經濟發達C.文化昌盛 封閉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備23.(2025九下·南寧開學考)美國歷史的發展經歷了種種坎坷。下圖所示是美國某一階段的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關于美國歷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動力F1是受法國大革命影響B.圖中阻力F2是英國的封建統治C.圖中b處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D.圖中c處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結束24.(2025八下·吳中開學考)下列油畫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br/>A.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B.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C.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 D.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25.(2025七下·武威開學考)“自古書簡,多編以竹簡,其用緣帛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酸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材料中的這項技術( ?。?br/>A.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 B.開啟了人類征服海洋的篇章C.過年時煙花爆竹的材料 D.為政府增加了賦稅26.(2025七下·武威開學考)小明研學時看到下面的文字介紹。據此判斷,他參觀的應是( )展陳從商代史、甲骨學、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傳播等多個角度,全方位闡釋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發達的青銅文明、燦爛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業技術等,生動呈現商文明對于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A.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B.殷墟博物館C.長平之戰紀念館 D.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7.(2024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模擬適應性訓練歷史試題)明治政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這標志著日本開始A.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B.天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C.國家的權力控制在武士改革派手中D.實行有限的憲政統治時期28.(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2024-2025學年(五四學制)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李立三的俄籍夫人李莎在回憶20世紀20年代蘇俄的生活時說到:我平時上學走的那條街上來也有些商鋪,都是臟了吧唧的,櫥窗上都是灰,里面什么東西都沒有。不知怎么,不知不覺,玻璃又擦的比較干凈,櫥窗里又出現了比較豐富的商品。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蘇聯模式的形成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赫魯曉夫的改革 D.戈爾巴喬夫的改革29.(2025九上·佛山期末)1633年,貴族巴洛的莊園里有7名租地農場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這7名資本家所交地租數額卻接近巴洛莊園地租收入總數的二分之一,16年之后,在同一個莊園,租地農場主達到10人,共租用莊園土地42%,所繳納地租卻占總額的67%,而耕種著58%土地的46%戶農民,所繳納貢賦只有29%。上述材料表明( )A.粗地農場發展標志著西歐莊園經濟完全衰落B.租地農場促進了市民階級的產生C.農民是租地農場的主要生產者D.租地農場在農村經濟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30.(2025七上·當陽期末)某遺址的考古發現有:大量的稻谷、稻葉、木屑、紡織工具(如骨針、紡輪、梭形器)及紡織品(如編織的葦席),還有大量干欄式建筑。據此推斷,該遺址應位于下圖中( )A.① B.② C.③ D.④31.(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西方社會史》寫道,學者們潛心研究拉丁文古典作品,了解和學習先賢對人的本性的認識,強調人本身以及人的成就、興趣和能力,雖說教會也支持這種“新學”,但到15世紀后期,它越來越成為一種俗界運動。其中“運動”指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 B.法國啟蒙運動C.英國憲章運動 D.日本倒幕運動32.(2024七下·增城期中)《唐律疏議》規定:“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皆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主要表明唐朝( ?。?br/>A.統治者重視法治刑法嚴酷 B.商業活動有嚴格時間限制C.鼓鉦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 D.商業經營場所有明確界限33.(2025八上·孝南期末)中國全民族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余萬人,占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兵力為186萬人,其海外總兵力為358萬人,在華兵力占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據此可知( ?。?br/>A.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B.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始終發揮著主要作用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引領抗戰的勝利D.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34.(2025八上·孝南期末)有人將鴉片戰爭后先進中國人展開的一場場“救治行動”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慢治”“猛藥重治”。但隨著救治行動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中國的疾病不僅在肌體上,更多是在頭腦中,于是又開出了救治“頭腦疾病”的良方。其中“溫藥慢治”、救治“頭腦疾病”分別指的是( )A.洋務運動 新文化運動B.戊戌變法 新文化運動C.辛亥革命 義和團運動D.五四運動 國民大革命35.(2024七下·攸縣期末)據史載,大運河開通后,每年從南方運到北方的糧食高達五六百萬石,大運河幾乎成為唯一的南糧北運的水路通道,運河沿岸興起了二十余座繁華的都市。這說明大運河的開通( )A.實現了國家大一統 B.有利于中外經濟的交流C.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36.(2024七下·大連月考)“貞觀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歲以下男子服兵役。中書省擬定敕文,文件到門下省,魏征堅持認為不可,沒有簽署,前后來回多達四次,太宗發怒,當面責備魏征……魏征以征稅失信為例,勸說太宗減少稅賦和兵役……太宗說,我的過錯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A.獨斷專行 B.改革稅制 C.虛心納諫 D.裁減冗員37.(2024·湖北模擬)《貞觀政要》載,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币韵麓胧┳罘线@一治國理念的是( ?。?br/>①輕徭薄賦,鼓勵農業生產 ②虛心納諫,積極整頓吏治③減省刑罰,減輕農民負擔 ④知人善任,完善進士科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8.(2024九下·四會模擬)1933年,羅斯福政府頒布《農業調整法》,試圖通過限制產量來提高農產品價格,但這一措施卻加重了消費者負擔,農產品消費量反而減少。這表明( ?。?br/>A.國家干預經濟成效顯著 B.新政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C.農業供需矛盾得到緩解 D.經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39.(2020九上·龍華期末)1937年,德意日初步結成軸心國集團。墨索里尼解釋說,“從柏林到羅馬的這一條垂直線,不是區分線,而是一個軸心。所有懷著合作與和平愿望的國家,都可以圍繞著這個軸心運轉”。實際上,軸心國集團的性質是( )A. 反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組織B.推動國際合作與和平的組織C.在全世界侵略擴張的法西斯組織D.推動地區和平發展的區域性組織40.(2024·重慶市) 19世紀40年代起,倫敦的報紙可以及時送往全國各地,鐵路公司為液態奶打開了城市市場,鐵路還需要標準時間來制定時刻表,火車還改變了郵政服務。材料表明( ?。?br/>A.英國掀起了建設鐵路的熱潮 B.近代交通改變了社會生活C.蒸汽機車廣泛運用到運輸業 D.鐵路導致人口大規模流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重文輕武的政策【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反映了從唐朝時期從戎輕文到宋代時期重文輕武, D 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強干弱枝, A 不符合題意;西漢時期獨尊儒術, B 不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用人唯才方面的信息, C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解題關鍵是分析題干信息,找準關鍵語句。2.【答案】B【知識點】宋代的經濟發展;元朝的建立與統一【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可以看出宋朝時期,北宋、西夏、遼到南宋、西夏、金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元朝是一個統一王朝,故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B項正確;選項ACD無法從材料中體現出來,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答案】B【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解析】【分析】唐朝的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這些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的手工業水平高超, B 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文學藝術、社會風氣和商業貿易,排除 ACD 項。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只要學生熟練掌握教材知識,即可回答好本題,難度較小。4.【答案】B【知識點】隋朝的建立與統一【解析】【分析】依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四則材料都提到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因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故 B 正確;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時還沒有當皇帝,故 A 錯誤;只有《新唐書高祖本紀》提到劉文靜為唐軍,其他書都沒有提及,故 C 錯誤;材料中只有《新唐書·太宗本紀》中提到了李世民患病導致戰役的失敗,故 D 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5.【答案】A【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6.【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據題干“19世紀末,隨著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世界完全聯系成一個整體”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了電力、內燃機、新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些先進技術極大提升了歐美國家的生產力,促使它們為獲取更多市場、原料產地和資本輸出場所而加速全球擴張,最終將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期國際新秩序還未建立,排除A項;手工工場制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生產模式,排除B項;經濟全球化加強是這一現象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該題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解,根據題意對應選項進行選擇,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選項較容易理解,難度適中。7.【答案】A【知識點】林肯與美國南北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題意可知南方州因不滿聯邦政府而宣布脫離,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林肯政府隨之發動戰爭,由此可知林肯在戰爭初期的核心目標是阻止國家分裂,維護聯邦統一,A項正確;廢除奴隸制是戰爭過程中的重要舉措,并非首要目標,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為維護統一發動南北戰爭,發展對外貿易屬于經濟信息,排除C項;獨立戰爭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南北戰爭是為了維護統一,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答案】C【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評價則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判表達,題干選項中選項ABD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選項C是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屬于歷史評價,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歷史史實,什么是歷史評價的相關史實。9.【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華盛頓與美國獨立戰爭;《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拿破侖與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議會重新召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革命完成。1787年美國憲法制定確立美國聯邦共和制。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1804年《拿破侖法典》鞏固法國大革命成果。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17-19世紀歐美國家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歷史進程。最貼切的主題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B項正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涉及亞非拉國家反抗殖民統治,包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等,排除A項;君主立憲制的形成涉及英國,與美國等不符,排除C項;封建時代歐洲的政治變革與材料不符,材料是近代,不是封建時代,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提示,結合對所學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10.【答案】C【知識點】火燒圓明園【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描述,我們需要找出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4年后發生的、侵略者逼近大清國首都的歷史事件。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于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 14年后即1856年,此時爆發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于1860年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符合“侵略者直接逼近首都”的描述,C項正確;帝國主義瓜分狂潮發生在19世紀末(甲午戰爭后),時間不符,排除A項;虎門銷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背景(1839年),時間不符,排除B項;八國聯軍侵華發生在1900年,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該題考查學生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理解,根據題意對應選項進行選擇,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選項較容易理解,難度適中。11.【答案】D【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及“求同存異”外交方針;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世界貿易組織【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提到的外交成就,涵蓋了新中國成立初期、70年代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體現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多邊外交合作,故選項D符合題意;A.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僅涵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事件,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但不包括70年代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題意;B.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70年代的外交成就僅涵蓋70年代的外交事件,如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不包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題意;C. 改革開放以來的多邊外交 ,改革開放以來的多邊外交僅涵蓋改革開放后的外交事件,如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不包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事件,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這些事件反映的主題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回答,注意所選擇的選項要把所給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內,一個都不能少,切記。12.【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解析】【分析】題干中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突厥詞匯和英語詞匯有了新的含義,說明大革命具有世界意義,D項符合題意;題干中“祖國”“自由”與共和制度無關,排除A項;題干中“祖國”“自由”不能體現法國大革命打擊特權階層,排除B項;題干中“祖國”“自由”與強化世俗權力無關,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記憶法國大革命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3.【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解析】【分析】根據“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來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可得出指的是古代的科舉制,為普通的學子提供了入仕的機會,科舉的頭名稱為狀元,故選項A符合題意;B.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描繪的是城市生活狀況,與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C. 閻立本的《步輦圖》 , 閻立本的《步輦圖》 描繪的是人物,與科舉無關,不符合題意;D. 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 , 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 與宗廟有關,與科舉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讀懂其含義,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一定要注意理解科舉制的作用。14.【答案】A【知識點】列寧與俄國的十月革命15.【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935年至1936年”和所學知識可知,四川地區這些革命政權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紅軍的戰略轉移,1934-1936年,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途徑貴州、四川等地,紅軍在長征途中廣泛宣傳了革命的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因此推動了這些革命政權的出現,B項正確;國民革命是指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革命運動,發生在1924-1928年間,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于1947年在解放區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1949年10月21日,劉伯承、鄧小平率第二野戰軍南下,解放大西南,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16.【答案】B【知識點】近代世界的文學藝術家及其作品17.【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8.【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19.【答案】D【知識點】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丟掉‘沒有西方我們注定滅亡’的心態,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是靠外國人發展起來的?!狈治隹芍?,非洲學者認為,非洲的發展不能依靠西方,要靠自己,這折射了非洲自強意識增強,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非洲受到西方殖民的史實,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非洲自強意識增強,不能反映經濟發展緩慢,材料沒有涉及非洲經濟發展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非洲社會的競爭方面的論述,無法得出相關結論,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了非洲獨立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20.【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去做國家投資的基礎建設,開發中西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加大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實行以工代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C正確;經濟大危機的原因是生產過剩,因此不可能積極擴大生產,應該提升消費需求,而不是抑制消費需求,AB錯誤;恢復銀行信用屬于金融方面的措施,與材料中提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符,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點是羅斯福新政。解題方法:結合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21.【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諾貝爾的發明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說明科研同生產緊密結合,B正確;“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不能說明諾貝爾為發明炸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A錯誤;“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不能說明炸藥被廣泛應用,C錯誤;題干沒有涉及諾貝爾的發明促進經濟迅速發展,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點是近代科學發展。解題方法:結合近代科學的發展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22.【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帝國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國的內湖”可以得出這指的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版圖橫跨三洲;而“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體現出羅馬帝國交通便利,綜上材料中的“帝國”橫跨三洲 交通便利,故選項A符合題意;B. 東方大國 經濟發達 ,羅馬帝國位于亞歐非三州交界,并不屬于東方大國,不符合題意;C. 文化昌盛 封閉自守 ,羅馬帝國文化并沒有封閉自守,不符合史實;D. 民主共和 法律完備 ,羅馬帝國沒有實行民主共和制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羅馬帝國,再結合對羅馬帝國相關知識的理解識記回答。23.【答案】C【知識點】《獨立宣言》【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b處是1776年,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故選項C符合題意;A. 圖中動力F1是受法國大革命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受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因果關系錯誤,不符合史實;B. 圖中阻力F2是英國的封建統治 ,美國獨立戰爭前,資本主義出現發展,但遇到了圖中的阻力F2是英國的殖民統治,而不是英國的封建統治,不符合題意;D. 圖中c處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美國獨立戰爭中1777年的薩拉托加大捷是戰爭的轉折點,不是結束,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即示意圖,特別是其中的時間,把它和課本基礎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這就是要分析識記課本基礎知識。24.【答案】D【知識點】南昌起義;渡江戰役25.【答案】A【知識點】造紙術的發明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酸布、魚網以為紙”并所學可知,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為原料,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故選項A符合題意;B. 開啟了人類征服海洋的篇章 ,指南針用于航海,指南針開啟了人類征服海洋的篇章,不符合題意;C. 過年時煙花爆竹的材料 ,火藥發明后,火藥成為過年時煙花爆竹的材料,不符合題意;D. 為政府增加了賦稅 ,為政府增加了賦稅與造紙術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改進造紙術,再結合對造紙術改進意義的分析理解回答。26.【答案】B【知識點】青銅藝術;甲骨文【解析】【分析】據題干“小明研學時看到下面的文字介紹。據此判斷,他參觀的應是”和所學知識可知,殷墟是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甲骨文是商代重要的文字,這里能展現商代的城市文明、青銅文明、文字文明等,與題目中對商代文明的描述相契合,故選項B符合題意;A.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都城遺址,與題目中強調的商代文明不相符,不符合題意;C. 長平之戰紀念館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爭,與商代文明毫無關聯,不符合題意;D.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要展示的是秦朝相關的歷史文化,與商代文明沒有關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著其中的關鍵詞“商代”“甲骨”“青銅文明”等詞,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27.【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28.【答案】B【知識點】蘇維埃政府的新經濟政策29.【答案】D【知識點】西歐莊園的概況及性質【解析】【分析】依據材料“7名租地農場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這7名資本家所交地租數額……地租收入總數的二分之一”“租地農場主達到10人,共租用莊園土地42%,所繳納地租卻占總額的67%”反映了數量很少租地農場主,繳納地租占莊園收入的絕大部分。由此得出租地農場在農村經濟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D項符合題意,D正確;ABC三項內容在材料中無法體現,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點是近代西歐農業。解題方法:結合近代西歐農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30.【答案】D【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31.【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32.【答案】B【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33.【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34.【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35.【答案】D【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36.【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37.【答案】B【知識點】“貞觀之治”38.【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39.【答案】C【知識點】墨索里尼與意大利法西斯專政;希特勒與二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日本與二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意、德、日三國同是法西斯國家,都積極對外侵略擴張。20世紀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稱霸世界,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故選C項;軸心國集團成立的目的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頭指向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抵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稱霸世界,排除A項;軸心國集團是軍事侵略集團,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因此,它既不是推動國際合作與和平的組織,也不是推動地區和平發展的區域性組織,排除BD項。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嚴重地打擊了德國,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成為國家元首,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40.【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世紀40年代起,倫敦的報紙可以及時送往全國各地,鐵路公司為液態奶打開了城市市場,鐵路還需要標準時間來制定時刻表,火車還改變了郵政服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鐵路建設促進交通發展,近代交通改變了社會生活,B項正確;英國掀起了建設鐵路的熱潮,與題干內容“火車還改變了郵政服務”不符,排除A項;蒸汽機車,題干內容沒有涉及,無法得出運用廣泛的結論,排除C項;提干沒有涉及人口問題,無法得出大規模流動的結論,題干內容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 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掌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1 / 1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一)一、選擇題1.(2025七下·珠海期中)唐朝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名句,宋代卻出現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代( ?。?br/>A.強干弱枝 B.尊崇儒術 C.用人唯才 D.崇文抑武【答案】D【知識點】重文輕武的政策【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反映了從唐朝時期從戎輕文到宋代時期重文輕武, D 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強干弱枝, A 不符合題意;西漢時期獨尊儒術, B 不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用人唯才方面的信息, C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解題關鍵是分析題干信息,找準關鍵語句。2.(2025七下·珠海期中)題圖是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C.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D.君主專制的逐漸加強【答案】B【知識點】宋代的經濟發展;元朝的建立與統一【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可以看出宋朝時期,北宋、西夏、遼到南宋、西夏、金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元朝是一個統一王朝,故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B項正確;選項ACD無法從材料中體現出來,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2025七下·珠海期中)唐朝的紡織業品種繁多,其中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 )A.文學藝術的興盛 B.手工業水平的高超C.社會風氣的開放 D.商業貿易往來頻繁【答案】B【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解析】【分析】唐朝的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這些材料直接反映出唐朝的手工業水平高超, B 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文學藝術、社會風氣和商業貿易,排除 ACD 項。故答案為 B 。【點評】本題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只要學生熟練掌握教材知識,即可回答好本題,難度較小。4.(2025七下·珠海期中)題表為不同史籍關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 ?。?br/>記述 出處“秦王(李世民)與薛舉大戰于涇州,我師敗績?!?《舊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李世民)率眾討之,不利而旋。” 《舊唐書·太宗本紀》“秦王世民為西討元帥……劉文靜(唐朝將領)及薛舉戰于涇州,敗績?!?《新唐書·高祖本紀》“薛舉寇涇州,太宗為西討元帥,進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諸將為舉所敗。” 《新唐書·太宗本紀》A.皇帝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 B.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C.劉文靜是戰役中唐軍的主帥 D.李世民患病導致了戰役失敗【答案】B【知識點】隋朝的建立與統一【解析】【分析】依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四則材料都提到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因此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唐軍與薛舉在涇州作戰失敗,故 B 正確;李世民與薛舉戰于涇州時還沒有當皇帝,故 A 錯誤;只有《新唐書高祖本紀》提到劉文靜為唐軍,其他書都沒有提及,故 C 錯誤;材料中只有《新唐書·太宗本紀》中提到了李世民患病導致戰役的失敗,故 D 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5.(2023七下·永定期末)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鴻恩大德,前古未比”說明隋朝修建大運河最深遠的影響是( )A.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B.滿足隋煬帝游江都愿望C.結束南北分裂割據局面 D.促進沿岸工商業的發展【答案】A【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6.(2025·涼州模擬)19世紀末,隨著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世界完全聯系成一個整體。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br/>A.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B.手工工場制的發展C.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D.經濟全球化的加強【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據題干“19世紀末,隨著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世界完全聯系成一個整體”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了電力、內燃機、新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些先進技術極大提升了歐美國家的生產力,促使它們為獲取更多市場、原料產地和資本輸出場所而加速全球擴張,最終將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期國際新秩序還未建立,排除A項;手工工場制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生產模式,排除B項;經濟全球化加強是這一現象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該題考查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解,根據題意對應選項進行選擇,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選項較容易理解,難度適中。7.(2025·涼州模擬)1860年12月20日,南卡羅來納州聲稱:把“追求不同,制度各異”的人們置于一個政府之下的“試驗”失敗了。1861年2月,7個南方州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選舉大奴隸主杰斐遜·戴維斯為臨時總統。此后,林肯政府宣布發動戰爭。由此可見,內戰的首要目標在于( ?。?br/>A.維護國家統一 B.廢除奴隸制度C.發展對外貿易 D.爭取民族獨立【答案】A【知識點】林肯與美國南北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題意可知南方州因不滿聯邦政府而宣布脫離,成立“美利堅諸州同盟”,林肯政府隨之發動戰爭,由此可知林肯在戰爭初期的核心目標是阻止國家分裂,維護聯邦統一,A項正確;廢除奴隸制是戰爭過程中的重要舉措,并非首要目標,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為維護統一發動南北戰爭,發展對外貿易屬于經濟信息,排除C項;獨立戰爭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南北戰爭是為了維護統一,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8.(2025八下·祁陽期中)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br/>A.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開始進行了北伐和西征B.1862年,太平軍與湘軍在天京附近激戰40多天C.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D.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答案】C【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評價則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判表達,題干選項中選項ABD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選項C是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屬于歷史評價,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歷史史實,什么是歷史評價的相關史實。9.(2025九下·永定模擬)張家界市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整理了以下大事年表,其最恰當的主題是( )時間 事件1640年 英國議會重新召開1688年 英國發生“光榮革命”1787年 美國憲法制定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1804年 《拿破侖法典》頒布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C.君主立憲制的形成 D.封建時代歐洲的政治變革【答案】B【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華盛頓與美國獨立戰爭;《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拿破侖與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英國議會重新召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革命完成。1787年美國憲法制定確立美國聯邦共和制。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1804年《拿破侖法典》鞏固法國大革命成果。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17-19世紀歐美國家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歷史進程。最貼切的主題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B項正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涉及亞非拉國家反抗殖民統治,包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等,排除A項;君主立憲制的形成涉及英國,與美國等不符,排除C項;封建時代歐洲的政治變革與材料不符,材料是近代,不是封建時代,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提示,結合對所學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10.(2025九下·永定模擬)張家界市某同學在課前演講時說:“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4年后,危機再次從海上而來。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國的首都。”下列史實屬于這段歷史的是( ?。?br/>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C.英法聯軍搶劫并燒毀了圓明園 D.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燒殺搶掠【答案】C【知識點】火燒圓明園【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描述,我們需要找出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4年后發生的、侵略者逼近大清國首都的歷史事件。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于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 14年后即1856年,此時爆發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于1860年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符合“侵略者直接逼近首都”的描述,C項正確;帝國主義瓜分狂潮發生在19世紀末(甲午戰爭后),時間不符,排除A項;虎門銷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背景(1839年),時間不符,排除B項;八國聯軍侵華發生在1900年,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該題考查學生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理解,根據題意對應選項進行選擇,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選項較容易理解,難度適中。11.(2025·郴州模擬)歷史課代表小明同學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該思維導圖反映的主題是( ?。?br/>A.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 B.70年代的外交成就C.改革開放以來的多邊外交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答案】D【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及“求同存異”外交方針;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世界貿易組織【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提到的外交成就,涵蓋了新中國成立初期、70年代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成就,體現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多邊外交合作,故選項D符合題意;A.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僅涵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事件,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但不包括70年代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題意;B.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70年代的外交成就僅涵蓋70年代的外交事件,如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不包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題意;C. 改革開放以來的多邊外交 ,改革開放以來的多邊外交僅涵蓋改革開放后的外交事件,如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不包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出事件,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這些事件反映的主題回答;也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回答,注意所選擇的選項要把所給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內,一個都不能少,切記。12.(2024九下·南海月考) 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以往僅表示“出生地”的突厥詞匯“vatan”變成“祖國”的意思。英語詞匯“liberty”最初是指與奴隸身份相反,現具有“自由”等新的政治含義。這體現大革命( )A.維護共和制度 B.打擊特權階層C.強化世俗權力 D.具有世界意義【答案】D【知識點】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解析】【分析】題干中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突厥詞匯和英語詞匯有了新的含義,說明大革命具有世界意義,D項符合題意;題干中“祖國”“自由”與共和制度無關,排除A項;題干中“祖國”“自由”不能體現法國大革命打擊特權階層,排除B項;題干中“祖國”“自由”與強化世俗權力無關,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記憶法國大革命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3.(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評論中國古代“某一制度”時說:“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來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毕铝形奈锬苡∽C這一觀點的是( ?。?br/>A.趙秉忠的狀元卷 B.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C.閻立本的《步輦圖》 D.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答案】A【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解析】【分析】根據“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來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笨傻贸鲋傅氖枪糯目婆e制,為普通的學子提供了入仕的機會,科舉的頭名稱為狀元,故選項A符合題意;B.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描繪的是城市生活狀況,與題干信息無關,不符合題意;C. 閻立本的《步輦圖》 , 閻立本的《步輦圖》 描繪的是人物,與科舉無關,不符合題意;D. 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 , 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 與宗廟有關,與科舉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讀懂其含義,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理解回答,一定要注意理解科舉制的作用。14.(2025年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第十七中學中考模擬預測歷史試題)由下圖可知,十月革命的勝利表明社會主義( )A.由理想變成現實 B.從暴力走向和平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人治走向法治【答案】A【知識點】列寧與俄國的十月革命15.(2025·梓潼模擬)1935年至1936年,在今四川阿壩、甘孜等地先后出現了“格勒得沙(嘉絨藏語,指藏族人民)共和國”“波巴依得瓦(藏語,也指藏族人民)共和國”等富有民族特色的革命政權。這些革命政權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br/>A.國民革命的推動 B.紅軍的戰略轉移C.土地改革的推進 D.西南地區的解放【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935年至1936年”和所學知識可知,四川地區這些革命政權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紅軍的戰略轉移,1934-1936年,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途徑貴州、四川等地,紅軍在長征途中廣泛宣傳了革命的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因此推動了這些革命政權的出現,B項正確;國民革命是指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打倒列強,除軍閥”的革命運動,發生在1924-1928年間,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于1947年在解放區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1949年10月21日,劉伯承、鄧小平率第二野戰軍南下,解放大西南,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16.(2025九下·廣安月考)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高老頭》主人公出身寒微,做糧食承包商發了大財。他把大部分財產給兩個女兒作陪嫁,后來自己卻被女兒們拋棄,一貧如洗,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一家小公寓的閣樓上。作品揭露了( )A.父愛的偉大與無私 B.資本主義社會本質C.家庭關系的復雜性 D.社會底層悲慘命運【答案】B【知識點】近代世界的文學藝術家及其作品17.(2025年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宏外、豐泰中考一模歷史試題)1912-1915年,《中華實業界》等新創辦的實業報刊達50種以上,分布于全國18個省區,一些原有的報刊也新增了大量實業報道及相關的欄目內容。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br/>A.實業救國思潮開始興起 B.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C.民族經濟發展領先世界 D.實業報刊是主流報刊【答案】B【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8.(2025九下·石門月考)“唐宋兩代重視科舉,尤其是宋代科舉地位崇高,是一千三百年中國科舉史上最為重視科舉的時期之一,而當時中國科技卻遠遠領先于西方。如果僅考察唐宋六百多年間的歷史,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結論說當時科技發達是受科舉制的推動呢?同樣,對明代以后科技落后于西方能不能簡單歸因于科舉?”作者強調了A.科舉制在唐宋時期地位很高 B.宋代科技發達源于重視科舉C.科舉不是影響科技的根本原因 D.明代以后科舉制度不再受重視【答案】C【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與完善19.(2025·南海模擬)尼日利亞學者費米·阿科莫萊夫在2006年提出,丟掉“沒有西方我們注定滅亡”的心態,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是靠外國人發展起來的。這一言論折射了非洲( ?。?br/>A.受到西方殖民 B.經濟發展緩慢C.廣泛參與競爭 D.自強意識增強【答案】D【知識點】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丟掉‘沒有西方我們注定滅亡’的心態,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是靠外國人發展起來的。’”分析可知,非洲學者認為,非洲的發展不能依靠西方,要靠自己,這折射了非洲自強意識增強,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非洲受到西方殖民的史實,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非洲自強意識增強,不能反映經濟發展緩慢,材料沒有涉及非洲經濟發展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非洲社會的競爭方面的論述,無法得出相關結論,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了非洲獨立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20.(2025九下·茂名開學考)“羅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夠救美國,無外乎是政府在生產過剩條件下,直接把過剩勞動力和國家工業化過程所創造的設備生產能力結合起來,去做國家投資的基礎建設,開發中西部?!斌w現這一內容的措施是( ?。?br/>A.積極擴大生產 B.抑制消費需求C.實施以工代賑 D.恢復銀行信用【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去做國家投資的基礎建設,開發中西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加大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實行以工代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C正確;經濟大危機的原因是生產過剩,因此不可能積極擴大生產,應該提升消費需求,而不是抑制消費需求,AB錯誤;恢復銀行信用屬于金融方面的措施,與材料中提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符,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點是羅斯福新政。解題方法:結合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21.(2025·貴州模擬)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發明了現代炸藥。后來他又研制出無煙炸藥。諾貝爾的發明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此文字說明了A.諾貝爾為發明炸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B.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C.炸藥被廣泛應用D.促進經濟迅速發展【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可知,“諾貝爾的發明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說明科研同生產緊密結合,B正確;“諾貝爾經過多年的研究”不能說明諾貝爾為發明炸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A錯誤;“在軍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不能說明炸藥被廣泛應用,C錯誤;題干沒有涉及諾貝爾的發明促進經濟迅速發展,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點是近代科學發展。解題方法:結合近代科學的發展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22.(2025九下·涼州開學考)“帝國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國的內湖,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辈牧现械摹暗蹏保ā 。?br/>A.橫跨三洲 交通便利 B.東方大國 經濟發達C.文化昌盛 封閉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備【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帝國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國的內湖”可以得出這指的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版圖橫跨三洲;而“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體現出羅馬帝國交通便利,綜上材料中的“帝國”橫跨三洲 交通便利,故選項A符合題意;B. 東方大國 經濟發達 ,羅馬帝國位于亞歐非三州交界,并不屬于東方大國,不符合題意;C. 文化昌盛 封閉自守 ,羅馬帝國文化并沒有封閉自守,不符合史實;D. 民主共和 法律完備 ,羅馬帝國沒有實行民主共和制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羅馬帝國,再結合對羅馬帝國相關知識的理解識記回答。23.(2025九下·南寧開學考)美國歷史的發展經歷了種種坎坷。下圖所示是美國某一階段的發展示意圖,F1是它發展的動力,F2是它發展的阻力。下列關于美國歷史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動力F1是受法國大革命影響B.圖中阻力F2是英國的封建統治C.圖中b處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D.圖中c處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結束【答案】C【知識點】《獨立宣言》【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b處是1776年,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故選項C符合題意;A. 圖中動力F1是受法國大革命影響 ,法國大革命是受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因果關系錯誤,不符合史實;B. 圖中阻力F2是英國的封建統治 ,美國獨立戰爭前,資本主義出現發展,但遇到了圖中的阻力F2是英國的殖民統治,而不是英國的封建統治,不符合題意;D. 圖中c處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美國獨立戰爭中1777年的薩拉托加大捷是戰爭的轉折點,不是結束,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即示意圖,特別是其中的時間,把它和課本基礎知識結合進行分析識記回答,這就是要分析識記課本基礎知識。24.(2025八下·吳中開學考)下列油畫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br/>A.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B.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C.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 D.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答案】D【知識點】南昌起義;渡江戰役25.(2025七下·武威開學考)“自古書簡,多編以竹簡,其用緣帛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酸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材料中的這項技術( ?。?br/>A.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 B.開啟了人類征服海洋的篇章C.過年時煙花爆竹的材料 D.為政府增加了賦稅【答案】A【知識點】造紙術的發明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酸布、魚網以為紙”并所學可知,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為原料,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故選項A符合題意;B. 開啟了人類征服海洋的篇章 ,指南針用于航海,指南針開啟了人類征服海洋的篇章,不符合題意;C. 過年時煙花爆竹的材料 ,火藥發明后,火藥成為過年時煙花爆竹的材料,不符合題意;D. 為政府增加了賦稅 ,為政府增加了賦稅與造紙術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這是改進造紙術,再結合對造紙術改進意義的分析理解回答。26.(2025七下·武威開學考)小明研學時看到下面的文字介紹。據此判斷,他參觀的應是( ?。?br/>展陳從商代史、甲骨學、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傳播等多個角度,全方位闡釋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發達的青銅文明、燦爛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業技術等,生動呈現商文明對于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A.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B.殷墟博物館C.長平之戰紀念館 D.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答案】B【知識點】青銅藝術;甲骨文【解析】【分析】據題干“小明研學時看到下面的文字介紹。據此判斷,他參觀的應是”和所學知識可知,殷墟是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甲骨文是商代重要的文字,這里能展現商代的城市文明、青銅文明、文字文明等,與題目中對商代文明的描述相契合,故選項B符合題意;A.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都城遺址,與題目中強調的商代文明不相符,不符合題意;C. 長平之戰紀念館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爭,與商代文明毫無關聯,不符合題意;D.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要展示的是秦朝相關的歷史文化,與商代文明沒有關系,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著其中的關鍵詞“商代”“甲骨”“青銅文明”等詞,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27.(2024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模擬適應性訓練歷史試題)明治政府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這標志著日本開始A.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B.天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C.國家的權力控制在武士改革派手中D.實行有限的憲政統治時期【答案】D【知識點】日本明治維新28.(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2024-2025學年(五四學制)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李立三的俄籍夫人李莎在回憶20世紀20年代蘇俄的生活時說到:我平時上學走的那條街上來也有些商鋪,都是臟了吧唧的,櫥窗上都是灰,里面什么東西都沒有。不知怎么,不知不覺,玻璃又擦的比較干凈,櫥窗里又出現了比較豐富的商品。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蘇聯模式的形成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赫魯曉夫的改革 D.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答案】B【知識點】蘇維埃政府的新經濟政策29.(2025九上·佛山期末)1633年,貴族巴洛的莊園里有7名租地農場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這7名資本家所交地租數額卻接近巴洛莊園地租收入總數的二分之一,16年之后,在同一個莊園,租地農場主達到10人,共租用莊園土地42%,所繳納地租卻占總額的67%,而耕種著58%土地的46%戶農民,所繳納貢賦只有29%。上述材料表明( )A.粗地農場發展標志著西歐莊園經濟完全衰落B.租地農場促進了市民階級的產生C.農民是租地農場的主要生產者D.租地農場在農村經濟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答案】D【知識點】西歐莊園的概況及性質【解析】【分析】依據材料“7名租地農場主租用土地不足三分之一”“但是這7名資本家所交地租數額……地租收入總數的二分之一”“租地農場主達到10人,共租用莊園土地42%,所繳納地租卻占總額的67%”反映了數量很少租地農場主,繳納地租占莊園收入的絕大部分。由此得出租地農場在農村經濟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D項符合題意,D正確;ABC三項內容在材料中無法體現,ABC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點是近代西歐農業。解題方法:結合近代西歐農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分析題干內容,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30.(2025七上·當陽期末)某遺址的考古發現有:大量的稻谷、稻葉、木屑、紡織工具(如骨針、紡輪、梭形器)及紡織品(如編織的葦席),還有大量干欄式建筑。據此推斷,該遺址應位于下圖中( ?。?br/>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31.(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西方社會史》寫道,學者們潛心研究拉丁文古典作品,了解和學習先賢對人的本性的認識,強調人本身以及人的成就、興趣和能力,雖說教會也支持這種“新學”,但到15世紀后期,它越來越成為一種俗界運動。其中“運動”指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 B.法國啟蒙運動C.英國憲章運動 D.日本倒幕運動【答案】A【知識點】文藝復興32.(2024七下·增城期中)《唐律疏議》規定:“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皆為犯夜”;《大唐六典》要求:“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主要表明唐朝( )A.統治者重視法治刑法嚴酷 B.商業活動有嚴格時間限制C.鼓鉦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 D.商業經營場所有明確界限【答案】B【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33.(2025八上·孝南期末)中國全民族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余萬人,占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兵力為186萬人,其海外總兵力為358萬人,在華兵力占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據此可知( ?。?br/>A.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B.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始終發揮著主要作用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引領抗戰的勝利D.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答案】D【知識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34.(2025八上·孝南期末)有人將鴉片戰爭后先進中國人展開的一場場“救治行動”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慢治”“猛藥重治”。但隨著救治行動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中國的疾病不僅在肌體上,更多是在頭腦中,于是又開出了救治“頭腦疾病”的良方。其中“溫藥慢治”、救治“頭腦疾病”分別指的是( ?。?br/>A.洋務運動 新文化運動B.戊戌變法 新文化運動C.辛亥革命 義和團運動D.五四運動 國民大革命【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35.(2024七下·攸縣期末)據史載,大運河開通后,每年從南方運到北方的糧食高達五六百萬石,大運河幾乎成為唯一的南糧北運的水路通道,運河沿岸興起了二十余座繁華的都市。這說明大運河的開通( ?。?br/>A.實現了國家大一統 B.有利于中外經濟的交流C.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D.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答案】D【知識點】大運河的開通36.(2024七下·大連月考)“貞觀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歲以下男子服兵役。中書省擬定敕文,文件到門下省,魏征堅持認為不可,沒有簽署,前后來回多達四次,太宗發怒,當面責備魏征……魏征以征稅失信為例,勸說太宗減少稅賦和兵役……太宗說,我的過錯很大。于是收回成命?!辈牧戏从沉颂铺冢ā 。?br/>A.獨斷專行 B.改革稅制 C.虛心納諫 D.裁減冗員【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37.(2024·湖北模擬)《貞觀政要》載,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币韵麓胧┳罘线@一治國理念的是( ?。?br/>①輕徭薄賦,鼓勵農業生產 ②虛心納諫,積極整頓吏治③減省刑罰,減輕農民負擔 ④知人善任,完善進士科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貞觀之治”38.(2024九下·四會模擬)1933年,羅斯福政府頒布《農業調整法》,試圖通過限制產量來提高農產品價格,但這一措施卻加重了消費者負擔,農產品消費量反而減少。這表明( ?。?br/>A.國家干預經濟成效顯著 B.新政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C.農業供需矛盾得到緩解 D.經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39.(2020九上·龍華期末)1937年,德意日初步結成軸心國集團。墨索里尼解釋說,“從柏林到羅馬的這一條垂直線,不是區分線,而是一個軸心。所有懷著合作與和平愿望的國家,都可以圍繞著這個軸心運轉”。實際上,軸心國集團的性質是( )A. 反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組織B.推動國際合作與和平的組織C.在全世界侵略擴張的法西斯組織D.推動地區和平發展的區域性組織【答案】C【知識點】墨索里尼與意大利法西斯專政;希特勒與二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日本與二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意、德、日三國同是法西斯國家,都積極對外侵略擴張。20世紀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稱霸世界,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故選C項;軸心國集團成立的目的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頭指向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抵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稱霸世界,排除A項;軸心國集團是軍事侵略集團,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因此,它既不是推動國際合作與和平的組織,也不是推動地區和平發展的區域性組織,排除BD項。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嚴重地打擊了德國,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成為國家元首,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40.(2024·重慶市) 19世紀40年代起,倫敦的報紙可以及時送往全國各地,鐵路公司為液態奶打開了城市市場,鐵路還需要標準時間來制定時刻表,火車還改變了郵政服務。材料表明( )A.英國掀起了建設鐵路的熱潮 B.近代交通改變了社會生活C.蒸汽機車廣泛運用到運輸業 D.鐵路導致人口大規模流動【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9世紀40年代起,倫敦的報紙可以及時送往全國各地,鐵路公司為液態奶打開了城市市場,鐵路還需要標準時間來制定時刻表,火車還改變了郵政服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鐵路建設促進交通發展,近代交通改變了社會生活,B項正確;英國掀起了建設鐵路的熱潮,與題干內容“火車還改變了郵政服務”不符,排除A項;蒸汽機車,題干內容沒有涉及,無法得出運用廣泛的結論,排除C項;提干沒有涉及人口問題,無法得出大規模流動的結論,題干內容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 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掌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一)(學生版).docx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一)(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