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六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考點強化訓練一、選擇題1.俗話說,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其中的道理是 ( )A.樹皮中有篩管,能運輸水分B.樹皮中有篩管,能運輸有機物C.樹皮中有導管,能運輸水分D.樹皮中有導管,能運輸有機物2.如圖是四株小麥的根尖結構示意圖。其中吸收能力最強的植株是 ( )3.植物生長離不開水,其原因不包括 ( )A.環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長得越好B.干種子必須吸足水才能萌發C.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水D.土壤中的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4.某生物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后得出了如下結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A.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B.根、莖、葉的導管是連通的C.篩管是運輸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通道D.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根→莖→葉”5.下面關于葉片結構特點的描述,錯誤的是( )A.葉片上氣孔可以開閉,能控制水分的散失速度B.一般葉片上表皮氣孔多,下表皮氣孔少C.葉脈具有支持和輸導作用D.葉片呈綠色,是因為葉肉細胞中含大量葉綠體6.將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下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主要是 ( )A.來自導管的水分和無機鹽B.來自導管的有機物C.來自篩管的水分和無機鹽D.來自篩管的有機物7.割開橡膠樹皮可以得到白色膠乳物質,它來自于 ( )A.導管 B.篩管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C.木纖維 D.韌皮纖維8.某市為綠化美化環境,在市中心公園移栽了一些樹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移栽時根部帶一個土坨有利于保護根毛B.移栽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減弱光合作用C.陰天移栽有利于減少水分散失D.移栽后給樹木“掛吊瓶”可補充水和無機鹽9.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不包括 ( )A.降低葉片的溫度B.促進植物對水分的吸收C.增加空氣濕度,增加降水量D.有利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10.下列關于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與散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冠B.莖通過導管運輸水分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D.蒸騰作用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11.科學家們利用儀器“聽到”并記錄下樹木“喝水”時發出的聲音。 以下關于樹木“喝水”的討論,正確的是 ( )A.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長區B.“喝”進的水一定會沿著根、莖、葉中的篩管運送到樹木各處C.“喝水”時,無機鹽一定會“搭便車”,“跑”到樹木的各個部分D.聽到“喝水”聲時,排出葉片氣孔的氣體必定有水蒸氣、CO 和O 12.下列能正確描述水分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界之間循環的途徑是 ( )A.大氣→植物根系→植物葉片→大氣B.大氣→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莖葉→大氣C.植物葉片→植物根系→大氣D.自然降水→植物莖葉→植物根系→大氣13.剪下18厘米的薄荷莖段,將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并去掉大部分葉片。將莖段下方插到水中,一段時間后生出新根,見到有新葉長出,即可移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將莖段上方倒插到水中會造成枝條死亡B.莖段上方的切口剪成水平的和去掉大部分葉片可減少水分散失C.莖段下方的切口剪成斜向的可增加吸水面積D.移栽成活后,新個體具有更大的變異性1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是大家熟悉的歌詠綠柳的詩句。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柳樹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有水和無機鹽B.綠柳的萬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芽發育成的C.柳樹葉片的保衛細胞靠近氣孔一側的壁薄,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D.柳樹根吸收的水分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運送到葉肉細胞,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二、非選擇題15.如圖為葉片橫切面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 結構[②]是 ,其特點是細胞排列緊密。(2)葉片呈現綠色,是因為 圖中 標號[ ](填序號)所示結構的細胞內含有葉綠體。(3)結構[①] 中有導管,能將水運送至葉肉細胞進行 作用,制造有機物。(4)[⑤]是指 ,它的張開和閉合是由 細胞控制的。(5)植物根吸收、運輸到葉片的水分絕大部分以 的形式從結構[ ](填序號)中散失,這種生理過程叫 作用。(6)構成葉片的所有活細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填一種細胞器名稱)。16.下圖表示將葉片制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的結構圖。請據圖分析回答。(1)在圖中,植物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是[B] 。(2)在圖中,與莖的輸導組織相連的是葉片里的[A] 。(3)細胞中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 作用的場所。(4)植物體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 ,主要儲存在圖中細胞的[C] 中。(5)圖丁細胞不可能為下列哪種細胞( )A.葉肉細胞 B.保衛細胞 C.表皮細胞17.(2023·江西)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兩組裝置(如圖)用于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一:探究葉片是否是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1)預測的實驗結果及結論:若相同環境下24小時后,乙組液面位置基本不變,甲組液面位置 (填“不變”或“下降”),則證明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葉片。實驗二: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意義。該同學在甲組枝條中選取相似的葉片若干,平均分為A、B兩組。A組葉片兩面涂抹凡士林,B組不做任何處理。將兩組同時置于烤燈下進行照射,定時使用測溫槍測量葉面溫度。記錄并處理數據如表所示。A 組葉面溫度 B 組葉面溫度照射前 27.0℃ 27.2℃照射10分鐘 41.7℃ 38.2℃照射20分鐘 42.9℃ 35.2℃(2)A組葉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氣孔,植物通過 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來調節蒸騰作用。(3)實驗中,設置B組的作用是 。對數據處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 。(4)與照射10分鐘相比,照射20分鐘的葉面溫度下降的是 組,根據該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1. B 2. C 3. A 4. C 5. B 6. A 7. B 8. B 9. D10. A 11. C 12. B 13. D 14. C15.(1)上表皮 (2)③ (3)葉脈 光合 (4)氣孔保衛 (5)水蒸氣 ⑤ 蒸騰 (6)線粒體16.(1)氣孔 (2)葉脈 (3)光合(4)有機物(或淀粉等) 液泡 (5)C17.(1)下降 (2)保衛 (3)形成對照 減小誤差(4)B 植物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面溫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