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濰坊市臨朐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5月月考九年級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個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遇刺一事,直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個月后的發生。即使沒有塞爾維亞青年的行刺事件,那場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也不可避免,其原因是( )A.經濟上的競爭 B.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殖民地的爭奪 D.新興國家的興起2.下圖中數據最能夠佐證的是( )A.德國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B.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勾結C.兩大軍事集團間的軍備競賽D.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3.“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勝利后,接著在各地迅速展開。3月12日,布爾什維克黨散發傳單,號召工人和士兵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這次“革命”的目的是( )A.抵御普奧聯軍進攻 B.推翻沙皇專制統治C.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D.鞏固蘇維埃的政權4.俄國十年級上冊教科書中寫道:“布爾什維克創建的新興社會體制更成為全世界的典范。……□□□□的思想不僅影響到革命者,資產階級國家領導人也明確意識到,剝削與壓迫勞動人民將不可避免地引發社會爆炸。□□□□的共產主義影響使得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改變政治制度和政策,試圖解決社會內部矛盾,削弱共產黨人的影響力。”材料中的“□□□□”應是(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C.“一五”計劃 D.蘇聯解體5.體系的兩個中心點分別在 和 。這很符合一戰后的世界格局:英法衰落,但是世界話語權仍然很重;美國強勢趕超,在世界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橫線處填入的內容應是( )A.巴黎、倫敦 B.巴黎、華盛頓C.倫敦、華盛頓 D.莫斯科、華盛頓6.列寧指出,到1921年,同19世紀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相比較,俄國無產階級在自己的革命實踐中都達到了極高的高度;蘇俄依靠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能干出一番事業來。“在自己的革命實踐中都達到了極高的高度”具體是指( )A.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B.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C.蘇俄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D.通過新經濟政策鞏固了新生政權7.下面是一幅創作于1931年的蘇聯宣傳畫,其中對宣傳畫解讀正確的是( )A.全面展示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真實情景B.體現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成果顯著C.充分體現建設中斯大林運籌帷幄的能力D.說明了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引起世界關注8.下面詩作反映的人物具有的突出品質是( )A.斗志昂揚,心懷家國 B.熱愛和平,寧死不屈C.艱苦樸素,誠實守信 D.醫德高尚,為國奉獻9.有學者認為:卡德納斯改革是部分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促進了墨西哥社會和經濟發展,使墨西哥成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國家。下列卡德納斯改革的措施中,體現民主政治體制建立的是( )A.推行土地改革B.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C.打擊寡頭勢力D.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10.20世紀20年代,“先享受,后付款”幾乎成了美國所有廣告的通用口號。1925年分期付款的零售商品總額達48.75億美元,并在以后各年中繼續增加,直至貨物的15%都以分期付款方式售出。新型消費理論( )A.奠定了美國經濟繁榮的基礎B.導致社會貧富分化日益加劇C.促進企業大力革新生產技術D.給經濟的健康運行埋下隱患11.紀錄片《大國崛起》中說:“近五百年來,真正意義上擁有過世界霸權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了接力棒式的創新和發展。”如果此說法能夠成立,美國能夠擁有霸權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業革命 B.南北戰爭C.第二次工業革命 D.羅斯福新政12.1993年,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拉賓到上海摩西會堂舊址參觀時留言:“在猶太人被納粹屠殺和驅趕,流浪于世界時,猶太難民得到上海人民的庇護,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從內心深處感謝你們的幫助。”與此留言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A.德國法西斯上臺 B.經濟大危機C.日本法西斯上臺 D.慕尼黑會議13.下圖是德國軍隊穿過法國凱旋門的場景。這一現象的發生標志著( )A.西歐大陸大部分被德國占領B.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C.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D.世界大戰達到了全世界規模14.1942年10月,俄國的這個城市一直進行著激烈的巷戰。德軍逐屋戰斗,從地面和地下的廢墟中找路前進,所以也被稱為“老鼠戰爭”。這場戰役( )A.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使德軍陷入東西兩線的夾擊C.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D.使德國徹底失去了戰爭主動權15.1945年聯合國成立的時候,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出力最大的中、蘇、美、英,也就是《聯合國家宣言》的4個“主體簽字國”,順理成章地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聯合國家宣言》的精神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塊得到了直接的體現。《聯合國家宣言》的精神實質是( )A.消滅法西斯侵略集團 B.維護世界的和平C.加強國家間相互合作 D.警惕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18題10分,共30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 一戰的發展軌跡卻完全超出了各國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預料。大戰爆發之初,各國的文官政府考慮的是如何及時應戰;軍方設想的是通過一兩場大的戰役便見分曉。然而由于時代的不同,戰爭的進程完全走向大國決策者的愿望和主觀意志的反面。材料二 隨著又一代年輕人被戰火吞噬,歐洲各國的基本國力幾乎也在這場戰爭中消耗殆盡。同時,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奮起“對西方造反”,從而使爭取主權平等、政治獨立、種族平等、經濟公正和文化解放這五大主題為基本內容的非殖民化進程,終于以始料未及且無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國。——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戰的發展軌跡”的特點。(4分)(2)據材料二,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產生的具體影響。(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次世界大戰后中國地位的不同。(4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如何解決大蕭條和失業問題,成為羅斯福面對的主要問題。因此,從1933年到1935年年初,新政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復興以及對失業貧困人口的救濟,為此于1933年頒布《緊急銀行法案》《全國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等,并且成立了聯邦緊急救濟署。面對下層部分中產階級對新政的不滿,以及鋪天蓋地的烏托邦方案所造成的威脅,1935—1936年,羅斯福第二次新政將他的改革計劃轉向社會改革和社會正義。為此于1935年成立了旨在緩解失業、消除負面影響的公共事業振興署,并頒布《社會保障法》。1937—1938年間的新政期間出臺了若干意義深遠的法律。例如,1937年通過的《國家住宅法》對中產階級的住房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1938年通過的《公平勞動標準法》則對工人的工資和工時進行了限定。—摘編自《美國人民: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1)據材料,指出經濟大危機時美國急需解決的問題。(2分)(2)為了解決失業貧困人口的問題,美國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措施產生的直接影響。(2分)(3)請用一句話表述上述材料內容的主題線索。(2分)18.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10分)班級開展“社會主義的發展”的主題研究,請你參加:材料 斯大林決定以一個野心勃勃的“ ”來代替列寧的政策。這個政策的目標就是將蘇聯從一個農業占支配地位的國家改造成一個工業強國。第一個五年的目標是在經濟的所有領域提高生產力,但是強調重工業,尤其是鋼鐵和機械工業——以犧牲消費品生產為代價。通過國家計劃委員會,斯大林企圖以一個史無前例的規模整合資源和勞動力。當世界其他地區在經濟崩潰邊緣蹣跚行進的時候,蘇聯整個的國民經濟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摘編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下)》(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列寧的政策。(1分)(2)材料中的“ ”是斯大林對于蘇聯工業化建設的具體執行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將此政策補充完整。(1分)并歸納這一政策制定的主要背景。(4分)(3)有同學認為,蘇聯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4分)答案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C B B B D B A C D D A A C B16.(1)參戰國家多;持續時間久;涉及范圍廣等。(一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得4分)(2)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削弱了歐洲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 (任答一點,2分)(3)一戰后,中國國際地位低下,是列強宰割的對象之一;二戰后,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一點2分,共4分)17. (1)大蕭條和失業問題。 (2分)(2)措施:進行救濟;頒布相關法律,成立專門機構等。 (一點2分,共4分)直接影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失業問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推動了經濟復蘇,保持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任答一點,2分)(3)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和成就。 (2分)18. (1)新經濟政策。 (1分)(2)政策:第一個五年計劃。 (1分)背景:蘇聯成立和列寧去世后,斯大林成為蘇聯的領導人;蘇聯經濟遠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落后;蘇聯面臨帝國主義的包圍等。 (一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4分)(3)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能夠集中全國一切的生產資源進行生產;當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經濟危機時,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集中生產使全國人民具有高昂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等。(一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