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同步練習★★課前預習 知識梳理知識點一 泌尿系統的組成1.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_______等排出體外的過程。2.泌尿系統排出的廢物:_____、多余的水和_______。3.泌尿系統的四大器官。無機鹽尿素無機鹽知識點二 尿的形成和排出1.腎單位。(1)概念:腎的_________單位。(2)數量:每個腎包括超過100萬個腎單位。(3)組成:包括_______、腎小囊和_______等。2.尿的形成。(1)經過腎小球和___________的濾過作用,形成_____。(2)經過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_____。結構功能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內壁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尿液3.尿的排出。(1)腎→_______→膀胱(暫時儲存)→_____→體外。(2)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歇的,主要是_____儲存尿液到一定量后才有尿意進行排尿。輸尿管尿道膀胱知識點三 其他排泄途徑1.呼吸:_________由_________排出體外。2.皮膚。(1)汗腺分布:全身_____,在腋窩、掌心、足底等處分布較多。(2)汗腺組成:_______和導管。(3)汗液形成:分泌部產生的汗液經_____排到皮膚表面。(4)排出途徑:部分水、少量的尿素和無機鹽等以_____的形式從皮膚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統皮膚分泌部導管汗液【辨一辨】排出糞便不屬于排泄排泄是指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而糞便是沒有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不是細胞的代謝廢物,因此,排出體內的食物殘渣叫排便或排遺,不屬于排泄。課堂探究 典例微課【經典母題】尿液是人體代謝排出的廢物,也是一個人健康的“晴雨表”。下列關于尿液的形成與排出,說法錯誤的是( )A.形成尿液的腎單位由②③④組成B.結構④腎小管具有重吸收的作用C.⑤和①處的血液相比,尿素減少D.蛋白尿的出現一定是②發生病變D【解析】腎單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單位,包括②腎小囊、③腎小球、④腎小管,A正確;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廢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形成尿液,B正確;經過尿液的形成過程以后,⑤腎靜脈比①腎動脈中的尿素等廢物明顯減少,C正確;若某人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可能是此人腎單位中的③腎小球發生病變,使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來不能濾過的蛋白質也能濾過到原尿中,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腎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質,因此尿中出現蛋白質,D錯誤。【點迷津】1.識圖:圖中①是動脈,②是腎小囊,③是腎小球,④是腎小管,⑤是靜脈。2.知識運用,突破解題:血液通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廢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形成尿液。經過尿液的形成過程以后,⑤靜脈比①動脈中的尿素等廢物明顯減少。3.本題所思: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的原因,可能是腎小球發生了病變,導致通透性增大。正常情況下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1.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下列屬于人體排出代謝廢物途徑的有( )①口腔 ②肺 ③腎 ④肛門 ⑤皮膚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解析】人體的代謝廢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人體排出代謝廢物的方式主要有呼氣、排尿、排汗等。肺能排出二氧化碳;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皮膚中有汗腺,能分泌汗液。D2.腎是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關于人體中的水、尿素、葡萄糖、無機鹽、大分子蛋白質等五種物質在健康人動脈血漿、原尿和尿液中的變化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排尿可將人體產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B.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后進入毛細血管C.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尿素和無機鹽沒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D.原尿中蛋白質極少,是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濾過的結果C【解析】尿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和尿素,排尿可將人體產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A正確。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沒有葡萄糖。這說明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重吸收后的葡萄糖進入毛細血管,B正確。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尿素沒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吸收,C錯誤。血漿通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中蛋白質極少,D正確。1.人體的泌尿系統包括哪些結構( )A.尿道和膀胱 B.輸尿管和膀胱 C.腎、輸尿管和膀胱 D.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解析】人體的泌尿系統主要由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組成。D2.從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流出的液體分別是( )A.原尿、動脈血、尿液 B.動脈血、原尿、尿液C.靜脈血、原尿、尿液 D.靜脈血、尿液、原尿【解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廢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中流出的液體分別是動脈血(不管是入球小動脈還是出球小動脈里面流淌的都是動脈血)、原尿、尿液。B3.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卻只有1.5升左右,這是由于( )A.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C.膀胱對尿液的儲存 D.汗腺排出汗液【解析】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吸收,這些被重吸收的物質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個人一天可以形成180 升原尿,可排出的尿卻只有1.5升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A1.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A.腎單位 B.腎小球 C.腎小囊 D.腎小管【解析】人體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課后提升 A2.(2024·陽江質檢)為研究腎的功能,科學家對健康人的某結構(如圖)進行微管穿刺,取出少量液體作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和②都是小動脈B.微吸管提取的囊內液中不含紅細胞C.③內液體含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D.③內液體大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D【解析】血液經過腎小球時沒有發生氣體交換,因此①出球小動脈、②入球小動脈都是小動脈,都流動脈血,A正確。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其余物質被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體內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B正確。③是腎小囊腔,④是腎小管,③內含有的液體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無機鹽、尿素和葡萄糖,C正確。③內液體為原尿,腎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量的水和部分無機鹽,剩余少量的水、無機鹽、尿素以尿液形式排出體外,D錯誤。3.流出腎的血液成分與流入腎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點是( )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減少 B.二氧化碳含量減少,尿素含量增加C.氧含量減少,尿素含量增加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減少【解析】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這樣從腎靜脈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就大大減少了,無機鹽的含量也相對減少;由于組織細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故從腎流出的血液,氧減少、無機鹽減少、營養物質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減少。D4.(2024·梅州質檢)下列代謝產物中既能從皮膚排出,又能從泌尿系統、呼吸系統排出的是( )A.二氧化碳 B.尿素 C.無機鹽 D.水【解析】人體將尿素、二氧化碳,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其途徑主要有三條:呼吸系統呼出氣體、泌尿系統排出尿液、皮膚排出汗液。呼吸系統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膚產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通過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徑。可見,皮膚、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共同排出的廢物是水。D5.(2024·深圳期末)下表是某位患者尿液、原尿和血漿主要成分的分析結果(單位:克/100毫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主要成分 ① ② ③蛋白質 8 0.03 0葡萄糖 0.1 0.1 0.1尿素 0.03 0.03 1.8A.①是血漿,②是尿液 B.③最終形成于膀胱C.該患者可能患糖尿病 D.患病部位可能是腎小球C【解析】血漿和原尿的區別是:含有大分子蛋白質的是血漿,存在于血管中;含有葡萄糖不含大分子蛋白質的是原尿,存在于腎小囊腔內。所以①是血漿,②是原尿,A錯誤。腎的功能是形成③尿液,膀胱具有暫時儲存③尿液的作用,B錯誤。該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患糖尿病;也有可能是腎小管出現病變,無法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的緣故,C正確,D錯誤。6.如圖是健康人的腎單位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3兩端的血管都是動脈,其內流的都是動脈血B.與2中的液體相比,4中只少了大分子蛋白質C.4中的液體流經5時,全部葡萄糖被5重新吸收D.與1中的液體相比,6中氧氣和尿素含量均降低B【解析】圖中1入球小動脈、2出球小動脈內都流動脈血,A正確;腎小球不能濾過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因此與2中液體相比,4中液體不含大分子蛋白質和血細胞,B錯誤;4腎小囊中的液體叫原尿,流經5腎小管時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C正確;腎是人體的組織器官,生命活動需要消耗氧氣,同時放出二氧化碳,它還是形成尿的器官,因此6腎靜脈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動脈中的氧氣和尿素含量明顯減少,D正確。7.(2024·中山質檢)人工腎是根據腎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種醫療儀器,它可以模擬腎的工作,濾過人的血液,進行血液透析。透析相當于人體內生理活動中的( )A.腎小管重吸收作用 B.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C.膀胱儲存作用 D.汗腺排汗作用【解析】腎衰竭的人腎的功能受損,腎不能產生尿液,血液中代謝產生的廢物和過多的水不能排出,使人體生命受到嚴重的危害。血液透析是把人體的血液從動脈引出,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內借半透膜接觸和濃度梯度進行物質交換,使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向透析液移動,透析液中的營養物質向血液中移動,然后將透析過的血液再通過靜脈流回血管,通過透析達到了排出代謝廢物的目的。因此透析相當于人體生理活動中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B8.(資料分析)如圖是腎單位結構示意圖,表格中的甲、乙、丙三種液體取自腎臟的不同部位,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液體 主要成分(單位:g/100mL)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無機鹽甲 90 8 0.1 0.03 0.72乙 98 0.03 0.1 0.03 0.72丙 96 0 0 1.8 1.1(1)腎單位是腎的_________單位,是由圖中的________(填序號)構成的。(2)分析表中三種液體成分與含量的變化,你認為液體乙取自圖中的[__]_______內。判斷的理由是該液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中液體丙中蛋白質和葡萄糖含量為0,這是由于圖中[__]_______的_______作用。(4)某人尿液中出現葡萄糖,可能是圖中腎單位內的[__] _______部位發生病變;若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則可能是[__ ]_______發生病變造成的。結構功能1、2、32腎小囊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質1腎小管重吸收1腎小管3腎小球【解析】(1)圖中1表示腎小管,2表示腎小囊,3表示腎小球;腎單位是腎的結構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三部分。(2)液體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質,因此液體乙是原尿;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乙取自腎小囊。(3)液體丙中沒有蛋白質和葡萄糖,說明液體丙為尿液。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腎小管會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4)尿液中出現葡萄糖的原因可能是腎小管病變,導致腎小管不能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液排出。尿液中含有血細胞,原因是腎小球部位發生病變導致其通透性增大,血細胞可以濾過到腎小囊的原尿中,最后隨尿液排出。9.如圖為腎單位結構和尿液形成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尿液的形成包括發生在A、B處的濾過作用和C處的重吸收作用B.B內的液體與血漿相比,沒有大分子蛋白質C.從③流出的液體與B內的液體相比,沒有葡萄糖D.從②流出的血液與從①流入的血液相比,氧氣含量增多,尿素含量減少D【解析】血液流經A腎小球時發生了濾過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發生了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包括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過程,其中重吸收作用發生在C腎小管,A正確。當血液流經A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B腎小囊形成原尿。因此B內的液體與血漿相比,沒有大分子蛋白質,B正確。當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從③流出的液體與B內的液體相比,沒有葡萄糖,C正確。血液流經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血液與腎小管的細胞進行了物質交換,血液中的氧氣和養料進入腎小管的細胞,腎小管的細胞分解有機物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所以與流入腎的血液相比,從腎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特點是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增加、尿素減少,D錯誤。10.(綜合應用)2023年9月,中科院賴良學團隊成功在豬體內培育出人源中期腎。這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人源化功能器官異種體內再生,對未來腎移植等具有重要意義,請結合圖示,回答問題。(1)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歇的,因為_____能暫時儲存尿液。人體排尿,不僅能排出廢物,而且能調節體內水和_______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生理功能。(2)中科院團隊發現,在胚胎移植給母豬的第25~28天,腎發育到第二階段,形成了腎小管,該結構具有_______作用。腎小管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細胞朝向管腔的細胞膜具有毛刷狀突起(如圖1),請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角度分析,這種結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膀胱無機鹽重吸收增大面積,利于重吸收作用(3)當慢性腎病發展為腎衰竭時,病人需要通過腎移植等方式治療。慢性腎病由多種因素引起,其他團隊對“成人血尿酸水平對腎功能的影響”展開了研究(如圖2)。①尿酸是細胞代謝時產生的廢物,在組織細胞與周圍毛細血管進行_________時進入血液,并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物質交換②從圖2可以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正常成年人每天產生約700 mg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時,會形成尿酸鹽結晶。結合尿液形成的過程,根據圖2分析研究結果的主要原因:一是尿酸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出現異常,使___________________受損,影響其濾過作用;二是尿酸鹽結晶會堵塞在腎小管及輸尿管內,尿酸排出不暢致使腎結構損傷。高尿酸血癥會增加腎功能異常的風險(或高尿酸血癥會危害腎功能或高尿酸血癥會降低腎功能正常率)腎小球與腎小囊內壁【解析】(1)腎中形成的尿液,經過輸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內暫時儲存。故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歇的。人體內產生的廢物必須及時排出,否則會影響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甚至危及生命。人體排出尿液,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2)腎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腎小管壁細胞朝向管腔的細胞膜具有毛刷狀突起,這種結構的意義是增大面積,利于重吸收作用,與其功能相適應。(3)①毛細血管適于進行物質交換,尿酸是細胞代謝時產生的廢物,在組織細胞與周圍毛細血管進行物質交換時進入血液,并通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②從圖中可以看出,高尿酸血癥的腎功能正常率低于尿酸水平正常者,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高尿酸血癥會增加腎功能異常的風險(或高尿酸血癥會危害腎功能或高尿酸血癥會降低腎功能正常率)。③研究人員發現高尿酸血癥損害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尿酸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異常,使腎小球與腎小囊內壁濾過受損,影響其功能;二是尿酸鹽結晶會堵塞在腎小管及輸尿管(集合管)內,尿酸排出不暢致使腎結構損傷。11.閱讀科普文章,回答相關問題: 痛風是因人體內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種疾病,沉積的尿酸結晶會導致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癥發作。尿酸是嘌呤(一種有機物)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如果人體攝入大量嘌呤,尿酸的產生和排泄不平衡,就會導致體內尿酸蓄積引發痛風。長期高尿酸血癥容易引發尿酸鹽在腎小管處形成結晶,導致上皮細胞壞死,這將會直接影響腎小管的功能。醫生建議多飲水有利于尿酸的及時排出。痛風屬于生活方式病,常見于中青年男性,經常在外就餐和點外賣,喜食火鍋、海鮮、啤酒、飲料、甜食等的人,都是痛風發病的主要人群,青少年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判斷一種食物是否適合高尿酸、痛風患者食用,主要考慮其嘌呤含量的高低。高嘌呤食物,包括海鮮水產、動物內臟和高湯濃湯等不適合高尿酸、痛風患者;中嘌呤食物,包括四季豆、紅豆、綠豆、菌藻類、畜禽肉等,在食用時就需要謹慎選擇;低嘌呤食物,如新鮮水果、淀粉類主食、牛奶和雞蛋,則應該成為高尿酸、痛風患者食譜中的主角。(1)結合閱讀資料分析,痛風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痛風的發病原因,你對青少年飲食有什么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尿酸的產生和排泄不平衡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多飲水,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痛風發病的風險【解析】(1)痛風是體內尿酸代謝失衡,導致尿酸水平過高,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引發炎癥和疼痛。(2)分析痛風的發病原因,對青少年飲食的建議如下:①均衡飲食:避免過量攝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動物內臟等。②多飲水:增加水分攝入有助于尿酸的排出,預防尿酸結晶的形成。③減少高糖飲料和酒精攝入:這些飲品可能增加尿酸水平,應適量控制。④增加低嘌呤食物攝入:如新鮮水果、淀粉類主食、牛奶和雞蛋等。⑤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適量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這些都有助于降低痛風的風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