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十五 動物的主要類群1.(2024·涼山州)下列能分泌大量珍珠質把異物層層包裹起來,最后形成珍珠的生物是 ( )A.螃蟹 B.河蚌 C.石鱉 D.蝸牛2.(2024·宜賓)地球上生存的動物是經過長期進化而來的。各種動物都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構,不同結構可能實現相同的功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河蚌的鰓和鳥的氣囊,都能進行氣體交換B.蛔蟲身體分節和蜥蜴的頸,都能讓運動更靈活C.蝦的外骨骼和蛇的角質鱗,都能減少水分蒸發D.渦蟲的咽和蝗蟲的觸角,都能進行捕食3.(2024·長沙)蜈蚣屬于節肢動物而非環節動物,判斷依據是 ( )A.兩側對稱 B.身體分節C.有外骨骼 D.有口無肛門4.(2024·江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結構與功能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蚯蚓的剛毛——輔助運動B.渦蟲的眼點——感受光線C.水螅的刺細胞——攻擊防御D.河蚌的外套膜——氣體交換5.(2024·涼山州)2015年5 月,西昌邛海濕地迎來3只新成員——彩鹮!《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曾宣布彩鹮在中國絕跡,在中國消失近70年,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數量比朱鹮還少。下列關于彩鹮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肺和氣囊都能進行氣體交換B.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C.兩翼肌肉發達,能完成飛行動作D.體外受精,陸地產卵,卵外有堅硬的卵殼6.(2024·成都)脊椎動物種類繁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有明顯差異。下列脊椎動物中,屬于變溫動物且進行體內受精的是 ( )7.(2024·長沙)下列鳥類的形態結構特征中,能減少飛行中空氣阻力的是 ( )A.有龍骨突 B.胸肌發達C.前肢變成翼 D.身體呈流線型8.(2024·泰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唐·李白《古朗月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桂樹”是高大喬木,花呈綠白色,果實呈卵球形,屬于綠色開花植物B.“白兔”體表被毛;胎生哺乳;具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適于食草C.“蟾蜍”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變態發育D.“九烏”中的“烏”是指鳥類,飛行時氣囊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9.(2023·涼山州)下列關①于“觀察蚯蚓”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蚯蚓身體由許多環節構成B.蚯蚓的剛毛位于身體背面C.離③遠的①是蚯蚓身體的前端D.蚯蚓在玻璃上比糙紙上爬得快10.(2023·資陽)興趣小組的同學把火龍果汁滴在魚嘴前方,觀察到的果汁流動的途徑是( )A.從口流入鰓,然后再由口流出B.從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流出C.從鰓蓋后緣流入鰓,然后再由口流出D.從鰓蓋后緣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流出11.(2023·南充)“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唐代詩人杜甫的筆下,動物使大自然充滿生機。下列關于動物的描述合理的是( )A.植食性動物對植物的生長總是不利的B.節肢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利用口器獲取食物C.鳥有視覺發達、食量大、呼吸旺盛、心跳頻率快等特征D.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12.(2023·廣安)下列生物的特征與作用之間的對應關系不恰當的是 ( )A.魚類身體呈梭形——減小魚游泳時的阻力B.魚類有鰓——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C.鳥類雙重呼吸——為飛行提供充足氧氣D.鳥類直腸極短——減輕體重1. B 2. C 3. C 4. D 5. B 6. B 7. D 8. B 9. A10. B 11. C 12.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