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生物下冊新人教版第三單元《植物的生活》單元測試題一、選擇題1.同學們利用包裝盒制作水培裝置種植菠菜,如圖所示。菠菜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成熟區 B.伸長區 C.分生區 D.根冠2.制作金魚生態缸時,會在里面放置新鮮水草,這些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A.為金魚提供食物 B.增加魚缸的觀賞性C.增加魚缸內的氧氣 D.為金魚提供隱蔽的場所3.實驗表明,種子萌發時需要的外部條件是( )a. 適宜的溫度 b. 適量的水 c. 充足的空氣 d. 光照A.abd B.abc C.acd D.bcd4.如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過程中,蒸騰作用促進了根對水分和無機鹽吸收B.b表示水分由導管從低往高運輸,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其“門戶”是氣孔D.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5.我國政府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達到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碳中和即意味著禁止工廠排放二氧化碳B.實現碳中和離不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綠色植物只消耗二氧化碳,不產生二氧化碳D.碳排放速率和魚類、鳥類等動物無關6.下列有關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只有在白天才會進行蒸騰作用 B.水分是由植物的根吸收,經過篩管運輸的C.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濕度,減少降雨量 D.氣孔的張開與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的強度7.如圖所示,兩個天平兩端托盤上的盛水杯內各插有樹枝,且兩根樹枝的樹葉一多一少。開始時兩個天平均保持平衡。其中圖1放置光照通風處,圖2放置陰暗通風處。一段時間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向甲傾斜、圖2向乙傾斜B.圖1向乙傾斜,圖2向甲傾斜C.圖1、圖2都向甲傾斜D.圖1、圖2都向乙傾斜8.根尖分生區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其細胞特點是( )A.細胞體積小,排列緊密 B.細胞體積大,排列不夠緊密C.細胞迅速伸長,內有較大液泡 D.細胞體積大,排列緊密9.如圖,過程Ⅰ和Ⅱ分別是蘋果樹的兩種生理活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ab①②分別為二氧化碳、有機物、線粒體、葉綠體B.蘋果樹在生長期間時刻都在進行過程ⅡC.蘋果果實內的淀粉來自葉片的過程ID.太陽能通過過程Ⅰ進入蘋果樹的體內10.下列農業生產中的做法和目的不相符的是( )A.對莊稼進行及時的排澇、松土——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B.合理密植——植物充分接受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C.晴朗的中午,給塑料大棚通風——增加氧氣濃度,提高光合作用強度D.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11.結合概念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子房壁B.大豆油是從⑤中榨取的C.葵花籽的外殼是由②發育而來的D.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貯存在④中12.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模仿海爾蒙特做了如下實驗:他們把一株0.05kg的白菜幼苗種在花盆里,只用雨水澆灌,3個月后,白菜重量增加了1.45kg,而土壤重量幾乎沒有減少,下列有關分析全部正確的是( )①白菜重量增加的1.45水g全部來源于水分②白菜為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做出了微薄的貢獻③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差值④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全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⑤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其中干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差值A.②⑤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塞罕壩曾是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壩林場人歷經50多年植樹造林,建設了百萬畝人工林。下列關于人工林的敘述不恰當的是( )A.能制造有機物和氧氣B.能夠提高空氣濕度、凈化空氣C.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D.僅為自身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14.油菜進入開花季節、田間一片金黃。油菜花競相怒放,濃郁花香令人陶醉。如圖是某生物興趣小組解剖油菜花的展示圖,下列說法和步驟,錯誤的是( )A.用鑷子依次取下萼片、花瓣,放在紙上觀察B.從圖中可知,油菜花是兩性花C.用鑷子取下雄蕊,用放大鏡觀察其形態和結構D.取下雄蕊放在紙上,用解剖刀從中央剖開,用肉眼觀察里面的胚珠15.從海洋不同深度采集甲、乙、丙、丁四種藻類,測定其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據圖推測生活在海洋最深處的藻類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6.下圖是綠色開花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箭頭a可表示有機物進入植物體內B.箭頭b可表示有機物在植物體內運輸C.箭頭c可表示水蒸氣從葉片的氣孔釋放到大氣中D.箭頭d可表示水蒸氣由葉片氣孔進入葉片17.“低碳”生活的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同。“低碳”主要是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圖為碳循環的部分過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參與①過程的生物只有綠色植物B.②過程有利于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C.電動汽車的研發能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減少對③過程的依賴能有效緩解溫室效應18.洋蔥被稱為“蔬菜皇后”,其營養成分豐富,對癌癥、心血管疾病等有預防作用,如圖是洋蔥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④具有保護作用,主要由導管細胞構成B.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C.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D.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二、資料分析題19.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既能使太陽光順暢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熱量,起著溫室上的玻璃一樣的作用,這就是溫室效應。近幾十年來,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開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因此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世界各地農作物的減產和多種生物的生存危機。(1)與溫室效應的產生密切相關的氣體可通過植物體的 作用產生。(2)煤是化石燃料之一,其所蘊含的能量是由古代的 植物通過 作用獲得的。(3)作為一名中學生,在生活中可以如何做,以減緩溫室效應 (說出一點即可)。(4)以下敘述不符合事實的是___。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各占50%C.人類生活和工業生產加劇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分析以下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熱帶雨林降水頻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據科學家測算,某熱帶雨林的降水量是1950毫米/年,蒸騰量是1570毫米/年。資料二: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是個周而復始的過程。此過程中,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能夠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樹林中的枯枝落葉就像一層厚厚的海綿,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使得水更多地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如下圖)。可以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1)據資料一計算,熱帶雨林的蒸騰量占降水量的比例大約是 %,所以熱帶雨林的降水頻繁。這也說明綠色植物能提高濕度,增加降水量,促進生物圈的 。(2)降雨落到地面,又被植物通過根尖的 吸收,通過莖內的 運輸到葉片,“植物體每吸收1 kg水,只有10g左右保存在體內。”其余的水分經由葉片表皮上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這就是 作用。(3)森林除了有“綠色水庫”之稱,還有“地球之肺”之稱,這是因為森林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 ,從而維持生物圈的 平衡。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七年級生物下冊新人教版第三單元《植物的生活》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A B D D A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A D D D C A D19.(1)呼吸(2) 蕨類 光合(3)綠色出行/節約用電(4)B20.(1) 80.5 水循環(2) 成熟區/根毛 導管 蒸騰(3) 氧氣/O2 碳-氧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