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調研初二年級歷史學科測試時間: 30分鐘 分值: 50分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 15 小題, 每小題 2分, 共 30分)1.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關于 “ 抗美援朝” 內容的敘述,屬于歷史敘述是( )A. 19S0年 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B. 1953年 7月,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C. 抗美援朝戰爭捍衛了新中國安全,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 上甘嶺戰役歷時 40多天,志愿軍擊退敵軍900多次沖擊2. 1953年,《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國家工業化而積 極奮斗。由此,全國人民以極高的政治覺悟和生產熱情投身于( )A. 一五計劃建設 B. 社會主義改造 C. 民主政治建設 D. 社會主義改革3. 《人民日報》記者袁水拍在《六億人民心花開》 一文中寫道: “ 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 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 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 ” 這些 “ 代表們 ” 參加的是( )A. 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B.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C.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4.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B. 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 C.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5.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于 1978年底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 ( )A. 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B. 決定撤銷過去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 C. 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D. 標志著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6.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創業路上,有一座城市率先擁抱世界,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 化大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 “ 窗口 ” 。這個城市是 ( )A. 上海 B. 廈門 C. 深圳 D. 珠海7. 一位同學開展研究性學習,搜集了 “ 政企分開 ” “ 增強企業活力 ” “ 股份制改革 ” 等資 料。根據這些資料,該研究性學習主題應是( )A. 包產到戶 B. 農村的改革 C. 國有企業改革 D. 民主與法制建設8. 國家為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 為此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 )A. 政治協商制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 一國兩制構想 D.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9. 美國《財富》雜志 1995年刊登封面文章《香港已死》,預言回歸后的香港將日漸衰落; 2007年又發文《哎喲,香港根本死不了》,坦承當年預言完全錯誤。這一變化反映了( )A. 美國推行霸權政策干預我國內政 B. “ 一國兩制 ” 保障香港繁榮穩定C. 中美關系開始由對抗走向對話 D. 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成功運行 第 5 頁 共 8 頁10. 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需要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 方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產生并豐富發展起來的理論是( )A. 馬克思主義 B. 毛澤東思想C. 鄧小平理論 D.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1. 某次國際會議上,周恩來作了精彩發言: “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 ” 此次會議 ( )A. 推動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 促使中國站在了社會主義國家一邊C. 引發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D. 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12.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 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美國發出改善中美關系的表示,原因是 ( )A. 與蘇聯爭霸處于不利地位 B. 美國喪失世界霸主地位C. 中國綜合國力強大 D. 為了維護美國國家利益13. “ 人民海軍忠于黨,艦行萬里不迷航。 ” 人民海軍在黨的領導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 到大、由弱到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回顧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 部隊是( )A. 華東軍區海軍 B. 東海艦隊 C. 南海艦隊 D. 北海艦隊14. “ 改變,意味著進步與成長;不變,則是對歷史與現實的尊重。 ” 下列選項能反映港澳 回歸所帶來的 “ 改變” 是( )A. 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B. 原有的生活方式C. 主權的行使 D. 同根同源的血脈15. 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 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 以和平方式實現統 一 ,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 項。 ” 這段話針對的是( )A. 外部勢力干涉和 “ 臺獨” 分子的分裂活動B. 破壞海峽兩岸 “ 三通” 的逆流C. 刻意誣蔑抹黑新疆的外國政客和反華媒體D. 制造香港動亂的 “ 港獨” 分子二、材料分析題。 (本大題共 2小題, 16題 11分, 17題 9分, 共 20分。 ) 16.新中國的外交充滿艱辛,也閃耀著智慧。 (11分)材料 一 :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 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奉行怎樣的外交政策 (1分)材料二: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否可以和平共處,各國人民的 民族獨立的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 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 ……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 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2)材料二中“ 這些原則” 指什么原則 該原則在國際上有何深遠影響。 (2分)材料三:圖一 喬的笑 圖二 歷史性的握手(3)圖片一發生在哪個會議上 根據圖片推斷 “ 喬的笑” 的原因。(2分)(4)圖片二反應是什么歷史事件 此后簽訂了什么文件 有何意義 (3分)材料四(5)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說說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怎樣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 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對中國、對世界分別有何重大影響 (3分)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9分)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非常薄弱 ……這種 落后的經濟狀況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才能改變,只有鋼鐵等基礎工業發展了, 機器制造業的原料增多了,輕工業的裝備才能保證 同時,當時的國際環境也急需我們 盡快建立強大的軍事工業,以增強國防力量。(1)根據材料一分析,為什么我國的工業建設在 “ 一五” 計劃期間以重工業為主 結合所學 知識指出 “ 一五” 計劃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的作用。(3分)材料二(2)分別寫出 A、D兩個階段黨和國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B階段生產資料的性質發生了 怎樣的變化 (3分)材料三 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 年。——摘編自英國《金融時報》(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 1992年和 2001年成為創業的高潮點與改革開放過程中 哪些重大決策或事件有關 (2分)材料四 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要主動參 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重視科技力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走新型工業化 道路,與世界共同發展。(4)根據材料四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應該走一條怎樣的工業化道路。 (1分)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兩校 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 下學期 5月月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5小題,每小題 2分,共 30分)1. C 2.A 3. C 4. D 5. C 6. C 7. C 8. B 9. B 10. D 11. D 12. D 13.A 14. C 15.A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 2小題,16題 11分,17題 9分,共 20分) 16.(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分)。影響: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 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分)。(3)第 26屆聯合國大會(1分)。原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分)。(4)尼克松訪華(1分)。文件:《中美聯合公報》( 1分)。意義:標志著中美關系開 始走向正常化(1分)。(5)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1分)。對中國影響: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1分)。 對世界影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分)。17.( 1)原因:我國工業基礎薄弱,重工業基礎尤其薄弱;國際環境需要增強國防力量( 2 分)。作用: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分)。(2)A 階段:土地改革( 1分)。 D階段: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分)。 B階段:生產 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1分)。(3)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分)。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分)。(4)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視科技力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