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三)

資源簡介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三)
一、選擇題
1.(2025·涼州模擬)1904年,英法兩國政府達成秘密諒解,“忘卻”在非洲法紹達的爭端以及過去25年來積累的舊怨。法國人承認英國對埃及的占領,英國人則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滲透。英法的這些舉動旨在(  )
A.爭奪世界海洋霸權 B.推行“門戶開放”政策
C.構建國際貨幣體系 D.應對新興勢力的沖擊
2.(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如圖是“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示意圖”,對②時段描述正確的是(  )
A.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 B.發明火車,鐵路時代開始
C.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D.電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
3.(2025年湖南省中考考前沖刺卷(二)歷史試題)下表是《1949—2017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統計表》。表中信息說明了(  )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7年
國家數量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A.和平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B.中國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
D.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4.(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城鄉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聯考歷史試題)“1992年,張家港提出了‘工業經濟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市建設超昆山、各項工作爭第一’的‘三超一爭’口號……張家港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1995年,經中央宣傳部、國務院辦公廳的大力倡導,‘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十六字‘張家港精神’和‘張家港經驗’走向了全國。”依據材料分析,與“張家港精神”的提出高度相關的是
A.經濟特區的建立 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南方談話的發表 D.中國夢宏偉藍圖的提出
5.(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馬關條約》規定:日本人有權在中國設立工廠,就近利用中國的原料,所制造的貨物免交內地稅。該規定
A.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B.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C.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D.標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6.(2024·廣安)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準確的是(  )
A.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B.七七事變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
C.德國入侵蘇聯,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D.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7.(2024九下·龍華模擬)鴉片戰爭前清廷對英國使團的接待,中英之間的沖突……表現在價值觀上,英國重利,擴大貿易是其追求的目標;而中國則重義, 由此,體現“義”的儀式成了清朝政府關注的焦點,“天朝不寶遠物”,允許對外貿易只是對外夷的一種恩賜。材料反映中英之間的沖突源于(  )
A.思想文化的差異 B.國家實力的差異
C.地理位置的差異 D.自然環境的差異
8.(2024九下·大興模擬)1943年,《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將日本竊取的臺灣歸還中國。1945年,旨在結束二戰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據此可知,這兩個文件(  )
A.明確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B.彰顯戰后維護和平的決心
C.明確了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D.強調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性
9.(2024九下·漯河模擬)下面是考古學家對河南三地古都遺址的描述,其共同的研究主題是(  )
遺址 描述
洛陽二里頭遺址 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
安陽殷墟 展現了包括文字系統在內的高度發達的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商王朝都邑
鄭州娘娘寨遺址 全國發現的第五座帶有城圈的西周城址
A.早期國家的城市起源與發展 B.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 D.政權分立與民族的交融
10.(2024九下·即墨模擬)下圖反映的中世紀晚期西歐出現的這種生產方式是(  )
A.有利于西歐莊園制度持續發展 B.構成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
C.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D.促進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穩定
11.(2024九下·益陽模擬)根據“英國的三角貿易、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斗爭”等內容,歸納出的學習主題是
A.亞非拉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 B.殖民掠奪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 D.殖民體系的瓦解
12.(2024九上·榮縣月考)莊園法庭檔案記錄了這樣一些事: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要被罰款;不按規定價格賣酒的人,也要被罰款。這些案例主要說明(  )
A.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起訴與處罰
B.莊園法庭起到了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
C.莊園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D.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只能是處以罰金
13.(2024八上·西城期中)近代以來,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的代表人物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不同的主張或口號,都曾使國人為之振奮。下列口號或主張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實業救國” ②“民主與科學” ③“自強”“求富”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4.(2024九上·張家港期中)“她像一聲驚雷震撼著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氣勢向世界宣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將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從此(  )
A.推翻資產階級的條件已經具備 B.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指導
C.無產階級開始嘗試奪取政權 D.開創了資本主義時代
15.(2024九上·沈河期中)某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選用了如下配圖。該篇文章的標題可能是(  )
A.大航海的時代 B.人文主義理性之光
C.文藝復興之花 D.資本主義時代曙光
16.(2024八上·遵化期中)下表顯示的是列強在中國辦廠數目的變化
導致列強辦廠數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
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增開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17.(2024九上·涪陵期中)元旦所依據的歷法,是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歷法。該歷法是西方的歷法,并非中國所創,故又名“西歷”。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用這種歷法。I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采用公元紀年。該歷法的基礎是(  )
A.古埃及的太陽歷 B.羅馬人的儒略歷
C.中國農歷 D.蘇美爾人的陰歷
18.(2024九上·坪山期中)蘇格拉底認為,“正義”“虔誠”“節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名稱而已”。一切德行的本質與智慧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人是有德行的,當且并僅當且他是有知識的”。由此可見,蘇格拉底(  )
A.對注重對人性本身的研究 B.對道德內涵沒有清晰的認
C.具有并宣揚理性主義精神 D.強調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19.(2024七上·東營期中)史學家陳旭麓先生指出:“外國同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編成了所謂的條約制度: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化地剝奪榨取、管束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這個“制度”的起點是(  )
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0.(2024九上·廣州期中)如下人物觀點共同說明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的仁人志士對自然界及其運動規律進行觀察、實驗和探究,取得了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激起了人們探索社會規律的熱情。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寧
文藝復興發揚了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的精神。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 ——歷史學家吳于廑、齊世榮
A.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 B.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C.成為歐洲向近代轉型的動力 D.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21.(2024九上·廣州期中)如下對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人物的繪畫、雕塑風格的解讀,其意在說明文藝復興運動(  )
繪畫風格 雕塑風格
達·芬奇依靠直線透視法在二維平面上描繪人物,反映了人類真實生命的三維存在。 多納太羅和米開朗琪羅試圖道過人體肌肉的實際活動來塑造對象的自然姿態,不再是早期雕塑里常見的那種別扭而僵硬的資勢。
A.肯定了人自身的價值 B.提倡積極進取的人生
C.追求享受現世生活 D.主張追求人人平等
22.(2024九上·東莞期中)在中世紀西歐抄本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在頁邊處繪制裝飾圖畫的傳統。13世紀末,一些抄本頁邊繪有“騎士在蝸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場景,有學者指出這些“蝸牛”代表新興銀行家群體。這反映出當時(  )
A.騎士階層逐步棄武從商 B.繪畫藝術風格迎來變革
C.商人群體控制抄本創作 D.封建等級秩序面臨挑戰
23.(2024八上·端州期中)伴隨著列強侵略勢力的深入,來自西方的機器制品奪走了中國小生產者的飯碗,來自西方的輪船火車奪走了船夫、纖夫、腳夫、驛站夫、水手、店員的飯碗。因此,義和團對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的舉動說明(  )
A.抵制西方器物成為國人共識 B.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發展
C.樸素反帝愛國主義情緒濃厚 D.義和團旨在建設農民政權
24.(2024八上·滕州期中)列強為了自己的判益以所謂“保全”中國的名義保留了清政府,正因如此,清政府在接到列強的議和條款后,非但不痛心,居然還感恩涕零,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由此可見(  )
A.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發生明顯改變
C.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徹底被鎮壓
25.(2024九上·嶗山期中)大化改新時規定:凡六歲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給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戶奴婢與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則給公民的三分之一。這一規定(  )
A.推動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 B.動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
C.導致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 D.抑制了貴族地主對土地的兼并
26.(2024九上·開州期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以瓦特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從工廠、車間而不是從大學走到工業界來的;他們并不是滿身榮譽,而是身著粗布衣,滿身煤灰和油漆 ”。這反映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
A.技術革新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連 B.科學家多躬身于社會實踐
C.對科學理論缺乏重視 D.創造發明未得到社會支持
27.(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在研究世界古代歷史的旅程中,掌握歷史地圖的關鍵要素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有助于我們識別古代世界各地區的地理邊界,而且還能加深我們對古代多元文明的理解。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九年級(1)班學生們所繪制的古代帝國在其輝煌時期的疆域圖。請根據歷史時間線,對以下地圖進行排序(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28.(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巴黎大學,這座法國的學術殿堂,其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末,起源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學校。到了1209年,巴黎見證了教師行會組織的誕生。隨后,在1215年,這一教師行會與學生會共同獲得了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正式認可。時間推進至1231年,羅馬教皇頒布敕令,確認了大學的自治權。自此,大學的管理權交由主教的代表,而教授則由教會任命,并享有相應的薪酬。上述史實說明早期巴黎大學(  )
A.得到世俗王權的支持 B.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
C.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D.學術研究氛圍較濃厚
29.(2024八上·樂平期中)有人說:“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他所說的這個“句號”是指(  )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建立了中華民國
C.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30.(2024九上·廣安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圖是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制作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示意圖(部分)。圖中①、②處應依次填寫的內容是(  )
A.英國宣布為共和國、廢黜詹姆士二世
B.議會重新召開、查理二世復辟
C.查理二世復辟、英國宣布為共和國
D.議會重新召開、廢黜詹姆士二世
31.(2024八上·劍閣期中)鄧超麟在其回憶錄中說:“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
A.五四運動——毫不妥協的愛國精神
B.中共成立——開天辟地的紅船精神
C.紅軍長征——堅守信念的革命精神
D.抗日戰爭——自強不息的抗戰精神
32.(2024九上·南昌月考)據統計,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的約三萬人。材料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西歐(  )
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莊園經濟盛行
C.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 D.城市人口增加
33.(2024八上·瀘縣月考)《辛丑條約》簽訂后,陳天華在《猛回頭》中寫道:“這中國那(哪)一點,我還有分(份)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其中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的是(  )
A.清政府賠款白銀本息共計9.8億兩
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C.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
D.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34.(2024九上·本溪月考)“工業革命”有三層含義,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動力在生產中的運用;第二,它指勞動組織、工業結構及整個經濟活動方式的轉變;第三,它指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指社會整體變革的過程。下列屬于第二層含義表現的是(  )
A.實現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B.推動人們社會生活的世俗化
C.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速度加快 D.工廠制度與壟斷組織的出現
35.(2024七上·滄州期中)有學者指出:其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仍屬于草創粗疏階段,在規模和完善程度上無法與后世相比;其統治模式,沒能形成一個平衡的、富有調適能力的社會運行機制,不足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然而,其經驗和教訓為我國后世王朝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借鑒。“其”建立者是(  )
A.嬴政 B.李斯 C.項羽 D.劉邦
36.(2024九上·長沙月考)如圖中甲、乙所指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兩個頂點,其中乙涉及的事件是(  )
A.使資本主義的嚴重弊端日益顯著暴露
B.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C.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
37.(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第五片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七七”事變后,全國掀起了抗戰漫畫運動,得到各地群眾的歡迎和支援,上海救亡漫畫宣傳隊還得到了兒童救亡協會“小弟弟小妹妹們每日在烈日下募集得來”的捐款。這反映了當時
A.漫畫抗戰比軍事抗戰更重要 B.漫畫技藝已經得到全面普及
C.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熱情高漲 D.侵略者在中國實行文化控制
38.(2022九上·靖江月考) “佛陀所傳的教義,適應了當時反對婆羅門種姓特權的要求,眾生平等、反對苦行,并用比較易懂的通俗語言傳教,因此得到了摩揭陀等國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獲得了大批信徒,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大宗教。”材料主要是為了說明(  )
A.佛教的教義 B.佛教的對外傳播
C.佛教的影響 D.佛教發展的原因
39.(2022·臨沂)某校九年級一班在設計板報內容時選取了以下幾個部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這些內容的板報主題應該是(  )
A.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思想成果
B.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40.(2023九上·邢臺月考)“彼得大帝的強制性改革在短時間內進行依靠的是沙皇的絕對意志和非常手段,以及民眾對當權者的信從,從這個角度而言改革強化了俄國民眾對權威的服從與崇拜。人們對改革的內容也缺乏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吸收和領會,這時積淀在人民思想意識中的東正教傳統又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上對彼得大帝改革的評論主要想表達(  )
A.彼得大帝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
B.俄國東正教會是沙皇專制權力的幫兇
C.俄國是資本主義大國中最落后的國家之一
D.改革在政治上強化了俄國專制統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進程及結果
【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描述了1904年英法兩國通過秘密諒解解決殖民爭端并互相承認對方在埃及和摩洛哥的利益。這一事件是英法協約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兩國從長期對抗轉向合作。解決殖民矛盾,為后續三國協約(英法俄)對抗德奧同盟奠定基礎,所以英法的這些舉動旨在應對新興勢力的沖擊,D項正確;
英法協約的核心是殖民利益妥協,而非海洋霸權爭奪(如英德海軍競賽),排除A項;
門戶開發政策是美國對華政策與英法殖民妥協無關,排除B項;
國際貨幣體系是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1944年)。與題干 時間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提示,結合對所學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
2.【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3.【答案】D
【知識點】外交事業的發展
4.【答案】C
【知識點】鄧小平理論
5.【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6.【答案】C
【知識點】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英法再也無路可退,只得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
1931年發生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1937年發生的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開辟了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相關史實。
7.【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8.【答案】A
【知識點】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
9.【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10.【答案】C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11.【答案】B
【知識點】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
12.【答案】B
【知識點】西歐莊園的概況及性質
13.【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張謇興辦實業
14.【答案】B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意義
15.【答案】D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開辟
16.【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17.【答案】B
【知識點】古代歐洲的古典文化
18.【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的城邦
19.【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20.【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21.【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2.【答案】D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抄本頁邊繪有‘騎士在蝸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場景,有學者指出這些‘蝸牛’代表新興銀行家群體”可知,這些繪制在抄本頁邊的裝飾畫反映了傳統的騎士階級在新興銀行家群體面前的不堪一擊,說明社會階層結構在發生變化,騎士所代表的原有的封建等級秩序面臨挑戰,D正確;
騎士階級在銀行家面前落荒而逃并不代表騎士階層棄武從商,A錯誤;
材料的主旨是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并不是繪畫藝術風格的變革,B錯誤;
材料內容并不足以體現出商人控制了抄本的創作,這一說明明顯不符合題意主旨,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西歐騎士階級。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當時題干中的社會現狀,然后分析題干中的騎士階級為什么敗于新型銀行家群體,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3.【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義和團對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的舉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和團運動時期,義和團盲目排外,對西方器物一概燒毀,說明義和團樸素反帝愛國主義情緒濃厚,C正確;
抵制西方器物成為國人共識,說法過于絕對,A錯誤;
義和團運動時期,民族資本主義沒有得到發展,與史實不符,B錯誤;
義和團旨在建設農民政權,與材料主旨不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義和團運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中義和團運動的做法反映了何種思想,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4.【答案】C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25.【答案】D
【知識點】古代日本的建立與統一
26.【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27.【答案】D
【知識點】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的興亡;阿拉伯帝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內湖”,故①為羅馬帝國。②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3.5萬大軍,進攻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大流士三世親率10萬大軍,在伊蘇斯平原迎戰。亞歷山大出奇制勝,率軍直攻大流士所在的中軍。大流士戰敗。亞歷山大繼續南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隨后兵不血刃進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從埃及轉而進入兩河流域,與波斯大軍再度會戰,他以五六萬精兵取勝。一年后,波斯帝國滅亡。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這個帝國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③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因此,題干地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D項正確;經上述分析,題干地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ABC項排序錯誤,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即地圖,抓住其疆域和首都,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王朝,再結合對其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回答。
28.【答案】C
【知識點】西歐大學的興起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巴黎大學……起源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學校……大學的管理權交由主教的代表,而教授則由教會任命,并享有相應的薪酬”可知,材料反映巴黎大學的興起與宗教聯系密切,說明早期巴黎大學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得到世俗王權的支持 ,“得到世俗王權的支持”的說法與題干材料“巴黎圣母院”“教皇”不符,不符合題意;
B. 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 ,大學有自治權,但不是完全的自治權,不符合題意;
D. 學術研究氛圍較濃厚 ,材料沒有涉及早期巴黎大學的學術研究氛圍如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注意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9.【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0.【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31.【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32.【答案】A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3.【答案】B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34.【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35.【答案】A
【知識點】秦確立中央集權制
36.【答案】B
【知識點】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
37.【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8.【答案】D
【知識點】佛教的創立與傳播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說明了佛教發展的原因。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大力宣傳佛教,使佛教有了很大發展,并向外傳播。D符合題意;
佛教的教義、對外傳播、影響沒有在題干信息中體現,排除AB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三大宗教的創立。
39.【答案】D
【知識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思想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D項正確;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思想成果,其他理論成果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思想成果,排除A項;
毛澤東思想不屬于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排除B項;
毛澤東思想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0.【答案】D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1 / 1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三)
一、選擇題
1.(2025·涼州模擬)1904年,英法兩國政府達成秘密諒解,“忘卻”在非洲法紹達的爭端以及過去25年來積累的舊怨。法國人承認英國對埃及的占領,英國人則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滲透。英法的這些舉動旨在(  )
A.爭奪世界海洋霸權 B.推行“門戶開放”政策
C.構建國際貨幣體系 D.應對新興勢力的沖擊
【答案】D
【知識點】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進程及結果
【解析】【分析】由題干可知,描述了1904年英法兩國通過秘密諒解解決殖民爭端并互相承認對方在埃及和摩洛哥的利益。這一事件是英法協約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兩國從長期對抗轉向合作。解決殖民矛盾,為后續三國協約(英法俄)對抗德奧同盟奠定基礎,所以英法的這些舉動旨在應對新興勢力的沖擊,D項正確;
英法協約的核心是殖民利益妥協,而非海洋霸權爭奪(如英德海軍競賽),排除A項;
門戶開發政策是美國對華政策與英法殖民妥協無關,排除B項;
國際貨幣體系是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1944年)。與題干 時間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提示,結合對所學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只要準確記憶,就可以順利回答。
2.(2025年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如圖是“世界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示意圖”,對②時段描述正確的是(  )
A.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 B.發明火車,鐵路時代開始
C.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D.電子計算機得到廣泛應用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3.(2025年湖南省中考考前沖刺卷(二)歷史試題)下表是《1949—2017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統計表》。表中信息說明了(  )
年份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7年
國家數量 10 34 45 120 136 162 175
A.和平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
B.中國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
D.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答案】D
【知識點】外交事業的發展
4.(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城鄉教育共同體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聯考歷史試題)“1992年,張家港提出了‘工業經濟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市建設超昆山、各項工作爭第一’的‘三超一爭’口號……張家港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1995年,經中央宣傳部、國務院辦公廳的大力倡導,‘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十六字‘張家港精神’和‘張家港經驗’走向了全國。”依據材料分析,與“張家港精神”的提出高度相關的是
A.經濟特區的建立 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南方談話的發表 D.中國夢宏偉藍圖的提出
【答案】C
【知識點】鄧小平理論
5.(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馬關條約》規定:日本人有權在中國設立工廠,就近利用中國的原料,所制造的貨物免交內地稅。該規定
A.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B.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C.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D.標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6.(2024·廣安)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不準確的是(  )
A.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B.七七事變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開辟了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
C.德國入侵蘇聯,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D.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答案】C
【知識點】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英法再也無路可退,只得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
1931年發生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1937年發生的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開辟了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相關史實。
7.(2024九下·龍華模擬)鴉片戰爭前清廷對英國使團的接待,中英之間的沖突……表現在價值觀上,英國重利,擴大貿易是其追求的目標;而中國則重義, 由此,體現“義”的儀式成了清朝政府關注的焦點,“天朝不寶遠物”,允許對外貿易只是對外夷的一種恩賜。材料反映中英之間的沖突源于(  )
A.思想文化的差異 B.國家實力的差異
C.地理位置的差異 D.自然環境的差異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8.(2024九下·大興模擬)1943年,《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將日本竊取的臺灣歸還中國。1945年,旨在結束二戰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據此可知,這兩個文件(  )
A.明確了中國對臺灣的主權 B.彰顯戰后維護和平的決心
C.明確了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D.強調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性
【答案】A
【知識點】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
9.(2024九下·漯河模擬)下面是考古學家對河南三地古都遺址的描述,其共同的研究主題是(  )
遺址 描述
洛陽二里頭遺址 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
安陽殷墟 展現了包括文字系統在內的高度發達的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商王朝都邑
鄭州娘娘寨遺址 全國發現的第五座帶有城圈的西周城址
A.早期國家的城市起源與發展 B.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發展 D.政權分立與民族的交融
【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10.(2024九下·即墨模擬)下圖反映的中世紀晚期西歐出現的這種生產方式是(  )
A.有利于西歐莊園制度持續發展 B.構成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
C.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D.促進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穩定
【答案】C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11.(2024九下·益陽模擬)根據“英國的三角貿易、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斗爭”等內容,歸納出的學習主題是
A.亞非拉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 B.殖民掠奪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 D.殖民體系的瓦解
【答案】B
【知識點】英國的殖民擴張與“三角貿易”;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
12.(2024九上·榮縣月考)莊園法庭檔案記錄了這樣一些事: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要被罰款;不按規定價格賣酒的人,也要被罰款。這些案例主要說明(  )
A.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起訴與處罰
B.莊園法庭起到了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
C.莊園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D.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只能是處以罰金
【答案】B
【知識點】西歐莊園的概況及性質
13.(2024八上·西城期中)近代以來,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的代表人物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不同的主張或口號,都曾使國人為之振奮。下列口號或主張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實業救國” ②“民主與科學” ③“自強”“求富” ④“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張謇興辦實業
14.(2024九上·張家港期中)“她像一聲驚雷震撼著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氣勢向世界宣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將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從此(  )
A.推翻資產階級的條件已經具備 B.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指導
C.無產階級開始嘗試奪取政權 D.開創了資本主義時代
【答案】B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意義
15.(2024九上·沈河期中)某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選用了如下配圖。該篇文章的標題可能是(  )
A.大航海的時代 B.人文主義理性之光
C.文藝復興之花 D.資本主義時代曙光
【答案】D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開辟
16.(2024八上·遵化期中)下表顯示的是列強在中國辦廠數目的變化
導致列強辦廠數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辟五口通商
B.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
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增開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17.(2024九上·涪陵期中)元旦所依據的歷法,是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歷法。該歷法是西方的歷法,并非中國所創,故又名“西歷”。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用這種歷法。I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采用公元紀年。該歷法的基礎是(  )
A.古埃及的太陽歷 B.羅馬人的儒略歷
C.中國農歷 D.蘇美爾人的陰歷
【答案】B
【知識點】古代歐洲的古典文化
18.(2024九上·坪山期中)蘇格拉底認為,“正義”“虔誠”“節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名稱而已”。一切德行的本質與智慧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人是有德行的,當且并僅當且他是有知識的”。由此可見,蘇格拉底(  )
A.對注重對人性本身的研究 B.對道德內涵沒有清晰的認
C.具有并宣揚理性主義精神 D.強調知識比道德更重要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的城邦
19.(2024七上·東營期中)史學家陳旭麓先生指出:“外國同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編成了所謂的條約制度: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化地剝奪榨取、管束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這個“制度”的起點是(  )
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B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20.(2024九上·廣州期中)如下人物觀點共同說明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的仁人志士對自然界及其運動規律進行觀察、實驗和探究,取得了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激起了人們探索社會規律的熱情。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楊寧
文藝復興發揚了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的精神。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 ——歷史學家吳于廑、齊世榮
A.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 B.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C.成為歐洲向近代轉型的動力 D.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答案】C
【知識點】文藝復興
21.(2024九上·廣州期中)如下對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人物的繪畫、雕塑風格的解讀,其意在說明文藝復興運動(  )
繪畫風格 雕塑風格
達·芬奇依靠直線透視法在二維平面上描繪人物,反映了人類真實生命的三維存在。 多納太羅和米開朗琪羅試圖道過人體肌肉的實際活動來塑造對象的自然姿態,不再是早期雕塑里常見的那種別扭而僵硬的資勢。
A.肯定了人自身的價值 B.提倡積極進取的人生
C.追求享受現世生活 D.主張追求人人平等
【答案】A
【知識點】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2.(2024九上·東莞期中)在中世紀西歐抄本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在頁邊處繪制裝飾圖畫的傳統。13世紀末,一些抄本頁邊繪有“騎士在蝸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場景,有學者指出這些“蝸牛”代表新興銀行家群體。這反映出當時(  )
A.騎士階層逐步棄武從商 B.繪畫藝術風格迎來變革
C.商人群體控制抄本創作 D.封建等級秩序面臨挑戰
【答案】D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抄本頁邊繪有‘騎士在蝸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場景,有學者指出這些‘蝸牛’代表新興銀行家群體”可知,這些繪制在抄本頁邊的裝飾畫反映了傳統的騎士階級在新興銀行家群體面前的不堪一擊,說明社會階層結構在發生變化,騎士所代表的原有的封建等級秩序面臨挑戰,D正確;
騎士階級在銀行家面前落荒而逃并不代表騎士階層棄武從商,A錯誤;
材料的主旨是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并不是繪畫藝術風格的變革,B錯誤;
材料內容并不足以體現出商人控制了抄本的創作,這一說明明顯不符合題意主旨,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點是西歐騎士階級。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當時題干中的社會現狀,然后分析題干中的騎士階級為什么敗于新型銀行家群體,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3.(2024八上·端州期中)伴隨著列強侵略勢力的深入,來自西方的機器制品奪走了中國小生產者的飯碗,來自西方的輪船火車奪走了船夫、纖夫、腳夫、驛站夫、水手、店員的飯碗。因此,義和團對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的舉動說明(  )
A.抵制西方器物成為國人共識 B.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發展
C.樸素反帝愛國主義情緒濃厚 D.義和團旨在建設農民政權
【答案】C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義和團對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的舉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和團運動時期,義和團盲目排外,對西方器物一概燒毀,說明義和團樸素反帝愛國主義情緒濃厚,C正確;
抵制西方器物成為國人共識,說法過于絕對,A錯誤;
義和團運動時期,民族資本主義沒有得到發展,與史實不符,B錯誤;
義和團旨在建設農民政權,與材料主旨不符,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點是義和團運動。解題方法:結合所學分析題干中義和團運動的做法反映了何種思想,然后與選項對比即可。
24.(2024八上·滕州期中)列強為了自己的判益以所謂“保全”中國的名義保留了清政府,正因如此,清政府在接到列強的議和條款后,非但不痛心,居然還感恩涕零,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由此可見(  )
A.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發生明顯改變
C.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徹底被鎮壓
【答案】C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25.(2024九上·嶗山期中)大化改新時規定:凡六歲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給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戶奴婢與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則給公民的三分之一。這一規定(  )
A.推動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 B.動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
C.導致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 D.抑制了貴族地主對土地的兼并
【答案】D
【知識點】古代日本的建立與統一
26.(2024九上·開州期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以瓦特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從工廠、車間而不是從大學走到工業界來的;他們并不是滿身榮譽,而是身著粗布衣,滿身煤灰和油漆 ”。這反映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
A.技術革新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連 B.科學家多躬身于社會實踐
C.對科學理論缺乏重視 D.創造發明未得到社會支持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27.(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在研究世界古代歷史的旅程中,掌握歷史地圖的關鍵要素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有助于我們識別古代世界各地區的地理邊界,而且還能加深我們對古代多元文明的理解。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九年級(1)班學生們所繪制的古代帝國在其輝煌時期的疆域圖。請根據歷史時間線,對以下地圖進行排序(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D
【知識點】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的興亡;阿拉伯帝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內湖”,故①為羅馬帝國。②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領3.5萬大軍,進攻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大流士三世親率10萬大軍,在伊蘇斯平原迎戰。亞歷山大出奇制勝,率軍直攻大流士所在的中軍。大流士戰敗。亞歷山大繼續南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隨后兵不血刃進入埃及。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從埃及轉而進入兩河流域,與波斯大軍再度會戰,他以五六萬精兵取勝。一年后,波斯帝國滅亡。歷經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這個帝國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③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因此,題干地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D項正確;經上述分析,題干地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ABC項排序錯誤,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即地圖,抓住其疆域和首都,把它和所學知識結合判斷出王朝,再結合對其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回答。
28.(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巴黎大學,這座法國的學術殿堂,其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末,起源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學校。到了1209年,巴黎見證了教師行會組織的誕生。隨后,在1215年,這一教師行會與學生會共同獲得了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正式認可。時間推進至1231年,羅馬教皇頒布敕令,確認了大學的自治權。自此,大學的管理權交由主教的代表,而教授則由教會任命,并享有相應的薪酬。上述史實說明早期巴黎大學(  )
A.得到世俗王權的支持 B.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
C.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D.學術研究氛圍較濃厚
【答案】C
【知識點】西歐大學的興起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巴黎大學……起源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學校……大學的管理權交由主教的代表,而教授則由教會任命,并享有相應的薪酬”可知,材料反映巴黎大學的興起與宗教聯系密切,說明早期巴黎大學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得到世俗王權的支持 ,“得到世俗王權的支持”的說法與題干材料“巴黎圣母院”“教皇”不符,不符合題意;
B. 享有完全的自治地位 ,大學有自治權,但不是完全的自治權,不符合題意;
D. 學術研究氛圍較濃厚 ,材料沒有涉及早期巴黎大學的學術研究氛圍如何,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注意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9.(2024八上·樂平期中)有人說:“辛亥革命……為2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他所說的這個“句號”是指(  )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建立了中華民國
C.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30.(2024九上·廣安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圖是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制作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示意圖(部分)。圖中①、②處應依次填寫的內容是(  )
A.英國宣布為共和國、廢黜詹姆士二世
B.議會重新召開、查理二世復辟
C.查理二世復辟、英國宣布為共和國
D.議會重新召開、廢黜詹姆士二世
【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31.(2024八上·劍閣期中)鄧超麟在其回憶錄中說:“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
A.五四運動——毫不妥協的愛國精神
B.中共成立——開天辟地的紅船精神
C.紅軍長征——堅守信念的革命精神
D.抗日戰爭——自強不息的抗戰精神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32.(2024九上·南昌月考)據統計,1306—1308年,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的約三萬人。材料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西歐(  )
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莊園經濟盛行
C.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 D.城市人口增加
【答案】A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33.(2024八上·瀘縣月考)《辛丑條約》簽訂后,陳天華在《猛回頭》中寫道:“這中國那(哪)一點,我還有分(份)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其中最能體現“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的是(  )
A.清政府賠款白銀本息共計9.8億兩
B.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C.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
D.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答案】B
【知識點】《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34.(2024九上·本溪月考)“工業革命”有三層含義,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動力在生產中的運用;第二,它指勞動組織、工業結構及整個經濟活動方式的轉變;第三,它指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指社會整體變革的過程。下列屬于第二層含義表現的是(  )
A.實現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B.推動人們社會生活的世俗化
C.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速度加快 D.工廠制度與壟斷組織的出現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35.(2024七上·滄州期中)有學者指出:其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仍屬于草創粗疏階段,在規模和完善程度上無法與后世相比;其統治模式,沒能形成一個平衡的、富有調適能力的社會運行機制,不足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然而,其經驗和教訓為我國后世王朝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借鑒。“其”建立者是(  )
A.嬴政 B.李斯 C.項羽 D.劉邦
【答案】A
【知識點】秦確立中央集權制
36.(2024九上·長沙月考)如圖中甲、乙所指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兩個頂點,其中乙涉及的事件是(  )
A.使資本主義的嚴重弊端日益顯著暴露
B.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C.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
【答案】B
【知識點】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
37.(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第五片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七七”事變后,全國掀起了抗戰漫畫運動,得到各地群眾的歡迎和支援,上海救亡漫畫宣傳隊還得到了兒童救亡協會“小弟弟小妹妹們每日在烈日下募集得來”的捐款。這反映了當時
A.漫畫抗戰比軍事抗戰更重要 B.漫畫技藝已經得到全面普及
C.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熱情高漲 D.侵略者在中國實行文化控制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8.(2022九上·靖江月考) “佛陀所傳的教義,適應了當時反對婆羅門種姓特權的要求,眾生平等、反對苦行,并用比較易懂的通俗語言傳教,因此得到了摩揭陀等國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獲得了大批信徒,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大宗教。”材料主要是為了說明(  )
A.佛教的教義 B.佛教的對外傳播
C.佛教的影響 D.佛教發展的原因
【答案】D
【知識點】佛教的創立與傳播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說明了佛教發展的原因。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國王利用它“忍耐順從”的說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大力宣傳佛教,使佛教有了很大發展,并向外傳播。D符合題意;
佛教的教義、對外傳播、影響沒有在題干信息中體現,排除AB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三大宗教的創立。
39.(2022·臨沂)某校九年級一班在設計板報內容時選取了以下幾個部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這些內容的板報主題應該是(  )
A.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思想成果
B.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答案】D
【知識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思想理論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D項正確;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思想成果,其他理論成果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思想成果,排除A項;
毛澤東思想不屬于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排除B項;
毛澤東思想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0.(2023九上·邢臺月考)“彼得大帝的強制性改革在短時間內進行依靠的是沙皇的絕對意志和非常手段,以及民眾對當權者的信從,從這個角度而言改革強化了俄國民眾對權威的服從與崇拜。人們對改革的內容也缺乏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吸收和領會,這時積淀在人民思想意識中的東正教傳統又發揮了重要作用。”以上對彼得大帝改革的評論主要想表達(  )
A.彼得大帝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
B.俄國東正教會是沙皇專制權力的幫兇
C.俄國是資本主義大國中最落后的國家之一
D.改革在政治上強化了俄國專制統治
【答案】D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密云县| 平定县| 手游| 龙陵县| 西乡县| 怀安县| 藁城市| 页游| 辽宁省| 黎平县| 任丘市| 如皋市| 陈巴尔虎旗| 双峰县| 丰台区| 胶州市| 余姚市| 石狮市| 乳源| 竹溪县| 乌兰察布市| 东丰县| 库车县| 留坝县| 安图县| 民丰县| 颍上县| 娄烦县| 耿马| 松江区| 南川市| 南木林县| 松江区| 峡江县| 阿拉善左旗| 常熟市| 建阳市| 时尚| 宾阳县|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