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四)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四)

資源簡介

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四)
一、選擇題
1.(2025八下·江門月考)關于下面兩圖內在聯系的論述,最準確的是(  )
A.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實現了國家統一
C.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D.新中國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答案】D
【知識點】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2.(2025七下·武威開學考)“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追求的核心素養之一,而“國家主權意識”又是“家國情懷”的主要內容之一。下列史事中,能體現“家國情懷”的“國家主權意識”的是(  )
A.230 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益州,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
B.氐族人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整頓吏治,厲行法治
C.漢武帝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推崇
D.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
【答案】A
【知識點】港澳臺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這體現了當今“家國情懷”的“國家主權意識”,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氐族人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整頓吏治,厲行法治 ,“氐族人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整頓吏治,厲行法治,體現少數民族的改革,與“家國情懷”中的“國家主權意識”無關,不符合題意;
C. 漢武帝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推崇 ,漢武帝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推崇,體現思想控制,與題干關鍵信息“國家主權意識”無關,不符合題意;
D. 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 ,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體現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與“國家主權意識”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著其中的關鍵詞“國家主權意識”,拿它來分析備選項,細心分析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注意這就需要學生理解備選項體現的含義。
3.(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位于廣州的漢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銀盒(如下圖)。該銀盒的工藝、造型和紋飾與漢代及以前的銀器迥異,但在西亞波斯帝國時期的銀器中卻不難找到與之相似的標本。該銀盒反映了當時(  )
A.中外交流的現象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宦官專權的局面 D.儒家學說的興盛
【答案】A
【知識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4.(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漢謨拉比法典》中規定:凡拐帶奴隸、幫助奴隸逃跑、窩藏奴隸者,都處以死刑;竊賊應處死,或處以重罰;奴隸否認其主人,則割去該奴隸的耳朵。由此可見(  )
A.法典維護全體居住著的利益 B.法典內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嚴厲鎮壓奴隸的反抗 D.法典體現奴隸主階級意志
【答案】D
【知識點】古巴比倫王國
5.(2024九上·榆林開學考)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時只賣了5份,此后銷數未見大的起色。直至五四運動爆發后,《新青年》在成都的銷售情況才頓然改觀,數量大增。由此可見,五四運動(  )
A.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B.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轉型
C.推動成都成為新思潮中心 D.提供了傳播新思想的契機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6.(2024九下·盂縣模擬)文物是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下圖是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商鞅方升,在方升底部刻有一組銘文,是秦王政26年(前221年)的詔書,主要意思為:天下一統,全國推行商鞅既定的標準代替列國復雜的量制。這一銘文反映出(  )
A.商鞅變法為秦朝治理國家提供典范
B.變法使得秦朝的國力大為增強
C.在各國變法中商鞅變法的成效最大
D.秦王為籌劃統一大計廣用人才
【答案】A
【知識點】商鞅變法
7.(2024八下·榆樹期中)電影《長津湖》講述了人民志愿軍某連隊在極度嚴酷的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的故事。長津湖戰役出現在哪場歷史戰爭中?(  )
A.甲午中日戰爭 B.抗美援朝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8.(2024八下·廣州月考)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的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表明土地改革(  )
A.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物質保障
B.改變了土地私有制
C.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D.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答案】D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分析】據題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說明土地改革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D項正確;
抗日戰爭勝利是在1945年,與題干時間“1951年”信息不符,排除A項;
土地改革是變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沒有改變了土地私有制,三大改造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項;
題干重在強調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與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無關,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9.(2023九上·高州月考)11、12世紀………歐洲許多工商業繁榮的城市出現了城市學校。這些學校開設實用知識課程,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在單一學科的私人學校或教會學校整合演變的基礎之上,產生了中世紀歐洲的大學。材料表明(  )
A.城市的興起促了工商業繁榮 B.城市的繁榮推動了大學的出現
C.大學的興起導致了神學的衰落 D.大學的產生導致教學方式改變
【答案】B
【知識點】西歐大學的興起
10.(2023八下·宜豐期中)建國初年,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所有中國人的愛國熱情都被奇跡般地調動起來,人們加班加點地工作,把增產增收的東西捐獻成飛機大炮,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對這些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西藏解放,祖國統一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D.“一五計劃”,工業起步
【答案】C
【知識點】抗美援朝
11.(2023九上·南沙期末)11~13 世紀,西歐城市興起,西歐的城市如法蘭克福、倫敦、威尼斯、熱那亞、巴黎、佛羅倫薩等都是這一時期興起的。西歐城市興起最偉大的意義是(  )
A.徹底瓦解了西歐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實現
C.基督教會和等級制度日趨完善
D.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城市的興起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11~13 世紀,西歐城市興起 ”及所學可知,西歐城市興起的最偉大的意義是為資產階級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基礎,D項正確;
西歐封建制度的瓦解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有很多的因素,排除A項;
西歐城市的自治,在城市興起后只出現在部分地區,并沒有普及,排除B項;
城市的興起迫使基督教會和等級制度日趨瓦解,排除C項。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與運用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緊扣“ 在歷史研究學習中對歷史事件的評論 ”,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12.(2023八下·阜城月考)楊之光1954年創作的國畫《一輩子第一回》(如圖),選民證的老年婦女的喜悅之情。她的喜悅來自于(  )
A.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 B.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領取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書 D.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答案】A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3.(2022九上·德陽月考)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三部重要文獻。下列有關它們的評述,正確的一項是(  )
A.都是為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而頒布
B.都宣告了資本主義新國家的誕生
C.都使本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D.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D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華盛頓與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文獻,它們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D項正確;
《獨立宣言》不是為了反對本國封建統治,排除A項;
《權利法案》不是宣告資本主義新國家的誕生,排除B項;
《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只要學生熟練掌握教材知識,即可回答好本題,難度較小。
14.(2024七上·即墨月考)小王同學假期去參觀一處原始居民遺址,他在遺址內的博物館里看到了如下的展覽品。根據這些考古發現判斷該處遺址是
A.半坡聚落 B.河姆渡聚落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頂洞人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15.(2024九上·廣安期中)1851年,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誕生;1863年,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誕生;1864年,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第一國際”。這表明(  )
A.工人運動出現聯合斗爭趨勢 B.科學理論開始指導工人運動
C.資本主義社會逐步走向衰落 D.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了現實
【答案】A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意義;第一國際
16.(2024九上·劍閣期中)《大國崛起》解說詞中寫道:“(它)從根本上否定了舊時代的王權、皇權和特權,并確立以人權和法制作為新的社會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從巴黎傳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聲音響徹整個歐洲。”這里的“它”是指
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權利法案》
【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17.(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民國時期,北大教授辜鴻銘曾說過,“我的辮子長在腦后,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對“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 B.當時多數國民有蓄辮傳統
C.傳統思想文化對人的束縛 D.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我的辮子長在腦后,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辜鴻銘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人物,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主要矛頭是批判中國傳統觀念,因此辜鴻銘發式被認為是傳統觀念的象征,被嘲笑。可知“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理解正確的是傳統思想文化對人的束縛,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 ,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不符合史實;
B. 當時多數國民有蓄辮傳統 ,當時多數國民有蓄辮傳統不符合史實;
D. 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都與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懂題干信息的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時代特征回答,一定要注意理解。
18.(2024九上·遷安期中)抓住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從“手工工場的出現”“人文主義”“發現新大陸”等關鍵信息中,可以確定研究的主題是
A.資產階級制度的確立 B.世界市場的形成
C.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D.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答案】D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
19.(2024九上·北京市期中)下面是《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標題。據判斷,第五單元的單元標題是(  )
____________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第14課 文藝復興 第15課 新航路開辟 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
A.古代歐洲文明 B.走向近代
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答案】B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早期的殖民掠奪
20.(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曾將《卿云歌》定為國歌,其中的歌詞有“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成為潮流 B.戊戌變法順利開展
C.洋務運動逐步深入 D.新文化運動興起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1.(2024八上·自貢期中)汪林茂在《層級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強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代化這輛列車。”據此可見(  )
A.洋務運動客觀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B.戊戌變法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基礎
C.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
D.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
22.(2024九上·宜都期中)下圖是“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地區人口變動”圖,推知該地區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批土著居民被賣為奴隸
B.黑奴貿易使非洲人口減少
C.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口分布
D.殖民屠殺以及奴役使美洲人口減少
【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23.(2024七上·萊州期中)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太平天國失敗根本原因是(  )
A.沒有徹底革命精神 B.中外反動勢力共同鎮壓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農民階級局限性
【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24.(2024九下·印臺模擬)2019年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年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須要求。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實現祖國安全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C.和平統一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唯一方式
D.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答案】C
【知識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25.(2024九下·黃陵模擬)針對下表的貿易狀況,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  )
年份 英輸華貨物總值(單位:萬英鎊)
1837-1839 年均不足100
1845 約239
1846 約179
1854 約100
A.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 B.要求協定關稅
C.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D.要求五口通商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
26.(2024八下·涇陽期末)2022年,我國領導人參加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巴厘島G20峰會、泰國曼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政府承諾繼續支持聯合國事務,承諾組建常備的維和部隊。這說明我國(  )
A.致力打造新型國家關系 B.踐行著不結盟外交政策
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是處理國際事務的中堅
【答案】C
【知識點】外交事業的發展
27.(2024七下·昭平期末)唐太宗說:“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由此可見,唐太宗(  )
A.虛心納諫從諫如流 B.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C.推行開明民族政策 D.重視地方吏治管理
【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認為要選取每個人的優點使用,這樣就可以人盡其才,由此可見,唐太宗知人善任量才用人,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虛心納諫從諫如流 ,題干中顯示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沒有提及虛心納諫從諫如流,不符合題意;
C. 推行開明民族政策 , 題干中顯示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沒有提及推行開明民族政策,不符合題意;
D. 重視地方吏治管理 ,題干中顯示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沒有提及重視地方吏治管理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讀懂題干信息的含義,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8.(2024七下·南開期末)《全球通史》載:“鄭和的遠征確切地表明,中國人擁有控制海洋的技術和財力,但他們卻自愿地撤退了……中國人將自己與外世隔絕。中國商人階層……無力向禁止海外冒險事業的皇帝的敕令挑戰。放棄了在世界事務中的領先地位。”材料表明,明清時期的中國喪失世界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鄭和下西洋的中斷 B.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C.君主專制的強化 D.中國沒有冒險精神
【答案】C
【知識點】閉關鎖國政策
29.(2024八下·泉州期末)“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省際人口遷移人數約為100萬人,2000年即迅速增長到1000多萬人,到2005年,全國流動人口達1.47億,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4779萬。”這反映出(  )
A.交通發展便利了人口流動 B.開放推動了人口的大遷移
C.東南沿海的人口嚴重不足 D.國家政策引領人口的流動
【答案】D
【知識點】對外開放
30.(2024八下·福州期末)下圖所示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時代》雜志某期的封面,所宣傳的歷史事件意味著
A.中美關系得到改善
B.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對國際問題看法一致
【答案】A
【知識點】中美建交
31.(2024九下·富縣模擬)《大國崛起》解說詞寫道:“17世紀,英國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英國“搶占先機”和“傲視全球”的典型表現分別是(  )
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加強了海外貿易
B.通過新航路的開辟,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D.確立海上霸權,成為“日不落帝國”
【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32.(2024九下·麟游模擬)大型百集史詩電視劇《毛澤東》真實、客觀地展現了一段偉人的輝煌人生,下列關于毛澤東不同時期的圖片,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內戰爆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33.(2024七下·青原期末)漫畫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下邊漫畫反映了(  )
A.閉關鎖國政策 B.休養生息政策
C.輕徭薄賦政策 D.重文輕武政策
【答案】A
【知識點】閉關鎖國政策
34.(2024七下·麥積期末)北宋時期,與其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
①西夏
②遼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識點】遼與北宋的和戰;女真族的崛起
35.(2024八下·潮州期末)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開通,六枝、盤州、水城、鐘山及周邊縣區的“半小時”“一小時”城市圈形成(下圖)。從我市的整體規劃發展角度看,有利于(  )
A.改變生活方式 B.加速區域協調發展
C.改變工作方式 D.促進西部的大開發
【答案】B
【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
36.(2024七下·茂名期末)線描圖在內容和技法方面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下圖所示關于四大名著的線描作品,對應正確的是(  )
A.①—《水滸傳》 B.②—《三國演義》
C.③—《西游記》 D.④—《紅樓夢》
【答案】D
【知識點】清朝的文學藝術——紅樓夢、昆曲、京劇
37.(2024七下·泗陽期末)仔細觀察下圖,我們能從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秦朝確立皇帝絕對最高權威 B.元朝設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
C.明朝廢除丞相不斷強化皇權 D.清朝設軍機處皇權達到頂峰
【答案】C
【知識點】朱元璋強化皇權
38.(2024七下·泗陽期末)《榜葛剌進麒麟圖》描繪的是15世紀早期南亞地區的榜葛剌國王來中國進獻長頸鹿的場景。當時的中國人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與這一場景的出現有直接關聯的事件是(  )
A.張騫通西域 B.絲綢之路的開辟
C.鄭和下西洋 D.新航路的開辟
【答案】C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
39.(2024七下·南陵期末)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實與史論相符合的是(  )
選項 史實 史論
A 宋朝設立市舶司 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B 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 明朝滅亡
C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清朝統一全國
D 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臺灣正式建省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滿洲興起與清兵入關;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建制
40.(2024七下·宜陽期末)下圖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規劃布局和功能分區,這種設計意在突出(  )
A.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B.宮殿宏偉壯觀的景象
C.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 D.紫禁城建筑的時代感
【答案】C
【知識點】明朝的建筑與文學——明長城和北京城、小說和戲劇
1 / 1沖刺2025:中考歷史壓軸重難題專訓(四)
一、選擇題
1.(2025八下·江門月考)關于下面兩圖內在聯系的論述,最準確的是(  )
A.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實現了國家統一
C.西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D.新中國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2.(2025七下·武威開學考)“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追求的核心素養之一,而“國家主權意識”又是“家國情懷”的主要內容之一。下列史事中,能體現“家國情懷”的“國家主權意識”的是(  )
A.230 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益州,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
B.氐族人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整頓吏治,厲行法治
C.漢武帝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推崇
D.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
3.(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位于廣州的漢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銀盒(如下圖)。該銀盒的工藝、造型和紋飾與漢代及以前的銀器迥異,但在西亞波斯帝國時期的銀器中卻不難找到與之相似的標本。該銀盒反映了當時(  )
A.中外交流的現象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宦官專權的局面 D.儒家學說的興盛
4.(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漢謨拉比法典》中規定:凡拐帶奴隸、幫助奴隸逃跑、窩藏奴隸者,都處以死刑;竊賊應處死,或處以重罰;奴隸否認其主人,則割去該奴隸的耳朵。由此可見(  )
A.法典維護全體居住著的利益 B.法典內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嚴厲鎮壓奴隸的反抗 D.法典體現奴隸主階級意志
5.(2024九上·榆林開學考)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時只賣了5份,此后銷數未見大的起色。直至五四運動爆發后,《新青年》在成都的銷售情況才頓然改觀,數量大增。由此可見,五四運動(  )
A.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B.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轉型
C.推動成都成為新思潮中心 D.提供了傳播新思想的契機
6.(2024九下·盂縣模擬)文物是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下圖是現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商鞅方升,在方升底部刻有一組銘文,是秦王政26年(前221年)的詔書,主要意思為:天下一統,全國推行商鞅既定的標準代替列國復雜的量制。這一銘文反映出(  )
A.商鞅變法為秦朝治理國家提供典范
B.變法使得秦朝的國力大為增強
C.在各國變法中商鞅變法的成效最大
D.秦王為籌劃統一大計廣用人才
7.(2024八下·榆樹期中)電影《長津湖》講述了人民志愿軍某連隊在極度嚴酷的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的故事。長津湖戰役出現在哪場歷史戰爭中?(  )
A.甲午中日戰爭 B.抗美援朝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8.(2024八下·廣州月考)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的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表明土地改革(  )
A.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物質保障
B.改變了土地私有制
C.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D.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9.(2023九上·高州月考)11、12世紀………歐洲許多工商業繁榮的城市出現了城市學校。這些學校開設實用知識課程,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在單一學科的私人學校或教會學校整合演變的基礎之上,產生了中世紀歐洲的大學。材料表明(  )
A.城市的興起促了工商業繁榮 B.城市的繁榮推動了大學的出現
C.大學的興起導致了神學的衰落 D.大學的產生導致教學方式改變
10.(2023八下·宜豐期中)建國初年,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所有中國人的愛國熱情都被奇跡般地調動起來,人們加班加點地工作,把增產增收的東西捐獻成飛機大炮,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對這些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西藏解放,祖國統一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D.“一五計劃”,工業起步
11.(2023九上·南沙期末)11~13 世紀,西歐城市興起,西歐的城市如法蘭克福、倫敦、威尼斯、熱那亞、巴黎、佛羅倫薩等都是這一時期興起的。西歐城市興起最偉大的意義是(  )
A.徹底瓦解了西歐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實現
C.基督教會和等級制度日趨完善
D.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12.(2023八下·阜城月考)楊之光1954年創作的國畫《一輩子第一回》(如圖),選民證的老年婦女的喜悅之情。她的喜悅來自于(  )
A.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 B.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領取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書 D.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13.(2022九上·德陽月考)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三部重要文獻。下列有關它們的評述,正確的一項是(  )
A.都是為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而頒布
B.都宣告了資本主義新國家的誕生
C.都使本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
D.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
14.(2024七上·即墨月考)小王同學假期去參觀一處原始居民遺址,他在遺址內的博物館里看到了如下的展覽品。根據這些考古發現判斷該處遺址是
A.半坡聚落 B.河姆渡聚落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頂洞人
15.(2024九上·廣安期中)1851年,英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誕生;1863年,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誕生;1864年,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第一國際”。這表明(  )
A.工人運動出現聯合斗爭趨勢 B.科學理論開始指導工人運動
C.資本主義社會逐步走向衰落 D.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了現實
16.(2024九上·劍閣期中)《大國崛起》解說詞中寫道:“(它)從根本上否定了舊時代的王權、皇權和特權,并確立以人權和法制作為新的社會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從巴黎傳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聲音響徹整個歐洲。”這里的“它”是指
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權利法案》
17.(2024九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中)民國時期,北大教授辜鴻銘曾說過,“我的辮子長在腦后,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對“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 B.當時多數國民有蓄辮傳統
C.傳統思想文化對人的束縛 D.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
18.(2024九上·遷安期中)抓住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從“手工工場的出現”“人文主義”“發現新大陸”等關鍵信息中,可以確定研究的主題是
A.資產階級制度的確立 B.世界市場的形成
C.文明的傳播與發展 D.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9.(2024九上·北京市期中)下面是《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標題。據判斷,第五單元的單元標題是(  )
____________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第14課 文藝復興 第15課 新航路開辟 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
A.古代歐洲文明 B.走向近代
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20.(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曾將《卿云歌》定為國歌,其中的歌詞有“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成為潮流 B.戊戌變法順利開展
C.洋務運動逐步深入 D.新文化運動興起
21.(2024八上·自貢期中)汪林茂在《層級遞進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評論某一歷史事件時說:“其最大的意義并不是產生了‘強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義的‘體’上撕開了一道口子,開動了近代化這輛列車。”據此可見(  )
A.洋務運動客觀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B.戊戌變法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基礎
C.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
D.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2.(2024九上·宜都期中)下圖是“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魯地區人口變動”圖,推知該地區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批土著居民被賣為奴隸
B.黑奴貿易使非洲人口減少
C.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口分布
D.殖民屠殺以及奴役使美洲人口減少
23.(2024七上·萊州期中)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太平天國失敗根本原因是(  )
A.沒有徹底革命精神 B.中外反動勢力共同鎮壓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農民階級局限性
24.(2024九下·印臺模擬)2019年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年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須要求。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A.實現祖國安全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C.和平統一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唯一方式
D.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5.(2024九下·黃陵模擬)針對下表的貿易狀況,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  )
年份 英輸華貨物總值(單位:萬英鎊)
1837-1839 年均不足100
1845 約239
1846 約179
1854 約100
A.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 B.要求協定關稅
C.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D.要求五口通商
26.(2024八下·涇陽期末)2022年,我國領導人參加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巴厘島G20峰會、泰國曼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政府承諾繼續支持聯合國事務,承諾組建常備的維和部隊。這說明我國(  )
A.致力打造新型國家關系 B.踐行著不結盟外交政策
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是處理國際事務的中堅
27.(2024七下·昭平期末)唐太宗說:“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由此可見,唐太宗(  )
A.虛心納諫從諫如流 B.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C.推行開明民族政策 D.重視地方吏治管理
28.(2024七下·南開期末)《全球通史》載:“鄭和的遠征確切地表明,中國人擁有控制海洋的技術和財力,但他們卻自愿地撤退了……中國人將自己與外世隔絕。中國商人階層……無力向禁止海外冒險事業的皇帝的敕令挑戰。放棄了在世界事務中的領先地位。”材料表明,明清時期的中國喪失世界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鄭和下西洋的中斷 B.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C.君主專制的強化 D.中國沒有冒險精神
29.(2024八下·泉州期末)“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省際人口遷移人數約為100萬人,2000年即迅速增長到1000多萬人,到2005年,全國流動人口達1.47億,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4779萬。”這反映出(  )
A.交通發展便利了人口流動 B.開放推動了人口的大遷移
C.東南沿海的人口嚴重不足 D.國家政策引領人口的流動
30.(2024八下·福州期末)下圖所示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時代》雜志某期的封面,所宣傳的歷史事件意味著
A.中美關系得到改善
B.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美對國際問題看法一致
31.(2024九下·富縣模擬)《大國崛起》解說詞寫道:“17世紀,英國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英國“搶占先機”和“傲視全球”的典型表現分別是(  )
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加強了海外貿易
B.通過新航路的開辟,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D.確立海上霸權,成為“日不落帝國”
32.(2024九下·麟游模擬)大型百集史詩電視劇《毛澤東》真實、客觀地展現了一段偉人的輝煌人生,下列關于毛澤東不同時期的圖片,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33.(2024七下·青原期末)漫畫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它能直觀形象地反映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下邊漫畫反映了(  )
A.閉關鎖國政策 B.休養生息政策
C.輕徭薄賦政策 D.重文輕武政策
34.(2024七下·麥積期末)北宋時期,與其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
①西夏
②遼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2024八下·潮州期末)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開通,六枝、盤州、水城、鐘山及周邊縣區的“半小時”“一小時”城市圈形成(下圖)。從我市的整體規劃發展角度看,有利于(  )
A.改變生活方式 B.加速區域協調發展
C.改變工作方式 D.促進西部的大開發
36.(2024七下·茂名期末)線描圖在內容和技法方面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下圖所示關于四大名著的線描作品,對應正確的是(  )
A.①—《水滸傳》 B.②—《三國演義》
C.③—《西游記》 D.④—《紅樓夢》
37.(2024七下·泗陽期末)仔細觀察下圖,我們能從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秦朝確立皇帝絕對最高權威 B.元朝設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
C.明朝廢除丞相不斷強化皇權 D.清朝設軍機處皇權達到頂峰
38.(2024七下·泗陽期末)《榜葛剌進麒麟圖》描繪的是15世紀早期南亞地區的榜葛剌國王來中國進獻長頸鹿的場景。當時的中國人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與這一場景的出現有直接關聯的事件是(  )
A.張騫通西域 B.絲綢之路的開辟
C.鄭和下西洋 D.新航路的開辟
39.(2024七下·南陵期末)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實與史論相符合的是(  )
選項 史實 史論
A 宋朝設立市舶司 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B 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 明朝滅亡
C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清朝統一全國
D 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臺灣正式建省
A.A B.B C.C D.D
40.(2024七下·宜陽期末)下圖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規劃布局和功能分區,這種設計意在突出(  )
A.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B.宮殿宏偉壯觀的景象
C.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 D.紫禁城建筑的時代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2.【答案】A
【知識點】港澳臺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這體現了當今“家國情懷”的“國家主權意識”,故選項A符合題意;
B. 氐族人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整頓吏治,厲行法治 ,“氐族人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相,整頓吏治,厲行法治,體現少數民族的改革,與“家國情懷”中的“國家主權意識”無關,不符合題意;
C. 漢武帝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推崇 ,漢武帝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為歷代王朝推崇,體現思想控制,與題干關鍵信息“國家主權意識”無關,不符合題意;
D. 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 ,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體現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與“國家主權意識”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著其中的關鍵詞“國家主權意識”,拿它來分析備選項,細心分析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注意這就需要學生理解備選項體現的含義。
3.【答案】A
【知識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4.【答案】D
【知識點】古巴比倫王國
5.【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6.【答案】A
【知識點】商鞅變法
7.【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8.【答案】D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分析】據題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說明土地改革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D項正確;
抗日戰爭勝利是在1945年,與題干時間“1951年”信息不符,排除A項;
土地改革是變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沒有改變了土地私有制,三大改造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項;
題干重在強調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與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無關,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9.【答案】B
【知識點】西歐大學的興起
10.【答案】C
【知識點】抗美援朝
11.【答案】D
【知識點】西歐城市的興起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 11~13 世紀,西歐城市興起 ”及所學可知,西歐城市興起的最偉大的意義是為資產階級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基礎,D項正確;
西歐封建制度的瓦解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有很多的因素,排除A項;
西歐城市的自治,在城市興起后只出現在部分地區,并沒有普及,排除B項;
城市的興起迫使基督教會和等級制度日趨瓦解,排除C項。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與運用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緊扣“ 在歷史研究學習中對歷史事件的評論 ”,對比備選項即可判斷出正確答案。
12.【答案】A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3.【答案】D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華盛頓與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文獻,它們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D項正確;
《獨立宣言》不是為了反對本國封建統治,排除A項;
《權利法案》不是宣告資本主義新國家的誕生,排除B項;
《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只要學生熟練掌握教材知識,即可回答好本題,難度較小。
14.【答案】B
【知識點】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15.【答案】A
【知識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及意義;第一國際
16.【答案】B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與《人權宣言》
17.【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我的辮子長在腦后,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頭,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辜鴻銘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人物,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主要矛頭是批判中國傳統觀念,因此辜鴻銘發式被認為是傳統觀念的象征,被嘲笑。可知“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理解正確的是傳統思想文化對人的束縛,故選項C符合題意;
A. 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 ,辜鴻銘極力宣傳民主思想不符合史實;
B. 當時多數國民有蓄辮傳統 ,當時多數國民有蓄辮傳統不符合史實;
D. 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不反對舊文學,都與史實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看懂題干信息的含義,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解時代特征回答,一定要注意理解。
18.【答案】D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
19.【答案】B
【知識點】西歐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早期的殖民掠奪
20.【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1.【答案】A
【知識點】洋務運動
22.【答案】D
【知識點】新航路的開辟
23.【答案】D
【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
24.【答案】C
【知識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25.【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
26.【答案】C
【知識點】外交事業的發展
27.【答案】B
【知識點】“貞觀之治”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認為要選取每個人的優點使用,這樣就可以人盡其才,由此可見,唐太宗知人善任量才用人,故選項B符合題意;
A. 虛心納諫從諫如流 ,題干中顯示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沒有提及虛心納諫從諫如流,不符合題意;
C. 推行開明民族政策 , 題干中顯示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沒有提及推行開明民族政策,不符合題意;
D. 重視地方吏治管理 ,題干中顯示的是唐太宗知人善任,沒有提及重視地方吏治管理 ,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讀懂題干信息的含義,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8.【答案】C
【知識點】閉關鎖國政策
29.【答案】D
【知識點】對外開放
30.【答案】A
【知識點】中美建交
31.【答案】C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32.【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內戰爆發;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33.【答案】A
【知識點】閉關鎖國政策
34.【答案】A
【知識點】遼與北宋的和戰;女真族的崛起
35.【答案】B
【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
36.【答案】D
【知識點】清朝的文學藝術——紅樓夢、昆曲、京劇
37.【答案】C
【知識點】朱元璋強化皇權
38.【答案】C
【知識點】鄭和下西洋
39.【答案】B
【知識點】滿洲興起與清兵入關;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建制
40.【答案】C
【知識點】明朝的建筑與文學——明長城和北京城、小說和戲劇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玉山县| 兴隆县| 黄龙县| 阳泉市| 弥勒县| 衡东县| 惠水县| 临汾市| 漳平市| 务川| 新乐市| 保德县| 太和县| 汽车| 军事| 安岳县| 黄石市| 政和县| 达拉特旗| 调兵山市| 崇州市| 阳江市| 景宁| 洪江市| 宁乡县| 称多县| 长海县| 辉县市| 富民县| 柞水县| 阳泉市| 互助| 麻栗坡县| 柯坪县| 西充县| 南皮县| 广安市| 西宁市| 固镇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