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期中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7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分)如圖是某一人物傳記的部分目錄。該人物是(  )
第四章 政變建隋………………76 第五章 除舊布新………………117 第六章 御侮安邦………………162 第七章 開皇之治………………204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2分)圖文所示反映了隋朝時期(  )
介紹:始建于隋朝,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遺址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其中的160號倉,保存有約50萬斤炭化谷粒。
A.錢糧成為急需的物資 B.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
C.農業生產獲得了發展 D.南北經濟交流不暢通
3.(2分)由于邊境不寧,隋朝經常屯兵數萬以備邊,軍隊的供給僅靠屯田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永濟渠接收中原和江淮地區糧餉供給。這主要體現了大運河的(  )
A.功能變化 B.軍事作用 C.開鑿條件 D.經濟價值
4.(2分)導致如圖官員出身情況變化的原因是(  )
A.社會經濟的繁榮 B.經濟重心的轉移
C.科舉制度的實施 D.教育水平的提高
5.(2分)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由此可見,科舉制(  )
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6.(2分)如圖時間軸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
A.隋朝在中國史上存在29年
B.公元5世紀末隋朝統一全國
C.唐朝建立于公元7世紀前期
D.“貞觀”即為李世民的廟號
7.(2分)如圖《新唐書》中的兩段史料記載,說明了唐玄宗統治時期(  )
《新唐書 地理志》統計,全國共興建了五十六項農田水利工程,相當于有唐一代水利工程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新唐書 食貨志》記載,開元盛世時國家每年收租粟為一千九百八十余萬斛,屯田的收入約占總數十分之一。
A.整頓吏治抑制權貴 B.大興土木提高稅收
C.注重文教大興文治 D.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8.(2分)如圖反映了唐都長安城(  )
A.城市功能完備 B.建筑水平高超
C.社會生活風貌 D.規劃井然有序
9.(2分)圖中755﹣764年人口數據的變化表明唐朝(  )
A.走向滅亡結局 B.人口大量遷徙
C.國勢由盛轉衰 D.城市人口增長
10.(2分)如表:唐朝時期南詔政權的史料記載(部分)
《白古通記淺述》 細奴羅(南詔第一代王)“勸民間讀漢儒書,行孝、弟(悌)、忠、信、禮、義、廉、恥之事”
《大理古佚書鈔》 南詔文武官員必行漢禮;皇子女國中官家富室必通漢文;為官必知孔孟
如表說明南詔(  )
A.官方崇尚漢家儒學 B.將儒學確定為官學
C.納入唐朝管轄范圍 D.各民族間以和為主
11.(2分)如表為唐代宮廷宴樂《十部樂》的歷史淵源(節選)
十部樂 歷史淵源
天竺樂 源于天竺
高麗樂 源于朝鮮半島
康國樂 源于中亞康居國
如表反映出這一時期(  )
A.文化兼容并包 B.社會風氣開放
C.民族政策開明 D.社會生活豐富
12.(2分)對如圖人物解讀最準確的是(  )
A.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B.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C.將印度的佛教傳入我國
D.加深了中國對印度的認識
13.(2分)隋唐時,朝廷設置了太醫署,主管全國醫藥學人才的培養。唐高宗時,下詔官修藥典,顯慶四年(659年)《唐本草》修成頒行。這說明隋唐時期(  )
■取經歸來后,譯經19年 ■譯佛教經論75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比之前佛經翻譯者譯經總和還多
A.醫藥學進入總結階段 B.醫藥學領域名家輩出
C.政府重視醫藥學發展 D.醫學家擁有高尚醫德
14.(2分)如圖洞窟中窟頂繪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和佛教題材。這體現了莫高窟(  )
A.見證了民族交往 B.促進了商貿往來
C.融匯了中外文化 D.再現了世俗生活
15.(2分)如圖文所示兩則史料共同說明(  )
照片 文字說明 照片 文字說明
蜀錦圖案精美,質地細膩,絕大多數產品用于給皇室進貢和對外交往。 邢窯白瓷胎體潔白,釉色瑩潤。不僅廣銷國內,而且還遠銷海外。
A.詩歌能夠反映歷史現實
B.唐朝手工業發展水平高
C.實物史料的歷史價值高
D.蜀錦色彩艷麗受人喜愛
16.(2分)如表知識卡片
◆書法 顏真卿《顏勤禮碑》拓片(局部):獨創顏體字,字形端正勁美,雄渾敦厚 ◆繪畫 類型豐富: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宗教畫 著名畫家及作品: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十指鐘馗圖》等;閻立本《步輦圖》等
由表可知,以上學習的主題是(  )
A.秦漢書畫承前啟后 B.宋元工藝巧奪天工
C.唐代藝術成就斐然 D.魏晉科技成果豐碩
17.(2分)自唐代藩鎮割據、擁兵沿襲成風之后,五代時期形成了國家被將領左右,將領被士兵左右的局面。為改變這一局面,宋太祖(  )
A.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B.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
C.分化削弱王侯權力 D.將地方財政收歸中央
18.(2分)北宋時,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設轉運使統管地方財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這些措施有利于(  )
A.強化中央集權 B.提高行政效率
C.削弱宰相權力 D.改良政治風氣
19.(2分)《文獻通考》記載:改革后的熙寧十年(1077年),國家稅收劇增到5210萬石,即使與治平(1064一1067年)時相比也增長了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數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這敘述的是王安石變法的(  )
A.背景 B.措施 C.特點 D.意義
20.(2分)如表所示內容反映出評判變法成敗的標準應是(  )
變法運動 變法內容 結果
商鞅變法 編制戶口,推行小家庭政策,重農抑商,獎勵軍功。 變法成功,商鞅被處死。但變法為日后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王安石變法 機構改革,賦稅改革,科舉改革,興修水利…… 變法失敗,王安石被罷相,法令亦陸續被廢止。
A.措施是否完全落實
B.變法是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C.變法目的是否達到
D.變法家是否獲得了君主重用
21.(2分)隨著疆域不斷擴展,契丹人不僅慶祝本民族傳統節日,契丹皇帝還在立春時節學習漢人在土牛前焚香,“撒谷豆,擊土牛”。這一行為(  )
A.推動契丹人放棄游牧生活
B.有利于民族交融
C.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D.增強了遼朝國力
22.(2分)據圖文可知,不同政權之間(  )
注:北宋與遼、西夏并立,但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北宋輸出的多為絲織品、瓷器、糧食、茶葉等手工業品或半加工的農業產品,而遼、西夏輸出的多為馬、羊、駱駝等。
A.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B.經濟上具有較強互補性
C.和平友好推動貿易往來
D.政治關系影響經貿往來
23.(2分)宋遼和議中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同時在邊境設立榷場,所得利益遠超“歲幣”之支出,王安石甚至稱“澶淵之盟”為“歡盟”。由此可見,當時(  )
A.實力均衡下的妥協未必失策
B.北宋無法打敗遼軍
C.北宋政治家比遼國更有遠見
D.遼國實力遠超北宋
24.(2分)如圖文物的歷史價值在于(  )
A.認識中國古代民族交融的歷程
B.見證契丹政權建立的歷史史實
C.是研究金對遼戰爭的一手史料
D.真實再現了女真族的統一歷程
25.(2分)如圖展示應縣木塔所處地理位置。據此可知,應縣木塔(  )
A.展現了建筑智慧 B.見證了宋遼對峙
C.推動了佛教傳播 D.便利了邊境貿易
26.(2分)據圖1與圖2對比可知,元朝的中央機構(  )
A.加大了對官員的監督力度
B.參考了中原王朝統治方式
C.有效擴大了政權統治基礎
D.對邊疆地區進行直接管轄
27.(2分)元代地方政區,仍保存宋代的路府等舊稱。但在路之上,又設有“行中書省作為地方區劃的最高單位。所設地區,多為西夏等舊壤,以及南宋新失之地。”還設有中書省直轄的路、州,號稱“腹里”。材料旨在說明元代“地方政區”的特點是(  )
A.全盤繼承,盲目模仿 B.順時而變,化繁為簡
C.繼承前代,開拓創新 D.兼容并包,一脈相承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44分。
28.(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壁畫描繪了張議潮(851年被唐朝政府任命為河西節度使)抗擊吐蕃,收復河西的場景。畫中軍威赫赫,儀仗整齊,變化有序,樂隊與舞伎增添了場面氣氛。 如圖表明敦煌壁畫_____ A.能夠完整地還原真實歷史 B.見證隋唐社會生活的豐富 C.兼具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D.反映當時民族文化的交融
如圖習題,你選擇了正確選項C。請觀察該題,提取至少兩個信息且結合其反映的史實,說服選擇了其余選項的同學。
29.(12分)七年級2班以“我從××看唐朝”為主題,通過不同類型史料展開探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從詩歌看唐朝】
材料一
地位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
數量 唐詩作者3700多人,存世唐詩54000余首。
類型 敘事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離別詩、愛情詩、詠懷詩、詠史詩、酬唱詩等。
代表作品 《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注:《將進酒》創作于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
(1)(4分)根據如表,概括唐代詩歌的主要特點;并對李白的《將進酒》加以簡單賞析。
【我從文物看唐朝】
材料二 第二組同學根據史料搜集了以下三件文物。
圖1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畫《耕種圖》中的曲轅犁 圖2《唐朝彩繪仕女弈棋圖》局部 圖3 瓜州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經圖
(2)(4分)請從圖2、圖3文物中任選一件(寫出序號),并仿照示例撰寫文物解讀。
【示例】圖1,曲轅犁設計精妙,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反映了唐朝農業生產的發展,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3)(4分)根據材料一、二,提煉一個主題。
30.(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吐蕃的興衰幾乎與唐王朝相伴始終,在雙方時戰時和的交替發展過程中,吐蕃與唐王朝之間的了解與認識越來越深入,雙方從經濟、文化、科技乃至民族血脈的交流融合越來越深入而廣泛……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摘自紀錄片《中國通史》解說詞
(1)(4分)根據材料一,簡述唐與吐蕃之間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見證唐蕃關系發展的史實。
材料二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戰爭造成人口大量流動和居民的頻繁遷徙,客觀上增加了契丹、黨項、女真、蒙古等北方各民族同漢族接觸的機會。此外北宋簽訂“澶淵之盟”后,宋遼間保持了百年相對和平。在此期間邊界各族人民的往來和市貿活動促進了物質和文化交流。官方也在戰與和的交涉中,在來往禮聘和頻繁的“奉”“賜”中,進一步加深了民族間的了解。
——摘編自張明、于井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
(2)(4分)根據材料二,概括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和特點。
(3)(4分)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從中得出的歷史結論。
3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
組別 歷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跡
(一) ①唐朝揚州大明寺高A     前后用了12年,在754年抵達日本。
②隋唐時期中日兩國的交流非常頻繁。日本派到中國的使團稱“遣隋使”“遣唐使”。唐朝時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批超過500人。
(二) ①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陳朝,統一全國。
②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279年,元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三) ①唐玄宗時,僧一行開始專門從事天文歷法的研究,制定了《大衍歷》,還組織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
②868年,一個叫王玠的人用雕版印刷了一部《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摘編自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4分)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表格中A處的歷史人物。
(2)(8分)根據材料,選取一個組別(寫組別號即可),自擬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27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B C D C D D C A A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C B C A A D C B B
題號 23 24 25 26 27
答案 A C B B C
28.從圖注可知,壁畫描繪了張議潮抗擊吐蕃收復河西這一唐朝的真實歷史事件,為研究唐朝時期的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提供了形象的資料,具有一定史料價值。從描述可知,畫中軍威赫赫,儀仗整齊,變化有序,樂隊與舞伎增添場面氣氛,體現了畫師在構圖、人物描繪等方面的藝術功底,具有藝術價值,C項正確。
29.(1)特點: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期;詩人、詩歌數量眾多;詩歌類型多樣。
賞析: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時期,《將進酒》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自信昂揚,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進取的精神風貌。
(2)示例一:圖2,仕女弈棋圖描繪了唐朝貴族婦女對弈圍棋的場景,展現了唐代女子喜好下棋等活動。畫作惟妙惟肖,畫面線條流暢,質感逼真,賦彩凝重。體現唐朝時期社會風氣開放,充滿生機與活力,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它提供了研究唐代歷史和繪畫技藝的重要實物資料。
示例二:圖3,玄奘取經圖描繪了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反映了當時唐朝與天竺之間的文化交流,體現了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史料。
(3)主題: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30.(1)關系:交往持續時間長;有戰有和(或:時戰時和);交往深入、交融廣泛;彼此深入了解和認識;雙向交流。(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史實: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唐蕃會盟碑”等。(答出符合題意的一例史實即可)
(2)方式:戰爭造成的人口遷徙;邊界人員往來和貿易活動;官方禮聘和“奉”“賜”。
特點:方式多樣;戰和并存,以和為主。
(3)結論:民族交融是民族間經濟、文化等密切聯系的結果;民族交融推動了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民族交融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答出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31.(1)人物:鑒真。
(2)【示例一】組別:(一)
觀點: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頻繁,對日本社會影響深遠(或:對外交流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論述:唐朝揚州大明寺高僧鑒真歷經六次東渡,最終在754年抵達日本。鑒真東渡不僅在日本傳播佛法,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對日本佛教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遣唐使”多達十幾批。這些使團成員包括留學生、僧侶、工匠等,他們將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風俗習慣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平安文化的繁榮。
唐朝時期中日友好交流,不僅加強了中日友好關系,也為日本的社會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示例二】組別:(二)
觀點:國家統一推動社會穩定和發展。
論述:隋文帝于589年完成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順應了民族交融大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這次統一,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政治上重建了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文化上開創科舉制度的雛形。統一后的隋朝修建大運河,貫通南北交通,為后來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元世祖于1279年完成統一,結束了遼宋夏金長期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這次統一,首次將西藏、臺灣正式納入中央政權管轄;創立行省制度,這一地方行政體制沿用至今;促進多民族交融,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推動中外交流,馬可 波羅來華就是典型例證。元朝遼闊的疆域和開放的貿易政策,使絲綢之路達到鼎盛時期。
可見,國家統一不僅帶來了政治穩定,還促進了經濟發展、制度創新和文化繁榮,推動中華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示例三】組別:(三)
觀點:唐朝繁榮的科技成就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論述:唐朝是中國古代科技與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材料中提到的僧一行和王玠的成就正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僧一行是唐玄宗時期的天文學家,他制定的《大衍歷》不僅精確度高,還體現了唐朝在天文歷法領域的領先地位。此外,他組織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線測量實踐之一,為后世的天文和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礎。這些成就反映了唐朝對科學研究的重視和創新精神。另一方面,王玠于868年用雕版印刷的《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雕版印刷術后來傳播到新羅、日本、波斯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普及,促進了世界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與文明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朝科技成就不僅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開放與創新,還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门头沟区| 林周县| 梁河县| 兴文县| 司法| 新化县| 普洱| 缙云县| 永康市| 通榆县| 公主岭市| 庄河市| 突泉县| 河间市| 渭源县| 潼南县| 徐州市| 广河县| 泉州市| 防城港市| 娄烦县| 宜州市| 夹江县| 湾仔区| 晋中市| 阿荣旗| 海伦市| 望江县| 扬州市| 凤翔县| 剑阁县| 东山县| 柳林县| 阿图什市| 泰宁县| 额敏县| 桂阳县| 阿瓦提县| 莱西市|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