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3.2物態變化 培優卷 答案一.選擇題(共2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C B B A C C C C D D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C D B A B C C一.選擇題(共20小題)1.解:A、嚴禁給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防止失火,故A錯誤;B、點燃酒精燈時要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故B錯誤;C、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故C錯誤;D、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故D正確;故選:D。2.解:冰是晶體,若給燒杯中的冰加熱時,燒杯中的冰會熔化,但在冰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為0℃,保持不變,所以試管中的冰能達到熔點0℃,但試管中的冰和燒杯中的冰的溫度相同,試管中的冰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不能熔化。故選:C。3.解:A、夏天剛從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雞蛋,一會兒它的表面附著小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過程,液化放熱,故A錯誤;B、在熱的飲料中加一些小冰塊,冰化成水,熔化吸熱,使飲料溫度降低,故B正確;C、衣柜里的樟腦丸越來越小,是固態的樟腦丸變成氣態跑到空中,屬于升華現象,升華吸熱,故C錯誤;D、向地上灑水降低環境溫度是蒸發吸熱,是汽化現象,故D錯誤。故選:B。4.解:冰的溫度低于0℃,放到裝適量0℃的水的保溫杯中,冰塊從保溫杯水中吸熱,保溫杯是絕熱的,與外界沒有熱交換;只有冰和水之間發生熱傳遞,冰吸熱溫度升高,水放熱要凝固,所以水的質量減少,冰的質量增多。故選:B。5.解: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故A正確;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不一定降低,可能仍為0℃的水,故B錯誤;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膜,而使細胞液滲出,故C錯誤;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故D錯誤;故選:A。6.解:A、從圖像可以看出,該物質加熱后到第10分鐘開始熔化,故A錯誤;B、從圖像可以看出,從第10min開始熔化,到第20min結束,第15min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故B錯誤;CD、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高于該物質,會向該物質放熱,內能減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符合凝固結冰的條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變多,即冰的質量將變大,但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不變,故C正確,D錯誤。故選:C。7.解:A、燈泡正常工作時的溫度大約是2000℃,鎢的熔點是3410℃,鎢的熔點高于燈泡正常工作的溫度,不易熔化;故A正確。B、鋁的熔點是660℃,低于銅的熔點,當鋁在銅鍋里時,達到鋁的熔點,又能繼續吸熱,鋁熔化;故B正確。C、氫的熔點是﹣259℃,﹣250℃高于﹣259℃,氫處于液態;故C錯誤。D、固態的水銀的熔點是﹣39℃,﹣40℃低于﹣39℃,﹣40℃水銀處于固態,不能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測量物體;故D正確。故選:C。8.解:ABD、由圖像可知,從A到B過程中物質的溫度呈上升趨勢,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態;BC段溫度不變,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處于熔化過程,熔化吸熱,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在t=3min時開始熔化,到6min結束,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3min,故A、B、D錯誤;C、圖像的EF段為該物質的凝固過程,此時對應的溫度是45℃,則其凝固點為45℃,故C正確。故選:C。9.解:讀圖可知,M在 10~20min的10min 內,吸熱但溫度不變,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處于固液共存狀態,因此這種物質屬于晶體,oab 為 M 物質的熔化圖象;在26min內N物質始終是固體,N之所以溫度不變是因為水浴法加熱,水達到了沸點溫度不變導致的,故不能判斷是晶體還是非晶體,N物質有可能是非晶體,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0.解:分子之間的間隔決定物質的狀態,當由液態變為氣態時,分子之間的間隔增大,但分子組成不變,故符合此條件的只有D正確。故選:D。11.解: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D圖象與事實相符合。故選:D。12.解:燒杯內的水達到沸點時,能繼續吸熱,故會沸騰;玻璃瓶內的水達到沸點時,不能繼續吸熱,故B正確。故選:B。13.解:A、由于濕球溫度計的濕棉紗布中有水,水在蒸發過程中吸熱,使濕球溫度計的示數變小,與水的比熱容無關,故A錯誤;B、濕球溫度計上的水蒸發吸熱,該溫度計的示數降低;空氣的濕度越大(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越多),濕棉紗布中水的蒸發越慢,該溫度計降低的溫度越小,所以兩個溫度計的讀數差別越小,故B錯誤;C、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這三處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濕程度也不同,說明植物對空氣濕度有影響,即植物能夠增加空氣的濕度,植物越多,其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越大,所以裸地測量的兩支溫度計讀數差別最大,故C錯誤;D、該社團研究的濕度,不是研究植被,探究的問題可能是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故D正確。故選:D。14.解:AB、太陽在南方,順著太陽光的方向,照射到紙上的太陽光較少,濕紙的溫度較低,蒸發較慢,曬干需要的時間較長,故AB錯誤;C、紙面朝向太陽,并且南面的支架低,北面的支架高,南面的濕紙不會擋住太陽光,使得兩張濕紙的溫度都較高,蒸發較快,曬干時間較短,故C正確;D、兩個紙面雖然朝向太陽,但是支架靠得太近,會導致南面的濕紙擋住照向北面濕紙的太陽光,使得北面的濕紙溫度較低,蒸發較慢,曬干時間較長,故D錯誤。故選:C。15.解:A、CO2經過壓縮機時,對CO2做功,CO2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故A錯誤;B、CO2經過冷凝器時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了液化放熱,內能減小,故B錯誤;C、由圖可知,液態CO2經過膨脹閥時一部分變為氣態CO2,則此過程中發生了汽化,分子間的距離變大,故C錯誤;D、CO2經過蒸發器時由液態變成了氣態,發生了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D正確。故選:D。16.A.實驗1用兩個人把手分別放入水中,兩個人對冷熱程度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說明水中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不符合題意;B.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壓縮體積并不能使所有的物體都液化,有些氣體必須在降到一定溫度時,壓縮體積才可以液化,符合題意;C.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實驗3說明了板塊的碰撞形成山脈,不符合題意;D.,如果抽出玻璃板后,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氣體能運動到左側裝有空氣的瓶中,說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不符合題意。故選:B。17.解: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直接變為氣態,此過程是升華;該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轉移到織物上,此過程是凝華,故A正確。故選:A。18.解:A、“冰花”是噴射出來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華現象,故A錯誤;BD、“冰花”變小是固態的冰升華形成水蒸氣,升華吸熱,故B正確,D錯誤;C、水的凝固點為0℃,氣溫低于或等于0℃,如果繼續放熱,就會凝固,“冰花”形成時的氣溫不一定為0℃,可以低于0℃,故C錯誤。故選:B。19.解:A、水由液態水變成水蒸氣,叫汽化;冰變成水叫熔化;故A錯;B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叫凝華;冰變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態水變成水蒸氣,叫汽化,故B錯、C正確;D、水蒸氣直接變成冰,叫凝華;冰變成水叫熔化;故D錯。故選:C。20.解:實驗中收集9組數據與收集4組數據相比,分析更多組數據,不僅得到沸騰前水溫隨加熱時間的延長而升高,還能得出水在沸騰時的溫度保持不變,使得到的關系更貼近實際。故選:C。二.填空題(共8小題)21.解:由圖可知,在0﹣6min內,海波升高的溫度多,由于相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溫度變化大的吸熱能力弱,所以0~6min海波比石蠟的吸熱能力弱;海波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吸收熱量。故答案為:弱;溫度不變。22.解:0℃的水和0℃的冰溫度相同,冷熱程度相同,用0℃的冰冷卻物體效果較好;因為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會降低物體的溫度,更利于冷卻物體,所以0℃的冰冷卻效果會更好。故答案為: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過程中,吸收熱量,會降低物體的溫度,更利于冷卻物體,所以0℃的冰冷卻效果會更好。23.解:(1)根據圖甲可知,AB為液態,CD為固態,則BC段物質正在凝固,即處于固液共存狀態。物質從B到C的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放熱;(2)根據圖甲可知,鹽水不斷放熱,保持不變的溫度為﹣2℃,則鹽水的凝固點為﹣2℃。因為﹣1℃高于凝固點﹣2℃,所以此時鹽水為液態。(3)鹽水混合物的凝固點為﹣2℃,則正在熔化的鹽冰混合物的溫度為﹣2℃。水的凝固點為0℃,高于外面鹽冰混合物的溫度,會不斷的向外放熱,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凝固。故答案為:(1)固液共存;放熱;(2)﹣2;液態;(3)凝固。24.解:表演時,藝人身上的汗水吸熱轉變成水蒸氣。故答案為:汽化;吸收。25.解:(1)夏天空氣中有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氣”;(2)因為白氣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下運動的。故答案為:液化;乙。26.解:(1)由圖可知,在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熔點是﹣117℃,﹣110℃處于酒精的熔點以上沸點以下,酒精狀態為液態;(2)由圖可知,在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是78℃,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水的沸點高于酒精的沸點,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溫度,酒精沸騰,會使溫度計破裂。故答案為:(1)液態;(2)酒精的沸點低于沸水的溫度,會使酒精溫度計爆裂。27.解:(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看出,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都相同,只有液體的溫度不同,故可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2)B、D實驗中,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故不能形成對照組。故答案為:(1)溫度;(2)水的表面積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均不同。28.解:(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蒸發,形成水蒸氣;(2)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冷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在物態變化過程中,物質多少沒有變化,所以此裝置內水的總量保持不變。故答案為:(1)蒸發;(2)液化;(3)保持不變。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29.解:(1)某同學按實驗步驟進行了正確操作,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這段時間過長,說明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故可推斷水過多,或水的初溫太低。解決的辦法是,倒掉一部分水或用熱水加熱等。(2)其它條件不變,增加水的質量,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時間會增加,但是水的沸點不變,圖象c符合題意。(3)據圖能看出,此時氣泡上升體積逐漸變小,所以是沸騰前的情況;(4)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當水溫為95℃時,此時的響度為55.2dB,響度最大。“響水不開,開水不響”,其實是說水快要“開”時,響度最大,而真正沸騰時的響度會略小一些,而不是“不響”;故答案為:(1)杯中水的初溫太低;(2)c;(3)沸騰前;(4)95℃;開水并非是不響,而是響度相對于不開的水弱一點。30.解:(1)冰在常溫空氣中也可以熔化,用酒精燈加熱只是會加快熔化,缺少酒精燈是可行的;(2)圖乙裝置水浴法,可以使石蠟受熱均勻;(3)在圖丙中,AB段與CD段的傾斜程度不同,這是因為AB段是冰,CD段是水,水和冰的比熱容不同,相同質量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熱量,其溫度變化不同。故答案為:(1)可行;(2)水浴加熱使石蠟受熱均勻;(3)水和冰的比熱容不同。31.解:(1)由于冰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吸熱,A圖將試管放入開水中,冰不斷吸熱熔化,但冰熔化較快,不能及時觀察冰的熔化狀態;B圖中用酒精燈加熱,由于火焰溫度較高,會使冰熔化過程太快,來不及觀察;C圖中將試管放入空氣中,當時室溫保持10℃不變,會使冰的熔化過程緩慢,便于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因此選擇C圖加熱;(2)利用鹽水制的冰,在溫度為﹣3℃和﹣7℃時才開始熔化,且溫度不變,故鹽水制的冰是晶體;對照曲線②③可知,淡鹽水的熔點為﹣3℃,濃鹽水的熔點為﹣7℃;(3)冰雪中撒入鹽后,降低了熔點,冰雪就會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開始熔化,可以使冰雪盡快地熔化,并且含鹽濃度越高的冰,能在更低溫度下熔化;(4)小亮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和圖線,又有了新發現:含鹽濃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溫越快;(5)實驗后小亮想起一件事,他們在學習熔化時,也用冰塊做了這樣的實驗,但那次做實驗時,測得的冰熔化時的溫度不是0℃。根據上述實驗,造成冰的熔點不是0℃的原因是冰中含有雜質、加熱速度太快等。故答案為:(1)C;、(2)是;﹣3;﹣7;(3)降低;低;(4)快;(5)冰中含有雜質(合理即可)。32.解:(1)在上述實驗中,實驗C缺少變量,無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與哪個因素有關,因此無法進行探究,探究方法不正確;(2)這四次實驗中,實驗A只有溫度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因此可驗證猜想“①與蔬菜所處環境的溫度有關”是否正確;實驗D只有表面空氣流動速度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因此可驗證猜想“猜想③與蔬菜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有關”是否正確;(3)實驗B中,溫度和表面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最終發現剖開的胡蘿卜比未剖開的胡蘿卜干癟,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4)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不正確的,這是因為沒有比較蒸發掉水的質量,應比較相同時間內水的蒸發量(質量的減小量),相同時間內蒸發量大的蒸發得快;經過多次實驗和精確測量,發現當放水少的杯中無水時,放水多的杯中減少的水量總和與放水少的杯中原來的水量相等,說明水蒸發的快慢和水的多少無關。故答案為:(1)缺少變量,無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與哪個因素有關;(2)A;③;(3)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4)不正確;應比較相同時間內水的蒸發量(質量的減小量),相同時間內蒸發量大的蒸發得快;無關。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3.2物態變化 培優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1.下列有關酒精燈的使用正確的是( )A. B.C. D.2.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進行加熱,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冰塊大部分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A.熔化情況不能確定B.全部熔化C.一點都沒熔化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沒熔化3.下列現象中屬于熔化吸熱的是( )A.夏天剛從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雞蛋,一會兒它的表面附著小水珠B.在熱的飲料中加一些小冰塊使飲料溫度降低C.衣柜里的樟腦丸越放越小D.向地上灑水降低環境溫度4.在保溫杯中裝適量0℃的水,從冰箱的冷凍室里取出一小塊冰了很長時間的冰,放到保溫杯中,設保溫杯是絕熱的。過一段時間,冰和水的溫度相同。在這個過程中( )A.水的質量增大 B.冰的質量增大 C.水的溫度降低 D.冰的體積減少5.今年冬天各地文旅宣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最出圈的是哈爾濱旅游熱,冬季景觀中蘊含大量的科學原理,請回答問題。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氣溫一般在﹣20℃以下,人們常把梨放到屋外冰凍成像石頭一樣硬的“凍梨”,吃之前再把“凍梨”放在0℃的水中“緩”下,緩好后的凍梨吃起來軟糯多汁,更加清甜。關于凍梨的變化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緩梨過程中冷水結冰放熱,使凍梨溫度升高B.緩梨過程梨的溫度升高,水的溫度一定降低C.梨冷凍過程只破壞了細胞壁,而使細胞液滲出D.梨冷凍的過程只發生了化學變化6.如圖所示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 )A.該物質加熱后就開始熔化B.第15min該物質處于液態C.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多D.圖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升高7.根據以下幾種物質的熔點(單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鎢 金 鋼 銅 鋁 水銀 氫3410 1064 1515 1083 660 ﹣39 ﹣259A.電燈泡用鎢制燈絲,是因為鎢的熔點高不易熔斷B.鋁可以在銅鍋里熔化C.在﹣250℃氫氣是固態D.在﹣40℃的環境里不能用水銀溫度計8.如圖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2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B.在BC段,該物質不吸熱C.該物質的凝固點是45℃D.該物質熔化過程共持續了6min9.如圖甲所示,架設兩套完全相同的加熱裝置,兩套裝置的試管中分別裝有少量等體積的M、N兩種固態物質。它們用相同熱源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在26min內,M物質從固體變為了液體,N物質始終是固體。根據圖象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ab 為 M 物質的熔化圖象,oa′b′為 N 物質的沸騰圖象B.在 16~18min 內,M 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不吸收熱量C.M 物質肯定是晶體,N 物質可能是非晶體D.M、N 物質熔化過程都持續了 10min10.提起壓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下列選項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是( )A. B. C. D.11.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如圖中哪幅圖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的變化( )A. B.C. D.12.如圖所示,1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用酒精燈對裝有水的燒杯加熱,水中倒扣著一玻璃瓶(圖中省略用來固定的裝置),瓶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到100℃時( )A.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B.燒杯中的水一定會沸騰,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C.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D.燒杯中和瓶內的水一定會沸騰13.如圖是干濕球濕度計。某學校社團的同學用該干濕球濕度計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叢中的濕度。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濕球溫度計的讀數較大,這是由于濕棉紗布中水的比熱容較大B.在一定溫度下,兩支溫度計讀數的差別越大,表示空氣的濕度越大C.預計在裸地測量的兩支溫度計讀數差別最小D.該社團的同學探究的問題可能是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14.“曬紙”是將剛生產的濕紙,通過自然蒸發使紙張變干。若無風情況下在杭州為了更快完成曬紙工序,下列晾曬方式最合理的是( )A. B.C. D.15.國家速滑館在冬奧會歷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技術原理簡化如圖所示,則CO2經過( )A.壓縮機后溫度降低B.冷凝器后內能增大C.膨脹閥后分子間距減小D.蒸發器時吸收熱量16.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下列是課本中的一些經典實驗,其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1說明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B.實驗2說明氣體可以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液化C.實驗3說明了板塊的碰撞形成山脈D.實驗4說明氣體分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中17.熱轉印技術是一項新興的織物印刷工藝。該技術通過將帶有印刷圖樣的轉印紙與織物重疊在一起加熱,轉印紙上的特殊固態染料就能直接變為氣態的形式轉移到織物上,形成圖樣。該轉印過程涉及的物態變化是( )A.先升華后凝華 B.先升華后凝固C.先汽化后凝固 D.先汽化后凝華18.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了,水噴射出來形成了如圖所示的“冰花”。雖然氣溫沒有回升,過一段時間,發現“冰花”還是變小了。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冰花”是由空氣水蒸氣凝華而形成的B.“冰花”變小了主要是冰升華的原因C.“冰花”形成時的氣溫一定為0℃D.“冰花”變小過程中要放熱19.圖中,水的三態之間轉化過程所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標注都正確的是( )A. B. C. D.20.小高和小新同學想探究一杯熱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他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分別進行了實驗,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在實驗中小高同學收集了9組數據,小新同學收集了4組數據。(分別如表)小高: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溫度/℃ 90 95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小新:時間/min 0 2 4 6溫度/℃ 90 98 101 102實驗中收集9組數據與收集4組數據相比,其好處是( )A.能夠避免實驗的偶然性B.減小實驗誤差C.使得到的兩個物理量的關系更接近實際情況D.只有9組數據才可以得出結論二.填空題(共8小題)21.用完全一樣的裝置加熱等質量的海波和石蠟兩種固體,它們熔化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分析圖象可知,0~6min海波比石蠟的吸熱能力 (填“強”或“弱”),海波熔化的特點是:熔化時 持續吸熱。22.用質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來冷卻物體, 的冷卻效果較好。因為 。23.小文發現嚴冬季節水缸里的水結冰了,但腌菜缸里的鹽水卻沒有。小文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一定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她將一些鹽放入水中,并把鹽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時間,小文就觀察鹽水狀態、測出溫度,并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凝固圖像如圖甲所示。(1)從圖像中得到在BC段物質的狀態是 ,物質從B到C的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 (填“吸熱”、“放熱”或“不吸放熱”);(2)鹽水的凝固點為 ℃;﹣1℃時鹽水存在的狀態是 ;(3)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進行的物態變化是 。24.光腳走燒紅的鐵板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光腳的苗族漢子們 把光著的腳底板放在能使竹片著火的鐵板上,用舌頭舔剛剛從炭火中燒紅的烙鐵,那種“吱吱”的響聲和陣陣冒出的白煙,足以使人咋舌,這其中蘊涵了我們所學的物態變化知識:表演時,要保證藝人腳底有足夠的汗水,汗水 (填物態變化名稱)時瞬間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能在腳底形成一層暫時的保護膜。25.夏天,剝開包裝紙的冰棍會冒“白氣”是 現象(汽化/液化);根據你的觀察,在室內無風時,冰棍冒出的“白氣”符合實際的是圖 (甲/乙)。26.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酒精在標準大氣壓下熔化和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試回答下列問題:(1)在﹣110℃時,酒精處于 (填寫物質的狀態名稱)。(2)在1標準大氣壓下,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溫度的原因是 。27.小東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的關系。(1)通過 A、C對比實驗,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2)B、D實驗不能形成對照組,原因是 。28.假如你身處偏遠海島,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辦?小明為你提供一種簡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內灌海水,按圖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即可收集淡水。則:(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氣。(2)水蒸氣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結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此裝置內水的總量 (改變/保持不變)。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29.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1)某同學按實驗步驟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正確操作,但發現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這段時間過長,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種原因即可)。(2)其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中a圖線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正確的是 。A.a B.b C.c D.d(3)該同學在實驗中看到了如圖丙所示的情景,這是 (填“沸騰前”或“沸騰時”)的情況。(4)俗語說“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開水真的不響嗎?小科想對此進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科用圓底鐵鍋在煤氣灶上進行燒水實驗,用溫度計、數字聲強計(測量聲音強弱的儀器)分別測量鍋內水的溫度、鍋旁聲音的強弱。測量結果如下表所示水溫t/℃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99聲強級/dB 37.5 38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現象 無氣泡 無氣泡 有小氣泡產生 少量氣泡上升 上升氣泡增多 大量氣泡上升 水面有氣泡形成 更多小氣泡形成,水變渾濁 沸騰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溫度為 時,響度最大,現在你對“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這句話有什么新的理解? 。30.某同學在常溫下做探究“冰和蠟燭熔化特點”的的實驗,實驗裝置分別如圖甲、乙所示。(1)圖甲是探究“冰熔化特點”的裝置,該裝置缺少酒精燈加熱是 (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的。(2)圖乙是探究“石蠟熔化特點”的裝置,此實驗中采用的加熱方式優點是 。(3)在觀察探究冰的熔化特點時,小李繪制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在相同的加熱條件下,AB段與CD段的傾斜程度不同,這是因為 。31.小亮看到搶險隊員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撒大量的鹽,他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含鹽的冰跟純凈的冰熔化時的特點有何不同?含鹽濃度不同的冰,其熔化特點有無區別?為此,他進行了以下探究:(1)小亮用等量的純水、淡鹽水、濃鹽水制得純冰、淡鹽水冰、濃鹽水冰,然后將這些冰弄碎放入試管中,在冰塊中插入溫度計,記下此時溫度計的示數。每隔0.5分鐘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同時觀察試管中冰塊狀態的變化。在選擇冰塊吸熱方式時他遇到了一個難題,現有如圖甲所示的三種方法,應選擇方法 (填“A”“B”或“C”)。(室溫約為10℃)(2)在相同條件下測量三者的溫度變化,得到如圖乙所示的三條溫度變化曲線(純冰對應曲線①、淡鹽水冰對應曲線②、濃鹽水冰對應曲線③)。利用鹽水制成的冰 (填“是”或“不是”)晶體。淡鹽水冰的熔點是 ℃,濃鹽水冰的熔點是 ℃。(3)由上述實驗可知,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撒鹽可以 (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點,并且含鹽濃度越高的冰,能在更 (填“高”或“低”)的溫度熔化。(4)小亮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和圖線,又有了新發現:含鹽濃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溫越 (填“快”或“慢”)。(5)實驗后小亮想起一件事,他們在學習熔化時,也用冰塊做了這樣的實驗,但那次做實驗時,測得的冰熔化時的溫度不是0℃。根據上述實驗,請你分析造成冰的熔點不是0℃的原因: (寫出一點)。32.保留水分是蔬菜保鮮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探究影響蔬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軍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①:與蔬菜所處環境的溫度有關。猜想②:與蔬菜的表面積有關。猜想③:與蔬菜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有關。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軍按圖進行了四次實驗(實驗中的胡蘿卜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剖開的胡蘿卜均為均勻剖開)。(1)在上述實驗中,實驗C的探究方法不正確,原因是 。(2)這四次實驗中,實驗 (填字母)可驗證猜想①是否正確,實驗D可驗證猜想 (填序號)是否正確。(3)實驗B中,一段時間后發現剖開的胡蘿卜比未剖開的胡蘿卜干癟,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寫出一條)。(4)小軍突然想到:下大雨后地面干得慢,下小雨后地面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發的快慢還可能與水的多少有關,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把相同溫度的水,分別裝入兩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實驗發現水少的杯中沒有水時,另一杯中還殘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多少有關,水越少,蒸發越快。從得出結論環節看,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 (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是 。經過多次實驗和精確測量,小軍發現當放水少的杯中無水時,放水多的杯中減少的水量總是與放水少的杯中原來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發的快慢和水的多少 (填“有關”或“無關”)。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3.2物態變化 培優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學七年級下冊3.2物態變化 培優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