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北省“新八校”協作體高三5月聯考高三歷史試卷考試時間:2025年5月4日上午10:30-11:45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城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宇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城均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盤龍城遺址第一、二期大體為中原文化影響下的一處普通聚落點。自第三期后,既有大量來源于商文化的器物,部分器物還衍生出明顯的地方變體,同時還可能有來自長江下游、贛東北、鄂西峽江及澧水下游等不同地區的文化因素。這主要表明盤龍城遺址A.因中原文化擴張開始興起B.受周邊文化影響逐漸變異C.從中原核心走向多元一體D.隨文明發展增強吸附能力2.《白虎通義·封禪》中記載:“德至天,則斗極明,日月光,甘露降。”漢明帝因孝行招致“甘露降陵樹”,成為后世孝感現象中樣瑞出現的起點。唐元和年間,蜀郡太守王卓“政化尤異”,“有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據此可知“甘露降”現象A.反映了文化平民化趨向B.萌發于天人合一思想C,體現了樣瑞政治化色彩D.有利于重構社會秩序3.張昭為東吳重臣,下表是其在赤壁之戰前夜“戰和爭議”中相關表現的部分記載和評價:序號內容出處免權日:‘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裴松之注《三國志》“張昭功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上藩漢室,下保民物:鼎裴松之注《三國志》峙之計,本非其志也。”長史張昭等日:“曾公豺虎也,然托名漢相,換天子以征四方,丙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鴦萘Ρ姽?,又不可司馬光《資治通鑒》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br/>(元代學者)郝經《續人(張昭主張迎曹是)“志存漢室,以王道為度,初不事夫偏霸也”后漢書》據此可推斷A.以上材料均贊成張昭是賣主求榮的投降派B.根據甲丙可知張昭的主張未獲多數人支持C.乙丁認為張昭主和的原因有顧全大局之意D.材料中張昭的觀點是基于東漢滅亡的現實4.“鋌”,是唐宋時期對金銀錠的一種稱謂。1976年,湖北襄樊羊祜山發現銀鋌二笏。1號銀鋌鏨刻銘文“湖州發紹興三十年分紗價銀”、“赴廣州”、“銀匠羅端”等39字(圖一)。2號銀艇鏨刻銘文“閥州通判”“重五十兩”等44字(圖二)。下列判斷正確的有圖一1號銀銀(1/3)圖二2號銀挺(1/3】①根據“紹興”年號及官名等可判斷銀艇為宋代遺物②銀鋌上的地名可能是銀鋌的鑄造地點或交易地點③通過“銀匠羅端”可知當時品牌意識較強④宋代設置通判統管地方財政并制約知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哪吒梵文名為Nalakuvara或Nalakubala,最初是一個猙療詭異的印度神祗形象,長著三頭六臂、三只眼晴。在經歷了中國化、兒童神和道教神三次關鍵轉向后,最終在《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中,確立了具有反叛內核的“道教童神”形象。這主要體現了A.三教合一觀念推動思想交融B.對外開放政策利于文化整合C.社會環境變遷促使形象演變D.商品經濟發展影響人物塑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