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初三第二次學業水平測評歷史試題卷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 《何以中國》是由國家文物局打造的系列題材的紀錄片,該片立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的重大研究成果,講述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明創生的故事,在看到第一集《秦漢》,關于這一時期的階段性特征正確的是( )A. 早期人類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 奴隸制王朝的建立與鞏固2. 在探討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上,東西方先賢們有著不同的觀點,柏拉圖認為“交換產品正是我們合作建立城邦的本來目的”,孔子認為“致政有理矣,而農為本”,出現這種差異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文明出現的早晚 B. 地理環境的差異C. 對外交流的需要 D. 政治制度的差異3. 《史記·平準書》記載:“(漢武帝)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睗h武帝的這一舉措( )A. 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B. 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C. 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 D. 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4. 學者陳旭麓指出,對于中國來說,十三行的出現維護了天朝的規制,而對西方商人來說,十三行卻遮斷了他們同中國民間和官方的聯系。材料中“十三行的出現”反映了清政府( )A. 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 B. 斷絕與西方的所有聯系C 成功地抵御了西方侵略者 D. 禁止中國商人出海貿易5. 下表呈現了元清兩代對臺灣治理措施,其中體現的歷史趨勢是( )歷史時期 治理措施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清朝 1684年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A. 君主專制的強化 B. 中央官制的完善C. 海外貿易的繁榮 D. 邊疆管理的加強6.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一部由農耕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發展史,中國人民為發展民族工業不斷進行探索。我國第一批工礦企業出現于哪一時期( )A.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 B.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C. 洋務運動期間 D. 甲午中日戰爭后7. 吳玉章說:“這是真正激動人心的一頁,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從前我們搞革命雖然也看到過一些群眾運動的場面,但是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席卷全國的雄壯浩大的聲勢。整個中國從沉睡中復蘇了,開始煥發出青春的活力。”這一“群眾運動”( )A. 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B. 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 促成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 D. 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8. 據表可知,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部分)歷史時期 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時期 打土豪,分田地全面抗戰時期 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A. 隨著社會矛盾變化不斷調整 B. 維護了地主階級利益需求C. 消除了國共雙方的矛盾分歧 D. 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9. 記者袁水拍在《六億人民心花開》一文中寫到:“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薄按韨儭眳⒓拥倪@次會議( )A. 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B. 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C. 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 公布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0. 下面為書籍《名家史學精講——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目錄(部分),其中第六講的題目應為( )第四講建國大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第五講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和曲折發展第六講____第七講跨越世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 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誕生B. 創業艱難——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C. 歷史轉折——改革開放的緣起和進程D. 新時代—中國夢的提出與新的開局11. 民主與法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完善。某校舉辦民主法制跨學科主題展覽,歷史興趣小組負責與歷史相關的內容,表格中“②”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法律名稱 地位①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 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③ 歐洲民法的基礎A. 《漢謨拉比法典》 B. 《十二銅表法》 C. 《羅馬民法大全》 D. 《拿破侖法典》12. 歐洲中世紀文學中的花園大多以《圣經》中的伊甸園為參照藍本,萬物開而不敗;16世紀英格蘭文學中的花園成為休閑娛樂的天地,這使身處其中的人感到放松。這種變化源于( )A. 理性之光的照耀 B. 新航路的開辟C. 人文主義的興起 D. 《權利法案》的頒布13. 《拿破侖法典》確認了農民占有貴族、教會的地產的合法性,確認了工商業私有財產的神圣性和合法性,全面保護私有財產,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上述內容( )A. 表明了拿破侖執政得到民眾贊揚 B. 體現了拿破侖帝國執政的合法性C. 說明了法國大革命成果得到保護 D. 彰顯了拿破侖極為重視法律建設14. 《國際關系的三重鏡像》將二戰后國際關系的演變概括為“見山是山,界線分明;見山不是山,世界變平;見山還是山,利益優先”三重鏡像。由“界線分明”到“世界變平”的標志是( )A. 聯合國的成立 B. 冷戰開始 C. 歐盟成立 D. 蘇聯解體15. ChatGPT在全球掀起AI大模型的浪潮,人工智能成為全球數字技術創新最活躍的前沿領域,通用人工智能加速走向成熟,成為數字經濟的新賽道、新熱點。這些發展主要得益于( )A. 城市化發展的推動 B. 電子商務廣泛普及C.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D.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二、辨析改錯(8分)16. 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后的括號內正確的填“正確”;錯誤的填“錯誤”,并加以改正。( )(1)北宋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設節度使,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從而消除了藩鎮割據的隱患。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其中“民生主義”的核心是推翻清朝統治,實現民族獨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45年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聯盟,以維護戰后世界和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呼吁各國加強團結合作,這一主張被稱為“萬隆精神”的核心。(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簽訂了一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材料二 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大批美國青年自愿來到昆明,加入美國退役軍官陳納德組織的飛虎隊(后改名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飛越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等20多座高山,被世人稱為“駝峰航線”。據統計,在整個駝峰空運中,共運輸抗戰急需物資近百萬噸,中美兩國共損失飛機500多架,有1500多名飛行人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摘自云南教育出版社《昆明歷史》(1)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發生變化的原因。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美國對新中國采取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政策,中美關系長期處于敵對狀態。20世紀70年代,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改善兩國關系,實現雙方關系的正?;?。——《中國歷史》(下冊)(2)根據材料三指出,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種變化的“國際形勢”。材料四 自2025年4月5日起,美國開始對多國商品征收10%的基準關稅。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宣布將于4月10日起實施更高稅率,其中針對中國的關稅稅率被大幅提升至34%,使得本輪對華新增總關稅高達54%。這一針對性極強的舉措,被視為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激烈升級。——摘自新浪網(3)結合材料四分析,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趨勢,為捍衛國家的利益,中國應如何應對?18. 人口的遷移見證了社會的變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自元康元年(291年)開始的“八王之亂”愈演愈烈,至永康二年(301年)演變為諸王間的混戰……中原大亂已不可避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更多的人下決心南遷。由于移民中多有宗室貴族、官僚地主、文人學者,其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文化水平高于常人的很多,所以在南方所起的作用遠遠大于他們所占的人口比例……今江蘇鎮江、常州一帶成了江南乃至整個南方的經濟文化發達地區。——改編自葛劍雄著《中國移民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元康元年后人口南遷的原因及影響。材料二 來自歐洲和非洲的大規模遷移,把南北美洲從純粹的蒙古種人的大陸改變成世界上種族成分最混雜的地區……16世紀20年代在秘魯發現銀礦和40年代在巴西建立甘蔗種植園以后,奴隸的數量激增。最新的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間,有1200萬到2000萬奴隸被迫離開非洲。——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全球通史》(2)根據材料二概括,“非洲的大規模遷移”產生了哪些影響?材料三 中英美三國1950-2024年城鎮化率統計表——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新華網數據整理(3)根據材料三回答,1950—2024年,哪一國家的城鎮化率變化幅度最大?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材料四 馬鞍山市大力實施“詩城英才”計劃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動,打破人才歸屬限制,實施柔性引才,有力解決高端人才引進難問題。同時,馬鞍山還動態調整推動政策迭代,常態研究先發地區人才政策,結合各類人才反饋,定期開展人才政策評估修訂,政策重心向“引人才、增人口、調結構、重質量”轉變。——摘編自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網(4)根據材料四談一談,為什么要實施新時代人才計劃?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 人類文明的星空中,無數發明如璀璨星辰照亮歷史進程。從原始人打磨的第一塊石器,到現代人創造的人工智能;從中國古代的造紙術改變知識傳播方式,到近代蒸汽機掀起工業革命浪潮,發明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文明進步的催化劑。要求:請以“發明·傳播·影響”為主題,結合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或世界史相關史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語言流暢。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C2.B3.C4.A5.D6.C7.B8.A9.C10.C11.B12.C13.C14.D15.C二、辨析改錯(8分)16.(1)錯誤,將“節度使”改為“轉運使”;(2)錯誤,將“民生主義”改為“民族主義”;(3)錯誤,將“國際聯盟”改為“聯合國”; (4)正確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1)變化:由侵華到支持中國抗戰。原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援助中國,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利于美國自身的利益。(2)變化:從敵對狀態到實現關系正?;?br/>國際形勢:美國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長緩慢;美國侵略越南受到嚴重挫折;蘇聯經濟、軍事力量增強;中國重返聯合國,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3)應對:在堅持核心利益前提下,通過對話協商降低摩擦;堅持科技自主創新;拓展“一帶一路”合作,減少對美市場依賴。加強與歐盟、東盟、非洲等地區的經貿關系;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起訴美國單邊關稅。聯合多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由貿易體系,等等。18.(1)原因:北方長期混戰;北方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推動了南方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2)影響:改變了美洲大陸的種族成分;促進了美洲的開發;使非洲喪失了大最人口,導致非洲長期貧困。(3)國家:中國;原因: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經濟不斷發展。(4)原因:為了引進人才,促進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題目:科技發明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論述:科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點亮了人類進步的宇宙。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使用,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同時它也為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我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影響。袁隆平通過深入研究,成功培育出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則帶領團隊發現了青蒿素,有效治療了瘧疾,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由此可見,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進步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提供有力的支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